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6: 同是共享出行,为什么Uber大裁员,滴滴却还没有?

16: 同是共享出行,为什么Uber大裁员,滴滴却还没有?

2020/5/29
logo of podcast 硅谷101

硅谷101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煜南
泓君
Topics
泓君:探讨了疫情期间Uber大规模裁员而滴滴未裁员的原因,并分析了两种不同商业模式下两家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张煜南:详细分析了Uber轻平台模式与滴滴重运营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导致两家公司在疫情期间采取不同的裁员策略。Uber的裁员并非仅仅是现金流问题,而是对业务的一次战略调整,包括砍掉一些创新型业务和市场营销部门。而滴滴由于其更重的运营模式,以及中国政府对疫情的严格管控,裁员规模较小。同时,张煜南还分析了两家公司在共享单车、外卖、国际化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和策略差异,以及中美两国政府对科技公司监管的差异。 张煜南:深入分析了Uber和滴滴在运营模式、业务拓展、国际化战略、以及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等方面的差异。Uber轻平台模式使其在疫情期间更容易受到冲击,而滴滴更重的运营模式则使其在应对疫情方面更具韧性。两家公司都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点,但其选择的领域和策略有所不同。Uber更侧重于收购,例如收购Grubhub以拓展外卖业务,以及收购Lime以优化共享单车业务。滴滴则更侧重于自建和投资,例如自建轻骑单车,并投资其他线下业务。在国际化方面,Uber早期积极扩张,但后来战略性退出部分市场,而滴滴则采取点状扩张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拉美市场。在自动驾驶领域,两家公司都投入巨资,但其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最后,张煜南还分析了中美两国政府对科技公司的监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两家公司发展的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Uber和滴滴,作为共享出行的中美代表,在疫情期间的应对策略大相径庭。本文将探讨两家公司不同的管理模式、运营策略以及市场环境如何导致Uber大规模裁员,而滴滴却选择维持现有员工规模。
  • Uber采取轻平台运营模式,而滴滴则转向更重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出租车公司。
  • 滴滴在过去几年中也进行过裁员,并建立了庞大的司机服务部门,而Uber则依赖自动化流程。
  • 中美两国政府对大规模裁员的态度不同,也影响了两家公司的决策。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这次疫情中,美国失业率创新高,共享经济的独角兽们也是受影响最大,裁员成为他们的关键词:Uber经历了两轮裁员,涉及6700名员工,Airbnb裁员1900人,Lyft裁员900人。然而,共享出行的中国独角兽滴滴,在这次疫情中却没有裁员。

·同样是共享出行,为什么Uber正在大裁员,滴滴却没有?

·Uber裁员并非只是现金流问题,而是对业务的一次新调整。共享单车、外卖、国际化、自动驾驶,Uber与滴滴如何寻找第二增长点?

这期通过对比这两家中美独角兽,我们将看到相似商业模式下,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物种与文化。

【主持】 泓君,《硅谷101》主播

【嘉宾】 张煜南,The Information驻香港记者

【重要节点】 【01:50】为什么Uber裁员,滴滴却没有? 【02:41】从轻变重,滴滴如何成长为一家与Uber完全不同的公司 【06:31】硅谷公司“程序式”思维运营,中国模式越来越重 【09:10】滴滴在海外的恢复情况取决于当地疫情的恢复 【11:03】裁员背后,哪些创新型部门风险大 【12:38】一定不可以被别人抢走的业务:共享单车 【18:51】国际化:滴滴与Uber的全球战场 【23:05】Uber集中火力收购Grubhub,遭反垄断狙击 【26:16】美国对科技公司的管控日趋严格 【30:16】Uber与滴滴自动驾驶的新变化 【34:07】滴滴估值下降两成?全力做增长

【节目互动】 国内: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小宇宙 | 网易云音乐|蜻蜓 海外:苹果Podcast | Google Play | Spotify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张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