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曾被视为未来医疗的新蓝海。当23andMe还是资本趋之若鹜的独角兽时,人们兴高采烈地交出自己的唾沫,相信它将引领下一个科技革命。但如今,这家公司不仅市值仅剩巅峰时期的2%,更面临退市风险;另一家明星公司uBiome的两位创始人更因诈骗可能面临千年刑期。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Janice Zang臧晓羽博士,N1 Life联合创始人兼CEO,Airdrop从天而降主播
02:35 23andMe:靠互联网思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打了下来 06:21 Ancestry:对自己祖先的好奇心大过于医疗需求 08:00 平摊“开机费”:批量测序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13:25 性感的故事,高昂的成本,平庸的产品:23andME从未盈利 16:39 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27:54 新一代基因检测公司正在从全面检测转向专精细分 33:32 基因检测的新模式:订阅制、个性化、加入增值服务 36:51 APOE与阿兹海默症:完全通过基因靶点来诊断疾病还为时尚早 41:59 HER2基因:基因检测目前只能应用在有限的领域 44:01 第二个Theranos:uBiome的新型骗局 56:36 CRISPR对科学的影响不亚于生成式AI 58:52 CAS蛋白和Guide RNA:给编辑基因的剪刀装上了眼睛 01:01:16 基因治疗的挑战在于准确递送基因编辑器和药物
基因检测曾被视为未来医疗的新蓝海。当23andMe还是资本趋之若鹜的独角兽时,人们兴高采烈地交出自己的唾沫,相信它将引领下一个科技革命。但如今,这家公司不仅市值仅剩巅峰时期的2%,更面临退市风险;另一家明星公司uBiome的两位创始人更因诈骗可能面临千年刑期。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Janice Zang臧晓羽博士,N1 Life联合创始人兼CEO,Airdrop从天而降主播
02:35 23andMe:靠互联网思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打了下来 06:21 Ancestry:对自己祖先的好奇心大过于医疗需求 08:00 平摊“开机费”:批量测序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13:25 性感的故事,高昂的成本,平庸的产品:23andME从未盈利 16:39 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27:54 新一代基因检测公司正在从全面检测转向专精细分 33:32 基因检测的新模式:订阅制、个性化、加入增值服务 36:51 APOE与阿兹海默症:完全通过基因靶点来诊断疾病还为时尚早 41:59 HER2基因:基因检测目前只能应用在有限的领域 44:01 第二个Theranos:uBiome的新型骗局 56:36 CRISPR对科学的影响不亚于生成式AI 58:52 CAS蛋白和Guide RNA:给编辑基因的剪刀装上了眼睛 01:01:16 基因治疗的挑战在于准确递送基因编辑器和药物
(此处省略,与原文一致)
基因检测曾被视为未来医疗的新蓝海。当23andMe还是资本趋之若鹜的独角兽时,人们兴高采烈地交出自己的唾沫,相信它将引领下一个科技革命。但如今,这家公司不仅市值仅剩巅峰时期的2%,更面临退市风险;另一家明星公司uBiome的两位创始人更因诈骗可能面临千年刑期。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Janice Zang臧晓羽博士,N1 Life联合创始人兼CEO,Airdrop从天而降主播
02:35 23andMe:靠互联网思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打了下来 06:21 Ancestry:对自己祖先的好奇心大过于医疗需求 08:00 平摊“开机费”:批量测序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13:25 性感的故事,高昂的成本,平庸的产品:23andME从未盈利 16:39 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27:54 新一代基因检测公司正在从全面检测转向专精细分 33:32 基因检测的新模式:订阅制、个性化、加入增值服务 36:51 APOE与阿兹海默症:完全通过基因靶点来诊断疾病还为时尚早 41:59 HER2基因:基因检测目前只能应用在有限的领域 44:01 第二个Theranos:uBiome的新型骗局 56:36 CRISPR对科学的影响不亚于生成式AI 58:52 CAS蛋白和Guide RNA:给编辑基因的剪刀装上了眼睛 01:01:16 基因治疗的挑战在于准确递送基因编辑器和药物
(此处省略,与原文一致)
其实现在一些基因的这些靶点去测某种疾病的风险,医生还不会完全地基于这个基因去给你做一个诊断。还是我们各个国家的医院,中国美国医生的会更信赖这个血液检测的指标。比如说血液里面的蛋白,或者说一些脂质的分子,或者说其他的各种指标。因为这些东西它飘在血液里面,它是直接致病的,就是它直接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基因跟这些蛋白或者说这些生物标志物之间,它有几步反应才能到这个。
比如说有了这个基因,我们知道DNA到RNA到蛋白质中间是有过程的。有了某种DNA是不是一定就会产生这种致病的蛋白?这中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现在科学正在研究的一些东西。就是大家知道是有这个关联性,这个关联性是怎么得到的?就是大量的数据产生的。那我们现在除了血液检查以外,我们有了这种测序的技术。我们不断地去增加这些关联性的证据。可能最终若干年后有足够证据了以后,我们可以直接建立这个联系,直接就是下这个结论,有这个基因就有这个病。但是现在可能还是比较早,还不能直接去确认,中间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继续去做。
其实我刚刚有提到apple b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而且我发现其实还有一个基因叫做APOE。这种蛋白它是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和加工,而且它有三种亚型,比如说121314,然后13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但是拥有一个或者两个14亚型的拷贝,它就可能让一个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2倍到12倍。
其实我觉得当我们看到一些类似于这样的相关性,包括在开始的时候,我说这个apple b跟心脏类的疾病的相关性的时候。那是不是说基于这些相关性跟已经研究出来的基因,它会怎么去影响我们未来的疾病的这种关联性。我们就可以去这样的基因监测公司,它可以尽早的相当于垂直方向的基因检测公司,它就可以慢慢的建立起来。因为它可以去帮我们预测这些疾病。它可能一方面我们说整个基因测序技术它要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每一种疾病里面,哪些靶点会影响哪种疾病。当这些细分科学领域都在发展的时候,其实慢慢的基于这些细分领域,基因检测公司它就会越来越有价值。
对,他们的数据越来越多之后,它能够建立的这种关联性,或者说能够下的这种真正诊断的结论就更有依据。就一个非常知名的例子,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她是做了这个基因检测。其实有很多基因,我们刚刚提到的有一些基因,可能现在这个关联性没有那么强。但是有很多基因,尤其是癌症方面的致癌基因,其实现在已经是很确认的了。像安吉丽娜朱莉,她发现她那个BRCA基因,她做了这个检测以后,就发现她是有非常高的患乳腺癌的风险。所以她其实就做了双乳切除,之前是非常轰动的一个新闻。但是她就是为了预防自己后面发生乳腺癌,但是她的这个决定就是来源于这个基因检测。
(此处省略,与原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