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AI工具的依赖强烈,主要是因为AI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例如,AI可以帮助学生自学课程、生成复习提纲、润色论文,甚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AI工具如ChatGPT和Quillbot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处理复杂课程和学术写作时,AI的辅助作用尤为显著。
AI工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更多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AI工具快速获取知识摘要、生成论文提纲、进行文献综述,甚至完成编程任务。AI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尽管可能降低了单篇文章的深度,但增加了横向知识的多样性。
在科研中,AI工具主要用于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文章润色。虽然AI目前无法突破科研前沿,但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入门新领域,提供关键文献的摘要和推荐。AI工具如Connected Papers和Overleaf在文献调研和论文写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研究人员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在考试周,AI工具如ChatGPT的使用量激增,导致系统负载过大甚至宕机。学生们依赖AI工具进行复习、推导公式和编写代码,尤其是在期末压力大的时候,AI工具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
AI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但可能削弱了逻辑性。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快地生成新的想法和观点。然而,逻辑性和结构化思维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需要严谨推理和结构化写作的场合,学生可能难以重现过去的逻辑严密性。
AI工具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引发了关于作弊的讨论。一些教授认为,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会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在需要独立思考的课程中。然而,也有观点认为,AI工具只是辅助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而不是完全依赖。
AI工具在编程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对于编程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AI工具快速生成代码、调试错误,并学习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AI工具如Cursor和Copilot帮助学生从零开始构建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AI工具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情感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上。例如,WYSA等AI工具可以提供冥想、正念和情绪管理建议,帮助用户缓解焦虑和压力。然而,这些工具目前还无法替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心理问题时,AI的能力仍然有限。
AI工具在商业计划书生成中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生成结构化的内容,包括市场规模分析、财务预测等。然而,AI生成的内容质量取决于用户输入的Prompt质量。经验丰富的用户可以通过详细的Prompt生成更丰富、逻辑性更强的商业计划书,而新手用户可能生成的内容较为简单。
AI工具在学术搜索中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提供精准的文献摘要和引用源。例如,Perplexity和Meta搜索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相关文献,并提供详细的引用信息,确保搜索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AI搜索工具不仅提高了搜索效率,还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复杂信息。
欢迎收听硅谷 101 这是一档分享当下最新鲜的技术知识与思想的科技播客我是红军我们之前有从教育的角度去拆解 AI 它是如何影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那其实反过来对于学生来说 AI 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我想对越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可以说新一代的学生基本上都是 AI native 的思维如果现在把所有的 AI 工具都给你拿掉你会觉得不适应吗我觉得难受至极哈哈哈哈
那我们这集依然是在聊人是如何使用工具的但是我觉得跟新世代聊天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反过来去看工具是如何改变人的所以呢大家既可以把这期播客当成是一个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可以看到深度使用者他是怎么样去使用 AI 的
同时也可以把这期播客当成一次用户调研来听简单来说我们想探讨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 AI 时代人变了吗
其实我们一直在说 ChatGPT 最大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可以说有一些是大学刚毕业然后有一些也是读研读博的学生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他们是怎么使用 ChatGPT 的包括他们使用过哪些非常好的 AI 工具我们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Brand,Colento,从你开始大家好,我叫侯泰宇我现在在纽约大学主修应用心理学我现在也在某家公司担任他们的 AI 产品经理
主要从事一些企业级智能体项目的主导开发你现在是大几我现在是大三好的大家好我叫陈浩南 Henry 我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的会计硕士毕业现在在看加入 AI 创业公司或者大厂做 AI 产品经理相关的机会好的王冉大家好我叫王冉我现在是在 NYU 做 Postdoc 之前在 UCSF 做 Postdoc 我的研究领域是脑机接口和脑科学
你在读书期间会用到很多的大模型的工具产品吗我在读博的期间大模型还没有出现但是我在做研究 postdoc 的阶段大模型已经出现了而且我认为对于研究这个领域还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主力好的那最后 CharlesHello 大家好我是 Charles 祖耀成我现在是在纽约大学读大四然后我主修的是经济和哲学
我同时也在纽大运营一个创业社群同时我也在帮国内和国外的 VC 找一些 AI 相关的项目对然后你也其实也正好是经历了大模型的几年没错没错
我觉得我个人对大模型 APP 的使用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多但是我确实能感觉到近些年这些产品或者说 APP 在越来越多的出现对要不然今天我们的讨论就按照年龄来吧我们就看一下大家在不同的阶段的这个使用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那泰宇不然先从你开始我想知道平时你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会用到 ChatGPT 吗或者说跟它类似的大模型产品然后会在哪些环节用到它
平常我使用这些大模型模型层产品的频率非常高可能贯穿了我学习生活的 90%吧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来讲
首先第一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其实我去上课的频率变得没有那么高了可能更多的靠自学因为其实我发现通过我跟大模型产品进行对话包括把一些教科书通过文件的形式上传上去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我自学能力比如说可以跟他们定制一些对某些教材的解读包括针对我上课记的一些学习笔记或者说期末复习的计划还可以给我出一些很详细的复习提纲或者说帮助我做一个导师的形象来给予我一些指导
对这可能是在学习阶段在一些考试阶段或者一些写论文阶段其实 GPT 帮助的是很大的比如说对你的论文做一些润色可能我更关注的是一些更能够帮助我在学术严谨上增加准确性的一些工具比如说像 QuillBot
因为平时我们写这个论文的时候需要做很多的英文上叫 paraphrase 因为我们需要把一些作者的原话变成我们自己的话以防触犯一些抄袭的这么一些原则所以这个软件其实目前是非常好用的它是一个插件它也是一个网页端的产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学术严谨的前提下去进行一些 paraphrasing 我也比较常用 GBT-0GBT-0 应该是一个学生开发的一个软件它可以帮你检测你的论文或者是你的文件是不是具有极高的 AI 的撰写程度
对可以帮助我查看一下是不是可能违反一些规定或者说触犯一些红线的操作类似于是侦探你到底用了多少 AI 的痕迹的这个软件是是是因为它是基于有一个词叫 perplexity 就是困惑度来进行衡量的所以 GPT 你写过的比如说你用 GPT 去写一篇论文的提纲然后你用 GPT-0 它真的能侦探出这个 AI 痕迹有多重吗就你觉得它测得准吗我觉得测得非常准因为它能告诉你百分比是多少
甚至是哪一段他觉得你是 AI 写的那我就可能相对地针对那些你会改一改对 进行一些修改对 你可不可以举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哪个环节你觉得 GBT 产品它是最能帮助到你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有一门课的期末主题是在 AI 时代你的职业该怎么被规划我们老师他会给我们大量的论文但他不要求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读因为太多了可能比如说一本书可能四五百页所以他也很推荐我们先用 AI 给你一个全局
你从里面找到一些你感兴趣的点然后再深入进行阅读所以其实让 AI 作为一个类似于指南针的这么一个角色帮助你从复杂的文字中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点然后你再通过人工的形式去做深入阅读阅读完之后再去把那部分内容用于写论文所以它其实是你的教材是已经预制在 AI 里面然后你是从这些教材里面找重点 AI 帮你去画重点对可以这么理解
比如说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系统然后里面可能就已经内置了很多 PDF 然后你要下载下来然后你要把它拖到大模型里面让大模型帮你做解析你用的是哪个软件我用两个混合用吧主要看效果我之前是用 GBT 的 4O 然后出了 OE 之后现在可以上传这个文件了所以我就用了 OE 然后之前在用 Cloud 3.5 Sonnet
那你觉得它对你整个效率的提升会有多少的比例我感觉已经是很大的倍数了可能两三倍甚至三四倍效率的提升因为之前可能我要花大量的时间从目录里再去找不同的信息然后再去阅读但现在其实 AI 首先会给我一个非常强的一个摘要 AI 也可以帮助我找到一些延伸阅读的材料我觉得这个是对我效率提升最大的点我自己是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没有这些 AI 工具的时候
那你可能写一篇论文跟你看一个书单的时候你的完整体验是说我要慢慢地去把所有的这 20 本书跟教材的东西都学到我自己的脑子里面把它消化理解最后在你遇到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人脑就是一个搜索引擎库然后你可以在回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去找到这些教材的某一块然后呢有了 AI 工具以后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走了一个捷径
你会怎么去看这两种方式呢我觉得其实比如说像之前如果二十百交谈都在我的脑海里那其实你的整体的功率是比较恒定的可能每年会增长一点你的大脑的功率
但是 AI 来了之后其实我对分析文章的基础会有很大的增加比如说我分析 20 本文本我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完之后可能是一个 X 这是个比较偏恒定的值有了 AI 之后其实我原本输入的就不是 20 本文本我可以输入 200 本它用 AI 做完分析之后给到我其实我吸收的也是 X
对所以我觉得可能你的对于单个文章的深度可能会有降低但是你横解面的多样性会有增加我觉得是有利有弊吧如果现在把所有的 AI 工具都给你拿掉你会觉得不适应吗我觉得难受至极我平时非常依赖于跟 AI 进行非常多轮的对话它不止仅仅局限在学习上因为我平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
有点像不懂就问吧比如说随时随地因为手机上也有 GBT 然后你的电脑上也有 GBT 在学习生活中比如说我们上课什么地方不懂老师讲的不明白其实 GBT 能给你讲得非常明白因为你跟他讲你说你可以帮我通俗地讲一下他也帮你举例子可以给你很通俗地跟别的东西进行类比其实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包括对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他可以帮你创造很有意义的链接接下来问一下 Charles 你会像他那个程度地使用 AI 吗是
其实我觉得对比 Colento 来说我可能并不会像他这么高强度的使用 AI 你会用 AI 工具去写论文吗我其实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不会用到那么多的 AI 工具在我的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用这些 AI 工具主要是为了去帮我写完之后的做检查
我并不会就是检查什么检查语法还是就是语言类的问题还是说内容类的问题这两个方面都会有我可能会请 Cloud 帮我检查内容类的问题然后我可能会请 Grammarly 帮我检查语言类语法类的问题
嗯,所以如果离开了这些工具,你觉得还 OK 吗?我觉得我可能不会那么的不适应,当然它肯定会让我的效率降低,但是我不会像 Colento 这么的不适应,对。嗯。
好的那接下来 Henry 我觉得你跟他们稍微不一样一点是因为他们其实现在还在一个大学阶段所以他其实在读书的应该是一开始就有一些 AI 工具类的产品大概在念大学的一到两年然后恰恰 GPT 就出来了然后他们在两年的这个时间里面就慢慢地开始适应了这个产品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思维可能是更加 native AI 的
为什么今天我们说按照年龄来就是你可能是正好是整个大学其实是都没有这样的工具跟产品的其实你也是在国内念的书然后来美国念的这个研究生突然面临了一个整个的环境的变化然后又是经历了大模型产品从发布到高光时刻到大家都在用的一个非常完整的两年是的对因为我当时是大四的时候那个 XGPT 3.5 刚出来当时的模型能力也没有很强像我是那个会计专业的嘛
写一些会计专业的论文内容其实写不出来的然后我出来之后像这两年不管是 Cloud 还是 ChaiGPT 这个发展都非常非常的迅速然后我自己感觉也是其实对学习有一个很大的效率的一个提升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在一些数理方面的课程比如说像计量经济学这样它有很多的一些推导之前我如果是有一个公司我不懂的话我去回看老师的那个录播其实非常麻烦因为一个录播可能两三个小时而且有的地方老师讲的就比较快一点
但我就现在就可以去问 GBT 让他一步一步给我推如果他没推出来或者我还是不懂的话我就可以去问 Property 让他给我找一个这个概念相关的一个推导的视频或者课程然后我去看一下包括让 GBT 给我去写一些简单的一些论文
平常如果有些编程相关的内容比如说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的课程要写一些 R 或者 Python 的代码我就会让 Cloud 来帮我或者跟我一块写你是主动修了编程类的课程对这是并不是专业要求的没错我主动修了几门一个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还有 Generity AI 三门然后都有一些编程的内容在里面
generative AI 是学什么的学原理对它叫 technical and social 然后我们一节课是三个小时前半节是讲一个 AI 的原理比如说 attention 这个机制或者说 transformer 这个架构但后半节课我们会讲一些 generative AI 带给社会的一些影响比如说对劳动力市场比如说对教育行业比如说对金融这方面其他行业的一些社会的影响
其实也是一个一个深度的去分析这些行业那你们在这个课上会特别的要求去使用这些 AI 产品吗会的会的会的我在这个课上其实算是从零构建了一个评测 LLM 去计算财务公式的一个 benchmark 这个其实对我来说完全是从零开始门外汉也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需求跟 Cloud 讲清楚然后 Cloud 可能一步一步给我把这个代码写出来然后把这个 error code 再回给 Cloud 然后 Cloud 再帮我改
这么大概运行了可能三五天然后这个小的一个文章就出来所以你其实这个文章就是跟 Cloud AI 一起去共创的一个文章而且它是一定是需要 AI 的这种能力的对于我来说是的我相信如果有些同学编程能力很强的话他可能自己把这玩意写出来但因为我还没有那么强所以我就是相当于跟 Cloud 把意图告诉他然后他在写然后我在测然后他在改这么一个流程你觉得对你的帮助大吗非常非常大
相当于这个是类似于在帮你去学编程对而且是这种用实践学习这种方式如果没有 Cloud 的话我可能这东西根本就做不出来因为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对然后我们教授其实也跟我说因为我本来写完那个论文是完全比如说我把这个代码跑完之后它会有一些图表的结果我把结果回给 Cloud 然后 Cloud 直接给我把这个论文就写出来了
但是我教授跟我说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你先按自己的结构和画先把这个论文写出来然后再喂给 Cloud 或者 GP 让他去帮你润色他觉得是既能降低 AI 痕迹然后又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文章效果的一个方式对
然后你刚刚提到其实你们有修这门课然后也讨论了它对金融对教育对各种行业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具体是什么然后你们在课上你们是怎么去看这些观点的明白其实当时我们有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一个论文就是他测试了一个翻染中国家的中学的数学课他让一部分同学用 AI 去做作业让一部分同学没法用 AI 然后看他们最后在这个数学考试的结果他们其实发现从头不用 AI 的那帮同学的考试结果是更好的
所以这个就是也算一个比较多大年龄阶段大概在 12 到 15 岁之间初中初中对但是他后来做了一个调整
他调整到说 OK 之前的 AI 我可能是只给你答案我现在不给你答案我告诉你过程你按这个过程一步一步去解然后发现很好的减小了这个成绩的一个差异但是还是没有用 AI 的那批人他的得分是最高的对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局限于这个数学领域吧而且他考试的时候是不能用 AI 的
它不像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我们做一些 task 也是能用 AI 工具去帮我们对所以你觉得我们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去禁止 AI 类工具的使用吗尤其是在我觉得大学可能会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它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大家已经是成年人了尤其是在初中跟高中阶段
你们有讨论过这个话题吗我们有讨论过但是我们其实很难想象说让大家不去使用 AI 就好比我们今天做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我们不用计算机一样我觉得这个很难去想到可能我觉得一个更好的方式是让这些小朋友在比较早期可能小学的时候就把这个基础打牢用 AI 去更好地帮他们去探索他们的兴趣如果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我相信他们是愿意不用 AI 去进行一个更深度的一个学习的
但在找到兴趣点之前可能 AI 能帮他们增加探索的广度这样嗯 王冉
因为我是在科研界对对对其实我最好奇的是 AI 在真正帮助你做这个脑机接口的研究上会有特别大的帮助吗因为你的研究范围可能已经超过了大家前面说的写论文或者是给一个简短的答案我相信可能你是需要一些更复杂的运作的是的是的其实我一直期待有一个 super agent 可以帮我做比如说一个新的领域的文章调研啊包括提炼一些问题当然这个就是非常偷懒啊
目前来说这个 AI 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在一些这个流程的环节中是能够帮到我的比如说当我想要去坚持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的时候我之前试过用 ChatGP 帮我做一些文章的中述告诉我说这个领域有哪些文章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点但是我发现当时我是 2023 年左右的时候用当时那个版本还比较老它会有一些幻觉的问题
他出来那个文章看上去好像挺真的但是实际上这个文章并不存在就是你用 AI 去生成这个文章就是相当于是我问这个 CHIGBT 这个领域里面有哪些文章可能是跟我相关然后让他去列一些文章的名字然后发现这个文章的名字并不存在就是说他是完全在 hallucination 这是完全在瞎写对吧完全在瞎写对那现在他这个能力提高了他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但是在当时的话我会用另外一个工具叫做 Connected Paper 它的话是一个基于 graph 的一个图相当于是一个谷歌的那个 page rank 的那种算法的一种东西它会比如说我知道这个里面可能有一个关键的 paper 然后我会以这个 paper 为一个关键点进去搜索整个领域它有哪些文章跟它是相关的
会出现一个图一样的结构来帮助我去整个梳理这个我理解它其实不是现在的生成式 AI 它更像是一个知识图谱的搜索没错 没错类似一个前 AI 时代的一个小工具吧但是以它为基础来去做这个领域调研对我来说也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个相当于是我在做文献调研的过程中一些非常 down to earth 就是需要非常 solid 知道哪篇文章在干什么的时候的一些过程 in general 的话比如说我想知道一些在传统的没有 AI 时代的时候我想知道一个比如说记忆这个概念里面记忆是如何产生的过程中哪些关键的过程是怎么样子的
我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一个 survey 或者是一个 review 来去知道有一个大的框架我才能够知道这里面的细节点但是 AI 的话给我的帮助就是说我可以直接问这个问题我不需要做完整的调研然后它可以把一些关键的结果直接告诉我这个过程的话对我来说也是大大加速了我对整个领域的一个了解的过程那它告诉你的答案是对的吗通常是对的就是你觉得这两年它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没错就是它已经不像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全在胡说八道都是 AI 幻觉
然后现在它的靠谱程度提高了很多对 而且它会给到一些链接就是链到这个真实的文章上去这个过程也是比较科学的然后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也尝试过用 7HTTP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很好奇它能不能够真的完整地生成一篇文章是我可以被使用发现实际上是不行的就是如果完全没有这个框架或者完全没有素材的话它是生成的东西是非常的干的相当于是说了很多废话
所以这个过程中是不能用的但是我在现在写文章有一个大家用的比较多的一个 online 工具叫做 Overleaf 它是一个写了 text 和式的一种在线编辑工具然后这里面也融入了 AI 的功能然后我发现我在用这个工具在使用的时候它的 AI 的撰写或者是帮我修改句法和词汇替换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非常有帮助就是一个高级版的 Grammarly 相当于是
所以它其实也不算是生成式文章它只是说它可以更好地帮你在英文的润色上做得更好对对对相当于是一个复价式 Copilot 当然我发现 CHIGBT 在中文上是非常烂的它的句法和用词其实并没有我自己写得好但在英文上呢比你写得好吗那是会有比我写得好确实这里面其实也是一个共创的过程它可能会启发我一些新的一些点有可能我在写的过程中我自己没有想到
你觉得哪一个点启发到你了可以举个例子吗比如说我在写科研这个 proposal 的时候我会把我写的一些打杠或者一些已有的东西交给 HGP 帮我看有没有什么样的一些新的点可以去发现通常它在润色的过程中它 refresh 了一个新的一个角度
这个角度可能跟之前我的观点是有类似但是它能够启发我原来我可以从它新的表达上有一些新的启发和观点比如说我之前写了一个就是跟语言的进化有关系的一个研究的 proposal 当时我记得他会提到一个我们的语言其实是非常受限的
我原本表达可能是用什么信息论的这种表达来去描述但是他的表达的话会让我会觉得更加的宽泛因此也会启发我原来这个并不一定是一个语言的一个概念可以是一些别的一些视觉呀什么听觉呀等等就从这些角度来去思考问题对我为什么想做今天这样的一个话题就是在 CHATGPT 刚出来的时候其实我就有看到应该是叫 study.com 的一个研究报告这个
这个研究报告呢它是有说在 Chad GPT 出来以后 90%的学生都是知道它的那个是刚刚出来的时候有 89%的学生其实是使用过 Chad GPT 来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其实我也有跟一些投资人聊大家就觉得 Chad GPT 背后最大的使用群体其实是学生上次 Henry 是你说的吧你说那个期末考试的时间就是他整个就挂了对就是可能两到三周之前
拆 GP 有一天晚上崩了然后就是因为那周是大家期末周最集中的时候就是使用的人太多了对就是使用人太多对还蛮有意思的所以你们的同学你们知道的身边的人都是在使用这些 AI 工具的吗所有吧我感觉我身边应该没有人不用除了学生就是我身边所有的人应该都在用至少我知道的你是说除了学生包括创业者包括你接触的工作中包括我家人包括我的各种朋友们我也差不多因为我有一些课是跟 MBA 的同学一块上的
我发现这些 MBA 同学他们也尝试去使用这个工具但他们其实不太知道怎么去写好一个 prompt 所以他们可能的使用的效率就没有像 Colento Charles 这种就是 AI native 的学生使用的效率这么高 Charles 有话说是的就是其实也是回答你的问题同时也回答就是刚才你问 Henry 那个问题就是应不应该在初中或者说高中这个阶段让学生大量的使用 CHPT 这样的 AI 工具
其实我前段时间有听李飞飞就是 AI 教母和 Jeffrey Hinton 诺奖得主 AI 教父他们的一个视频李飞飞在里面有提到说斯坦福当时在 GPT 刚出来的时候有去咨询李飞飞关于学生使用 GPT 帮他们写文书然后进入大学的这个问题斯坦福的招生部想知道这个算不算是作弊然后李飞飞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他去问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很小
他去问他儿子说这个应该怎么解决他儿子给了他一个我觉得很符合我们这一代 AI Native 学生的一个回答他儿子说斯坦福其实应该考虑录取 CHAT GPT 使用的最好的前两千名的学生我觉得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对于我来说其实 AI 工具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具可能就像我们平时用 Word 用 PPT 这样就是非常的习以为常我并不会说特意想拿它来作弊或者说是为了它来达成某些目的
它可能就是一个对我用得非常顺手的或者说平时我们日常都在使用的一个工具所以说这个是我的个人的一些观点那如果他在胡说八道的时候或者他的信息在误导你的时候呢我觉得确实是会有这个问题的我个人觉得是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像刚才王冉格和 Henry 提到的这个模型它的能力也在提升它可能会越来越少的犯错误
这个是一方面所以说我觉得我可以越来越相信这个模型和这些 AI 工具还有一方面就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它可能最终都还是会犯一些错误就比如说我之前有用 Cloud 或者说 ChatGPT 帮我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但是它可能都搞不太懂所以说这个也是一直在提醒我说要对这些 AI 工具保持一些批判的角度去看它的想法嗯嗯
王冉怎么看你身边的人都在用 AI 工具吗基本上所有人都在用科研工作者也都在用都在用大概一年前吧可能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们他还可能接触少一点当时我因为也是很近的朋友们所以我跟他们说在科研领域对我来说是一个进入了一个科研 2.0 的时代建议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要用一用这样的工具然后刚才您提到一点说在学习或者是工作当中该不该使用 AI
刚才 Charles 也提到一点就是李飞飞跟 Hinton 的这个访谈 Hinton 他提了一个我觉得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这个计算器是不是一个作弊的工具那我们之前人被 9918 表是有非常好的心算能力但是有了计算机之后大家好像似乎都不具有这个能力了但这是不是一个问题他认为这个可能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个相当于是一个新的时代的一个基础设施他会用这个工具之后有一些新的一些想法新的创造这个才是更加重要的嗯
在你们学校或者你们所学的一些学科的老师中间
每个人都是接受他的吗还是说会有老师非常强烈的反对你们用 JSBT 去写文章我的有一门很巧我的一门课就是 AI 课就我今年上了一门我们纽约大学 AI 课讲啥这个课的名字叫做 AI and its discontent 就是讲了从古至今 AI 的整个发展历史最古有到公元前 370 年柏拉图写的一些书最新有到我们的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甚至到李飞飞写这个 Large SkillsImageNet
这门课的大标题叫 text and its idea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读这些 text 生成我们自己的 idea 虽然这是门 AI 课但老师说你们绝对不可以用 AI 来生成你的 paper 是因为他说会让你丧失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因为其实在你写作的时候你是非常沉浸的你是非常的冷静的你是很理性的在思考每个字该怎么被写出来以及下一个字该怎么被生成的但是就像刚才王尔格说的这个计算器的比喻一样我觉得 AI 对我来说因为 AI 是生成式的
它跟你用搜索跟你用别的工具不太一样点在于它帮助你直接完成了一些任务而不是辅助你去完成一些任务就可能对我来说我觉得 AI 不像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更像是 argumented intelligence 是增强智能它应该在帮助我增强我自己的智力
所以回到这个课上这个老师他其实一部分原因去拒绝我们使用 AI 是因为他想让我们更加冷静的理性的去思考每个字该怎么被写出来以及整个文章该怎么被结构化但是如果你用了 AI 的话其实他直接帮助你跳过这个步骤其实你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为这门课的主题就是让你通过这个 text 去生成你自己的 ID 其实等于说 AI 帮你上完这门课所以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当时我上 AI 课还蛮反直觉的这么一个事情不过像我刚才前面提到的一样
他很鼓励我们通过 AI 去收集信息这也是我认为 AI 对我最大的一个点在于我觉得不管什么工具吧从古至今都是在帮助人类降低他们信息获取的难度降低所谓的信息商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让我们获取到更多更多样的信息对你写 AI 课的论文会是你写的你觉得最难受的论文吗因为你要自己写倒还好对因为我想到一个故事是我在上大学之前
我去康奈尔的法学院学过一门国际人权法当时我们要写一些给联合国的印子报告然后要写一些叫 individual complaint 就是你要去针对这个案件分析很多事情因为法律是非常的理性的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包括一点点创造性我曾经有在 2022 年 23 年回顾我那篇论文那篇论文拿了 A 但是我觉得我很难再写出来那样水平论文因为当时逻辑性感觉是我现在不是特别具有的
但是如果我回看现在其实我感觉我比当年可能丧失了一点逻辑性但增强了更多的创造性就是我的发现性思维变得更多了因为就像刚才 Henry 讲到其实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人跟机器交互的窗口更多是通过 prompt 也就是说问对一个好的问题其实你的好奇心是在增加但你可能需要在更冷静的情况下在你离开 AI 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理性获取更多的推理的能力嗯逻辑性减弱了创造性增强了
就是你是觉得你写不出那篇文章它的那个有逻辑包括你的文本的那个感觉了但是你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关于 idea 核心的内容的这个点上你可以做得更好了是这个意思吗是的比如当时我的一些切入点我现在有更多新的思考当然也得益于我这些年的知识的积累但同时因为那篇论文是非常需要有逻辑就是你需要很规章制作去索引不同的法律条款的
但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找得那么精准以及能不能把这个文章如此结构化地重现出来嗯
那现在写论文其实也是需要非常好的结构的对对对其实我有想到就是因为我还有一门课是我们每一个国际学生都要上的就是叫做 International Writing Workshop 就是说你要去学如何写作但这门课是绝对不可以用 AI 的对如果你用 AI 的话那等于白上了因为你都根本不知道怎么写作比如说你要知道怎么去不作弊的情况下就不犯这个 pleasure 这么这种危险的情况下你去怎么做好这个 citation 就是应用然后呢每一段该怎么写然后你要怎么去很好的说明白一个论点怎么去
怎么去说明白一个反论点,怎么去回应作者的这个观点等等。对,这些是我觉得人类要,或者说我们作为学生来讲要基本掌握的一些基础技能。所以你还是赞成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使用 AI 工具的,因为一些底层能力的培养,它有的时候是需要你从这个工具里面抽离出来的。其实我会更愿意去更多地拥抱 AI 工具,甚至我觉得应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 AI 工具。
那这些课呢这两门课呢这两门课因为当时我上那个 workshop 的时候好像还 GBTE 好像才 3.5 才刚刚出来好像那个时候对所以没有特别多使用但我觉得这两门课你是很难用 AI 帮助你的因为我们除了写论文你还要 presentation 就是你要去展示自己为什么这么写的你要知道里面的所有细节除非你愿意再花一些功夫重新读一遍这个 AI 生成论文然后你再知道所有细节那这样等于你也写完了一遍对所以
其实我觉得这些基础课程是需要你自己不用 AI 工具的对但是回到刚才那个点我觉得因为 AI 是生成式的所以里面就会有很多像王冉哥讲的 hallucination 所以其实平时在我使用 GBT 的同时我会用很多的 AI 搜索工具
帮助你去减少这些幻觉或者降低各种幻觉比如说国外的 Perplexity 比如说国内的 Meta 搜索它们分别在英文的语调上或者说在中文的语调上有很强的功底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功能有点像咱们写论文的时候你可以看行间的引用你可以看到比如这段话是从哪里从哪篇文章里来的对 就是你要用这些搜索工具去找到它的引用源对 就是让它具有可塑源性对 我们待会儿可以详细地聊一聊 AI 搜索工具啊
在此之前其实 Henry 你刚刚提到的有一个点我觉得非常有趣就是你说 AI Native 的学生跟 MBA 再来去使用 AI 工具的人他写 prompt 词是不一样的或者你会觉得 MBA 他写 prompt 的能力更弱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没问题对当时我是选修了一个 MBA 和 EMBA 的课叫 Generated AI for Business 跟我一起上课的基本都是 30 岁以上的各个公司的高管而且基本都是美国这边公司的高管然后我们的最后的一个 project 就是说你拿 AI 完全去帮你生成一个商业的计划书包括你这个 PPT 就只能用 AI 来完成只能用 AI 然后我们就发现其实对于他们来说首先 AI 等于 GPT
他们不知道除了 GP 之外别的 AI 的工具另外他们的 Program 是非常的直觉的就是说 OK 我要写个商业计划书这是我的结构你帮我生成他不会说想着去给他一些比如说 Fuse out 这样的一些技巧或者再告诉他角色你现在是一个比如说麦肯锡这个咨询师你来帮我做这个规划他不会有这些技巧他的 Program 会比较简短比较直接所以他们的最后的东西也比较不能说效果不好只能说不够丰富吧
而且他们因为不知道其他的 AI 工具没法做一个很好的一个协同比如说我们做 PPT 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比如说让 GBT 先生成一个 Markdown 格式然后再喂给 Gamma 或者喂给别的生成 AIPPT 的工具然后还有 SUNO 或者 Vudio 去生成公司广告歌对这样这东西变得就很丰富很有意思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方面可能因为这个经验的原因还要再补足最后效果能差多少嗯
我记得我们 pre 的时候我们播到广告歌的时候就所有人都抬头了就教授所有人都从底下低头看手机到听我们的那个广告歌所以我觉得就是效果还挺好嗯你觉得在实质的内容上呢其实我理解所有的广告歌包括你的展现它是会让形式更好看的当然形式好看一定是有用的那在比如说商业计划书的核心的那个点子上跟就是最击中人就是因为商业计划书嘛我们看的就是能不能吸引到钱跟投资
在最击中人的核心的那个 idea 上你觉得区别大吗因为大家做的这个 idea 都不太一样所以没法说它的区别但只能说从它的一个逻辑性和完整性来讲的话如果 prime 写的好的话是会更好的比如说我可以说你先给我生成一个市场规模的一个计算的一个结果然后你的每个步骤你的影运员是什么就我这么跟他说他看起来会更真现在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个网络搜索或者别的功能在里边就能做到更真好的好的
那接下来泰宇来讲一讲你使用过的 AI 搜索类工具因为我觉得这个其实就进入到我们今天的第二部分了我知道大家都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会用到非常多的 AI 工具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新生代是怎么样去用这个 AI 工具的我其实第一个用的 AI 搜索工具是 Perplexity 当时就是在它刚出的时候因为它其实基于了一种技术叫 RAG 但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技术
我当时纯纯用 Perplexity 是为了我知道它可以去索引一些它可以有一个叫做 Embedded Link 就是在每一个结果后面我可以知道这个来源是从哪里来的是索引了哪个网页或者哪一篇 PDF 有点像是我们写论文的时候这种 Intact Citation 的感觉让我很有安全感让我知道这个东西是可溯源性的所以当时我就纯纯用这个东西来减少 GPT 或者 Cloud 给我的这种乱说话的幻觉
但后来我发现因为我写了很多包括工作上我需要很多中文的语料的撰写但是 Perplexity 其实在上面的整个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我就开始探索一些别的国家比如说像中国的一些 AS 搜索软件比如说 Meta 搜索可能是我目前看到做得非常好的一款产品因为他们首先对于来源的引用数非常的高可能我搜索某一个问题搜索每一个 topic 如果我点开它的研究功能它其实分成很多的模块比如说普通的搜索或者是深度或者是学术研究的搜索
那它其实单个来源说能到五六十或者六七十然后它能够给你自动的生成一些 follow up questions 就是一些帮助你去发展性思考你的提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就它还会自动给你推荐很多的问题它不仅仅会给你答案因为我记得 Publicity 它的展示页它的下方是它会把相关的问题跟你没有想到的问题全都推荐给你的
所以你其实不仅能看答案还能看到更多的问题你是指的是这种犯三性吗对对对因为 Perplexity 它只会给你 follow up questions 但是呢密卡搜索它不但会给你这个 question 它会直接帮你把那个答案写出来
所以其实是其他程度上增加了我们获取发散性信息答案就是增加了用户的爽感我能够一口气看到非常多很有意思的内容然后我能看到很多对我问题深度的眼神然后再找到另外一个切入点再继续往下深泡我觉得 AI 搜索和大模型的结合其实它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圈你可以用大模型帮助你更多的其实是把一些杂乱的语言做好整理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我想让你举一个例子的根本目的是
我听到的其实在你整个的工作流中你的思维是不停地在被这个 AI 引导着走的当然你可以说它的这种引导是让你看到了更广的世界就跟推荐引擎一样就比如说大家在看这个短视频的时候你随便刷你会觉得你看的每一个短视频都有用里面都有好多知识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但是 so what 就是
你会忘记你原本的那个出发点你可能会忘记你打开这个短视频软件或者你打开手机你是为了干一个什么事或者你是为了搜一个什么样的特定的主题那么现在如果 AI 的搜索工具它在不停地给你更多相关性答案跟相关性问题的时候就是你会不会就一直像一个推荐引擎一样跟刷短视频一样你就不停地刷进去了
而它牺牲了某种程度上就是你非常直接地说我想要一个问题然后我要慢慢地去搜索我要爷爷地去翻答案我要一篇一篇文章地去看你就被它的这个推荐给带跑了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我非常理解因为我觉得可能对我来说我用 AI 搜索的这个 follow up 的功能非常少甚至我也不怎么点它因为我觉得用户大部分使用搜索引擎的初心其实是为了快准当然每个 query 有不同的意图比如说有官网寻知有技术方案
像刚才洪军也讲到了其实如果你想深度地跟他一直往下多轮对话其实更多是你在漫游你在探索某种发散性的知识这种场景下其实很适合这样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就什么时候我可能用到 ASO 和 GBT 一起因为我平时其实在工作生活中会比较多因为我会写一些这种讲解词就某些文物的讲解词其实我会用一套非常复杂的工作流
ASO 索和大模型更多的是在前几个环节作为知识收集环节那我从头可以走一遍非常简短首先呢你会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将会是你整个流程的核心它让你不要偏移到不同的地方去比如说我想去研究比如说 HOME 屋顶它的种种种信息想让它讲解给某一个运动画像那你的第一步就是让大模型先帮你写出来一个提告
它会给你一个框架那你会基于这个框架慢慢再往里面探索所以你就不会有特别大的偏移等于说给了你一个 benchmark 因为刚才我们有提到说大模型会有很多幻觉所以这个时候我会引入 ASO 所来针对里面的具体的某一个比如说 chapter1 chapter2 进行知识的整理它会给我很多这个世界上可能真实存在别人写过的东西
但我会做一个很特殊的处理就是我比较想跟 AI 进行对话式来生成一部分大端的对话内容作为我们支持的来源就是说我会去给每一个 chapter 分配一到三个专家
然后我会设置一个主持人有点像我们的播客一样会有一个红金姐作为主持人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每个人作为专家角色来对她进行回答然后我作为人类在我感兴趣的时候进行插入到我觉得这个主题偏硬的时候把他们拉回来然后在每一个 chapter 生成这部分内容之后作为整个文章生成的或者展示次生成的来源再喂给大模型大模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其实不是作为检索工具而是作为文字整理工具把一些杂乱的文章把一些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重点
然后把它变得更加的人性化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工作流从最早期的你有一个主题然后到大纲再到专家举措的分配再到检索再到知识的收集再到最后把每个大纲里面的内容填满会最终形成一个非常全面的且没有那么多幻觉的而且不偏离重点的这么一个文献
文险或者文章对然后你觉得这些 AI 搜索类产品除了 Popularity 跟 Meta 搜索还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我个人非常喜欢一些很体特的 AI 搜索软件比如说这个叫 FlowWidth
FlowWiz 是一个可以通过拖拽式你搜索完之后它会像一个树一样往下延伸的这么一个 AI 搜索软件它就可以让你很可视化的看到你的知识是怎么在流动的这是我用它为一个功能但它有很多很多功能对 应该也是个国内的软件别的 AI 搜索软件其实我用的比较多的像 ExaAI 这个搜索软件比较的特殊因为它不是给人用的
它是给 AI 用的它旁边有个分类栏它可以让你去分类说 OK 我输入这么一个 query 之后我只出来 PDF 我只出来网页我只出来公司所以它也被称之为 AI 搜索的中间层它是一个搜索引擎为了 AI 搜索而生的就是它的结果是给 AI 看的对 是给人看的然后 AI 再进行深度的搜索和整理国内有一个一样的公司叫博查博查跟 Exa 就是它们俩是一模一样的功能都是 AI 搜索的中间层
我个人就是用下来可能对于我来说就是 Meta 因为它的知识量很高嘛中文的语料上面是表现非常好同时其实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够找到多么特殊的数据库比如说 Meta 搜索可以搜到很多学术网站上的文件所以还是后面的这个搜索来源跟数据源才是最重要的对对对因为你如果纯纯依靠大模型内部自己的知识其实会有很多幻觉的
这是为什么大家要用 AI 搜索所以你觉得它好用核心是因为它有好的数据库对它能够搜到很好的数据库很好的数据来源它会把它具体搜索的某一个点的学术文献的引用源的那一句话直接给引出来就是如果你要去找引用源的话它会引出来然后它也会标清楚从哪里引用的其实让我想到因为我们学习的课程上教给我们一个原则就是以前没有 AI 搜索的时候我们怎么判断搜索出来的结果你该不该用叫做 CRAAP 原则 C-R-A-A-P
它分别分为五个部分就是你的时效性比如你看一个来源它是不是最新的或者说还是特别老的 R 就是 relevance 就是你的相关度跟你搜索这个 query 是不是高度相关的一个 A 是叫 authority 就是它的权威性是不是来自于一些非常权威的数据库然后另外一个 A 是 accuracy 是不是很精准地回答了你的这个问题对 是不是它是准确地在分解了你这个问题索引了一些很正确的来源
最后是 purpose 就是你本搜索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意图是什么比如说你是纯纯需要官网寻知比如说我要搜硅谷 101 在百度上或者在 Google 上其实我就想直接跳到小宇宙或者跳到喜马拉雅我们的官网里面我不是想让他给我大段的讲这个东西的历史但如果我在搜那如何去写好某段什么爬城或某段脚本其实我需要是大段告诉我怎么写这个代码所以最后是 purpose
整个这样一个来源其实让我在没有搜索引擎之前去判断同时我也把这个原则应用在了我以后拿到 AS 搜索结果之后的一个判断因为其实 Perplex 里面也有挺多幻觉的如果大家仔细去看的话也有挺多幻觉的看得出来真的是用的炉火纯青了对 像深度用火对 然后你觉得你现在用了这些工具以后还会用 Google 搜索或者百度搜索吗或者它的比例会下降多少
下降蛮多的下降可能得有百分之七八十百分之七八十对对对因为之前我有讲到说 Google 和百度它其实很适合官网寻纸它不会上来给你一个答案虽然现在 Google 和百度也有自己的 AI 回答在它的下面有这么一个页面但是 Meta 做了很好的处理对我假设 Google 跟百度他们把 AI 产品放到他们的右侧再给你一个 AI 答案比如说你同时一个搜索左边是传统的网页链接右边是他们的大模型给你的回答你
你觉得它跟 Meta 还有 Popularity 这种产品相比有竞争力吗谁对你的吸引力更大因为本质上 AI 搜索它只是一个套口工具它也是一方面接大模型的 API 一方面接了 Google 或者是 Beeing 的 API 现在他们的答案就是放在原本那个 SARC 页的下面也有人放在右边不过因为比如说用户可能我们已经对某些产品形成了粘性了它对我们有一定的用户心智的占领因为我可能关注并不是它在哪儿
而它够不够准够不够快够不够能够很好的回答我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可能我更看重的是效果所以其实两个都有对你来说不一定是加分项其实你最终看的还是某一个它的一个精准性跟效果就像你刚刚提到的引用员的五个维度的指标是是是对能不能更好的回答我的问题吧是是
大家有用过什么样的 AI 工具类产品吗我觉得我在工作中可能用的最多的还是 Cursor 就是写代码的那个工具曾经的 Copilot 就是在 VS Code 里面的 Copilot
他已经做得挺好的了但是在 Cursor 的这个时代的话它是从一个相当于辅助写代码变成了一个完全的交给他去写代码的过程我一开始并不是很相信他的结果的但是我用了几次之后就相当于是被他折服了因为他的不管是结果的可用性还是他的准确性都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比如说我对一个语言完全不懂比如说我想写一个前端的一个就是 iOS APP 如果我是完全不了解的话我肯定要从头开始学一门课程
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 cursor 就可以帮助我从零开始我大概用两个小时我告诉他我的需求告诉他我想做什么样子的他完全可以生成一个可用的一个 demo 相当于是快速验证我的想法这个过程非常的 impressive 所以这是不是说我也可以去写 demo 完全可以用上 cursor 这类工具完全没有问题对如果是更加复杂的功能的话像我们想开发一些新的算法可能涉及一些前沿突破的话肯定还是需要一些更加艰深的一些工具但是
但是如果说一些在工业界经常用的一些功能这个也是完全没有问题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它比 Copilot 因为我不写代码它比 Copilot 更显眼的地方在于它更加自动化从效果上来看的话它是相比 Copilot 的不同点在于说 Copilot 可能还要自己去敲代码它会给一些推荐就是选择推荐的结果
Cursor 可以达到的效果就相当于是基本上就是用自然语言提要求它可以生成一个代码库它不是一个文件而是一整个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都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比如说网页的各种调用它实际上需要有素材需要有前端的职业代码它都可以在一个文件夹里完整地生成出来一个相当于项目库吧 OK 理解 Henry 你是不是体验过市场类的各种 AI 陪伴类的产品最后你要不要跟大家讲一下你之前用过的 AI 陪伴类的工具
没问题 AI 陪伴这个赛道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产品一种是这种严肃陪伴一种是这种非严肃陪伴这种严肃陪伴一般就是跟你话聊比如说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模型叫 Pi 它是 Infliction AI 做的它就是一个对于情感的理解表达比较准确的一个 AI 它有一个语音的功能
包括其实我很多同学也会用这种 TRACK GPT 去做他们的情感疏导因为 GPT 永远是非常公正非常冷静同时还能给一些情绪价值和这种使用一些建议的而一些非严肃的陪伴产品更偏向于陪聊或者谈恋爱像这个星野呀 TALKY 呀豆豆这些它可能更多是 OK 你可以自己捏 About Character AIAREPICA 都是你可以捏你的角色
你可以跟他进行互动他可能有些自己的背景故事然后你通过跟他去帮他完成他的任务加强你跟他的亲密值解锁你们互动的一些内容这样然后严肃类的还有一些心理治疗类的一些 AI 工具比如说 Visa 它可能是一半是我跟你对话
一半它能结合一些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东西去帮你进行比如说告诉你这时候你应该冥想了我给你提供一个冥想的一个六分钟的音乐或者告诉你你这时候你应该正念了你应该往什么方向去想大概会有这样的一些功能你觉得有用吗心理治疗的这个它叫怎么听 WYSA 对
我觉得首先他肯定没法替代心理咨询师因为他现在是不够个性化他的整个流程的机制的设计还是比较死板的比如说他可能对于你十级不开心和三级不开心给你的建议是比较类似的包括他的化疗的部分没法做到像 GPT 那么的智能所以其实你觉得他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他还不够 AI 就不够智能
你觉得他里面用到生成式 AI 的技巧多吗除了只是生成对话以外你觉得他有拆 GPT 智能吗那绝对没有但是他的好处是他加入了冥想跟正念跟很多心理学上的干涉手段是的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一个点就是对于没有确诊的心理疾病的人来说可能跟 GPT 对话能很好缓解他们的焦虑或者不开心就够了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有确诊心理疾病的他这个产品的能力又没有强到说 OK 我能把你治好还是要去找心理咨询师
对因为精神上好像有一种是叫做认知疗法就是通过对话去达到治疗的目的我知道也有很多公司在开发这一类的产品但是感觉现在不知道市场上有没有什么好的产品出来是我记得吴恩达是有尝试去做一个类似的 CBT 就那个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 chipot
但是它不给公用它是选择跟心理医生合作它会作为你回家后的治疗疗程的一部分你可能每天用个多长时间然后你的心理医生会跟这个公司合作去告诉你说该怎么使用这个产品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可能可以采取的一个方向已经跟医院发布了吗我记得它已经出了可能有一两年了但因为我现在用不了因为我没有跟医院的那个什么对然后你还体验过其他的 AI 陪伴类产品可不可以举几个例子我觉得比较典型的就是 corrector.ai
然后还有 Talkie 对这两个其实 Character AI 跟 Talkie 比较相似的地方都是跟这种虚拟人物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可以包含一些色情软色情或者谈恋爱的一个内容但 Character AI 它们不光是对话可能会有一些场景的描写帮你更现实更有体验感一点但是 Talkie 的部分在于它可能对于每一个角色有它的一个背景故事然后
然后你能帮助这个角色在他的背景故事里相当于你帮一个 NPC 走完他的一个任务这样让用户觉得这个人更真实有更强的一个沉浸感然后这个人如果再跟你谈恋爱的话他带给用户那种情绪的反馈要更好一点还有一个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个产品叫
叫豆豆游戏伙伴它其实类似于一个 AI 桌宠它有一个虚拟的一个卡通的一个小人在边上你能拿鼠标去摸他的头去戳他的腰它就给你一些类似的一些反馈同时你能把它当成你的朋友就跟他说比如今天中午吃了碗面贼好吃
他可能第二天就问你昨天那面好不好吃他能记住你的话跟你做一些互动同时他还有一些陪玩的一些功能比如说你在打原神王爷版的时候他能根据你的屏幕的地方去给你调一些教程或者去评论你打的好不好这样就还挺有意思的已经是一个 AI agent 了对这个是哪个公司开发的新
新颖随行也是一个中国公司是中国公司然后它前期是被远马高荣和九合都投了 Toki 其实是 minimax 旗下的一款出海类的产品 correct.ai 现在已经被谷歌收购了对 是的对为什么 Toki 它的出海可以做到这么好这是你有分析过原因吗我觉得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是 correct.ai 它上面用户可以自己去构建柴宝它上面可选的柴宝大部分也是用户自己构建的
其实存在说用户构建的水平的一个能力的影响这个能力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Talkie 上面有很多 Talkie 内部自己构建的非常非常好的一些角色同时还有一些跟一些大 AP 的合作比如说有些国内的 rapper 诺米他可能会跟 Talkie 合作在上面生成一个诺米的一个 IP 然后用诺米的语气跟语言去生成这个对话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区别的点
就是说它在产品的构建上其实给用户的选择更小但是我帮你构建的这个底层更好更扎实比用户自己要构建的好它其实帮用户省了一步对的但是用户也可以去进行构建所以没有说用户这方面就是使用空间会小但是它底层确实更扎实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是对于这个人物的一个塑造上
Toki 更到位比如说我可能是一个富二代吸血鬼他的一个长相家世国家家族的一个背景他比如说现在的面临的一些人生的选择然后用户去跟他进行交互会觉得这更像一个人那种游戏感会更强一点那在你真实的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你有觉得黄色跟暴力也是他们吸引用户的一个点吗我觉得软色型算是很大很大的一个部分吧
因为首先这些角色对于我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完全作为伙伴的一个存在因为我现实里有这么多好朋友对吧如果我谈恋爱了可能还会有女朋友所以在这方面的需求可能能通过真人去进行满足它更多是满足真人满足不了的幻想暴力呢暴力这个我使用的场景比较少对因为我是知道 correct.ai 他们某些时候它的那个平台政策它会稍微放得开一点然后就会多一点
放得紧一点那你的关键词可能就直接被这个平台相当于发出去了没有回复是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可能为什么国内现在的这种角色扮演的 chip out 没有很好的火起来的一个原因就可能还是因为这方面限制比较多如果抛弃这方面限制场景就没有那么硬就需求都没有那么硬了所以他们出海能做对尤其是出海面的这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你会沉迷在那些角色里吗在你玩的时候还是你只是因为我知道你是抱着一个体验产品的心态去的
还是你觉得它其实很难让你产生一个用户粘性对于我来说是的但是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用户调研包括会接受到一些一手的用户访谈那些具有心理疾病或者比较哀的人他们对于这些产品的使用是非常非常深度的最深的其实就是刚步入青春期对爱情有一些幻想
但是还没有机会去谈恋爱的一些小男生小女生们是绝对是这个产品的非常深度的用户你说的是哪个产品 Talki 开着 AI 其实这些都算哪个更深度或者哪个更好他们的用户群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要看商业化成绩的话肯定是 Talki 更好毕竟这个去年是几千万美元的 ARR
具体的用户的画像的话我觉得 Talki 的画像可能没有 Carrier AI 那么二次元因为 Carrier AI 主要的使用的用户还是说这种二次元的一个爱好者因为它上面能构建一些二次元的角色跟这二次元的角色去对话但是 Talki 上面不仅有这些还有一些虚构的角色还有包括真人的 IP 在上面对 因为你做了一圈这样的调研就是你觉得现在做一个 AI 陪伴类的工具类产品还有机会吗还有市场吗我觉得是很有机会很有市场的
但是我觉得有几个点就可能用户最看重的首先是它交互的一个有趣性你比如说我是不是只能文字交互还是说我能跟你有一些鼠标图案的一些交互然后我能不能有些视频语音的交互我觉得这个是用户最看重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我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定位做好语音跟视频交互对的之前是腾讯有一个叫光与夜之恋的一个类似的游戏它就是大报特报因为它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角色主动给用户打电话
然后这个功能是被我很多身边玩这个游戏的同学都大大称赞他们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对我们马上要访谈一款 AI 产品他们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很好那很好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定位的问题比如说你是想更偏向短期高多巴胺的陪伴还是说这种长期更偏幸福感的一种陪伴我觉得这个两个定位是很不一样的怎么理解短期多巴胺的陪伴就更偏向于性欲长期幸福感的陪伴更偏向于亲情
就是你是要把你的产品做得很浓还是可能比较淡一点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定位上很大的一个不同的选择你觉得未来他们面临的道德困境或者说他的灰色区域会是这些产品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吗还是就是在海外这个是还好的这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研究过监管我其实之前注意到一个案子是我自己比较关注的有个男生在水开热爱之后
被凯瑞的 AI 去教唆自杀了对这个影响很大对我其实也担心说你怎么在不给你的拆报那么大限制的基础上避免这种事情去发生包括怎么样避免用户非常非常沉迷这个东西影响现实生活我觉得这个是他们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可能就跟游戏防沉迷是一样的对这个可能涉及到更复杂一点就是它给你的心理上的影响我其实很好奇就我们大家的意愿就是对 AI 工具付费的意愿我其实很好奇就是大家比如说每个月愿意在这个 AI 工具上面花多少钱我其实挺好奇这个问题的
我所有都付费我大模型开了好几个什么 Cloud GBTProplex 也会开了就我可能把所有的 AI 工具都开了你是因为比如说你的工作跟实习的需要反正公司也会帮你报销还是你就自己就觉得你的这个付费习惯已经培养了我觉得可能是我付费时间太不好了因为很多时候我订阅什么东西我也忘了但是因为我开了很多确实像洪金姐说的时候需要会被报销因为我开了很多企业级的软件
一些 AI 的企业机比如说一些 agent buildercode 啥的 DeFi 不需要开这些软件可能需要大量付费但是像我们用这种大模型软件我确实有多付费因为我知道他们都会更新所以我也不想是用旧版本对用旧版本就是你要确保你是第一个拿到最新的更新版本最好效果的人是是是因为我用 AI 太高频了就是我用 AI 最高的场景就是我要跟他一直聊天
但我不是为了陪伴而聊天是我为了知识探索我需要更发展性的思考而聊天所以我就需要不断做 AB test 就是一会用 GPT 一会用 Cloud
你每天大概有多长时间会在这个 AI 软件上正常在一个学习或者工作的状态流里面我没有数但我觉得可能有五六个小时吧五六个小时对这个比例相当高了大家在 AI 工具上付费习惯跟使用时间我是 JGBTCloud 和 Progressive 都是那个 Pro 版但是我对于其他的一些 AI 工具好像付费意愿就没有那么强
比如说有些找工作方面的工具可能那个 Charles 知道的 SimplifyJob Right 这些它是可能根据你的简历去帮你推荐工作然后帮你自动填网页的申请它的一个付费功能就是说我根据这个工作的 Job Description 去修改你的简历但我好像我自己是不会为这个去付费然后我身边同学知道这两个软件也很难去为这个东西付费
我觉得可能大部分原因是像这种事情我们能想到拿 ChatGPT 去做只要给它一个 prompt 就行了所以我们就不会想说 OK 我在这上面再花个一个月五到十刀只为了这一个小的功能这样是其实我之所以好奇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本身我没有那么多像 Colento 这样运用 AI 的场景我的运用场景其实就是比较普通一点
所以说对于我来说可能一个付费的大模型比如说 Cloud 就够了所以说我一个月其实就只有 20 美金对 只有 20 美金这个样子然后我在找其他的辅助我的工具的时候我也会优先选择那些免费的工具因为我觉得其实在我的需求里面大部分的需求其实已经可以被 Cloud 给 cover 掉了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去付那么多的费所以说这个是之所以我为什么对大家的付费意愿比较好奇的一个原因 Henry 呢
我觉得看时候如果是这种期末周的话那一天可能四五个小时五六个小时都会你要不停地让他帮你推导公式或者帮你写程序这样越期末周用的越多对对对那平常的话感觉也可能也就一两个小时就只有比如说读论文或者说有一些新鲜资讯想去详细了解的时候会去用一下
那对比如果你们用到搜索软件或者是这种推荐算法的软件因为我自己是不用那个抖音和快手的搜索的话我是只用 Publicity 搜索你只用 Publicity 你不会用 Google 吗因为我觉得用 Google 的话大部分情况是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然后你想可能有一个全局的一个了解
可能因为我现在刚毕业包括我想从事的领域又比较集中我知道我的问题关键是什么然后把这个问题的关键问给 Perplexity 它能给我一些比较好的一个回答包括这个引用的一个链接然后可能会对这个引用的链接再去进行一个自己的 page rank 吧再去点再去看然后再去搜这样理解我有个想补充的点我突然想起来为什么我会订阅那么多软件呢因为我经常会用光就是把它那个 token 量用光了就是因为你的使用量太大
对 神光太大因为比如说 O1 其实它很容易用光如果你们用一用的话就很容易用光它会给你直接冷却好多天你会用什么情况下用到 O1 因为 O1 其实是非常深层的推理为主导的对 就是导论文的这些不 跟我自己进行对话跟你自己进行对话我跟他进行学习这是 O1 你可以跟他进行多轮对话然后这个多轮对话的效果会比 FOO 这些要更好好 非常多因为我会经常上传一些东西给他
你想想东西过大之后你再进一步的话 token 的消耗量是指数级增长的
然后 Cloud 它这个次数明显的更多一点所以我会来回的切换甚至切换不同的模型比如 O1 用完了用 O1 miniO1 mini 用完了用 SOSO 用完了用 SO mini 然后我经常就是全用光了对 所以会都订阅一下王冉你有什么补充的吗关于 ChatGPT 的使用我比较觉得 ChatGPT 可能对我粘性比较大的一点是它能够记住我所有的相当于是历史记录我跟它所有的对话它都能够记住它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我这个人
之前有一段特别火的一个 prompt 叫做请告诉我一个我自己可能不知道的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我试了一下当然他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了解我自己了并没有超越我自己的一些认知但是我反复地 challenge 他之后他确实是提到一些我可能确实是没有发现的关于我的一些细节的点
这个是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黏在 CHI GPT 上不是换成这个 cloud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在想它会不会跟某些星座的原理相似就是每个人拿着一个星座都觉得这有一部分是特别像我的甚至把我分析得很深入巴纳姆效应但是他提到的一些点是因为我跟他聊过一些我的一些经历想让他帮我解决一些困扰他能够在我的一些对话中发现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就是我会问他为什么也会这么说然后会说因为什么什么你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什么解答了你的困扰吗我觉得并不彻底但是我觉得会有用所以还有一个功能是心理疏导至少可以解答困扰解答困惑是的 Charles 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要说吗我的三位伙伴他们说的真的都很有深度因为尤其是我作为一个学哲学的学生
我其实在这方面挺羞愧的我并没有真的用 CHIGBT 讨论过真的一些比较高深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它真的只是一个工具它并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意识或者说有自己的智能
所以说我并不会想跟他像我跟另外一个个人这样子对话但是我觉得听了这三位的启发之后我会以后更想你会种草对我会种草我会很想去和他讨论一些更哲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关于可能人生存在的意义这些论题我其实想给 Charles 补充一点因为我理解你之前把 AI 当成一种工具你觉得它没有意识但 AI 的整个训练的语调库其实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集合或者说它是一种平均值
比如说你让他生成一段话,你让他生成一个 image,它其实都是在取字里面的一个平均值,因为有一本书就是 2023 年 Hitler Serial 写的叫 poor image,他 12 年 13 年也写了一本书叫 mean images,就是说当他让 AI 或者说让现在我们这种 majority 的软件来生成图片的时候,它其实给出来的是你整个大众审美中的一个平均值,我觉得你可以把它当成类似你在跟人类文明的平均值的对话,我觉得会挺有意思的,也许你能够找到一些更超越平均的一些想法。
我其实之前一直有思考一个问题,就是 Chad GPT 产出的作品它到底是人类的平均值还是超过某一个领域最顶级的人,就比如说 AlphaGo,它其实就是超越了这个领域里面最顶级的人。
其实我就一直在想 AI 到底要达到哪个程度就是我觉得以现有它如果真的要帮助这个生产力的提高其实它是在专业的领域里面帮到大家更多根据大家刚刚的回答那它就必然要超过平均值因为大家在专业的领域里面想做工具想做最好的事情你就需要不停地去超越而不是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准是是是
因为现在也有人在讲 AI 现在往后发展最难的一个问题或者最高的一座山就是科学创新到底能不能帮助像王仁哥在科研界真正实现一些科技成果上或者说科研想法上的创新这个其实我挺想听听王仁哥的想法对 其实我一直期待这一个东西 GBT-01 出了之后就是想尝试拿它来试一下
他说他达到了博士的水平嘛但是作为科研创新来说的话可能更加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那写 prompt 词算提出问题的能力除非 AI 可以自己去结束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研究的 prompt 或者说对于整个的学术的人类科技发展的一个洞察我觉得目前来说的话 AI 还做不到但是如果能做到的话我觉得很多科技创新其实就已经是一个完全新的时代了
科研这件事情就不再是一个体力活我认为现在很多的科学研究还是有很多的其实是跟科学没有关系的事情好的 谢谢大家的分享我相信评论区可能有很多跟大家年龄差不多甚至是更小的 AI 原住民
如果你也有关于 AI 是如何改变或者影响你的故事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分享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大家听到这里还没有订阅我们的播客可以通过苹果播客 Spotify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QQ 音乐蜻蜓 FM 励志 FM 来关注我们也可以在 YouTube 上搜索硅谷 101 播客来关注我们
同时呢我们的文章的文字版也会发布在我们微信公众号硅谷 101 上我是红军感谢大家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