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 我是樊宇儒 欢迎收听锦护端会议在进入真片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几句关于 Apple 播客的一些感想 20 年前 Apple 播客正式上线这 20 年里边有无数的创作者包括中文的 包括外文的创作者出现在这个平台给一代又一代的
受众群体提供自己的一个内容我有幸也在这个队伍当中现在回想起来 2013 年的 9 月份是我的播客节目也就是锦湖端会议第一期上线的一个日子到现在已经是整整 12 个年头了时间当然是非常快了
然后也非常感谢那么多年一直支持陪伴我的一些听友们同时呢也要非常感谢 Apple 播客这个平台一直坚守啊因为其实我们现在会有播客这个名字跟苹果公司当年推出 Apple 播客这个应用还是有最直接的一个关联也有所谓的中文播客的创作者的一个圈子啊
这次的一个正片是我跟杨一在前段时间聊中美播客的一些话题跟这一次的一个主题非常的契合所以说把这期节目推荐给大家在录的过程中和最近这一段时间跟很多播客创作者的沟通过程中我深刻的感觉到
我们这个播客创作者的圈子虽然很小也没有赚到非常多的钱而且它的流量或者它的关注度跟一些短视频相比跟一些很大的平台相比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但是我们这群人却又非常可爱却又非常的理想主义身在其中我觉得非常的有能量
每次我们都在互相给对方激励给对方鼓励今年是 Apple 博客 20 周年希望再过 20 年我们这一群兄弟姐妹们还能继续手拿手走下去也祝 Apple 博客 20 年生日快乐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节目三宿博客工作室世界太高端我爱近户端
又在一个五月对
那天我们在那个狂喜的时候我就说好像 2019 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回过头来看算简体中文播客圈的一个蛮重要的一个年份其实并不是
20 年我们承认了是受众和别的一些传媒关注博客的一个元年对商业还没到商业元年远没到其实 19 年已经有关注了就是一财嘛对但是 19 年他有很多就是我们那天那个狂喜的时候也提到说因为有你的一些串台然后
然后有你的那个做的那个 Profit China 那件事情其实让大家有了很多共同标签的感觉因为我那天你那天说了共同标签那个事你那天说像 Steve 可能在做来 Profit China 之前他自我认知他只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只是通过播客的这个自媒体的形式在持续输出内容或者说有一个内容的一个衍生的一个平台
但是可能像婉盈啊像 Steve 在经历一个建立了几次 Profit China 之后大家有一个共同意识的感觉嘛然后我当天晚上 After Party 就把这个你的这个说法就抛给 Steve
他怎么说我就看他他说对他说完全是这种感觉那就好我没有问过他我下午说的时候是一厢情愿的对对对但是我觉得就是这个意思呀这 Steve 也感受到了那就好那就好 Steve 而且是同意的对然后我就意识到说其实今天我们趁这个我们棚内还可以把一些可能当天因为一个半小时我们四个人输出总归会有点限制嘛对吧
但那天我们效果很好是你就小老虎在台下说他说反映入内场太炸了因为我说了很多我自曝包括逼问你跟陈彦良很多一些圈内八卦嘛我那天特别怕说变成自嗨圈内梗内不梗后来我问很多听友大家说我们很早就想问他们这些问题了
那就好那就好所以说那天很过瘾但是呢我觉得说有一些比较细腻的内容或者说更宏观的一些内容很适合比如说我们今天坐下来在棚内跟大家聊一聊尤其中美的播客的发展这件事情啊因为的确我们算见证了中文播客发展的一定的一段历史嗯
之前有之前的一段历史但是我们不算太典型的见证人但这一段我们算见证人对吧未来我相信我可能应该还会见证下去啊然后你也应该会一定程度上或者以一定身份见证下去啊那我们来盘一下这个事就是你当时因为我们之前有录过一期讲那个就跟杨英老师就是录了一期嘛
说一些我们当时从事媒体工作的一些前世今生的一些话题里面其实有一段我特别好奇就是你真真正正对于播客产生兴趣的那个时间节点
因为你说你 11 年到 12 年进入到一财那个体系里面一开始视频这一块其实因为电视台很稳嘛你完全没有感受到那种压力或者那种未来可能你当时都说甚至觉得能干个 10 年以上那种感觉然后你提到离视频但是离视频也是视频嘛视频冲击视频的那个时候你感受到了但是我很好奇视频冲击视频之下
你是 16 年之后 视频冲击视频之下你对于自己的 next one 有开始有思考了前提下开始 get 到播客还是纯纯的就是因为 18 年陈彦南拉你做互作互用所以我没在你这讲过我的那个故事没讲过 就是你大概讲过的然后我想说掰的碎一点其实今年 2025 年是我自己开始做播客第十年
我的第一个播客是 2015 年秋天的时候开始做的然后你说他我开始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话我觉得可能 2013 14 年就是开始对这个事情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对然后那个时候还在一采而且还没进去就才进去一两年你说对它产生兴趣是对于播客这个媒介形式其实根本上是对于美国的这种就是所谓的叙事播客声音纪录片其实对这个形式因为我记得是这个形式而不是说具体的某些内容对吧
当然他是有听了一系列节目之后慢慢更加形成这个概念但是就是说我真正好奇的是那个那样一个节目形式 1314 年就开始了应该 1314 年然后一直到 15 年那个时候才开始说那我自己要不要也开始试着做一做就是模仿那个时候也没有也不知道从哪学就是听人家因为我是当然因为我做电视编导就是我脑子里是有一个就我听这个效果我大概能模仿一下所以我就是这么开始做的
但那个时候应该也是属于你自己说什么网瘾 Steve 那个时候没有一个所谓播客圈的那种共同的标签的嘛
这个只是你一个新闻媒体人电视新闻媒体人在听到海外的一些叙事类播客之后的自己的一次主动实践可以这么定位吧蛮孤立的就是当时蛮孤独吧那个状态就是我是后来其实是到我我印象特别深我到 2015 年开始发节目的时候然后我才开始
去认识做博客的人然后其实也不是认识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我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凡书的听众知道另外一个很老很老的博客叫新闻酸菜馆然后他里面的那个王掌柜是我大学同学
所以我们俩是他是我隔壁班的这个好资深的节目他好早好早就在做了对对对就是这个是很有意思因为他当年做这个节目做到就是城市画报有很多年以前做过一个播客的专题然后他那时候都已经上杂志了然后我那时候就看到他上杂志我想说你在做什么
那大概是可能 13 14 就是 14 年的时候在中文的博客里的对我看到新闻酸菜改也是 13 年对吧然后我是一直到 15 年我自己开始做博客然后我开始对于什么苹果提交这个 RSS 这个开始有一点不太清楚的时候然后我就想到我记得好像王掌柜在做博客然后我就打电话问了一下对我就说这个东西一些技术问题所以你看相当于王掌柜是我在中文博客圈
就是认识的第一个所谓播客就是你说播客身份的人但是呢相对的就是我听美国的那些音频节目其实我对他们的人已经已经知道一些了但我跟他们是没有不可能认识的而且
我确认一下那些你当时听到的一些美国播客的一些叙事类播客的那些人他们是某个新闻机构的记者还是说他就是一个 original 的一个播客人的那个身份那个时候其实因为十年以前的美国的行业状况也是这种就是说你说的那种 original 的播客人呢其实当时呢你可以认为他就是所谓的播客
就是他典型的场景就是一个比如说在一个客厅里立了三个麦然后我们一起来聊天的那种场景这个 1314 年就有了有有有而且那个之前其实美国媒体也有报道过因为我后来有专门去爬过一些
比如说纽约时报零几年一几年怎么一步一步报道播客的那些东西你大概能知道说就是一样就美国的外界怎么去认定他的元年怎么去看这个事情所以刚才我说的那种就是车库里面支个桌子支个麦客厅里面支个麦那种是一个比较典型就当时的美国媒体对于这帮你说的播客的 original 的人的一个画面但我听的其实就是另外一派
就是他本来就是比如这节目可能本来在公共电台已经播了 20 年了他只是现在通过播客这么一个新渠道去分发你当时还是对他内容本身是有兴趣的对所以我其实还是那个问题就是说播客其实这个词在我这里
很长很长时间它都是一个叙事叙事类故事是个渠道感渠道 OK 就是它承载的内容是我感兴趣的那种内容但是如果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播客其实就是个渠道对啊它就是个渠道它就是个渠道你想我第一次用播客是用播客下视频节目哦
早年的 podcast 是那个时候美国的电视台会把新闻传到 iTunes 对对对我以前会在上面看那个 60 分钟对对对我也是看 60 分钟所以就是那个时候最早用播客但那个时候你无意识嘛你就说 iTunes 里面有个这个玩意就结束了对那什么时候开始说自己下场是吧
对你 18 年开始做忽左忽右那个前世今生是什么感觉是这样子的就是 15 年的时候不是自己做吗然后我当时做了那个那首先因为你正好今天聊到中美我就稍微讲一点点就是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我已经刺激到说要想要下场做作为一个第一财经电视的全职员工对就是他是这样就是 14 年那个时候其实美国的播放产业有在我看来有三个现在回过头来比较重要的
第一个是在 14 年的大概上半年的那个时候出现了第一家就是波克的创业公司就是 Gimlet 然后他的创始人是原来 NPR 的 Planet Money 的制作人然后他从公共电台辞职来创业但那个时候我知道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种新闻是因为他当时呢做了一个就是一个纪录片
是把他自己整个创业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他很早的时候那是 14 年年中的时候发了第一期节目就是说他怎么去见投资人
大家现在还是能听到他是 Blended Money 的制作人还是主播就是同事也是制作人同事也出身的就等于是他内容他是自己能说的他就是那个节目的内容能说了算的最早那个人他去见投资人对他去见投资人然后他当时就说你看我原来一直做这种商业报道我现在终于有一个机会我自己就是这个商业故事当中的主角我要把我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所以他后来就他创业过程后来就通过这个播客就真的是像一个真人秀一样就是
就是你很完整的记我记得我就简单说他当时那个节目的前十分钟是他要去见一个投资人
他跟他老婆在门口挑鞋让他老婆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网球鞋就是非常这种就非常真实场景然后他就见到那个 Chris Saka 很有名的硅谷投资人然后语色 Chris Saka 说如果我现在有两分钟你告诉我你这个 idea 是什么我要决定要不要给你钱你会怎么说然后他就结结巴巴说不出来你想他一个那么老资深的记者他讲不清楚就是所有的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那种就是一个创业的想要去拿投资人钱的人
要遇到的那些问题所以当时听这个东西它既是一个商业报道又是讲一个创业故事然后又是一个播客那个节目当时给我一次就是影响冲击太大了因为我之前听那种 This is my life 更多它是故事嘛你慢慢形成那个那个形式你开始熟悉之后你其实就在听故事本身这个节目出来当时我觉得是对我来讲是太炸裂了就是哇怎么会有这么一个
就像真人秀又像纪录片又那么刺激然后一切都这么生动的一个东西然后就当时就开始追着那个节目听这是
这是一个事情那就是有个播客创业公司嘛第二个就是第四年第四年九月份的时候当时 iTunes 把 podcast 作为一个独立的 app 从那个 iTunes 里面拎出来原来是里面的一个栏栏目就是音乐然后 podcast 然后现在把 podcast 单独拎出来然后第三件事情就是 14 年 10 月初的时候 Cereal 上线 Cereal 当时听的时候因为它是个罪案调查类的节目也是一样就一上来就想说哇
音频能做成这样子像追美剧一样的而且它是真实的就非虚构的所以这三件事情同时在 14 年发生然后还有一个可能是外界就是就一般听众可能比较难感知到的就是说 14 年因为这些事情发生所以 14 年在美国开始出现类似于播客的产业的这么一个产业的概念所以开始出现了专门写播客行业的 newsletter 当时第一份叫 Hotpot
然后我也是很早就开始知道这个 Hopper 我就开始订这个 newsletter 然后就每个礼拜我的邮箱会收到一个 newsletter 它就是会综述这一周这个行业里发生的事情所以我就是通过这么四个点就开始一直在追美国的动向然后一直到 2015 年的大概七八月份我就开始买设备了哈哈哈哈
对我就想说我要不要试试我自己做一做因为我那时候就特别特别想把叙事类音频这个概念这个形式吧介绍到中文里你还记得当时你 15 年做的自己的播客当时内容的方向
当时其实后来这两个事我觉得很散他完全是个人电台但是我就是想学那个形式所以我当时就挑了都是一些我那个时候觉得我能够做得来的比如说那时候做财经那就找了一个金融的一个经济学家那种机构的经济学家然后去聊美联储的事情我想说能不能用 30 分钟时间把美联储跟大家的关系讲清楚
然后还有两期是就是那天我们现场说就东南亚嘛对对就是讲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东南亚的处境是什么样子的反正大概这种选题吧然后做了五六七但是其实就遇到很多问题第一个嘛就是制作时间是很长的然后呢花钱不赚钱所以
所以做了半年吧做了大概六七节目后来就放弃就放在那了所以那天我们在那个狂喜的时候我才会讲这块我说陈彦良当时就说他说你既然对东南亚话题感兴趣你要不要干脆做个东南亚垂直的博客呢但我当时其实对这种垂直就是垂直品类的东西就比较抗拒我说我就是想
做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又不是真的说我就一直都站在东南亚出海了对吧就是这种感觉所以后来那个节目就停掉了但是因为那时候我已经认识陈彦良所以他也知道我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件事情就他是被你影响的还是你是被他影响的我觉得他那个时候其实是我觉得他那个时候还不太关心播客就我是完整的关心播客所有的事情对然后所以一直到
17 年年底嘛他那时候从界面出来然后他就想起来这茬了然后才来问我说要不我们一块来做博客对我们做文化类的就是因为他原来对界面文化嘛然后我说可以啊然后我们俩就分工嘛就他负责请嘉宾定选题就像编辑的角色然后我呢就是后面制作的那个部分就是我去剪辑啊上传啊开账号啊发布啊就是这些事情对所以《护走狐》1800 年出世是这么做起来的
那他主要那个发起 JazzPoll 的公司是他的一个想法吗他把它当一个创业的项目来做是这样就是我觉得陈彦良这个人确实有一个我觉得蛮佩服的就是说他学习能力很强就我觉得他在 17 年那个时候离开界面之前他应该对这件事情对播客这件事情唯一的认知可能就是我在做过就我做过播客对对对然后呢 17 年年底他那时候开始想要做饮品的时候他觉得我也有兴趣做嘛
我记得是春节的时候他就真的回去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去演就是看了很多硅谷的博客啊什么就是各种产业报告所以等到他春节回来我们再坐下来聊的时候就是他对这个事情已经有概念了商业模式什么这些东西他是有概念的然后我记得那个时候啊对然后就我们就开始录录节目第一期就是跟第一期是就有沙老师嘛对吧然后就就开始录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不太记得这个时间点但那个场景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就有一次在茂名路那边有一家什么打边炉还是一个什么日式火锅店黑方吧好像是之类的在那边吃饭而且肯定是蛮冷的因为是吃那种热气腾腾的东西然后我们就聊这个东西就应该那个时候沙老师应该是跟我们一块吃那个饭局所以应该是已经跟他录过一两期节目了
然后呢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怎么聊到这但是就陈阳坐旁边嘛我就记得有这么一个对话反正就可能我提了一说那你觉得这个东西我们能不能把它做成就是你有没有信心做成哪个东西就是播客吧就是大家互动互动就是那个不光是一个节目而是说这个行业的东西吗不就是可能说就是我们不是用
主要是因为细节的对话我不太记得但我觉得我现在回想我那个时候脑子里想的概念应该是说就是不是像现在这样我们当一个业余爱好做就全职来做这个博客我们把它当个事来做然后呢就是它不是一个说我们俩都是没空的时候就闲着找朋友聊聊是说我们有没有计划的去做点事情嗯
我觉得我当时提这个东西的点呢是我呢需要一点勇气就我不是那种创业型的人是是是然后呢陈一郎跟我录了几期播客他也从好像他也从来没有真的跟我表达过说他有兴趣想把这个东西从一个业余爱好周末时间的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我们未来有可能有什么想象力的事情你只是试探性的问了一下我真的是随口问了一下我说那你觉得你有兴趣做的事他说
你觉得有信心我们就可以干反正我们俩有这么一个往返
所以我那个场景我印象很深就是这么问了一下他就反正支持成员了他就说你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做反正大概就是这样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可能护左护右这个事就慢慢的当然也没有说马上我们就开始干嘛但是就是慢慢的他就我觉得我们俩就对齐了一下就这个东西在我们两个当时的状态里都不是属于一个闲得无聊有课要唠才来做的东西而是说我们当件事来做对当个事来做
那当时其实对于你因为当时平台对于你们来说你们更看重的应该算苹果吧苹果博客吧对然后以及当时其实找喜马拉雅去聊过四次平台去聊过然后我记得当时那个那个那个对接我们的朋友其实现在也还在圈子里混带我就不说名字了就我觉得是这样就是我觉得跟喜马聊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这是一几年 18 年 18 年年初的时候就是说
有稍微懂一点的朋友就是他自己会听有概念但是更多的是没概念的人然后没概念的人就会给我们提些建议说现在都是短的时代就是你们做这么长的节目可能这个玩播率啊什么是有问题的说你们要不要把一期互动会拆成两期这种然后呢这种建议我们后来就没有接受但是呢也有一些建议我们后来就想办法看怎么样把它调整比如说当时那个比较懂一点的人
就跟我们提出他说你们这个节目的三分钟前三分钟的玩播率有点有点问题就是说很多人可能开始点了之后没听完三分钟就就跳掉了但是呢他是基于后台数据来讲听过三分钟的玩播率很好就是哪怕他说这个节目就是我们以前都没见过就是他能你只要过了前三分钟他能听四十几分钟就他能听进去的话就很好了对那我们后来就开始调整因为我们之前刚开始录的时候就是
前三分钟就是打招呼嘉宾都自我介绍那可能确实他也不知道干嘛所以我们后来才开始想说那怎么去留住前三分钟就做京剧魂剪嘛就后来被圈内这个包点不一的还引起过一番争论的但现在互动会也不用那个形式的但当时我们就开始用这个形式嘛然后就说我们来解决一下三分钟
就不要让大家马上跳走这个问题对那些都是发生在 18 年大概两三四月份这样子的情况但那个时候你们还是继续说呼嘱会有这个节目未来想把它做成一个
IP 的那种感觉就是认真做一个新的媒体产品对对对这种那其实当时你如果我们因为今天也还是要带入美国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话他更像说你要做一个比如说 planet money 对那个 service 那个那种感觉当时我觉得那个时候有一个对有一个 NPR 的一个访谈节目跟不互动会蛮像的就 fresh air 对
对你们当时是这个 image 的东西在推我觉得我脑子里肯定是这样对我不太确定陈彦良想的是什么陈彦良他听英文他听一些英文不过但我觉得他更多的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在听所以他会觉得我老师一直提这个节目那到底是啥他有个概念或者他看到那些硅谷的文章里会提所以他有个概念然后呢我们当时反正我跟陈彦良做互动会当时提了几个我们自己的标准第一个就是说
我们少说多让嘉宾说就是我们是记者媒体出身就是我们的优势是在于我们想让就提问然后以及那个时候中文播客里面其实个人观点表达内容其实蛮多的我们也觉得不缺我们再多加一个然后就是多让嘉宾说另外一个第二个建议就是一定要稳定周更就一定每周四要上一期节目
然后第三个就是这个节目一定要被编辑过就是不是说录完就直接反就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看要怎么调整一下是一个精品的固定的节目对所以这几个思路然后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内容上就是说后来陈彦良总结的经验叫经验主义嘛嗯
就是说我们不找比如说有头有脑的人来对这个新闻做瞎评论就是我找你来一定是因为你对于这个话题有你自己的经验这个经验可能是你做过可能是你研究过可能是这个地方你去过但总之就是你一定得有一个深度的体验你才能到这分享不是说现在我们打观赛战了我就随便找个名人过来我们聊聊观赛战不是这样
所以就大概这四个标准就是不做评论类的东西而是要做一种经验分享类的对就是说一定要把你的经验挖出来的那种所以大概
这四个反正当年是有这么个讨论所以那时候 18 年 2 月份上节目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这么个逻辑在做就是它的那个形式就跟像你说的那个 Fresh Air 就是两个主持人加一个嘉宾或者是两个嘉宾这种然后有点圆桌式的这种大概是这种感觉那什么时候开始说这个感觉变成说会有 JazzPort 跑出来呢
其实是这样,Jasper 这家公司的出现我认为其实是没有我们两个非常刻意的推,它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所以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我去英国的时候不是发了个朋友圈吗我当时里面特别提到一点,我就觉得就是顺势这个事情,那个也是我自己做了五六年播客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我没有逆着潮流走
就这个生意不管我个人在这个行业里做的这个事情还是说我那五六年参与过的 Jazzpot 的那个生意它都是顺着这个趋势走那个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做了早期的时候就互动会做了两个月然后到四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有朋友陈也良的朋友来问他说我们公司在做播客
做了个 demo 吧之类的觉得不太行说我听了你的节目觉得你的节目调性还挺好的要不然你来主持这个节目如果你来帮我们做 LinkedIn 最早然后再接下来又过了两个月就是那个纪元资本也来聊也是陈彦良的都不是我的关系都陈彦良的关系然后反正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开始的但反正我记得我是六月份有一次去北京我们俩都在北京然后就跟那个丽丽姐吃了个饭嗯
然后就聊我们对于博客行业的看法什么然后他们当时因为已经在英文做了一个博客所以也对这个事情是有感的那就我们开始聊说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做就是做一个基源资本的中文的博客所以我们相当于其实是有了两个客户然后需要签合同了需要开发票了所以才想到说那是注册一个公司所以 JustPort 的成立是一个这种
就是这么推上来他不是说我先去找投资人画个 PPT 画个大饼然后说这行业潜力有多大就不太是那个路子他是这么一个顺下来的东西就一开始等于是一个走账的一个公司对 OK 等于是如果没有这家公司的话
如果抛开那个公司的层面其实你们一开始就等于做了没几个月的互作互有的内容之后就有可能成为某些别的平台或者别的公司的一些供应商对的就是我们提供服务对的我们当时后来就到了金元资本那个时候我就我印象很深就是我跟陈彦良就开始聊说品牌博客这个东西在中国居然是可以做的那当时其实就已经聊到品牌博客美国当时有嘛
你现在又聊这个中美就美国其实 GameLite 在 15 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做品牌博客了所以我们当时看那些行业的东西是知道我这么关心的 GameLite 是做这个的对前面说他创业嘛 GameLite 他的一个声位就是他就是给一开始就是给做品牌博客不不不他是这样嗯
他 14 年创立的时候其实他是以做叙事类音频的这个原创播客为他的做 original 的内容对但是他是那套非常硅谷的就是我去见投资人我跟他说播客未来要爆发了但他的创始人他的背景是什么两个创始人一个是刚才说的那个 Alex Bloomberg 他是 NPR 一个非常资深的制作人他是内容人然后另外一个是就你说那个自己做那个对对纪录片的纪录片还有另一个然后另外一个 co-founder 是那个 Matt LieberMatt Lieber 他
其实早年也是公共电脑出来但他后来去了好像是斯隆商学院他有在资金公司做过所以他们俩的背景刚好是错开了就是一个非常专注内容然后一个就完全有商业模式对他俩一块来创业然后他第一年当然就是 14 到 15 基本上都是在做原创但到然后那个时候其实他们在美国比较除了就是节目本身受欢迎这个以外其实他最主要那个时候被媒体报道的事情就是因为他开始做所谓我们现在在中国就是所谓的定制广告
这个在美国是当时是算蛮创新的因为美国都是中插广告就是你顶多主播读个口播但是他是做那种定制广告就是说这个广告定制这个形式是很中国原创的对因为那个时候公众号已经有软文了然后他在美国就说我这个广告比如说一分三十秒的广告在节目当中他不是说主持人直接念一个广告词
是说他用这个节目的形式比如说我 startup 是一个纪录片真人秀形态的一个节目那我的这个当中的这个中差广告我就去采访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或者是这个公司的一个用户
然后你也用这个故事的方法来分享你的体验然后我再去告诉你说你可以用我的这个码来怎么怎么打折什么的所以它是它这种其实算是个内容定制的有一点点定制的一个广告所以那个是这个东西开始被媒体关注到的然后就说它有商业模式了就不是一个说只是纯做内容苦哈哈的那种
然后他到 15 年我记得应该下半年是就他的内部就开始帮品牌我记得第一个品牌应该是 eBay 做品牌播客然后呢他内部就成立了一家 In-house 的 Creative Agency 叫 Gimlet Creative 就是内部的一个创意公司嗯
对然后所以那个时候等到我们 17 年底 18 年开始要做互动会有什么时候其实他们案例已经很多了那时候已经蛮多公司在做品牌而且因为你很熟嘛你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说有别有别的品牌找到你们做品牌播客的时候你会有人说哎这个路径跟那个完全是一样的就是刚才我说的就是等到金元资本找我们聊完之后我记得我跟陈彦良有聊过的时候我说哎
没想到就品牌博这个事情在国内是反而更早被接受了理解了反而不是说来投我记得当时丽丽姐明确说哎呀你们姐们这个量我们公司应该是不会去投广告的但是你们可以来帮我们做我们的节目
所以就是这个事就是我说没想到品牌播客因为在美国是先有广告投放你的节目做大了一百万播放量我先投放然后说你在用你的制作能力帮我做一个我的节目你觉得这里面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因为当时在中国因为经过了公众号这一波所以实际上媒体有了就是企业有了一个我也可以有一个媒体的感觉这个在美国当时是没有这个事情的
就是说美国是非常传统的就是企业就是企业那媒体你做媒体的事情你用好内容去攒流量然后呢我企业如果有要传播的诉求我就投广花钱去买你的版面还是传统的广告概念而且它有防火墙就是你不能影响新闻采编的对吧就是你就是我这个报纸或者电视台收视率高了你就在这个收视率高的节目里买广告你就已经有这么多人看了对吧它是这么个逻辑但中国当时就是两个点
第一个事情就是因为其实跟我们关系最大的就是因为有了微博有了微信公众号这一波之后其实当时有很多企业他发现
我与其买别人的流量我还不如自己做呢而且传统媒体也在下滑也是上次跟杨一老师聊的那个东西就是说那两年刚好是这个势头出现的时候应像 15 年 16 年就是一大堆新媒体起来了新媒体对于广告的这个态度也跟传统媒体一才这些不一样他就觉得然后那些企业就会觉得说
我其实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这么一个乱局当中也能博一博的而且有很多号其实做的蛮好的我记得当时那个经纬经纬中国就是一个创投一个那个投资公司经纬当时公众号就很多人看所以就那个时候就觉得他会认为说就有了这么一波教育我就市场教育就是一家公司会认为说虽然我的主营业务不是媒体但不妨碍我可以做一个媒体的内容然后呢我还可以把我的号扬扬大所以我觉得中国当时
这套逻辑已经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可以开个号 OK 但你刚才也提到说其实那个美国到后面也会有一些他做供应商的那个部分是不是意味着说美国反而可能没我们那么早
意识到说企业也要做自己媒体的一个需求我觉得美国到 15 16 年就是即使像刚才说 Gimlet 它开始已经帮很多品牌做品牌博客我觉得你刚才说 eBay 了对对对 eBay 当时还有 Square 我忘了好像很多那个 Lyft 就是一个像 Uber 一样的平台什么然后我觉得它的概念还是跟中国不太一样的就它的那个东西是放在一个大的市场 marketing 的 campaign 里面的一个东西
就像国内你做营销战役你要有 TVC 吧你要有海报啊你要有什么这个 key message 吧然后呢它也有一个音频的物料那代表什么意思代表
播客这个东西在美国它是属于因为你刚才提到那些公司它很多是互联网的公司对对对对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来说你有一个 podcast 这个事情是一个做 marketing 的做 branding 的时候的一个必需品就是一个新的东西一个新的就是我能通过这么一个新渠道接触到比如说年轻人接触到一些可能传统的电视纸媒都接触不到的一群人然后而且主要是
这个媒介也好又很新然后这个这群人也很有活力嘛其实跟现在小宇宙的听众的状态是一样那你当时有研究比如说那些比如说 eBay 啊比如说像那个你刚刚说那个像 Uber 一样他们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其实他们的内容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内容做的更活泛一点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最我认为最夸张的一个例子当我完全没想到能做这个例子就是
应该是 Square Space 就是一个专门帮这一个它是一个平台它专门帮普通人去搭建一个官方网站电商网站大概这么一个平台它当时跟 Gimlet 做了一个节目是一个真人就是真的是选秀节目播客选秀就是说一个我做一个比赛
然后呢就是那个大家可以投你的这个节目的一些想法比如说我想做一个节目可能两三期一个什么主题或者什么形式然后我们这边有很多播客大咖就是非常资深的音频人广播人在这边做评审然后呢你投过来之后呢然后我们就经过海选
然后海选完了之后我们做这个这个就是类似一种访问嘛就是像那种你的梦想是什么对吧就是这种过程然后呢最后呢就是就创业者大赛对然后最后呢就是我 Square Space 给你钱你把这个节目的样片做出来然后我帮你在 Gimlet 这样的平台放就这样的头部播客里放播出就这么一个东西那个东西我觉得当时听了很过瘾的因为就是你从来没想过哦格特真人秀也可以用播客来做嗯
那个已经算是我觉得最最非的了然后那正常的话其实一般就是讲故事就是一些就是一些故事类的比如说 Lift 我就是采访这个我找了六个都是开我这种 Uber 的 Lift 的这个司机他的人生故事他的人生故事
为什么他会开 lift 但他没有那么硬了就是说他就是展示说我们的司机群体是一群活色活灵活现的人他不是一群工具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一个梦想来开我们的车对所以是这个那我们很想比较一下嗯
当然因为现在中文播客圈那个下场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了对对对你觉得现在我们很想比中美之间这种品牌播客的内容形态上你觉得有怎样的一些一统或者说因为讲故事这一块我觉得大家开始都开始接受的但我试图说一个点啊你看看你怎么评价这件事啊好像我们这边还比较期待说有流量的人讲故事嗯
我觉得第一个事情是那天 Kiss 有就是小一周 CEOKiss 有次跟我聊他就说严重花术这样的案例应该在美国是没有的吧我说也对你这样说也对就是美国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播客能做到比如 100 万订阅这种量级是很大的意思是吧这是很大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认为他们的品牌播客大多数不是这么用的嗯
就他的品牌播客不是为了说我作为品牌方发起一个节目然后去对标 NPR 对标纽约时报我也要做一个 top10 的节目我认为他或者对标 Jerogan 他的发想就不是这个意思对他没想做这个事对他其实更多的就是我通过一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那种沉浸式的亲切的一个这么一个媒介跟一群这样的听众做连接维持连接维持长期关系而且你在这里得到的对于我的品牌的那种感受可能是跟你看一个 TVC 看一个海报
感觉不一样我觉得基本上大部分品牌播客的
发想就是这个我不认为他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 top ten 的节目这个目标我认为可能是不太一样那你觉得严重话术先生长成这个样子是大家一开始就想好的呢还是做着做着做法做法开始做成这个样子的我觉得那你我后面这个说的话就是各位听众大家自己盼因为你如果说我就是过分骄傲也可以我我自己觉得就是我们当时在国内做品牌播客的时候的确有这么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什么呢就是
我们当时会觉得或者是至少我觉得吧因为我现在也不太 JazzPod 了就我不要替陈彦良讲话大家以后你可以再找陈彦良聊一下确认一下就是说我当时的想法的确是这样就是说我认为说波克生态里的创作者的来源可以更多元一点怎么说呢就是
我和你我们是通过是比如说我们过去是媒体人转型过来的那但基本上是个人嘛对吧然后呢可能也有一批人可能是真的是媒体下场像商业就是这样这样就是媒体下场来做但是其实为什么一个内容非得是媒体相关的人来做呢是那我们当时就觉得说其实我们后来聊一聊跟很多客户聊一聊之后发现其实品牌那边也有很多资源而且他的资源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
波克作为一个新兴美节流量还没那么大没那么出圈的时候我们链接不到的一些人但他们已经跟这些人关系很好了比如说创业内幕基源资本当时投的很多公司其实是中国非常一线的互联网公司我觉得他们的创始人是没有兴趣来跟我跟陈彦良聊的坦白这么说 19 年的时候 20 年的时候但是因为基源资本是他们的投资人之一对
所以那莉莉姐又是管头后的所以莉莉姐出马说某某总请你来录个我们的播客至少得卖个面子肯定会卖面子所以大家回去查创业内幕第三期和第四期嘉宾就是于建军和陈小宇你懂我意思吗就是我们是没有这个面子我们当时真的是 nobody 于建军和陈小宇是喜马拉雅的联席主席两位联席主席是那种卡位所以就是说
我们当时做了这样一些包括 Bessie 因为备忘录取最早也是 Bessie 的公司的平台播客 Bessie 也是大佬 Bessie 一下子带了那么多营销界的而且是那种很资深的零几年台湾的 Bessie 很重要对来闯的人那个也是我们连接不到的我们后来发现说其实一个企业它的人脉关系其实可以给播客的这个渠道带来很多超出它目前发展水平的内容对
那我们就觉得说为什么品牌不能成为一种比如说第三股势力除了个人媒体人转型或者媒体机构自己下场之外它有没有可能成为第三股势力来为这个生态提供好的内容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觉得原生化术这类节目的路子是这么出来的所以它做成一个头部节目我认为这也算是我们当时的一个
是真诚的想法我们希望他能做希望品牌播客能冲出来一个头部节目因为我本质上是想让他做一个好节目这个是核心你像我刚才说的一整串你带好嘉宾带大咖进来本质上是让你做一个听众能听到好节目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那严重花术背后的品牌方他自己现在是怎么看严重花术的我说实话我真的不能代表品牌方说这个话因为我已经两年没有跟他们接触过了我知道我很好奇因为我觉得甚至我可能说这个话当然不代表杨一不代表 Jasper 我都有种感觉严重花术大过那个品牌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回应我这个大是指说我懂你意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因为他消费者不可能是那么多人
对吧跟你品牌发生链接的机会可能就只是通过这个节目了对对对我不知道品牌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当然我觉得我们要强调一点严重话说后面的品牌方是我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所有品牌方里面最尊重播客最懂播客的一个品牌方之一吧我真的觉得只能是之一吧从我的角度来说真的是之一因为这两天我有接触到一些完全不懂的然后跟我来聊什么的就是真的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我
我们探讨这个话题探讨你觉得现在长成这样了的话跟品牌还有关吗我我自己的感觉还是有关的因为就是应该这么说吧就是你要看从我的角度来说你要看一个品牌如果他想做一个他有这样的一个野心想要做一个优质内容就是我自己认为他就是
让渡了一些那种就是我们传统上想象的那种比较小概念的那种东西就比如说我因为要通过这个东西带个货我要通过这个东西对就他希望是做一个教学而且我可以说的是这个就是贾达他应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其实他的那个服装的调性
我认为她并不是在 match 现在播客最主流的这个年龄层的女性听众我懂我懂我懂他们都偏年轻嘛对其实她如果去真的去看她的因为鲁豫也帮他们拍大片嘛然后他们也请了很多比如说上一季是请了欧阳夏丹帮他们拍大片大家可以看这个衣服就是她的那个衣服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现在播客主流的 25 岁中位数吧平均年龄 25 岁的女性在穿的衣服她是偏更成熟一点的
那他为什么愿意在播客作为一个相对更年轻的媒体里来渠道里面来做这么一个大投入他们会长大呀对的我认为他想的是这个事所以我就那就回应你刚才那个问题我会这么理解这个事情但你知道树大才招风吗哈哈哈哈
我为什么问你这个因为我没想到会聊到严重话说因为这两天我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几个所谓头部节目因为最近我经常在疯狂点赞狂喜播客节的笔记嘛就导致可能小红书后台觉得说给这个人多推点播客相关的一些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小红书现在会谨慎点开跟播客有快乐点然后你知道然后你知道就出现很多一些对于头部节目的评论和议论
比如说现在比如说凹凸电波好像也面临自己的一些可能内容做到一定程度开始有人对他们提出一些意义啊什么的然后针对原种花术他会有一些说就是你说的那些点你找的一些嘉宾啊可能是听播客的人群的那些女孩们没有那么喜欢的啊
那问题就来了就是你怎么去跟他们保持一个沟通或者说怎么样这个我觉得我没有在向你寻求答案因为你已经两年没跟他们沟通因为说实话我走之前这节目还没有这么大对对对就是我说实话就是去年我印象很深因为我看那个喜剧的那个节目的时候对就有一个选手在台上说卢玉姐你的严重化说我当时
惊呆了的我真的是震惊了我完全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你知道吗我从来没想过这一天对所以就是我当年跟加拿大这个团队接触的那个过程跟今天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觉得
他的想法鲁豫的想法 Jazz Paul 的想法可能都有很多变化对这几年对所以说你也不变评论了我真的不变评论不是说我刻意回避是因为我真的不知道那这样我换个角度问换个角度问刚才因为你已经提到了说美国美国语境下没有这样的一档节目说投步到很前面的一个节目但是他背后完全是一个品牌方他还不是赞助的一个身份是出品出品对
是出品哦严重花术 GGelda 那个 G 严重花术那种情况下那你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就是美国的这种品牌播客他你刚才说是跟年轻人保持链接嘛对
你觉得效果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不去做一档头部的内容或者说因为我很难去把我这个话题给厘清就照理说你说一个品牌他投放播客的话照理说不会排斥高流量吧
我觉得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这样当然因为我相信你的听众里面有很多是真的广告行业的人我再次就造次因为我觉得他们可能更懂我的感觉是这样美国的品牌或者它的广告行业实际上我不太真的认为他们有一个说我要做一个自己的节目我变成一个制作公司出品公司这么样的一个想法因为在美国我认为它的条款很清楚的
节目就应该是 production 公司在出品我懂了我懂了然后我的那我如果不做这个业务那我做的所有的这种媒体的资产都是为了传播那么传播的话它不外乎就是两件事对我在我看来就两件事第一就是把我想传递的信息讲清楚第二就是用一个受众能接受的方式讲清楚
这个受众人接受的方式其实更多我认为是跟平台跟用户画像有关系的你在 Facebook 上就是这样讲故事在 Instagram 上就是那样讲故事在你为石炮的一个版面上就是那样讲故事对所以我认为他做一个广告做一个投放做一个品牌其实他核心的逻辑是这个
是不是能理解说他没有在追求破圈这件事情如果这些传播能破圈当然是好的但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破圈而做一个节目我认为是这个样子那如果美国的那种创业型的公司他会不会去这么想这件事情呢
我觉得更多的是看我觉得创意型的公司在早年选择播客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认为用播客很年轻我去纽约时报登广告第一我没那么多钱对对对第二那个受众也不是我想要的然后第三就是我的形象在那个版面上出现也很奇怪那播客当时就是一个跟硅谷 IT 这些年轻人活力都接的很紧的东西那我觉得我跟你们玩在一起那你恰恰就是我想要的人那我们横过头来看你觉得在美国
这几年播客他的形象在发生变化吗我觉得发生了很大的你说一说这个因为你刚才提到说他可能前几年是硅谷年轻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去年开始大家觉得说哇 YouTube 全是 YouTube 了对啊你这种感觉吗我去年其实在那个陈彦良找我去聊那个播客大选的时候我讲
因为你跟沙青星跟陈晓良有固定的那个系列对对对就是那个观察美国媒体的那个对我觉得就是当时我讲了一点我就说这个可能是中文的世界在讨论美国播客的时候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认为他有一个此消彼长就在过去的五年间发生的这个消长是什么呢消的就是我当时喜欢播客的那种类型的东西叙事类叙事类的大投入的这个东西其实这样就是在
基本上在 2022 2021 年以前那那个时候比如说到最后的时候连 Spotify 这样的科技大厂都下场了 Amazon 旗下的 Audible 也下场的时候其实这个行业里是有很多钱的
对然后他们呢那大家看到四字评价你也知道就是说他就是投节目嘛对那好买内容对买内容嘛好 Cereal 合伙然后现在最暗调查很多人听哎呦你这个 VICE 媒体集团做的东西好好不错那我就投呀买买买所以他后来就你会发现就是 Spotify 那个时候他当这个是我后来就是我也是到了西方然后跟那些人聊了之后我才慢慢确认这个事情就是他们当时的日子过得很好的对
那个时候平台可以给很多钱来做一个项目可能做一个六级的调查比如说调查一个墨西哥黑帮的东西做英语西班牙语两个版本然后
大概可能有 200 万美金的预算大概这种就真的有钱然后那他就可以撒开来做跑到阿根廷跑到哪里去然后就做得很开心的然后这个环节的每一个人就是从负责发行传局的媒体平台到下面的记者到底下做制作的具体的分包的公司就是那些供应商们都很开心然后所有的这个故事在大概 2021 年
0 年疫情开始之后 2021 年慢慢慢慢加上因为那时候美联储也开始加息了是这样的市场上的钱少了又是一个宏观叙事的一个事情了钱少了慢慢慢慢就到了 Spotify 说不行我没有这么多钱太重了太重的内容我没法做我们不能烧钱了对对对我要收缩我要更精准迅速就把这些高投入当时是高投入不计回报现在是高投入我先看看回报高投入又没有回报砍
OK 所以一下子这一块就一下子一落千丈但是这一块又是你特别喜欢的那种对对对就这块的投入一下子就是这种类型的节目一下就少了很多很多嘛然后呢嗯再一个呢就是大概也是一样就大概在二二年二三年我具体时间有点忘了苹果当时改了一个功能嗯
就是苹果之前有一个功能是它为了保证 iPhone 的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所以呢它是有一个默认的功能就是说好比说我订阅了锦湖端那只要我每周还在点开锦湖端它是默认会下载什么前五期节目的
换句话说就是你听没听我不知道但是就是你这个我为了保证你听的时候这个播放是流畅的所以我就提前在你有网的时候我就把它载到你的手机里所以实际上这个保证了什么呢就带来什么变化这个带来的最大的这个功能后来就被限制住了因为它我忘记就是它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占空间手机空间还是说是要得到允许这种东西之类的吧反正它就这个功能就做了一个调整就是变成没有这么多多余的流量出来了
因为可能变成是比如说你得设置说我又要求景呼端每期都要下载它才会自动挡下来是不是苹果后台的数据开始发生下降了对吧整个第三方建设的数据跌了三分之一的流量所以导致有点像挤泡泡就是广告端收入的这个基准的数据也出现下降那就变成说
广告的投入也在减少所以就两方压力就是砸钱的平台烧钱的平台不烧钱了广告的收入也少了所以这部分节目本来就是高投入的节目高投入低回报甚至无回报或者是慢回报慢回报他本来可能还靠广告的收点钱现在就没了或者是收少了至少是但同时什么节目在崛起呢崛起的节目就是当他说一涨一落涨的那个部分就是那种低成本的谈话节目
中文播客普遍是这样的注意啊我说的不是 low 我说的是低成本大家想想确实是低成本 low cost 不是 low quality 那种感觉对吧然后呢为了就是投资的人能够给这样的节目一个更多的保证他宁愿说你这个制作成本很低对吧
我有预算的好我请一个名人来做主持双重保证就是名人大咖可以造新闻可以带流量同时呢这个东西的制作成本有足够的底第三件事情就是我再加两台摄像机
三个小时的原始录音完的同时又有一个视频版出来我再传到 YouTube 上去这件事情就是大概 22 年的下半年二年底开始发生的那等于是各类内容创作公司甚至有一些像 Spotify 这种平台他开始要用
用这种新的形式把那个流量给夺回来让自己显得还是一个可爱的公司值得投的公司当时对然后一方面平台在投其实那个那一波里面投的最多的我觉得是一些就是当时的那种媒体公司因为他对他来说就是我做那种重资产的调查也是做我总要做东西没办法我一点钱都没有对吧那那个东西被否定掉了或者已经不行了那我就赶紧找另外一个出路我记得那个时候比如像索尼的索尼音乐娱乐他的播客部门就很喜欢投这种东西然后有一些
后来的一些新创的播客公司也很喜欢投这种东西就是刚才说的这种名人谈话聊天拍视频拍视频三件事情然后放 YouTube 同时放播客和 YouTube 那 Spotify 后来其实是因为看到 YouTube 的那个视频的流量涨起来太慌了太慌了我也要做视频但当现在我觉得做的一般般了但是就是他的确在因为我前两天刚跟他们的一个人就是开过会那个人真的是我们打了 20 分钟的电话
都不是三局不离是句句不离 video podcast 就一直是说真的你们要不要做 video podcast 很好的我们很推荐他们那么焦虑蛮焦虑的我真的是感觉我吓坏了就是我想说你们现在焦虑成这个样子对就是所以这个是现在美国的状态那他后面的影响就是说因为你钱
有钱的时候做的那些内容你链接到的形象是硅谷年轻人或者什么什么东西现在你刚才说那种比如 low cost 的然后有名人的然后加 video 的再加 YouTube 的它背后造成 podcast 这个
这个链接的人群的画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实在 YouTube 出现之前从大概 14 年到整个 1 2 2 年这六七年间其实整个美国的播客我们说纯音频就是苹果 Spotify 加上任何第三方的泛用型 APP 的播客的听众的数量就是在一直涨
一直在涨就是从我们说越活用户从大概 30%几涨到了 45%这就是这个媒体在走向主流所以基本上到 20 年的时候大家都是已经认为播客就是主流媒体之一了你不能否认这个事情在美国就是一半的人都在听播客或常常听播客
四分之三的人都知道博客这就是个主流媒体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主流媒体中的主流媒体对就是这个概念然后呢再加上广告数据又不好所以我觉得在 YouTube 所谓下场之前其实就已经是一个很所以你刚想说的就是早年是硅谷啊年轻人啊什么这样的话那等于是原来它还是有画像的后面其实没有所谓画像就是大家都在听你就是一个基本盘就是基本盘就美国人民基本盘对 OK 对对你就想比如说 B 站
或者是抖音甚至抖音对吧他顶多就是说我听抖音有这么多人我可能圈层不一样但是他这个盘子就是这么大的一个盘子了所以他就什么都有嘛金银的节也有然后当然现在 Jerogan 这种可能更
更广泛的人群的这种比较更通俗的内容也有就什么都有好那事先拉回来你觉得从 19 年我们开始聊的时候的播客甚至这个更早吧你最早开始做播客的 15 年或者是我该最早开始做的 13 年到现在中国的播客的
画像标签就是用户的因为我那天跟基斯在复旦那个有开了一个朵云书店嘛然后他们开业有一个活动我跟基斯有在录了一期也不叫录了一期吧就不会做成节目不会做成节目因为那个基斯要求我说不要做节目因为他说这样还能
敞开聊一聊在那场活动里边我有提一个观点或者我自己提炼的一个事很有意思就是我们自己那天也在盘这个事其实可能 15 年你做的那个时候甚至更早 13 年甚至更早那个时候
播客人的那种标签他可能跟极客就 geek 不是那个极客 APP 啊 geek 然后比如说科技对比如说果粉是的那些人高度以前还有什么有的聊的就是一堆果粉在那边聊的嘛对对对没错然后到我们下场开始做的时候当然我可能相对早一点啊之前就是前一段就是像象征李志明他们什么还有比如坏蛋调频糖蒜很多我把它定义为叫北京
北京的那些音乐人他可能是直接做音乐比如说像那种 DJ 啊或者怎么样他们自己从事比如说自己有乐队要么就像向真这种比如说是唱片公司的高管要么像李志明这种他本来就是一个那个记者是做这一块报
因为他们早年做的那些内容有点像音乐电台点歌电台反正就是聊几句放个歌或者是然后找这个歌手音乐人来做嘉宾来做访谈嘛然后比如说包括像那个坏蛋调频王硕什么都是这个路子嘛对吧然后到我们开始下了之后他有一种上海媒体广告的人下来了
对媒体人文化人对这波人下来他们跟原来那一波象征他们那一波有个区别就是我们有更强的主题就是这一期我聊啥对对对要解决一个话题甚至就是要聊一个一个什么事嘛就干货所谓的那种东西然后你知道现在最新的一波人叫杭州女孩为什么是杭州女孩就是现在有一些就是
因为播客居然有个节目叫搞钱女孩嘛小辉嘛是我们的好朋友嘛我经常说我说你这个名字取的太妙了而且再加上这几年很多人所谓是播客元年啊商业化那些事情你知道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我可能没赶上微博时代
我可能没赶上公众号我可能没赶上那个呃什么一威两斗两威一斗我可能没赶上 B 站我千万不能不赶上博客这这一块了就是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的最后机会了对而且才会出现那个那个那个叫什么你们那个 just pull 被抢住的那些事这样的人会下来明白明白明白嗯
为什么用杭州女孩这两个标签呢大家知道我这里面没有任何的没有价值的东西首先杭州是一个你知道新杭州跟老杭州完全不一样了
新杭州是做电商是吧就是全国的电商直播那一段年轻人就现在有的我现在跑到杭州我惊呆了我说年轻人走路那么快我小时候印象中杭州人就很悠闲嘛这波人还在老城区住着还在西湖边上对然后到新城区都是卷都是卷那种什么供应链然后卷直播然后怎么怎么东西然后女孩很多
女孩真的很多因为现在女性对于自己的财务自由啊觉醒啊这东西有深层焦虑的大家都非常愿意卷这件事情然后这个事情我是怎么怎么才判断到我是之前没赶周我一个朋友 Jeff 做那个理财节目的嘛街户户街财的主播嘛他有一次在北京我们碰到他在北京跟北京一帮那个主播在串台嘛然后我碰到他我
打招呼我说你来北京串台感觉怎么样你知道他说句话把我给乐死了他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播客圈都大老爷们儿
他说我上次去杭州阿里阿里不是邀请他们去做活动吗对他说加了一个播客圈的那个群里面都是小姑娘他说我说突然打开我的一个认知就是因为他们是比我们这一波更晚进入的对对对你说就是我是我提供了一个一个视角给你啊就是你你刚才是创作者吗我对我两个都说一个是听众我觉得就是你刚才提到很明确的就是
我觉得基本上呼作忽悠那时候开播的时候就是你前面说的他在科技播客的内容供给比较多听的都是男的比较多李如一那种包括朱峰朱峰对那时候开始做然后呢而且你想那个时候还没有小宇宙然后呢
然后呢很多人的节目又不在喜马拉雅上传所以你还要搞懂什么叫 RSS 你要怎么添加这个链接还要自己去搭建一个什么楼梯啊什么那种东西啊有很多技术上的门槛没错所以对一个听众来说这个门槛是蛮高的然后呢他聊的话题也都是真的是跟互联网圈很关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技术要么像我们的老朋友 anywayfm 他们是聊 UX UI 设计我就听不懂了对
就是它全是这种内容所以就是那个的确是我们第一次 2020 年做 POWFEST 的那个用户调查的是听众调查的时候就是男女是 6 比 4 男女 6 男女 6 女 420 年啊 20 年年初 3 月份调研现在再提醒一下 20 年 5 月份消与者上线对对对然后之后的听众就很明显现在就女性多而且基本上绝对优势对而且大家现在很多品牌下场愿意来博客就是因为它女性用户多你觉得跟技术门槛的
就是消失当然有非常大的关系我觉得小宇就让很多很多就是人啊就是没有技术背景的不一定男女了没有技术背景的人用一只手机就能录嘛
以及他能听我觉得最主要是能听就更简单用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喜欢的方式去听我不用去理背后那套技术逻辑因为我记得我 13 年在日本开始做播客因为我当时听那个大内的时候我想自己做嘛我研究半天怎么听是吧怎么听然后怎么录怎么录然后怎么上传哪个平台比较好我当时真的研究半天现在基本上下载一个小宇宙然后手机一打开好了可以了对对对差不多所以就是你像相当于从做到听两端都变得简化了很多我觉得这个确实有然后
创作者端我觉得对你那个杭州女孩那个标签真的是我当时我刚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我当时想回答的是说我说她在迅速的小红书画这是我这次参加狂戏非常大的感觉小红书画也是搞见女孩对小红书的用户对迅速小红书画就是她的创作者的画像也在迅速的小红书画这里面没有 judge 没有 judge 完全没有 judge 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现象对
对我觉得现在的市场状态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吧那你如果中美这个对比来看的话你会觉得说有什么样的不一样的感受吗其实我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基本盘从数据上来说肯定还是男性比较多因为你想他顶流是 JorgenJorgen 对对对被验证了对吧就是他还是确实是男性比较多然后呢他整个就是你要看播客就是整体作为一个媒介我们不说具体节目就整个作为一个媒介来看到
那的确他就是保守派右翼比较容易去利用的一个所以就是去年为什么会聊到播客大选就为什么会觉得播客在帮助川普胜选其实就是因为这个是契合的这里边的逻辑说老实说我没捋清楚就为什么播客尤其像 YouTube 播客他会跟保守派的那个东西因为像我有个问题意识就是韩国居然也是这样
我觉得美国我因为我比较熟悉他的就是相对韩国来说就是根本韩国就小美国美国比较美国人其实讲大二话这些很简单就是美国的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渠道就是被 liberal 偏自由主义这派
偏蓝一点的人他们被赶到那边去了精英一点的人对保守派被赶到网络去了对对对他们主流媒体上其实没有太多保守派的空间所以保守派当然就选择一个门槛更低更平权每个人开个账户就能发节目的这种战局其实这个东西它不是第一次在播客发声因为上一个时代其实美国的很多的 AM FM 的广播其实也在扮演这个角色
就是在电视时代兴起之后 AMFM 的广播变得更边缘化以后他们慢慢也变成就是保守派就 Rush Limburg 这些人就保守派的 KOL 的平台主战场只是说这个东西现在又从传统的广播电台搬到了播客里来对然后我觉得然后呢同时我可能真的也认为说
老白男红脖子们可能对于一群哥们来说我自己想说的话心里面想说的话这件事情然后三个小时可能是有美国人是喜欢这一套的他是很有参与感的尤其我看到那些运动明星做播客那个状态我觉得太美国了而且又黑人居多那种体育明星开就你看他内容没有内容的瞎逼聊哈哈
真的就下必了真的就扯半天对吧那种感觉什么说一个 Michael Jackson 当年的义士什么的什么那个魔术师 Johnson 的那种东西就当一个什么东西但喜欢听的人就真的很多那种感觉所以这两年你如果去看美国播客行业的报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比如说女性用户在变多少数族裔用户更多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他会被 highlight 出来的一个数据
对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在变化当中的新趋势那就意味着在基本盘上是男的多或者白人多所以才会要把这个 Q 出来对那倒过来讲你觉得中文播客有机会向基本盘扩张吗我觉得可能我要图穷匕首线了这个问题我坦白的说我觉得不管应该这么讲卡在哪里你觉得我其实反而说的事情是我觉得向基本盘靠拢是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嗯
那我会这么认为这个事情就是说我这趟回来反正跟各种不同的这个圈子里不同位置的人都聊过我觉得不管你是主动的希望也好或者是说他被动的接受也好我自己反而认为这个趋势可能是不能阻挡的因为一个平台他总要做大一个媒介他总要做大他一旦做到某一个
而且这个就是边可能已经很天花板已经很低了可能你过了 100 万你就开始接触到基本盘了但是只是大家对基本盘理解不一样我觉得很多人脑子里基本盘想的可能中国跟美国是一样的对吧也确实是但是呢我认为可能在很多人眼里他想他想到的那个基本盘还没到那一步
他认为小红书已经是基本盘了小红书这种小红书这么多的用户你难道说他不是基本盘吗他是基本盘不是说非要做到 B 站那一步才知道不是走到抖音他的基本盘对小红书这已经比波克大了几个圈了如果我能做到小红书也已经够好了
就是我里面不问正事我只关注生活方式我只关注职场焦虑我只关注每天的城市心理健康自我觉醒对我只关注海外因为他还有小红船还有很大一块是海外的东西就够了这是隐很基本盘的这量不大吗商业化不能做我们都可以那如果基于这种逻辑的话
我觉得我们做个游戏想象它现在已经基本上跟小红书一样的一个盘子了而且这里面有个陷阱就是说
它变基本盘这件事情往外扩的同时它其实有一个方向感的一个问题你如果还是保持一个偏自由一点的那个东西的话那你的最终变大的一个结局是小红书对吧因为你的我现在其实反而感觉到你的价值观相对好那个一点一点我现在慢慢感觉是整个播客生态在慢慢引导这个生态往这个方向走就是一个阴平的小红书你觉得有
有引导能力的人都在往这个方向引导吗还是他自己长成那个样子我觉得那你自己长成也是有能力我自己感觉大家都在往小胡说方向走讲白了是因为大家看到 B 站那个样子不能赚钱我就想逼你说这种话前车之鉴就是想看到 B 站那个样子觉得赚不了钱所以就卡在我觉得他那个分发能力
对啊就是 B 站对就是 B 站的问题这就不用我来说了吧比如潘浪老师他们都讲很多遍了 B 站的问题就是第一它的形态像 YouTube 但它又不像 YouTube 那样做中小广告对啊那你流量是不能直接变现的然后你就变成要需要通过你的平台的这个中介或者是 up 主自己去接商单那就变成说那我在哪不是接商单你懂我意思吗就是接商单是个很长的很重的事情它逻辑有问题的对
对所以就是大家现在都觉得说而且还有一个就是 2020 年后浪那波的热潮已经过去了嗯
所以当时热热后浪起来的时候是大家觉得啊找到了 B 站就找到了年轻人现在大家发现年轻人在小红书啊心智已经形成了所以他就觉得哎呀我到 B 站来这里一个弹幕哎呦苦啊苦啊看不下去就是整个对我品牌有伤害那我就果断抛弃你对我可能只有某些品类科技啊什么我会继续留着但是其他我就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在现在的中国这个活力环境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嗯
大家都看到这个事情了所以我认为就是大家都播客圈的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在往小红书那边打不过如果真的你问一百个做播客你问一千个做播客的人如果给你两个选择播客未来的发展是小红书化还是 B 站化我觉得 96.9%跟你会选小红书化对啊
真的真的就是这个我觉得是这个事那如果基于这个想象的话如果真的小红书画的话你觉得对于内容对于我们这拨人做内容的人或者对于受众会有怎样的一些可预见的一些变化你能我们是这个完全是开放的开放式的开放脑洞题啊
我觉得当然你从一个客观结果来说我觉得它肯定是个好结果因为大家如果觉得现在小红书的结果是好的话创作者也能赚到钱大中小的创作者都能赚到你该赚到的那份钱然后用户看了也开心又能非常能回应一部分人群就是他那个用户比如说女性什么的那些你的焦虑也好你关心的事情也好我觉得如果播客有一天走到那一步的话那至少在这个方面肯定是好的对吧
我呢我就说说不好听的话了就是说我的觉得是说那么一个问题是你们俩的差异化是什么跟小红书对吧对啊因为它是一个不做音频它是短的快的视觉的东西先天的就比你流量大对或者说我认为可能算法在那个上面它能够就这个我说了很多遍我就不赘述这个逻辑为什么我这么说就是算法在它那个东西上能发挥的作用
可能是更大的时候你的效率相对比较低就播客这个长音频你要找新的内容对于观众来说门槛很高的一件事的时候那你俩的差异化是啥我觉得这个事情可能不是说没有差异化可能需要找吧或者需要有人去把这故事需要大家从实践中把这个答案拿出来否则的话很容易变成就是你们俩的内容调性用户都差不多只是一个长一个短一个看一个听
我觉得光这件事情我不太确定啊就是如果甲方比如说预算有限的时候那我就投一个小红书就好了嘛我投一百个小红书我投一百个小红书可能在你这投五个因为我在小红书后台也收到四百块钱一条笔记我那个预算我可以投一百个小红书的笔记那你这可能只能有五期定制节目的时候
我怎么投对吧而且小红书那边他至少还有一些更多的想象比如说流量数据上的想象也好电商转化的想象也好那博客这里的话你除了一个品牌的调性声量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更多的想象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说我说难听的话的意思是说我是在问一个问题
我并不是说就是我觉得他不行我只觉得这个问题我现在抛在这里我觉得可能是需要大家去想一想的你有答案吗
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当然这个跟我个性有关系就是如果是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就会选择做有差异化的事情我不会去选择做一个你说那个做一个跟小红书有差异化的完全一样就是你从根上都说不出来你俩有什么差别的那种事情但是这是一个宏观的比较嘛就是说波克做一个跟小红书不一样的那个东西比如说如果论到具体的实践者的话我那天我跟大文还在说一个事情就是嗯
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有没有想过就是你反正现在就相当于你从 JazzPod 这些日常事物你也不管了嘛就是你相当于在播客里蹦踏了五六年你有觉得有什么遗憾没有然后我当时想了一下你跟他录了节目吗他问你这个问题地铁上地铁上他问的问题很像在做节目地铁上问的地铁上问的然后我后来想了一下我就说
我就说我如果你要真的现在就在这么一个场景里逼问我说有没有什么遗憾我现在脑子里蹦出来一个什么事情就是我觉得当时我已经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推一个我认为更高效的然后更适合音频的广告投放方式就是我觉得品牌播客这个事情至少以 JazzPod 的这个单一公司来说我认为它跑通了
对吧就是大家现在也看到了样板也看到这个东西大家都在往里涌就是至少也不能说每个品牌都适合做 Vogue 吧但至少有一些品类的品牌他自己已经自觉说我一定要做我觉得这件事情我可能花了我跟陈彦良一起我们花了四五年可能做说通了这件事情但是
我当时就在想说好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去挖一个可能对更多的就尤其是原创博客创作者来说可能更高效的一个广告变现的方式就是那个东西那个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当时是其实是跟
呃客户之间相当于有一个已经互动了一轮之后我们后来找到了一个什么呢就是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比如说 22 年那个时候做了一项麦当劳的那个品牌的 campaign 对这种然后像那个哎那个套套叫啥杰斯邦杰斯邦的那个 campaign 就是我们当时找到一个点就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呃
我可能我来跟品牌一起做一个你的 campaign 在你的某一个销售节点上但我作为播客我跟你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第一你提供你当然那个 campaign 有一个 key message 可能你有一个大的 slogan 对吧是为了卖卖卖用的那我呢把这个东西呢把它深化成一个适合音频的一个话题就是一个大话题比如说大声开口说随便啊就是举个例子这种
然后呢我来给你配四五个不同的播客这个播客里面呢有头部的比如说互动会有大的节目有更多的可能是小的然后但是呢他很有特色的一些中小型播客那么这样的话就是你给领导汇报的时候就是大播客充数据嘛充数据充领军的那个然后小播客给你提供的是中播客给你提供的内容是
多角度的多角度的内容就是我我有四五个角度来阐释你的这个大的东西而且他不是在硬卖你的货或者是重复你的那个 slogan 是他变成每一个节目跟他能够聊得上的一个一个小具体的话题对然后你把整个整个这个东西加在一起那你得到什么呢第一你是有数据可以看的嗯第二呢是你能够丰富你整个这个营销传播这个链路当中的呃内容的丰富度嗯
那这个东西恰恰我认为当时是播客很擅长的因为播客里就是刚说的斯蒂夫 婉音罗素智各行各业的大咖厉害专业的人那你就能为这个话题提供完全超乎品牌想象的视角因为品牌只能从品牌的角度讲然后你发现原来能文的人是这么来阐释能武的人是来阐释从商的人是来这么阐释他是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就是他能够丰富你品牌的这个东西然后你可以把这些内容的
观点也好或怎么样你再去在那些更高效的社交平台上去做再次传播形成更大的这种所谓自来水的讨论这个是当时规划出来的当时是几几年 22 年 22 年 OK
这个东西实际上我认为是当时是一个互动出来的结果但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是说也许我有时间我可能再试一个别的试的是什么呢其实我后来看到深冻奶咖啡他们做图拉斯做昂跑那种口婆的时候我觉得我当时其实想做的是那个东西
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那个是个什么东西就是标准化的短的口播广告投放或者贴片广告投放然后呢它的效果就是说我通过反复多次标准化的重复去利用就是播客跟你的耳朵很贴近这么样的一个场景
能够带来某一种洗脑的效果这个东西呢也可以促单也可以直接促单因为你 show notes 滑两下点一下当然它肯定没有抖音跳转那么方便但是可以试一试的然后以及我觉得更多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能够在那个品牌信息能够植入到你脑子里的那个过程它是通过少量多次反复来完成的
这个东西的好处是什么第一它让你的广告跟内容可以 80%隔绝就是你正常你就该录什么就录什么然后呢这个节目当中前前后后可以出现几次这个广告第二件事情呢是它的单价投放的单价可以降低你现在定制一期可能刊例价大家都要写 20 万三砍两砍可能砍往下砍那个东西你可以一次只要几千块钱啊
或者是对吧就是你按照这个播放量来算几千块钱甚至几百块钱我觉得我的意愿更高对吧对你来说压力不大的然后呢这就是小红书的那套逻辑嘛我小红书后来就看了个四百块钱的但对我来说他就是让我发一张图
弄个写个笔记我觉得也没啥对吧那其实一样的就是你拿个 400 块钱 1000 块钱播一次口播你就念念他给你的信息就好了你后面该说啥该录啥正常录我当时其实是想说如果再花一点时间能够去再跟
甲方去多做一些沟通如果能把这个东西给做出来也许是一个解法我也不确定能不能成功廖道长的那句话不保证成功那你跟那你跟声动就是徐涛他们有沟通过这个东西的一个效果吗没有你说效果是吧我没有直接跟他们沟通过但是因为他们也接受过蛮多媒体采访所以我后来有看到我觉得至少他们对媒体说的还蛮正向的嘛
对但我不知道他们真的从里赚了多少钱但是至少从而且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甲方的感觉至少我认为我自己周围的朋友都跟我讲我说比如说土拉斯这个东西如果不是因为早咖啡我可能不知道这个东西而且他会放在标题里边对对对吧他基本上就是他基本上就是用一些尽量非
干扰核心内容的方式但是你多利用其他的空间频率的空间文字的空间对对对然后让他去那个而且他还有个好处就是这个东西呢更容易出年框这种东西所以说我就很早就在说我说我作为内容创作者啊我真的最想推的是你跟我签年框的冠名赞助对就是就是更容易出年框嘛然后人家就会 challenge 你嘛就是说因为比如说那个年框赞助的话
他图你什么这个东西因为我觉得现在很多品牌陷入一种我要内容
我要内容其实我觉得你们不应该要的是内容而要的是比如说首先比如说这个内容跟你的品牌形象或者说你的产品形象其实只要切合一点的话你就是不断的去洗脑用你的话去洗脑而且还有一点你比如说有些品牌它不一定要很大的品牌有些新的品牌它通过跟一些就是说节目有个性的节目做结合或者说千年框也好做 slogan 的这种洗脑也好
他会给这个节目的受众有一种感觉你很懂我们的这个内容然后实际上你也是一种形象的一种展示我经常一直想说其实我作为内容人来说最希望的是这种合作因为你其实刚才说的前面那种结法我说老实话其实现在小宇宙有在做对他现在每一个节点什么妇女节什么的都在做但是我说说我的体感我也结果类似的那种商单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说
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想怎么做这个内容成本时间成本这个脑子的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其实你说让我们动脑筋我们动得出脑筋最大的一个点是现在很多品牌往来的那个那个繁琐对不对你想说的这个不是就是很多品牌比如说
隔绝他也能够接受比如说他中间要中插一个口播但是其实整期也是定制嘛然后说他有几档节目然后大家做一个大的一个 campaign 然后说一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一件事情 OK 的但问题现在很多的品牌商业公司往往是这样就他的那个 slogan 也好他 campaign 的那个概念也好很虚
我懂很虚然后你要把它进行阐述这件事情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对所以我当时我就刚才举那个 22 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在公司里面其实就是经常会需要帮这些甲方去想说你这个东西怎么能变成一个真的能聊起来的话题其实很像一个广告创意公司的那个就 creative agency 这个非常考验 agency 的这个能力因为我就看到过这种他扔一个那个 brief 给我我都看不懂
对对对是啊我都看不懂要聊啥对然后开始搞那个钱财然后跟那个嘉宾沟通对然后怎么怎么样落地然后效果不一定那么好对对吧那个其实当时就是我跟奥珍娜那个就 JazzPow 的商务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这个就是我们要不断的去在
品牌主播之间去串这个事情是把它变成一个真的就是能聊得起来的而且是真真实实的一个话题就不是一个虚头巴脑的东西但这个东西跟你说就是你逆向提案是很难的真的只要品牌他对于这个事情的信任度他对于你们 agency 的一个信任度比如你这样提上来他可能不一定马上能够理解但是他尊重你那个说法说你这么做的话主播能聊起来但现在你说如果有些品牌他一定要坚持自己这么一个
概念性的一个东西的话然后下面那帮小朋友可能也不敢去 challenge 甲方然后一通自己在那边用更虚的语言比如说用十个虚的语言来解释一个虚的语言然后再扔给我们主播我就懵逼了就是怎么弄这个我现在实际上就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我能多说一句吗我觉得就是像我跟陈彦良这种老鸟在这个当中角色就是
正在那个地方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用我五六年播客的经验告诉你这个学的东西不行对你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挑战我但我就是告诉你这个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是不行的对对对
你要这么说的话其实有的时候真的是对吧这个就跟这个事情本身无关就是一种沟通上的因为我的角色也不是那个要承接的主播嘛对吧我真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我替你考虑对你花钱要雇一个专业的公司来做这个事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不要给你造成麻烦让你做的更聪明一点吗对吧那我就是让你帮你聪明一点那个人的确是
然后聊到这边其实已经聊到一些非常具体的一些感受上的一些东西了行 那个那你觉得说我们最后还是会回来点点那个题目如果我们从中美这个角度你觉得怎么说呢怎么看待中美两个国家他们因为中美也没有想在播客进行博弈的只是我们今天硬把它拗在一起来看的话你觉得未来这两个
国家在 podcast 这个形式上来讲的话你会觉得是我们不用看好你会怎么看这个话题他们都会走向怎么样的一条发展的一个路线呢其实我的感觉是这样就是我觉得第一个事情就是我们路前你当时问了个问题说它能不能变成一个扭转局面当然开玩笑的国运级产品我觉得首先这个是不太可能嗯
就是因为我始终觉得就是播客他的心圣的核心不在于产品不在于 APP 就是这个牛掌国营的这个内容上牛掌国营的产品可能真的是 TikTok 我就是这么说就是我看到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内容互联网产品对美国产生影响因为这个产品太厉害了对对对然后但我觉得播客应该不至于对然后呢呃
那回到就是正常来说的话我觉得其实我这两年的感觉反而是我觉得这两边的播客大生态在变得越来越像哦就是就是刚才说的嘛哦名人的谈话的想想要不要用视频或者像日本也是嘛通常用视频的东西在变得越来越越来越主流两边都是一样中国是一直在这个路上发展美国呢是 14 年前是是这样 14 年是素人家谈话
14 年开始 Cereal 出圈之后大家开始有一个路径依赖就是重制作的这个东西能出来而且也比较符合美国那套逻辑他会觉得说没有高头哪有高产出然后到经济不好 22 年之后就会回到说那我们要务实一点那就是变成是有保障的名人低成本的制作再加上视频版流量扩乘以 2 或乘以 4 就这么个方程式我觉得这两边在变得越来越像
嗯在这个角度上是变得越来越像了然后像我这种比如说我特别喜欢叙事类播客的其实在两边都在变得更边缘中国可能就从来没出来过就是你都能数得上艾哲加薰就是就是就是然后那个野捕对吧就是很少数的人在做这种嗯
美国其实也差不多你喜欢的那套东西在中国现在也是仅存几个了甚至就没了因为爱哲也转变了也改转变了读书的去读书了对吧真的是读书年轻的去读书了然后爱哲老师就是苦苦煎然后美国那边的话我觉得就是我去年 10 月份去参加他们一个那种就是这个圈子的播客节圈场 200 人我觉得差不多就这 200 人了吧
大概是这个样子或者可能再翻个背 400 人我觉得也就这么多创作者了所以我就觉得那个东西在变得越来越像那你怎么看那个问题就比如说播客圈子出来的那些主播成为顶流这件事情首先有一个问题 Joe Rogan 你觉得他算播客圈出来的人吗不算
他原来就是一个网红还是什么他原来他以前就是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格斗格斗的一个解说员嘛对对对但是我一直不确定因为我对这块不熟啊他在做那个格斗解说员的话算家喻户晓吗我觉得在他的核心圈层里肯定是熟的那等于是他最主要的第一波粉丝是这波人我觉得他相当于你在中国来举个例子就好比说
央视的张黄建祥来对的黄建祥突然来做播客非常好就是就像是黄建祥从央视五套中国球迷们喜欢的人变成一个全民都知道的明星你就是大概做这个例子吧但你觉得对他来讲的话播客给他的注入的东西也
也很大帮助他走出那个圈子黄定向老师从采访球星变成现在可以采访所有人采访马云就是这个感觉而且马云不觉得是违和的马云觉得很正常我就应该被你采访因为我一直不确认说 Joe Rogan 在他的原来那个圈层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你比如他还做 stamp comedy 对但是很多人跟我说他在 stamp comedy 就是个屎
玩票或者说就是水平一般因为他说但凡他在那边是一个顶流的话他都没时间去做那个播客他每天都写稿子那种感觉 OK 那他我认识到了那说明他的格斗那一块的确是在那个圈子里面是很核心的那些东西因为美国可能格斗文化比我们这边更容易理解一点啊
那有一个现在有个偏科技是 Lex 还是什么 Lex Friedman 他你熟吗他算我们播客圈 original 的出来的人吗我觉得他的背景我想想 Lex Friedman 他那口英文也很奇怪他应该是被播客增加那我这么举例加持了一下科技界的许志源老师大概这样吧他在科技圈本来是一个非 nobody 的就像在文化圈里许志源老师原来也是一块牌子但是 131 让他变成大家都知道
我觉得可能大家这么觉得那等于是美国现在播客因为他已经四分之三的人都知道或者说二分之一都听过其实他可以把你推向主流了我们现在的现在又加上 YouTubeYouTube 就是电视那等于是我们现在还属于播客本身还没有成为某一种真正主流的那个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我那天一天录之前还在跟你说我们其实很期待一些说播客圈
能够那你要说的话你要这么说的话其实这个话题应该换个角度来说当哪一天播客可以给某一个原来圈层的一个人重新把它推到更大众的时候说明播客本身就成了就比如说有一天如果
如果你爱哲许涛李诞不是陈彦良你们的知名度可以跟李诞差不多的时候因为李诞就是单口喜剧出来了他十年前做今晚 80 后的时候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平台节目推红只有年轻的人知道他那个粉红头是谁现在就变成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人我觉得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变成像李诞那个影响力的人的时候
那才是那个故事我觉得功不必在我我们这代人做好我们这代博客人的后面会有一个肯定我觉得后面会有我觉得我期待后面会有行吧行那今天非常感谢我觉得杨一来一次跟我们梳理了非常清楚因为今天其实你与其说是一种时间维度的来聊这件事情更像一种状态然后他状态的一个变迁然后结合中美的那种
实际的一个对比因为你在这里边经常会关注美国的一些发展可以倒过来跟我们一些借镜的一些作用跟我们聊了一下中美的话题但的确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主播会来也有很多一些我们在别的圈层里面非常熟的一些人你也来做播客那种感觉但我们期待说来了之后大家都是播客人虽然很难虽然很难感谢杨一然后来我们
就是至少来我新的那个工作室在第一次来参观一下参观一下然后同时耗了两期节目陆续我觉得今天这期我可能反而会早点早点上早点早点早点跟大家上然后期待说大家在评论区里面跟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一个互动因为我相信听我景胡端的人还是很多除了星天有很多还是会对于播客圈的发展
还很关注因为我经常会跟一些播客人对谈嘛我也没有在 care 这一期的流量怎么样因为早年啊你知道 00 年 01 年 02 年的时候我的景福端里面如果是那种串台跟播客人的那种串台肯定是我流量最好的节目现在反而不会是为什么现在因为圈子大了圈子大了然后来的那些人对于早年那些播客他没有概念
然后比如我写一个徐涛爱哲他会说谁啊但那个时候 00 年 01 年 20 年 21 年听的那些人他会说这是故事 FM 这个也是一个我看到的一个变化我发觉越来越多原来我们这个认知的圈层以外的人在成为听众
然后说不定以后他们也会成为创作者对这也是我看到的一个变化吧行吧反正希望说你也别两年回来一次好吧真的你算了算过吗就两年吗正好两年正好两年两年回来一次啊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家里出了好多事啊哈哈哈哈
也希望说下次有机会跟杨一能够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多聊聊天也期待说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们节目也支持我们播客圈也支持杨一那行我们今天这一期的景风的会就到这边大家拜拜拜拜
祂是成就灵人心祂是的我祂是我们才相会祂是的我祂是我们才相会祂是我们才相会祂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