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团虽然成功刺杀了恺撒,但并没有挽救共和制。一方面,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屋大维)继续推进帝制,另一方面,刺杀团内部的矛盾和缺乏统一的行动导致他们很快被消灭。此外,恺撒的政策和慷慨赢得了民心,刺杀团的行为被视为背叛,失去了民众支持。
恺撒在被刺杀前不带保镖的原因有多种说法:1. 他认为带保镖显得胆怯,不符合他的骄傲和尊严。2. 他认为自己作为独裁官,元老院成员已经发誓保护他,带保镖显得不信任他们。3. 他可能认为带保镖反而会激怒刺杀者。4. 他也可能想展示自己的勇敢,以减少刺杀者的愤怒。
刺杀恺撒的阴谋团由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等人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凯撒的不满者,包括利用家族荣誉感、哲学信仰和对共和制的忠诚。刺杀团成员包括凯撒的亲信德奇姆斯,他利用凯撒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劝说凯撒前往元老院。刺杀团成员人数在30到60人之间,他们精心策划了刺杀行动。
恺撒之死对罗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刺杀团未能挽救共和制,反而加速了帝制的建立。其次,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屋大维)继续推进帝制,罗马正式进入帝国时代。最后,恺撒之死成为后世独裁者的一个警示,他们在统治时更加谨慎,避免激怒贵族阶层。
恺撒在被刺杀前收到了许多预兆,包括妻子的噩梦、占卜师的警告、祭祀时发现牛的内脏不全等。尽管有这些预兆,恺撒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依然前往元老院。这些预兆在后世被广泛记载,增加了恺撒之死的神秘色彩。
恺撒被刺杀后,罗马人民对刺杀团感到愤怒,主要是因为恺撒在生前对民众非常慷慨,多次发放钱财,改善基础设施,赢得了民心。刺杀团的行为被视为背叛,尤其是当恺撒的遗嘱宣布继续发钱给每个罗马公民时,民众的愤怒进一步加剧。恺撒的葬礼上,几乎所有的罗马人民都来送葬,表达了对刺杀团的不满。
回望公元前44年的那场惊天刺杀,21世纪的我们依然会感到惊心动魄,心中五味杂陈。一个想在共和国里当皇帝的僭主,理应遭到民众的唾弃,却成为了他们缅怀的对象,而不惜牺牲性命维护共和的贵族,没有能够挽救国家,又在内战中的落败身死。
无论青瓦台的戒严、美利坚的竞选,还是法兰西的弹劾,都能从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人生的最后岁月中找到对应的韵脚。历史不会完完整整地复刻,但它确实在不断地改头换面,以我们陌生而熟悉的样貌再度出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在恺撒之死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无论我们持何种立场,哪派观点,都能在这场围绕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型的这场关键纷争中,得到想要的印证。
/song list/
片头曲:Jeff Beal - Rome Main Title Theme
片尾曲:Austin Murre - Ancient Roman Music Bellona
/本期主要参考书目/
《恺撒:巨人的一生》作者:(英)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恺撒之死》作者:(美)巴里·施特劳斯
《希腊罗马名人传》 作者:(古罗马)普鲁塔克
/节目中提到的戏剧/
《尤里乌斯·恺撒》作者:莎士比亚
/ 听友群 /
《蜜獾吃书》听友群现已正式开放!进群方式:添加李小日微信「bbpark2016」,备注蜜獾吃书,即可进群~
/ 商务合作 /
欢迎发邮件至 bbpark@ritanbb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