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与哲学学者袁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探讨了女性在成长、事业、家庭和自我认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次对话让我对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女性在不同角色间的平衡,以及女性如何追求自主和正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袁源的成长经历并非循规蹈矩。她从小在三线城市长大,没有清晰的人生范本,大学时期更是晃晃悠悠,在迷茫中享受着一种奢侈的自由。这段经历让她深刻反思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期待,例如,女性应该遵循怎样的“时刻表”结婚生子,以及女性在爱情中被动的角色设定。她直言,以穷追猛打开始的感情,不能仅仅因为“追求方式不同”而被美化,这其中可能隐藏着权力不对等和潜在的性骚扰。
“全部拥有”是一种迷思
我们探讨了“全部拥有”的观念。袁源认为,这种追求事业、家庭和个人发展完美兼顾的想法是一种迷思。每个选择都会意味着其他无数可能性的消失,没有哪个选择能够真正做到“全部拥有”。她以自身为例,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平衡学术事业和家庭生活之间,不断地做出取舍,并坦然接受这种不完美。 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正是她能够在不同角色间游刃有余的关键。
哲学的关照与认知不正义的批判
袁源的哲学研究为她提供了理解和应对生活挑战的框架。她曾因阅读缓慢而自卑,但通过对“阅读中心主义”的批判,她意识到自己并非“有病”,只是“不一样”。她不再将阅读障碍视为缺陷,而是将其视为个体差异的一种体现。
她还敏锐地指出社会中存在的“认知不正义”。例如,女性在知识生产领域常常被边缘化,她们的观点和经验不被重视;女性不被鼓励对宏大主题(如政治、历史)表达意见;以及缺乏合适的词汇和框架来描述女性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这些都是她认为需要批判和改变的不正义现象。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拥抱多元文化
袁源的经历也让她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合作与信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相信,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传统的人们,完全有可能彼此信任、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正是她即将开启下一段旅程的信念基石。
亲密关系与育儿:平等与尊重
在亲密关系和育儿方面,袁源和她的伴侣选择了平等分工,并强调了“各尽所能”的重要性。他们并非完全对等地承担所有责任,而是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喜好分担家务和育儿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够在对方缺席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这为彼此在事业上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这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也为她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提供了可能。
结语:女性的自主与选择
与袁源的对话,让我对女性的自主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女性不必被社会预设的“时刻表”所束缚,也不必追求“全部拥有”的虚幻目标。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身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并勇敢地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需要共同努力,去批判和改变社会中存在的认知不正义,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女性都能自由地绽放光芒。
– 本节目由GIAD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本期嘉宾】
袁源,哲学学者
陈鲁豫,媒体人、主持人
【本期节目介绍】
岩中花述第六季第四期节目,鲁豫和袁源一起探讨生活中不正义的来源。
在三线城市晃晃悠悠长大的女孩,看不到自己可以追寻的人生范本;在校园里被追求者跟踪堵截的「浪漫」,无法与内心的挣扎适配;在学术道路上眼见女性越来越少的惶恐,只能用「哲学没有性别」来麻痹。
这些体验原本都只是心中的小小不适,但哲学提供了一种解释,拆穿过往的不公,也引向现在及以后正义的可能。
她意识到不完美的英语是自己来处的证明,也是为全球通用语而做的值得赞扬的努力;她学着以另一种方式来理解自己的阅读障碍,期待让每一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她也不再怯于谈论政治、历史这样的宏大话题,只因她知道自己可以并且能够。
打包行李,暂时离开伴侣和两个孩子,袁源即将开启下一段作为少数派的旅程。因为「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传统的人,一定有可能彼此信任、合作,共同去营造一个社会」,这是她的信念,也是迈向下一步的基石。
【内容提要】
Part 1 晃晃悠悠的成长
05:25 即便决定不遵守社会时刻表,也需要有强大而持续的心理后盾
09:27 母亲是我尊敬的人,但成长环境中并没有想要成为的女性样本
14:25 晃晃悠悠的大学生活,是迷茫,也是奢侈
18:22 大学四年的暗恋很美好,但女性在爱情脚本中的角色不该只是静候
19:49 以穷追烂打开始的感情,不能仅以「追求方式不同」而被美化
Part 2 哲学对生活的关照
25:35 在哲学的知识体系中看不到女性,那只能去相信哲学是没有性别的
28:47 不一定按照哲学的理智去生活,但哲学会为生活带来关照
30:43 全部拥有是一种迷思,当人生的一盏灯亮起,就意味着其他的熄灭
34:20 阅读中心主义,预设了阅读才是人标准的学习方式
39:08 不完美的英语背后,是我们为「世界通用语」所承担的成本
43:13 对某一种标准发音的崇拜,背后有其文化价值的判断
Part 3 正义与不正义
50:00 《认知的不正义》:知识生产也可以有伦理维度
51:22 当女性不被鼓励对宏大主题产生兴趣、表达意见,也是一种不正义
54:38 当真实的经历与感受缺乏合适的词汇和框架,也是一种不正义
59:10 只要我有基本的选择,就可以去开创可能的生活
63:04 不同背景的人有可能彼此信任、合作、共创,这是我的信念
Part 4 亲密关系与育儿
66:58 在养育过程中,父职和母职有没有本质的不同?
72:24 一个不负责任的伴侣很难提前辨认,但最好有安全的退出机制
78:05 学会「孤芳自赏」,在世界尚未认识到你的价值前
– 嘉宾推荐的作品 –
Epistemic Injustice:Power and the Ethics of Knowing, Miranda Fricker ,2009-9-28
《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米蘭達.弗里克著,黃佩玲译,八旗文化,2019-1-9
–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与人物 –
《猫鱼》,陈冲著,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2024-6
《少数派的感受》(Minor Feelings: An Asian American Reckoning),凯茜·朴·洪(Cathy Park Hong)著,张婷译,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2
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Susan Cain
池莉,当代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体现武汉的特色,代表作《来来往往》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对谈中的引用出自_Three Guineas_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
茨威格(Stefan Zweig),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昨日的世界》《人类群星闪耀时》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出生于德国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代表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周国平,中国当代哲学学者,尼采研究者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美国影星,代表作《碟中谍》系列、《壮志凌云》
对谈中提及的文学名著:《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让其饮的茶与酒,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同音
– 互动方式 –
GIADA官网:www.giada.cn
GIADA小红书:GIADA • 小红书 / RED
GIADA公众号:mp.weixin.qq.com
GIADA 微博: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