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67. 所有的关系,都在重复你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067. 所有的关系,都在重复你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2025/6/12
logo of podcast 嗨咻

嗨咻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诞
竹子
Topics
竹子: 我认为大人常常说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往往是有条件的爱。父母总觉得自己是无条件地爱着孩子,但孩子是否真正感受到这种爱才是最重要的。职场和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常常都和原生家庭有关,所以理解无条件的爱非常重要。 李诞: 我觉得《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实际上是讲如何去爱和被爱的。即使没有孩子,也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去爱和被爱,并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Deep Dive

Chapters
分享了女儿诺儿无理取闹的真实经历,引出主题:无条件的爱。探讨父母自以为的无条件爱在孩子眼中可能像限时优惠券,以及原生家庭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影响。
  • 父母的爱并非总是无条件的,孩子感受不到无条件的爱,
  • 原生家庭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有很大影响,
  • 养育孩子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害羞》这是一期《我的单口》当然在节目开始前呢我想先为大家播放一段发生在我家的真实录音诺儿,妈妈还想跟你当好朋友无论你想不想跟我当好朋友我都想跟你当好朋友不要,爸爸不给你

这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我三岁的女儿诺儿在醒来之后呢就感觉到心情不是很好即使我们在试图满足她的各种要求之后呢她仍然还是无来由地哭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在她进入三岁以后呢我逐渐发现这样的时刻似乎变多了一些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别人在网上发的自己家乖巧孩子的样子

起码于我而言这绝不是事实的真相有一天呢我在听李旦和杨天真安利一本书叫做《无条件养育》

李旦说他的小卖部经常接收到各种父母投来的问题信件于是呢他不想让自己听起来言之无物就找了这本书来读读的时候非常非常喜欢他当时向杨天真强烈安利他说虽然你看咱俩都是没孩子的人但是相信我这本书实际上是讲如何去爱和被爱的

她说我一个没有孩子的人都很喜欢这本书我看到这个书里面描述的那种父母和教育的方法很好我很向往于是呢就照着这本书的方法又把自己养了一遍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阅读了这本书的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今天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些我阅读的感受在我成为一个母亲之后我发现我们是孩子的时候

听到最常见的一个谎言就是大人爱孩子都是无条件的可是为什么当孩子捣蛋的时候我们却觉得父母的爱看起来像是一张现实优惠券

为什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听到类似于如果你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考试考得好我可以带你去吃大餐哦你听话妈妈就爱你如果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到大街上去这本书其实说到底呢它戳穿的只有一个真相就是父母总觉得自己在无条件地爱孩子但其实最重要的是你的孩子他是否感受到了无条件的爱

我想再说一遍,如果听到这里觉得好像这一集貌似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听众先别走。我最近觉得我们在很多关系中遇到问题的投射都来自于原生家庭,无论是职场还是恋爱。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仅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或者是和朋友,或者是和恋人,或者是和同事上司之间,也经常深陷于这种所谓的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爱的关系。

关系困局里面所以说不妨让我们听一听这个作者是怎么说的那在我们正式开始前呢我想先回到在片头给你们放的那段录音我很多时候会觉得养孩子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因为我自己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体现在我开始带所谓的徒弟之后我记得我教小同事做剪辑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以一种有耐心的方式设身处地地讲给别人听我还深刻地记着当时我们公司来了一个小剪辑我让他帮我剪一条片子一条可能在我看来难度等级非常低的片子并且呢我已经帮他找好了配乐等等

但是他交出他的作品的时候我是两眼一抹黑我看到他的这一段剪辑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指导他我坐在那里我试图进入他的大脑我打开他的时间线看着他的工程文件看着他在这一段

剪辑上面做的奇怪的音乐处理方式加的奇怪的效果那个时候不瞒你们说我的脑子里面我的心里面只有一股火就是怎么会这么糟糕怎么会这么糟糕我想象当时还好我没有孩子但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我的孩子他正在上初中我看到他的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可能无法做到冷静及有耐心地去帮助他我可能无法做到冷静及有耐心地去帮助他

我记得那一天的话呢最后我的解决方法就是我无语了然后我就跟这个无语是真的不是一种形容词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因为其实我认为当老师或者是当一个好的领导

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面我一直在学习那一开始的时候我显然是不具备这个技能和技巧的我觉得每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和这个所谓的耐心有一个天生的值我观察黑子吧我觉得他这个值就比较高一些

可能也是他天生比我聪慧一些吧他会更容易领会到对方卡在哪个地方对方处于什么水平而快速的到达他的这个等级帮他拨开迷雾打开这个门一步一步的让他上来比如说你处于水平八层的时候那你在帮助一个水平处于二层他明明刚刚进入这个门道的人的时候

你是要自己从八层走下去走到二层并且回忆起自己在二层的时候大概所处的心境和他所看到的问题或者耐心的像一个侦探一样帮他去

履轻他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可能从二层仅仅只能走到三层而已不能指望着这个人你一下就可以把他拉到八层跟你一起去打怪兽那这件事情显然我也不是从第一天就开始知道的那我当时的一个处理方式的话就是我仅仅可以做到处理方式就是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教你要不然你这样你坐在这里你看我从头到尾在你的时间线上改一遍

我觉得这个方法呢,它仅仅是在帮当时的我去压抑住我心中的一些负面情绪,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很好,就是你让一个二级的人再看八级的人如何操作,你觉得人家能记住多少呢?他肯定心中也有很多疑惑,那他当时是敢问还是不敢问呢?这些事后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回到我去处理诺尔接连负面情绪爆发有一个小时时间的这个早上并且这个早上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单一事件它也在不停地重复发生着

即使在我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当你面对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的时候我也试图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毕竟咱们已经当了三年多的母亲了肯定是比第一年更有经验一些我会去问询他我说是不是还想再多睡一会儿啊是不是感觉有一点点起床气要不然你在床上再再趴一会儿妈妈一会儿再来叫你我相信大多数的

在面对一个熊孩子的时候前五分钟咱们都可以做得到心平气和但你知道熊孩子他们最擅长的一个技能就叫做蹬鼻子上脸不好意思我是不是已经听起来像是在骂孩子 OK 蹬鼻子上脸的熊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吵着说我要关灯我要拉窗帘这里很亮我

我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条件睡那要再吵我你们所有人都很讨厌这个时候你是否还可以稳住你刚才那种很镇定和温柔的情绪呢这真的也是很像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第一步你面对怪物你心想说我要去共情他并不是所有人都从第一天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我要知道怪物的大脑是怎么想的

但你真的进入怪物的大脑之后你却发现它原来可以变得比原来更加的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你是去帮它去拉窗帘关灯假装现在已经起床了全家人都已经起来吃早饭了但是它还可以再继续在床上睡觉呢还是说你开始有一点点严肃地跟它说现在已经是早上的时间了所有的人都起床了我可以让你在床上再多待一会儿但是一会儿你准备好了的话你要出门跟我们说再

再或是大声地恐吓他说那你就在这待着吧我们去吃早饭了啊拜拜 Anyway 现在我通常使用的方法呢就是无数次地以温柔的方式去接近这个小怪物

但是方法虽然是这样的在实操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做不到尤其是在像诺儿说出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再跟你做朋友了我讨厌我讨厌我不喜欢当一个三岁的小孩说出一些没来由的话故意去气你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也不免自己心中那个孩子气的部分升上来我也很想插着腰跟他说那我也不跟你玩了谁想跟你玩啊

我在外面明明有很多朋友可以玩你以为我也想一天到晚在这里跟你玩吗没有当然我没有说这样的话但是我看着他的时候我自己会气鼓鼓的样子所以去回复片头的时候为大家放映的我的孩子崩溃一个小时的这个片段其实我仍然在一个修行的过程当中

而在阅读无条件养育的时候我所获得的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育儿哲学它在一遍一遍地用一本书的时间给你洗脑告诉你其实你所想的你所坚持的方向是对的只是这是一条很难的路你还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你还需要修炼得更有智慧但你要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这种态度是对的那

那具体的方式方法我们再慢慢地练习那既然说到这里了不如我们来先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所谓的有条件养育什么是无条件养育呢讲一个我的故事吧其实在生了诺尔和纳尔之后呢

在大的方向上面我一直在坚持所谓的科学育儿甚至在外人看来我可能还有一些地方做得挺成功的比如说我的小孩是会出门的时候两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餐椅上面在餐厅各自用餐各自单独用餐独立进食可以长达至少 45 分钟的小孩

他们到了晚上听完故事之后就会在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上入睡到了公共场合也比较有礼貌几乎很少发生大哭大闹带他们坐长途飞机的时候虽然说有惊声尖叫的时刻但是总的来讲还是可以被制止住所以说在一些时刻我会觉得自己可能

还行会为自己做的这些功课所谓坚持着科学育儿而沾沾自喜但是有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说了一句话因为他的女儿已经八岁八九岁的样子现在在一个公立小学上学她不是非常机娃的那种妈妈她就说了一句话她说其实我不介意自己的女儿活成一个普通人

当时我看着他我记得我整个人瞳孔地震大受震撼我本来想去附和两句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那一刻我却无法自持的和我自己的内心转了个满怀我

我发现我的内心其实无法接受这个想法就是让我可以轻松地和他说出一样的话就是我不介意自己的孩子活成一个普通人我发现我没有办法这个话就是没有办法从我的嘴里说出来回到家的时候我仔细想了一件事然后在厕所的马桶上面我证实了自己的内心我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是一个非常机娃的妈妈但是

并不代表我对他们的未来没有期待于是我看而反思我种种看似正义的科学育儿是否也是在给爱设立某种 KPI 呢其实这本书里面举了几个我们平时听的比较多的所谓有条件育儿的日常比如说前面我也提到的我们在上学的时候

几乎用吃大餐作为成绩好来奖赏孩子是父母一个非常常用的手段考了 100 分咱们就带你去吃肯德基如果能考年级前 10 名爸爸妈妈就带你去欧洲旅行哪怕哎呀你做得太好了妈妈真的是太爱你了这些话似乎是太常太常见了而作者上来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反对用爱作为交易的筹码

无论这种爱它的表达形式是奖励或者是惩罚因为作者认为如果孩子不停地接受我表现得好就会得到奖励的话就会形成一种想法只要我表现好用功不惜一切地去取悦父母我的父母就会爱我但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内心的真正愿望那么将其内化成一种内在的动力就不是一件好事儿

而这种动力也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用作者的原话来说感受家长的爱是有条件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其言行通常更倾向于出自内心强大的压力感而非真正的选择即使他们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感也往往转瞬即逝对自己的认知波动较大经常会觉得羞愧和羞耻其实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是感触蛮深的

虽然说大家对我的原生家庭的第一印象经常觉得是中国家长的天花板了我也确实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在我成长的阶段中做出了很多正确的事情他们也非常频繁地表扬我不仅是在我做得好的时候当面表扬我也会在我的面前在面对他们自己的朋友的时候大声地夸奖我为我感到骄傲

我一度觉得这好像和那些美国电影里面所演的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的父母没有什么区别我一度觉得这些行为是父母爱你的表现我也相信确实是的以至于在我真的成年以后在自己变得非常独立以后

尤其是进入三十家以后我会发现自己的内在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甚至偶尔有一点扭曲的竞争心理有的时候我会拿这个来跟大家开玩笑我说我似乎是被我的名字诅咒着生活的人因为我的名字叫做邵靖竹竞争的竞竹子的竹好像这辈子我对自己的判断

从某种程度上说或者不说都来自于我是否可以战胜他人我在生活这一盘比赛里面在工作这一盘比赛里面是否处于领先的局势

可我也确实意识到像书里面形容的那样在我哪怕取得一些微小或者重大的成功之后我会很快忘记成功的喜悦而看到过去这场经历中发挥不好的地方以及下一次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说其实竞争让人类的自我评价变得有条件和不稳定无论是获胜者还是失败者盖莫能外

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还不仅限于过度的竞争中只要孩子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对立状态就必定要付出心理的代价而作为父母为孩子骄傲无可厚非只是如果你的吹牛变得过度太强烈太频繁或者过于迫不及待那么家长可能是过于将自我认同拴绑在了孩子的成绩上

尤其当那些夸耀的话听上去更像是得意洋洋而在我们东亚小孩身上因为表现好被表扬或者被惩罚从此感受到父母或者骄傲或者严厉的爱应该是一种常态于我而言我得到的更多是前者但是这本书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无论你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但凡让孩子觉得只有成功才配备爱

成年之后就容易陷入一种拼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循环这其实让我想起我的另外一个好朋友 LL 从小就是学霸就是那种让他的爸爸妈妈觉得很骄傲这个小孩读书从来不用人担心的学生他大学呢也是顺利拿到奖学金考到了国外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呢他整个人的人生就陷入了非常非常大的迷茫

一个是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大学之后她发现跟优秀的同学比较起来自己的天赋甚至是不值得一提另外一个方面可能是离开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吧她反而不能时常听到她从小努力读书得到那种动力感妈妈似乎也觉得女儿终于上了很好的大学可以放心了所以就不再跟她说你成绩好我才爱你这样的话我跟她认识的时候呢我们都已经是在社会上打拼的

小草了也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很喜欢谈恋爱但是我的好朋友 L 他在恋爱上面格外的不顺遂我在旁边看着他第一觉得他简直就是渣男收割机另外一方面他不仅十遍不出渣男即使渣男让他做出让我感觉到非常低自尊的事情他也会去配合

他总是会陷入某一种自证危机好像就是如果我干了什么什么什么样的事情才配被爱就好像是他读书的时候他妈妈跟他说只要你学习成绩好妈妈就会爱你你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孩这种脑回路一遍一遍一遍地形成已经变成一种刻意练习很难消除但其实

现在身为父母我也很能理解,如果在小孩做得好的时候不去夸他们,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呢,我也是那种会为了孩子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比如说他翻身了,他抬头了,他走路走起来了,或者说他自己上了这段台阶,而从心底和外部为他欢欣鼓舞的那种父母。

在跟黑子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在想我们是否过于频繁和容易的表扬和夸奖自己的孩子因为我就是这样被夸着长大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好好表现被夸是我努力的某种动力和养分甚至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这是否是我去追求高成就人格的一个底层的原因

因为我想让我的父母骄傲这是我一直在大脑里面形成的某一种奖赏回路而且我们全家人似乎都迷失在这种奖赏回路里面我妈妈也很需要不停地听到我去夸她我夸她是一个很好的妈妈我夸她是一个很好的妻子我夸她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我爸也需要不停地被夸奖夸奖她是一个很好的银行家

他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跑者他的古典音乐素养很高他现在讲课讲得也很优秀以至于有的时候黑子会在旁边打去说你们全家真的都好缺夸我说你们家不是这样的吗黑子说虽然说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家四个也都是学霸他兄弟姐妹从小都是在学校表现很好的那种学生但是他父母对他们的夸奖还是比较克制的他说

他的父母也绝不会在别人面前炫耀他们只会在孩子真的取得了一个比较有进步叫自己有进步的成就的时候大方地献出自己的表扬于是我们全家人和黑子全家人看上去一个最底层的区别就是他们不需要夸而我们需要被夸

所以有的时候我真正在想一件事情就是是否比明显的惩罚更容易被我们遗漏的是用夸奖去控制一个人让我突然震惊的一个瞬间也发生在大概一个月前诺儿自己去扔了他制造的一个垃圾

从厨房回来的时候他洋洋得意地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夸我吗那个时候我才想到原来孩子做出类似于扔垃圾这样的小事都会从我这里得到夸奖我会说你真棒你亏自己去扔垃圾不好意思这样说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荒唐所以说这本书里面他严惩的也是像我父母以及我这样的父母

不要轻易地去夸孩子这样等到他真的取得一些值得被夸的成就的时候表扬听起来都变得廉价了而说到夸奖的另外一面惩罚甚至很多时候听起来是有一点羞辱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呢旁边也坐着一个妈妈带着一对儿女她的孩子比我们的大一些女儿看上去已经有八九岁的样子了儿子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她的妈妈一边帮她的女儿剥着饭菜一边用比较羞辱的语言形容着她的女儿大概就是这点事你都做不好你怎么像猪一样你这样真的很让人讨厌她女儿就在那里默默地听着

没有任何的反驳当时我看到的时候一方面觉得很心痛一方面觉得很多时候身为家长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表明我们其实缺乏对于孩子一种基本的尊重好像很多家长从内心就认为孩子就不应该得到像成年人一样的尊重所以我们可以随意地用发泄式的语言去形容他们甚至去羞辱他们

而这本书中提到心理学家海耶姆·吉诺特曾经邀请我们思考自己面对孩子某一次不小心落下什么东西时候的态度并且将其与我们对待习惯性丢三落四的朋友忘记某件东西时候的态度进行一个对比恐怕几乎没有人会像对待孩子那样严厉的斥责的方式去对待我们自己的朋友说出类似于你到底怎么回事告诉你多少次了离开的时候要带好自己的东西你是不是觉得我没事闲着可干就等着给你收拾啊等等

但是对待朋友的时候我们却可以简单地说这是你的伞你别忘了在生活当中即使是我的孩子爆哭的毫不讲理的那些时刻里即使大多数的时候我都在内心劝阻自己试图变得更耐心一些我也有一个朋友

我也能非常和有的时候确实就兜不住自己火的家长共情比如说前段时间因为旅行的原因那有连续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会准时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醒来哭闹哭闹的严重程度它就是像一只在床上跳跃的大蚂蚱作为一个二十多斤的一岁半的男婴

婴儿的婴他又睡在地板床上我要在那个床上把他捞起来然后在手里面就好像抱着一颗大跳糖一样来回的这样安抚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又是在凌晨两三点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也确实会完全失去耐心在我失去耐心的时候我很想就把他放在床上不理他让他哭吧

你自己去安抚自己吧妈妈的耐心也已经到极限了我甚至做过这样的行为虽然没有到完全把她放在床上让她自己哭的这种状态但是我脸上的表情我的语气我手里的动作彰显出了我对她的抗议但是她能怎样呢

他只能哭得更凶因为在我们之间的权力关系里面除了哭他没有别的武器了而我几乎可以对他的处境为所欲为无论我现在使用的方法是安抚还是弃而不顾而因为我们之间这种权力过于不平等和倾斜以至于滋生了很多看似对于家长俯首称臣的这样的孩子而极度服从就是过度管教的一个后果

而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提到的一个观点令我非常警醒的是家长的奖励和惩罚对于孩子提高生活或者学习质量是毫无效应的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只能换来孩子暂时的顺从而永远不会帮助孩子对某项任务或者行为产生责任感因为一旦没有了奖励或者惩罚就会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动机从而不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因为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对一件事情非常的认同就是带给我们所谓高能量的生活让你继续前进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不是说你对人生的态度是否端正你做事的方法是否得体

还是我们阅读了多么优秀的书我们掌握了多少人生哲学这些其实全部都是一个外界的表现形式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要具备做事情的动力所以其实保护一个人内心的动力或者自己试图去找到这种动力是最最珍贵的于是读到这里之后呢我就召开了一个由黑子还有我们家阿姨还有姥姥同时聆听的家长会我先跟我们家阿姨说我说阿姨你别

你平时太喜欢说太棒了太棒了比如说奈友吃了一口饭哎呀奈友太棒了奈友在马桶上拉屎哎呀奈友最棒了奈友收拾玩具哎呀奈友是特别棒的孩子

不要轻易的去夸他我自己也会注意那这时候阿姨就会问说那如果小孩子真的做了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去鼓励他完全不去表扬了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该说什么呢我说很好这个问题很好其实关注孩子的行为对他的行为表现出兴趣就已经是一种鼓励了表扬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是在于人们不能区分他和鼓励的区别

所以我们要试图戒掉类似于画得好都喝完奶了真棒都把饭吃完了真棒这种听起来其实比较抽象的比较无意义的廉价的夸奖我说我知道我们所有人都会觉得完全不夸了听起来感觉怪怪的好像都没有给孩子任何的支持

所以如果当我们觉得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说一点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简单指出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且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去感觉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去感觉比如说如果今天诺儿自己走上了三楼的台阶我们可以去形容他的行为哦 诺儿今天都不需要家长扶是自己走上了台阶你做到了

如果奈佑把自己的玩具拿给了别的小朋友分享我们也可以假装站在另外一个小朋友的角度说瑞瑞一定很高兴他一直很想玩你的小车那顺着这个话题说既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到底什么是有条件的养育那我们现在来正式说一下什么是无条件的养育呢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顿悟时刻吧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尤其是两个年龄非常相近现在也都比较幼龄的孩子的妈妈看着他俩时不时地打架是一件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有一天俩人看上去前一秒还玩得好好的可能是玩兴奋了吧诺儿就使劲把他弟弟推到了地上但是他却不敢让他

但是在他弟没有哭之前他先哭了然后弟弟也跟随着大哭两个人就是哭成一团我一开始先去抱这个另外一个不乐意又去抱那个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却完全无法解决问题

他们俩就在那无休止地哭啊哭啊我感觉我马上就要吼出来了但是我却非常反直觉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抱住了诺儿我试着用书中教我的方法跟她说妈妈生气是因为我怕你们俩会伤害对方你看你推了一下奈尔那她是不是也想推你如果她把你推受伤了怎么办呢

妈妈没有要真的指责你们谁妈妈会永远爱你们的虽然说那句话说完并没有像书中形容的那样两个孩子神奇地就停止了哭泣

但是我却想到了这个书里面描述的另外一个场景,就是无条件的爱其实在孩子最难带的时候才最珍贵。虽说现在作为家长,我不停修炼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快要搂不住火的时候,我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哪怕沉默不作声也可以,如果身边还有别人的话,就先逃离现场让别人帮帮忙。

比如说在奈友狂哭狂叫的那两个星期里面在我深夜即将要崩溃的时候我会抱着奈友把黑子叫醒因为我们俩晚上是有分工的他管老大我管老二我会把在我怀里面好不容易睡着了但是我稍微一枚树抱着他又不高兴了的奈友又开始哭泣的奈友交给他爸爸然后说虽然说咱俩分工了你管老大我管老二但是如果我现在再管下去我马上就要失控了我感觉我都

可以做出任何不理智的行为所以现在你可以接受嘛而作为平时比我更有耐心无条件的绝对无条件的真心实意的爱着他的女儿的黑子我也经常会目睹他面对诺尔无可奈何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可能会说我真的不行了我已经在这里哄了他一个小时的时间了我现在要下去锻炼你可以来处理一下吗

而其实在家长换手的时候我往往发现这种时刻孩子反而更容易安静下来虽然这本书里面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对孩子说了什么还要注意我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因为这些因素都会无意间向孩子传递更多的反对削弱无条件的爱

虽然说在理论层面上我完全理解也赞同作者说的但是我想说在实操层面上能做到以上这些能真的提供给孩子所谓无条件的养育无条件的爱真的太难太难太难了

但是呢带着他对于无条件的爱的这种描述我仔细想了一想无论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是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和爱人之间的关系用类似的标准去衡量的时候你也很能容易

哪个朋友给你提供的是所谓无条件的陪伴而哪一些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如果当你的好朋友当初给你提出来他要去创业虽然你觉得很离谱但是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的时候你还是决定去支持他你一边在旁边隐隐地为他担心但另外一方面却提供给他最多的情绪价值

直到半年后他真的创业失败你这个时候是会告诉他哎我跟你说过吧我早跟你说你会失败的还不如把这钱好好存着呢还是你会跟他说现在需要我陪你复盘吗我不知道听到这里各位听众是否可以判断哪一种回答是有条件的哪一种是无条件的而另一个场景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了一个高富帅

哪怕你作为旁观者你看到了这个男孩身上一些隐秘的缺点甚至是你观察到了他背后那个难搞的家庭而在朋友真心的付出了很多年最终分手的时候在你的朋友失恋找到你的时候你是会对他说怎么样我跟你说过吧条件不匹配的两个人是没有办法真正进入婚姻的

还是你会跟他说需要我陪你大哭一场喝一个明丁大醉吗

其实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教给大家如何更好沟通的书比如说这里面有提到哈佛的一个研究证实当人感受到被理解的时候攻击性会下降 73%这让我想到如果下一次我再目睹诺尔达弟弟这种场景的时候我可以忍住说教而先去问一下你能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了吗

很多时候,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朋友,还是面对家人,还是面对爱人,对方需要的并不是你去做一个法官,而是需要你去做一个侦探,先表示共情,让他的攻击性下降,然后再去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方更需要的是被聆听的机会。

比如说在公司,如果你一个 team 的同事跟你信誓旦旦的说他可以用一个新的方法做 PPT,保证周一汇报的时候会惊艳大家,老板也会很开心,明明你对这个方法其实并不是非常的放心,你还是让他去做了,但是果然不出所料,在周末的时候他告诉你他搞砸了这个 PPT。

这个时候,笔直接盖头指责说,我跟你说了吧,哎,你看你怎么又出错,管用十倍的话术,其实是,怎么了,是遇到数据圆崩了吗,还是文件没有办法导出,再比如说在恋爱的时候,如果说你的男朋友忘记了你的生日,或者是忘记了你们重要的纪念日,为什么?

which is 这件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我曾经就是在我们搬回中国的第一年忘记了我丈夫的生日但其实那一天我觉得黑子 handle 得非常好他没有说你看你根本不在乎我不爱我他一直默默地等默默地等等到了那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等到了我所有的会议都开完了我说咱们俩点个外卖吧然后他像一个小男孩一样默默地流泪了我才想到天哪我忘记了我

老公的生日在我发现之后我的自责之情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但如果他在那个时候直接盖头指责我的话其实从一定程度上熄灭了我的自责人立刻就会陷入一种攻击的模式当中就是你看你又说我确实我做的不对但是我也不想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而不是现在上来就让我觉得非常非常的难过

所以说作者提到的一个让人受益的所谓的无条件养育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当一个侦探而不是一个法官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让人感觉到你被理解了

试图发现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盖棺定论他给出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这点让我觉得非常的耳目一新他说往往当我们把对方视为小孩在试图给对方一个选择题的时候这个套路它如果是假自由它是行不通的这一点非常的醍醐灌顶因为他让我想到我在我当妈之前我曾经见证过一个自己的朋友骗自己的孩子

比如说最常见的一个家长的话术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穿睡衣睡觉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问他问题不是说我们要不要穿睡衣睡觉啊 No no no no no 这个时候家长常用的一个套路就是你今天想穿米老鼠的睡衣还是想穿维尼熊的睡衣呢你今天是想穿蓝色的那件睡衣还是想穿粉色的那件睡衣呢因为孩子会从中选一个而你达到的目的是让他穿睡衣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简直就是大呼神奇以至于后面遇到类似于比如我的小孩不想吃蔬菜这种情况我也会说哇今天桌子上有好多菜菜啊诺儿你是想吃芹菜呢还是想吃菠菜呢但是却没有想到我的小孩回答妈妈我想吃牛奶糖

其实我们真的不要低估人类幼崽很多时候如果你给的选择是假选择你提供的自由是假自由他们天生也是一个假选择的鉴定仪所以说这本书里面作者给到了我一个非常

Shocking 的答案它就是说其实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从内心允许对方改变游戏规则因为其实假选择的本质就是通过有限的选项去制造一种幻觉来控制对方就像是睡衣这件事情从本质上面你就是想让你的孩子穿睡衣

这跟一个关在笼子里面的猴子你问他说你想选香蕉还是橘子有什么区别因为他其实想选的是打开这个笼门我想出去所以说那这个话到底该怎么说呢以下呢我列了一些场景这个更多是否我自己平时实操的时候可以用上的比如说如果第一种关系类型是你和你的孩子

该吃饭了他却在旁边玩玩具不上来吃饭所谓的假选择所谓的套路就是你问他说哎你现在是吃饭还是你要饿肚子呀

但是真的选择一个走心的话术你应该说哦诺儿你看起来不饿呀那等你想吃的时候你再过来吧如果饭凉了我可以帮你热饭我知道第二种选择会让很多家长听起来心如刀割我怎么能允许我们全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小孩在旁边玩

但是人性就是这么微妙你也可以管它叫 reverse psychology 反向的心理作用但是往往你这样说的时候没过五分钟你的孩子反而会自己主动上餐桌

这一招我确实是试过很多次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招是管用的现在在我家发生的时候我真的会让诺尔最长时间在旁边玩了十分钟的玩具我们家每天六点钟准时开饭但最后我真的等到了六点十分的时候他上来乖乖吃饭他把这顿饭吃完了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有的就是把这个时间拉长的决心我知道可能成年人吃晚饭在家里吃吃个 15 分钟 20 分钟就吃完了但有时候你跟小孩作斗你就要显示出没关系啊宝贝你现在不饿妈妈等你啊其实明明那时候心里在着火

你但凡想说我可以等你等到六点半甚至是六点四十这个菜凉了老娘一会儿他妈的给你热了你就一定能等到他乖乖地坐到这个餐桌上面乖乖地自己把这个饭全部吃完那一刻那比如说恋爱关系里面如果你的对象是一个很爱熬夜的人所谓的一个假自由就是你明明知道我是早睡早起的人你还这么爱熬夜要不然你要改掉熬夜的习惯要不然我们不如分手对

对比一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用这个方法想一想,走心的话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如何给出对方一个真的选择?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说,宝贝,你熬夜的时候我总是担心你,我能做点什么呢?我真的很想跟你一起睡觉。I don't know,我不知道。

我只是说 OK maybe this work 我只是想说从方法上来讲这个话术也许是行得通的我不知道我的听众里面有没有跟对方的作息不吻合的你们去试一试然后告诉我这招行不行得通还有这个书里面提到的一个就是你激励你朋友的一个方法

就是与其跟你朋友说你看你都胖成这样了要不然明天跑步不然的话你真的要胖死不如你给他一个真心的选择就是你曾经做过什么样的运动让你觉得比较舒服可以不是那种看起来很像运动的运动比如说跳舞或者就是散步之类的我可以陪你每周去跳舞三次我们一起去我们一起瘦下来

核心就是我们的话术要真心的让对方觉得我们在为他着想所以说朋友们真的就是这集我一直在重复的那句话做父母之后我一直在挑战自己的控制欲和我的耐心因为用这本书里的话来讲就是爱的最高境界是敢让对方毁掉你的完美计划而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

因为这个书里面给出了一个让我还觉得非常 convincing 的一个洞见

他说人其实心底对于控制的拒绝大于对利益的渴望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让两组小孩同时画画你跟第一组小孩说你们自由创作就可以了想画什么画什么但是对第二组小孩说画画画好了的话呢就给这个彩虹奖励贴纸

结果会发现 A 组的作品创意会比 B 组多 47%因为神经科学是怎么作用的当我们的大脑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会释放皮质醇它其实就是一种压力激素而我们处于一种自由状态的时候可以做自由选择的时候这个时候大脑才会释放出多巴胺

然后跟这一点比较类似的作者给出的第三个方法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开始有兴趣的时候,更不要轻易地去奖励他,因为奖励有可能是兴趣的一种甜蜜的毒药。比如说我带诺儿去踢足球已经有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了,其实我明显感觉到他对于踢足球这件事情是不是那么感兴趣的。

但是呢与我而言星期日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时间是我可以带着他一起去活动一下身体锻炼一下身体协调性因为毕竟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踢足球他甚至都没有观看过一场足球比赛对他来讲就是一个体育课的时间而已

但是我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的话呢因为他升级到了三岁班然后三岁班的足球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的话有一个 1v1 对踢的这么一个设置也就是说两个小朋友会变成对手然后从一个地方出发教练发球看哪个小朋友可以先抢到球带球射门其实观察久了你就会发现教练几乎有套路

因为是两个小朋友嘛所以说第一次发球的时候教练都会比如说把球发的更靠近第一个小朋友一些让第一个小朋友更容易拿到球并且射门

然后第二次的话呢就反过来我们家长都还觉得这个环节蛮有趣的有的时候就会在那大声地给自己的孩子加油这样的有的时候比如说诺尔非常帅气地进球了之后我也会觉得他特别特别棒觉得太厉害了但是我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诺尔就会为这个环节感到忧心忡忡比如说上足球课前他就会大概说妈妈我不想去上足球课我说为什么呀他说因为我怕那个 1v1 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进球

这个时候我其实真的尝试过很多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我尝试过跟他说没关系诺尔你就使劲地跑跑跑就好了你只要跑得够快就行你进不进球没关系好了

后来我发现我这样说不对因为他接下来一步就会说可是我跑得很快我会摔跤怎么办那么我又换了一个方法我就说啊没关系诺尔妈妈送你去上足球课只要你开开心心地上完这一堂课就可以了你不进球也没关系后来我发现我的小孩子他天生就是胜负心比较强的孩子

她能在三岁的时候提出她会为这些事情一律显然就是她在乎结果这个结果让她 bother 到了我强行说你不要 bother 这个结果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一个想法那我又第三次我又换了一个说法我说没关系我说你但凡进一个球妈妈就给你一颗牛奶糖做奖励结果她真的进了一个球我也给了她一颗牛奶糖甚至一度为这个方法感到沾沾自喜

可是后面我发现这一招很快就不作用了为什么因为但凡他这次上课他没有进球他不仅没有进球他还没有拿到糖的时候他更加崩溃这让我想到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就是一个献血者的一个实验非常简单就是现在我们大家经常看到那种无偿的献血车在城市里面开来开去的而大多数献血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没有报酬的可能我最多能得到一个爱心荣誉卡

但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所谓的无偿献血改成了有偿的就是你献一次我给你 800 块钱反而发现献血者的数量会下降因为很多时候做好事我们追求的就是不要回报因为很多接近灵魂深处的价格就是不能被标价因为越标价它反而看起来是越贬值的

那回到诺尔踢足球这件事情上吧其实我心底知道一个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真正的答案就是套用我前面跟大家说的话允许你的孩子改写规则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课时全部上完了之后大概可能再有个三四次之后我会跟他有一次对话我说你真的不喜欢足球课吗如果你不喜欢足球课那妈妈就以后不再交费了我们周日的时候就换一个方式我们去干别的是的就是真正的方法就是

我不去让他做自己觉得不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并不是立刻停止而是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真的发现他不感兴趣之后才去停止因为我发现这个有一点点跑题了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说一句就是我原来是一个不信命的人

或者说这个不信命并不是说是一种迷信我只是觉得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因为人生往往遇到的境遇就是你的努力远远不够到达去拼天赋的时候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我原来这种想法可能过于自大因为其实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愿意为某一个事情付出努力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天赋了我可能需要就是去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没有天赋但是在一些别的事情上有天赋而作为家长其实最重要的是帮他找到他有天赋的地方让他多去尝试如果一旦发现他有天赋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再陪着他去努力打磨

那最后再说一下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其实也蛮适合未婚的人读哪怕你没有小孩因为现在想来年轻的时候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到我们和对方的相处模式实际上也是过去在童年中

对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的一种重复比如说你是不是一个喜欢在恋爱中总是测试对方是否爱你的人你是不是一个在伴侣犯错的时候会疯狂地去指责他的人你是不是一个在心底会难免想着要去讨好所谓权威人士的人你是不是一个根本无法接受伴侣犯任何所谓道德上的错误的人所有的关系其实都是我们在重复和父母的一种相处模式

就好像是上一集我跟大家分享说在 35 岁我才有勇气也有这个时间也有这个能力去回到一个心理治疗师的房间但即使是这样我的心理咨询师问我的很多问题我一度是回答不出来的

比如说为什么一方面强调自己从小是在爱中成长的但是长大之后却被内心中的一个管理员人格压抑着不停地往前跑可能仅仅是感觉到没有安全感而已

确实在生活中哪怕有的时候看到我妈妈马女士和诺儿的互动都会一瞬间让我实话似乎是内心某一种很遥远的 PTSD 隐隐地在被触动可能在诺儿淘气的时候我妈妈还是会说出类似于诺儿你怎么会这样姥姥这样就不喜欢你了的话她会说

他会让我想到小的时候有一次我问我的妈妈我说妈妈为什么有的时候我觉得你是天使有的时候你又是恶魔也许是到了这个年纪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回溯很多在童年发生的事情我相信即使是如我一样觉得自己是在爱中成长的孩子

也经历过复杂的创伤也许你也会像我一样使用一个所谓强大的管理员的人格把这些创伤深深地隐藏起来假装它没有发生过但是神经科学证明了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就是大脑对于亲密关系的反应模式实际上六岁前就已经固化了 70%

但是仍到今天我还会认为即使我能做到的是对这 70%有所觉察并改变 30%这也是一件与我们自己而言挺了不起的事情

那这就是这一期嗨秀,我希望无论你是有孩子的听众还是没有孩子的听众,也许都会像我一样,在听的过程中好像心中泛起了一点点涟漪,也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和我的互动。那我们这期就是这样咯,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