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70.一款新药的诞生,比你我想象的更复杂

vol.70.一款新药的诞生,比你我想象的更复杂

2024/3/31
logo of podcast 起朱楼宴宾客

起朱楼宴宾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P
Topics
小P: 我认为一款药物从最初的立项到最终上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平均需要十年时间。这其中涉及到多个阶段,包括寻找社会关注的需求、确定合适的靶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形式、建立管线和项目组、进行临床一二三期试验,以及最终的上市和适应症拓展。每个阶段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临床试验的失败率很高,这与对疾病机制的了解不足、临床前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商业压力等因素有关。在投资方面,对新药进行估值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临床试验结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一个管线的失败可能会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因此,分散投资和关注确定性高的公司是比较稳妥的策略。 大卫翁: 我非常认同小P的观点。通过这次深入的探讨,我更加了解了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和机遇。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商业问题,需要药企在研发、策略、资源分配等方面做出精明的决策。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风险意识,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获得成功。 大卫翁: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非常关注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特别是临床试验的结果。然而,我发现临床试验的失败率很高,这让我意识到投资新药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我也注意到,近年来,一些新兴的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例如免疫疗法,其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并不稳定,这给估值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投资新药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并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以降低投资风险。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播客节目起住联兵课我是大卫翁去年底我回国的时候曾经请过一位生物医药行业的朋友小 P 做客我的播客来聊聊最近几年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些大的进展这期节目播出之后呢也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欢迎那这次回国我又拉来了小 P 我们继续来聊一聊

医药行业小皮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哈喽大家好非常感谢温老师再一次的邀请能够有机会再和大家聊一聊医药对因为上次没聊过瘾说实话就是上次我们是非常宽泛的点到为止把这几年有一些突破的这种生物医药的领域跟大家进行了一些分享

那我其实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是一个比较深度的问题那就是一款药物从最早研发到后面的临床实验再到最后的上市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在做投资的时候

其实会经常看到生物医药公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公告比如说某一款药进临床了然后进临床三期了进入到二线治疗了等等的有很多的公告其实有的时候我也会非常的困惑就是它到底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然后为此呢我也看过一些书也听过一些节目那在我们俩正式聊之前我会推荐大家如果非常科普向的其实可以去听一下辉瑞也是一家非常知名的跨国药企他们其实有过一档节目去聊生物医药其中就有一期是聊应该叫一个药丸的诞生过程吧类似这样我会把这个链接发到 show notes 里面就他其实是两个科学家用比较

科普性的知识跟大家做了一番整个的介绍我今天跟小 P 里面会穿插比较多的故事或者案例然后我是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个药物研发的过程可能跟科学家又不太一样那我相信可能也会更加贴近我的听众的一些需求

那在正式开始之前还是先跟没有听过上期节目的朋友介绍一下我们的小皮皮总不敢当不敢当对他现在是一个一线药企的早原科学家那在此之前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个院校的生物医学博士

所以有过非常多年跟药物研发相关的经验我觉得由他来聊一款药的整个研发过程还是比较合适的能不能先请小 P 跟我们先树立一个大的框架吧就是一款药物从最早诞生这个念头或者说我不知道最早的那个阶段应该叫什么啊

到最后上市大概会分成哪几个阶段呢嗯好在说之前我其实有个问题先想问问你啊你说因为你刚刚也聊到就是你之前在做投资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公司时不时的披露一些消息说这个要什么时候上临床了什么时候二期三期了对你肯定是知道 PD-1 的对吧对那我想问你你最早一次看到 PD-1 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吗

我印象中可能是 1718 年 1718 年其实那个药物已经上市了对 我可能是到它上市因为 PD-1 在此之前在国内为什么是 1718 年是那个时候诞生了中国的一大波生物医药公司开始融资上市的一个高潮其实到那个时候生物医药这个领域才被中国的很多投资者

真正意识到在此之前像我看医药行业更多看的是什么呢纺织药对吧甚至是药店一些流通领域的这种投资机会

我突然又想起来就是我再往前几年在主持人基金工作的时候那是 13 14 年的时候跟海外的医药基金经理去聊可能中间就提到过这么一个词但是当时因为一个是全用英语第二个是对整个医药行业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确实我觉得对于中国很多的投资人来说可能都是在那个时候才对 BD-1 有比较清晰的一个理解嗯

其实我觉得温老师已经算比较早知道了 178 年是吗因为哪怕我作为一个本科是生命科学的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上了免疫学的课我才知道 PD-1 在此之前其实我也没有那么知道这个东西并且也没有那么去关注业界吧 OK

但是 178 年上市的药物其实它的立项应该都在 10 年左右甚至在 10 年之前了因为一般的一个药物平均上市时间其实大概都要到 10 年左右所以回到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一个药物从它的最初到最后上市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这个时间我们也看到其实是很漫长的

那么最最开始的时候从一个商业机构而言企业最关注的可能还是利润嘛对所以他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在哪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立项过程那么这个立项的话可能就包括很多我要去关注哪些疾病那么一个大公司可能就需要关注他的一个强势区域比如说最近特别火的里来和诺和诺德的 GOP1 这两个都是代谢巨头嗯

JRP1 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斯美格鲁泰对就是减肥神药那么这两个大药体现在的市值也都上了五六千亿美元了是吧对里来涨的真的非常多你买了吗我没有买非常可惜但是刚好打开它的 K 线图的时候真的是吓一跳并且这个东西卷的比 PD1 还要厉害的多得多毕竟这个市场其实是一个消费级的市场

对它不仅仅集中在这种治疗性的需求消费需求也很多而且最近两年卖的最火的这两家公司的招牌的 GOP1 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所以后面的二代三代的这些新的类似的这种药物还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就比如说 GOP1 停药之后可能还是会有反弹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需求

我突然想到小 P 昨天晚上其实跟我讲过后面一代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药那就是止减脂而且同时还能增肌对还能增肌这简直是我们这些健身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无因药啊

而且并不一定是体质率越低越好了还是一个正常范围内的一个生态吧就可能你真的有心血管或者代谢方面的疾病需要去治疗的时候使用这个药物可能会更好一点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市场需求在哪里当然这里面就会有一个矛盾就是罕见病这一块我们如果以后有兴趣也可以展开聊因为它市场规模是相当小的

所以这块的话往往可能也会有很多公益机构或者政府参与进来对这个我们等一下可能会聊到就是在最早的立项可能除了企业方面的立项之外从政府跟学校方面也会有一些项目希望能够最终变成药物里面可能海洁药就占了很大的一个地位对的对的

那么在这个方向确定下来之后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那一般来说我们就称之为靶点就是我们要从什么样的一个角度去克服这个疾病那么靶点其实就是目前当代医学的一个研发核心那么它的选择也是非常考验各家药企 research 掌门人的一个眼光

那么到目前为止的话成熟靶点上的药物已经有非常多了熟知的刚刚讲过的 PD-1 还有 GOP-1 他们都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当然还有无数已经折戟或者说还没有成功案例的靶点也等着大家再进一步的去淘金

因为这里面还是蕴藏着非常大的一个商机的我插一个问题就是你刚刚提到 research 掌门人的眼光问题听说其实有很多特别是在美国的药企它的 research 的负责人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很多对因为这一块需要你对于药物本身的 biology 非常清楚否则太多未知的情况下你去做研发的话失败率还是会非常高的

这一点还挺像金融机构的就是金融机构跟学校之间也会有一个旋转门经济学的教授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来金融机构去做他的一些战略部门或者是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嗯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到退休的时候又会回到学校里面继续去任教把这些商业世界然后现在的金融行业的一些东西带回到学校里面其实医药行业是不是也是有类似这样的一些嗯

医药的话可能还有点不太一样因为金融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一个东西对

但是医药的话其实研究和医药研发还是会有一点差异的学校里的这个研究其实更多的是集中在对于生物学的理解上但是工业界的话其实更加的注重于把已有的研究去进行转换其实这是两个不太一样的工作一个更偏向于逻辑科学上的理解

另外一个更偏向于工程上的一个实践对换句话说就是有些事情可能在理论层面是可解的或者说可行的但它未必在工程上是性价比高的或者说有效益的对 是的

那当我们确定了我们所要治疗的疾病疾病治疗的突破口也就是选择好了靶点那么下一步的话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流程了我理解就是我们确定了突破口之后接下来是由像你这样的早言科学家介入吗还是你其实在做的是寻找突破口这件事情

其实这两者一般都是会在同一个部门身上会同时开展立项的也就是发起这个 proposal 的人可能是最了解这个背景的人并且这样的人一般也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并且他可以承担这种早期的开发工作所以下一步的话其实就是如何更好的去 target 我们已经选择好的这个八点

那么这里面可能有非常非常多不一样的地方最早的话我们可能就是只有小分子并且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小分子可能影响了哪些细胞内的这些蛋白质因为当时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发达这应该是二三十年前

五六十吧五六十年前对因为分子科农出来之后其实抗体技术就比较好做了那么这样子我们就可能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打击到这些我们的目标蛋白所以不同的药物形式可能把点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是

时至今日的话各种各样的生物基础出来可选择的余地也会更多包括小分子抗体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mRNAADC 等等对都是我们上次其实聊过一点对以前的话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那现在的话其实我们选择很多所以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靶点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它的生物学背景到底是如何的那么哪一种药物形式也就是 modality 是最适合这个靶点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在此基础上来去寻找一个 starting point 就是一个起始点

比如说小分子的话如果已经有一些小分子我们已经找到了它可以去影响我们的这个八点那可能要在此基础上使得这个小分子真正被改造为一个可以去上临床的一个药物因为这种初耻的小分子往往它的很多药物性质并不好可能具有很强的拖把毒性可能它的 PK 也就是在体内的这种代谢的一个性质也不是很好

第二的话就是其他的这种新兴的技术平台比如说抗体 MIA 它反而会更加简单一些因为它的基石其实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非常深入研究的一个基础比如说抗体现在有很多非常成熟的抗体筛选技术

它在实际的药物研发过程当中可能要比小分子反而会稍微简单一些所以你可以看到 P61 一下子出来那么多它的专利也是比较好容易规避的而小分子的话往往就比较容易掉入到专利险境当中去就这个 starting point 我理解就是一个技术平台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技术平台没有 它其实是一个分子

这个分子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只是一个设想还没有到技术平台这一步对当然它是结合你已经选择的要务形式技术平台就是所谓的要务形式吗

对是相对应的嗯然后在一个企业里面这些技术平台是都可选的吗哦不一定不一定对吧对有些企业是优先或者说在这方面比较强势比如说莫沙东为什么花几百亿美元去收购 CGN 就是因为他的 ADC 技术平台非常强嗯

所以莫沙东去年的研发支出应该是远远超过其他公司的可能得有两三倍吧就是因为这一个非常大笔的收购其实大公司的话自己内部几乎都会有一个新兴平台的一个建立当然和靠这个发家的 BioTech 相比肯定是要弱很多的毕竟人家是专门做这个的而且是要靠这个活下去的

所以这里面的话往往也会有一个内外部的一个合作交流所以这些年来 BD 的一个案例是越来越多的而且金额往往也会越来越大

其实现在医药行业的 BD 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旺盛的那是啊就比如说国内某个头部公司他 BD 负责人换了之后一下子就多了好多国际的非常好的 BD 案例他其实是手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药但是他自己没有发现自己药物的价值其中有一个药在被美国的一个公司几千万美元收购之后转手卖了几个亿

这个就很有意思就是我们上次因为聊到最后就要聊说医药行业的 CFO 特别重要就医药企业能不能够有持续的融资其实很重要但现在又变成其实这种融资也未必一定是要从资本市场一级市场或者是二级市场上融我也可以通过 BD 来跟大企业或者跟其他企业进行一些 licensing license out 对

来获得里程碑的资金对这也变成了融资的一种方式因为能拿到钱就是厉害的所以 BDE 的地位自然就被抬升了对

我感觉国内的 BD 人才需求还是蛮大的因为这一块有经验的人才感觉并没有那么的多对他其实要求挺高的对你的专业知识商业嗅觉包括整个人脉资源其实都有很多的需求对到了这一步的时候接下来流程就比较成熟了正常的一个要求的话他都会有一个专注于此的一个管线跨部门那个合作吧

就为这个来成立一个项目组对一般我们就叫它管线那这个管线的话可能会有各个部门来的人每个人可能负责不太一样的工作比如说体外的实验啊体内的毒性啊还有它的 PK 啊还有它的 CMC 啊这些早期的一系列的验证从刚才我们最早说的立项到这个阶段一般多长时间看公司效率嗯

其实理想的话最好这个过程的时间能够控制在两年以内吧如果说能做到一年半那是非常优秀的当然这个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 case 然而如果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八点比如说 PD-1 你高个三年那肯定是没有机会了明白那我们到这个阶段每年会有各种的医药大会 conference 上面就会能看到这个项目对不对对

对当然这些项目都是后如烟海因为它还是临床前的所以这些有多少能上临床也就是说我们拿到 IND 也就是临床批件这个比例是相当低的那这个是由谁来决定是由药监局来决定能不能进临床对这里面你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包括它安全性有效性的证明以及初期的关于它的 CMC 的资料吧

然后这部分其实我理解在做了 pipeline 做了这个管线之后这部分工作可能有一些就可以由 CIO 公司来做了是吗前面这块的话 CIO 公司是承担比较多的一些职能的那比如说我们确定好把点之后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个 starting point 那这样的一个过程的话 CIO 可以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效率

包括小分子的发现因为小分子发现的话往往非常依赖于你有多少容量的一个小分子库你几十万个几百万个和上千万个能得到的一个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然后往往 CIO 公司可能还有自己更高效的一些平台比如说抗体发现平台当然我们自己内部可以做但是这个效率肯定是不如 CIO 公司的而且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拿到一个初始序列而已那这个过程的话如果交给 CIO 公司来做效率会更高那我们最近看到的还是有些 CIO 公司在被美国在进行一些管辖吧其实都还没有到禁令或者什么这个地步在探讨这个可能性

这个是因为他们参与了我们刚才聊的这个阶段的工作这个比较难评理论上他们如果做这一块工作的话其实不太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因为主要还是遗传信息的一个敏感性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分子发现的一个过程的话其实不太需要收集这些基因信息因为它本质上还是分子生物学上的一个实验为主

就是跟具体的某个国家的人种这些其实关系不大对 基本上是不大的当然如果到了临床实验过程当中涉及到的信息的话可能要看具体的临床研究内容因为它涉及到临床组织样本的收集可能是比较敏感的但是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个公司的话好像不太涉及所以现在大家才觉得它有可能是被误伤有可能但是另外一家公司是做这个业务的所以可能还是会有风险的

好那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这个阶段接下来就会进入到普通人比较熟悉的所谓的临床 172737 了对吗对临床实验了能够进入到临床实验的药物往往已经是非常好的但是目前来看的话临床实验的失败率还是非常高的而且这几年并没有在其他技术或者说其他工具的辅助下有提高

所以其实进入到临床实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就已经会看到上市公司会发公告了特别是市场比较关注的一些药物当他拿到了这个 P 件可以进临床实验这个时候某些投资机构已经开始会对他进行一些估值当然他在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给予的估值的含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往往只有进入到临床才可能开始给他估值

在狂热的时候对 但是狂热时候不一样这个就是为什么最近也有很多的投资机构也好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在反思就是在泡沫的阶段其实很多人会给管线非常大的估值但这个现在看起来是非常不理智的一件事情是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聊这一期就是想让更多投资者知道从管线进入到临床从临床进入到上市这之间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我们刚刚说总的时间大概是十年那么临床前可能在两年左右一期二期差不多也都要两到三年左右三期会比较长因为它的样本量比较大患者入组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往往要三到五年

所以这个也是非常考验各家公司的执行能力如果说临床实验部分是由 CIO 帮你去承担的这块的效率可能往往难以保障各家服务的质量层次不齐也容易出现问题在你最后申报上市的时候还是会有一定风险所以大的公司的话一般都是亲自去做临床实验更好的把控降低风险这块其实并不是医药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啊

其实药严巴目前来看的话最大原因还是疗效不足就失败的最大原因对大概有超过一半吧但是怎么发现这个疗效不足应该就是在临床的过程中发现的对啊一般来说能到三期的药物成功率应该很高了对吧但其实这两年翻车的特别特别多你比如说强大如螺蛳它这几年的三期的失败率反而比之前还要高

所以他们今年的一个战略就是如何在前面的这些研发过程当中尽可能最大化的利用已有的信息来提高三期的成功率这个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目前可能大家对于很多机制的了解还没有那么的足

换句话说就是我还没有打好基础或者说我背后的原理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因为比如说商业的要求或者怎么样逼着这些必须要尽快的走完临床的阶段

然后到三期会发现突然有一个副作用或者是不良反应或者是疗效问题对 疗效不足是最主要的当然这里面也有药物本身的一个特性因为翻车最多的这几年就是免疫治疗除了 PT1 之外其他的翻车的特别多我们上次也讲到过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临床前的研究模型不如小分子药物那么成熟

因为它是非常依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发挥作用的但是临床前我们用小鼠用猴子用其他动物其实都不能很好的模拟这一过程所以我们在小鼠体内去测试这些药物的时候它的数据可能非常好看然后我们觉得它非常有效但是上了临床一期还可以二期小样没有那么大样本也有差异然后上三期破盖了哈哈哈

对其实在投资圈就会有这个感觉就像刚才小 P 说的小分子那个时代都比较成熟所以我该给几期一个什么样的估值其实大家有了一个自己的考量结果当把这一套东西套到新的这种免疫药物或者是新的技术平台的时候发现套不进去就它的整个成功率是不一样的然后成功率一旦跟原来有比较大的差别其实对于一个药企的估值就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这几年其实很多的药企特别是我觉得相对来说小一点的它可能更加严重的依赖于一两款药或者几款药的这种药企它的估值水平波动会非常的大因为大家对它整个估值模型要进行一个重构要重新估算在新的技术平台下它的每一期的临床的成功率到底是多少

其实这个东西可能还在一个成熟的过程中对于投资圈来说也在一个成熟的过程对其实我就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像医药这种特别长线的你从临床前可能就开始关注一个创始人或者说一家 BioTech 然后他开始有药物出来有管线出来了然后他上临床了一期结果出来二期结果出来三期结果出来如果说中间某个过程你发现你重仓的那个管线失败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首先我分几层从个人投资者角度出发我就直接会说不要去买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公司的风险太大了当我离开一个投资机构之后根本不可能像你刚才讲的这样子去 follow 一个企业它的每一个管线的状态

对于那些我们说散户也好或者说自己做股票投资的人也好他只能通过公开的这种公告来得知一个结果那他其实是非常滞后的对吧所以我会直接给身边对生物医药行业感兴趣的朋友说就买指数就好了买一篮子的因为你相信这个行业在不断的进步那么这个是最好的那么对于我身边的一些私募或者是公募行业做医药投资的基金经理来说

一方面做医药行业的投资是越来越专业了我们上次也聊过其实都是学医药出身甚至自己就在药企工作过的但是对金融有感兴趣的人来做因为他会有各种的方式去了解到你刚才说的这种信息其实这种人会越来越多那另外一方面呢就我了解啊他们往往第一个会做比较大的分散不会去单调某一个公司

特别是不会单调一些小的公司去赌它的管线或者赌它的临床结果因为这个东西在这几年看来就是越来越不可值它变成一个有一点像摇骰子的这么一个游戏对买彩票买彩票的游戏那对于投资来说是很难接受就像你说如果真的一个重大管线出了问题你会看到特别是在美股或者是港股吧

就是自由落体就可能一天就跌到 70% 80%这个时候你只能去做一个分散相对分散的组合规避这个风险如果再往上面一个层次你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为什么我刚才说李来或者这种股票会一路往上走就是你不用去赌这些东西嘛

就是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期然后你也知道未来几年它的商业利益可能会到什么程度那我就更多的冲进像这样确定性高的公司所以你会发现其实就在这两年每股小的生物药企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它的大小其实是分化了的就大企业反而表现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刚才讲的包括 BD 这些东西的存在所以大家对大企的预期是第一我里面的 Pipeline 比较多第二我可以通过去买 Licensing 等等的方式去获取新的资源所以我给你的估值可以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而对于小企业因为它的不确定这两年发现越来越大那我就尽量就不给你估值除非你真的做出来了

大概现在就分成这么几个层面吧最后就是想倒回来说就是我特别特别敬仰吧或者说钦佩那些专注于医药行业研究和投资的这些基因经理他们首先需要一个大心脏然后需要非常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及了解这些知识的方式就我自己的接触来看海外的这种基因公司特别是海外大的基因公司还是有比较好

对于中国的公募基金也好或者对于一些私募机构也好这种研究资源的支持现在还在建立的过程中我会发现中国的公募基金的很多医药基金里他们买的股票里面可能还会比较多的涉及到像我最早讲的医药商业啊 CIO 啊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抱团 CIO 对吧因为他的这个商业模式就跟咱们在讲的创新药其实完全不一样的嗯

所以关于临床 1237 我们等一下可能会再导回来详细的聊一下那三期实验之后基本上我们就进入到上市的这个阶段了对吧对的

那么上市的话很多药物它可能比较单一就是它的适应症但是像 PD-1 这一些它是一个跨种流的一个治疗药物所以对于第一个上市的药物而言它可能以一个最高的成功率的一个适应症去申报是最好的那么对于后来者而言的话他可能需要去选择不一样的赛道

当然这个也看时间了越往后的人如果说你还去和第一第二名已经上市的这些药物的适应症去竞争那你可能是非常难竞争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去小的这些先行者还没有触及的领域就比如我们国家第一个去美国上市的 PD-1 他其实就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一个适应症在美国的话其他的 PD-1 都还没有获批那么就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

那么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药物比如说 GOP1 它其实也是不仅仅只可以治疗一种疾病因为它本质上是治疗一系列的代谢疾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斯美格鲁泰最开始就是治疗糖尿病的然后是肥胖症然后后面越来越多各种心血管相当疾病肾病之类的都是可以的因为只要是与这种代谢相关的

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去获益那么这些的话就是他有很多次上市机会或者说新增市印证每一个市印证的货批就可以让他的市场会更大一些

然后我们其实最近还会听到一些新闻就说有一款药从三线提升到了二线治疗甚至到一线治疗因为这种适应症其实我觉得也是最近一些年大家会比较关注的领域就是延伸到另外一个适应症或者怎么样但关于这个四三二一线治疗这个事情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新的知识它到底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

其实越往后线的治疗难度是越大的当然它的要求也是越低的

因为到这种经过多轮治疗的病人他往往身体的基线状况是非常差的特别是像癌症这一类疾病也会更加难治所以所谓的第一线其实就是经过了第一轮治疗第二轮治疗可能已经失效了或者是已经自身产生了耐药了或者无效了每一线的话其实就是一种治疗方案嗯

那么像 PD-1 的话它最开始获 P 也是从后线开始的后线就是肥一线像实体流的话往往到了三线其实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因为大多数患者可能也就能够尝试到两到三轮治疗那么白血病淋巴流这些可能会稍微多一点因为它本身的 A4 程度会相对更低一些所以它往往可能会有三四五线的治疗

那么我们最近知道的其实是卡提对吧它是两款三线级以后的适应症提现到二线因为它的一个适应症是多发性骨髓瘤 MM 那么这样的一个适应症的话目前来讲主要还是被强生所垄断的它在一线一直到二三四五线可能都有不同的药物针对它所以它的护城河建立的非常高

那么为什么咖 T 可以提线到二线呢传奇生物可以冲出来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因素需要去考量吧一开始他们去做这种很后线的病人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或者说很少有治疗方案去选择了可能已经成熟的这种治疗方案都尝试过了但是都没有用所以这是他们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需求并且这种慢病其实白血病如果治疗好的话现在也可以当成一种慢病来看了

它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可能在未来什么时候就复发了然后可能还会对某些治疗耐药或者说无效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它的病人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那么这部分病人的治疗需求的话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那么卡蒂的话就是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卡蒂本身最大问题就是它贵一个是贵当然是最大问题在临床上其实早期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是致命的就是它死亡率其实挺高的一开始吧就做临床实验的时候我们对这个药物形式的了解并没有那么的深我们发现回输完这个免疫细胞之后会发生很多细胞因子释放就是人会高烧并且全身性的炎症然后死亡

对于这样的一个风险可能只有这种无药可医的患者才会去选择这种方案因为它风险太高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只能从后线去选择去做临床实验但是这几年的话一方面临床的医生对于卡蒂负责任的管理经验是越来越丰富了就是这种致死的一个风险越来越低那么第二就是它确确实实有很明显的非常优异的临床获益

所以这种治疗方式就可以被推到二线甚至以后可能更高线去能够使得更多的病人获益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你所说的它的价格

确实是一个约制因素吧但是等到整个产业发展的比较成熟之后它的成本必然会下降的也可以汇集更多的患者对这个我们上次也聊过好那我们刚才其实基本上把整个药物的研发过程先捋了一遍我其实有一个问题之前就非常想问小皮

因为我们做投资的嘛一直看到这些药企发出来的都是很多成功的案例进入到 172737 然后最后获批上市大家都很开心在药物研发的历史上有没有过一类药或者是某一个药品它其实非常有希望能够帮助人类解决一个大的问题

但是因为种种的原因就在临床阶段始终卡在这里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想要知道那些报告自己进入到 1237 临床的这些特别是比较前瞻的药物它最终是不是一定会导向成功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话实际的案例还是蛮多的你说的就是到现在没有成功的这种或者说甚至临床没有成功 FDAP 了

等等临床没有是成功但是 FDA 还批了对因为这个药非常紧缺吗对它是 BioGene 的一个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个药物对对对我有听说对你有听说过但是它后来其实因为医保公司不买单对这个上人被诟病的还挺厉害对后面其实销售额很低最后还是退市了其实 FDA 很多时候它批药它也有点艺术成分在里面我觉得因为确实目前

没有什么药物就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就是给那么多的患者给一个希望吧阿尔茨海默症学界也提出了很多假设产业界根据这些假设开发了的药物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做出了临床的三期然后获批的但是我相信吧五年内应该可以有一个成功的药物上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息

一个是现在处于三线的药物还是不少的

当中我觉得是可以出来一个胜利者的那一旦出来我觉得对于这家药企应该是非常非常重磅的当然这里面可能也需要泼下冷水我觉得基于之前的假设就是目前处于三七的这些药物它的获益可能是比较边缘的就是它的整个的疗效可能没有那么的显著对对于现在的比如阿兹海默症这样一个病来说只要它有一定的疗效可能 FDA 就会批了对因为它是第一步对嗯

那么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其实我想聊的就是免疫治疗其实如果没有 PD-1 可能免疫治疗也没啥好讲的了因为卡提还是不太一样的其实免疫治疗的这个理念也非常非常早就出来了可能很多人也听过很多案例比如说 100 多年前有一个白血病患者他得了一场流感结果他的白血病就好了那么这次新冠其实也有一个 086 患者

他感染新冠之后没有办法住院医生只能让他回家等着结果他后来再来复查的时候发现流没了对新冠好了淋巴流也没了非常非常神奇然后还有个肺病人也是这里面你觉得为什么他的癌症会有所缓解甚至痊愈了呢是这些病毒杀死了癌细胞吗这个问题你问我太高估我的医学能力了

如果按照你刚才的这个思路可能跟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关系非常厉害其实病毒本身它对于细胞的感染肯定是有一些选择性的但是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其实主要的感染途径还是呼吸道它对于肿瘤的一个直接感染可能是非常弱的

所以这些案例其实本质上都是指向了一个我们后来发现的现实就是我们自己免疫系统可以去清除肿瘤细胞

其实这个想法在 100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就是一个科学家他把细菌经过灭活之后提取出来然后打到肿瘤病人体内当然会有一些病人看起来是有效果的但是大多数病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并且副作用很强我们知道如果你感染细菌或者感染病毒哪怕是一个普通感冒都会发烧得很难受更不用说这些肿瘤患者但是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对

不断有人去探索这个途径对 因为你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来就是看工作细胞的时候就本身人体就会经常会有癌细胞然后如果但是只是非常非常少量的癌细胞的时候其实人类自己的这些免疫细胞是可以把它清除掉的免疫系统正常的时候对 免疫系统正常的时候是可以把它清除掉的说明人体自身是确实有这个能力的

但只是当它大量繁殖或者免疫系统自身出现异常状态的时候它没有办法再去处理这个情况对它其实是个综合因素那么其实这个概念我们想把它转化为一个成功的临床实践

所以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很多人都在尝试最最开始有点像我们感冒啊或者说一百多年前那个医生给病人打细菌一样我们就是给他外源性的免疫刺激去刺激免疫系统看他是否能够去把肿瘤给杀死

但其实最后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因为可能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一个工作原理还没有那么的了解而且免疫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双面性的一个东西它一旦爆发起来危险性还是蛮大的这是另外一个限制吧

在这一过程中其实有一些科学家发现有一类病毒它可以比较好的在肿瘤内感染肿瘤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然后把肿瘤细胞给裂解掉我们就叫它溶流病毒溶解肿瘤的病毒这个听起来是不是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酷对它一方面这种病毒可以直接把肿瘤细胞给杀掉那么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像我们刚刚所说的那样通过病毒对于机体免疫系统提供一个警报告诉我们

告诉身体里有不好的东西存在你把它消灭掉那么这两者一起作用那可能对于这种非常恶性的种类就很好作用这个概念其实在上世纪可能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很多人去尝试了

但是结果发现这个临床实验非常艰难所以他进入到临床实验了对但是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就是非常多的患者在临床实验中去世因为病毒本身刚说了免疫系统的一个巨大的一个反应的话肿瘤死了但是你人也受不了嗯

所以在那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发生了这些致命事件之后整个溶流病毒的一个研发就进入到了寒冬就损敌八百自伤一千这种感觉是的这其实也是绝大部分药物的一个原理吧就是你在副作用和疗效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对

不然的话可能起效了但是你人也受不了是药三分毒嘛是的所以空间越大那你这个药物肯定是越好的毒性越小效果越好那溶流病毒其实就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这样的一个空间发挥它应用的功能

那么在此之后的话,利用免疫系统去治疗癌症,可能就看向了其他地方,就不会用溶流病毒,因为这一方面的困难没有很好的去解决。再到后来就到了 PD-1,到了卡 T,这些总体来说会更安全一些。当然所有的基于免疫治疗的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验中都会有过致命的事件。

因为原理也是和前面是一样的皮力网松的刹车油门一下踩过头那也是死亡事件那么卡蒂更不用说我们刚才也介绍过了

那么这两年来其实随着我们对于溶流病毒以及免疫系统的这些了解更加加深这个疗法的一个回归正在慢慢到来嗯一方面就是基于我们原来的了解这些溶流病毒可以直接去杀散细胞而其他的比如说 PD-1 它其实自身很难去杀死肿瘤细胞嗯

而且很依赖肿瘤内的免疫细胞的存在或者说肿瘤旁边的这个淋巴结有点像一个前线部队一样

它能够发挥有效性那么 PD-1 才有效所以总体而言 PD-1 还是疗效是比较弱的而像卡提目前也只在白血病淋巴流里面效果是比较好的就非实体流对实体流当中的疗效也是比较一般的那像溶流病毒它可能就相比于这二者而言会有更好的一个优势因为一方面我们直接把这个溶流病毒传递到肿瘤内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

另外一方面也调动起了整个免疫系统来去清除比如说远端的这些转移的中流

所以总体而言这个疗法觉得在未来如果能解决掉我们之前的这些毒性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比较细节的问题我们今天也不展开讲了那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向当然挑战还是巨大的对因为它的整个原理听起来非常的 make sense 就是进入到肿瘤细胞里面然后从内部去把它给瓦解掉把它溶解掉所谓的

裂解掉所以需要的是解决他的毒性问题毒性问题是一个然后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他就是刚才我前面问的那个问题就是他在什么时候进入过临床非常早了对 80 年代就已经进到过 80 年代对因为当时离界不深所以就很多起死亡案例

让我们再倒回来刚才我们把整个药物研发的过程捋了一遍那回到最开始其实我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最早最早的那个阶段也就是小 P 你其实会参与比较多的包括像立项啊然后立项后的一些其实我们刚才提到过一点就是关于产学研包括学校政府和

和企业在这个之间的一些关系因为我最近也在听一些相关的节目包括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其实在美国一方面是你刚刚说的罕见病但是与此同时其实政府也会资助非常多的实验室去进行一些早期的研究他们做的这种研究跟企业特别是这些比较大的企业它有财力有这个余力支撑起早延部门存在的这种企业内部的研究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或者说会有一些联系吗因为产学院这个词其实大家现在主要用的像是半导体希望这三方产业学校跟研究机构能够一起突破一些事情那我不知道在医药行业在这个最早的这个阶段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

其实很多靶点的发现的话都是学界可能因为大家各自定位不一样企业毕竟还是要为自己的生存要负责的所以他对于这种比较高风险的投入可能还是比较审慎的而学界的话不需要对后续是否一定要转换去负责他更多的去发现去探索未知的这些生物学

那么这过程当中可能就可以发现很多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企业本身一般都不会投入很大的资源所以这可能是企业和学界的一个不太一样的一个地方能举个例子吗应该说大部分把点可能都是学界最早发现的企业的话就是要从这些好如烟海的 paper 当中去发掘最有价值的那些把点

然后他会给这些学校一些什么样的回馈吗这些年来的话这两者的融合越来越强了最典型的张峰 Crisper 的一个最早应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上的他和那个诺奖获得者不是有个专利打官司了吗他这几年来就是每年会新开一家公司

他发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然后都是以金边驴为主的或者药物递送为主的他就会直接的把这些技术或者说这些发现应用到这个商业上去那么在以前的话可能整体的效率会比较低包括资本的效率或者说研发的效率等等很多把点就很早很早就发现了但是真正去做出药物的时候会很晚

所以这方面的话可能大家就没有什么交集因为八点发现可能是在四五十年前然后最后造出药的有好几家其实关联性都不是很强并且可能也没有什么成熟的专利存在这些年来的话产学院的结合是非常强的一个科学家可能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并且他觉得很有商业化价值的时候他可能自己就会去做也有可能去和其他公司去合作

应该说目前在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整个趋势应该是越来越来强的在这个方面学校本身会有什么样的限制吗就是对于里边的实验室也好或者说科学家也好试图把它的这些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成果的时候

整体来讲整个社会都是期待这一点的对否则的话去做科研有什么意义对吧并不能创造那么大的实际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生物医学这样需要去应用的一个许可而言而且其实国家政策也是在鼓励的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

那么其实在中国的话比如说一个教授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东西那么他的经费来源大部分都是国家嘛他的实验整个过程或者说研究的整个过程需要利用到很多的学校里的资源包括设备人力物力等等这里面学校是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的所以如果想要拿出去转化的话一般来说学校也是需要占一定的股份的嗯

这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的一个现状当然学校也是鼓励这一点的可能具体学校会有不一样的政策比如说一些退出政策等等

那么在美国的话可能各家学校也会有不太一样的选择比如说斯坦福他就非常鼓励教授们把学校内的这发现拿出去做转化并且他也没有去强制性的要求占多少比例的股份之类的但是他其实在之后会收益很多因为一旦这些转化成功了其实这些教授兼企业家他会回头去反馈学校比如说捐赠等等所以使得他整体的社会影响力会变得非常大

整体而言产血源更加紧密的结合联系和流动在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下应该是一个大势所趋对我觉得这次新冠疫苗应该就算是一个比较成功或者说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对吧最典型的应该就是莫德纳的那个 mRNA 的疫苗嗯

应该是他拿了美国政府很大的一笔钱对去做快速的研发嗯那他的回馈就是允许你政府用比较低的价格来采购我一大批的疫苗嗯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嗯

因为它的社会需求非常急迫。对,非常急迫也非常的现实。那对于罕见病来说,一方面它的前期研发也是由政府做了很大的支持,但另外一方面其实出来的药价还是非常非常的贵。就这里边为什么政府不能去要求药企去做一些商业利益上的割让呢?

罕见病本身的开发成本其实也是非常非常高的就会有一个悖论吧如果说政府这么要求了会有药企来承担这个责任吗因为毕竟它的这个数量太少对因为它如果去进行药物开发那它一定是亏钱的

那么对于一个商业机构而言这肯定是不可以接受的这确实是一个矛盾而且现在很多罕见病的药物推动都是由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去发起的因为公众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像京东的副总裁你知道吗京东人诊他在自己确诊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将自己尾数不多的生命的时光都投入在了这一块的药物研发

这一块我觉得确实还需要一方面一个是社会关注另外一方面政策支持其实也需要捋清楚对于罕见兵药物的开发到底谁来出资怎么样去把整个的流程能够有效的循环起来可能才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东西而政府本身直接去出钱的话可能反而是一个效率没有那么高的一个方式确实

好那我们刚才其实又回到了早言这个阶段包括立项啊等等的这些那最后一段时间还是留给临床临床还是我们这些投资人也包括这些对医药行业比较感兴趣的朋友最常会听到的一些新闻临床 172737

能不能请小 P 给我们再详细的展开一下比如说一般来说临床一期都是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他们之间有非常明确的划分点吗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些结果可以让他转化到下一个阶段

那么临床一期的话其实主要目的是验证药物本身的一个安全性然后可能会有一个剂量爬坡这个剂量爬坡的目的其实就是看人体的最大耐受的一个剂量在哪里因为正常来说大部分的药物都是剂量越高可能疗效越显著但是毒性也

可能越大这个药物在上一期临床之前的话它需要经过临床前的各种验证包括它本身在动物内的毒性怎么样动物内的药代动力学怎么样那么这些都建立好没有问题之后政府部门才会批准它进入临床

那么往往一期临床它的样本量不会那么的大可能也会招募不同背景的志愿者比如说癌症药物往往可能毒性比较大所以它一般招募的都是无药克制的癌症患者就是很末线的那种患者其他慢病的药物的话往往是招募健康志愿者可能根据疾病不同样本量也不太一样慢病的会招募健康的志愿者志愿者是什么意思就纯粹是安慰剂效果吗

不是安慰剂效果因为你是为了验证它的安全性对因为健康志愿者更容易招募并不是为了它的疗效对一期基本不看疗效当然癌症的话因为属于重症所以招募志愿者也是会同时看一下疗效然后一期在确认毒性没有问题之后并且比如说如果是肿瘤用药发现了初步的效果之后那可能进入到二期

那么二期的话更多的是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策略方面的一个探索

就比如说这个要是 200 毫克每两周一次还是每三周一次还是每四周一次这一部分的一个研究作为一个主要目的当然这里面主要是 RA 什么叫 RA 就是其实 172737 如果根据目的不同也可以分为 1A1B2A2B3A3B 等等再细分成一个一个对当然一般也不会分的那么细了可能偶尔会有些临床时间会有因为它的目的往往会有一些重叠吧

二期的比较早的话就是以这种最佳剂量的探索为目的二 B 就是二期比较后期的话他就是很关注疗效了这是我决定我这个药要不要上三期的一个最关键的一个节点因为三期其实很花钱对三期非常大样本你一定要做出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然后往往也是很高的一个要求比如说双盟随机大样本

那这种挑战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成本会很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多大量的一个样本是非常取决于你二期的效果到底是如何的那么二期的话就是在前面这个最佳剂量确定好之后展开二 B 期当然二期可能也会分为一个前期或者后期阶段当然有时候可能剂量直接固定下来那就直接做正常的一个二期就行大部分的药物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就失败嗯

当然也会有非常多的药物在这个阶段看起来很成功结果到了三期就没有任何用我觉得他们失败的点是不是在于很多也是公司自己做的决断就觉得不值得上三期会有但是大部分还是因为在统计学上是没有差异的啊

当然因为二期的样本量往往没有那么大所以这里面有一个运气的问题就正好这个样本它就是是的就比如说我们上次也聊到那个 Tigit 的这个八点原来是被认为 PT1 之后可能最有希望的一个明智的八点

他的实验结果就像仰卧起坐一样二期成功了三期失败了或者三期又成功了怎么样的这里面可能跟很多很多因素都有关吧当然在二期这个阶段可能就跟样本量非常有关系像罗氏他们二期肝癌非常成功其实他的对照组样本疗效非常差就是和历史对照组相比的话就差了很多其实他本人治疗组的一个疗效并没有建议到哪里去

但是因为它对比的人太差了它翻了好几倍就看起来医疗效非常惊艳结果到了三期失败了这里面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因素因为二期的样本量是很小但是我个人感觉我最近看的这种新开的二期临床样本量是越来越大了可能就是想规避掉这种随机性导致的后来三期的一个大的浪费就原来这种二期的样本一般是多少

不同的药物差异可能会很大的那么肿瘤的话一般都在 100 人左右吧就 100 个人 50 到 200 人它这个范围可能是会差很大的因为有些本身患者就很少那它可能就会少一点它这里面要考虑到人种啊等等的这些因素要看你最后想要申报哪里的市场比如说你只想在中国申报那你就只要做中国的呃

如果说你要做全球的那你可以做全球的当然这个并不是强制的因为二期更多的是一个疗效的初步探索它不是用来注册的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药物它可以在二期甚至一期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就非常惊艳就可以去优先审批先上市

然后再补充做这种验证性的临床就三期然后成功之后再获得完整的皮检你是说在二期之后直接就活皮一期也可以啊对强生的那个双抗就是啊所以大家为什么要 ADT 之外还在说双抗因为他疗效真是太惊艳了

但一期的时候他都不去看疗效为什么会发现他一期我们刚刚说主要看安全性嘛但肿瘤的话会招募肿瘤患者这个时候他会爬坡嘛他发现可能他从最低剂量到最高剂量所有体度他都是有疗效的并且他在最高剂量的时候可能多加了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现在一期样本量往往也会有提高这个卷的程度开始往前面越来越延伸对他疗效非常非常好而且这份患者现在没有治疗方案啊

那是不是就可以优先审批然后同时再进行三期临床这还是有一些灵活度在这里对就是看你这个疾病的风险和获益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实这样的三期对于患者而言完完全全就是送福利了对所以这种临床实验的话往往就是非常难加入一块头要抢对的

全世界的需求还蛮大的因为特别是那种已经在国外获批的药物到中国来做临床实验想要申请中国的上市这种药物其实临床实验是非常值得去加入的因为已经通过过对而且这些进口药往往都很贵一年几十万

这些信息我觉得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让大众去认知因为我个人往往也会收到很多朋友或者亲戚的咨询当然我自己是知道去怎么了解到这些临床实验的信息的并且去找哪些人怎么去快速的知道自己是否满足要求去参加这些临床实验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是很难知道的

对我觉得现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只能通过医院就是你的这个主治医生他有没有办法告诉你但是往往一个临床试验他可能就只有那几个医生对他是 PI 就是研究者

那么其他医生不知道或者说很多这种资源只集中在几个大医院里小医院是没有的目前我觉得也是一个未满足的社会需求吧然后现在也没有这种公开的资源去有但是比较难查美国有自己的网站嘛中国也有自己的临床实验网站但是这些东西的检索一方面是一个门槛

第二就是网站上的信息有的时候是比较滞后的他可能已经招募完成了但是网站上还没有显示招募完成第三因为 370 床往往是多中心的他一个医院可能就没几个名额那你是否能够参加或者是哪个医院还有名额你也是不太清楚的

如果哪个互联网公司可以做一做还是蛮有价值的一个事情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甚至我们回头可以再单独聊一期节目因为我自己就有过家人当然那个是非常早的十几年前然后肺癌当时对靶向药这些东西都还在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那是 2011 年的时候嘛所以

后来找到这种赠药啊然后能不能进临床实验啊当时其实有过一段时间非常的苦恼也找不到相关的信息所以我觉得这方面还是会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需求其实医药公司也有这样的需求对啊对他们来说他们也需要更大的样本对其实很多他们去招募患者只能找 CIO 就专门去招募患者的这种公司

因为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患者这个就有一点点像房产中介嘛对不对就是有买的需求也有卖的需求但是很难直接沟通对的对的是是是我不知道美国这方面的做的怎么样啊是不是跟医院体系也有些关系就是按理说医院这个体系是最了解我有哪些病人对吧然后这些病人都有什么样的需求

那如果他能跟医药的行业有足够透明清晰的互动的话其实他们是最能够去匹配这方面的需求而且跟你的医生也会有关系有些医生可能就对这些比较关注比较有了解

他觉得你在目前治疗方式获益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他知道有这些临床时间信息的话他就可以直接推荐你去比如说在一个县医院或者说一个浦东的市级医院让你去省会医院或者去北京上海这种大医院他就有很多的资源去帮你联系到这些信息对对

因为美国的医生他其实本身受到的确定还是比较全面而且相互交流可能也更多一点他们是比较容易知道这些信息的就更加有可能去帮你联系到这些临床资源当然也跟他们本身要研发非常强大有关系他们这些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好 这个扯得有点远了 但是我觉得还是一个很有社会价值的讨论我们今天其实把整个药品从早期研发到临床实验到后面的上市货批其实都进行了一些交流那么最后的最后想再聊一点关于到上市就是最后这个冲刺阶段的事情

当一个药物进入到上市然后我们刚才说可能在上市之后又进行新的适应症的获批甚至从极限的治疗开始往前面再走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在一款药物上市之后的在进行的事情对吧

这个在一家药企里是由什么样的部门或者团队在负责推进的呢就是一款药物上市之后想要再扩张它的版图其实它不是先后关系它是并行关系对就比如说 PD-1 我在做肺癌那我可以也同时在做肝癌当然

当然他们的优先级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市场格局还有整体的一个执行难度的问题都会比较影响要求的决策这一职能的话主要还是临床开发部就是 R&D 当中的 D 他要和公司的策略部门一起去研究我优先推进哪个适应症的临床实验优先去称保优先上市最快的去抢得先机

然后其他的话在初次申报上市成功之后他第二个申报的这个适应证所有体药的材料就少很多了尤其像这些生产制造还有前期的数据他都已经申报过了所以新增适应证是相对容易的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的药物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一般都是比较大范围影响力的一些机制比如说免疫系统的调节它可以治疗癌症也可以治疗自体免疫疾病

前年的药网或者说前面快 10 年的药网就是休美乐 TNF-RF2 它其实就是一个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的一个药物它有十几个适应症 PT1 也是免疫系统的它可以治疗很多癌症 GOP1 它是代谢系统多种代谢疾病它都可以治疗这种拔点的话目前来看没有那么的多所以它竞争也会比较激烈

你优先去申报哪个适应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哪怕你是第一个你有可能被拉下来比如说 P61 的最早的 OL 和 KLOL 是最早上市的但是它后面的临床开发相比于 KL 也要弱很多所以它现在也就去年勉强破了百亿但是 KL 已经 200 多亿美元了

这就是在 D 上面的策略或者说水平差异带来的不一样所以一个药物不光它的研发很重要在这方面的一些策略的选择以及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堆向什么样的适应症也好堆向什么样的地方也好其实也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智慧对它也是研发的一部分对它当然也是研发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刚说它是 D 更多的是 D 这一块的工作对

好 今天非常感谢小 P 的时间在我看来我得到的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药企其实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复杂一款药物从它的早期立项到最终上市可能有长达十年的时间这个在我看来在所有的行业里面可能只有能源行业可以跟它相提并论就是一个石油公司从它早期能够进行勘探

到一个油田到最终把这个油能够打出来然后卖出去特别是深海油田或者是一些现在的这种陆地油田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其他的行业其实很少见这么长那么在十年因为你会经过不同的经济周期社会周期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一个药企来说特别是这种大的药企来说它的内部的系统肯定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你要考虑到每个管线它的适应症考虑到你的资源往哪个方面堆其实真的是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智慧和它的能力以及它的运气

所以现在每一个大的药企的诞生包括它的发展我觉得可以说都是一个奇迹当然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必然因为这个行业是人类的需求所在人类的希望所在还是能够明显地看到这几年的一些不管从技术平台还是从药物的研发不能说加速度吧至少大家能够做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可能在突破了这个小分子之后前面是有很多很多的分叉可以分出来

当然它有一些我们上次也聊到本来看起来很有希望但是中间会遇到很多阻碍这样的事情也有但是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行业非常的 promising 的点就在于从个体来看有很多困难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它的发展还是在不断地加速的

好那希望这一期的节目对大家理解生物医药这个行业能有更多的帮助如果大家对于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样的疑问也欢迎在小宇宙或者是频道 podcast 喜马拉雅的讨论区留言我会下次再把小皮拉来跟大家好好的继续分享这个行业毕竟医药行业确实也是我最关注最喜爱的行业之一好那再次感谢大家的时间我们这期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