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7-10万亿化债资金来了: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没有钱?

27-10万亿化债资金来了: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没有钱?

2024/12/30
logo of podcast 霜明杂谈

霜明杂谈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赵克曼
Topics
我今年的工作感受与往年大不相同,年底资金异常紧张,很多同行甚至面临现金流枯竭。这种紧张感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和产业链中。 虽然政府推出了万亿化债政策,但资金并没有直接改善企业现金流。首先,资金的实际到位存在时间差,并非一次性发放,而是分年度、分行业逐步落实。其次,资金主要用于化解存量债务,而非直接用于支付当前的欠款,这与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存在脱节。 化债资金更侧重于支持未来经济发展,倾向于用于新的项目,而地方政府和企业更需要资金来解决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这种资金分配的侧重点差异导致了当前的资金紧张局面。 此外,地方政府在使用中央资金时也存在‘花别人的钱手短’的问题。严格的审计和监管机制使得地方政府在申请和使用资金时更加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快速落地。 总而言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万亿化债资金的实际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资金的投入对长期经济发展有益,但短期内并不能完全缓解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我们需要时间去克服这些挑战,才能迎来真正温暖的春天。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自我工作以来,确实感受到2025年底比以往要更“紧张”,特别是诸多对公业务的行业、企业,普遍感觉资金很紧张,而且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而是行业、甚至产业链上下游都非常紧张。

为什么10万亿的资金政策已经出来了,还是感觉没钱呢?我想有三个原因:

1、资金从政策,到真正落实到地方需要时间。一方面10万亿也是分年度分行业出来,并非一次支付;另一方面更多是对原有资产结构的化解,并不是能直接拿到钱就可以用来支付眼下的欠款、债务。

上游资金紧张,传到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就出现较为普遍的资金进展问题。

2、化债资金更多希望能够带动未来经济,也就更关注“新增项目”;但眼下地方、企业更多被历史遗留的债务、账款压的透不过气。

3、“花别人的钱手短”。对于国债资金、中央资金的使用监管问题,也导致很多地方上对申报资金的热情没有以前那么积极,特别是具体经办人员。

当然,回顾这一年还是很不容易的,从年初开始,对于民营企业的保护、对于税费的改革、经济走势的转向,都在这一年里艰难的调整着。

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开篇里写的: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的没有到来。

祝大家,在2025年都有平凡而真正温暖的春天。

2025年,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