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明浩本期播客是我与出海区孵化器进行的一次联合直播主要探讨了出海区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出海产品的选品以需求验证独立开发者面临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还有如何 build in public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产品的运营和推广希望本期播客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祝大家收听愉快
那咱们就直接开始吧刚才提到说创业的时候做了一些产品跟内容创作相关的嘛因为现在明浩也是一名主播那咱们先从失败的产品开始
好就是其实做第一款产品我觉得就是创业的时候做第一款产品我觉得其实它就是没有验证成功失败的而且它跟我们今天这个还很相关它是一款直播的产品当时我们为什么做直播产品呢因为
其实我们那个创业团队一直做的是创作者相关的工具类的产品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就我觉得可能我们复活器里面的伙伴的在做的一些东西然后呢之前做主要是视频相关的比如说提词器啊录屏啊这种
然后后来就发现其实很多用户他慢慢幻化成直播的他在直播场景里用我们的一些小工具后来那我们就想说那直播这个群体更大并且他创作者的赚钱能力也是更强的所以我们想在直播这个上面做一款工具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直播
所以当时就去访谈了很多用户然后我们当时想做的是一款相当于 OBS 的平 T 吧因为现在有很多卖 OBS 课的大家也知道因为 OBS 它本身很复杂然后它需要上一门课才能学会 OBS 是怎么怎么操作的所以我们就想做 OBS 的平 T 然后在这里面提供它开箱即用的一些素材然后让它很方便的开播
但他为什么没有验证成功呢你们可以听了这个出发点和他的利益之后你们猜他为什么没有成功
咱们之前也尝试过用 OBS 去做直播嘛然后当时被卡住的一点除了它真的很复杂那是 OBS 那个软件是真的复杂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申请不下来各种退休地址以及我们在一些平台上容易被封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国内生态的问题吗就是整个技术生态的问题吗
对我觉得就是你们俩刚才说到关键的点就是其实国内的直播是不鼓励在站外有任何直播的产品的他会都倾向于自己做一个直播伴侣虽然这个直播伴侣本身他很难用
然后或者说它的功能不全但它倾向于把直播放在自己的站里因为如果你放开了站外的推流之类的它就会有虚假直播或者是录播这种情况它是为了本身直播生态对
明浩这个点其实这个点讲的不光是你这个产品遇到的问题几乎是所有中国想要做这种独立小就是小微创业团队想要自己做一个产品出来都会遇到一样的问题就是大厂他会把自己的这个数据啊门槛接口全部都给你卡的死死的你很难有足够的这个生存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生态对这点就为什么要做出海对所以
所以我觉得这个的 learning 就是不要跟平台对着干要顺势而为比如说在这个生态其实还是有
整个生态链条上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比如说有人他就专门去开那个给你开直播办理的权限或者是给你获取推流码然后这样子一个是几百块钱然后你是在这个链条上做了很多可以赚到很多钱的当然这是黑灰产业不鼓励大家做它是一个就是短期的东西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平台不鼓励的就不要做先了解平台的生态如果你是在做一个平台的创作者的产品的话还有一个我觉得问题就是
整个的直播链路其实非常长就什么样叫直播直播开播成功了其实就是你顺畅的开启直播并且这个直播的过程中是完成了没有被封的所以它不像写作呀或者说你生成一个什么视频这样我
点了生成然后我立马就有结果它有一个 Aha Moment 它是如果到它没有成功完成开播的时候这个产品的链路都算没有完成所以无论你前面做的再多比如说你可以设置各种背景可以设置什么各种动效其实这个对它来说都没有用用户始终没有达到最后的那个 Aha Moment 所以
所以我也觉得这是这个产品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
没有帮用户省时间也没有帮用户赚钱也就是他没有对用户什么样的增量而且就是刚才说那个问题比如说直播的过程的一些比如此时此刻我们在直播那我们说的内容我说我们会不会遇到一些风险这个其实那个软件是没有办法去帮他的就刚才那个问题我们其实不太好去解决
对这也是跟刚才的平台生态有关就是说整个直播一直到结束你中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你这个产品就算没有他下一次就不会再有你的产品了嗯
由此时刻我们这个画面如果推到国内某个平台是一定会被封的因为上面有二维码对所以这种直播链条的特别长的我觉得也可能不适合个人开发者或者小团队来做对我差一个评论天心说用的哪个软件你是说明明刚才说的那个还是说我们现在这个
如果是我们的话我们现在其实用的微信自带的视频号那个直播工具而且只能用这个对然后其实我们当时也是可能犯了一个错误吧因为看国外的直播生态其实蛮繁荣的有非常多第三方的所以国内和国外的经验我觉得是不能迁移的生态不一样
我觉得国内的创作生态不是非常的利于说创作者本身和开发者其实还有两款产品它其实都算验证了需求我来讲一下它为什么说是验证了需求然后第一款产品是一款 AI 写作产品
然后他非常垂直是面向小红书创作者的 AI 写作产品因为小红书写作大家知道有很多范式嘛比如说加很多 emoji 或者是有一些特别夸张的语气这样子然后其实最开始会有很多新手写作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个小红书应该怎么写然后我们其实就是
其实产品本身很简单就是 prompt 然后去各种调优然后去适配各种场景和行业比如说母婴行业服装就各种各样的行业预制起来它可以开箱即用然后这个产品其实是跑的还是挺好的收入什么的也不错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 learning 就是嗯
就这个就我们一定不要陷入知识的诅咒下沉市场有大量的需求因为我最开始是不太不太屑于做这个产品我觉得它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并且有替代品比如说你用你 prompt 写在 GPT 里那就可以生成这样的文案啊我觉得很简单啊
但是是有大量的人他是不会写这个 prompt 他不会提这个问题的你做的就是中间的翻译的功能你把他的需求翻译成他直接能用的结果他就是验证了你就会发现是可能 90%的人他就是没有这个能力然后他需要这样一款产品的嗯
所以我觉得就是我想说给独立开发者说的就是可能你身边的人你去看一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知道 AI 的有多少人知道 prompt 是什么的就不要陷入自己的圈子你比如说你问问你的妈妈你的奶奶然后可能为他们做一款产品是比你为你自己做一款产品为开发者做一款产品市场更大的
那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如何寻找了这些需求就是当时怎么想的去干这个事来的当时是看到有同类的产品然后同类的产品其实做的都不是很好但能看到数据是比较好的我们就想说那它应该是可行的然后就把它就因为很快然后它很简单然后做出来试一试
那它果然可行我也想问就是咱们听了一句问题说这个鞋子产品是哪一年做的因为这样的产品确实是有一个大的时间窗口是 24 年 24 年去年我觉得这样的需求非常常微毕竟它一直存在所以不用担心说它过了哪个时间窗口就没有了它一直存在只要挖就有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但是我想问的就是 OK 他有这个市场需求但他其实并不符合并比如说我的话并不符合我做一个使用者因为我不是他的用户对我做这个产品我不是他的目标用户对你是怎么去去面对这种情况的就因为很多时候如果我要做一个产品的话我很难想象我做一个产品但我自己不是他的目标用户对对对就违和你知道吗嗯明白我的产品我自己不使哈哈哈嗯
我觉得我们要非常客观看待就是我们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人群如果瞄着自己的用户他可能这个需求就没有那么的大然后第二个我觉得
这个很好解决就是你可以去跟你的用户去聊你去熟悉他们是一群怎么样的人然后你慢慢慢慢的就有感觉了你可能最开始是我完全没有办法想象他是怎么用的但是你聊那些用户你发现他们可能有 50 多岁的可能有他连电脑都不会用他只有手机然后你慢慢慢慢就知道你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了然后你这样
就慢慢了解其实你就不会觉得做这个特别别扭了你会觉得你真的在做一款帮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的产品这是你之前提到的那个叫用户用户同理心的概念是吗
对咱们评论区啊说是给用户做产品也不是给你自己做产品是这样做产品的时候尤其做 2C 的产品啊它涉及到一个热情的问题尤其对独立开发者如果你对这个产品你自己每天完全不使用它而是纯靠用户来做的话可能真的会对这个产品是有一点影响的
你看其实很多做的非常我特指 tusei 啊非常这个精致的产品那个开发者或者说那个设计师本身就对这个领域是有很大的热爱的这样他才会你会发现他对这个产品的一些很细微的思考那种思考的过程不一定是通过用户访谈得来的这个确实会有这个这个这个
这个就是这样的情况吧但是 2B 的产品的话这个跟热爱关系不大那就是真的是那个需求对然后我想就是你刚才提那点很好就是最好说你自己又是用户然后你自己做的产品又是能解决自己需求的嗯但你你本身有很多个切面
你是开发者但是你不一定要做独立开发者也就是开发者相关的产品你本身可能你也是会钓鱼或者说去骑行这类的其实也都可以做但是它是不是足够广泛然后需求足够的人群足够的多你要不要切入这个这个就是需要权衡的
然后你刚才说的他本身可能做 C 端的他自己也是用户的就我看到的很多都是他不是用户他就是通过验证然后验证的过程中跟用户聊慢慢自己有了感觉比如说很多做 P 图的产品经理都是男的能理解他背后的需求然后跟这些用户聊了之后发现他真的有这个需求我觉得这个点就很好
这也是不同的开发者之间不同的流派我们之前也提过我觉得不同的流派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你能理解跟你能感受就是你能感受是不是你做这件事情的必要选项可能对有的人它不是必要选项就我能理解就行我不需要感受到它但是对有一些创作者而言的话开发者或者是创业者他如果不能感受
根本无法理解对有的人他是这个样子不同流派是根本无法理解那就肯定是 guess 不到他为什么用我的产品呢肯定感受不到很有意思其实这个从产品形态上也能大致能看出来比如有的产品做的非常的精致那种精致
就是它是很细微的那种精致那这一般就是这个产品人就很热爱他有些思考那有些产品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一点点偏向流量导向的比如这个人很火我就堆上一个那最极端的案例呢就是上站啊不停的上站那个就是最极端的案例了对有的时候它流量上来了你感觉自然就有了
因为这个反馈太强烈了是的然后那我接下来说一个就是下一个产品其实也是就是
也是验证了的需求然后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就这个过程也蛮值得讲一下的它是一个面试类的产品其实本身本身我们也不是用户然后只是说我们当时做这种创作者的产品然后我就想技术技术本身它还能用在哪因为我觉得那个其实还能用在挺多地方然后并且
是我听到我对象说了一句就是他去面试这些就是小朋友的时候发现小朋友做那些八股文那些题就很痛苦他就想其实这些没有必要做但是公司又不需要考那是不是现在其实可以是直接提示他然后就是直接在面试的时候提示他因为现在语音转文字然后再去查答案这个整个流程是
然后是可以解决他的问题的然后我觉得对这个需求有并且非常强烈然后那现在有没有就是可以满足他需求的产品呢然后我就去查然后我就发现有然后并且流量还不错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做的很 low
也就是说他们就是流量产品就是他们是捕捉到这个数据的捕捉到这个流量的并且他们产品做的是啥那你做一款产品只要能比他们做的好就是能够获取用户的就是非常简单的思路然后就是做了之后就可以验证这个需求
所以我觉得这个思路大家也可以去借鉴一下可能是蓝海思路吧就是在一个细分的领域然后你去查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大家都是不如你但是他们活得还不错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做
这个点就特别好你看就是说白了别人已经帮我们验证过这个需求是否存在了然后我们比他做的更好一点那这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品的方向其实你看刚才咱们仨就一直在强调早期选品的重要性因为这就好比一个起点一样你这个起点起错了你再往下走可能会越挫越深越挫越深嗯
是 但是可能也有说本身从自己需求出发的产品然后你做的产品非常好你的理念非常好它就可以吸引一大部分用户比如说像 FloMo 像很多的笔记类的产品它就是代表了开发者的品味我觉得这也是对 那就品味这个事情对另外一个流派这是嗯
对就没有绝对的不是说哪种一定好哪种一定错嗯真的有的你就需求对吧我要验证一个需求没有没有验证清楚这个需求我就不做那那世界上还有很多需求的就是凭空从中变出来做出来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有这个需求嗯是的对这就是我做国内的几个经验
咱们刚才提的产品包括可能接下来要提的其他产品那明明有没有跟海外用户打交道的这些经验比如怎么去跟他们进行访谈因为刚才可能讲的更多的是国内的这一部分那我们说国外的一部分呢好就是其实国外相当于我们是现在才起步然后对于我自己的产品经验我其实没有太多跟就是这种直接跟用户打交道的经验
但是我们就马上要启动了也是在那个学习当中我之前的经验更多是在 TikTok 的然后我们的用户主要是商家然后去访谈商家的相关的需求然后会去实地的去跟他们面的访谈也会有线上的这种访谈
我自己的感觉是跟国外的用户交流和对话其实是要比国内的 general 意义上的容易一些抛除语言和其他文化的因素来看因为
国内的用户他会有一定的防备心就是你你可能你去吸引他跟你做访谈你可能要用会员呢或者说其他的一些来去然后他他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然后以及你问他一些嗯业务上的东西他他可能也会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啊
然后这个是做国内用户访谈的我的一些感受特别是独立开发者也更不好撬动如果你是在一个平台上它会更容易一些但是国外的用户呢我觉得它会更比较开放一点然后更热情以及直接一点你
对你就去跟他聊就好了然后并且你也不用特别担心的那个语言问题就是他们如果看到你是一个外国人然后他们会很照顾你然后并且他们会很好奇说那你为什么做这个然后他也会问你很多问题我想听听你们说跟国外用户调研和访谈的时候
跟他们聊的时候对一个独立开发者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吗或者他们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我正好想抛给这个宇晨啊就是刚才因为宇晨是常年在海外生活你观察到的这些海外的人去用产品和国内的人就这样就不用对比国内了就是海外的人你的感觉跟国内的人有的区别是吗我两个方向讲吧一个就是如果跟产品有关
这个我跟跟跟明明印象一样就是嗯哼因为我主要混推特嗯我感觉在推特上还是比较容易推特可能感觉上跟像是像朋友圈他不像是 tiktok 或者是 instagram 就基本上多数都是陌生人陌生人的这个推送 tiktok 整体上还是有这个圈子的感觉的你只要不用花多长时间你可能只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去跟这个
海外的社区跟这些人多去 engage 多去互动一下你很快就能跟他们打成一片了就还是比较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然后一旦有这个熟悉的感觉出来以后然后大家会看你谁 follow 了你你又 follow 了谁基本上就对你有数了然后你再去问也不是说你完全 out of nowhere 去问人家问题因为这样的话你肯定私信人家都看不到
还是需要你可能花不长的时间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去去混那个圈子也是能预热一下还是能比较容易容易跟他们有比较深度的交流的国内我感觉很难找到这样的圈子我
国内你让我去哪找其实觉得挺困难这个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不熟悉国内生态玩法就你比如说让我 VQES 嘛我也没好好混或者是去小红书我不太清楚应该去哪也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啊 OK 这个不一定是小红书是可以的但它也不太像熟人圈子就不太像就有没有这种是公寓但它又是熟人圈子的这种感觉我第一反正小红书
是但小红书不太像你刚才说的也不好懂这个推特还真有点不一样对就是推特你说的是在这个社区里形成自己的关系是指说你先去发相关的帖还是说你直接去触达人然后去跟他聊呢去 DM 啊这样直接回复啊
不变先回复先回复先 reply 先 engage 基本上基本上就是 5 加 5 加每天 5 加 25 发 5 条推 25 条 reply 你保持这个节奏做一个月就行就很快很太容易出效果了这个都不用说你长年来也在外面混你就每天这个节奏 5 加 25 做一个月你就能出效果很简单嗯
学到了说白了就是你在跟人谈之前让他对你好像哎这个人我好像见过好像见过我好像在某个 timeline 的下面看到这个人的头像对吧不要换头像头像先开始就是另外一套逻辑了就你得把你的这个推特 profile 名字啊介绍啊全都设置好了再去干这些事情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嗯嗯学到了国内这一套也差不多的就人都是一样的嘛你比如
你比如在你在国内访谈的时候他之前在哪听说过你或者看过你他很天然的对你就有一点亲近感那你跟他聊的时候他更愿意说一下东西你莫名其妙的有一个人进来就上来说哎呀我跟你聊聊这个这个是个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就像独立开发者你没有平台的话要做 IP 要做人设的原因
嗯也也不应提到说人设这么大至少你得有一个脸熟嗯对是不是像极客啊是不是像极客极客像吗嗯
会有一点对有一点这个话题也可以展虽然这不是咱们之前预计的因为咱们海报上留这个社媒平台的时候明明留的就是极客那你对于这个平台呢就这样我延伸这个话题我们做访谈吧就不一定是海外用户访谈吧就在用户访谈这一块或者跟目标群体或者说是怎样一个群体接触的时候
明明觉得国内这些平台哪个可能更适合比如极客或者是甚至小宇宙我觉得还是小红书就小红书的用户足够广你想找什么样的用户都能得到对极客用户太窄太窄了找同行对找同行是吧对找同行也是一个就多跟同行交流也是一个挺好的方式就比如说你你可以了解一些行业信息然后产品信息大家也挺愿意这样的
那这样咱们把这个一会聊的话题给翻转一下因为本来咱说最后可以聊一下小黄书既然咱们现在聊到这了咱们就直接把这个话题翻一下
那很多人其实很关心我如何在小红书上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号可能起一起那明明呢在小红书上是有些经验的我们正好呢借这个机会请明明来聊一聊用户在这儿用户在这儿 I'm literally doing this 你是说你现在在运营小红书对吧
我需要运营小户我也参赛了基本上 hardcore user 我之前的经验其实主要是做功能号因为小红书上我觉得账号分成两类一类是这种矩阵引流号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功能号第二类是 IP 号你自己的人设是什么然后你在上面发的什么内容我
我之前自己的这个号其实主要在做一些非常功能性的相关的东西在给产品引流我可以简单说一下这种功能号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是一个开发者的话然后
你想要把你的产品推出去怎么样在小红书上营销首先我觉得你要开几个号最好是一个人设号其他是一些小号这个小号上发的内容什么样的最有效我现在我目前坐下来我觉得就是
看起来非常丰富然后非常有用的那些内容比如说攻略集合教程这类的你就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收藏和点赞这百事百领只要你的就图别太丑然后内容别太敷衍然后你把你的
你一定不要强推你的产品你要把你的产品放到一堆产品里面然后在里面小小的提一下我试了这么多产品之后发现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优点是什么要不露痕迹然后它有了相关需求看到这样的帖子你的产品就会得到曝光
然后这是对于产品推广上非常有用的一个经验然后呢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要开多个号你可以在多个小号之间去就评论啊互动啊这个对于就是你一定要以一个用户的身份来去评论这款产品比如说我
用了很好用啊这就是要而且一定不要营销感特别强去强推没有人喜欢广告嗯然后对这是作为那个功能号要做的要做的事情然后大家可以试一试然后如果是作为 IP 号的话我觉得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真实然后
你做的什么就要真诚的发出来你的真诚就会换来说这样的数据大家的关注然后要第二个是要多互动要有良好的互动比如说你发了一个帖然后下面很多人回你了但你不回就是就会感觉是一个冷冰冰的发内容的机器你要真的有温度然后
还有一个点我觉得对于长粉来说比较有用可能就是直播其实我觉得这也是真实感的一部分就是让大家看到你这个账号背后是一个真实的人
嗯你的感悟是什么就真诚的分享就好了嗯我觉得这是这样听到明浩讲这个我就想特别吐槽一下有的创业者就是我们之前做邮件营销的时候发给用户发这个其实是营销邮件虽然我们尽量做的让他不那么营销味人家用一般其实用户都不会回你的
有的时候就会用户会回你而且会回说 No I'm not interested 就不感兴趣我是觉得人家光是愿意回我一个我不感兴趣我都非常感激了但是呢如果是我收到这封邮件我会非常高兴的回答说啊感谢你回我也就是如果后面有机会的话怎样怎样对吧但是呢有的创业者就是
他拒绝了我连回都搭理他不想搭理就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我说你好歹人家都回你了你千个人里面有那么几十个愿意回你呢他说了个 no 你好歹再回复下一句把这个 conversation 再把这个话题关掉就真的超冷冰冰的就没有我就做创业还是稍微有点人情味好一点
是的得先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且可能比如说小红书上做人设这个人设不是你的也很难做下去就还是说自己平常做的什么就发生了会比较好我刚才看了一下就是明明呢提的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
你要把你做的东西变成攻略的一部分因为小红书它的给人的用户心智就是我在上面是它为一个种草平台说白就是一个攻略平台那小红书呢也是鼓励这样内容的你把你的东西放在一个攻略里就是我干了什么事我说啊我有些这样的经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分享的过程当中呢你把自己的东西这样划进去大概这个意思啊第二个呢就是故事性
故事性背后就是人那为啥呢就是你在跟一个人交流不是在跟一个就是所谓的发帖机器交流这也是刚才宇晨和明明一直在提的这个点这两个都可以让我们的开发者去想想因为在那个小叔的他在那个群里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发这个帖为什么没有这个流量
就你想想对那个最终的观感这再插一句啊行我就对尤其有的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我说行你是个优秀的机器人也行麻烦你模拟的像个人一点是不是好吧就如果你哪怕就是这个机器人思维是不放你可以 simulate 一下模拟一下这个人的行为对吧也挺好的嗯嗯
刚才明明还提到了一个小点就是说你只要你的图片和标题别太差对吧嗯
想说这个大赛给的流量它那个逻辑是这样就是它那个 feed 就是那个刷它只保证用户在刷的时候看到你那个贴子你那个贴子是不是能点进去这个是要看自己的这就为啥刚才我们刚才说这个你还是要关注一下你的封面跟标题的不能那么潦草不然的话它就算把那个贴文推到你的面前大家没有点开的这个性质对
嗯那你看我们小王说这个啊标题和图片然后你要么把它变成你的攻略的一部分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价值的东西
要么就是你要把你自己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活能生的人他不管有谁回不管回啥你跟人交流一下你说谁现在没事就非得在你下面去跟你骂街呢对吧再说几段一点这也是如果回到刚才那个话题这也是能够跟对方混一个脸书这样你不管你以后是想让他反馈也好去跟他访谈也好那人家自然乐意的可能性比较高嘛对
那关于小红书这一块咱们的评论区有什么想聊的吗尤其是你参赛的哪怕你不参赛其实啊哪怕你不参赛你趁这个机会你也加那个表签我在小红书做独立开发什么的好像是也有用的因为他现在正好在推这个所谓的赛道嘛
对我其实最近没有花太多心思在上面我一会儿还是要发一下哎呃我我最近我觉得有一个可能还比较有用的但是这是在我觉得是在国外的社区验证过然后也想请教一下你们呃包括我在国内的平台我觉得这样的人设也是挺有帮助的比如说你你
其实你的主要人设是一个开发者但是你可以在里面更多说一些你生活上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会说我是几个孩子的爸爸什么我喜欢什么钓鱼这类的就是你的人设是有反差对于观众的信任感会更强然后我其实是对在国外的社区我
我是看到说这样的这样的创业者他都会说自己在家庭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样子好像是对自己的各种账号运营会更有帮助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们时间过之了这也是标准操作 532 这个标准操作都摸出来了 5 单货 3 你的个人动见跟理解 2 个人生活你保持这个比例就行了你别比例太多这个
就变成一个日常闲聊化不行这个你得保持一个这样的节奏就像是你做一个三明治或者做沙拉一样就配菜嘛就按照比例来的
嗯如果 532 再把它简化一下 532 再简化一下就是二八原则你把五加三加起来不就是那个二八原则吗二是个人的八是相对来说是跟你产品或者工作相关的嗯那国外的这个号运营的时候我可以试一下就推特我还没有玩明白哈哈
30%是什么?首先是二八,关于你个人跟生活有关的。八是跟工作有关的。八里面你要再拆的话就是五。八里面五是讲干货,就是没得什么可以 argue。
它就是你的就是你的职业工作上的你的知道的东西就是一个 facts 对吧就是信息差的帮人破除信息差呀或者是你就懂这个东西你比人家懂你可以 share 三是什么呢三就是那些你的动静就是你认为的因为你也不能光做搬运工或者是光说一些 facts 你作为一个人你得要去表达一些关于你对于这个行业或者对任何事情你的观点跟看法
这个观点和看法它可以不一定是说百分之一百正确但是呢它是要带有你个人的动见跟思考在里面带有你的个人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但它也是关于你去研究一些课题或者什么
这是三的部分二就是刚才讲的完全偏生活方向这个三十呢比如说最近那个把 MCP 比作 USB 那个插口那张图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蛮常用的这个就是三的一个部分就是不知道这个图的最终的最原始的作者是谁啊我没去了解过但他就是呃
本来想把 MCP 比作 USB 的那个 hub 那这个就是他自己的一个洞见然后大家觉得这个图比比的真好就流展开了嘛嗯那我觉得其实推特和小红书其实是一样的逻辑你用这样的方法去引小红书也我觉得是可以 work 的多而且我比较好写嗯
那个五啊就是你有 50%的工作量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量因为这 50%的工作量要么是你以前积累的干货要么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搬运对吧这个嗯这五其实比较好写嗯嗯嗯嗯
下面评论区这个问题正好我们接着就是说今天在一开场的时候说明明呢今天也是联席的主持咱们现在的这个角色呢互换一下明明是主持咱们几个人是被采访的对象现在进入了赛博岛屿的播客时间了
其实我想先问一下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是整个出海去的整个的运营经历包括发起的动机其实我
这个如果收敛一下问题就是如果你把这个社区当成一个产品来运营是怎么样去怎么样去获取这个思路怎么样去验证这个需求怎么样做增长的这个宇晨开始
就回溯一下最早的时候我们是 23 年大概 5 月份百顺拜的百顺今天身体不太好可能没有办法上线讲话有点发烧了就是我跟百顺在 23 年在推特上认识那个时候我在推特上一方面我在做独立开发另外一方面我也在资助一些独立开发者的项目你就发现了就基本上跟我们现在做的比较类似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换做的跟当初还是一样的
至于说为什么不用换或者没有换因为当初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了就想得比较清晰所以说方向没有换过但是契机的话比较果然就是我跟百顺在网上认识以后呢在推特上认识以后就想是这感觉最近推特上好像
东推圈的人变多了要不我们传个社区吧然后我们一开始是在推特上做这个语音直播然后有很多人交流进来就叫了个群
然后加入群的人越来越多以后我们就打算要不做一个正儿八经的社区吧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一开始在 Discord 上很短的时间就做到 4000 出头吧也就几个星期的事情但是呢挑战就是国内的人对于 Discord 打开率还是太低所以说最后几经周折中间还转了一次小宇宙最后还是转回微信社区微信群
对然后我们一开始也是想的是我跟百分比较同意的一点就是国内很多独立开发者他对于收费这件事情比较的担心但是在海外其实收费社区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运营方式
所以说我们一开始就拿定主意了我们哪怕说这个人群不是很多像国内很多人拉一个二维码一放迅速一个两百个人的群就出来了可能几分钟几个小时的事情其实我们这样做也是可以但是跟我们撒外的一些经历或者是见到的一些案例来讲的话我们觉得从长远上来讲
还是需要做成一个付费社区可能更加容易去 sustain 就更加可以长期的去存活下去所以说我们当初一开始方向就是一要做社区我们觉得看到了这样一个氛围尤其是在中推圈大家需要这样一个圈子而且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花到这么多人确实大家有这个需求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存活率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一个是做免费社区
做了很多人 versus 稍微做的精简一些但是呢做一个收费社区把质量拉上来我们选择后者这也是我们跟撒外一些运营的比较好的一些社区实习的经验吧这是社区方向另外一个就是孵化的方向就我们觉得看到了 AI 对于
个体的这个能力的释放这个不光是看到别人更主要其实还是看到自己比如说以我为例的话我是一个纯原先是纯这些学习跟后端大数据一点都不会跟前端有关的任何的
任何的东西但是从 ChadGPG 刚出来以后我就开始自己尝试着说试一下就发现自己可以慢慢的去做一些前端的工作了能够向不向让把一个产品给做出来而且我那个时候也是自
四四处我就放在了一个独立开发者做了一个项目也是他是冲到了一方面啊也有盈利稳定盈利的一段时间一方面他也冲到了那个开源的 github 那个 train 冲到冲到当初的一个榜一很短的时间对那个项目也是那位开发者他也跟我讲的说他这个项目以前他根本不敢想象一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现在
那个时候是 23 年还不是去年有 Cursor23 年需要你去把代码 copy paste 来回导但是就那都已经对于很多人已经算是解放生产力了更不要说现在有大量这个 AID 的工具出来所以说我们看到大方向这是有这个一人公司或者独立开发他们有这样的能力能做一个相模相样的商业化产品出来但是呢
光是你有开发能力或者你有构建能力其实是不够的所以说他们缺了一个什么呢缺了一个怎么讲我管它叫软基建或者叫运营中台就是你可以做你会 build 你可能不太会 sell
当然我们也都不太会 sell 就把它东西卖出去或者做营销做增长其实对大家都是短板包括我在内但是呢营销跟增长这个事情呢它是一个比较容易附用的一个资源就比如说我在海外构建这样一个内容增长的 SOP 或者是有海外 KOL 的这些红人的关系那这样的一个关系其实就可以附用很大程度上所以说我是希望能够通过搭建一套平台能够
复用这样一套增长的资源帮到这些独立开发者这是我们现在做出来去孵化的一个初心就是我们希望构建这样一套运营的跟增长中台你带着你的开发能力跟产品能力进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你去重启所有的增长渠道
因为说句实在我之前你好我看你好像也在其他的节目里面有聊到这一点就是好像现在产品构建的难度降了但是这个产品营销啊产品 marketing 产品增长这块难度变高了我们也是希望能在这一点上能帮到这些创业者尤其是偏 building 方向的创业者嗯
那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刚才雨晨也提到了这个社区后来变成了付费的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个社群的质量那我们现在如果你在直播间的话下面可能是能看到一个 banner 的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会员服务就是一个付费社群很多人就知道出来去呢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就做了一文课这个也是结合了我们自身多年的实验经验还有一些嘉宾的专业建议
就整合出这样一套出来的实战课那这个课呢其实是会员服务的一部分那如果你加入我们这个付费社区呢你除了可以看到这门课之外你还有这个论坛和知识库以及我们还有内部的群组这个群组基本上是
不夸张的说难阔了这个中推这个圈里的可能大部分人了再一个呢就是我们马上要开启孵化的事然后一会儿呢可以我们在新宇城聊聊这个孵化的细节这个也是会员
就你可以更好去参与这个过程再一个还有是我们会有一些闭门的分享会比如说最近就在周三的时候我们在内部啊有一场关于海外红人营销的那再往上呢还有关于 SEO 的再往上呢还有关于这个呃
用户增长的话题之前都是一周一场的这个也是会员专属的还有一个就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孵化的时候我们每周都会有一个孵化项目的会议这个会议也是秉持的 Beyonding Public 的理念你如果是在这个复位社群里面你是可以旁听的就你不是孵化的成员你没有产品没有项目但是你可以去
观摩这个过程再一个还有就是如果你的产品要在 Product Hunt 发布的话在这个复位社群里面大家都比较友好都会给你助力的那现在呢在直播的时候呢会有一个直播间的专属的优惠就你现在如果点进去的话你发现那个价格你可以比一下原价你就知道有多么的优惠了那你只要加入就可以享受到刚才说的所有的事情这个是也是我们后来几经转型做的这样一个还是很高质量的这个复位社群
我听就是刚才的那个历程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付费不管是产品还是社区啊付费对很多人是一个心理的坎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就是那我搭一个付费社区然后我卖了这些钱那就我的内容或者说
最开始肯定是通过个人影响力来的然后你付费了你的内容能不能满足他们或者是包括后面的一系列的事情就会导致有些人他不太敢收费或者说收费了我能不能提供给他们对应的价值就会在这个中间有一些拉扯然后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先插一句话就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很坚定的就是一定要收费也不是一定要收费的这个它确实会让这个整个社群的质量它是相当于一个漏斗先刷一部分那些白嫖的然后再刷一部分可能我们不能说没有什么价值也不能这么说就是你付费进来之后你这个整体的讨论氛围它会更觉得被人珍惜我用这个词珍惜嗯
嗯 余生再见就是勇敢收费这件事情我们首先社区里面讨论过无数次发推都发了无数次它就是一个新卡你过去就过去了过去发现一切都顺了也不知道一切都顺过去了有过去的卡就是反正后面也有好多坑坑也不少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卡你得过去因为
你把它当产品来做它其实是付费社区或者是类似于一个内容产品社区对吧你把它当产品来做就比如说我们最近这个月底就是到了我们第一次做年付费用户的付费期就是我就一直跟陈峰跟大家跟我们几个管理员讲这个得做一定要做为什么
因为我做 SaaS 的时候我也有年付费 retention 我不在乎这个钱因为这个说句实在话付费社区挣不了几个钱但是你要把它当一个产品来做的话你的这个社区的 retention 就有多少人续费就续费率很关键
我很 care 这个数字我们甚至还有那个小赌看一下最后其实可以衡量社区做的怎么样就跟做软件一模一样就跟你我做 SaaS 一模一样就 SaaS 我有月付费年付费然后我有 LTD 的然后我要观察我的月付费或者月付费转年付费的这个比率或者是年付费的续费续定率之类的当然了付费社区我们当初从管理
管理难度的角度只做年费因为月费太麻烦了我还得每个月去清
太麻烦所以说先按月费先按年份来做那到了一年时间了那这个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测试测试我们这个社区运营的质量的时刻然后呢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得到市场真实因为你不收钱的话人家可以跟你讲我觉得你做的很不错呀其实你做产品也是一样的对吧你去做用户访谈你问用户说你喜不喜欢我做的产品你觉得它好玩不好玩用户肯定说我支持我觉得你做的好棒
你等到他你说那你交钱真金白银跟他要钱他就犹豫了对吧做社区也是一样的你说说说一千到一万讲出话来人家不愿意花钱那就是不愿意嘛倒不是说有什么问题了那可能我们自己方方面面还有得提升嘛对吧那续费也是一样的你讲出话来到时候一年下来用户不愿意续费那就是你产品哪里做的不好
无论你做的社区做的内容做的软件做的 SaaS 做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性质我觉得明白但你们作为一个社区来说是如何做增长的 Organic 就这个词的话真的是相当有记得的目前目前过于过于依赖这个也是平行而论目前过于依赖 Organic 自然增长
这个我们其实内部也讨论过很多次这个也是没办法因为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维持精简运营别一方面我们在宣扬艺人公司另外一方面自己忙着扩团队有点搞笑对于我们希望自己内部维持一个极其高效的运作机制所以说不想去因为一旦
你想去依赖于真正的这个运营工作或者是这个 BD 啊不单是跟或这个影响力你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需要人往里砸人的倒不是说不可以这本身也不是我们的优势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是比较依赖于 organic 自然增长内容其实就是内容增长跟有机增长吧但是我们最近有去
这个一下也是一个叫什么小白现在回头跟跟明浩也请教一下我们正在以这个小白的心态尝试一下就比如说我们接下来要做一期书画对吧就四月份开始我们在整个四月会做一个四周的免费的这个训练
四周高长龙训练带你飞只做出海所以说我们希望借这个机会能做一下 BD 然后去多联系一下这个媒体渠道看能不能主动的去发出一些声量而不是过于依赖于人家进来找我们也是在学习也包括我们尝试像直播我们开始做一些广告投放投流的事情现在也在尝试
嗯嗯明白嗯我觉得我觉得就是整个出外区啊整个出外区走到今天因为我是后来加入的嗯我加入时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我是一是作为一个原先的旁观者因为雨晨和百顺一直都是亲历者我是先从一个旁观者后来变成亲历者其实从我认识
这个事情到今天我可能会觉得让我自己感动的一点就是《出海去走》到今天口碑的力量是一直坚持下来的这也是刚才提到说我们也可能是过于依赖口碑了但是这个增长的确实会谁都希望它这样上冲嘛所以我们现在也会做一些类似于商业化的工作或者说媒体的出达一些工作明白但我觉得口碑是最有生命力的对
那是沉淀下来的对我的底气就是我们做的早因为我判断这个事情这不吹的我对于方向的判断是很准的所以说我 23 年的时候判断这个方向从来没变过我就沿着这个方向往下做就行所以说也不着急那我想接下来聊一下就是独立开发者相关的话题就是一个是
现在我发现包括刚才小红书这个比赛有很多出海的创业者来参加包括你们也说要做小红书之前我跟陈峰也聊过这个话题到底我们做出海产品但是我们本身是都是国内的经验或者是国内的人在最开始能启动的阶段我们到底应该是获取
这或许中国用户还是外国用户可能难度不一样哈然后但是我们做的也是出海产品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或者是权衡的地方我不知道以你们的经验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小红书官方都被人问过这个问题不下实测了就是关于这次大赛说我在小红书上做来的什么流量嗯那雨声声是吧嗯
对我觉得看你做了什么东西因为其实对于很多做出海的就比如说我做抖音的做 tiktok 不是抖音 tiktok 的一些数据平台或者是我做这个推特的内容推特的一些内容增长平台是我在做的或者是比如说做这个网红营销对吧像这一类产品其实在小红霜做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为什么因为他的客户他是他是一个首先他是一个工具然后
对于这种工具的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为它主打的是不管是推特呀 TikTok 呀 Instagram 红人营销它都还是海外社媒嘛但是它的需求很多它可能是国内的比如说它一些电商对吧国内的这些电商的卖家这些独立站
对于这一类人而言的话他的需求是固定的就跟他是不是中国人其实关系不是很大那如果他刚好是中国人在小红书上能看到他也是个真实用户他并不是一个虚假的一个流量或者数字我觉得对于这一类型这一大类这个品位真的好大我觉得做很多做出海我感觉
就估计也有新存者边站我感觉至少有一半是做这种就讲中国的创业公司做出海运很恨不得有一半都是甚至一大半都是做这一类我觉得对于做这一类产品而言的话它先从小红书做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我觉得什么事情会比较有挑战呢就是你比如说做我就是做纯海外尤其是做 2C 的
产品那我觉得做小红书就没有太大意义比如说今天我们在群里讨论那个叫就给植物拍那个照片那个产品像那个产品在小红书上做就没有任何意义啊
这个他也不会在小伙伴上做的像那种产品他就是纯真的是他虽然是个纯国内团队但他就国内几乎如果不是因为他最近确实几年做了很大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在这边倒是经常刷到他们的广告我不管是看 YouTube 刷推特我天哪他们广告真的是投放了好几年了这个非常凶但是他就只喷头海外
所以说我觉得你说要不要做小红书或者要不要做国内这些设计平台就纯粹看你的产品形态是什么样子嗯嗯明白我呢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简单聊两句就是作为开发者因为我们几个人也算是这个开发书生的嘛他是有一个舒适区的你让他天天去发贴这个事确实是心理上是嗯
不舒服的一个状态那这个时候你可以把小红书看作你迈出去的第一步因为你如果直接上推特上来讲尤其你平时又不了解推特的话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所谓的海外世界嘛那它整体给人的观感可能还更陌生一点
那小红书呢毕竟是国内的这些习惯你面对也是国内的人你可以拿它去当你开始走向审美平台的第一步如果在小红书上觉得比较比较习惯于这个过程的时候你在推特是有帮助的而且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其实你会发现内在的逻辑在小红书和在推特上面是有共通的部分的我们刚才也聊到这个事情嗯嗯
明白我觉得可能就是看产品本身在小熊书也能获得一部分的真实用户然后如果说我觉得像 Pictureless 那种产品它其实需求也是相同的但是国内和国外的付费愿有很大差别如果你真的想验证的话其实还是
得在国外去验证这个需求需求相同但是付费意愿不一样我想问下一个话题就是关于独立开发者本身的状态因为独立开发者可能很多都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的这种小团队其实大家
还是孤单的然后自己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可能中间也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然后其实加入社区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个然后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就是你们建议的方法让大家保持这个心力可以把产品做出来就整完走完整个的历程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这个百顺是我们几个人当中做独立开发经验应该是最多的然后经历也是最丰富的如果百顺因为百顺今天他感冒了如果方便说的就好我想请百顺就这个话题就 burn out 那个话题说应该是贼有经验了那我简单说几句吧这个今天装的不太好其实从过去两三年做独立开发这个历程里面来说
其实 burn out 是很常见的事情至少我每隔两三个月就会 burn out 因为我们整体来说是比较势单力薄的尤其跟我们的竞争对手比起来他们都可能是上百人的团队规模那跟他们竞争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感觉到我们产品的进度进展很慢所以我们就不得不
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可能我们又做了两三个月产品仍然没有什么进展这个时候就自然而然会 burn out 尤其是当我们在这些社交媒体上看到比如说我们的竞品或者是上下游的那些企业做特别好的时候内心的落差会非常大所以就 burn out 我 burn out 的时候我自己会怎么样呢我就会关上电脑然后休息个两三天
回来再继续干其实休息一下就好了有时候压力可能是自己给的就是当你每天看到那么多信息而产生焦虑的时候那 burn out 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我就会远离这些所谓的这个噪声然后再回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这个状态就已经恢复了这是其中一个第二个呢就是我会用其他的方式来排解这个这种所谓的压力就是
如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就去干一干那种事情就我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吧对这个时间然后那个时间是刚好我做黑 form 已经非常疲倦了我觉得可能是不是要把黑 form 给关掉了对那个时间我就干嘛那个时间刚好那个 sono 出来了我就去写 AI 音乐
然后连续写了大概两三天写了一张专辑出来然后就那个事情给我带来的又有很大的正反馈然后回过头来我又继续干黑风我就直接说那要不我们就把它开源掉对然后就重新建立整个一个怎么说呢一个新的流程一个新的 roadmap 把这个状态又拉回来对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我会怎么去面对 burnout
四个字换个心情我听完之后的感觉我听完的感觉我觉得其实这个背后是要
要一直是在保持创作的心态就是可能这个项目它进入到一个阶段你可能就会到了推广营销这个阶段那你觉得没有再创造了然后这个时候就会特别对于开发者来说就会觉得特别不可控然后你再去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它可能状态又回来了我觉得这样
我觉得刚才的建议特别好然后那个我接下来其实想问一些就 focus 在开发的这两个字上因为现在 AI 其实替代了很多最开始就是会替代掉很多开发的工作或者是让整个开发的效率更高了然后对于开发者来说
就是可能不像之前做一个产品开发的部分那么大了那开发者本身会不会有一些恐慌然后那大家现在应该是以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AI 的发展就是你们的一些建议
其实这个嗯你几句话聊一下其实就能说清楚了嗯对我而言啊我是敞开心扉接受当然经历过思维思想挣扎的因为我原先是做技术书生嘛这个做 engineer 都很多年所以说二三年出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做包括之前也是做在创业公司做 CTO 的角色呃
所以当初拆 GPT 刚出来的时候其实挺受冲击的一开始冲击了好长时间就一直在思考就到底未来该做什么因为我比较喜欢做一个推演就是中局的推演就是这个事情往后不断往后推演的话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如果 AI 能替代的人的工作越来越多最后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是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实把人当工程师用或者把人当马龙用这件事情本身回过头来想它本身是不符合人性的
或者准确上讲把人摁在一个整个流水线上以公司的机制去管理起来其实是对人的异化就是这件事情因为它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大家司空见惯好像没有人去质疑这件事情但是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情好像并不符合人的天性因为人的天性是面向不确定性
面向自由面向不确定性而存活就人不是机器对吧人不是拧螺丝的你把人摁在那个某个固定的框框里面变成的样子它其实不太符合人这个物种或者人性的一个定义所以说 AI 出现以后其实就恰恰把人从这个条条框框这种限制当中解放出来其实我觉得对于大家而言在当下这个阶段就得勇敢的去面对这个不确定性我觉得这是很早这个
符合人心这个才是真正符合人心的部分然后具体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就是我希望尤其是技术背景出身的像我这样的马农一定一定要去去突破自己的所谓的叫舒适圈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比如说做你做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能花低于 50%的时间
做内容或者准确的讲一定不能用超过 50%的时间写代码就如果你用超过 50%的时间写代码在我们看来就不够要求了就你太又回到你原先那个状态就可能在当下这个压实的嗯就很风险很大这个
你需要把至少一半的时间撇出来做其他事情这个事情可能包括你可以学学设计对吧或者学学产品或者谢谢内容或者做做 IP 拍拍剪剪视频对吧都可以这个做做营销工作
都行,撇除至少 50%的时间尝试不一样的事情,就是底线。做独立开发,千万别真的把 120%的时间就乱写在码。我可认同于程观点,如果说我的话,我就一句话,就 co-pilot。
对对对是合作刚才雨生说的那个比如说 50%时间要去干别的其实就是当 AI 可以那么快的取代你的一部分工作的时候你去想想哪些是可以跟 AI 合作的而不是让他去做取代的嘛嗯嗯对这个就扣到我们艺人公司的趋势
嗯然后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想说到最后的时候我要想问明明一个问题就像一个小 surprise 嗯我之前没有跟他沟通过就是真的现场问的就一句话然后我们把这个小问题当做我们这个直播的一个一个 ending 嗯
明明说你只需要观察并加入几分钟就大概能够猜出每个人的 MBTI 八九不离十那么这沟通了一个小时了你觉得宇晨的 MBTI 我的 MBTI 刚才白顺可能因为他聊的比较少主要是我们俩的吧大概是个什么样的 MBTI 类型这个是在你的个人说明书里面写上的我直接拿过来了
好我试着猜一下但是我猜男性的这个不太准所以我可以尝试一下我觉得我觉得宇晨的 MBTI 应该是 INT 后面的其实我不是特别确定我觉得可能百分之概率比较大一点的是 INTJ 对吗很准啊我来跟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不光你猜准了你连那个就是我其实 MBTI 换过的
而且我换过两次但是我目前是个比较稳定的 INTP 之前的话是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INTP 这很神奇的是吧我原来是个铁 P 后来变成铁 J 了你可以想象我经历过什么经历了什么就是很多 P 人其实想变 J 的
对我现在是个铁 J 啊我原先是个铁屁啊你懂吗这个是 RNT 你可以你可以你可以想象一下我经历了什么但是这不管怎么想对没错我现在就是 RNTJ 嗯嗯那个我呢我我猜一下我我觉得嗯应该是 EF 但前后的两个字母我不确定是 EF
E-N-F-J 可以可以下巴可以准的我没变过我这十二几年前我就是 E-N-F-J 现在还是有必要好强还好没翻车还好没翻车
今天特别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大家的参与好谢谢谢谢大家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