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长城汽车|2024略显失意,2025前路渺茫?

长城汽车|2024略显失意,2025前路渺茫?

2025/2/14
logo of podcast 李思商业案例

李思商业案例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谷爷
Topics
我观察到长城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65%,与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相比差距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城汽车彻底失败。 虽然销量未达标,但长城汽车的净利润却远超预期,接近翻番,这说明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仍然很强。 长城汽车2021年提出的2025战略目标是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来自新能源汽车,魏建军曾豪言壮语,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然而,目前来看,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令人担忧。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低,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拖累了整体销量。燃油车销量表现尚可,但新能源汽车的不足是主要问题。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缺乏突破性进展,没有像比亚迪那样果断转型,这导致其销量难以实现2025战略目标。 长城汽车曾因亏损而停产欧拉品牌的部分车型,这体现了其重视盈利能力的策略。高端纯电品牌沙龙发展缓慢,未能如期推出新车。 长城汽车的HIFOR混动架构应用范围有限,未能广泛应用于旗下车型,这与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长城汽车虽然销量下滑,但并未放弃对高端SUV和越野车的投入,坦克品牌成为其门面担当。 长城汽车对魏牌的投入很大,但其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对魏牌蓝山高度重视,但市场表现仍有待提高。 长城汽车的2025战略制定时,比亚迪的销量远低于长城,但比亚迪随后快速发展,超过了长城,这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进展缓慢,未能实现其最初的雄心壮志。 长城汽车曾因产品定位不准确而导致失败,这警示着公司要重视产品定位。 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进展缓慢,决策效率低。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开始打造个人IP,提升公司知名度。 长城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想保持传统优势,又想在新能源领域有所突破,导致进退两难。 长城汽车虽然面临挑战,但仍是一家实力雄厚、具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长城汽车曾有过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其发展历程体现了汽车行业的复杂性。 长城汽车在专利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长城汽车当前的核心目标是向上发展,提升品牌溢价。 长城汽车在SUV领域仍保持竞争力,坦克品牌取得成功。 长城汽车采取龟缩战术,选择性地应用先进技术,以保持盈利能力。 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增长。 长城汽车战略性地选择不将所有先进技术应用于所有车型,以控制成本并保持利润。 长城汽车虽然在新能源领域进展缓慢,但在其核心领域仍有优势,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如果说2024年长城是非常成功的,想必长城人自己也不会信。

毕竟全年只卖出了123.33万辆,190万的年销量目标最终只达成了不到65%不到。

相比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老对手,以及理想、小米、零跑、蔚来等新势力,这个完标率严重不及格。如果从2021年开始算,长城其实已经连续4年销量不达标了。

可如果就此认定长城2024就是失败的,在外界眼中也是不合适的。

毕竟年初与「190万年销量」一同定下的、「72亿元年净利润」的目标,可是早早地在三季度就已完成(Q9财报:104.28亿元),全年净利润预计更是在124-130亿元。——这个数字,相比年初目标是接近翻番的表现,相比销量超自己不少的比亚迪、吉利,也是不遑多让。

难不成,标定错了?

要问这目标怎么来的?那是2021年6月28日,长城发布的「2025战略」里,魏建军为接下来几年的长城制定下了大致为149万、190万、160万、190万的年销量目标。

2025年的年销量目标,是400万。且80%要来自新能源。

彼时谈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时,魏建军曾表示「死也要转型,不转型就得死,死了也在所不惜。」豪情万丈。

2025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这400万究竟该怎么个「在所不惜」法?

为什么一边销量不振,一边还能有堪称豪华的盈利表现?

长城,到底在下什么「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