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李斯,一个专注牛人牛市的商业主币 2025 年 2 月 11 日,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宣布投产这是特斯拉储美国本土位于加州拉斯罗普以外的首个海外储能生产基地将被用来去专门生产一种名为 Megapack 的特斯拉第三代储能产品初期产能规划 1 万台每年,年储能装机规模 40GWh
是中国去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的将近 40%而我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全球储能行业领先国家如今特斯拉仅此一厂就逼近了我国全年产能的近一半再加上它在拉斯罗普以投产的 40G 瓦时说特斯拉准备凭一己之力领跑全球储能行业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但如果这个投资 2 亿元年 40G 瓦时的规模已经要被算作是比肩世界领先国家水平的话那么它相比马斯克在 2023 年 3 月所公布的 Master Plan 总体规划当中所提到的 240 太瓦时储能总规模 10 万亿美元的目标则又只能被视作是这场全球能源革命的一小步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汽车项目尝到了上海超级工厂甜头的马斯克这次又把海外首厂选址选在了中国仿佛丝毫不受当前中美贸易战大环境的影响这个视角如果在叠加上马斯克在如今特朗普政府当中的影响力来看是十分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特斯拉为什么要搞储能特斯拉搞的储能是个什么样子搞储能为什么也得如搞新能源汽车一般在中国搞
同样,2025 年 2 月 17 日,工信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国储能也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协同发力,想必这也需要特斯拉这条言语时间回到 2019 年,那是特斯拉改变世界的元年在那一年,特斯拉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包括发布了如今仍旧在大火的 Model Y 车型
凭借外观让人印象深刻的 Cybertruck 也是那一年发布的而奠定了它全球地位的彼时首个海外超级工厂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是 2019 年 1 月破土动工年底投产的熟忍特斯拉历史的朋友都无比清楚上海工厂对于特斯拉的巨大意义彼时已经在全球火爆两年的 Model 3 受限于美国弗里蒙特超级工厂的产能不足
马斯克与中国政府达成的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进展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不仅建设周期从电机到投产只用了 10 个月不到更是以超高的效率完成了产能爬坡仅投产两年就来到了近 100 万台每年直到如今都是特斯拉全球出口的中心让世界再次见识到了中国速度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给了特斯拉底气也给了马斯克错觉
他让马斯克感觉自己找到了特斯拉起飞的出路那就是出海本地化所以上海工厂刚上正轨马斯克 2020 年扭头就在欧洲谈了个柏林超级工厂的项目然后就立马体验到了欧洲老爷们一个工厂建设周期要两年产能爬坡得再来两年也让我们中国建设了一把如今的世界速度搞了半天特斯拉起飞靠的不是出海本地化而是中国本地化
在 2019 年,马斯克除了带来两款神车,一个海外工厂的神操作之外,还宣布了一个彼时看着有些稚嫩,如今也已经有了模样的项目——储能。说具体点,是马斯克在那一年推出了一个名为 MegaPack 的储能产品。这是特斯拉继 PowerWall、PowerPack 两代家用储能方案之后推出的第三代集成式能源储存解决方案。
马斯克当时表示,一个 Megapack 就拥有 3MWh 的存储容量和 1MWh 的换流器完全能够取代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发电厂一个 Megapack 可以支持 3600 个家庭用电一小时或者给 65 台标准版 Model 3 充满电与前两代只能用家庭中小企业场景相比第三代的 Megapack 可以应用在工业、商业等更大的场景
这就使得这款产品具备了更广阔的商业化前景比如在 2021 年苹果花 5000 万美元找特斯拉买了 85 台 Megapack 用于给位于美国库比提诺的苹果总部供电此外美国的夏威夷电力公司 Florida Crystal CropArizona Public ServiceIntersect Power 英国的 Harmony Energy 澳大利亚的 Neo Australia 都下单了 MegapackMegapack 的单台成本 100 万美元起
利润率则在特斯拉 2024 三季度财报里已经去到了 30.5%这是远超汽车业务的盈利表现即便卖的贵 Megapack 还供不应求截止 2024 年三季度特斯拉装机总量已经达到了 20.4GWh 根据美股研究社在 Megapack 特斯拉的 AWS 当中的说法在 2024 年初时特斯拉 Megapack 积压订单就已经持续到了 2025 年
包含前述的与美国清洁能源公司 Intersect Power 的 15.3GWh 订单在澳大利亚的包含 212 台机组的 350 兆瓦全球最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 Victoria Big Battery 等等全球多个项目都在眼巴巴的等着 Megapack 出货但是此时此刻的特斯拉储能项目恰如比斯比克的 Model 3 一样也遇到了一点产能的问题
2023 年便投产的美国拉斯罗普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 1 万台 40GWh 的 Megapack 但是直到两年后到 2024 年底才刚刚爬破到目标数世界速度再次显得有点靠不住所以如今马斯克这个储能业务再次需要来一点中国速度 2024 年 4 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设全球第二个超级储能工厂占地 20 万平米建设总投资 2 亿美元
规划产能也是 1 万台 40GWh 的 Megapack 与汽车工厂均位于上海临港产业园 5 月项目举办开工仪式动工后临港集团还颇具风度的和特斯拉签署了 8 台 Megapack 的采购合同也算是了表心意帮帮厂子 12 月工厂竣工并立即开始实生产 2025 年 2 月工厂正式投产首台 Megapack 已经于 11 日下线即刻起运澳大利亚
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一个月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七个月从试生产到成品下线只用了两个月相比上次的汽车超级工厂项目这次的中国速度想必又为马斯克省去了不少后顾之忧而马斯克不止一次地表示以 Megapack 为代表的特斯拉储能业务将在未来超过汽车业务而之所以他敢说这个话是因为他在储能业务上的梦显然要更加远大
2023 年特斯拉发布当年的 Master Plan 总体规划这个一年一度的马斯克吹牛大合集 aka 有生之年座等系列的第三篇章里马斯克首次提到了他在能源领域的明确目标开发 240 太瓦时的储能和 30 太瓦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经济
在规划里,240TWh 的储能被拆分成了 112TWh 的汽车动力电池 40TWh 的飞机和船舶电池 46.2TWh 的固定电池等等几个部分还有 41.4TWh 的热电池和 642TWh 的储清系统等板块马斯克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 10 万亿美元的投资大概要占到当前全球 GDP 的 10%
发电和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没有关联我们就单单说说 240 太瓦时的储能是个什么概念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 2024 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容量是 69G 瓦 169G 瓦时大约占 240 太瓦时的不到千分之一按照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 2024 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 109.8G 瓦时
大约占到了全球 169GWh 总量的三分之二而如今手握加州拉斯罗普上海临港两家储能工厂的特斯拉合计年产能是 80GWh 这合起来已经是中国储能市场全年装机量的 109.8GWh 的七成按照 Megapack 单台 3MWh 的容量
以目前的能力要实现 240 太瓦时储能的目标特斯拉两家储能工厂需要生产 8000 万台 Megapack 用时 3000 年这是一个妥妥的千年大计听上去是感觉特别的不靠谱但是倘若考虑到当前全球储能市场总装机量 17%的年复合增长率前景其实也是有的
彭博社此前就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 1000GWh 市场规模 1.2 万亿美元这么一对比离 10 万亿美元也不算那么遥远起码不需要 3000 年那么久按照马斯克的说法 10 万亿美元这个数实际上还不到我们目前内燃机产业上支出的一半就比如眼下上节所述还有那么多公司都在排着队购买 Megapack
前面提到,Megapack 单台 100 万美元起,折合人民币的装机单价是 1.8 元每瓦时。之所以要提一嘴这个数据,是因为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的数据,2024 年中国储能电站全年中标均价仅仅是 6 毛 2 每瓦时。为什么这些公司宁愿花着三倍的高价也要买 Megapack 呢?有两个角度是当前就能被看到的。
第一是特斯拉 Megapack 产品力优秀按照特斯拉的介绍第三代 Megapack 随时能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帮助电网更加稳定可持续设计层面特斯拉为各电池模块配备了专门的逆变器每台机组也均已经过大量的火灾测试内含集成安全系统专业监控软件能源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 2023 年推出的新一代 Megapack 上换用了与特斯拉汽车相同的散热组件便于生产安装虽说一台 100 万美元但是产品保修期 20 年而且支持 OTA 实时更新持续优化功能第二是风口潜力遥想 2012 年第一代 Model S 进入中国的时候单台售价接近 100 万首批车主则是包含了雷军、理想、李斌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
如今这批车本身早已不值什么钱甚至于当年倘若拿着这笔钱买 100 万特斯拉的股票如今也将是十倍不止的收益看上去是亏麻了但是倘若没有 Model S 李斌 李响 雷军等等如今这些新能源大佬们他们又会在何时才能与新能源结缘是否又能够得到启发这纷纷都是未知数特斯拉引领了新能源汽车过去 10 年的发展
如今买 Megapack 的企业和 10 年前买 Model S 的人思路上也一样并非什么离了 Megapack 就用不上清洁能源但是能以此与眼中真正的时代大势结缘这背后的潜在价值远比几台机器更重要 2024 年主销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特斯拉发电及储能业务营收 10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装机规模 31.4GWh 同比增长 113%
相当于 2022 年的 5 倍毛利率同比提升超 7 个百分点至 26.2%这已经是高于电动汽车同期 16.9%的毛利率水平了根据美股研究社的预判到 2033 年特斯拉能源公司的股价可能会达到 450 美元每股如果仔细杂磨你一定能够感受到特斯拉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在发展脉络上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
特斯拉与马斯克肯定十分希望将 Megapack 的故事按照 Model 的模板以一种更加宏大的方式再讲上一遍那么自然在上一集汽车故事里的黄金绿叶中国也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特斯拉的年余效应中国储能也正需要 2025 年 2 月 17 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当中提出要加强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和运行监测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一如 6 年前特斯拉汽车进入中国彼时中国新能源整体在特斯拉这条银鱼的刺激下自此不断向上无数新能源品牌纷纷逾越龙门有了今日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局面特斯拉想要在中国令 Megapack 延续特斯拉汽车的神话
那么中国同样也希望此番中国储能集群也再现新能源的辉煌在业内人眼里中国储能如今的欣欣向荣事实上是建立在野蛮生长的基础上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勋说很多企业把储能行业当作一个低门槛的金矿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态进入以至于行业现在野蛮生长乱象频出前面有提到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的数据
2024 年中国储能电站全年中标均价仅为人民币 6 毛 2 每瓦时大约是 Megapack 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根据 GPLP 在储能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破局之道何在当中的说法 2024 年的多个项目中标价甚至低于人民币 5 毛钱每瓦时
例如,在内蒙古能源东苏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项目中,60 兆瓦、120 兆瓦时配套储能系统的中标单价仅仅是 4 毛 8 分 1,而青海国能同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储能设备采购项目中,中标单价更是 4 毛 7 分 3。
GPLP 在分析当中指出愈演愈烈的储能白热化价格战一方面源于资本的涌入和产能的扩张迅速大家都想在这个所有人眼中的明星行业早日确立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计成本拿钱砸同时作为储能关键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在下半年持续走低
而最关键的原因则是,招标方采购储能往往只是为了满足风光项目的强制配套要求而非有想法去真正发挥它独立的价值这就导致储能的实际投资回报无从谈起,又有上面的强制要求那么各地的储能项目往往也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倘若真的是卖个储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面子工程也就算了
真正的隐患是作为风光电配套的储能系统依旧是要实实在在动起来用起来的长期的低价模式下劣质材料疑似冲毫等等问题眼看着就要将整个行业牢牢的按在安全隐患的边缘上了又怎么去谈整体向上呢这样的螺旋难题导致中国储能行业如今看上去蓬勃无比却始终没有一个像 Megapack 那样的冒头翘楚
如今的中国储能行业堪比上海超级工厂没投产前的中国新能源行业那个时候的新能源各家车企纷纷依靠着国家新能源补贴而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消费者认可的车型 20 多万卖着一些由车简易改装而来的所谓新能源补贴停则产能停补贴在就象征性的生产着卖一卖众人齐齐的坐在新能源的门槛前混吃等死等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
再也没有进口成本压力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售价一样在降也来到了 20 多万等到国家在 2023 年彻底停掉了新能源国补还在等着补贴的车企陆续被淘汰有心一战的新能源与新势力则纷纷拿出了如今来看不仅丝毫不次于特斯拉甚至全球领先的好产品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新能源的这一切其实仅仅用了 6 年时间
Megapack 为代表的特斯拉储能再次被中国视为了那条搅动风云的年雨虽说如今单台成本 100 万美元人民币 1.8 元每瓦时的装机价看上去是过于高端而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但是上海超级储能工厂投产后一切可能会不同 2019 年标准版 Model 3 还要卖 32.8 万元上海超级工厂投产一年价格就来到了 26.97 万
一路降下来如今是五年分期零利息的 23.55 万当真以为特斯拉就真的想去卖那么贵吗马斯克必然也是巴不得把 Megapack 的成本赶紧给搞下来好让自己那个 240 太瓦时的大计划更早一步落地才对同时 Megapack 所代表的产品力也是中国储能行业下一步所需要去对标的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当中就提出第一到 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第二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三到五家
第三 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 高可靠 高能效 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 不爆炸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速提升第四 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新型储能产品与技术多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这次热衷于学习与共同进步的中国又把特斯拉当作好师傅给请进了门马斯克则是再次把勤劳勇敢的中国当作实现他人类更远大命运的坚实仪仗
更不要忘了这一切还是在中美对抗丝毫没有停止迹象的情况下正在发生的那么究竟是合作还是对抗美国人似乎已经在用脚投票了关注李斯在这里读懂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