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聊聊AI自媒体

聊聊AI自媒体

2025/6/12
logo of podcast AI产品黄叔

AI产品黄叔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黄叔
Topics
黄叔:作为AI自媒体的从业者,我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在多个平台运营自媒体账号。我的公众号在AI自媒体榜单上名列前茅,视频内容也受到职场新人的欢迎。虽然广告是自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我严格控制广告内容,因为我认为基于流量的变现存在问题。目前自媒体行业普遍存在流量至上的逻辑,厂商更看重流量而非内容质量,这导致许多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而盲目追逐热点,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价值。我个人认为,应该坚持做优质内容,通过内容来获得影响力,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量。我也会适当地追逐热点,但会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内容特点,做到内容优先,同时迎合流量,实现双赢。图文创作相比视频创作更轻松,但广告价值仍然很高。AI自媒体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投入。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介绍了博主黄叔在AI自媒体领域的成功经验,涵盖了其在不同平台的粉丝数量、内容创作频率以及变现方式等方面。数据显示,黄叔在各个平台上都拥有相当可观的粉丝数量,并取得了不错的变现效果。
  • 黄叔在公众号、小红书、推特和微博等平台拥有大量粉丝
  • 公众号每篇文章阅读量平均在5000-6000左右
  • 主要收入来源是自媒体广告
  • 在AI自媒体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今天来聊一聊 AI 自媒体的一些洞察我觉得这里还是有这个聊嘴话题的吧因为现在在 AI 自媒体里面黄叔也算是顶流吧还是蛮影响力的然后自己从 20 应该 17 18 年吧就开始写公众号一直写到现在包括这个视频也在更新大概说一下我现在全网粉丝的一个情况吧

首先是首先是公众号公众号现在是 5 万 5 万多然后呢每篇阅读基本在 50006000 这样子啊就平均的水平上个月在 AI 自媒体的榜单我大概是排 12 名然后平均是 600066007 左右啊当然意思就是数据好也是因为有一些内容被推荐了吗

然后第二个呢是我期待视频领域也是有影响力的嗯特别是其实现在很多刚开始在职场里面慢慢成为主力的这些年轻人很多都看我的视频因为我是在三四年三年前啊开始那个视频是数据非常好的我大概在小红书也有五万多的粉丝啊

然后推特今年刚开始做现在也有 5000 多但增长还挺好了然后微博有 14 万 15 万吧但基本都是微博本身去灌的就有一次开屏推荐了从 20 万慢慢掉起来然后最近开又开始掉到最谷底然后开始涨涨上去了说明这个就是慢慢的找到自己基本盘了

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情况,然后呢,我个人目前相对大头的思路还是由自媒体广告来的,所以我在这里面也算是有过很多经验和教训。

但我想讲的其实是更多是说后面比较重要一些我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我其实在严格控制在从自媒体来的广告收录因为我觉得这种基于流量很响力做的变现它往往是有一定问题的所以我对于要写的产品一般来说是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我拒掉了很多的广告

对广告其实是一个对自媒体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我才说这里面会有一点畸形我最近跟一些厂商的 PR 然后和比较多的自媒体创作者也有交流所以分享一下我一些思考吧

首先是现在整体还是一个流量逻辑但流量逻辑它有非常大的一个弊病我们看一下流量逻辑是啥呢比如说最近我跟一个大厂 PR 在聊就是跟社区的小伙伴一起在沟通的时候他们其实的逻辑是说你如果没有自己的好没有流量就证明不了你的作品的权威度

所以他们其实很看重你的作品的因为他们也不好给你的作品单独定价他更多定价是说打包在你就打包跟你的内容影响力一块定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整体感觉是有量反而是最大头的影响溢价那个点你的作品质量反而是小头

我相信大家也好理解因为实打实的看你到底影响多少粉丝对吧然后你以一个不错的角度去帮我把我们厂商想要推广的产品写出来那就非常好了对吧我们要的就是这种通过你的口通过他的口一堆是媒体的口帮我把产品传播出去他就完成任务了他最后

汇报上去也是要看到底哪些账号这个数据怎么样对吧老板不会说一个个去看你作品所以这个就是他会倒逼说所有的自媒体厂商又是以广告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他就非常的

受到厂商 PR 的影响对吧就厂商是怎么看的那我就要怎么做所以这个逻辑就会变成说绝大多数人都会以追求流量作为最主要逻辑

那这又会带来说 OK 我要追求流量的话什么方式最容易得到流量第一种就是高频的更新第二种就是跟什么呢跟大家老百姓流量最奖励的内容其中一种内容就是乐点内容

所以我们经常只要看 openAI 发什么东西谷歌发什么东西啊新上个模型啊 deep seek 又出来了大部分人都会去追流量的因为你只要写这东西流量就好啊就能够吸引一些粉丝就能多积累一些影响力那谁不愿意这么干呢啊我嗯但这个事情它会带来很大的弊病啊我只能说追流量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像我

在 5 月底的时候我也追了一个 DeepSeq R1 新的模型的版本我也写了一篇很快的当时我记得是 0528 那天晚上 R1 在 6 点 03 分发了新版本然后我大概在 8 点钟开始测很快在 11 点半就把这篇文章发出去了流量非常的好我觉得现在有 1.5 万这个事情它其实反映的是说 OK 流量

对于乐乐点肯定是流量非常好的一个方式但是你怎么样来做这个乐点就有很关键了就对于我们这种专业人士来说相对专业的或者说想让自己立专业人设的博主来讲你是应该乐点加深度嗯这个是最好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能力其实对于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大部分人更多还是啊使劲称嘛嗯 ok 那

怕是什么呢怕是你一直在追逐流量

我的核心逻辑还说我做我自己本分的事情我做我最想做的内容然后呢我的专业的领域正好赶上了乐点那我觉得能做出一篇不错的内容我就去跟如果比如说 DeepSick 他是晚上 11 点发那我那天晚上我肯定做不出来我不会花时间干到凌晨 2 点对吧我也不会说在

中宵不睡觉去追海外的一些乐点我不会这么干但我当然知道有很多博主这么干并且他们干了干了就停不下来就好像为了要这个流量必须要这么做其实没有什么必须这个必须是被前面我说的上游的厂商他们对于流量的追逐传递到了下游我们这些博主都想这么干

所以这个是现在普遍的一个共识,那在共识背后呢,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层面是你的内容也很重要,所以流量跟内容它是不是完全对立的呢?肯定不是,也有说通过做好的内容获得不错的影响力的。

这是我比较认可的方向所以你看其实我也在追乐点但是我追什么呢比如说 4 月份我追的是 mcp 的乐点就 mcp 它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然后它又很火那我就去去做很多好玩的 mcp 落地的并且对大家有价值的一些应用一种一些场景那

那这场景一样的可以获得很好流量而我不需要去说追那种很短效的一些乐点啊那这样子就是他其实是一个内容优先的一个逻辑但同时也迎合的流量那我就能够双赢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好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所以其实如果你我带大家去看我公众号啊 AI 产品黄书

其实你会发现我很少跟乐点几乎不跟那不跟乐点就是就不会特别的焦虑你看我其实从 6 月 1 号从 5 月 30 号吧我去日本玩然后呢就是前段前几天也在东京嘛

去参加 V2AGI 的全球大会你看这 10 天其实我没有在跟公众号但我其实跟了几条视频还蛮好玩的你会发现我没有特别焦虑然后第二点是视频和图文它的赚钱的效率是很不一样的

这个是我前段时间在日本跟汉青我们一起喝酒的时候他他有聊到他说其实还是很羡慕你们图文创作者的因为图文产出的难度和精力消耗更低一点但是呢广告的 3A 价值依然非常高所以我们都是自媒体嘛所以他做一篇一个视频定制的话要花很多精力

好几天和好几个人对吧特别费劲你看像他最近有一个很火的 U 里一个 MV 那这个视频的创作呢他 Mid Journey 就烧了一万三千多张就非常夸张非常的辛苦然后呢广告的单价也不是特别高所以这就是前面我们讲那个策略嘛就是你的作品质量多高其实

还是要看你的流量来说话所以你不一定说你作品质量非常高你的流量就特别好这个是就有点稍微有点有点这个矛盾的

但是呢,我们要是说坚持做内容的,因为我们相信说好内容能带来好的流量或者说好内容能够积累出好的流量这个是我们在做内容的一种选择所以其实今天想讲的就是我们梳理了一下自媒体的一些逻辑,会发现当然在这个时代是流量之上的,就流量是一个主

组的共识但是呢如果你一直被流量驱动会导致你做非常多短视的事情就你的内容就没有长期的价值因为都热点嘛就是说今天模型怎么样明天怎么样就你你完全只追热点的话你会陷入这种状态的而现在大部分的自媒体啊完全都是这样的状态所以我想讲的是说另外一种就是你想通过做内容或者滋养或者输入那他一个好的逻辑还是说你好好做内容

然后做内容然后呢通过好的内容来获得影响力这个是更有效的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及最后一点想多说的是现在 AI 自媒体仍然是非常的空缺就是厂商他们想投是投不够

因为现在可供选择的符合流量不错稍微有点内容调性的自媒体它也太少了所以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投入的一个赛道不管什么时候做自媒体都不晚对也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我也可以再补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