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一期双城记这一期我们请来了 Dycus Technology 的创始人兼 CEO 许可这家公司专注在开发新一代 AI 赋能的数据分析工具许可之前在 AT&T 戴尔华为等知名通信公司任职他 PhD 的专攻领域是电子工程有趣的一点是许可在不久前参与过 Beta University 的 Pre-Accelerator 项目
而支持该项目的 Beta University 创始人云飞是我们双城记第四期的嘉宾如果大家对我们访谈云飞的详情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听一下我们的第四期播客而在我们今天的节目中许可谈到了他为什么开始做创业他如何定义 AI 落地场景
创业初期如何获取客户怎样实现技术落地以及本频道非常关注的文化问题也就是华人创业者如何适应美国市场最后我们还有一些关于构建原能力的探讨
许可分享了他创建的一个帮助快速获取知识和探索下一步研究领域的 GPT Chatbot 我自己试了一些搜索词例如 AI Agent 还有 Quantum Computing 得到的结果也都是挺有帮助的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们把这个 Chatbot 的链接都放到了本期 Show Notes 的末尾那话不多说我们就开始本期内容吧好的 非常感谢许可来到我们双城记的这一期播客然后
那许可您可以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Dycus 吗它主要是做什么的然后你们的目标是什么好的谢谢 G 成跟瑞成的邀请我也非常高兴这次能来到双城鸡做一个交流的这么一个活动关于我们这个公司我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吧这个公司是去年创立的然后
我们主要的产品是在用 AI 的技术去做一个数据的验证这么一个工作然后可能涉及到 Data ValidationData Verification 这类的应用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大家可能有印象今年上半年那个 Lift 它出了一个事件然后
也有新闻报道就是他去年的一个财报然后里面有一个小数点点错了然后本来应该是 0.5%的预期增长但是他给公众报告成 5%所以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新闻事件然后对他们的股价跟投资人的一些利益也造成了一些损害后来还涉及到一些诉讼的问题所以如果
我用这个例子呢就是说我们的这个产品技术呢就可以用 AI 的技术去自动验证它比如说出了一些 public report 里面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跟它财报上面的这个原始数据能够做到一致准确然后这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例子然后我们的整个公司的一个目标呢就是说因为我们毕竟是
比较前沿的一些 AI 的技术然后主要还是应用想应用在传统行业垂直行业看看能不能用 AI 的技术帮他们去做一个赋能然后提高他们的一些生产效率然后工作效率主要是这样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想问一下就是当初是什么让您决定从大公司走出来创业的因为之前看您在比如说 AT&T 有干过好几年这背后有没有什么比较特别的故事
这个创业这个念头呢其实也不是短期形成的它可能是跟我本身个人有关在成长过程当中一直以来就有一个这么样一个念头它可能在很久以前这个应该要追溯到
可能二十多年前吧就是我还在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有一个出发点就是我特别喜欢看一些成功人士的一些访谈节目就比如说以前那个中央二台有一套节目叫做对话然后当时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在高中里面然后有一期的嘉宾是软银的这个孙正义
然后他讲了他的一些经历包括这个孙春仪当然也是我们伯克利的校友然后他讲了他之前的一些创业的一些经历然后自己的一些故事包括他自己本身一些就是他的那个民族背景然后他的移民背景这个都很有意思然后所以那个时候就可能在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一个
比较强烈的一个愿望然后那个当时还比较年轻然后这对我整个自己职业的规划来讲也是一个有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作用所以我整个对自己的职业的规划可能先是走技术的路线然后再把商业的这个
商业的一些知识啊然后一些管理的这种能力的提升然后加进了然后直到我整个职业的方向所以后来呢我就来到美国读博士毕业之后嗯
在美国的两家大公司里面工作过然后后来又去了华为所以这些大公司的工作呢就是也其实其实我不能说它是就是能触发我出来创业的一个动力但是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的一个给创业做准备的一个奠定的一个基础真正出来创业的那个时候其实
我觉得触发点是一个行业时间点的问题就是可能在一两年前就是 2022 年 2023 年的时候那个时候随着 ChallengePT 的一炮而红然后整个 AI 行业它全部把关注点投向了这个 Generative AI 这个方向
然后包括 OpenAI 的火热它其实引发了整个行业对这个方向的一个关注和思考然后我当时在想一个问题因为我在大公司里面接触的项目基本上都围绕数据跟应用型 AI 的这么一个方向所以那个时候我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就是说
当时那个时间点给我的一个启发是我觉得随着这个 GBT 模型它的成熟跟推广包括现在 GBT 它给人的使用效果上能达到非常好的一个体验然后我就想这个 Logic Technology Model 它可能作为一个整个 AI 这个生态圈里面的一个 infrastructure 在它的基础上去做一个应用和开发
然后这个时候我觉得很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出来创业然后做这么一个上层的应用或者说是服务的这一类的 startup 因为这个技术是一波一波的它是有周期的这个非常明显然后那个时候十年前那个时候
云基上其实也是跟现在大圆模型这样的一个基础趋势的整个阶段是非常类似的所以我感觉到那个时候有一大波的应用跟服务基于云基上的基础设施一下子出来了然后过了三五年之后它立马就爆发了呈现出一个这样的一个生态圈的景象所以现在我觉得是一个好时候这个就是我
我决定真正出来做的一个原因这个可能就涉及到在以前工作的公司里面的一些观察吧就是说因为我当时我举个例子在 ATD 的时候我是
负责当时美国这边 ATT 4G 5G 数据平台的一个架构的工作然后那个里面就涉及到你做出来的一些服务和应用要服务于公司里面其他一些组织比如说我们的 customer service 比如说 marketing 部门也要用到我们的数据分析的一些工具
他会看比如说这个全美的这些用户啊他在那个各个地方他的这个信号的水平啊然后因为有一些用户他可能比如说打电话断掉或者上网他有卡顿的现象那他就会投诉然后这些东西就是跟背后的数据的分析是一些相关的然后你数据的颗粒度怎么去分析这个问题
当时也用了一些 AI 技术然后也用了一些比较高级的一些数据分析技术但是这个里面呢也有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是作为技术出身的所以
我们去分析数据的时候很可能比如说我们写一个 Python 的脚本或者说写一套 code 然后就能去原始数据里面的一些规律一些问题就找出来然后我们去分析出报告但是对那些部门其他的一些非技术领域的部门这个就很难了当时就发现那些非技术部门有一个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说
它对我们技术部门的这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报告的这个依赖性非常大就是它没有办法拿到原始数据去自己去分析但是呢这个就无形当中就增加我们的一些工作量跟一些复杂程度就是说我们即使提供了一些数字化的工具但是他们也不能有效的运用
因为我们需要它有一定的技术的能力比如说你要会写这个 C code 的这个 code 然后去去分析这类数据所以呢我就在想既然我们有大圆模型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用户交互的一个这么一种能力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东西再往前推进一步把数据跟 AI 能够再紧密的结合起来然后把
把这个应用的可用度再往前推进一步让用户能够直接说用自然语言去描述它的问题然后我就能把背后的这些数据分析的这些需求转化为我们的技术语言然后去把这部分工作给自动完成明白 所以
那您这个之前有提到就是这些数据分析相关的一些工作嘛有没有就是目前的这个公司来讲就是有没有哪个早期的项目反馈让您觉得就是自己走在比较正确的这一条路上除了之前的职业经历以外
这个是有的这个肯定是有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两个有两个正在进行的项目这两个客户的反应都还是还算比较就是说符合我们预期的一个效果包括我可以拿一个最简单的
例子來講 我們現在在推進的跟伯克利哈斯商學院的這麼一個項目因為對方他不是這個技術領域的一些客戶然後他對 AI 的技術的理解確實是跟我們長期在這個行業裡面從事的技術人員來講是有一定的 gap
所以我们其实也很担心因为我在以前的这个跟客户的接触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描述的这个场景跟语言跟他们想象的是不太一样就是他们不能理解我们讲的东西这个非常难也是一个技术人员去做商业的一个普遍的一个问题但是呢通过我们逐步的沟通跟我们合作方有一个有另外一个 startup 跟我们一起是 partner 我们在合作这么一个项目
通过一种这种合作的磨合然后包括
跟对客户的一个需求的理解和他本身背景的一个理解我们能够把这种技术类的语言去转化成他能理解的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这种语言去给他描述这一类工具那在我们展示我们的 demo 的时候他们的反馈也是比较好的包括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好东西是一个好技术
在我们这个应用场景里面确实我现在目前手边也没有这样的工具但是你们能用 AI 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我们就觉得非常好那下一步就是说我该怎么应用到我的这个场景里面去然后这个呢就是可能是做我们的
技术供应方跟客户之间需要再紧密推进的一个一项任务就是说怎么样去这类工具因为我们我们是做 2B 的 business 不是 2C 的 2C 的可能很简单就一个用户下载了就能去用但是这个 2B 呢是要跟垂直行业比较紧密的结合所以
要及时的反馈然后把这个东西吸收到你的工具当中来再去做一个调整我们去适应到他的业务流程里面这个是在跟
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例子我比较好奇就是您刚刚有提到说和客户就技术人员遇到的一个难点是无法去非常好的把自己的技术在商业上能够带来什么去讲给客户听就是无法讲好一个故事那您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您在这个运行现在的公司的时候是如何
实现这个转变的就是去讲好一个故事说服客户你们的技术确实能够真正的帮助到他们这个事情呢其实还不是那么简单就是说这个还有点复杂怎么说呢因为跟客户沟通的这个过程当中首先你要了解你要了解你的客户对吧因为当然了这个和你针对的市场的定位跟你
你的客户的这种类型是非常相关的但是客户又是非常多样化的不同的客户他有不同的需求然后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特征怎么样去跟客户有效的沟通这个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
但是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怎么去做这件事情有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讲一个故事它能完成这件事情或者说是完全达到你的目的故事它是一种沟通方法但是它的本质问题是你要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事情就是也是我们可能经常说的你要找准客户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痛点是我们认为的痛点说它并不是客户是一个讲需求这个呢是要通过你长期的去磨合去做采访或者说做跟客户沟通获得去验证的一个过程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举一个就是说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例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客户他嗯
他说我买了一个新房子然后我的家要装饰一下然后我要在这个墙上挂一幅画对吧那他可能已经有了那幅画然后有了一面墙那怎么去挂这幅画是他的一个需求这个是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一个需求那你作为一个比如说作为一个供应商或者作为一个卖产品的一个公司你要帮这个客户去解决这样一个需求
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场景当中我们作为比如说一个创业公司或者说一个服务方怎么去帮他完成挂技术化的任务
那我们可以卖给他一个电钻我们开发一个电钻然后你自己去钻一个洞把这幅画定下去这个是一个另外一个想法呢就我们可以最简单的就卖他一套工具钉子加榔头然后他可以把这个钉子直接手动的就敲进去敲进墙里然后把这个画挂上去
或者说另外一种现在可能是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就是说对这个墙体没有造成破坏的那我们就有那种挂钩上面后面有个贴纸然后它可以连上去然后你想撕下来的时候也不会对墙体造成破坏这个是另外一种产品对吧那这个时候有这么几种方式你可以生产你的产品但是你选择哪一种
这个时候你就要再进一步去了解这个客户你看这个客户是男性呢还是女性对吧他有没有动手的可能是一个女性朋友他根本就不会用电子啊或者说用这种银子和榔头那是不是这两类产品就可以不考虑我们就优先考虑这个简单的这种贴纸的挂钩
有的客户他可能需求是我不要破坏我的墙体我以后可能这个画撤下来我这个墙不想有洞或者不想修那这个也是他的后一步的需求这个是他的 requirements 所以你要对这个客户的真实的背后的这个需求隐藏的这些需求也要有一个一定的了解你才能对你的设计产品有一个定位
然后下一步就是说了解了这一个客户之后那你是不是再回到市场里面去看看这类客户典型的客户它的分布有多少对吧有百分之多少百分之五十的客户说是不想打动的百分之三十的客户是女性客户你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之后那你可能就比较完对你整个设计产品的一个定位的一个概念就比较完整所以
这个时候就是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说怎么样去真正理解你的客户找到一个真正的一个碰点市场需求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一拍脑袋想抓的伪需求它是没有得到验证您是怎么找到目前的这两个客户的呢这个呢其实做 startup 一开始起步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难的然后
前十个客户是最难的我们当然我们现在只有两个客户然后最直接和最推荐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你自己的网络和熟人圈去做一个推荐包括你自己可用的一个资源因为这个里面有一个其实找客户呢有几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说通过你自身的一个以前的一个交际圈你可能有一些熟人
然后第二种方式呢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或者你网络里面的人介绍的一些人这个是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就是 hold a reach out 对吧你就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你在另一个电梯上随便找然后你给他们发信然后这个成功率其实是极低极低的嗯
其实对比较好的这种方式就是先两个通过你自己的 networking 跟熟人的这个 Warm Intro 这两种方式是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里面要回归到一个本质问题就是你作为一个 startup 首先你刚刚起步你的产品非常不成熟
你推向市场的时候即使你有一个 demo 或者说一个 prototype 你秀给客户看的时候大概率它是一个不完整或者说是一个缺乏某些客户真正需要的一些功能的一些产品你要持续开发你还会迭代但是这个客户对你是没有信任就是说如果他是不认识他即使愿意跟你做一个 30 分钟或者说开一个会
他愿意听你讲愿意看你的 demo 但是他真正的底层的信任是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时候你要再往进一步推进去完成这个合作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就是说通过熟人圈跟自己的 network 你先去找这样的口因为为什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就是信任的问题它是已经是一个潜力表解它已经给你建立了
你自己的交易权他对你这个人是有认识的对你的技术能力包括你的信用度他都是已经建立起来了然后熟人权他可能也是基于熟人的一个信用度他也没有这种 trust 的问题所以在找
前两个客户的时候其实我们回过头来去看一下其实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找到的我现在回归一下就是您这个提到之前的技术问题那您在就是技术开发还有市场需求之间有没有找到平衡的这么一个过程就是您是先找到了一个技术方面可行可以做的解决方案还是说先从
和客户聊天开始明确他们的需求然后再去根据这个去开发一个技术这个两个是其实是是同时进行的就是说它它不存在一个先后关系它是一个嗯
它是一个整体就是说你既要一方面要了解市场的动态因为市场一直在变化跟发展你要明确这个市场里面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用户的比如说他的喜好在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他倾向于某一类技术或者某一类用技术赋能的这类产品比如 AI 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数字化的产品然后你看看你自己有这类技术的
基础或者说有这类技术开发的能力然后正好做了一个契合这个时候你就找到了这么一个点你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其实这个可能我可能找比平衡就是说更贴切的一个词可能是就是说用英文来讲是 product market fit 它可能 fit 到这个 market 上面去
怎么去让这两者契合是一个关键点就用我刚才讲的那个用户挂话的那个方案的一个例子来讲就是说这个里面可能真正的冲突点在于你的技术开发跟市场需求之间没有契合它无非就是来源于几个方面了就是说第一个方面就可能你根本就没有看这个市场
你只从你自己本身出发比如说我是做 AI 的我觉得 AI 是万能的我去就开发了一个 AI 电钻这个有什么用就跟普通电钻的本质区别就是我这个可以用 AI 技术赋能怎么说它自己会钻你把它放到墙上它自己会钻这个就叫 AI 功能但是这个东西这种东西是厂商需要的你可能根本就没有去了解过对吧这个是我刚才说的可能是有伪需求
你没有考虑到真实的市场的情况另外一种就是第二种就是你可能了解市场的一个动向但是你对客户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是你知道他要挂一个挂但是你不知道他不想在墙上打洞那你非要卖他一个电钻对吧这种情况就可能就是你技术开发上你即使开发了电钻但是你
你卖给的人他是不想用电钻这个东西就是对客户的理解有第三种情况就是你在更大的一个范围就是说你对市场整个客户的分类跟分布它的占比你不太了解就是说你可能找到了一个真实的需求但是这类客户比如说这个市场里 100 个客户他可能只有一个人用这个东西那你的这个 market size 就非常小了
所以这个东西你开发这个东西它不能 scale 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个上面你也要平衡去考量这个东西比较好奇您觉得您的公司目前处在哪个状态呢我们这个公司现在怎么说呢其实还是在探索的阶段比如说客户我们还没有真正
验证过一个可以 scale 的市场需求就是说我们也是在不同的行业里面不停的去探索跟垂直行业去做一个比较紧密的一个结合然后当然我们这个其实就回归到一个问题就是对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整体策略当然这个策略是
如果我们商学院里面有一些课程会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商业模式就是说你在运作的时候怎么去设计你的产品的类型这个里面其实有比较典型的四种第一种可能就是你做了一个非常牛逼的技术然后这个技术是有专利的
你可以 license 这个专利给其他使用的这个客户另外一种就是做一个平台这个就比较大了就比如说像 LB&B Uber 或者说苹果它都是一些平台公司它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圈这个一般 startup 做不了第三个就是做一个 disruptive 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应用比如说切 GPT 就是一直这个要求速度
你要有一个非常颠覆性的一个应用然后又要有一个快速的速度去进入这个市场然后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叫 value chain 的这种策略就是你要深入到一个垂直行业然后跟它的整个价值链去做一个紧密的结合因为这样的话你其实是依附于它整个一个价值链的价值链的这样一个形态
它本身价值链里面的这些这些人员或者这些 party 它是存在的它们的 value 其实是你要考虑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说这个需求是存在的然后但是你是怎么去适应它的需求去用工具去提升它完成这个需求的方式所以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策略也是跟不同行业紧密的结合而不是说我们开发一个非常通用的一个工具对这个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策略上的设计嗯
作为一个华人创业者,您在美国有遇到过什么文化上面的挑战吗?就比如说你们在团队内部怎么样去协调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个肯定是有的,就是说我们华人就是中华文化传统跟西方这种价值观跟传统和他们的一些社会的价值可能会有一些受到挑战的地方。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可能华人最大的挑战在于还是在用英文交流的表现力上这个东西可能和我们的价值观是有关系的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关系的就是说
我们的文化是倾向于一种内敛不要太外向或者说是太奔放这么一种文化传统我们是 value 这个东西我们要考虑到就是说我们我们 value 的这种价值是我们要有深度对吧我们这个人要表现得有修养有文化就不能太
太外向尤其在这个焦虑的时候不要眉飞色舞不要讲的这个夸夸其谈所以这个可能就是我们我觉得华人在表达上受到的一种挑战这个也是为什么在西方社会可能印度人更吃得开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作为我们来讲怎么去调和这种矛盾就是说
首先你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就可能是有意的要去培养一下就是注重一下我们在表达时候的这种表现当然很多华人创业者我也看到有很多比较年轻的一代的留学生他们其实在语言表达的上面更倾向于这种西方的模式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我觉得是一个转变
然后另外一种就是说对可能不善于表达的这种华人创业者就是说可能是有意的要去锻炼一下这个东西另外就是说就是说要刻意的往那个方向去培养就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我们华人是说到做到对吧就是说我做不到的事情我尽量不说或者说我能做到了我再说或者我做到百分之一百我收百分之八十
但是呢这个东西你要考虑如果你真的有信心有能力做到那你说出来也无妨人家可能会 value 这个东西但是就是不要太太内敛太内敛可能会影响一个这样一个交流的效果明白那像您在跟美国一些投资者进行沟通的时候您是不是就在这方面吃过一些不贵呢您有没有可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历
这个可能就是说我不能说因为我不是投资者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对我的态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但是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就是说投资者他
一般来讲还是比较理性的就是说在沟通上面你即使比较传统比较内敛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你把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指标说出来他们都会看到主要的我觉得可能吃亏的就是说当然这个也是我们整节教训的经验的一部分只要还是可能还是在跟客户交流的一些
就如果你在跟客户因为客户一般来讲它的 diversity 是比较大的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族群的人都有然后它有可能是技术背景有可能是商业背景有可能是其他行业的背景我的建议是作为华人创业者要稍微设计一下你的这种跟客户沟通的一种方式你可以去演练一下或者说可以找美国人去
去做一个排练然后听听他们的意见这个东西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讲起来他们比较容易能接受或者说你该表现出一些什么样的情绪带有情绪或者说去调动对方的一个情绪那我是不是大概就可以理解成说可以要培养一套根据自己创业项目去培养一套话术体系来去 convince 你的这个潜在的消费者我是不是能不能这么理解
对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对我用我们能理解的话就是这个话术这个可能也比较准确了解那您觉得刚刚说了一些就是华人创业者在美国的劣势您觉得华人创业者在美国有什么优势吗然后有没有就是您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华人创业者的优势其实也比较明显这个也经常是我提到一点就是它是矛盾统一的你的劣势其实就是你的优势华人创业者一般都是非常可靠的做东西非常的扎实它相比较我不能说其他族群的这些创业者当然在我的观察当中华人创业者在技术上一般都是比较过硬的
他能说到一个 feature 说我帮你做到我帮你在一个月内做到基本上这个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我碰到一些很多其他一些族群的一些差异的可能这个也不一定是针对族群可能也跟人有关系或者说跟他的一个文化背景是有关系的
他很多时候是玩不成的就说会拖很长时间或者说他不会把 priority 放在这个上面或者这个就跟他就是说我刚才提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就是要说到做到如果说到你做不到那我们就不说所以华人创业者总结下来就是认真严谨扎实这个是我们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优势
但是呢就是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还是要提醒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优点要在要在一个就是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要让对方能理解我们能做到这些东西跟其他创业者比较所以如果他能理解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非常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沟通的基础了解那
我们之前也有嘉宾提到过就是创业它是一个像马拉松一样的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节奏感非常重要然后同时这个节奏它把它定义为就是同时建造然后以及去
看新的方向或者就是说你埋头俯瞰一段时间还有你抬起头看一看这个前方的路是不是就是像你计划的那样在走您觉得就是您平常会有这么一个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吗对这个这个是确实是这样就是说创业是
真的像马拉松一样就是你开启了这个路程之后就是说你是分段式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一段一段跑我打个比方就是说我们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一开始去年的时候我们刚开始做的一个产品跟现在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为什么会改变当然这个就是你刚才提到抬头看路的这个一个阶段我们看到路它可能
不是按照我们直线的这个想法在走它可能是一个曲线的一个过程或者说跟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条路可能跟我原先想的不一样那这个时候你又要回到你本身的这个内部去适应这条路对吧去
在你的产品上在你的管理上或者说在你的商业的模式上要去做一定的调整跟改变而且这个是对创业公司来讲对大公司因为它的商业模型是固定的已经是 established 的所以他们可能在这个上面是转变的比较慢但是对创业公司来讲你在
没有验证跟让一套你自己的商业模式成熟的之前你都应该积极去做一个适应跟改变所以这个是一个反复的一个过程就是说你走一段就几个月之后你跟客户再聊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让他们正式用一下之后去反馈给你的意见是最真实的然后也是最有效的然后你根据这些意见再做出一个调整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像您刚刚也讲到说您平时在私下的一些时间会去读书和他人的一些分享这个也是我们播客会有的一个保留问题就是说您可不可以对我们的听友分享一些您觉得这个启发特别大的资源会是书会是播客会是别人的博客
能有什么推荐的吗这个肯定是有很多这类的资源就是说它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要通过这个资源去
去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对吧学习掌握一个什么样的认知提升一个什么样的技能这个呢我其实可以借鉴一下我每次我们招实习生都会我会给他第一做一个第一个讲座就是提升他的基础能力然后这个呢我称为用中文我称为叫做原能力
就是说你在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你都要有一个最最基础的就有点像我们电脑的操作系统你有一套操作系统去完成各式各样的任务这个是一个基础所以我称之为原能力然后这个里面就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说你怎么样看待一个事物
对吧你看待的这个角度问题然后怎么样去理解跟分析一点事物就是你要去拆解理解它运作的机制然后真正掌握它的这个规律然后再接下去就是怎样去学习一个东西
这个我还做过一个 GPT 的一个定制化的一个 GPT 就是怎么样去帮助你快速的学习一个东西就是说用非常严谨的科学的这种学术的方法去学习快速学习一个东西然后再下一步就是说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是有各式各样的限制尤其在创业的 startup 这个环境里面怎么样有很多限制条件你怎么跟限制条件去做朋友在这些限制条件的框架里面你去完成最大限度的完成一件事情这些都是你的原能力然后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资源去提升你的原能力我觉得对我来讲比较有用的还是其实我比较
受用的是一些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的一些著作就比如说你如果要提升你的认知我觉得《易经》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你每次读它每次去拆解它理解它的背后的一些思想它就是上升到一个哲学的程度
很多时候让你看待一个问题看待世界跟一个事物有一个非常深的一个理解你可以这样看它你可以这样看它或者说你可以整体看它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其实是可以在中国的古代经典里面去开发一些非常好的一些资源就是哲学思想然后另外一些比如说一些通俗易懂的一些现代作者写的书他可能
也会带来一些比较好的提升比如说我其实很关注李夏来的一些写的一些东西他写的一些东西其实都是跟原能力是有关系的它不一定是一套技法因为现在很多畅销书都是一些成功学的一些东西其实我不太关注那些 framework 很多时候那些 framework 其实是很表层的一些东西但是它背后一些东西你是需要真正去理解的
但是李孝兰这些书它可能介绍原来你需要一个自己时间的一个过程你要不停的去应用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工具上的问题现在其实大家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
我称为知识工具 1.0 大家都去图书馆那个时候中学的时候都去图书馆然后后来大学的时候大家有互联网可以搜索那个是知识工具 2.0 现在我称之为知识工具 3.0 比如说 CHATGBD 这类聊天工具然后还有很好的视频网站国内国外这些视频网站你想学什么东西基本上你都可以零成本去拿到这些资源然后这个大家都可以运用起来
所以基本上就是这些资源然后也希望大家能够就是好好地利用这个时代我觉得其实创业的成本在这些物质的成本上面其实我觉得并不高因为很多知识资源都是唾手可得的您刚刚说的那个 GPT 您愿意分享出来吗就是我们也可以放到这期播客的 show notes 里面供大家去参考
可以啊这个可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我当时就是给实习生们写了一个 demo 然后他们想要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说从怎么样介绍一个基础的概念然后到了解它的历史到现在流行的一些理论框架到
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做了一套非常简单的一个学习流程的一个 GPT 可以提供给大家那我们今天播客就到这里非常感谢许可参与我们今天的录制
好的谢谢基深跟瑞成的邀请然后我也很开心跟大家做一次这样的一个交流然后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跟大家继续分享然后祝大家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能解决困难然后提升自己最后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