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5 养育孩子该听谁的?怎样处理家人间的育儿冲突?(上)

ep.15 养育孩子该听谁的?怎样处理家人间的育儿冲突?(上)

2025/3/5
logo of podcast 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C
Carolyn
诗琰
Topics
诗琰:在育儿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与家人在育儿理念上的冲突。例如,在孩子情绪问题上,我的温柔处理方式不被家人理解,他们认为我在惯孩子;在孩子饮食习惯上,我坚持自主进食的理念,而长辈们则心疼孩子,想喂饭或偷偷给孩子零食。虽然我坚持自己的理念,但我也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过于强硬,忽略了家人的情感。在处理这些冲突时,我尝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兼顾家人的感受,寻找平衡点。 我意识到,育儿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在沟通中寻找共识,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同时,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与家人沟通时,我尝试避免情绪化的表达,而是以平静、理性的态度,阐述我的观点和做法,并解释背后的原因和依据。我也会尝试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Carolyn:在育儿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面临与家人在育儿理念上的分歧。例如,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和孩子习惯光脚在家走,而长辈们则担心孩子着凉,坚持要孩子穿袜子。在处理孩子行为和情绪问题上,我们更倾向于引导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长辈们则更倾向于直接制止孩子的哭闹。 在处理这些冲突时,我通常会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对于一些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生活习惯差异,我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例如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我会明确地向对方表达我的底线和要求,并坚持执行。 在与家人沟通时,我会提前沟通,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事后纠纷。我也会尝试利用一些权威人士的观点,例如医生或专家,来支持我的观点,从而更容易让家人接受。 此外,在处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冲突时,我会尽量做到客体分离,避免将矛盾扩大化。我会先安抚大人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并尝试帮助孩子理解家人的行为和想法。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不以期待相吃养育欢迎大家收听不期而育进来聊聊家庭存放育儿一级的故事大家好我是 CarolineHello 大家好我是诗妍今天我们聊一聊在家庭当中关于育儿理念充分的问题啊

我们在 Dear Me 的妈妈群里经常会听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妈妈们跟老公或者其他家人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时总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有些时候他们会不屑一顾甚至于是质疑

非常理解有的妈妈跟我们说比如她的孩子每次闹情绪她很温柔地去对待孩子用包容的方式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时候她老公就会在一旁说你就惯着她吧都是你惯的所以孩子才脾气这么大

或者是有一些老人会坚持给孩子喂饭呀我们可能虽然态度很真诚很温柔地告诉他们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的重要性啊那有的老人可能就会回对我们说你小时候不也是喂大的吗有必要这么多事吗是的我记得我家老大小的时候有一次吃饭就是他不喜欢我那天做的晚餐所以一口都不想吃就只喝了一点奶当时我的态度就是 OK 我尊重你的选择你

一顿不吃没有关系那后面你饿了就会理解说不吃饭就会饿这个自然后果我不会因为你这一顿没有喜欢吃的东西就单独在开小灶给你做别的食物因为这是我对待吃饭问题的边界我很在意你养成一个良好的就餐习惯我也不想鼓励孩子挑食没有喜欢吃的东西就要求在开小灶不想开这个先例

但是我妈当时就是非常着急她觉得孩子就是饿呀没吃饱呀而且对于她来说可能再做一个什么别的吃的也不费时间干嘛非得要孩子饿着呢就没有必要没苦硬吃对我虽然非常理解我妈当时那种疼孩子的心情但是我跟她讲了一些关于孩子这个自主进食的理念呀培养吃饭习惯的这种啊

理念啊虽然尊重孩子的选择一顿不吃没有关系啊虽然我妈通常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开明而且非常支持我的妈妈但是那天我妈就是投射了很多的情感在孩子身上觉得啊这个孩子好委屈啊觉得我这个当妈的特别冷酷无情怎么能故意饿着孩子不给他吃饭

有些老人可能更过分的是可能会偷偷的塞给孩子零食吃当然我妈不会这么做她最后也还是听我的没有再给孩子做别的吃的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到她对我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并不是很开心

我自己其实后来也有一点的反思就是是不是在这件事情的态度上过于强硬了因为毕竟我们也要照顾到父母的感情对于他们来说开个小灶其实并不麻烦相反如果孩子跟他们提要求说想吃什么然后他们可以满足孩子的话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虽然感觉自己非常委屈不被理解但我也意识到我的表达方式可能在当下也很难让我妈妈接受因为我的边界可能也许同样伤害了老人想要宠爱孩子的这种感情所以真的很难平衡

我非常感同身受我觉得养孩子的矛盾可能所有家庭多多少少都会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当你努力想用更科学的方式养孩子的时候却发现最亲密的家人总是不理解甚至拆台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就夹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想要用更加科学的理念来养孩子同时呢面对来帮助我们带孩子的老人自己也觉得应该感恩不能总是挑剔父母

也想说可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但确实呢有些老一辈的观点呢我们又不能接受对我觉得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之下养育孩子已经不是说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的事了通常都是一个家庭的这种团队协作即便你不是完全跟父母住在一起完全依赖父母帮你带孩子呃

也难免会有偶尔有事啊需要父母或者公婆来帮忙带孩子的情况那这个时候相信很多大厂就会担心说老人带孩子的方式如果跟我们平时的育儿观念不一样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天就想就这个问题跟大家深度的探讨一下如何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嗯嗯对其实思考一下我们平时跟父母在育儿当中很常见的矛盾冲突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那第一类就是单纯的生活习惯上的不同那第二类可能就是在处理孩子的行为呀或者情绪上的做法不同那第三类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不同就是价值观或者是底层认知上的不同

那我们先讨论就是第一类的关于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比如关于孩子的穿衣吃饭呀卫生习惯呀 作息时间呀等等比如我们家大人和孩子都是比较习惯在家里光着脚在地上走嘛那如果我爸妈来帮我带孩子的话看到孩子光着脚就会总想要给他们穿个袜子

嗯这个非常常见我们家也是像我妈妈是特别怕冷的人然后她平时都是要带着护膝啊然后有暖宝宝啊这样就稍微转凉一点就会要加很多衣服所以她也就特别怕孩子冷对一转凉就要加很多衣服然后每天都要督促她像有一些十几度的温度的天气她都要让她穿个秋裤然后在家里就一定要穿袜子睡觉要给穿袜子是是啊

就这样的习惯不同其实例子很多的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有对但其实小孩可能他的活动量本来就很大而且他循环就很好嘛他的体感温度可能跟大人是不太一样的

其实如果单纯我觉得如果是单纯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没有真正的对或者是错只是我们大家的喜好不一样我们的感受不一样就跟我们大学找室友是一样的那既然我们要因为带孩子住在一起嘛那难免会有一些需要互相适应的地方那针对这种情况我会觉得可能提前沟通比事后要再修补更有效果

比如说在我爸妈来之前我会把我们家每天的一个基本作息跟他们发个微信说明一下呀或者是他们平时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之类的跟他们说明会比较好比如几点起床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这种规律性的东西还有小朋友哪天有课外班哪天学校会提前放假等等

这样就是他们来之前大家会有一个彼此的基本的了解不用再住到一起之后再感觉到突然不适应

嗯嗯没错我觉得提前预防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我自己也是每次我爸我妈或者公公婆婆来带娃之前我都要说的很清楚就像你说的几点要去干什么甚至有的时候我要提醒他们说今天孩子要喝多少水呀不能给他们吃什么呀等等的都会跟他们说清楚但其实如果说我们真的是

在生活习惯上起了真正的冲突预防没有用的话老人一定要改变孩子一些生活习惯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是认为既然那我们要磨合嘛也就是说我们双方都要互相的适应比如如果父母想要干预一些习惯上的问题只要不是真的对身体安全有害我通常情况下就是不太管通常因为老人的本心也都是好的嘛比如穿不穿袜子呀睡觉盖几层被子呀用手抓吃饭还是用筷子吃饭这种比较细节又其实没大有所谓的东西我都会比较啊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父母的习惯也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说我平时带孩子的方式可能属于比较粗放性的穿不穿袜子之类这种可能穿袜子确实更舒服但是因为我自己精力有限在我自己带孩子的时候我只能抓大放小那现在如果父母来了想让我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体验那我也没必要没苦硬吃非要跟父母作对

所以但是如果说就是孩子能够接受他们这些新的习惯那当然就好如果孩子前列反抗这些新的习惯的话我一般也是尽量不太参与因为来是孩子在我们父母的里说话的分量通常是比我们在父母的里说话的分量更高的如果孩子实在不接受那老人估计是两次就自己放弃了

那二来是如果我这时候介入了那我父母在孩子那里推进不了的事可能就会转移到我自己的身上那我并不想被迫当这个执行者嘛所以我能躲就躲如果孩子不开心来找我那我就只负责安抚孩子的情绪就可以了那如果父母感觉到生气那我就跟着表示无奈就好不用跟他们争辩也不用非要有一个是非对错或者解决方法

但是呢如果说比如父母想要强加或者老人想要强加的一些习惯我觉得可能比如弊大于利或者是触犯到我们的一些边界的话比如当然我们家没有这种情况有一些妈妈跟我们说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抽烟呀或者是看手机呀不顾孩子的安全呀或者给孩子吃一些不太健康的零食呀我觉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明确地向对方树立边界的

嗯没错其实就是抓大放小然后也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小事身上只要关注最重点的这个安全边界的问题就可以了嗯

但其实啊这个说起来容易啊做起来也不一定那么好执行就像我们之前一期播客讲的其实很多家庭的老一辈他是无法尊重子女的边界的就是对于这些边界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去跟父母去沟通呢

确实我觉得关于边界问题有必要多讲两句有些人会误解说觉得边界是要求对方去改变他的行为告诉他说你不能做什么什么但通常情况下除非对方是真正理解并且尊重我们他们是很难在短时间去改变自己的

那其实真正的一个有效的边界是告知对方说我们自己要去捍卫的一个东西而对方尽量去侵犯的一个东西我不要对方去触犯到我边界的一个东西就比如打个比方说如果你触犯到我的边界我就会采取这样这样这样措施这样一个表达举一个例子如果有老人在你的孩子周围抽烟的话你可以说孩子身体还小二手烟对他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那我是孩子的妈妈我有一务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如果您以后需要在孩子周围抽烟的话我看到的话会先把孩子从您身边抱走那等您抽完了我再把孩子抱回来那如果我在看不到的地方这件事情还会需要频繁发生的话在您能控制住吸烟这件事情之前这段时间我就先不带着孩子过来了或者是我们可以找一个户外或者是禁烟场所跟孩子在一起玩一会儿

或者说您可以来我们家看孩子那前提是您不带烟的情况下那其实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的表达并没有要求对方立刻做任何的改变只是把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理由以及我们应对的计划告知对方因为这件事情对我们比对对方更加重要所以在面对对方可能不小心跨越边界的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采取主动来保护自己和孩子

那如果对方在听了我们告知之后仍然选择去不尊重或者是不小心跨越边界那我们就坚守边界按照我们之前约定的这个计划来执行就好了这个时候只需要再提醒对方说我们之前已经就抽烟这件事情讨论过了不管您是否尊重我们的选择我都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任所以现在我先暂时把孩子带离这里等你抽完了我们再回来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表达当然我感觉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说在我们表达这些的时候我们是不带强烈情绪的假设说我们是非常着急非常生气的说你再抽烟我就怎么怎么样了

我就应该去什么样的措施了那么父母肯定作为长辈来讲他是不能够接受的这样我们一种指责对方或者还没有开口自己就先委屈起来的沟通方式对他们来讲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另外一个我觉得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其实不用把对方放在对立面我们反而应该要统一战线可以这么跟父母说我知道我们都是非常爱孩子的我们也都是为孩子好

所以请你是不是可以怎么怎么样或者另外一个方式也是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去着想

比如说就抽烟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说其实抽烟对您的健康也不好不如下次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机会去尝试戒戒烟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反而更容易让对方能接受我们并不是跟他对着干我们并不是想要马上让他改变什么样的行为其实我们是都是一个战线的都是一条心的都是想要这个家好都是想要孩子好都是想要对方好

是的我们可能之所以会想着说当对方的行为不能接受的时候要指责别人或者说自己还没说话就感到委屈是我们希望对方不用我们提醒就能做到不触犯这些边界就不用提醒就能明白我们的规矩

但是如果明白这些边界这些规矩是我们自己需要主动负责去设立的也许就不会觉得那么委屈也许也就不会去指责别人就可以很平静的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对其实对于这些隐形的气带如果把它摆明了讲出来其实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轻松的处理方式没错但是我也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对于家人这种比较强硬的或者设立边界的话说不出口的话我还有一个比较有用的万金油可以供大家参考是什么我好好奇啊

对这个万金有这个万能的理由就是我们把责任推到医生的身上或者儿医的身上就这一招我也是跟我一个朋友学的就是面对这些健康相关的问题你就搬出医生来比如说你跟你跟对方说上次体检我们儿医说孩子感冒咳嗽太久跟周围二手烟环境有关让我们注意一下或者说我们最近个子有点矮体重有点偏高或者偏低医生说了要少摄入糖分多吃蛋白质

上次我们体检都被批评了说碳水吃太多了或者是晚上睡觉盖太厚了孩子睡不踏实让少盖一点

把医生这个相对权威的人设搬出来也许比我们自己去跟老人要争论有效我觉得这个说的特别好特别有道理这在我们家是非常实用的有的时候我说不行我在网上去找一点所谓的专家视频在我妈在我爸这都比我自己说要有用所以我都很喜欢去刷那些视频然后去找针对性的问题发给他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侣他们大概率可以接受

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种没有大是大非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像你说的采取降级处理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那对于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或者是安全的边界性问题我们就需要明确设立边界或者是像刚刚讨论的一样搬出专家权威来让父母们更容易接纳

是的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第二类常见的跟家庭成员当中的育儿冲突就是对于孩子的行为处理和情绪处理的方式不同比如我们不期而遇的课程和沙龙活动当中有时候会跟父母讲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那

那比如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去引导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示范这种情绪调节的能力因为你首先要先允许孩子的这个情绪发生才能给他一个调节的空间和机会

很多我们群里的妈妈在实践的时候就会跟我们反馈说老人通常会因为受不了孩子哭就会介入我们去接纳孩子的这个过程想要通过一些老一辈的方法让孩子赶快安静下来

比如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或者是威胁他们再哭就不是好孩子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抱你了等等这些话说没错真的我爸爸就是这样子的因为我其实记得我从小的时候我爸爸也不是特别喜欢我哭就一哭就会想办法让我停下来所以现在他在带我们家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同样的方法经常就是威胁他

你在哭我就不给你什么什么或者有的时候会 POV 这种就说小小男子汉怎么能哭呢然后有的时候呢我们家孩子就会跑到我这来因为在我这他是被允许哭的嘛然后我爸看到我的孩子在我这可以哭很久还会来指责我一句说就是你就你这么带孩子你就让他哭你就喜欢让孩子哭你就觉得哭了你开心我真的是非常无语

我能理解确实特别委屈而且很无奈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花了这么多的精力来学习育儿知识但是在实践起来好像总是受到重重阻碍有的时候可能不仅仅是老人可能就连我们自己的老公也会不太理解

比如有的时候我儿子可能会答应了说十分钟之后上床睡觉但是他到了点之后你知道他就会继续拖延吗小孩经常会干的这些事那我老公可能就会比较严厉的去批评他就说你要遵守你的承诺

我有时候可能会提醒我老公说这个时候孩子他的理智脑是不上线的你需要先处理他的情绪再处理这个事情不然对你们之间的关系会有不太好的影响因为孩子在你这里其实得不到情绪上的安全感

他对你就没有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那我老公当时的回应就是说他要学会跟他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也要遵守承诺那我就觉得这个想法很无语你知道吗我想说你是他爸爸你宁愿他不喜欢你也硬要在他听不进去的这个状态里输出这样一个遵守承诺这个三四岁孩子完全理解不了的概念

这种场景我真的特别的熟悉在我们家也是就有的时候孩子非常的崩溃在哭然后我老公就是很想试图给孩子讲道理然后道理讲不明白他自己就很着急我已经很明显能看出来他自己已经开始生气了然后就是自己也进入了一个跟孩子战斗的状态

所以通常那个情况下我就选择介入我就会跟我老公说 OK 你看上去有点状态不太对劲要么你先到旁边去休息一下平静一下然后这里就交给我来处理通常我会把他们两个离开避免生出更多的火花

对我觉得我处理的方式跟你还是蛮像的尽量做到课题分离吧这个时候我会尽量避免去指摘对方的做法虽然这也是我自己经过无数次无效的尝试之后得出的经验因为这个时候老公或者是父母也在情绪当中很可能是也听不进去我们讲的话的或者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底层认知跟我们就是不一样比如老人可能就是认为哭是不好的

我是不可能在那个当下让他理解并且接受我的理念的那虽然我之前也可能会花时间去解释啊传递理念啊摆事实讲道理啊但后来我发现对待有情绪的成年人其实跟对待有情绪的孩子一样你有时候越讲道理他就越听不进去对所以我通常的做法就是先跟大人说嘛像你一样先跟不管是老公也好还是父母也好就是看起来孩子是真的让你生气了你先消消气让我来处理

或者是告诉他说我知道交给我吧我能看出来孩子的做法让你很生气放心吧让我来跟他沟通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孩子进一步的被触发嘛

然后我可能会花一点时间帮孩子去理解刚才爸爸的反应但我可能不会去否定他爸爸的做法比如说我不会告诉孩子说别听你爸的他什么都不懂或者是当着孩子的面去驳斥我老公就你怎么这样对孩子呀但其实这是把我跟我老公之间的矛盾强行带到他们的父子相处当中

或者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当中把对父母或者是公婆的意见带到跟孩子的关系当中这样孩子其实是被迫参与了不必要的关系和冲突把原本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属于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淡化了嗯

嗯,没错,其实长期这样做,我们会发现孩子会自己选择站队,像有的妈妈会反映说,每次一发生家庭矛盾,孩子就说,我听爸爸的,我站爸爸这边,或者我听爷爷奶奶的,我站这儿,就其实是无形当中更加的激化了家庭中本不应该有的矛盾。

对所以我就是尽量不去介入他们的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会可能帮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可能会有所差异让孩子认识到对方的反应并不是因为自己孩子自己本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我可能会跟我儿子说刚才爸爸听你说玩了十分钟之后还要继续玩

他以为你忘记了你刚才要上床睡觉的承诺也可能会担心你睡觉太晚会让你明天早上没有精神那爸爸的批评可能伤害到了你的感情可能让你觉得很受伤很伤心难过

因为你不认为你是一个不听话不遵守承诺的孩子这种被人误解的感受真的很委屈妈妈能理解你妈妈也相信你不是不想遵守你的承诺而是因为你现在玩的这个玩具它太好玩了你舍不得放下嗯

那其实我的话讲到这里我作为妈妈的责任就做到了我能做的只是为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负责尽量帮孩子梳理他的情绪和感受让我自己成为孩子永远可以依靠的那个人

那至于别人我控制不了也改变不了那实话讲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老人跟孩子之间的祖孙关系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课题我不可能处处尝试介入或者改变

孩子也有权利在不同的养育者那里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嗯其实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当中更擅长这种所谓的情境智能就是在妈妈这里可能是学会到温柔的关怀呀情绪管理的技巧呀在爸爸那里可能学到是冒险的精神呀遵守承诺的这个精神呀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可能学到的是这种无条件的关爱呀

那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爱的方式才是孩子适应社会进行社会化训练的一个天然的课堂确实其实我们没有办法让所有人在所有事情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或者是态度都是一致的比如说在妈妈这里可能我晚睡十分钟我拖延个十分钟是 OK 的可能在爸爸那里就是不行的对于同一件事情来说不同人他就是有不同的接纳度就是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这个对孩子来说它并非是一件坏事其实也是一个他学习去与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相处的好机会

嗯那还有的时候啊我们跟老公或者父母的矛盾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上的比如说老人可能会说女孩子不文静以后嫁不出去啊男孩子不应该喜欢粉色呀等等等等或者会问孩子一些不适合的问题比如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谁过之类的对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常见的第三类的矛盾比如说价值观或者是认知层面上的不同那应对这种冲突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认清的就是这种底层的差异我们是不可能改变的至少在短时间内得不到一个改变

刚才说的比如说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或者是应对孩子的态度可能可以通过磨合适应或者学习来改变但是一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上的不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致的

所以如果你看到了亲戚或者长辈对孩子传达一些你无法接受的价值观比如说评价一个人穿着呀一些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啊说男孩子就应该怎样怎样女孩就应该怎样怎样啊一些可能已经过时了的社会共识

或者是可能会有意无意的跟孩子说一些并不符合他们年龄认知的事情比如我们家之前会有亲戚在无意当中当着孩子评论一些你不想让他学到的东西比如说一些社会问题啊一些时政问题啊等等

那其实孩子是一个海绵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太小他听不懂或者记不住说一说没关系但其实孩子会在你不经意之间就学会一些你想不到的东西我想到一个例子就是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出去嘛在

当时一个餐厅里就放了一首带一些少而不宜的这个词汇的英文歌曲嘛当时我就跟我老公说了一句说为什么要放这种歌对孩子影响不好那当时我儿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是隔了很久以后他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妈妈你在听什么歌不要听带有这种不好词语的歌那我突然就问他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词语的我以为是学校的老师教给他或者是同学告诉他的结果呢

结果他说是那次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你说过的我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我觉得我自己平时可能跟孩子说话已经很注意了但是孩子就会在不经意之间他学到一些这些东西然后你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确实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强没错其实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已经学习了很多我们想让他和不想让他学的东西

我也想到之前群里有一个妈妈问我们说孩子说脏话怎么处理其实

脏话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从成年人那里模仿来的他们听到的时候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就学来了那如果你发现老人或者其他经常跟孩子在一起的孩子会对孩子输出一些不符合你价值观的东西那确实是需要警惕的因为耳目力量真的是非常强大

是的那其实处理这种底层价值观上的不同我们有很多可以深度探讨的东西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可能会选择重新开一期播客来深度的讨论一下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当下我们作为家长可能能做的第一点就是在你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尽量转移一下话题或者

或者是可能一个善意的提醒就会让对方意识到孩子在场有的时候他们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一些孩子不适合听的东西就是可能我们提醒他一下不要讨论一些不适合孩子们听的东西就可能起到一个暂停这个话题的作用

是的

本期 key takeaways 对于家庭成员当中没有大是大非的生活习惯冲突我们通常可以选择降级处理对于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则性问题我们要设立边界或者搬出专家权威来让对方更容易接纳我们的意见

处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冲突我们要尽量客体分离在处理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上我们只能为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负责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做孩子可以依赖的那个安全港湾也给其他家人一个情绪缓冲的空间

面对和父母在育儿价值观上的冲突不要尝试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人只能在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去影响他人遇到价值观冲突的当下我们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转移话题或者带孩子离开现场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感谢大家收听本期的不期而遇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第二名不期而遇

如果你有关于育儿和亲子关系的问题想听我们在未来节目当中讨论也欢迎大家私信我们不予期待松弛养育让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