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期待松弛养育 欢迎大家收听不起耳语 进来聊聊家庭成长 育儿育己的故事 大家好 我是诗妍哈喽大家好 我是 Carolyn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爸爸在养育孩子当中的角色诗妍我想先问问你 你会因为老公带孩子的方式跟你不一样比如总是会对孩子表现出来没耐心 脾气不好等等或者无法对孩子的情绪表现出共鸣而感到愤怒吗
那必须有呀比如说我老公他非常不能接受小孩子哭就是只要有任何一个小孩子不一定是我儿子啊就是任何小孩子崩溃大哭他都会脸色就会立马变然后
然后就会选择自己离开尤其如果是他自己儿子在一些他不能理解的行为上面崩溃大哭比如说玩具倒掉了甚至有的时候因为孩子有点疲惫闹觉啊然后就不停的哭嘛他就完全没有办法处理这样的情况他就会选择自己一个人离开默默的坐在他某一个角落自己安静
他是没有办法能够共情孩子也没有办法接纳孩子允许孩子哭总是不停地想办法要让孩子停止
我想这可能应该是他们那一代甚至于很多家庭养男孩子的方式的决定比如说家长对男孩的期望通常就是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不能软弱男人有泪不清坦哭有什么用你要有担当等等好像表达情感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得赶紧解决问题
有孩子之前呢老公可能就是很难共情我们嘛有了孩子呢这方面的不足就开始体现在他无法共情孩子而且我觉得很多妈妈也会跟我们有一样的感觉就是我们尝试跟老公分享一些科学育儿理念时
虽然他们也许可以理解但很难接纳或者是改变因为他们不认为有什么需要去改变即使有一些老公他可能觉得说有需要但是他也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放到实践上能够用得起来因为他们自己就是
就是没有被允许表达过感情嘛你突然让他去理解孩子去共情孩子其实对于他们来讲也是非常难的我觉得你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老公们自己先有这个改变的需求才行
有些爸爸可能属于比较有觉悟的爸爸他们可能接收到一些新的信息之后一些新的知识之后可能会积极地进行反思说白了就是那种比较激自己的那类爸爸们那我们不期而遇的这一期线上课程就来了很多这样的爸爸们所以我们都特别特别羡慕每次看到妈妈们带着家属来参加我们的课都会觉得非常兴奋那这些爸爸们他们都很愿意思考也很愿意努力为家庭进行积极的这样的改变
但是可能有的爸爸们就是就所谓的比较猪队友了像我老公这种需要更长的时间更久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学会共情孩子或者是共情我们没错其实每个家庭的爸爸都不太一样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也不太一样然后性格啊工作经历啊等等都不太一样
说实话我以前也会因为我老公总是对我说的这些育儿理念油盐不进感到非常气馁因为我会期待我们在理念和做法上对待孩子上是一致的
但是后来我自己通过学习和在自己家庭里的观察吧开始逐渐意识到其实爸爸和妈妈在育儿当中扮演的这个角色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基础逻辑虽然要比较基本的一致比如说父母双方都要尝试接纳孩子要善意解读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下面的需求而不是单纯的要纠正孩子的行为对
但同时呢我也意识到说在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上面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以及孩子不同的关注点上爸爸妈妈的侧重其实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嗯没错今天我们就想从儿童和家庭发展的角度跟大家讨论一下在不同的儿童年龄和发展阶段
父亲应该承担起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首先呢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从出生到婴儿期就是所谓的一岁以前的这个阶段那这个时期的小婴儿其实大部分的需求都是由妈妈由母亲来承担比如喂奶呀安抚啊哄睡呀等等所以婴儿这个时期的主要依恋对象是妈妈是孩子所谓的第二个重要的他人
那妈妈自己刚刚经历了怀孕和生产身体和心灵其实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妈妈对这个角色的适应其实是直接决定了与孩子的依恋关系的质量
那父亲其实作为妻子和孩子的主要守护者当然不是说完全要求爸爸来承担一个月嫂的这样一个角色来照顾妈妈的日常起居了而是说爸爸应该更多地帮助妈妈来适应产后情绪的变化
来为妈妈和整个家庭创造一个安全的抱持性的环境来保证这个小 baby 小婴儿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所以第一年爸爸的参与其实好像看上去没有特别多的直接参与但其实爸爸是通过守护妈妈来给孩子带来这种间接性的影响那这种间接性的影响其实也是同样重要的
是的现在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在生产之后请月嫂或者是去月子中心或者让父母来帮忙嘛
那有相当一部分的爸爸们其实在产后的第一年是不知道如何参与照顾孩子的感觉自己哪哪都插不上手其实重要的并不是爸爸们拿来承担多少活而是爸爸作为家里跟妈妈最亲近的那个人应该在心理上去照顾妻子在妻子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接纳她帮助她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有机会自我关爱
那如果家里没有帮手那爸爸就可以多承担喂奶换尿布这些事情让妈妈可以好好休息
如果这些琐事有人帮你做,那么就多带妈妈出去走走,适当地让妈妈的注意力从宝宝身上转移一下,只有妈妈身心健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尤其是在产后第一年里。对,其实我们都知道照顾孩子最辛苦的就是生命当中的第一年,那这第一年也往往是夫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对。
很多的家庭矛盾都是由于爸爸们接受不了自己不再是老婆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好像突然间家里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不光是这个孩子的到来然后好像来了很多比如月嫂呀月儿嫂呀公婆呀父母呀然后这种很多家庭的亲戚都过来
然后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面不知道该如何适应这种好像被边缘化的感受而产生的很多的矛盾那爸爸们自己的内心其实也在经历一些非常重要的转变也同样需要情绪上的疏导和帮助
而作为男性我觉得他们周围的支持系统往往是比较少的而且这些男性们他自己又比较少会向外主动求助所以很多家庭可能也会在无意识当中忽视了爸爸们的心理状态
所以我认为整个家庭还是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孩子身上虽然孩子确实是在当下好像是最重要的那个人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要如何支持这个新手的爸爸和新手的妈妈逐渐适应自己在身份上的转变还有心态上的变化这个可能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长远影响要更加重要一些嗯没错
那到了学步期就是一岁之后大概一岁到三岁之间吧我觉得父亲的职责好像就变成了带孩子认识外部世界这样一个责任那这个时候的爸爸和妈妈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其实就有一定的不同了啊
比如很多人都读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全脑养育》《全脑教养》它的作者 Dan Siegel 就是一个很著名的神经学家那他的研究表明宝宝的心智发育其实是需要通过与不同的人际互动产生刺激而发展的
所以可能妈妈更多跟宝宝的互动是讲故事呀唱歌呀那爸爸可能通常都喜欢用比较刺激或者新奇的方式跟孩子们玩比如说举高高呀或者扔球啊或者玩一些什么大摆锤呀这种运动方式嗯
所以这种与妈妈不同的互动方式会逐渐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所谓个体化的过程让孩子从跟妈妈这种一岁之前完全共生的阶段逐渐过渡到可以发展出自我的一个阶段
那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儿子的话像我跟诗妍我有两个儿子诗妍有一个儿子那爸爸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会成为一些小男孩的榜样为孩子的行为或者探索的勇气做出一些示范让他们在与妈妈保持这种紧密的情感连接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发展出一些与妈妈不太一样的个性
对 是的我就记得 Edan 这个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跟爸爸玩因为爸爸个子很高嘛然后每次出去玩的时候他都一定要求要坐在爸爸肩膀上因为这样他就可以
变成那个看得最远的人然后平时也很特别特别喜欢跟爸爸玩具高高然后就让他爸爸给他挑起来然后再接住他然后也很喜欢他爸爸拎着他的小脚脚要给他倒立着走反正就是很刺激很好玩孩子真的很喜欢也能深深的感觉到跟爸爸的连接那种力量的感觉
对确实是跟我们作为妈妈跟孩子的互动是不太一样完全不一样那我们再往后说进入孩子的童年早期就大概是三岁到六岁这样一个阶段就是所谓心理学上讲的这个额低普斯期那这个时期的孩子
其实是建立性别认同和情感模式比较重要的阶段就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然后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性别是有差异的
那这个时候的男孩可能会表现出来比较依恋妈妈但是可能喜欢跟爸爸竞争那女孩可能会相反比如说可能会依恋爸爸但是会比较抗拒妈妈等等那这一点虽然可能不是完全的绝对的每个家庭参与养育的人不一样孩子比较依恋谁也不太一样但是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自己的儿子老大现在是四岁嘛他确实是处在一个非常喜欢跟他爸竞争的一个阶段
就是他在跑步呀下棋呀然后甚至说是洗手这些事情都要赢他爸对什么时候他要去做什么事情你只要说我们要比赛然后看你跑得快还是爸爸跑得快他一定是第一个冲到前面去就是有非常我们家也是对那同时我觉得他好像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跟他三岁之前比较起来就是他现在特别喜欢跟他爸进行这些打斗的游戏就肢体的碰撞嗯
那跟我的关系可能确实是就比较依恋啊他很喜欢就是动不动就会跑到我这里来说妈妈 I love you 这种非常非常腻非常甜的这种这种话那我朋友当中就是有女儿的家庭可能也会有所体会就是女儿可能会非常你爸爸会非常喜欢跟爸爸一起出去玩然后爸爸就可能就变成一个女儿奴的样子
那我感觉这个时候的爸爸的角色可能更多的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整合这些针对不同性别心理上的变化用一个安全稳定的情感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行为的边界
比如说像男孩子们我们就是爸爸们会经常跟孩子进行一些打斗啊或者是比较激烈的肢体冲撞啊那爸爸其实是需要让儿子在这里安全合理地释放自己攻击性的因为这是男孩子他性别意识觉醒的一部分和所谓他们这个男子气概发展的这样一个必经之路所以爸爸们首先就要允许孩子在他这里打打闹闹
能够比较安全地承接住这个小男孩释放的这些攻击性而不是孩子一过来动手啊或者是可能就是锤他一拳啊或者踢他一脚啊就开始严厉地批评他那其实爸爸也要经常回应孩子发起的这些挑战满足这个时期孩子这种非常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感
那相反可能女孩子的爸爸们更多都是要接纳女儿想要跟自己亲近的需求但同时为她树立起一个比较健康的关于异性的认知
比如很多爸爸可能会成为女儿奴啊然后会想要有一种就是特别爱女儿的感觉就是女儿任何的需求都会想要满足他那这种感觉可能会逐渐变成一种没有原则或者没有边界的溺爱那孩子可能以后会认为理想当中的异性就应该无条件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那其实这种的期望也是
不是很健康的所以不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那这个时期的爸爸可能更多的是要做到有底线有接纳帮助孩子更好地整合自己嗯没错其实也就是说爸爸不用一直严厉妈妈也不用一直温柔没错
而且我觉得其实对待孩子的行为爸爸跟妈妈的态度也可以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举个例子对于孩子收拾房间可能更多的妈妈就是要求比较严格所有的玩具要归类地面上不能有东西等等的很细节的一些规定那对于爸爸来讲爸爸理解的房间清洁可能跟妈妈不一样爸爸觉得说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塞到柜子里
可能就可以我也不用给他分类那对于收拾玩具收拾房间这件事情爸爸跟妈妈对于干净的定义他可能不一样所以对于孩子收拾房间的这个态度他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要求爸爸一定要跟妈妈一样爸爸时时刻刻都要跟妈妈统一战线要以一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我觉得也是可以不用这样可以适当的给我们爸爸们也松松
就是其实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那里会学会不一样的东西孩子也会知道 OK 每个人对干净的定义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在爸爸那里可能是学会了一些可能会比较大条但是他也学会了一些放松的态度他知道怎么样去八十二十的去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那在妈妈那里他可能更多就学会了细心仔细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允许爸爸
跟妈妈在一件事情上的态度不一样只要我们爸爸妈妈都可以平静地真实地表达自己就可以对说实话要求所有人的原则都一致也并不太现实一个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不太一样所以也要允许我们在家庭当中有这些个体化的差异没错
那我们继续讲到了小学期就大概是 6 到 12 岁这样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父亲的责任一方面是要鼓励孩子拥有这种掌控力和胜任力另一方面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是会开始群聚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记忆就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可能会开始扎堆就是男孩跟男孩一起玩女孩跟女孩一起玩就有这种班级上的小团体
那可能男孩子在这个时期就会发现跟爸爸可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或者兴趣比如说体育啊汽车呀等等儿子可能也会更想要向爸爸来寻求意见把爸爸在自己的意识当中当成一个全能型的人一个英雄一般的存在
那这个时候我觉得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妈妈可能主要都是在负责孩子的学校里的学业啊成绩啊等等那爸爸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适当的参与男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尤其是这些团体活动比如说可以带着一帮男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啊或者是教孩子编程啊做机器人啊在这些
孩子感兴趣的领域成为一个这样教练一样的存在跟孩子示范这种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掌控力和自信心可以让孩子在团体的这些活动当中感受到领导力获得这种胜任感
那对于女生来讲女孩子在小学期可能会经历一些身体发育啊等一系列身心灵的变化可能这个时期就会感觉跟妈妈比较亲近我记得我小时候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跟妈妈特别近然后一些小秘密啊小心思啊也会更喜欢跟妈妈分享那对爸爸的依恋可能就会比比如说三到六岁的时候要少一些就可能会渐渐产生一些距离感
那同时呢我觉得妈妈可能会更多的会有个人情绪的投射在女儿的身上就可能导致女儿也会与妈妈产生一些更多的矛盾比如妈妈们可能会对女儿的交友啊审美啊形象啊成绩啊等等会有很多很多的干预因为我感觉这可能更容易唤醒我们这些妈妈们那些儿时未被解决的课题一些儿时的那些经历那这个时候反而爸爸因为
因为这个距离感嘛有机会反而成为一个更加就是支持女儿的一个这样一个家庭权威的形象可以成为一个更加守护女儿的角色能够帮助妈妈跟女儿调和他们之间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
所以这个时期我感觉爸爸们如果可以一方面可以鼓励女儿尝试一些传统观念当中比较男性化的活动比如编程或者体育啊让孩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兴趣
那另一方面是当女儿可能会有不愿意跟妈妈分享的困扰时或者是跟妈妈有一些矛盾的时候爸爸可以介入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给孩子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建议有的时候爸爸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更容易让女儿接受
是的没错我就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儿我爸就会陪我去练一些体育因为我体育特别差了每次基本上不会及格的所以每次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我爸就会早上陪我去练习长跑
然后回家路上陪我练力丁跳远所以就是长跑和力丁跳远是我体育唯二能及格的两个项目对所以那个时候爸爸陪我就给了我很多力量嘛也帮我补了这个短板而且和爸爸跑步学练习跳远的过程当中也并没有那么的痛苦反而是给我更多的力量
是的也是你们增强这个妇女之间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对的对的而且其实像很多家庭也是上了小学的孩子他时间就更加紧张然后加上大部分的家庭主管孩子学习的可能都是妈妈爸爸的参与度相对会比较少
但这个时候呢爸爸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一个导师一个教练一个支持孩子又能让孩子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成为那一个可以喘一口气的那个人
比如说爸爸可以周末专门带孩子去看个电影啊去打一场球啊吃个饭呀平时可以跟孩子谈谈学习以外的这种社会新闻啊这样其实不仅可以增进孩子跟爸爸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保持对学习之外的世界的兴趣
对最后我们也想说一下因为其实每个家庭的成员组成不一样有很多现实的情况可能也不允许每一个爸爸在孩子的各个年龄段都做到尽职尽责有的时候爸爸或者妈妈一个人也要承担所有的责任爸爸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是爸爸妈妈分开的家庭那可能爸爸自己一个人或者妈妈自己一个人就要既当妈妈也要当爸爸
那跟大家分享这些初衷也不是要让大家感觉到更焦虑也不是让大家感觉到更不接纳自己的现状而是在自己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抓大放小其实有一些职责也并不是只有爸爸可以满足或者妈妈可以满足我们作为生活当中的姥姥姥爷爷奶奶甚至说是阿姨都可以跟我们一起加入到
培养孩子的这个队伍当中那毕竟没有一个家庭是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的那种理想化的完美家庭那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使用这种二八法则只要孩子可以在家庭当中感受到安全和关爱那就是他最需要的最完美的家庭和父母嗯 没错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的不期而遇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 DM 不期而遇如果你有关于育儿和亲子关系的问题想要听我们在未来节目当中讨论也欢迎大家私信我们不以期待 纵使养育让我们下期再见了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