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1 孩子胆小,不敢表达...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ep.21 孩子胆小,不敢表达...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025/4/17
logo of podcast 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C
Caroline
诗琰
Topics
诗琰: 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度强调能力至上,认为只有能力强才能自信;二是强迫孩子外向表现,认为胆小害羞就等于缺乏自信。 其实,真正的自信源于自我接纳和成长型思维。自信的本质并非完美强大,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尝试,并接纳暂时的不完美。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明白能力和成绩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在孩子表现出胆怯时,我们不应强迫他们克服恐惧,而应接纳他们的感受,陪伴他们一起面对挑战。与其说服孩子不要害怕,不如告诉他们“没关系”,并帮助他们识别和管理焦虑情绪。 高自尊高自信的人具备三个关键条件:胜任感(我觉得我可以)、理想和方向(我知道往哪走)、才能和技巧(我具备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制定可执行的目标,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行动,并及时赞美他们的努力来培养他们的胜任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帮助孩子发现天赋和兴趣,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理想和方向。同时,我们也需要向孩子展现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给予他们积极的影响。 在培养孩子的才能和技巧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尝试,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家长需要管理好自身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建立才能和技巧。为孩子设置挑战时,要选择略高于其当前水平的,可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避免设置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即使结果不完美,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鼓励。练习带来进步,而非完美,鼓励孩子关注进步而非完美。 Caroline: 我个人带娃的经历也印证了自信与能力并非正相关。自信源于自我认同,即使能力不强,只要认同自己,也能自信地展现自我。在国外求学期间,我曾因为能力不足而不敢提问,但观察到其他同学即使能力一般,也能自信地提问,这让我意识到自信与能力并非正相关。 在工作中,我也会因为害怕浪费大家时间而不敢提问,更倾向于私下交流。这说明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密切相关,接纳和认同自己的不足,反而更有自信。 我的孩子在学国际象棋,我一开始过于急切地想让他学习高阶技巧,结果反而打击了他的兴趣。后来我调整策略,让他多练习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反而更有助于保护他的信心。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

当孩子表现出胆怯,不愿意上台或者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你是否也会说:“没事儿,大胆一些,尝试了,就不怕了”。 本期我们探讨如何培养真正自信的孩子,拆解两大常见误区:过度强调“能力至上”和强迫孩子“外向表现”。 其实真正的自信源于自我接纳与成长型思维。同时我们也拆解了如何让孩子“变得”自信的实操方法。自信的本质不是完美强大,而是相信“我可以尝试,也能接纳暂时的不完美”。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