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3 课题分离为什么这么难?何为“主体性”?透过育儿看到你内心那个渴望被爱的小孩

ep.23 课题分离为什么这么难?何为“主体性”?透过育儿看到你内心那个渴望被爱的小孩

2025/4/30
logo of podcast 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C
Carolyn
诗琰
Topics
诗琰: 课题分离的概念虽然简单易懂,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困难。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常常感到委屈,希望有人能够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这并不是说我们压抑自己的需求,而是要分清哪些问题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哪些是属于他人的。例如,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那是我的课题,我不应该把负面情绪强加给我的丈夫;孩子学习成绩下滑,那是孩子的课题,我不应该强迫孩子为我的焦虑负责。我们应该专注于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成年人常常感到无力和迷茫,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为父母的期望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承担孩子的课题,例如包办孩子的作业,或者因为孩子的表现而情绪崩溃。这实际上是我们自身缺乏安全感和掌控感的一种体现。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不足,同时也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课题分离的核心在于,我们既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要允许他人拥有自己的情绪,而不需要为之负责。我们需要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例如对被认可的渴望,对安全感的追求。 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例如,我可以告诉我的丈夫,我今天工作很辛苦,被老板批评了,心情很低落,而不是直接责怪他。同样的,在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我也应该表达我的担忧,并询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他。课题分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觉察和调整。 Carolyn: 课题分离的困难在于,我们习惯于通过控制他人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把过多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例如,对孩子成绩的焦虑,实际上是对自身形象的焦虑;伴侣未能及时回复信息引发争吵,可能源于我们未被安抚的童年创伤。我们容易将内心的碎片投射到他人身上,把对方变成承载我们自我焦虑的容器。 此外,边界感的缺失和代际传递也导致我们难以做到课题分离。我们习惯于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指示,同时又无意中跨越了与孩子的边界。我们既无法建立掌控感,又陷入必须为他人负责的困境。我们依赖外界的评价来体现自我价值,课题分离仿佛等同于自我否定。我们压抑自身需求以配合他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被肯定和接纳。 真正做到课题分离,需要发展我们的主体性,承认我们和他人都是独立且有价值的个体。在与孩子互动时,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边界。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的需求,但我们目前无法满足他。这既尊重了孩子的感受,也守护了我们的边界。课题分离不是放手不管,而是看到我们与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所拥有的不同主观体验,不被他人情绪所裹挟。专注于自身,修通自身的卡点,能使课题分离变得更容易。正念练习,例如暂停、思考、自我肯定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课题分离。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

相信很多听友们都听过“课题分离”这个概念,但是践行起来往往非常困难,有时还会觉得很委屈:我已经这么难了,凭什么还要课题分离,为什么不能有个人来为我负责,解决我的问题?其实课题分离并不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忍气吞声,而是发展出我们的“主体性”,坚定地只为真正属于我们的问题负责。本期节目我们跟大家展开讨论了课题分离和主体性的理解,如何通过发展自己和孩子的主体性来做到尊重彼此的边界和人生。

你在践行课题分离中有什么心得体会?你的主体性发展如何?对你来说最具挑战的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