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友们大家好在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我们想先打个小广告这个夏天我们 DME 不期而遇即将开启 42 天告别焦虑育儿沉浸式陪伴营的计划
在这 42 天里你会加入一个高质量的育儿社群由我跟诗妍全程带领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发展心理学和科学育儿的实操方法与同频的朋友们一起互相支持赋能真正成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话就去 show notes 里联系我们的小助理咨询报名吧
不予期待 送食养育欢迎大家收听不期而育进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育儿育子的旅程大家好 我是诗妍哈喽大家好 我是 Carolyn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听友们的私信想要我们展开聊一聊课题分离这个概念很多跟我们一样焦虑的妈妈们觉得分清楚属于谁的课题很容易但是真正要做到把属于别人的课题交给他人比如说孩子或者老公让对方自己承担责任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嗯
是的我们之前其实在很多期播客中提到过课题分离这个概念不管是处理孩子的行为还是情绪问题还是多人育儿发生冲突其实如何处理第一步的自我觉察往往就是思考一下这到底是谁的需求举个例子比如说
你白天上班被客户怼被老板批评然后心情就很不好乱糟糟的回到家里呢又赶忙要做饭洗碗然后还要管孩子写作业然后这个时候你老公下班回家了
什么话也没有说然后就去厕所蹲了好久然后当她从厕所出来的那个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你可能就是拖口大骂说你怎么这么不体贴我家里的活都不干孩子你也不管一回来就知道蹲厕所厕所是你家吗好真实好像听上去好像这一切你的不幸都是你老公一个人造成的又或者是啊
像我们也会经常接到老师打电话回来说孩子怎么怎么样了比如说告诉你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呀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是跟同学发生矛盾打架什么的你会感到非常焦虑然后看到孩子你下意识可能就会说你怎么搞的你这成绩怎么下滑这么多我花了这么多钱来供你上学花了这么多精力辅导你功课你这以后该怎么办你对得起我吗
是的那其实我们不妨用课题分离的这个框架来理解一下上面你举的这个例子里的场景就比如你被客户怼被领导骂心情不好是应该的那忙里忙外非常辛苦但其实这些心情不好还有辛苦的感受都是属于你的感受换句话说这就是属于你的课题
不应该扔给正在上厕所的老公一个人来承担老公也有问题是不是对老公其实就是一个背锅侠只是在不应该上厕所的时候做了上厕所这个动作然后你当下让你耐受不了的那些情绪就刚好在老公身上找到了一个出口可能老公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他不是唯一的原因没错只是他当下是触发你的那个人而已对
那第二个例子里比如孩子成绩下滑吧考试没考好那其实这是属于孩子的课题这是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体验那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应当有独立的心智来处理自己的体验那么就不应该去认领孩子的课题
被灾难化的那些焦虑所绑架就是认为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孩子以后没志气孩子以后没出息怎么办那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被自己灾难化焦虑所绑架去认领孩子课题这样的一个结果那同时呢孩子也不应当来认领我们的课题不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情绪课题负责
负责任比如家长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呀那种委屈呀或者是感觉到甚至是被背叛的那种感受这些也不应该让孩子们
通过自己做什么动作来帮我们来解决虽然说很多所谓的很有志气的孩子会觉得说我要对得起父母而激励自己好好学习那短时间内孩子可能确实是很有学习上的成果甚至说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有一个特别有志气特别对得起自己的孩子而感觉到欣慰或者骄傲
但是呢说句比较扎心的话为了实现别人价值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办法帮孩子达到自我实现没有办法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那其实很多成年人我们想一下之所以会常常感觉到有这种无力感或者所谓的无意义感
就是因为他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究竟要完成一个什么属于自己的使命他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而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的梦想所努力过嗯
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或者是背负父母自己的理想然后通过在孩子身上实现而实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无形当中变成了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但事实上这个期望并不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或者追求对那课题分离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概念那它的核心是分清楚
这是谁要负责的事情怎么理解比如说孩子写作业拖拉家长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就是带劳算了我给你写吧或者我来教你吧鸡娃然后呢各种监督孩子那其实就是我们承担了孩子本来应该自己为自己负责的那个课题要么就是情绪崩溃
我们看到很多这种为了孩子写作业自己气得高血压的崩溃的爸爸妈妈都有那其实这样的情况是说家长被孩子的课题所控制了
然后我们家长需要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让他们好好努力学习来缓解本身属于自己的焦虑那如果你能真正的做到课题分离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场景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就是家长负责调节自己的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然后用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成绩和当下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孩子负责自己写作业承担不写作业或者说作业写的没有 100%满分的那个后果或者是成绩不好的后果那这是孩子的课题
是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议题我们既不必为了他人的情绪负责也无权要求他人来承担我们的焦虑即使这个他人是我们的孩子但是实话讲这个真的
太理想化了我觉得生活当中真的很少有人能够这样做得到实际生活中真的很难做得到就我自己来说有的时候自己很委屈的时候就会经常想要找一个人来负责有找一个人来为我的情绪来买单对通过控制孩子或者控制老公或者甚至控制父母或周围的人的方式让我自己心里觉得更舒服因为当下这个就是一个
非常简单做到的事情就是很容易拿别人当出气筒在当下可能就是非常解气但是事后呢就会觉得非常后悔觉得自己的做法也不太对对孩子确实太苛刻对老公好像也挺
不能容忍的我觉得真正让我开始顿悟的一个觉察是我发现把自己的课题丢给别人在根本上还是我对我自己不负责任的一个表现就是我自己不想解决不想面对的问题
不管我如何在别人身上使劲不管是老公也好还是孩子也好他都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而只有我真正有勇气去面对去承认我自己的课题时这些属于我的问题我未被满足的需求时
我的这些需求才能真正被看到我才是真正能够做到为自己负责的那个人所以说现在回过头去想一下那个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的你那个为了孩子升学而焦虑的你真正需要面对的不是老公下班回家就去上厕所也不是说孩子成绩下滑老师批评他该怎么办
而是你自己内心那些未被看见未被满足的需求未被疗愈的部分你真正焦虑的来源来自于哪里只有你自己才能去看见那个需要被关照的自己真正发展出所谓的主体性就是我的情绪我来负责同时我能允许他人有情绪但是呢我不需要为此而负责
那对于我自己的负面情绪我可以看见我自己底层的需求也许那个劳累的你只是希望你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认可那也许那个焦虑孩子学习的你只是因为孩子未能达到你心目当中期待他的样子或者未能实现你的理想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不安全感你自己未被满足的那些需求
那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做到接纳抱持但是不评判不去控制那当脾气上来的时候问问自己这到底是谁的课题然后可以稍微的给自己在内心一个拥抱然后告诉自己说我是有力量的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我可以为自己负责我觉得这种
转念吧就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一种表现就是我可以作为我自己情绪的主人我可以为我自己负责我是一个成年人我不需要让别人来解决属于我的课题嗯
嗯嗯嗯我觉得说的非常棒也非常有力量但是我也想跟大家说这其实并不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心情很不好很糟糕的时候我什么都不表达嗯嗯这个转念只是帮大家去做转念但是同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情绪嗯你表达你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把所有的这个你的坏情绪都扔给他人嗯比如说你今天辛苦啊
你今天上班辛苦被老板怼了被客户怼了那你可以说一句我可以面对下班老公回家去了厕所老公出来的时候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会课题分离的人他会这么去表达会说我今天上班遇到了一些困难啊
老板说我了我觉得特别委屈然后我也很忙我很辛苦我下班一直都在忙孩子的这个作业忙做饭也没有休息真的很累当我看到你去厕所的时候我其实内心是有一点崩溃的
其实你就需要把你的那个情绪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你经历的事情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那对于对方对于老公来讲他听到你这样的表达和听到你无厘头一下子就来把他臭骂一顿他的反应也会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根到底还是能够面对自己的需求梳理出自己的需求并且向对方诚实并且开放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否则对方看到的就是一个无厘头的那种批判自己是上厕所好像他给你的反应可能就会是我在这个家里上个厕所都不行一回到家就
就被你挑刺我也感觉很委屈我今天工作也很忙所以你们两个很可能就会陷入这种无休止的缠斗当中对其实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讲我们也不用 PUA 他们我们就可以跟他说今天老师给我打了电话说你成绩有点下滑其实你心里面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其实担心对不对妈妈有点担心你
你可以看一下需要妈妈怎么帮助你吗而不是
带着孩子一顿大骂然后就觉得你对不起我对那确实是在践行课题分离的过程当中需要非常持续的觉察和改变的勇气谁的课题谁负责那虽然课题分离这个概念说起来很容易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来很难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仿佛就是一直不停的纠缠当中我们就是很想要控制别人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那么房子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课题分离会这么的难呢首先我觉得我们在孩子身上放置了太多情感投射比如当我们因孩子成绩差而焦虑时真正崩塌的可能是我是一个好妈妈我是一个优秀妈妈的形象
当伴侣未能及时回复消息引发一场风暴折射出来的往往是自己未被安抚的童年创伤可能我在小时候就会因为父母或者其他重要人不能够及时回应我的需求
而感到伤心的那一段记忆又重现出来所以我们容易将内心的碎片投射到他人身上把对方变成承载我们自我焦虑的容器说白了还是说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们成绩好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够通过孩子的成绩来体现出来对 是的
那另外一个也是我们之前在播客里面聊过的就是边界感的缺失以及它的一个代际传递其实从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界感还比较模糊的这么一个环境我们习惯于去听父母听老师的
同时也在无意中跨过我们和孩子的那个边界当孩子遇到事的时候我们就很想说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去解决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但同时呢又一边感叹为什么孩子无法自主呢这导致我们既无法建立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掌控感又陷入我必须要为他人负责的一个自我的绑架那最后我觉得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会比较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因为
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来体现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是锚定在他人的认可上课题分离同等于自我否定就比如说如果我拒绝他人如果我太强硬就等于我沟通不够优秀
所以产生好儿女需要为父母的幸福负责好员工需要消化领导的压力好伴侣需要治愈对方好父母需要为孩子设计好所有的路线那每一个角色都其实会成为吞噬自我的黑洞嗯
我觉得这一点还挺有共鸣的我们好像一直都在背负一些别人的问题我们就认为说如果我刚起来如果我去拒绝别人如果我开始就是把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那我就是一个就所谓的不听话的那个人就是一根野草就是未接纳的我应该就是来通过压抑自己的需求
来尽量配合别人仿佛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被肯定被接纳的人所以这就是提到了一个我们心理学上所谓的主体性的观念就是所谓的主体性或者是在关系当中所谓的互为主体性就是强调我们承认双方都是独立且有价值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而我们跟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那这个怎么理解呢举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当一个比如说你两三岁的孩子在商店里面哭着闹着要买玩具的时候那么很多家长就可能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要么我强硬的拒绝他你告诉他说我是家长我说了算这是我赚的钱还叫听我们的
所以在这个表达里面我们是主体孩子是客体客体的感受是不重要的家长才是那个说了算的权威而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其实是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也有自己的感受他在当下只是想要一个自己很想玩的玩具他只是想要拥有那个东西而已
这个需求或这个感受它存在即合理因为孩子是他自己主观世界的那个主体那第二种常见的家长的做法就是无边界的这种妥协嘛就是可能那种溺爱孩子的家长会说孩子说了算嘛我们就是给孩子打工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对吧不能让孩子有不好的感受的
那这种情况下往往我们就会忽视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压抑自己真正的感受
那这个时候孩子就是主体我们就是孩子世界当中的课题嘛那具有互为主体性的处理方式可能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向孩子表达说承认他的主体性承认他情绪存在或者需求存在的合理性比如说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说妈妈知道这个玩具对你很重要你真的特别特别想要拥有它我能理解你嗯
那同时呢我们也可以坚持自己的主体性向孩子明确表达我们的辩解和需求比如说告诉他们我们的购物计划里现在没有他就是现在我没有办法满足你的这个需求虽然你的需求是合理但我真的没有办法满足你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会真正伤害到孩子因为我们其实是承认了他的需求承认了他的感受但是我们也坚守了自己的边界告诉他我不会当下满足你那或许我们可以把他记下来等你过生日的时候或者过年的时候当做礼物再买给你那
无论这件事情它的结果如何你的孩子究竟是愿意配合你还是崩溃大哭这个我们暂且不论但是你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是既不否认孩子的需求也守护了我们自己的边界这就是所谓的这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护卫主体性的观念说白了就是说我们还是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同时也不是说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要我们无边界无条件的去溺爱他
所以课题分离并不是说我就放手不管了而是说我们看到我们跟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可能拥有的不同的主观的体验不去否认或者控制孩子来达到我们的目的那同时也不被孩子的情绪或者所面对的问题还有挑战所裹挟而失去我们自己生活的重心
是的我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是当我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向内看专注于修通自己的卡点的时候
课题分离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一些那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常常会做的几个正念的小练习每当我自己绷不住的时候我会先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也就是谁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我发现我让他人承担了本应该属于我自己的课题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
我看到我的焦虑我很安全我不需要他人为我的情绪负责我本身就很好这和别人怎么看我没有关系那如果我不自觉地想要去承担孩子或者他人的课题时我会告诉自己明确自己和孩子的责任我负责协助孩子负责他自己的感受和选择
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感受我接纳他们的感受但这并不是我必须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同时呢我们也运用倾听去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相信孩子他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嗯
我觉得正念冥想近几年确实是在东西方也非常的流行很多心理治疗师也特别经常的会鼓励来访者用正念冥想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状态也确实是一种证实有效的提升心理状态的方式大家也不妨找一些正念的音频啊视频啊或者是这些 APP 啊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来练习一下这种
内观和自我觉察这一部分反思性的自我其实就像我们平时健身一样是需要不断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这一块肌肉来加强的课题分离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觉察和练习慢慢地你会发现你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和重要的他人保持连接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会变成那个内核越来越稳定心理越来越强大的那个父母亲
是的感谢大家收听本期的不期而遇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 DME 不期而遇如果你有关于育儿和亲子关系的问题想要听我们在未来的节目中讨论也欢迎私信我们不予期待 兴趣养育让我们下期再见下期再见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