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00:16 关于42天陪伴营的简介02:38 关于打骂——你小时候有被打骂的经验吗?这些体验带给你的影响有哪些?08:14 打骂孩子的本质是父母寻求掌控感 ,激怒我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情绪12:43 忍不住打了孩子很内疚,怎么办?15:42 孩子终会用我们惩罚他们的方式去惩罚自己18:51 什么样的“惩罚”能有效温和给予负反馈? 25:40 纠正行为不是用行为定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也不羞耻。
上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了行为的正反馈——奖励,那这期继续跟大家探讨行为的负反馈——惩罚。体罚打骂孩子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他会伤害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当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的是有条件,打压否定式的回应,那么这种依恋模式会成为一种人际关系模版,对他们成年之后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仔细想想,真正激怒我们的往往并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当我们自己无法容纳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下意识选择战斗的方式重新获取掌控感。而掌控感的缺失和对情绪的不耐受也助长了很多成年人打骂惩罚孩子的习惯。既然不能打骂,什么样的负反馈是温和有效的呢?我们在节目中跟大家讨论了两种有效负反馈——自然后果和选择性忽视。
你小时候有被打骂的经历吗?这些经历带给你的影响是那些?你也会有忍不住要打骂吼自己孩子的时刻吗?欢迎大家留言区跟我们互动!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