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3 重生之我是播客主播,我教喜马拉雅做播客业务

VOL.13 重生之我是播客主播,我教喜马拉雅做播客业务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当你红了

当你红了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嘉宾
罗叔
Topics
罗叔:喜马拉雅对洪晃节目的无反应让我成为了更好的制作人。好的节目一定是可以上传的,如果不能,那一定是节目本身有问题。早期没有预案让我很自责,后来在 Venna 正高时,我们会更主动和开放。喜马拉雅像是我们的新手村训练营,但这次收购让我感到唏嘘。人在经历中选择,选择会汇出一段与你有关的密码。播客制作人的职业程度甚至超过播客平台,因为他们要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实现播客的受欢迎和变现。我希望喜马拉雅能拿到更多的钱,不崩盘就好。人生需要一些词汇在里面,有个人视角的会更好玩。我搞砸了头号玩家,因为我开始自己一个人做,偏离了平台推送的逻辑。当给别人写歌时,就不会给自己写流行歌了,因为要把流行歌写给别人。播客平台不愿意说播客能赚钱,因为他们希望大家都处于发电状态。有人在欺负做播客的人,因为他们不接触商业,只能依赖别人给的活。 嘉宾:说服做视频的前辈来做音频节目很难,因为抖音的竞争无论是在前端的内容还是后端的供应链能力其实都非常强了。喜马拉雅最适合的是有声书,腾讯收购看中的也是有声书和版权。网文作者很鸡贼,会把各种改编权分开卖。腾讯收购喜马拉雅是因为苦IP版权久矣。喜马拉雅在IP版权方面是滞后的,总是剧火了才开始做音频。喜马拉雅内部存在大量采购的版权但没有制作。我很喜欢老俞,他很有创业精神,但被不舒适的环境包裹着。双CEO架构本身就有问题,老俞被情怀锁住,内心挣扎导致决策分裂。人不能跟人性做斗争,双CEO架构会导致公司出现各种空子。喜马拉雅底层员工很好用,一度我认为是最好的。喜马拉雅早期底层员工是最好的。喜马拉雅的底层员工很有活力和担当,但现在都透着无奈。喜马拉雅没有形成合力,员工在进取和自保状态间切换,导致问题出现。员工三年职业生涯切换超过两次,一定会出问题。喜马拉雅还有很多案没有做或没有做完,导致有些东西成败未知。喜马拉雅内部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推心置腹后,员工一定会离职。喜马拉雅公司像一台机械一直在动,但车不往前走,一直在耗能。喜马拉雅被自己人坑了,没有定义播客,导致播客世界变成现在这样。肖亦洲重视的是听众,小宇宙走的是精英主义的互动性极高的音频社区路线。小宇宙更像是咖啡店,主播是咖啡师,听众是客人。喜马拉雅像超市货架,一直在变,能做小宇宙的一切,但不做。喜马拉雅不做小宇宙的事情,是因为播客产生的GMV和广告太低了。音频在互联网内容里是个异端,能量低但看起来厉害。音频产品早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钩子。小宇宙的钩子是精准的精英用户,喜马拉雅的钩子是鲸鱼群。喜马拉雅应该觉得第二阶段肯定能出去,因为版权和收入已经很大了。喜马拉雅之前准备的麦克拉布,不应该把学员洗播什么的装进去,要有序的导入。麦克拉布可以找主播每月给2000块钱,让他们在上面直播。麦克拉布是音频直播和录播中间的段,不断激活用户。喜马拉雅的结构设计有问题,核心资源交给中间部门时,没有double check。喜马拉雅要做好公司四梁八动,知道最赚钱的部门该干什么,中间部门该如何赋能。播客不是喜马拉雅的救命稻草,而是钩子,小宇宙越强,喜马拉雅应该越厉害。小宇宙越强大,喜马拉雅越值钱,喜马拉雅应该在三里屯开一个和网红咖啡店一样的小宇宙。喜马拉雅应该像一个街区,从上往下看,格局设计要清清楚楚。喜马拉雅要让流量互通,不要用碎片时间听碎片信息。喜马拉雅要包装全天候精英生活方式。喜马拉雅最关键的是动线,没有人能打败你。喜马拉雅是罗叔出道的地方,人才战非常重要,有信仰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喜马拉雅要让团队稳定地知道自己一年后和三年后会在哪。喜马拉雅得了大公司的病。喜马拉雅需要一个懂公司运营的铁腕职业经理人。喜马拉雅需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喜马拉雅不如把播客割出去,弄一个新平台叫珠穆朗玛。我更看重播客内容,不喜欢维护播客之间的关系。播客内容是咱们俩出来的那个content,播客普遍没有professional的东西。播客破不了圈,要变成有效的互联网资产,需要包装维护和制作。脱口秀演员不是播客,他们是被挤到这儿来的。播客的内核不是表演,是文学价值、文本价值和交互精神。现在的脱口秀演员是被挤到播客来的,他们最渴望的是舞台。脱口秀演员火了立刻就没了,要延续热度就要去真人秀。播客要破圈,要让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是互联网上的一段资产。喜马拉雅应该把播客圈的爆梗变成热搜。播客能让我遇见我不知道的自己,录节目时会有神来之笔。播客会给你,让你拿着一把钥匙进入到创作状态里边。平台买微博热搜是常规操作,但要按照平台提供的形式做海报写文案。洪晃在喜马拉雅独家,但在节目里出现了很多热点,但平台没有利用。洪晃一年的商单级别很高,但喜马拉雅零商单。洪晃的节目太炸裂了,但喜马拉雅什么都没做。喜马拉雅可能内部有太多要消化掉的事,就像清理电脑一样。真正的人才是一边苟且一边努力奋斗的人。优秀的人才既照顾了我的面子,又完成了一个新的东西。喜马拉雅曾经拥有整个播放世界里最棒的年轻人。我对做播客这件事觉得值得,因为我对面是这样的人。你是编辑,你的任务是让我去到我该去的地方。洪晃这个项目肯定有保底,不然不会过来。喜马拉雅欠我的,因为我以一己之力担保了这件事过来。我的使命是让洪晃能够留下更多的节目,所以我需要一个出品方向跟我共同完成。我以一己之力到成了那一年没有收入,除了那个破保底。喜马拉雅商务相当不给力,人浮于事。如果你们打不下这个单,请让我去,我报一下我的名字这单就有了。我头号玩家的商单比洪晃的商单多。我们给了喜马拉雅税后广告收入半劈的条款,已经很让步了。喜马拉雅连个寻价都没有,让我觉得不可做。喜马拉雅宁可让节目彻底沉了,也不愿意用这个节目再给你们赚点钱。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音频平台面临的困境,包括来自抖音等高维玩家的降维打击,以及喜马拉雅等平台在商业化方面的失败案例。分析了平台的双CEO架构、内容定位、IP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小宇宙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对比。
  • 高维玩家(如抖音)通吃前后端能力,低维音频平台难以抢占视频播客市场
  • 喜马拉雅的真正价值在于版权资产而非播客业务,腾讯收购看中的是小说改编短剧的潜力
  • 网文作者把影视、有声书、短剧改编权分开卖,平台永远在爆款剧后才跟进音频开发
  • 双CEO架构导致决策分裂,影响团队执行力
  • 小宇宙专注“咖啡店模式”,强化互动而非内容本身,喜马拉雅则像混乱的超市货架
  • 小宇宙能做的喜马拉雅都能做,但喜马拉雅的版权壁垒小宇宙无法突破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坦诚剖析三大核心矛盾:

平台为何手握洪晃等顶级IP却商业化失败?

双CEO架构如何影响团队执行力?

当小宇宙靠”精英咖啡店”模式崛起时,喜马拉雅为何在”超市货架”定位中迷失?更分享亲身经历——

收购不是终点,而是反思起点:音频行业需要更尊重内容本质的运营逻辑。

这一期我坐在罗叔的对面,录制过程中他有点太上头了。

【时间轴】

[00:08-04:07] 音频行业的降维打击困局

  • 高维玩家(如抖音)通吃前后端能力时,低维的音频平台想抢视频播客市场纯属痴人说梦
  • 喜马拉雅真正的价值在版权资产而非播客业务,腾讯收购看中的是小说改编短剧的潜力
  • 网文作者最”鸡贼”:把影视、有声书、短剧改编权拆开卖,平台永远在爆款剧后才跟进音频开发

[04:07-08:23] 双CEO埋下的管理祸根

  • 老余被情怀绑架导致决策分裂,这种架构在创投圈是兵家大忌
  • 底层员工原本是”小红书+字节级”的优秀人才,现在全透着一股躺平的无奈
  • 致命伤是员工在”进取”和”自保”状态间反复横跳,三年切换超两次必出问题

[08:23-12:05] 小宇宙的逆袭启示录

  • 小宇宙聪明在专注”咖啡店模式”:主播是咖啡师,听众是客人,强化互动而非内容本身
  • 喜马拉雅像混乱的超市货架,连自己都搞不清播客该当家做主还是当边角料
  • 残酷真相:小宇宙能做的喜马全能做,但喜马有的版权壁垒小宇宙永远难突破

[12:05-17:23] 破圈失败的病灶诊断

  • 脱口秀演员来播客是降维?错!他们是被线下监管逼来的难民,最渴望的是舞台
  • 破圈要靠内容资产化:把播客金句截成”京剧梗”式碎片,买热搜比捧主播有效十倍
  • 当年洪晃节目里爆点密集(父亲/婚姻/名人秘辛),平台居然连询价商单都拉不到

[17:23-22:25] 亲历的魔幻合作事件

  • 我带着洪晃团队给出税后分成的让步条款,换来的竟是全年零商单
  • 主动提议把沉没节目全网分发帮平台回本,喜马宁愿烂仓库也不行动
  • 更荒诞:我自荐免费做主播培训,结果课程被学员剽窃还打着官方旗号割韭菜

[22:25-28:13] 人才崩塌的致命伤

  • 见过好苗子:编辑会悄悄纠正我错误后说”老大,活已搞定”,而不是搞办公室政治
  • 现在中层在”证明自我价值”和”索要情绪价值”间内耗,底层只能无奈躺平
  • 最痛心的是:当年让我重燃创作热情的花花发等运营骨干,现在全离职了

[28:13-35:02] 收购后的生死选择题

  • 腾讯买的是版权库不是团队,喜马该学三里屯改造:厘清有声书/播客/直播的动线设计
  • 播客不是救命稻草而是钩子:通勤听书+午休听职场+睡前直播才是24小时场景闭环
  • 血泪教训:别把LV广告投给”厕所时间听碎片内容”的受众,要包装全天候精英生活方式

[35:02-43:00] 商业化失败的底层逻辑

  • 签约头部IP三大价值:拉新(巫师财经式)、生态背书(李诞式)、联合招商(经济学家式)
  • 洪晃案例三重失效:没导入她千万粉丝,没激活沉默用户,连商单转化都做不到
  • 现在推荐页编辑还在用”女性主义/LGBTQ/成功学”标签糊弄人,出版社十年前就不玩这套了

[43:00-50:07] 我给平台的最后忠告

  • 公平是让参与者”觉得”公平:老主播给荣誉榜,新主播给上升榜,AI再补个性推荐
  • 职业经理人比内容专家重要:My Club死于没版号还硬塞广场舞大妈,把咖啡店变菜市场
  • 3年没解决”推荐页预装30档节目”的顽疾,这种执行力15亿美金估值都算烧高香

[50:07-结尾] 播客救了我的命

  • 创业负债2700万时,是录音棚里对外索求的过程拽住了想跳楼的自己
  • 音频魔力在于:既让我给小镇阿姨职场建议,又让钢铁直男学会说”这事我能帮你”
  • 现在最怕的是:穿汉服的人都比听播客的多,我们再折腾也是亚文化圈自嗨

【嘉宾简介】

罗叔,《头号玩家》主播,《歪打正着》制作人。

【听友群及相关联系方式】

添加微信dangnihonglejiangxu 加入《姜就一下》听友群。另外我们还有兴趣群运动跳舞夸夸群、宠物群、吃喝玩乐群、书音影综群、花友群、观鸟群,欢迎进群玩耍。联系作者,也是添加微信dangnihonglejiangxu同时也可以加入《当你红了》播客)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