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港案迷踪:差一点点达成的“完美犯罪”

港案迷踪:差一点点达成的“完美犯罪”

2023/7/27
logo of podcast TSP怪奇档案

TSP怪奇档案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黄瓜:本案是一起几乎完美的犯罪,凶手徐步高展现出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三次作案均选在中午,并巧妙地利用噪音扰民等借口掩盖犯罪事实。第一次案件中,凶手杀害了警员梁承恩,并抢走了他的警枪和子弹,现场只留下一个普通的口罩,DNA无法比对,监控也未能捕捉到凶手身影。 张老师:第二次案件是银行抢劫案,凶手使用梁承恩的警枪,监控录像虽然拍下了凶手,但由于凶手戴着头套,难以辨认。警方根据凶手留下的脚印追溯到特定款式的鞋子,但线索众多,难以锁定凶手。 TAKO:第三次案件中,凶手再次杀害了两名警员,最终被击毙。警方在凶手身上发现了警官证,证实凶手是现役警员徐步高。通过DNA比对和弹痕比对,最终确认徐步高就是三起案件的凶手。 黄瓜:徐步高案的完美之处在于,凶手利用其对警务工作的熟悉程度,以及高超的反侦察技巧,在多次作案后,险些逃脱法律制裁。案件中,警方在调查过程中,一度怀疑凶手是警队内部人员,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张老师:虽然警方最终抓获了凶手,但凶手的作案动机却始终难以确定。警方只能从凶手的生平经历,以及其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推测。徐步高在警队中屡次晋升失败,以及家庭和经济上的压力,可能导致其心理扭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TAKO:坊间也存在一些猜测,例如案件中可能存在第四名同伙,但警方始终否认。此外,案件中也存在一些疑点,例如弹痕数量与子弹数量不符等,这些疑点也为案件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什么是完美犯罪?

完美犯罪是指嫌疑人确实犯罪了,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原因包括犯罪事实未被发现、找不到凶手或受害者、缺乏直接证据、被误导导致冤案、或钻法律空子被无罪释放。

这起案件的凶手是如何逃脱前两次犯罪的?

凶手在前两次犯罪中,尽管监控拍到了他的样子,现场也留有他的DNA,但他通过狡猾的手段逃脱了法律制裁。警方虽然有线索,但未能锁定凶手。

梁承恩警员被害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梁承恩警员在2001年3月14日被枪杀,致命伤是从天灵盖射入的子弹,身上共有五处枪伤。凶手以处决姿势开枪,并在梁承恩倒地后补了四枪。

凶手在银行抢劫案中使用了什么武器?

凶手在银行抢劫案中使用了梁承恩警员丢失的警枪,该枪内有6颗子弹,外加6颗备用子弹,总共12颗子弹。

徐步高的背景是什么?

徐步高1970年出生于福建,8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他在警校表现优异,获得银笛奖,射击技术出色,但因性格问题多次晋升失败,最终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徐步高为何选择犯罪?

徐步高因事业不顺、经济压力大、家庭生活不美满,心理逐渐扭曲,最终选择通过犯罪来宣泄对命运和制度的不满,尤其是对警队的不满。

徐步高在银行抢劫案后有哪些可疑的经济活动?

徐步高在银行抢劫案后,账户中突然出现约56万港币的不明款项,且这些钱存放在19个私人账户中,通讯地址是他朋友的地址,资金来源不明。

这起案件的最终判决是什么?

2007年4月25日,陪审团一致裁定徐步高是杀害梁承恩、银行保安及曾国恒的凶手,曾国恒在遇袭时开枪还击,法庭裁定徐步高是合法被杀。

Chapters
2001年3月13日中午,香港梨木树警署接到噪音扰民的报警电话,警方调查后发现是虚假报警。第二天,类似的报警再次发生,但这次却导致警员梁承恩被凶手枪杀。凶手手法残忍,现场仅留下一个口罩,DNA无法锁定凶手,监控也未能拍到凶手身影。
  • 虚假噪音扰民报警
  • 警员梁承恩被枪杀
  • 凶手手法残忍,现场仅留下口罩
  • DNA无法锁定凶手
  • 监控未能拍到凶手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TAKO / 黄瓜 / 张老师 被暴风催更的案件系列来啦! 这次是一起香港的案子 也是我们第一次来聊一聊“完美犯罪” 凶手和警方是如何上演追击战的? 为何又听出了一种碟中谍的味道? BGM: Main Theme - 曹英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