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6 Vol.28 腾讯云陈锐&战略六幺三常念周:在泰国这片出海热土,寻找创业的“小而美”

S6 Vol.28 腾讯云陈锐&战略六幺三常念周:在泰国这片出海热土,寻找创业的“小而美”

2024/10/24
logo of podcast 创业内幕 Startup Insider

创业内幕 Startup Insider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常念周
陈锐
Topics
陈锐:中国企业在泰国发展,需要适应泰国市场节奏,与当地企业合作共赢,并注重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泰国政府推行云优先政策和数据本地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腾讯云在泰国市场的长期投入和本地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泰国本地企业开始使用腾讯云的服务。中国新一代创业者在泰国有许多机会,例如服务本地企业、利用微信生态、参与泰国公有云建设等。 泰国市场基础设施完善,适合追求小而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疫情后,泰国实现了无现金化,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常念周:中国企业出海泰国,需要适应泰国慢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较小的市场规模。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不要因为小钱而影响大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共赢,融入当地生态。小公司更容易适应市场变化,并调整方向。泰国政府对外国企业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并非针对中国企业特殊照顾。在泰国创业,需要做好长期准备,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泰国本土企业对SaaS的接受度较高,为中国SaaS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Deep Dive

Key Insights

Why has Thailand become a hotspot for Chinese companies post-pandemic?

Thailand has seen a surge in Chinese investments, becoming the top sour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2024.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24, half of the newly registered companies in Thailand were Chinese. Additionally, many Chinese companies are relocating from Singapore to Thailand, driven by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Thailand's Cloud First Policy and the absence of anti-dumping tariffs in certain industries like photovoltaics.

What cultural challenges do Chinese companies face when expanding to Thailand?

Chinese companies often struggle with Thailand's work-life balance culture, which contrasts sharply with China's 996 work ethic. Thai employees typically work slower and prioritize personal time, which can be frustrating for Chinese managers accustomed to a fast-paced,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 Additionally, Chinese companies must adapt to smaller market scales and less developed logistics compared to China.

How has the pandemic accelerated Thailand's shift to a cashless society?

The pandemic acted as a catalyst for Thailand's transition to a cashless economy. Before COVID-19, mobile payment adoption was slow, but the fear of handling cash during the pandemic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QR code payments and mobile banking. By 2023, Thailand had largely achieved a cashless society, with mobile payments becoming as common as in China.

What are the key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entrepreneurs in Thailand?

Thailand offers opportunities in sectors like electronics, automotive, and rubber-based industries, benefiting from its skilled workforce and raw materials. Additionally, there is growing demand for services catering to the Chinese expatriate community, such as education, media, and food. Entrepreneurs focusing on niche markets and sustainable growth can thrive in Thailand's business environment.

How does Thailand's government support foreign businesses, particularly Chinese companies?

Thailand's government encourages foreign investment through policies like the Cloud First Policy, which promotes the use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Additionally, the Board of Investment (BOI) offers incentives such as tax breaks and relaxed employment quotas for foreign workers. These measures aim to attract businesses and foster a favorable ecosystem for both local and foreign companie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partnerships for Chinese companies in Thailand?

Local partnerships are crucial for Chinese companies in Thailand to navigate cultural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llaborating with Thai businesses helps Chinese companies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ecosystem, build trust, and avoid conflicts. For example, Tencent's strategy of 'giving half a life to partners' emphasizes co-prosperity with local entities, ensuring long-term success and sustainability.

How does Thailand's SaaS market differ from other countries?

Thailand's SaaS market is more receptive to foreign products compared to countries like the U.S., where data security concerns often hinder Chinese SaaS companies. Thai businesses, both large and small, are open to adopting standardized SaaS solution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providers. However, the market size is smaller, and competition is less intense than in China.

What lessons can Chinese entrepreneurs learn from Japan's success in Thailand?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ailand have thrived by deeply integrating into the local culture and building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ith Thai partners. Unlike Chinese companies, which often rely on fellow expatriates, Japanese businesses have collaborated with local communities, ensuring mutual benefits. This approach has enabled Japanese firms to establish a strong presence and sustain growth in Thailand.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到腾讯云国际副总裁陈锐和跨境投资顾问公司战略六幺三总裁常念周,两位嘉宾将分享他们在泰国创业和投资的经验,探讨泰国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增长显著,2024年前四个月新注册公司一半来自中国
  • 泰国市场对追求小而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更友好
  • 嘉宾分享了自身在泰国拓展业务的经验,以及对泰国市场的独特见解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觉得聪明的创业者新一代创业者也许会更喜欢泰国市场如果是追求小而美的追求健康可持续追求你的细分的定位你细分的差异化其实很多小的公司在泰国这个市场赚到钱

很多中国企业就特别喜欢省这笔钱律师也用那些老乡律师泰文有一个成语牛都杀了你还不要省在这个辣椒酱上所以你已经都做决定了到第二个国家发展你的公司别可惜这个小钱

大一点的中国公司还是小一点的中国创业者过来你是郭江龙你应该和地头蛇合作腾讯一直有一个文化叫做把半条命交给伙伴我们在当地的发展内也非常注重当地的生态并没有想说什么都要自己做完而且我们现在也非常恪守自己的边界这个可能也是腾讯云的服务腾讯云的文化能够让当地的客户感觉更舒服的地方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创业内幕我是主持人 Lily 本期呢我们将聊一个非常非常热但是又非常小众的一个话题啊就是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提出海都在讲东南亚讲泰国但好像这是我们节目第一次有幸邀请到了真正在泰国创业和服务创业者的两个非常有名的嘉宾本期呢我们请到的嘉宾来自于腾讯云国际副总裁及东南亚区的总经理陈瑞 Jamie 哈喽

谢谢莉莉大家好还有一位嘉宾呢就是跨境投资顾问公司战略 613 的总裁常念周 JoeJoe 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你好莉莉你好大家大家听 Joe 打招呼的时候是猜不到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纯外国人啊他的汉语非常非常的好

然后周本人也有跟我们中国一些特殊的故事和经历要不然在节目开始之前请两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Jimmy 您先来我是一名在东南亚拓展和工作了 20 多年的老兵首先是在通信行业一毕业就作为第一批的学生兵被华为害到了东南亚 15 年在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柬埔寨 泰国

工作了非常长的时间曾经是做华为整个在泰国的负责人泰国代表处的代表 2015 年辞职以后在东南亚从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智慧零售方面的创业曾经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作为第一批纯中国出海的公司拿到了当地的移动支付牌照而且曾经一度发展了大概五六百万的本地的注册用户

另外也在尝试在这两个国家铺设了接近两三万台这样的智能售货机作为移动支付小和高频这样的一个场景我是从通信一直在东南亚从 3G 4G 到移动通信到移动支付到互联网从线上又到线下到智慧零售

现在又进入了整个云计算应该是经历了东南亚的技术的变迁现在是加入腾讯快三年的时间了目前我是在腾讯云的国际部负责东南亚的市场其中最核心的也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对我们也知道就是腾讯云这两年其实在积极的布局东南亚市场上一次去的时候我们还问说阿里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他们说之前是 AWS 现在有来自国内的友商竞争非常激烈稍后也可以请 Jimmy 给我们讲一讲就整个在泰国创业者的一些生态的故事然后 Joe 也请您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我的中文名字是常念周常常怀念周恩来总理是我母亲起的她是泰国人但是从小是泰国政府秘密地派到中国来然后在总理身边长大也当了总理的养女所以这个名字是个非常大的荣誉对我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一种责任我们家三代中泰友谊中泰友好这个工作一定要做下去

我母亲我姥爷那一代痛点是在政治关系通过很多努力他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这一代呢政治上已经都很顺了但是呢痛点呢转到了商业上所以我做的这个行业呢基本上是帮着泰国企业到中国中国企业到泰国和其他地方我英文名字还有泰文名字也能体现就是我的成长的一个多元泰文姓是 Patanotai 英文姓是 Horn 所以我是泰国和英国的混血

小时候在泰国长大然后小学到了北京来上中学在法国大学到英国所以我是在很多国家都住过也不断地在飞每个月可能三四趟到北京我们公司呢战略 613 呢有 20 多年的历史了主要是帮着泰国的大企业到中国来投然后中国企业到国外去投

名字为什么叫 613 呀 613 其实是个很漂亮的数本身是个素数它也是 17 平方加上 18 平方这是很少见的但是这数不是我挑的是妈妈挑的因为是我出生的那天 6 月 13 号真的是太有意义了这个名字对其实两位都之前在大公司供职又曾创过业然后像 Jamie 又回到大公司来

像周呢以前我知道您在美林做投行是然后现在又去创业就是我想请两位讲讲创业和在大公司就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什么样的不同吗要不 Jamie 先来从我的经历来说主要三段嘛第一段的时候当时基本上是中国工程师洪丽带着中国的通信科技从

宽带数据通信到移动通信来这里是做一个西方主流厂商的平替那全世界本身在通信行业就是全是头部公司和头部公司打而且是个土逼的市场基本上是一个非常惨烈的竞争所以当时在大公司里边呢首先要讲的是执行战略整个是比较清晰的那第二段就更复杂了疫情前的第一波中国互联网出海

我们认为现在疫情后大家又在重新出海而且现在讲的更不一样了叫不出海则出局以前就说都出海出海是找更多的机会是找增量但没有说不出海则出局所以这其实是两段出海疫情的三年全球资本市场的遇冷急转直下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逆全球化所以这种环境下实际上中间可以说断了三年现在的这波出海热潮又是重新开始这一波的时候其实战略上非常乱基本上的公司都是在拼执行力希望通过执行来反腐战略

找到自己的定位个人认为今时今日在东南亚最后活下来的少数的巨头什么出行外卖等等他们当时也是执行有限包括迅速的扩张市场在他们的顶层技术设计比较混乱的时候迅速的去递推迅速的去融资所以在第二段的时候我觉得考验的是不确定性中的一种贪险精神

当然因为我又回到大公司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更多的去利用我们腾讯的服务利用我们腾讯本身基础设施帮到更多的现在第二波出海来的中国的创业者大家以前可能觉得好像没有看到腾讯在东南亚那么高歌猛进其实腾讯在东南亚尤其过去这几年开始一直是没有大声的喊没有高高的举起旗帜但一直是坚定不移的投入

你看东南亚现在马上在云计算的时代要推一个什么事呢首先会扩大公有云的使用我以泰国为例我们今天聊泰国泰国现在政府刚刚推行了一个政策叫 Cloud First Policy 云优先政策那就是要鼓励和扩大泰国的公有云的使用要把整个公有云的蛋糕做大那这个不管对本地企业还是对出海的企业对整个生态都是好的

与此同时呢它又在推动一个什么呢慢慢会数据本地化因为现在本地的公有云数据都在新加坡或者香港甚至有的公司还放在很远的地方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但是慢慢的政府也要扩大泰国的公有云建设但是让这些数据回来回到本地来那这些其实它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很多西方的云的大厂

一直在当地做一个很大的一个 marketing 的说法这个宣传我要在当地投建几十亿美金的数据中心但是在未来 15 年回来看这些某某西方的云大厂它的当地数据中心还没有呢现在才刚刚还在破土动工而我们腾讯云从 2018 年开始就在泰国就有了自己的本地的数据中心因为我们在本地就来服务我们泰国用户的很多音乐游戏新闻当时政府还没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我们其实在这个本地化的投入上一直是默默的在做坚定的在做回到刚才胡云宁这个问题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对一个新的市场对一个新的领域激情澎湃的投入往往不见得是那么持久的因为这个我个人也经历过更强大的一种力量也是我现在在腾讯的工作我能深刻的能够体会学习和感受到的它是一种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坚持

对我听下来我总结一下大厂的创业部门其实也并不容易就是腾讯云在东南亚整个的生态跟您创业比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所以它只是另一个旅程而已这个跟国内的创业环境比可能难度会更不一样因为其实那边的互联网基建程度不一样嘛

那我想问问 Joe 其实刚才 Jamie 讲的故事是我们一个中国的听众更容易理解的一个视角就是说我从中国的一个大厂到创业创业之后我又回到一个大厂是互联网大厂和通信大厂

整个这个行业都还是一个很新的一个行业但是对于银行和投行来讲它是一个极其传统和保守的行业就它失去了多年的积累和品牌沉淀其实是更难的我也想问问您当时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放弃在大的国际投行的机会进而去做一个初创公司呢这个里边有什么就让您觉得必须要做这个事的契机吗

可能最开始的是来自一种误解当时我也就 25 岁我以为出来自己办会比较容易其实一点都不容易特别特别难如果我知道会这么难我很可能也不会出来幸亏我当时是 25 岁有点年轻有点傻我当时认为我能提供更新的更好的市场所缺的一种服务

所以我就咬牙那两年半连收入都没有度过了之后呢就感觉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而且呢我所做过的那两家投行呢摩根建福和美林那两家都已经不存在了都被别人吃掉了所以尽管它是上百年的老品牌说死也死

当为小公司改方向是比较容易做的比如说我们最早做的时候呢并购这个行业的佣金呢是比较高到了 04、05 年那些超大银行互相竞争他把那个压压压压到不到一个点大银行可以存在因为他可以卖其他东西对吧他一套东西都可以卖但

但我们不行我们只卖一种产品那个产品价格一直跌跌跌所以我们就得找一个愿意给我们足够钱的客户然后怎么服务到位让他们愿意给我们这笔佣金我们开始做的主要是国外企业进到中国所以我们当年的很多客户都是

荷兰银行 菲利普 法国相当于他们的国投类似这样的我们有不少的这些西方国家的客户到今天这些全没了至少欧洲的来到中国投资的非常少了但是泰国还有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企业走到国外另外一种挑战跟以前国外走到中国完全两码事但是我们小公司有这个能力来不断地复兴我们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

但是不是所有的公司是适合做创业的比如说你钢铁行业你有的游戏只能大企业玩小企业是玩不了这个所以也得看行业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你的这个产品是好的确是可以出来自己做对

对这个我想问一下二位手里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一个准确的数据刚才 Jamy 讲嘛就是其实中国企业出海是到疫情后又进行了第二波的大爆发特别是到泰国这个数据在疫情结束之后到现在有什么样的一个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到泰国的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如果说从企业数量的话因为我们跟当地比如说经商处商会一些不完全的一些交流从 2023 年以来中国出来到当地注册的新的企业数大大小小大到办公场的小到做一些餐饮服务的新增的应该是超过两三千家的

对你知道我有一个朋友他以前跟我一样在商务部工作他后来就自己辞职创业了大概十年前他去泰国做了一个像会计公司或者是在新加坡这一类公司呢就叫秘书公司就是帮你去注册公司报税报账他其实是四大的平替因为四大很贵嘛

我前两天刚见到他我还问他我说你现在最近在那边生意怎么样他说疫情之后他的生意就爆单了他的公司原来只有 20 多人现在已经翻了一倍这个规模相信在泰国已经是相当大的了就是做这个事的所以就是可以想象今天这个市场其实在亚洲人特别是在中国公司出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的市场了我也想请教一下刚才二位都不约而同地讲到走出去的一个文化冲突

就中国企业呢其实是极其的卷的他会强调就是我们要拼搏要 996 因为中国的创业者呢其实也是见识过第一批互联网造富带来的那一大批新生代富豪的那些奇迹所以中国的无论是

打工者还是老板他都有一个非常奋斗的和卷的心态但泰国我是去过很多次泰国人极其的 work life balance 节奏慢对到四点钟我基本上看不着有人工作了商场就那人也慢悠悠的他也不积极的卖货给你你问一句我答一句我没有像中国人我追着你说你一定要买我的东西啊

就这种文化差异会不会导致我们企业出海的时候遇到一些特殊的挑战我想请二位分别从各自服务的企业中看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可以跟我们讲一讲节奏的问题其实应该是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你就慢呗人家慢你也慢而且泰国有这个特点再

再急的中国人到泰国去呢过六个月他自己节奏也慢了他也回到中国他也不适应了所以泰国有这种能力来把中国人节奏放慢我觉得更难挑战的还不是这个节奏比如说呢中国大是一个巨大的一个优势

你卖 100 万辆车的这个挑战就少了很多所以现在你已经都习惯卖 100 万辆车了你跑到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市场这么大因此你到所有这些国家你就得习惯怎么卖 2 万辆车甚至 1000 辆车你怎么活下去这个是中国企业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

第二个呢是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们的物流非常发达人口很密所以呢做快递也好什么滴滴出行什么淘宝什么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做你再去找第二个国家有这种条件你要不像印度很便宜但是成本太高因为物流不好或者你去欧洲物流很好但是成本太高

所以很多这些在中国成功的模式搬到国外去得重新策划而且同样的公司保证你说京东在中国多么棒到了泰国就不行了竞争不过其他的阿里也是弄了半天最后得收购一家当地的企业也对了有的时候就得靠并购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是更难节奏很快就适应了

对我还真没有在泰国做过生意因为我们的市场呢包括我们的投资啊很多实际是在印尼马来印度越南这些地方我还都去过但泰国我就是去玩给我的感觉呢就是其实我刚刚非常认同周这个观点就前两天我们在那个 EOS

就新加坡国大 EMBA 课上傅强教授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说懒有错吗懒没有错所以你得接受人性中的懒惰就是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像你的中国雇员一样

坚持 996 这个 996 是福报对吧所以到了当地呢我觉得入乡随俗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就是说我们大家也得慢下来然后接受这个市场但我其实挺好奇的就是这个问题我给到 Jamie 在泰国我们其实做这样的云的一个生意我想知道它是中国企业到泰国使用的更多还是说泰国本地的用户更多这个问题非常好在这个问题之前我对你前面跟 Joe 讨论那个问题

我也有很另类的观点我跟你讲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泰国也在变最近的几个月我们接待泰国的某大企业不是中资也不是合资就是本土大企业的泰国人的管理层还不是像咱们就这样中文可以讲得很好的就是真正的泰国的经营管理层来讨论的时候他们就问我们你们现在加班怎么样是不是 996

我当时为了客气我说也不一定因为觉得泰国人可能不喜欢你知道他们给我的回应是怎么吗太不勤奋了你们怎么可以不 996 呢我们现在全公司都要 996 了他们也是超过 10 万人的一个泰国本土大企业

他们代表的可能不是广大的基层员工在他们的企业他们代表的可能是管理层工作狂这一批但他们是真正的纯泰国人也许他们不能代表泰国的整个市场但是泰国也在变所以说以前可能大家对泰国的很多印象就是 savage 中国的很多事情到泰国就要慢下来泰国人一定要慢慢三拍现在很多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时代在变

更多一些年轻人是不是他们的价值观都会趋同这个不好说动态的来看吧第二个刚才就说的我也非常同意就是你要看泰国的很多东西呢要有耐心中国的不管创业者还是工作层啊像我们来的当地都是急性子带着 KPI 来很着急但是最后你来了泰国你就不得不有点耐心是吧但是最后的结果来看呢你会发现这个慢也极是快这句话在泰国呢还蛮得到了不少验证的

怎么讲以前几年前我们那时候最早在泰国做移动支付的时候大家叫做消灭现金的战役然后觉得好难中国大家都扫码了都习惯了二维码了无现金了泰国用户好难教育市场上要怎么样才能很快的去铺开那时候所谓叫二维码狗皮膏要到处贴让大家习惯扫码银行的 API 又不是那么友好银行卡的渗透率又不是那么高怎么办当时觉得好难达到中国这样一个全社会的无现金化

后来发现我们本地的友商吧不管是银行的还是本地的支付公司就觉得我们这么激进你们都这么慢那在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像中国这样变化但是经历了疫情经历了周期以后再回来当然他们现在也是我们腾讯很好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客户了

他们这些本地支付公司你看当年他们慢吧但是现在穿越周期以后现在泰国的整个消费现金这个战役就打完了可能疫情也变成一场催化剂大家都很习惯了手机上面支付手机上面扫码手机上面叫外卖基本上和在中国差不多的

其实它是跨了中国的它是做到了现在中国政府想做到的这个数币因为现在中国支付呢大部分的支付它还不是 M0 支付平台都是它平台上的一种货币当然是跟 M0 是可以兑换的但是还不是真正的 M0 泰国的这些支付是从银行直接扣所以是 M0 嗯

就是因为疫情真的是这些技术在疫情之前都有了这些 APP 疫情前都用了但是用的人很少

就是疫情的时候呢人家就不想用这个现金不想摸嘛二维码支付一下子就火起来了对 这个泰国主流的支付 APP 是什么各银行有各的然后银行之间可以互相也是零费传是二维码的也行或者什么包括我那个开泰银行的可以直接在中国支付从我开泰泰国的这一家银行泰币的这个账直接在中国付哦

所以他已经做到那种程度了就是说他的结算的机制其实是在国家层面的对后边是央行当年央行是指定让银行他把这些所有手续费给灭掉零手续费但是还不够还得等那个疫情来了才真正开始用对你知道我这次去英国我的感觉是挺不一样的我在英国待了一个月今年去之前呢还是像以往一样换了很多的英镑

我觉得英国一定不会这么快的普及数字货币或者是虚拟支付啊一个月的时间我现金一共就换了 3000 英镑都没花完它到处都是可以用信用卡呀虚拟支付啊各种各样的甚至很多地方可以用阿里佩就在欧洲啊所以我还是觉得这个趋势来了呢肯定是要有一个阵痛的过程

但是这个趋势呢它一定会随着某一个契机它就自然而然的被老百姓接受就一旦用过去了它的便捷性人是用不回来的这是肯定的对我其实挺好奇就是这个问题我同时都给二位这是我一直在思考但是

我自己也没太找到原因的一个问题啊就是这个今天我们的脱钩世界的去全球化或者说我们讲全球化不断的变慢但为什么出海却变成了 B 选项就 Jimmy 一开始讲说不出海就出局嘛身边的所有的公司都在跟我说 Lily 我们要去东南亚我们要去中东可能美国我现在还去不了对那我能不能看看我周边的这些地方有什么机会每个人都在讲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对我想请教一下二位

我个人的这个理解呢本质上还是因为整个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够远过于求的市场这是第一第二呢从中国加入 WTO 以来第一波是中国劳工红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着更多更勤劳更勤奋甚至成本又更低的工人群体创造了一波繁荣那实际上我们这一批人成长起来在第二代其实从过去 20 年开始都是在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一波崛起

就是不仅仅是供过于求而且中国已经成长出来非常多的一代现在都可能要两代了这样的中国工程师的群体有了足够的人才的密度也成立出来中国的一些先进生产力那中国的科技大厂从通信的到互联网的到我们现在云计算的应该都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也要回应一下刚才丽丽你中间问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腾讯云在泰国本地更多的是中国出海的呢是吧还是本地呢这个问题很好一开始肯定是中国出海多包括我们自己的用量非常大我们的游戏我们的音乐我们在当地还有我们的视频综艺泰国这个市场东南亚这个市场它的 C 端的文化认同

从微观到手机使用习惯对内容的偏好和中国用户相对趋同肯定有差异但是它的趋同的地方是大于差异的地方从比例上所以这也是对中国的不管是 2B 2C 的产品都相对比较友好的一个市场它人口密度人口年轻化等等等等那再回过头来说我们现在出海的这个用户逐步逐步已经转移到本地的头部企业

甚至投布的银行因为我们的服务非常的务实本地化数据的投入其实坚持投入了很长的时间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差异化的优势有一个点就是现在疫情放开以后不是中泰免签吗大量的中国游客又重新涌入到泰国现在大家在微信生态里边使用的很多工具小程序这样的生态和疫情三年前都不一样了

更加的智能更加的方便包括我们的扫脸扫掌很多微创新又卖了一大户这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地用户而不仅仅是中国出海的用户越来越多的积极的愿意去使用腾讯云的服务包括腾讯云的服务上面这些有非常多垂直的一些业务能力对您的本地用户和我们的中国公司出海过去的大概比例是多少有一半一半吗很快就会超过吧

那这个比例还是很大的就说明我们的本地化已经有非常好的这个效果了这我也想问问您就是您创业 20 多年早年我可以想象去泰国的应该都是一些超大型的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那么到今天呢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敢去泰国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去泰国我觉得有两三个原因第一很多中国人到了泰国感觉很友好很习惯在某一个指标上是拥有一个比泰国好的地方你要看电价那可能越南更好

如果你说是劳动力越南越便宜印尼便宜是吧但是你综合来看泰国还是最好对中国企业来说很多企业倒没选择去泰国因为他们是跟着这个供应链出去的很多中国企业不是特别愿意去越南

但是呢他必须去因为他的供应链去了但那个美国公司或者台湾公司或者日本公司去了越南他就得跟着去对泰国的供应链有什么优势呢泰国是在电子行业比较好的供应链然后在汽车行业中国其实有七八家都到泰国去建厂了包括比亚迪广汽商汽什么的因为他当地的这种成熟的技术工人和原材料嘛

原材料没有我们是加工技术工人比较多我当时听说一个说法就是说很多现在做光伏的公司都在往泰国走这些呢也不是因为供应链到泰国去因为泰国就没有这个双反关税啊

所以有个别行业美国和欧盟给中国企业加多少双反税啊泰国就没有这个所以有一部分到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反正这些国家去他也有一部分呢到了泰国就是疫情之后看到可能在中国做下去就太卷了还不如到泰国去把泰国也给搞卷了

我们也是提醒他其他中国企业你的其他竞争对手他们都有人在这儿你要只想一口吃胖就别来你得准备亏几年粉建立好了团队然后有资格去跟当地的企业去竞争所以不要太急

然后最好也是找当地的资源合作伙伴找这些当地的人来帮你策划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基本上就是跟中国企业一起不深透到这个社会里边你要跟七八十年前的日本企业进入泰国的经验来比他没有找他的老乡他没有找日侨他找的是华侨最有实力的华侨他跟他建立了三代的关系

到今天他们代代传下来的中国企业你看那六七家搞那个电车的只有一家是找了当地的合作伙伴这个会是一个问题吗就是说中国人在经商理念上的一个问题当然是个问题你在中国让你很能干很赚钱的这些理念你不能拿到国外去弄

你一定要让当地人也跟着你一起赢不能你死我活你在国内可以你死我活因为是你自己国家你一旦到国外去你一定要双赢找一个泰国人跟你一起赢你要让你的繁荣当为他的繁荣你的痛点也是他的痛点这样才活得下去否则的话呢早晚找办法来扯中国人是比较容易不管

不管哪个国家都很容易找这个建议非常坦诚我挺想知道的就是说你看中国公司我们到哪儿其实都有点挺独特的一些挑战就是刚才您说的我们不太擅长跟外国人做生意或者说我们在做生意的时候老是要找老乡就是二位的都是在海外生活多年你觉得是我们的这个语言问题还是语言体系问题

因为我其实昨天看了一个就是外国记者对中国的一个学者的访问就他直接翻译了我们的外交部对于台湾问题的一些观点这些语录如果谁要是搞台独我们坚定的跟他斗争到底就这种话可能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听起来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正常的口号对吧我们还是非常和平的一个国家但是

但是呢他翻译过来在英文里就极具侵略性这个是不是就是说我们到国外很难融入市场跟我们的语言会不会有很大的关系有一定但是也不是一切比如说我几年前了我建议给外交部的一个朋友我说你给领导啊写那个稿子的时候呢先让领导把大概意思讲清楚

完了呢你找一个当地人去用他的当地语言把这意思写出来然后呢再用那个稿子再翻回成中文然后那个翻译起来他就顺了如果你的客户群是当地人那你一定要让他听得懂然后他说你根本不用想这个根本不可能做的我说为什么呢你知道谁这么做吗日本嗯

很多这些在中文讲起来非常好的有的是用中文讲的是中国人听得懂但是一到国外英文你就听不懂了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你这个这些呢是一部分问题但是我觉得还是小部分问题这个是如果想解决你也是可以解决的

我觉得更难的是一种态度就像我说的你死我活我就喜欢跟我同乡人在一起北方人南方人也不混类似这样的然后一般被骗的都是老乡骗的哈哈哈哈

因为他也是你的老乡但他也不是你的亲戚他就是个老乡他不是个老朋友把这个关系得搞得清楚他这个人你不认识他对吧然后最后你把这个股权放在他名字下你还不让他骗你就我刚才说的是很对的中国公司到当地的发展要和当地生态

共同繁荣要融入当地生态我们用一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你大一点的中国公司还是小一点的中国创业者过来你是郭江龙你应该和地头蛇合作而不是说郭江龙过来你把地头蛇的饭碗抢光了你的所有的上下游全从中国带过来

不和当地合作这个我想从我的两段经历来分享相对比较深刻的体感吧腾讯一直有一个文化叫做把半条命交给伙伴那我们在当地的发展呢也非常注重在当地的生态并没有想说什么都要自己做完

而且我们现在也非常恪守自己的边界这个可能也是腾讯云的服务腾讯云的文化跟客户打交道的地方能够让当地的客户感觉更舒服的地方这一点反而是我觉得是长期可持续那我们也不要说泰国就说泰国这样一个市场我认为是这个市场所需要的另外我自己的前一段经历我不是在东南亚创业吗我自己很深刻的一个体感因为当时我们都是在国内融资

国内的美元基金啊,国内的产业投资啊,我们觉得他们懂互联网啊,他们出手快啊,在上一个周期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东南亚做业务,跑到北京上海香港去融资,但是如果现在可以时间倒回去的话,那我觉得有一个 learning,可能很多人不会那么去想,反而应该哪怕估值低一点,哪怕怎么样怎么样,一定要引入当地的投资者,

我觉得后面来的创业者可以去参考一下因为你看后面你怎么知道后面突然疫情了对吧疫情三年了那你中国的团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几个月回不去那你的中国的员工几万块钱一张机票你也得给人买但是本

但是本地的伙伴他们不会走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穿越了这些周期活下来的这些本地的公司还有本地的股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有很多的支持或者说大家有很多整合他反而是在这种环境下因祸得福了但是又回到更深层次还是刚才就说的这个问题就是当时很多中国公司可能更多的我觉得像创业公司中国创始人带着一帮中国工程师过来我们这些快

输了马上就干但是这个快的背后你要放长一点周期来看有时候慢其实快也就是说你快得了一时你不一定是可持续的这个说起来有点虚但是确实经历过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创业者来泰国发展的话真的要带着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在疫情前全球化分裂之前的上一个周期中国创业者出海的时候大家其实更喜欢印度尼西亚为什么呢

追求规模和速度好融钱并不一定追求规模和速度的时候你能多赚钱那你如果带着新的大环境新的认知新的眼光来看待泰国市场的话呢我觉得聪明的创业者新一代创业者也许会更喜欢泰国市场

因为这个市场基础设施好如果是追求小而美的而不是以前那种我要追求快我要追求大我要融钱我要三年 IPO 而是追求小而美追求健康可持续追求健康的利润追求你的细分的定位你细分的差异化你细分的不可替代性如果带着这样的眼光来创业的其实很多小的公司小的创业者在泰国这个市场赚到钱

对我挺好奇的就是说跟印尼比啊就印尼其实有 2.8 亿的人口它的问题就是说它其实是个岛国就像刚才周提的就是它的交通啊物流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当时还看过一个项目那个项目就是做快递柜的这东西在中国其实不太 make sense 中国人一般来讲都是要求我你要送到我家门口的印尼做不到的原因就是因为岛国上的地址不标准

他没有精准的说我可以到某一个门牌号他只能是说我家在什么东边一个椰子树下头然后某一个什么大房子旁边他地址就这么写所以他才有这样的一个生态啊但泰国呢其实我不知道啊印尼一个好处就他基建其实做的挺好的了就是他的网啊什么普及啊泰国我想请问一下就跟中国比或者是说跟东南亚的我们就印尼比吧

他的互联网的普及水平如何然后另外就是他整个的这个基建的生态现在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我觉得 Jimmy 您可能更熟悉好的对因为确实过去参与过泰国的整个官网络和泰国的无线网络覆盖的第一波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好就是因为有 Jimmy 我们只是洪流中间的一颗沙子

泰国的基建是很好的你要说网络覆盖网络信号和国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曼谷的轨道交通覆盖也非常的密和我们北上广深的城市的都市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更大的差别

我们很多中国来的周围和朋友同事还经常说曼谷的商场比北京的商场漂亮更有设计感比深圳的商场更洋气曼谷的酒店比国内的酒店漂亮多了当然这个人者见日志的见日但是确实我们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同事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那我们在泰国创业的话哪些方向还有机会我觉得很多就疫情后的新的这一波企业家呢很多都是在中国把他们的厂给卖了然后老婆小孩都搬过来了重新创业所以这个呢总的来说大方向的它有三个

但是小的那就很多了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税税类的尤其是电子类的因为泰国在这方面还是有点经验而且也还没有那么贵所以电子行业的过来多欧盟和美国的这个关税第二类呢是利用上泰国的原材料所以像橡胶可能下游的就是搞轮胎的

或者木薯呢下油的就做酒精的或者酸的就是化学产品当然有那种搞水果的基本上就是上油产品是在泰国第三类呢就是随着这个供应链跟着这些大企业周边很多很多更小的企业

小的东西呢就是服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这个群体的一些产品这个还是算很少您知道吧日本人好像在泰国也就那么六万左右吧但他有三所日语学校他可以从那高考中国

中国就没有听说可能马上要开了或者就有一家但是中国人在那比日本人还多得多德威要在那个泰国要开了我听说了泰国是好像是全世界有英国的这些名牌学校最多的国家哦是吗比如说德威所有哈罗什么什么这些大的品牌都跑到泰国了对我倒听说很多人都在那边上学对是啊因为他有需求啊

所以怎么服务这好几十万中国人在那现在服务的还不是特别到位我觉得像比如说你是南方人很容易找南方菜你北方人就难受了就没有北方菜在泰国比如说

比如说媒体也有但是也不是那么多你要跟日本的媒体来比日本服务的那些群体就很多很多然后日本餐厅每一个府的餐厅都有整个配套都一起跟着去了这中国还没有所以还是很多机会很多机会大的小的企业都能去现在对我上次在新加坡跟朋友去吃饭吃榴莲就在牙龙

旁边就有一铁锅炖他就说你要不要你要 homesick 了我们就来去吃铁锅炖不要去吃榴莲我今年在伦敦我在朋友那玩然后上他家做客在他们家包了一顿饺子因为我母亲也去了她特别会做饺子然后那个朋友走的时候就说伦敦吃饺子的话一个饺子差不多是 0.5 磅一个饺子 5 块钱但是你给我包这一笼饺子我妈走的时候还包了很多她动起来然后她说这我赚大了

各位听友大家好你之前或许曾在创业内幕里听到过不少关于创业者的精彩故事除此之外你是否想以更短平快的视频方式了解现阶段创投圈最新鲜的资讯和动态呢这个春天开始我们将上线一系列热点科技话题视频解读当下最新的技术和趋势欢迎在微信视频号搜索亮马桥小技收看相关视频每周末帮你充电

听到一个说法跟二位求证一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SaaS 公司在泰国其实是没有什么被抵触的情况的但是像中国的 SaaS 公司去美国基本上不可运营了因为你设计数据安全问题我想求证一下是这样吗是的

泰国本土企业大中小企业它对 SaaS 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且现在用的 SaaS 的品类除了一些大的品类以外呢没有太多细分垂直的小的品类 SaaS 的产品可以用而且 SaaS 的价格都很高泰国公司它主要是定制还是标准化产品就是

就 SaaS 这块这一块呢泰国本地的公司企业客户也比中国客户相对更友好更容易引导采用一些标准化的服务明白了那这个还是好做的看起来有机会相对相对但市场体量没那么大对对日本完全没有标准化的机会他们基本上都是本地化定制化还是很强调要 Taylor made 的一些软件的嗯

我再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给到 Joe 就是因为其实我在新加坡的时候 EDB 经常组织我们去开会告诉我们说我们最近会出台一些针对创业公司的独特的政策甚至像我们是在新加坡政府的一个白名单里只要你投的公司我们就会有一些更特殊的一些政策比如说你的工作签证开办公司的税收都会有特殊的一些优惠我想知道泰国政府会有对中国企业一些特殊的一些照顾吗就政策上他

明白

明白了那他会对雇员有要求吗像新加坡是说我雇一个本地人我才能雇一个外籍才能给你一个 EP 他是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你资本金像没 200 万给你一个配额国外的然后他是三比一三个当地的配一个国外的但是呢如果你拿到这个他叫 BOI 投诉委

批文了之后呢他就允许你没有这个比例了你就想招几个国外的都行然后也可以给你减税免税对我想分别问一下二位因为二位手里都有大量的中国公司啊就是我们可以不说名字如果你愿意透露更好您二位服务过的公司里有哪一家是最难搞的就是 Landing 在泰国我的都比较好都比较好

因为他愿意雇用我们的企业呢他已经就到了一定的层面了他已经知道他会有问题如果他不雇用我们的很多这些中国企业就特别喜欢省这笔钱律师也用那些老乡律师甚至内部律师泰文有一个成语卡夸耶斯达埃普里简单翻译呢就是牛都杀了你还不要省在这个辣椒酱上哈哈哈哈

对非常有意思所以你已经都做决定了你要到第二个国家出门去创业去发展你的公司别可惜这个小钱也包括我们所有我们的客户中国企业到泰国去我也鼓励他们不要白手过来的

要做一些社会项目到了泰国你要融入到那个社会里边不要舍不得花这个小钱一定要花一定要当为当地人的一个好伙伴对这个非常好的建议牛沙了辣椒酱也得配上再来的酱就是咒和他的这个 613 对然后那我们就听听这个 Jamie 你处理过的比较难搞的公司有哪个

我们处理过的如果要说不好搞的应该还是本地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美国的这些云的厂商比较熟悉对腾讯云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那么熟悉有一个过程但是当他们一旦了解而且测试 POC 使用过了以后基本上他们都会更喜欢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因为我们更多的能帮到他

这里也同时能够回应到刚才丽丽你问到就是中国现在的新的创业者到泰国来有什么机会对吧我觉得第一个中国的新一代创业者来现在有很多可以服务到这些本地企业的机会因为中国过去疫情的三年到四年真正在这些数字化的交互上面又有很多深水领域的创新我举个例子中国今天的微信小程序生态里边的线下扫码点餐线上购物已经比四年前的

又便利多了,各种它的架构也先进多了,也更开放多了。泰国很多的本地企业,它熟悉的微信小程序的生态架构,使用,交互,功能,基本上还是疫情前的。第二个就是,这两个问题其实它背后的原因是类似的,为什么本地企业难搞它也会用,会慢慢会喜欢我们的产品,对吧?因为本地企业也需要中国游客,现在中泰免签放开,中国游客开始逐渐逐渐回到泰国,

这个用户群体的消费需要的服务都是基于微信小程序基于微信生态的这些服务既是本地企业需要的对我们中国新的创业者到本地来说它也是一个机会这个中间可以去找很多的创新的事情或者有价值的事情给 C 端和 B 端都带来价值的事情

第三个就是说泰国未来的 ICT 的技术设施建设的发展泰国政府本身在推崇泰国本土化的公有云的建设与使用肯定未来会有更多的泰国企业或者中国到泰国来的企业它会用由中国厂商提供的在泰国本地的公有云服务那这些服务需要本地化的上面我们也需要很多生态层啊

从最基本的云的搬迁的服务运维的服务刚才您也提到了云上面需要各种各样的 SaaS 你看国内的 SaaS 都卷到什么程度了国内肯定不是说 CRM 就一种有各种各种的基于微信的基于私域流量的泰国这些都还没有玩起来又因为中国游客的趋势它本身就是带动泰国对微信的生态圈的使用 B 端对微信生态圈的使用本来就是非常友好的一个国家

所以这些交代在一起其实它中间还是有很多可以看得到的一些细分小小的机会对我上次去新加坡的时候我跟几个在泰国创业的朋友我们还吃了个饭他们说泰国整个的创业环境对中国公司其实是在学习的态度

他非常像我们当年去学硅谷非常的谦逊而且呢也很接受我们今天的这个商业模式就验证了我当时那判断就是刚才 Jamy 不是讲吗当然我不认为 996 是好文化我自己特别反对加班啊但是可以想见他们在努力学习我们能够快速的成长起来的那一段的经验就是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公司愿意出海的原因他文化的兼容度还是越来越高的

总比好过去印度对吧我们当年有一家公司然后他在印度建厂他就说 Turnover rate 是他从没见过的高这人经常上上班就不见了打的电话也找不着人那人就说他突然受到了赶招他要回到老家去看望他的家人

然后就走了或者是说像我们上班可能会定常性的说咱们提高一下工作效率开一个会印度的工人会提出很多比如说我们需要增加瑜伽课不然我就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工作就会有这种在他看起来非常匪夷所思的一些情况我相信这个是出海都要面临的一些文化上的挑战

也是今天感谢 Jamie 和 Joe 给了我们特别多实战的建议这里边也替二位我们今天访谈嘉宾做一个广告因为其实想要去泰国创业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先找老乡 Joe 算我们半个老乡 Jamie 是我们全部的老乡大家如果说要到泰国创业的话可以通过我们去联系二位至少我们了解一些当地运营的一些 know-how 当然我知道 Joe 的服务费很贵没有 是你介绍的可以打折

感谢 Jimmy 感谢 Joe 今天贡献了这么有意思的一期内容好那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