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鲁雯泋:北京超无聊

鲁雯泋:北京超无聊

2025/6/15
logo of podcast 一席YiXi

一席YiXi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鲁雯泋
Topics
鲁雯泋:我喜欢真实的人和具体的生活,那些自下而上、更有生命力的事物更能打动我。我发现胡同有着城市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多样混杂的气质,居民把生活碎片都延伸到了大街上,展现了正在发生的真实生活。胡同里大量的野生设计源于空间和资源的有限,以及公私边界和规则的模糊,是人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个体智慧。我通过想象和研究材料节点,来理解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和设计逻辑,并记录下来。胡同居民在有限的空间里,会想办法拓展自己的使用空间,而不影响他人,他们也是反消费主义的先锋,能用旧的就不用新的,能用简的就不用买的。虽然胡同的居住问题很多,但居民们总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比如利用挡板、罩子、后视镜等来保护隐私。我觉得,野生设计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能与他人交流,它在任何时代都大量存在,但也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记录它们很有意义。 鲁雯泋:例如,北京的大爷能把代步车严丝合缝地卡进墙的夹缝里,成为他的专属停车位。林源屋的例子也表明,即使没有花钱,流浪汉也能努力提高居住舒适度。胡同里带着身家走街串巷的游商是北京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千篇一律的舒适整洁不会刺激和调动人的感官,我们其实是向往更丰富多样更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曾经的北京充满活力和希望,但现在自发生长混杂无序的地方逐渐被秩序和资本取代。我觉得在这个当下记录北京比以往更有意义,因为它在拒绝一切失控混杂的东西,但它也是有趣的,因为能够调动感官的事物尚未完全消失。通过观察和记录重建对于世界的切身感知,而不是通过抽象的原则持续做一些微小而具体的事情,这是我的方式。

Deep Dive

Chapters
一位建筑师辞去外企工作,在北京胡同开设工作室,开始关注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野生设计”。她将自己对胡同的观察和思考与在CBD工作的经历进行对比,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差异。
  • 建筑师辞去外企工作,在北京胡同开设工作室
  • 关注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野生设计”
  • CBD工作与胡同生活的对比

Shownotes Transcript

鲁雯泋,建筑师** 北京真的无聊吗?我既不想轻易赞同,也带着点怒其不争的心情。北京似乎在变得无聊,因为它在拒绝一切失控混杂的东西;北京也是有趣的,因为能够调动感官的事物尚未完全消失。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当下,记录它比以往更有意义。

你印象里的胡同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胡同居民怎么晾衣服,在哪里养花,临街住户如何防止路人偷窥吗?你也许不知道,寸土寸金的胡同里,鸽子住进了让人羡慕的豪宅,流浪猫肥润自在,这话可千万别让住宅小区里的猫听见了。 2019年,从外企辞职后,鲁雯泋与朋友一起在北京的胡同里开了一家建筑工作室。在走出办公室、穿过大街小巷时,她发现了摊开在公共空间里的野生设计:空调外挂、缝中停车位、能屈能伸的雨棚……比起标准化的设计方案,这些未经规训的芜杂生态表达了更加真实立体的使用需求。 胡同居民在局促的空间里寻求开拓,也与街道一同维系着价廉但高效、粗野而有序的生长。凭着建筑设计的专业嗅觉和分析图的解剖术,她识别出材料与构造、节点和连接处所透露的曲折心思。那些叫人不敢轻慢的日常,原来就藏在街角、门前和窗边。 2024年,工作室所在的整条胡同都被“腾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逃离北京,但鲁雯泋的野生设计收集工作仍在继续。在记忆得到彻底的更新改造以前,她还想再多走几条胡同。 听完这场演讲,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北京超无聊」,你觉得呢? 【时间轴】 00:10 坐在办公室里画图、开会、打电话,房子就一点点盖起来了,根本不需要跟真正的使用者沟通,这让我感觉非常悬浮。我更喜欢看真实的人和具体的生活。 03:08 从CBD牛马化身胡同串子,发现居民把生活碎片都延伸到大街上。咱们胡同大爷的包裹艺术,可能离包裹巴黎凯旋门也没多远了。 05:55 公与私的边界相对暧昧,规则也模糊,就催生了很多巧解问题的野生设计。比如:这个人为什么要在水泥楼梯旁边再加一节钢楼梯? 07:52 空间利用:大爷把代步车严丝合缝地卡进墙的夹缝里,要出来就得翻越车内的空间,从后门爬出来。 10:39 废物利用:矿泉水桶和废弃椅子是胡同居民的两大明星单品。 14:40 防走光:有了大罩子,再也不用担心开关门会走光。无论街上怎么熙熙攘攘,主人依然可以坐在黑布后面喝茶。 16:51 治疗颈椎小卖部、大疆总部同款卖鸟车和大号糖葫芦自行车。 22:36 当真实的生活不存在,野生设计也就消失了,但千篇一律的舒适整洁不会刺激和调动人的感官,我们向往的其实是更丰富多样更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 �街边散装之庙

�菜场中心之庙

�公寓山寺

�瑞士猫梯

�鲁雯泋建筑工作室曾经在钟鼓楼附近

�钟楼广场上大爷遛羊驼

�围观剧组在胡同拍戏,这可能是在拍一个科幻片

�屋脊上的鸽子笼超过了主人自己的家

�蜗居的鸽子

�胡同里的摩托车vs美国包裹艺术家克里斯托和克劳德的早期作品《包裹摩托车》

�包裹巴黎凯旋门vs包裹胡同里的房子

�为什么要在水泥楼梯旁边再加一节钢楼梯

�窄巷里的收纳网

�电线杆里的卡座

�“卡车”

�悬挂烟灰缸

�窗户上插着汽车后视镜

�治疗颈椎小卖部

�大疆总部vs超载卖鸟车

�大号糖葫芦自行车vs20世纪30年代的糖葫芦摊

�给泰迪剪指甲的塑料袋

 * 如果出现图片加载问题,可以移步一席公众号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