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秦潇越:当所有人都鼓吹一个英雄式的励志故事,痛苦就不被重视,仿佛不曾存在过

秦潇越:当所有人都鼓吹一个英雄式的励志故事,痛苦就不被重视,仿佛不曾存在过

2025/5/28
logo of podcast 一席YiXi

一席YiXi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秦潇越
Topics
秦潇越:一开始我对纪录片导演的身份认同感并不强,但2012年我在上海街头进行的“世界末日”采访经历,让我开始走上这条道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家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的世界。镜头有一种魔力,它让我有勇气直白地提问,也让受访者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通过镜头,我重新认识了世界。之后,我通过环游中国拍摄陌生人的故事,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理想,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想要的生活。陌生人的故事给予我精神上的鼓舞,让我更加坚定了用影像去鼓励他人热爱生命的信念。

Deep Dive

Chapters
2012年世界末日当天,作者在上海街头采访陌生人,探讨人生遗憾与理想。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拍摄的魅力,并开启了环游中国的旅程,记录下各种人生故事,最终创作出纪录片《世界与我》。
  • 2012年世界末日采访
  • 环游中国记录人生故事
  • 纪录片《世界与我》

Shownotes Transcript

秦潇越,纪录片导演** 拍纪录片好像就是用短短几年的观察,去给一个人的人生盖棺定论。这其实是非常嚣张的做法。我相信人生在任何时候都是有转机的,但是一个影片必须要有结束,这对我来说非常痛苦。 但或许,接受找不到一个更加积极正向的结尾,就是拍摄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这是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好的自我教育。

“我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过去十年,秦潇越扛着摄像机穿梭在不同的人生故事里,试图汲取力量和勇气,解答自己的人生困惑,却被迫重新思考“理想”的意义。 她曾经笃信,不论身在怎样的处境下,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向往会引领着人脚踏实地地向前走。但房君睿的出现,击溃了她的信念。断断续续跟拍了他四五年,这个梦想做文物修复师的青年仍旧被困在自己的“巢穴”里,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一直到拍摄结束,想象中的励志情节也并未发生。 秦潇越这才发现,在真实的生活里,现实是一堵又一堵的高墙,即使怀抱理想,也可能会被困在原地,失去继续向前的力气。 在新的创作中,她不再鼓吹理想的力量,只想呈现更丰富的生命状态。 【时间轴】 00:08 世界末日,我在上海的街头问陌生人:你的人生有什么遗憾? 01:56 相信理想的信念被不断地提起、放大,有一次我甚至看到我的海报和贾樟柯的海报放在一起,我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07:56 老天好像在跟我开玩笑:你这么喜欢鼓舞人家去追求理想,那我就给你安排一个被困在极度现实里的人,让你知道理想的背面是什么。 11:10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那么是否还有记录的必要? 17:45 当生活中多了一个镜头,多多少少都会让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两年过去了,那个碗还在那里。 20:52 接受找不到一个更加积极正向的结尾,就是拍摄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是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好的自我教育。 24:08 逃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但是真在一个地方住下来,建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26:50 拍纪录片对自己的意义永远要大于对他人的意义,是这些真实鲜活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世界是什么样的。 �《世界与我》里秦潇越遇到的乞丐

�吴卓渊在火车站门口与金牛的合影

�《世界与我》的海报和贾樟柯的海报放在一起

�房君睿修到一半的碗

�房君睿父亲在作画

�房君睿和杨光在家中聊天

�《去哪安家》中沙溪的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