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金棕榈电影《阿诺拉》戛纳首映分享

金棕榈电影《阿诺拉》戛纳首映分享

2024/7/9
logo of podcast  波米和朋友们

波米和朋友们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
(未署名)
Topics
本期节目主要讨论了肖恩·贝克执导的电影《阿诺拉》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意义,以及影片本身的艺术风格和社会议题。嘉宾从电影类型、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影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其与肖恩·贝克之前的作品以及其他获奖影片进行了比较。嘉宾认为,《阿诺拉》是一部标准的神经喜剧片,其特点是台词密度高,多组交叉对话,并通过设置明确的死线来增强戏剧张力。影片的剧情可以概括为一个性工作者20小时的上流社会体验,这与灰姑娘童话故事类似。影片前半部分遵循三一律,但后半部分节奏有所下降。影片中充满了神经喜剧的魅力,一些细节场景非常精彩,例如亚美尼亚管家与交警的对话,以及亚美尼亚管家的一段长篇对话。嘉宾认为,肖恩·贝克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将现实主义元素融入到喜剧桥段中,并对基层社会有深入的观察。影片中看似滑稽的情节,实则掩盖着深层次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现实。影片关注移民群体,并呈现出一定的权力关系和地缘政治含义。嘉宾认为,肖恩·贝克的电影关注移民群体,这构成了他独特的作者母题。影片中对权力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呈现,是基于对现实的观察,并非政治正确。最后,嘉宾总结了《阿诺拉》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并对其可能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讨论。 嘉宾还从电影工业的角度分析了《阿诺拉》的成功,认为戛纳电影节对《阿诺拉》的肯定,是对肖恩·贝克低成本、小团队创作方式的认可,也是对他坚持创作态度的肯定。嘉宾认为,肖恩·贝克主动选择低成本、小团队创作,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态度,与其他A24导演形成鲜明对比。肖恩·贝克坚持低成本、小团队创作,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仍然呼吁观众到影院观看电影。嘉宾认为,肖恩·贝克的创作方式和态度,体现了真正的电影精神。嘉宾还将《阿诺拉》与其他戛纳获奖影片进行了比较,认为这些影片都反映了建制性伤害、阶级问题等社会议题。最后,嘉宾对《阿诺拉》可能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讨论,例如影片中对性工作者的描写以及导演对性工作合法化的呼吁等。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分析了戛纳电影节五年来三部获奖喜剧片——《寄生虫》、《悲情三角》和《阿诺拉》的类型特点,并指出《阿诺拉》属于神经喜剧,其特点是台词密度高、多组交叉对话等。同时,将《阿诺拉》与灰姑娘童话进行类比,并探讨了其翻拍方法。
  • 《寄生虫》的喜剧元素是动作喜剧;《悲情三角》是讽刺喜剧;《阿诺拉》是神经喜剧。
  • 《阿诺拉》的台词密度高,多组交叉对话,类似A24之前的喜剧片。
  • 《阿诺拉》的故事结构类似灰姑娘童话,是当下社会对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节目录制于2024年5月,内容含对《阿诺拉》的“部分剧透”,涉及甚至延展该片“剧情简介”及其它物料中已披露的信息。

(本期节目感谢“弦子”,后期: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