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2E6 垃圾

S2E6 垃圾

2022/6/29
logo of podcast  不在场

不在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
(未明确发言人)
Topics
本期节目探讨了素材音乐(Library Music)的创作、使用和文化意义。通过对电视节目、电影预告片等不同场景中音乐的分析,揭示了素材音乐作为一种功能性音乐的特性,以及其在流行音乐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节目中,主持人以多个案例和音乐片段为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素材音乐的创作过程、商业模式以及其与主流音乐创作的差异。同时,节目也探讨了素材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 本节目从素材音乐的定义、历史渊源、创作过程、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现了素材音乐在不同类型媒体中的应用。节目还探讨了素材音乐与主流音乐创作的差异,以及其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此外,节目还对素材音乐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power of music in conveying emotions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Listeners are asked to imagine scenarios and then compare their mental image of the accompanying music to the actual music played.
  • Music's ability to evoke specific emotions is explored.
  • Listeners' subconscious associations with sounds are highlighted.
  • The experimen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nnate and learned aspects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music.

Shownotes Transcript

传达一种明确的情绪这个事是音乐最擅长的比如说悲伤或者是充满希望的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甚至有人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写过书就是分析为什么人们听到比如像 Adele 那样的慢歌会流泪逐渐这里面有一些生理基础但是也不尽然就如果我们需要触达的情绪越来越具体这个机制好像就从先天的普遍的转向了后天的转向了我们的听觉经验然后即使那种感觉依然是如此的直截了当就好像本能一样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说一种情绪

或者就只是一个场景或者状态然后你想象一下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然后我来播放一个比较合适的音乐作为对照这个实验的目标不是为了测试我们的想象力或者说我们之间对同样一个情绪的想象有什么不同而是就是说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我们潜意识里对各种事物都在声音上有某种定见比如这是一个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在灰暗的天空下一个中年男人回到这个已经离开 30 多年的老家看到一些 80%速度慢放的这个闪回他想到这个屋檐下发生过的一些悲剧还有自己答应过母亲要保守住的秘密再比如我们想象一个追车的场景说这个亡命之徒从车库里面飞驰而出然后这个沿着跨江大桥急速行驶

警车在后门围追堵截然后我们的英雄跳上一架直升飞机然后这镜头就跟着他然后跟着这个螺旋桨徐徐升起

这首我听起来感觉总体是对的但是好像稍微有一点太正了对吗就是那个邪恶的气息好像完全被压抑住了这个有点过于英雄的那个感觉但总体来说大概是这个意思听起来就很符合但如果更具体的呢我们来想象一个好像一上来没有什么情绪可以去依照的

比如我们现在说一个电视的智力竞赛一个答题夺宝的活动说这个选手已经闯关到了最后一道题他本来可以在这就放弃并且得到 5 万美元但是他非要选择挑战最后一道题这样的话他答对了可以拿 30 万美元答错了就要空手而归他正在紧张的思考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这个倒计时越来越迫近所以他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了这些紧密的节奏声部包括起伏的低频似乎好像在模仿咱们人的心跳我们在无数电视节目里都听过类似的声音这些音乐显然不会被任何人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原创作品或者这种音乐去欣赏对吧

但是他们直接有效而且渲染气氛强化情绪在这些功能上对这种节目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呢就是你可以想象就如果你有机会看一个没有配音乐的版本那种电视综艺你会感到多么的幻灭和可笑就实际上你感受到的冲击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于这个音乐对好我们再来想象一个好莱坞大片的预告片

这次没有任何具体的信息就这电影没有任何内容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知道它是一个大制作的拯救世界的动作电影那么它的预告片应该是怎样的呢制片厂的 logoIMAX 和杜比的 logo 大腕演员的名字导演的名字导演之前的作品一大串打戏和追车戏的快速的剪辑今年夏天我们上映的日期一些承诺和激动人心的口号

就仔细想想就是有点搞笑因为我们并不拥有任何关于这个电影具体内容的认知但是却觉得这个听起来还总体挺合适的而且实际上哪怕只听其中的任何一种单独的声音元素都会能让我们直接想到这就是电影的预告片比如那种势大力沉的低谷然后让它拖一个尾巴最后加上一些严重的过载还有调制的效果

再比如很多预告片里有一个那种烟雾缭绕的钢琴的单音弥漫开去英文里有一个概念很适用在这叫 trope 就是 trope 就是那种尚未恶化到 meme 程度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因为它总是在我们的视听经验里反复出现和强化以至于建立起了一种条件反射在我们的头脑里指向一个特别清晰的意思或者特别清晰的情绪

这些东西都成了 trope 好我们来想象最后一个场景也是这些小实验里面最困难的一个我们一起想象一个企业的宣传片或者一个内部培训的短片就这片子没有办法具有任何情绪你提炼不出来就它仅仅是一个是啥呢我们想想比如说一个污水处理公司

或者是一个比如生物医药的实验试剂的供应商就这么一公司然后他这个片子就是告诉你他们品质如何过硬业务如何全面他们非常的在乎环境保护地球什么的然后员工福利待遇都非常好然后吸引高端的人才欢迎加入总之就是一个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的这么一个东西那么这样的宣传片的音乐应该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呢

这里面的讽刺在于这种音乐一定要背离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最本分的东西就是说要跟听者努力的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吧它不能这样这里的音乐必须得特别冷静然后特别彬彬有礼保持一个空洞和妥当这里的妥当就是正如我们刚才一直试图接近的就是说那种特定功能音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意义上的妥当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

企图心就是它听起来是音乐但是它不指向任何感受然后它唯一要实现的就是要听起来像是一个公司宣传片的样子就完了这样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快速从头做一首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放一个整齐的然后温暖的钢琴就是用最稳妥的四个和弦的循环然后加一个尾巴很长的混响

为了让它更加温暖和友好我们再叠一个跟它一模一样的但是浮在上方八度的这个合声器的声音梦幻的感觉单独听是这样的然后往上叠一些这个小打击乐让它听着更有人味一些然后白噪音加绿波做一个 Riser 格局打开啊

主体部分加入了贝斯和这个底鼓单独听一下活蹦乱跳的感觉就是手掌制音的吉他加上岩石让它更生动一点点然后一个百事不爽的一个 trick 就是加上这种特别 welcoming 的人声但是千万不要有任何具体意思就是嗚和啊

不在厂有限公司是集医药中间体 农药中间体 电子材料化学品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单位公司成功研制了这个 这个 这个和那个等原料药产品多次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企业

如果这不是一个企业的宣传片而是某一张唱片里的音乐它肯定会被批得体无完肤就是会被说成是最低劣的电梯音乐或者比如叫 Muzak 就是在英文里有很多这种批判空洞的 easy listening 的音乐的说法这就是其中一个 MuzakMuzak

就是 music 的这个错误的拼写嘛它指向的就是这种东西这种音乐的 grandios 假大空说白了我们刚刚在做的就是一种很特殊的音乐就是它目标不是任何情感和意义而是像音乐就是它是一个 imposter 一个 placeholderit's faking and it's faking nothing 或者说它就是在假装自己是音乐的一种音乐它是一个障眼法

就他只从音乐的力量里面借用一丁点东西什么呢就是那种流畅的舒适的连贯性用来抹平这些画面和语言里面的声音掩护其中的那种愚弄操纵暗示灌输以及这些就是东西中间的断裂这就是我们能想到的最纯粹的音乐垃圾就是任何让你听的很难受的抓耳挠腮那些蹩脚的朋克或者学生乐队排练房里的录音都不能跟这个比

不能跟这个相提并论因为那些音乐虽然笨拙但是他们还有所企图他们还试图表达还试图去触摸自己脑海中的某一个东西但这些音乐则不然就是他完全不往心里去他是一个假的音乐或者是说他是音乐的皮一个壳子然而仔细想想因为这种音乐无处不在就如果我们按照客观的收听时长角度去衡量的话人的一生大部分收听的音乐都是这种东西应该绝大部分

尽管他们的存在根本就不是为了让你就是狭义的去欣赏去 appreciate 就是 you listen to itbut it's not meant to be heard 就是他不是让你 consciously heard 比如说电视新闻这种东西就没有任何具体的情绪指向就是新闻节目它也有一种声音电视的新闻节目有一种特定的音乐它开始往往是一种弦乐齐奏就是那种引起注意的那种然后结尾可能是一个非常非常平稳的光滑的钢琴和 sax

想想一下比如这首我在想如果出于某种极小的概率正在听节目的你就这辈子都没有看过新闻联播的话只要你多多少少还看过电视我就跟你说刚刚这首曲子是电视里的新闻或者天机预报之类的纯信息播报的节目的配乐你肯定会觉得很合理很对味我完全不认为这首曲子技术上音乐性上很差正相反这里面的 musicality 是非常非常好的

比如他用很多这种反拍非常灵动的感觉然后和声方面虽然还局限在他调性的七声音阶的框架里面但是键盘部分和弦的转位编的非常顺就是很规范的听感所以很悦耳很扎实我现在想说的是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事在我们听说职业音乐人谈论一首作品不好的时候很平庸的时候

我们经常听见一种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个典型的批评叫做 It doesn't go anywhere 就这曲子也是一样 It doesn't go anywhere 就是他非常放松解压甚至带有一些热情但是他哪也不去他就停在这儿就是他不邀请你进入任何具体的感觉也没有任何一丁点的暗示然后在曲式和进行上也都保持不动

他原地打转就是仿佛一个忘了词的主持人礼貌的站在那或者一个记者然后一动不动保持微笑在那等待镜头从自己这切走一样你有想过这种音乐是如何创作的吗谁在创作的

我们显然没法想象自己喜爱的音乐家乐队或者什么的为广告片和电视节目制作这种东西所以大量的这种音乐垃圾其实是由一小部分职业音乐人制作的就是他默默无闻就是常年生产着这种听觉的填充物并且在他的功能性上激烈的竞争就是看谁能做出更有新闻味的音乐才有机会能够被电视节目去选中对吧

这产业链就如同人类音乐的下水道就是毫无荣耀可言但它却是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就是想到这是不是稍微有点离谱的感觉新闻联播片尾这首曲子名字叫 Together Again 它作者叫 Alice Tyre Gavin 除此之外你什么信息也找不到就这首曲子你在 Spotify 上也搜不到

他不来自任何你能买到的唱片这作曲人也没有任何公开发表的作品可能有吧在 YouTube 那几乎你都找不到我找了半天找到这个人的 Facebook 页面我看他有 600 多个好友全部是亲戚朋友没有任何粉丝然后他的职业是 Warner Chapel 这个唱片公司也就是不在场第一季第七期就是那个生日快乐那一期里面讲的那个

流氓唱片公司对华纳的子公司他在这当 music director 而且看上去他也不是唯一一个就是他是很多这种 media composer 就是做这种音乐的媒体作曲人然后我顺藤摸瓜找到这个音乐的出处它来自于一张没有任何流媒体平台可以收听的所谓的唱片它名字叫 TVQs2 也就是电视音乐 2 这意思就是说这个音乐甚至不是为奇文联播做的它是给电视节目做的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谁买了授权谁都可以使用这里面有 20 多首曲子每一首都如此妥当如此空洞如此的恰到好处它不会引发你任何遐想就你仔细品品这些都非常非常标准的电视音乐所以这种音乐有一个名字叫做 library music 也叫 production music 或者 stock music 中文里没有妥当的翻译我认为就是我个人觉得叫这个素材音乐比较合理

至于周恩宇经理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叫罐头音乐 Can music 这个说法是错的因为这个罐头这里边的罐头就是指爱迪生那个时代刚被发明出来的那个蜡桶唱片看着像罐头一样他指的就是所有的预录制音乐就是非现场演奏的音乐

录制好的音乐这个跟音乐史有关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比如卡拉 OK 也算罐头音乐比如说你演出的时候假唱去对嘴形这也算使用罐头音乐所以这里不展开了我就觉得罐头音乐并不是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对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东西我下面可能会管它叫素材音乐会多一些 Library music 全部是提前制作好的并且不面向特定的使用者的所以跟委托创作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影视配乐媒体作曲那种还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制作 library music 的时候音乐人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东西创作然后他们只会得到一个 brief 就是一个简报一个要求上面写着几个单词比如说温柔俏皮西装革履或者比如一对一决斗什么之类的他们要按照这种描述想象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一个电影桥段给自己脑海中并不存在的画面进行配乐至于以后被谁使用这个事他无权过问他也无从得知但是这个授权费的收入会按一定比例支付给他

销售端的商业模式大概是这样的就是它不会出版任何面向消费者的唱片就是它的唱片直接免费寄送给所有的潜在的甲方也就是广播电视台 节目制作公司电影电视剧制片厂 广告公司等等到了互联网普及之后就过去这十多年这个行业也彻底的转型了数字分发就是唱片他们也不做了这个就在官网上你可以在他网站随便听然后海量的音乐供你选择加到购物车里然后你去结账

我现在随便打开一家这种业务的供应商就是音乐服务商它定价大概是这样的比如内容创作者就是最简单的像 YouTuber 对吧那 up 主 40 美元一首包括你可以在抖音这些地方使用博客应该也算在这然后呢比如非盈利性质的独立电影和学生创作就是你不上院线的做的一些独立的短片什么的你可以用 25 美元一首

然后还有第三类就是广播电视院线包括预告片这些正式的用途要 300 美元一首你愿意买多少都可以这种所以如今人类每天被生产出来的视听内容其实绝大部分比例是没有专人做曲的就是雇一个 Hans Zimmer 帮你去做配乐这个事其实比例很低的所以正是这种素材音乐

就是以一个可以视听的客户端或者网页数据库的形态就放在了剪辑师的手边使用填充了大部分的我们今天的这个视听内容在这些庞大的曲库里面有很多音乐有不同格式不同长度方便你使用甚至有很多音乐提供分轨就是你比如说你喜欢这个曲子但你就不想要里边的鼓那你可以把鼓去掉就留其他的一个几十万首的这种曲库客户怎么选择也是个问题对吧你想想这是个检索问题

如果太多了的话我也不可能一首一首听下去所以他们有一个做法就是纯用人力的劳动我感觉这个事可能以后人工智能会提高一些效率就是做多维度的分类和标签然后按照比如说音乐流派爵士乐 摇滚乐等等然后再按照情绪比如 strong disturbingpositive negative tender 等等就是不同的维度去给它打标签或者是分类其实最有意思的是

直接按照用途来给你推荐就是你比如说我就是电视综艺的导演我现在就要做这有奖竞猜然后我甚至可以在里面细分到三四级的菜单可以找到 winner 或者 loser 想要的声音咱们来听一个就是有奖竞猜节目的 loser 声音是这样这块就是评委一顿纠结然后最后咬牙很不舍的淘汰了其中一个人

这块就是慢动作然后屏幕变成黑白的了然后他说一些特别惋惜的话然后跟他父母相拥而弃什么的然后离开赛场挥手告别首先这个曲子你这么听就特别的可笑因为它是完全是中断的就仅仅是为了一个人马上要被淘汰和被淘汰这个事就是生拼了这么一首曲子然后其次就是

它这个曲库会很体贴的把中间适合你剪辑的那个地方标给你它告诉你几分几秒钟这就是 Q 点然后你就按照这个来方便你去做你节目的制作

这些曲库支持你特别任意的任性的搜索比如说你搜跳伞你可以搜到特别激昂的那种极限运动的音乐你搜比如说生命科学你可以搜出那种叮叮咚咚的就是特别适合科研成果汇报或者是太空探秘纪录片那种电子音乐的感觉的东西

然后你甚至你搜 Beyonce 他会给你推一些那种高亢的 R&B 风格的 female vocal 就是女生的人声就这个我都理解不了怎么实现他已经超出了他那个标签系统我也没搞明白总之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覆盖不到的需求这就是他们的生意精我今天早上起来听了一套早间新闻的那个电视音乐合集一上午神清气爽就是这种像这样的曲库一般背后都是一家商业公司然后他们给音乐人征稿

或者是就是全职开工资养活一批作曲人然后跟着市场的需求大量的生产这样的音乐我们要说回到这个东西的名字就是为什么叫 library music 图书馆音乐就似乎不是很恰当这要从它诞生说起就普遍认为第一家 library music company 公司名字叫做 The Wolf 就是狼那个词 Wolf

它成立于 1907 年到今天已经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就是还在运营它这个创始人叫 Mayor DeWolf 从荷兰移民到英格兰创建一家公司为当时刚刚出现的一个新行业叫做电影就是默片电影行业谱曲那时候电影没有声音然后放电影的时候现场乐团要按照谱子结合画面给观众去演奏这个人发现有很多大量的粗制滥造的电影其实情绪是千篇一律的

而且他们可能也顾不起人做音乐但是有这样的片子所以完全可以用之前用过的曲子去匹配这样成本也很低所以慢慢的他的主业就从给人谱曲变成了帮人家挑选合适的已有的曲谱曲谱都是纸质的发给乐手大家照着去演奏所以他自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迷你的曲谱图书馆就是一个纸质的曲库然后给电影放映的场所输送合适的音乐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

这个重焦唱片开始出现了就是一种非常厚的唱片就是黑焦的前身然后电影一边放映然后唱机用这个重焦唱片来播放

然后前后角电影胶片也出现了一种可以承载声音的基础就在胶片本身上大概就是把它声音记录在 35 毫米胶片的一侧边缘窄窄的一条这个声音部分跟图像中间有我们熟悉的那种胶片上的穿孔

放映机通过这个穿孔来带动胶片转前者被称为 Sound on Disc 后者被称为 Sound on Film 就是两种技术就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这样一来 DeWolf 之前的曲谱就没用了因为它已经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了可以有预录制的音乐所以它还跟着产业转型

就是在录音棚里去帮助这些电影就这些低成本的顾不起专门作曲家去做专门配乐的电影匹配这个现成的音乐录音就是他自己做一堆音乐然后不断的授权和附用这些音乐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个素材音乐库的雏形然后 1950 到 60 年代这是这个行业大爆发的时候就是音乐需求几何级数的暴增因为有一个新的媒介出现了就是电视

1950 年英国还只有 35 万户的富裕家庭能拥有这个东西等到 60 年的时候家庭的电视渗透率已经超过 75%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大家天天看电视而电视的收听时长还有电视台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电视节目制作产生一个需求就是海量的音乐所以就这样在伦敦为中心加上整个西欧法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共同形成了一个配乐的产业链

这个时期有几个关键特点我们要注意一下有三个我自己的总结第一个是以电视节目为主的各类低成本内容需求爆炸就 55 年以前英国电视台只有 BBC 一台这一个频道然后人看的人越来越多 55 年之后出一个新的频道叫 ITV 他问世以后电视开始为了这个收视率展开竞争这时候电视台就不能再做原来那种死板的新闻内容

不能只做那个要想办法做更吸引人观看的节目从纯粹的新闻开始转向各种我们刚举例子用这个答题猜谜的节目电视剧歌舞表演还有一些比较原始的简单的综艺这些新的节目都需要音乐来强化它的那个悬念和戏剧性就这样 time slot 填不满然后各种电视内容开始支配了就是一代人的客厅生活然后迎合各种需求体量是广播时代的不知道几十倍上百倍

所以各种类型化的音乐的需求长期存在特别是需要更多偏向时髦的年轻人的活跃的那种诙谐幽默的各种色彩的这种声音是古老的那个 BBC 的传统那种古板的反面英国有一个体育节目叫做 Grandstand 非常长寿就从 1958 年开播一个体育节目到 2007 年结束电视历史上最长青的体育节目之一他先后使用过两个开场音乐对比一下就很能看出这其中的变化

这两个都是 KPM 这个 Library Music 厂牌的素材音乐其中区别就是这个时代性的差异 1958 年这首曲子名字叫做 News Scooped

到了 1976 年的时候,节目改版,主题曲换成了还是同样由刚才说的 KPM 厂牌发行的 Kiss Mansfield,当时刚刚创作的一首后世成为经典的曲子,名字也叫 Grandstand,我们来听一下。Easy Listening, Optimistic, Anthemic, Confident, Static, Bright, Marching, Straight

这些是 KPM 给这首歌打的标签就是如果你搜这些标签就能撞见这首曲子他收录的专辑名字叫做 Solid Gold 纯金然后编号是 KPM LP 1173 里面 16 首曲子都是专门为体育节目和休闲类节目去制作的除了这首以外还有好多经典我们这就不给大家听了大家可以自己去 KPM 官网上听

素材音乐作曲人没法挑选或者阻止别人使用自己的音乐接下来我还举一个挺有意思的例子比如色情电影还有那种吃人喷血的各种笔记片这些东西都是素材音乐的常客尽管 60 到 70 年代素材音乐并没有专门为这种需求生产任何一首音乐就没有任何一首音乐说是我是给色情电影来做的但是因为谁给钱谁都可以用

所以很多时候留给作曲家是一脸尴尬比如这 KPM1055A 这张专辑里面这个专辑名字叫 Dramatic Background 其中有一首曲子叫做 Califaction 在美国最早的有完整剧情的院线上映的色情电影之一就是 1972 年的 Deep Throat 里面反复使用然后同一张专辑里的另一首

曲子叫做 Approaching Madness 被用在了一个英国的最经典的支离竞赛节目作为片头曲节目名字叫英国至多星就是 Mastermind1972 年开播一直到今天还在播出这个节目所以这张唱片把 Deep Throat 和 Mastermind 就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产品给联系在一起就是共用了同一个原声一个 Soundtrack

而这张专辑所有的音乐的目标就是并不是为了具体的什么东西它就是为了强化悬念对这就是 library music 的奇特之处就是你生产的其实不是作品而是给别人作品使用的生产资料就是它会被用在哪里你也别问你根本无从想象你会非常适合在那样的一个东西里面对

第二个时代特征就是音乐制作成本非常的昂贵这点是很多时候我们回顾过去的一些音乐的现象就是常常忘记的一件事就是 90 年代个人电脑音乐制作的工具普及以前就是所有的音乐都需要现场录音然后都需要进棚伦敦有全英国半数以上的录音棚但是活太多然后棚石的定价也就非常高所以音乐生产的成本受到硬性天花板的限制

就如果我们换到一个固定资产运营的视角来看这个事就 library music 它是供需两端的一种效率最优的匹配在录音棚的垃圾时间段里见缝插针的录就这种那个时候音乐公司老板的孩子就事后别人采访的时候回忆他说自己的父亲上午跟下午都在棚里给正经电影录配乐

然后在大部分人午休吃午饭的时候他跟剩下几个人用一些奇奇怪怪的器材或者很小编制的乐团来见缝察针的录这种素材音乐这种安排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说 library music 这个行业对纪律性的要求特别高就是作曲人兼指挥还有关键乐器的乐手他们会在伦敦奔波在不同的录音棚里甚至有的时候就是要在单行线上趁没人给逆行过去就为了赶时间

Keith Mansfield 在 KPM 的时期一年说要写 300 首曲子至于乐队就是几乎从来没有过说能认真排练的这种奢侈他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乐谱然后现场一发大家看一下调好音准备就绪争取就是一调过英国 70 年代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喜剧节目叫 Dave Allen At Large 使用了 KPM1969 年的编号为 KPM RP1044 专辑 The Big Beat 里面的这首 Studio 69

这首曲子名字就是当时他们在录音的录音棚的名字可见他们对自己作品那种毫无作者性的那种态度随手一指胡乱取名字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有一首曲子就是表达城市生活通勤的感觉那曲子名字叫 Parsadena Station 当时那法国乐手事后回忆说那个作曲人在录音完成之后想这叫啥呢然后看着墙上有一美国地图随手一指 指到了 Parsadena 然后就定下咱就叫这个

就叫帕萨迪纳火车站好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 studio 69 应该能唤醒到一些朋友的很多记忆

你明显可以听到其中很多乐器在节奏上对的不是特别齐特别是 Alan Hawkshaw 这电管风琴中段那个 solo 可以说是狂放不及或者说摇摇欲坠跟那个打击乐稍微有点岔开了但是恰恰是这种不靠谱的感觉是它这 groove 的精华所在

这张 The Big Beat 是我心中 Library Music 就是有史以来的巅峰每次听都是如沐春风的感觉而每首都是 hit 就是那种 70 年代流金岁月一群乐手为了一首歌五英镑的固定收入当时奔波忙碌然后在录音棚里预备开始然后一顿胡搞挥洒自己片刻的自由这太有意思了总之我想说的就是这种音乐从创作到录音都没有那种

就是搜寻自己灵魂反复试错精雕细琢的那个空间就是他们的形式作风跟我们对艺术家所有的想象很多都是南辕北辙就是你不会觉得他们像作曲家的样子更不要说摇滚明星就是他们就是一群音乐工人也没有乐迷他们赚的是更像是辛苦钱但是后面会有这个版税的分账了但总的来说就是辛苦钱

在那个录音棚门槛高的如同某种什么音乐盛典一般的那个年代里面他们可以天天进棚去录音就做棚虫每个人都有机会让乐团来演奏自己的创作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情甚至有人这样评价就说西游的 library music 在那个时间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音乐场景因为在录音棚和录音还是这个特权的那个年代里

音乐人可以跳出唱片音乐的收听习惯去一定程度的实验然后甚至即兴然后生产一些就不伦不类的东西然后理解那个时代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所有的媒体必须要吸纳和使用新生的流行音乐风格我们都知道摇滚乐诞生在 50 年代中期它前身是黑人音乐里的节奏布鲁斯然后到 60 年代有 Funk 有 Soul

甚至冲浪乐各种喧闹狂野的音乐风格还有各种民族音乐快速融合然后席卷了西方社会特别是黑人音乐开枝散叶这些东西曾经被白人中产阶级排斥认为是很粗俗的声音但是它很快渗透甚至支配了主流的音乐语言今天我们的流行音乐大部分都来自于黑人音乐的贡献

广播电视节目需要跟上时代就是他要把这些风格充分的内化就是他不能脱离群众还用那种特别古板的这个交响乐的那种语言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就好像那个时间点就是音乐人才特别是契乐演奏的这个人才出现了一个真空就我们想想五六十年代的这些摇滚乐 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 到猫王披头士滚石就是这些人都跟音乐学院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就是他们都是野路子

远离西方古典乐传统然后在 blues 和 jazz 里面去循环作乐然后变成了后来的摇滚乐但是他们对现代音乐的改造可以说是疾风暴雨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种喧哗的吉他过载的声音然后电管风琴演奏 blues 等等所以传统的管弦乐团要跟这些新东西结合这可不只是简简单单加一个乐器加个声幕那么简单就是它要从创作阶段就从作曲阶段就要被改造

这里关键词就是 versatility 就是你要多种多样的风格而广播电视音乐的改造工作显然不可能由摇滚明星来承担对吧你们给得起钱吗对吧而且一般规律而言摇滚明星也不识谱他们就算愿意做巡规导剧的媒体作曲的工作他也没法直接跟乐团去共事对吧所以这个时候媒体要向时尚取经学习他们需要

这两个世界夹缝里的人才就是又要懂编曲和配器还要有摇滚乐爵士乐的这种乐感然后有什么新的风格出来你要很快的学会这样的人其实就不是很多 Alan Hawkshaw 就是刚才那首曲子的这个键盘手他还记得就是 Disco 逐渐兴起的过程他说那时候刚开始听见这种东西非常喜欢新的风格跟同行研究怎么在做这种动动就是做这个 Four on the floor 的格式下把那个律动感给提炼出来就学习

在 60 70 年代摇滚大潮里面所有的 artist 都在想突破怎么突破就寻找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语言但是像 Alan 这帮人就是做 library music 的这群乐手他们就像一群学生就是他们武力高强但始终在学别人的新招式新样式然后到 1979 年的时候 Alan Hawkshaw 还有两个他们的同行就是两个女主唱 Vicky Brown 和 Joanne Stone 三个人临时组了一个录音棚乐队

就是没有演出过就是叫做 Love Deluxe 做出了唯一一张专辑这标题曲叫 Here Comes That Sound Again 就是他们这神功大成在美国和加拿大 Disco 排行榜还拿到过一周的冠军 Here Here Here

听见那个钢琴吗就是拉萨米拉那个低音的 8 度的那个钢琴这是一个 disco 的标志性的声音没过多久好像就几个月之后

一个说唱组合叫 Sugar Hill Gang 一个就是 hiphop 的原组级的乐队创世神曲叫 Rapper's Delight 采样了这首歌这个 phrase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 Alan Hawkshaw 这个英国的 library music musician 就是一个影视配乐的工作者参与了美国的 hiphop 的发明

而这首歌甚至不是 Alan 被采样最多的一首他有另外一首曲子叫 The Champ

被采样了 700 多次包括 Ice CubeNWADJ ShadowFrank OceanJay-ZNicky MinajAnderson Park 所有的就是他对美国 Funk 音乐的运用最终还是杀回了美国就成了后来的嘻哈灵魂乐 R&B 的一些基础的词汇就是你在各种各种歌里都听到他那个电管风琴极其干脆简练的 motifTrap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些乐手跟素材公司往往签有一些排他的条款就是说每个人可能只能服务这家厂牌那家厂牌但伦敦米兰巴黎这些乐手能打的太少了就是这圈子其实比较小就是比较厉害的乐手彼此都认识所以形成一种怪现象就是厉害的乐手要到处去帮人家演奏到处打工去赚钱使用都是假名

比如说这个 Young Coneilovich 他在巴黎七八十年代这十多年里出了得有二三十张 library music 专辑但是显示的名字有的时候是 Philip Gray 有的时候是 Andy Lohr 什么 Alejandro OrtiHinds Cube 就七八个名字特别是这个

杨口自己有一个叫 Impressions 系列有就比如说 Jazz ImpressionsSoul Impressions 这个系列是现代黑胶收藏人士评价非常非常高的唱片炙手可热杨口本人是土耳其人他妈是希腊人他爸是黑山人受到很多中欧东欧的影响然后学啥都不太像然后但还学 Impressions 非常有意思他灵魂乐印象什么的都是这种串味的很奇特的听感

接下来我们听到的就是 Soul Impressions 专辑里面的一首曲子叫做 Drug Song 这是一张 Funk 风格的长笛专辑 1975 年法国的素材音乐厂牌 Montparnasse 2000 发表

所以古回籍的唱片收藏家们就是拼凑了无数多信息然后又找人打听慢慢整明白了就是每一个城市 library music 是一个很小的圈层就是可能你在纸面上看到的你能收集到的乐手名字一个时期里有 200 人但实际上巴黎活跃的人就 30 几个然后所有这些乐手他们都能读谱试奏根据公司要求就是变成什么风格就是什么风格说啥就来啥全是资深活王然后他们有很多假名变成了 200 多个名字

很多人在回忆的时候说就是他们请到一些大师或者明星吉他手管乐手什么来现场录音发现效果还不如原来的这些活王因为这些人他们虽然在唱片工业体系里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很适应 library music 这种就不能顺着你性格和创意来然后就比较死板和注重效率的工作方式然后最后可能把这些活保质保量的快速做完的还是原来这些老哥

所以这工作用不上深刻敏锐执着锋利这种你能想到的艺术家的特质这些东西其实在这里边是扣分的这块需要的是多变适应准确和速度我们来总结一下 Library Music 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创作约束就是它要求极高的录音品质你听刚才放的这些像 Studio 69 那种比当时披头试录的东西还要高保真但是它完全不在乎音乐的原创性

它就是极力放大某一种特定的情绪并且就是快速量产然后这种音乐短小精干都是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解决战斗植入主题没有前奏不能有前奏也不能有尾奏浪费黑胶的空间就是为了方便剪辑师或者是节目的制作者使用这些音乐如此的素朽和空洞就是屈服于最肤浅的感官刺激以至于很多音乐就是再也不见天日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比如说到 2000 零几年这电视公司制作人发现自己墙角还堆着这几十公斤上百公斤的黑胶唱片在那接灰里面都是一些陈旧不堪的就是关于悬念或者什么 dramatic 什么暧昧或者关于时髦的素材音乐这有啥用呢就是音乐如此的过时现在让人听到只会觉得很搞笑或者是故意在玩弄刻板印象

所以大部分的甲方他们把这些唱片时间长了就都当废品卖了或者直接扔进垃圾桶幸运的是唱片爱好者的这种收集癖在这个事上发挥的比较正面作用就是有一部分唱片一部分被保留下来了 KPM Bruton MP2000 就这些 Library Music Catalog 被这些爱好者在 90 年代开始注意到其中的价值然后他们开始收集

到处就是翻垃圾找到然后互相交易排序整理成网站和手册经过五六十年趣味存珍因为其实大部分也都是没什么价值的音乐但里面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最终有一些唱片成了今天这个时代的就是公认的经典这些音乐垃圾的封面也成为了唱片收藏者津津乐道的一种景观最典型例子比如 KPM 的经典系列唱片就是 KPM1000 系列

所有封面一律没有内容只有单一的一个墨绿色你可以上网搜一下这个图片然后你把它翻过来看到这些音乐的名字简直都是在搞笑比如说这第一首叫 Tap Footer 第二首叫 Man on the Move 第三首叫 Work Out 就没有任何一点内涵就相当于歌名第一首叫抖腿第二首叫带杆什么之类的

就是全部名字都指向某一个情绪某一种效果然后歌名右侧是那个指示就标签你会看到一些建议比如说 fast pounding 就是动次动次的意思或者是这个 mysterious sinister 就这首歌比较神秘邪恶紧记就这种

另一个厂牌叫 studio g 他们出品的唱片封面在右下角会放一个剪影暗示性非常强的一个剪影比如一个人拿着冲锋枪的这个剪影就表示这是给那种战争题材或者动作题材用的或者一个人在跳舞等等就你感觉不到任何的 personality 就作曲人没有任何的 stardom 就只有关于他们做的这个产品的 effect 就是用途和效果

然后在这垃圾堆里你可以听到完全是不容置疑的光辉灿烂的极好极好的音乐就这个事在我看来是一个绝妙的翻转就这里面有一些东西几十年后变废为宝重新成为经典恰恰是因为它的过时和不适用就为什么 70 年代素材音乐今天没法再使用呢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说这个素材音乐的使命就是为了迎合那个肤浅的感官刺激对吧调动你的情绪仔细想想这事其实是一个非常的

非常的 convoluted 就是非常地归的过程就是你做这个东西就是为了调动情绪而你做它的方式就是学着现在最贴近这个情绪的声响去学着做比如我们现在作为广告片需要浪漫的气氛我们选择这样一个配乐就会很有问题

就是你会发现听觉里的浪漫随着时代的推移它也在不断的演化对吗就六七十年代的浪漫今天听就会过于陈旧也过于清晰我说清晰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现在用浓重的萨克斯加混响搭配弦乐这种散板的感觉这个观众大脑会马上识别出来你想让我在这一段感觉到浪漫从而让人出戏所以这种清晰就是它不合时宜的原因

影视配乐永远在暧昧的躲藏在当下还尚未成形就是半成形不成形的美学里面它跟你得捉迷藏你才会落入情绪引导的圈套里它才会有作用对吗然而过时了的素材音乐就是在引导情绪这个唯一的价值上也会因为过于清晰而失效失败但是反转就发生在这就是 70 年代细微的感受

今天我们再也不会拥有的比如什么 70 年代穿着尼斯大衣的卷发的女人拥抱和接吻就这些素材音乐里面都能够把它尽力的保留下来它最初的意图它的那个 effect 是失败了但是它转化为了某种遥远的印象就这相当于声音世界里的琥珀它凝固了每一个时代的那种客气

然后成了一个听觉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最陈旧的最正宗的味最冲的刻板印象所以它成为嘻哈音乐的采样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博物馆里面小心陈列的除了刚刚我们说的这种就是所有已经消失了的过时了的 sentiment 还包括每个时代的音乐人和艺术家们开拓出来的一些新的音乐语言的普及和下沉就这得是一个过程

就不管是比如说 Delia Derbyshire 对电子音乐的推动还是说 Steve ReichPhilip Glass 极简主义当然也包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Jimmy Hendrix 这种吉他英雄就比如 Jimmy Hendrix 他很多这个歌里面他喜欢使用一个顾皮动作就是他一个就是三级的数七升九和弦就是他的一个标志性声音

就两三年后你在那个 Alan Hawkshaw 的那个 Studio 69 里面你就能听到那个 Riff 里面反复在用用法也一样就放在那个小雕的和弦套子结尾就大师们的技术大师们创造新的音乐语言然后你马上就能在相对应的时代的素材音乐里找到踪影就我在 KPM 的 catalog 里面听到了各种东西就是几乎是所有东西就是你能找到甚至有一整张这个 12 音序列音乐的专辑完全无调性的专辑

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可能这个在某一些电影的一些桥段里你想表现那种疏离和荒诞可能能用上就是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大师大师负责这个创新推动音乐的边界什么的但是每个时代也有素材音乐的作曲人他们在这个庸俗的音乐下水道里他们试图弱化试图庸俗化这些当时是先锋的语汇把他们给磨平棱角应用在最普通的最无人在意的音乐垃圾里然后偷偷的进入到

一代人的听觉习惯力所以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有纯文学有纯艺术但好像没有纯音乐你听说过纯音乐吗我没听说过恰恰是这样的搬运和劣化让新的语言得以浸润到一代人的潜意识里然后我们这个人类音乐的美学才这样一点一点往前拱往前去得以扩展

这些 library music 废墟里的好东西在提醒着一些不方便的真相就是艺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就是它不见得就维系在那作品想说的话什么高明的主题深刻的主题和主张不是艺术价值在于微观的 intention 它那些密集的纠缠着的意图就在于作者处心积虑想尽办法的营造

然后所有把戏所有偷窃所有哗众取宠所有欺骗和引诱就所有在变成剥削和操纵之前的隐贪神全部都算数我喜欢听这些被遗忘的音乐垃圾我一边听一边想象那群没有雄心壮志的但是夜经于琴的乐手当年按照公司的需求在棚里面如法炮制这些素酒的音乐垃圾

他们就是向着一些赤裸的直给的情绪,搜长瓜度想办法模仿,去捕捉人们心中味最冲的刻板的印象在这种如同建筑工人甩开脑袋干活的那种状态里他们被剥夺艺术家的 personality 也没有什么创新的,没有搜寻自己灵魂抵达艺术殿堂的野心,这都早早被放弃了但是作曲的深思熟虑,乐手之间互动的张力

然后适度的即兴的灵感和互相的刺激微观层面的创作的自主性却反倒得以保全因为具体到这首曲子怎么做没人管你反正我们做的就是 stop music 他们用摇滚明星的野心去交换了一种权利一种广泛实践的权利占用最好的录音棚然后每天去录海量的音乐的权利哪怕这些音乐甚至算不上作品跟他们名字也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劳作里面有一种丰富

这不自由里面有一种自由昨天晚上我准备这稿子的时候在 Facebook 上给新闻联播片尾曲的作者发信息我跟他说我想确认一下这首音乐是不是你做的然后他说对然后我就说非常感谢你做了这样一首就是在我们这边快智人口的音乐他说谢谢然后他问我你说的新闻联播是个什么样的节目他根本不知道

感谢收听不在场你可以通过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如果你喜欢这些节目希望你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也欢迎你付费加入不在场的会员通讯计划或者支付宝直接给本节目捐款增加它存续下去的概率

会员通讯的权益包括邮件不定期的会员 bonus 节目等等以及本期节目的歌单包括所有提及的链接 show notes 以及这个电台的所有信息请访问他的网站不在场.xyz 不在场.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