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8EP94 馬力歐單口:AI 崛起後,更該培養的5種「天使」能力

S8EP94 馬力歐單口:AI 崛起後,更該培養的5種「天使」能力

2025/2/7
logo of podcast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馬力歐
Topics
馬力歐: 在AI时代,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培养五种与AI无关的“天使”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主动阅读、打造个人笔记系统、高效工作、情绪控制以及主动聆听与沟通。这些技能与AI本身无关,但它们是历久弥新的关键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稳定和自我力量。我将逐一分析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并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它们,以应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认为掌握这些能力可以让我们在AI时代更不容易被取代,并减少焦虑。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這裡是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我是馬力歐我們今天是久違的單口級我想要講一個我已經想講很久的一個主題

就是大家知道现在是 AI 时代嘛但大家就会觉得很焦虑所以我想要讲的是在 AI 时代你还是需要五种跟 AI 无关的天使技能你可能想说为什么是天使技能我们等一下再说总之呢这五种能力是主动阅读的能力打造自己笔记系统的能力有效率工作的能力情绪控制的能力还有主动聆听的沟通能力那让我们直接切入重点一个一个跟大家分析

好,第一个是主动阅读的能力哦,那其实在二十几年前,当初我刚开始接触网际网路的时候,一开始我非常兴奋,发现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内容。大概在 1999-2002 年,那个是一个算 Web 1.0 的时代,在前 Google 时代,前 Blog 时代,在还没有 Facebook 的时候,对我来说,每天就已经有大量内容不断在网路上出现。

我大量阅读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新闻运动科技等等我觉得自己眼界大开几年之后呢我开始工作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部落格有 Google 有更多的内容然后我在写新闻跟写专题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讨论资讯焦虑这件事情

那個時候還沒有演算法的問題,沒有人在說我們被社群媒體綁架,我們不斷的滑手機等等因為那個時候還屬於一個 iPhone 還沒有發表,在比較早期智慧手機的階段然後在 2006 年的時候,我在蔡志浩老師的部落格台灣 2.0 上面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不看報紙和電視,還是能知天下事」

文章中分享了他如何透过一些工具包含了 RSS 订阅工具还有其他的网站来获取足够需要的新闻资讯那还是一样这个是在前社群媒体时代我们依然没有太多演算法的影响我们手边透过书签透过 RSS 阅读器等等就可以打造一个除了报纸和电视之外依然可以稳定获得足够广度和深度的新闻资讯来源

但时间快转到 20 年就是现在其实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其实就算不用到 20 年大概光是 10 年在 2015 年左右我第一次在 TEDx 上活动演讲分享其实就你在谈到社群网络媒体演算法的影响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或是阅读媒体这件事情

当时我的重点是我认为全知的观点是不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时间有限那视角也有限所以不可能把每个点或每个面都顾虑到但当我们把资讯来源交给演算法交给搜寻引擎的排序交给社群媒体的推荐之后我们对于资讯的理解还有来源就基本上就完全被这些演算法或者是科技公司给把持住了

当社群媒体,尤其是 Facebook 跟 Twitter 刚出来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种资讯的解放我们可以透过朋友和追踪 KOL 知识分子、名人等等的方式看到他们推荐或是在意的资讯内容以及新闻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我们不知道、没想过、大开眼界的各种内容一样,我的感觉是 Web 2.0 我们可以透过社群的方式得知更多我本来不知道的内容和东西

但是当到了 2015 年当社群媒体渗透到多数的网络使用者之中当社群媒体想要打造围墙里面的花园就是说大家都在这个花园里面不要往外跑当社群媒体把朋友分享的新闻连结触及不断地往下压的时候为了让你持续在这个花园当中停留而只提供你喜欢的内容我们应该开始注意黑盒子一样的演算法是不会让我们眼界变得其实更为狭隘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主动阅读的能力当时距离蔡老师分享透过书签和 RS 阅读器来打造自己的资讯来源已经过了快要十年已经大概九年左右了

非常多的人已经很习惯透过社群媒体在台湾当然主要是脸书来吸收资讯和看新闻但为了避免演算法的影响我强烈的建议大家除了书签和 RSS 阅读器之外也可以透过订阅各种电子报来打造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

并不是书签跟 RSA 阅读器就不够主动而是有些时候我觉得有一点点麻烦所以我觉得电子报是相对简单一点的方法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大力的推广订阅电子报就这样过了十年了

电子报听起来是一个很旧的科技,email 几乎跟网际网路最早出现的一个应用,那为什么我现在还在鼓吹大家订阅电子报?因为有很大一个成分是,这是一个手工艺的感觉,电子报是回到媒体工作的基本,我们提供读者什么样的资讯内容,我该怎么解释这个事件给我的读者知道。

而且透过大量阅读电子报订阅电子报我们可以摆脱至少摆脱一部分演算法的控制主动打造自己的资讯来源现在几乎多数的媒体都有每日或每周的电子报包含了关键评论网也有我们自己的电子报欢迎大家去订阅

很多国外厂商还有打造专门让个人就可以发送电子报的系统比如说像 Substack 或是 Ghost 我每天会收到的中英文电子报至少超过 50 份而且会定期的优化也就是会新增或者是减少

另外一个我觉得在 AI 时代要具备的主动阅读能力就是读书,不只是听或是看说书节目。虽然说我们自己有做一个说书节目叫做阅读提案,我也很推荐大家可以去听,因为我们不只是说书、介绍书,还有透过书来进行议题的讨论。但我觉得除了这些说书节目之外,我们应该还是要真正的去阅读实体或者是电子的书。

你一样可能会好奇有说书节目有 TikTok 有 IG 人家都帮我读好了省了我好多好多的时间为什么我还要自己去阅读书籍简单来说因为阅读本身能够带来的收获会远大于听人家解释的也就是说我并不是指听说书没有用而是我觉得阅读对我来说能够带来的收获更大

因为在主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可能会有感觉有想法跟别人帮我解说的重点或许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读原子习惯解释的时候可能多数会放在重点就是习惯的建立这四个习惯建立的一个流程该透过哪些步骤然后怎么样去强化它但是我可能会对它里面举的某些例子或故事更有兴趣或更有感

如果我没有自己阅读的话,可能就错过了这些启发的机会读书本身当然也有技巧我在阅读奇案第一集推荐的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在读书这个领域很经典的一本里面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比较使我们从小到大练习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可以正确理解一篇文章或者是书

简式阅读则是略读就是快速的跳过这样读透过读作者的序或者是目录快速的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分析阅读则是精读要分析清楚这本书在讲什么详细的了解这本书甚至要能够跟这本书对话去评论这本书

主题阅读则是针对单一主题挑选不同类型的书一起把它放在一起一起读这个部分有点像是要写书或写论文时候的阅读方式一般人平常时候可能不太会有这个需求

我建议大家要有的主动阅读能力是至少要有检视阅读的能力然后可能一年有保留一些时间给重要的书做分析阅读当然这并不容易而且也很花时间但就如同我所说的主动阅读书籍是在这个 AI 能够帮你做大量摘要整理甚至提出报告的年代让你能够保有自己资讯来源以及保留自己思考脉络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重點也不是讀多少書、電子報或新聞,而是要主動和動態的調整,不要被動接受各種資訊,不要只停留在一種資訊來源。第二種能力就是打造自己筆記系統的能力。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筆記軟體,比如說老牌 Evernote,可能很多現代人還在繼續使用,我以前也非常愛用。

也有可能很多使用 iPhone 或是 Mac 等等蘋果系統的人這幾年也有很多人開始大力推薦可以用內建的 Apple Notes 就是蘋果的備忘錄 App 這個 App 是 iPhone、iPad 和 Mac 內建的開啟快速而且透過 iCloud 在不同裝置間同步有一些基本的格式等等非常的方便最近這幾年比較受年輕人和生產力大師青睞的可能是 Notion

那話說 Notion 在剛推出甚至可能還不到正式版本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非常早期的階段我曾經一度想要導入到關鍵平台網整間公司作為我們內部資訊資料庫的一個系統不過我自己在用的時候就覺得當時一開始功能就非常非常多學習曲線可能比較高一點

想要强迫大家学习可能太难,最后放弃了。没想到过了七八年,Notion 不但存活而且活得非常非常好,现在已经是一间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公司,不止在国外,在台湾也有非常多人喜欢使用 Notion,还开发出各种用途的方式,还有各种各样的模板呢。

另外最近還有強調開放式和自主隱密性的叫做 Obsidian 也有強調學習事物使用台灣團隊開發的 Hitabase 等等當然每一個筆記軟體每一個工具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優點這裡的重點不是要強調哪一個比較好用或是要推薦哪一個因為我自己都還在摸索當中而是強調在 AI 時代我們應該要有主動記錄並且輸出的能力

在打造笔记系统的这件事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方法叫做卡片和笔记卡片和笔记的故事起源来自于 1960 年代德国一个酿酒商的儿子当上了公务员他叫做鲁曼

他因为喜欢读书写作提交了一份稿子给德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谢尔斯基那对方建议他去新的一个大学当社会学的教授然后他就花了一年的时间最后当上了教授并且在接下来的 30 年当中写了 58 本书而卡片和笔记就是他写作的秘密武器哦

《卡片盒笔记》这本书是艾伦斯所写的,是另外一个人,不是鲁曼教授。书中有详细的介绍鲁曼教授的故事,还有《卡片盒笔记》的方法。简单来说大概是几个步骤,分别是随时随地的记录灵感笔记,记录下来文献笔记,这个文献笔记就包含了你的读书笔记。

记录永久笔记然后把永久笔记放到卡片盒当中你可能会觉得说听起来不就是记笔记吗就是随时把这些东西记下来然后有读书笔记然后最后有一个什么永久笔记这种东西然后放到盒子里面就这样子但是真正的有趣就是鲁曼教授的卡片盒笔记特殊的地方是在那个还没有个人电脑当然也没有网际网路的年代他发明出了一套方法把这些卡片都连接在一起

简单来说它每一张卡片上面都会有一个编号然后新的笔记卡片要放在相关编号卡片的后面所以当你写得越久写得越多你的卡片就会变成一个资料库它就会有一条线把它们全部串在一起你一拉所有卡片通通都连接在一起了

于是当鲁曼教授要写东西的时候,他可能就是随手从众多的卡片当中抽取一张,然后就可以透过这个编号连结把这些卡片全部拉出来,就可能会产生一个大纲草稿。然后在这个架构之下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研究,很快就可以把书或论文写出来了。

当然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笔记软体,包含我刚刚讲的那些我们更容易让这些卡片笔记能够连接在一起而且不只是单向连接,现在的笔记软体都可以做双向连接也就是说当我新的卡片做了连接到前面某一个旧的卡片笔记的时候旧的那个卡片笔记也会自动出现一个连接到最新的卡片笔记上面这样不管我抽出哪一张,看哪一个笔记都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相关联的卡片笔记

那这整套卡片和笔记系统目的并不是把这些资讯和想法单纯的记录下来而是要能够输出所以卡片和笔记这本书的后半段其实就是在讲怎么样实作运用这些卡片来写作而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在 AI 时代应该要有打造自己笔记系统能力的原因所在

因为我们需要提供 AI 资讯尤其是准确的资讯才能够生成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这些资讯都从哪里来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以让 AI 工具自己去寻找但可能不够可能不如我们所满意也可能 AI 寻找的资讯关联性不足够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多长的把日常接触到这些资讯给记录下来做好存放管理的系统让所有的东西可以连接在一起就会变成非常非常的重要了

第三个能力是有效工作能力就是我最常讲的 GDT

很多人喜欢讲时间管理我很不喜欢因为我总觉得时间管理太过严肃太过有压力但开始工作之后我相信大家都会开始慢慢慢慢遇到一些困难我所讲的不是那种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专业技术性的困难或困惑而是更一般性更共通的困难是什么呢任务太多时间不够用事情会忘记这种

我也一样所以我大概在 2005 到 2006 年左右开始思考我该怎么样管理每天的工作事项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个任务管理系统就是 GDTGas Instance

我自己其實在 2020 年 5 月就是瑪利歐陪你喝一杯春季迷你記的特別集當中我就講了標題是事情永遠做不完用 GTT 時間管理之術搞定代辦任務裡面有非常詳細介紹 GTT 的概念和實作方式我在那一集講了滿滿的 62 分鐘我自己都後來有點嚇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細收聽那一集

我今天则是会快速介绍 GTT 这个系统让大家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 GTT 还有 GTT 大概在干什么好 所以什么是 GTT 对我来说 GTT 是一个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不管是狭义上的工作 任务人生的目标乃至于志向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确保你在每天忙碌的生活当中不会忘记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你自己要做或是委托指派给别人做

GTT 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大脑是用来想事情的不是用来记事情的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应该要记录在一个可靠的系统当中而 GTT 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不忘记重要的事情把复杂的专案慢慢慢慢的完成

整個 GTT 總共有五個步驟最新版的 之前舊版的是不同的英文也不同的中文翻譯新版改成這個樣子第一個是捕捉第二個是釐清第三個是整理第四個是回顧第五個是執行

捕捉就是把所有的雜事全部都收集起來,放到一個收件夾當中。這個收件夾可以是實體的,也可以是虛擬的。比如說我最常用的管理工具是 Todoist,它就是一個虛擬的數位軟體。當然你也可以使用我們前面提到的筆記軟體工具,你可以把你想到或是看到的東西通通都放進去,這些也可以算是一個收件夾。當然你也可以弄一個實體的盒子當作你的收件夾。

好 厘清和整理基本上就是在问你收进来这个杂物它到底是什么这个杂事到底是什么在问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个流程图这个流程图网路上有那我现在大概用口头方式来解说一下

第一个就是判断它是不是可以行动如果答案是否就是不可以行动的话那只有三个选项就是垃圾将来也许清单比如说传单广告等等的还有参考资料比如说某个公文文件合约等等这个是不能做的所以它就是这三个选项垃圾将来也许清单还有参考资料

如果答案是是也就是说他可以行动的话那问题就下一步要找出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如果是多步骤专案那就设立专案清单如果是单一步骤第一个问题是两分钟内可以完成吗如果可以那就现在去做这个目的是要让很多琐事如果他可以快速的完成我们就立刻把它完成不要再放到清单当中不要再把它奠记下来我们就直接把它做完

那如果不行也就是要花一点时间才能够做的话呢那就要问说我自己是不是最适合执行的人如果不是就委派给别人把任务放在等待清单上面如果我就是那个要执行的人如果有特定的时间和日期就放到行事曆上面比如说要开会比如说要回诊比如说要看表演等等的如果没有特定的时间和日期那就要放到下一步清单当中尽快执行

好那这里面有几个重点第一个在 David Allen 的概念当中超过两个步骤才能够完成的事情都是专案所以规划旅行是个专案约朋友出去吃饭也是个专案甚至修理家里坏掉的马桶也是个专案因为你不会只花一个动作你可能要打电话给水电工然后约时间然后等他来这些都是不同的步骤所以它是一个专案不是一个任务

把任务拆得很细好处是我们压力不会很大而且可以确实的把任务往前推进另外我们需要理解我们不是在执行专案我们不是在做专案我们是在执行跟专案有关的行动专案没办法行动的行动才可以往前走

第二个重点就是照刚刚的讲法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下一步行动清单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情境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清单也可以说是代办事项用情境 context 的方式去做分类

比如说我们可能有很多电话要打那我们可能要再把这些电话要打的电话放在一个电话情境当中比如说我们可能有些事情是要外出才能够处理的比如说寄信存款买菜等等的那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外出情境当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就拿来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好第四个步骤是回顾回顾是帮助我们不会忘记还有动态调整任务排序工作轻重缓急的一个关键

很多人可能会想说要什么时候做回顾我个人的建议是每天晚上下班或者是睡觉前然后在每周或是假期的结束之前这可以让你搞清楚手上有多少时间多少事情还有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你可能会觉得这种频繁的回顾会不会很花时间我自己使用这套系统已经 20 年了我可以跟你讲其实还好你到后来回顾的时候也会变得非常的快因为你知道你要检视哪些东西更新哪些清单

好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执行这听起来像是废话就去做因为在第一个版本它的确是写度那第二个版本的时候它写 engage 那在 GDT 的概念当中它的执行会包含了如何选择你现在要做什么事情的判断方式

主要重点就是看情境看有多少时间看你有多少精力以及任务的优先排序比如说你在五分钟的时候你不可能说你要写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或者说我现在录音二十分钟可是你实际上只有五分钟你也不可能在很累的时候来选择思考我明年的策略是什么这样并不是有效率的做法所以执行这个部分这个步骤最高目标就是随时随地都知道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再一次我在 2020 年 5 月 22 日的春季迷你季特别集当中有详细介绍 GTT 有兴趣的可以去好好收听我们也会放在节目资讯栏当中另外我也把这道方法应用在 email 处理上面放在第 8 季第 43 集的急速邮件处理长保收件夹清空 Inbox Zero 这一集里面想知道我怎么处理 email 的话欢迎去收听

好第四个能力就是情绪控制的能力我们不管是在工作或非工作的关系上面很容易被各种状况人事物给影响我们会常常觉得他或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种倒霉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爸我妈伴侣主管同事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搞我当我们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如果是冷静的我们或者是听朋友在抱怨我们可能会说你不要想那么多他们没有恶意你冷静一点放轻松诸如此类的这些当然都没有错我们也都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当情绪上来的时候的确也非常难控制我自己也是

而当我们很难以控制情绪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冲动行事可能会冲动讲话可能会发脾气然后让整个情况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想想看你有多少次因为觉得别人不管是同事家人或是朋友对不起你伤害你影响你让你的整个情绪起伏爆炸一整天然后整天工作都不顺利之外回到家跟家人继续抱怨然后让整个生活品质也受到影响

而在 AI 时代很明显的即便我们能够产出生成出各种有创意的内容快速学习到很多很多东西但人类才有情绪所以我们要如何控制情绪很明显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在这里我一样要提另外一本书叫做主控力这本书我同样在阅读提案里面讲过但在第 85 集的时候这本书的核心关键就是你是恒温器不是温度计

恒温器就像是中央空调,当你设定好温度,温度就会在哪里?你握有主动权,而温度计就是反过来,你是被动去侦测和感应环境,外面是 10 度,你就显示 10 度,外面是 30 度,你就显示 30 度。我们把情绪的控制权交给了外在因素,而不是自己。

当然你会继续想这听起来非常美好我也想啊但是要怎么稳定呢书中有介绍很多种方式我欢迎你去收听那一集或是看那本书但在这里呢我想要讲的是几个重点第一个就是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第二个是区分自己能够控制的是什么第三个就是用正念的方式去调整好

第一个搞清楚自己想要是什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想要是自由是随心所欲那当你在公司里面受到委屈受到老板指责你要继续撑下去当然就变得非常痛苦那如果你想要是在你喜欢的公司继续发展这是一个你热爱的产业你想要有更多的贡献那现在的指责你可能就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是需要调整哪些是可以沟通哪些是需要也应该要接受的

所以如果你的状况在职场上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定义清楚自己是谁或是你想要成为谁然后想清楚这个组织需要你成为什么样的角色这两者的交界之处就是你想要以什么样的角色在存在于这间公司当中这个练习可以让你知道你自己最在意的事情这样当你遇到状况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哪些是真的踩到线哪些可能只是一时情绪上的激动所以搞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第二件事情就是区分自己能够控制什么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有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比如说地震比如说战争比如说 COVID 疫情这些显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但这些事情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而我们能够稳定情绪的方式就是意识到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然后去寻找那些我们能够控制而且能够做最好的改变和努力比如说疫情期间台湾禁止内用这不是餐厅业者能够控制的于是大家就很开始积极的转外送转做其他的产品

转型当然很痛但至少这些是我们能够做的而不是持续抱怨为什么会有疫情为什么政府要限制内容最后就是当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们要瞬间调整自己的情绪该怎么做那这个时候呢我觉得这些年很多人在讨论的正念 myphonies 或有些人可能在讲静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正念的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当下不要一直想太遥远的事情不要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深呼吸几次把念头放在呼吸本身上面然后用抽离的角度用一个第三人的角度去观察整个事情包含了观察自己或者是专心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情比如说散步比如说慢慢的喝水比如说我们刚刚讲的深呼吸比如说洗碗比如说洗衣服如果你要在做家事啊你对于

你多练习几次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很容易的被安抚下来最近有一本翻译小说然后 Netflix 也改编成了影集叫做正念杀鸡这也是我前阵子在阅读提案里面讲的书里面提到所谓的正念就是你如果在门口等待你就在门口等待如果你在跟太太吵架你就跟太太吵架这就是正念

那如果你是站在门口等待但脑子里又在和你太太吵架那这就不是正念那就是单纯的自找麻烦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一个经验在最近我前阵子为了一个非常琐碎的事情跟我的伴侣起了争执然后我很生气他也很生气一言不合他转身离开继续去工作我还是很生气然后我就深呼吸了几次接着继续专注在习惯

过往我也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或者是做点什么其他事情来转换自己的注意力但之前我会一边做家事一边更生气因为我会觉得为什么我受了委屈我还要在这边做家事我觉得更委屈啊

那天我不一样我在洗碗然后我只想着洗碗这件事情我没有想着我在生气我也没有想着我们刚刚到底争执什么到底谁对谁错更没有想着为什么我一边生气受了委屈还要继续在那边洗碗更委屈我就只是单纯专注的在洗碗

洗完碗,把碗放在架上沥干,然后我走出厨房,拿起我看到一半的书,继续开始专心的看,没有想到任何其他的事情,就是专注一键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其实说也很奇怪,过了一会儿我真的没有再生气,然后再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比较平静的讨论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整件事情就没事了。

我当然相信也不是每件事情每个争执都可以这么顺利但至少我觉得透过深呼吸自我觉察离开现场等等方式让自己正念专注在当下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种控制情绪的方式当然啦情绪一定会有但重点是不要被情绪带着走而显然 AI 没有办法帮我们控制情绪的这是一个我们绝对需要的能力好最后一个能力就是第五个能力呢就是沟通能力好

在职场上当我们一起寻找工作的同事和伙伴的时候多数的情况之下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愿意沟通能够沟通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会直接在真人说明上面写要有沟通能力技巧有沟通能力或是擅长沟通真的是很难在一次简单的面试当中就观察出来而通常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多数的时候都会觉得别人很难沟通我们不太会意识到说其实自己也很难沟通这件事情

然而跟前面几个能力一样 AI 可以告诉你怎么样写一封情文并茂的 email 怎么样写演讲或简报的大纲甚至是逐字稿他都可以做出来但他没有办法代替你在现实世界跟真人沟通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沟通而在沟通技巧这一部分我主要有两点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主动聆听你就是边听边思考这是一个沟通的关键

第二个就是 AI 时代答案很多但是问出好问题比较难我们常常在说沟通的时候会太过把焦点放在怎么说但其实在沟通的时候应该要把放在前面的是搞清楚对方在想什么也就是怎么听听什么大家都知道沟通是一个双向过程因为如果是单向的话其实就不是沟通而是说教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聆听也就是一边听一边思考思考到底对方想要什么

思考对方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真正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他是虚张声势还是委婉的表达拒绝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采访的时候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是现场是面对面的情况因为在面对面的时候我可以很仔细的观察对方的神情我不敢说我真正可以百分之百完全看破他可能的扑克脸或他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但我觉得至少比远端视讯可能会被网路镜头麦克风等等不可控的因素给影响到

我不止一次透过观察调整我的问题让访谈往更深入更动人更有感情的方向走我知道这有点自吹自擂好像自己很厉害但因为大家听到的都是结果没有办法看到整个过程只有我自主的人看到所以很难去验证所以我也只能够分享我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另外我在开会的时候也很喜欢观察大家的反应观察久了你很容易会注意到特别会提出问题或想要提出问题的人反应是什么这件事情的好处是呢你不会觉得问题出现的很突兀因为你透过观察已经知道或预测到可能会有哪些人提出问题而你可以多一些时间就算只是几秒钟你可以先做一些准备主动聆听之外呢另外一个沟通万件就是问问题

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深层式 AI 大爆发的时代真正能够引导 AI 产出我们需要或想要的内容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问出好问题也就是我们在讲的怎么样下一个好的 prong 先不管怎么样跟 AI 互动我们跟真人互动的时候也很常透过互相问问题来继续下去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很大的一块重点就是问问题问好问题那怎么样问出好的问题呢

保持好奇心不要带有太多既定印象的批评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诚实的讲出来这是我在过往几百集节目当中慢慢累积的一些简单心得

你对这个来宾如果没有好奇的话你大概就没有想问的所以一定要有好奇心工作也是一样你要好奇为什么对方是这样想为什么好像他有点不高兴了为什么讲话的时候他看起来好像有点心不在焉为什么他突然皱起了眉头这里面每一个问号都可能可以带我们去更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还有达成共识要怎么办怎么样才能够往前更迈进一步

如果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既定印象觉得对方只要不笑不讲话就是白脸色就是生气只要多问几个问题就是找差只要不同意我们提出的想法意见或条件就是拿翘或自以为是那我们只会把整个沟通讨论方向往死胡同里面走没有办法找出一个开放式双方都共赢都双赢的可能

另外我相信多数人包含我自己也是不想要示弱不会想要让自己看出来自己会有一些不懂的事情但其实诚实把自己不懂不知道不了解感到困惑的事情直接讲出来放到台面上并不见得一定是个坏事情当人家很诚实的说我不懂你可以帮我多解释我多说明一下只要我们觉得对方不是恶意多数的时候应该都是很乐意的讲多一点把我们在意或理解的事情详细解释给对方听

如果你会这样子的感觉的话反过来说当我们诚实的表示自己不懂请对方解释对方其实也会有一样的想法

人被需要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开心的所以当在讨论一个议题一个专案如果你不懂某个技术某个关键需求的时候诚实说出自己的困惑和不懂只要不是故意那不一定是坏事甚至可以因此让互动变得更亲密更紧密因为示弱有些时候是蛮有帮助的所以我建议是先听然后问出好的问题这就是沟通能力的关键

以上就是我覺得在 AI 時代依然很重要的五個能力這五個能力分別是主動閱讀的能力打造自己筆記系統的能力有效率工作的能力情緒控制的能力主動聆聽的溝通能力這五種能力基本上我覺得都跟生成式 AI 沒有太大關係是我覺得歷久銘心的關鍵能力是目前 AI 無法取代然後我極力推薦也希望大家可以具備的能力

這個不是說 AI 工具就沒有意義我覺得它非常非常的有用幫助也很大而是希望在越來越強大的 AI 工具出現的時候當許多人越來越焦慮的時候讓我們一起練習這五種非關 AI 的天使能力

那我们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天使能力很无聊啦我在看很多那种管理或生产业工具的书的时候他们都会把这种分门别类项目的头一个英文字连在一起然后组成一个新的英文单字让大家可以帮助记忆所以我也试着这样做了好 第一个主动阅读的能力 active reading 第二个打造自己笔记系统的能力 note taking

第三个有效率工作能力就是 GTTGas Installed 第四个情绪控制能力 Emotion Control 第五个主动聆听的沟通能力 Listen and Communicate 好所以就是 ANGEL 所以就是 Angel 天使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这五种非关 AI 的天使能力我想这应该让我们更不容易被取代减少一点点焦虑

这里是马六陪你喝一杯我是马六希望你天天有收获我们下次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