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42.心声特辑:我再也不想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了

42.心声特辑:我再也不想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了

2022/10/12
logo of podcast 展开讲讲

展开讲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洞姐
王老师
阿康
Topics
洞姐:我们节目通过分享自身经历,不仅帮助自身消解负面情绪,也给予听众安慰和共鸣。本期节目将系统性地探讨情绪耻感,包括其表现、成因及应对方法。情绪耻感是一种情绪的连环套,它带来的伤害并非初始情绪本身,而是随后产生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是对自我的否定。产生情绪耻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抑制情绪表达,并归咎于自身,得出“都是我的错”的结论。动画电影如《青春变形记》和《头脑特工队》将负面情绪拟人化,有助于消除对情绪的恐惧和羞耻感。朋友对主角负面情绪的接纳和支持,展现了消除情绪耻感的重要性,不仅要自我接纳,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回声。 阿康:从小在情绪耻感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对负面情绪的压抑,并影响了成年后的行为习惯,例如不喜欢拍照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东亚文化中,人们更在意他人评价,而非事件本身的对错,这加剧了情绪耻感。反复经历负面情绪,并向他人倾诉,会产生“狼来了”的情绪耻感,担心他人不再信任自己。对他人反复倾诉负面情绪,并得到理解和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狼来了”的情绪耻感。东亚文化中,在公众场合表达负面情绪不被接受,加剧了情绪耻感。影视作品中,人物在黑暗中表达脆弱,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难以表达负面情绪的困境。上一代人往往将负面情绪转化为身体疾病来表达,体现了他们对表达负面情绪的羞耻感。 王老师:东亚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否定,加剧了孩子的情绪耻感。为了避免情绪耻感,我会回避所有情绪,保持一种“还可以”的状态,这是一种逃避策略。为了避免被他人发现缺陷,我会提前贬低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表达情绪会暴露弱点和缺陷,带来不安全感,这可能是回避情绪的原因之一。表达快乐情绪时,担心对方没有相同感受,会带来羞耻感。 阿康:我害怕“不体面”,所以回避表达愤怒等负面情绪,这导致我丧失了表达情绪的能力。在合适的场合表达情绪,例如愤怒,是有用的,但从小受到的规训让我习惯于压抑情绪。社会将情绪稳定作为最高美德,这让我对自身的情绪不稳定感到恐惧。缺乏安全感,导致对小事过度反应,加剧了情绪不稳定和情绪耻感。我努力将情绪不稳定的破坏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影响他人。从小住校的经历,让我对小事产生应激反应,加剧了情绪不稳定。工作伦理中,情绪稳定被视为最高美德,这压抑了人们的真实情绪。有些人宣称自己没有情绪,这是一种隐含暴力的说法,是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否定。 洞姐:面对情绪耻感,需要找到情绪的出口,并将其转化为能量。喜剧可以将羞耻感转化为笑料,从而消除羞耻感。上野千鹤子在《往复书简》中鼓励人们正视自身的伤痛,这有助于消除情绪耻感。面对情绪耻感,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接纳情绪,在方法论层面找到合适的出口。表达情绪可能伤人,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伤害降到最低。承认自身能力有限,可以降低对他人评价的恐惧,从而减轻情绪耻感。勇敢表达情绪,即使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也能占据主动权,并最终得到对方的适应。在正式场合,压抑情绪以维持体面,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现在人们更敢于表达真实情绪。表达情绪的人会占据主动权,而不表达情绪的人只能被动适应。保留一部分羞耻感,可以保留良知和良心。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帮助他人消除情绪耻感,并获得积极的回声。互助小组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共情,帮助人们消除情绪耻感。情绪表达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帮助人们消除情绪耻感。 王老师:我情绪不稳定时,会同时意识到并旁观自己的崩溃,这会带来情绪耻感。社会对情绪的态度矛盾,一方面消费情绪相关产品,一方面又贬低情绪本身。脱口秀将创作和情绪表达结合,有助于释放情绪,并承认情绪的巨大能量。

Deep Dive

Chapters
情绪耻感是指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时,会感到这种情绪是不应该的、不被允许的,进而对自身产生一种拒斥。这种现象在东亚文化中尤为突出,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察言观色,在意他人评价,压抑负面情绪。
  • 情绪耻感是对自身情绪的拒斥,它是一种情绪的连环套。
  • 在东亚文化中,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压抑负面情绪,导致很多人成年后依然深受情绪耻感困扰。
  • 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情绪耻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气温逐渐变低,天黑得越来越早,我们从心理和生理上都逐渐迈进冬天,与情绪相处变成一件更困难的事。但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最常遇到却最容易忽视的情绪问题是:我怎么又这样了?为什么别人不这样?是不是我的问题?——真的要说出我的情绪吗?我觉得好羞耻。 这一期节目,我们将从「情绪耻感」出发,聊聊当情绪产生时,我们那些下意识的害怕、害羞与恐惧,以及我们如何面对它。 第一部分:什么是情绪耻感? 2:47 什么是情绪耻感?“为什么别人不这样”“都是我的错” 7:50 从小就频繁听到的“他人要看笑话了”警告,《狗十三》里的羞耻感教育 12:00 对于频繁出现的情绪,总有“狼来了”的耻感 17:00 除了个人承认情绪,社会层面有“回声”和得到支持也很重要 22:32 有情绪才是正常的,“杀手是没有情绪的” 27:33 观众对虚构作品和人物的要求:“不克制”就是不高级,“不冷静”是人物的败笔 31:25 杨笠的脱口秀谈及生死:“真正打开心扉的时候就是讲述痛苦的时候” 33:45 在我们谈论自己情绪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36:56 直球人设、“有嘴恋爱”被追捧,背后其实是观众羡慕对自己情绪更坦诚的人 第二部分:我们与情绪耻感的故事 39:10 王老师为了隔绝情绪耻感,直接把情绪隔绝了 45:13 洞姐害怕“不体面”,于是丧失了表达愤怒的能力 51:35 阿康想要反抗将“情绪稳定”作为一种最高的美德 1:02:52 分清楚“耻感”和“罪感”很重要,东亚多为“耻感”,西方强调“罪感” 第三部分:我们如何面对耻感 1:09:04 喜剧本身既是挖掘情绪,也在表达,双重治愈了情绪耻感 1:11:04 《往复书简》里上野千鹤子的鼓励:「正视自己的伤痛吧,人的尊严就从这里开始」 1:15:00 静置情绪,就像静置杂质一样 1:17:55 适时“发疯”很有用,因为表达的人会占据主动权 1:23:30 展开讲讲成为“互助会”,也是证明了表达情绪是有意义的 本期节目是珀莱雅青年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回声计划×小宇宙的系列节目之一,由知名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支持制作播出。 去年,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珀莱雅发起「青年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回声计划」,并表达不必对情绪感到羞耻的品牌态度。今年,珀莱雅想再往前迈出一步,和更多人一起去看见被压抑的情绪,一起来找寻情绪的出口。通过公益行动分享心理学知识,消除偏见和歧视,愿每一种情绪都能收到善意、温暖的「回声」。

本期制作信息: 音乐:かげろう-具岛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