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8.从《狗十三》到《涉过愤怒的海》,编剧焦华静的“原生家庭宇宙”

58.从《狗十三》到《涉过愤怒的海》,编剧焦华静的“原生家庭宇宙”

2023/12/6
logo of podcast 展开讲讲

展开讲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焦华静
Topics
焦华静:我的创作源于对被忽视女性角色的同理心,我希望展现她们的视角和经历,而非仅仅作为推动剧情的角色。在《涉过愤怒的海》创作中,我坚持增加娜娜的戏份,并为此与导演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争论。我理想中的娜娜的故事,会更侧重于娜娜的视角,展现她如何看待世界,而非仅仅关注她与他人的互动。我认为在原生家庭中,亲密关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我在家庭中一直处于权力下位。母女关系比父女关系更复杂,因为它包含了同性之间的幽暗拉扯。我希望创作更多关注家庭关系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关注家庭中不同成员视角的作品,例如以老人为视角的作品。女性创作意识并非与生理性别天然绑定,需要后天学习和积累。在创作中,我意识到关注女性角色时,应该更多地从角色的视角出发,而非仅仅观察和描述角色。当前的影视创作仍在使用男性叙事模板来套用女性题材,这阻碍了新的女性叙事的出现。新的女性叙事需要建立在女性获得力量的基础之上。我更感兴趣的是,首先出现一批女性获得力量以后,他们去往哪儿的这一批人。然后其次才能出现参考他们去哪儿这批作品,就是不太可能作品领先于这批人出现。我更希望创作者是应该把这些问题都思考过之后,做一个自己的权衡判断和选择。电影的创作周期很漫长,然后他有时候你要进入一个漫长的等待期,然后它有很多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其实原来不会,年纪越大反而越会了。我刚入行的时候,那个时候电影就是欣欣向荣火如荼。对,那个时候入围金马我都不去,我就觉得这不是将来还有的是机会吗?那个时候就是觉得第一我还不是职业创作者,我还年轻。第二觉得未来的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当时就会觉得一步一步一定会越来越越越快越顺利。然后我觉得就是从1718年之后,再加上疫情一下到这一次,原来我是一个我参与的作品上映,我从来不会发朋友圈或或去发微博的人。但这次我热心的我也怒喊发了两条还是三条朋友圈的,你还挺挺谨慎的,因为我觉得太不容易了。它是一个你知道它它的难,你会更珍惜这样的结果的一个行为。所以我现在反而觉得这个周期对我来说,我会觉得长,我会觉得担心,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变数太多了。以前如果还是同样的时长,我不会觉得太长,因为我不太担心。但现在我会觉得你尝尝,我希望他们越来越越快,我希望每一部作品剪出来都能迅速的很快就上来,免得有什么别的可能。我不太需要特别多的仪式,但是我很难进入状态,这个好像也不是很意外,对我我很难进入状态,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是能进入状态保持高质量创作的时间越来越低,这跟身体都是有关系的。我想尝试一个新的剧,所以可能这个是未来想尝试的方向。因为我觉得电影的发展,它也是,这势必要倒向。它是一个你知道它它的难,你会更珍惜这样的结果的一个行为。所以我现在反而觉得这个周期对我来说,我会觉得长,我会觉得担心,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变数太多了。以前如果还是同样的时长,我不会觉得太长,因为我不太担心。但现在我会觉得你尝尝,我希望他们越来越越快,我希望每一部作品剪出来都能迅速的很快就上来,免得有什么别的可能。 洞姐,康迪,王老师:我们对焦华静老师的创作理念和经历表示赞赏,并就其作品中呈现的家庭关系、女性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也对焦华静老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思考表示理解和支持。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狗十三》《烈日灼心》的编剧焦华静。这也是展开讲讲「女性创作者访谈」**系列节目的第一期。 相对于很多创作者拥有一个明晰确定的答案,焦华静像是提出了问题。女性视角的叙事始终是「未完成」状态,不知道它的边界,也不确定形状。她在描述一种感受,有的时候是在说自己,但好像又在说电影,更多的时候你分不清她说的是电影还是现实。 “女性需要不断被允许,直到确认她可以之后才去做。”女性创作者也经常被要求,只有明确一个答案的时候才能说。但世间的道理并不是非等到一个故事完美了,才开始讲。我可以从中间讲,我也可以倒着讲。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看到创作者的完整表达,哪怕这个表达像一颗未被修剪的树,有的时候也重过于被嫁接成为另一个故事。 “女性意识 ”、“书写的女性“和”被书写的女性”是一套系统,作为一个不会“蒙混过关”的人,也许只有当这三个部分同时存在,焦华静才会寻找到那个她要表达的“家庭宇宙”。 shownotes:*第一部分:关于《涉过愤怒的海》幕后创作02:31 拿到小说以后,第一个身体直觉告诉我,我必须讲娜娜的故事09:15 完整的娜娜应该是一个视角,而不只是一个角色*第二部分:未被写尽的「原生家庭宇宙」17:29 在我最亲密的家庭关系里,我曾是权力的下位者22:03 母女关系间除了权力,还有幽暗的同性拉扯26:13 有那么多创作者向外走,向天上地下走,而我想往家庭里面走30:25 大家遇到家庭都想回避,但我很较真,总想转回来39:55 同一个家庭不同的面向来拍,会是社会的不同面貌,里面大有宇宙46:46 我不知道家人们能不能get到我作品里的表达,以及大家是不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第三部分:女性视角很具体,就是「跟着她看」53:40 不会因为你的生理性别为女,你就天然有女性创作意识57:06 很多问题来自我们习惯去「看她」,而不是习惯跟着「她去看」1:00:38 目前的李玩比我想象的那个小女孩要更勇敢更有劲1:0853 男性导演要拍女性题材,应该置换一下感受人生的观看位置1:16:03 我曾经疑惑为什么追车和动作戏公认就是好看的,就算是换成女性追车和打斗,我也依然不喜欢,现在还是在用男性叙事模版嵌套女性创作1:21:22 现实里先出现获得力量的女性,才会出现讨论这群女性的作品第四部分:身为创作者的我1:21:58 电视剧看得很少,因为一打开就会像嗑瓜子一样停不下来1:25:44 不会屏蔽负面评论,我更喜希望创作者把这些问题都思考过之后,做出自己的权衡、判断和选择1:31:20 写作不需要仪式,只是很难进入状态本期音乐日记,喜欢 by 郭思达dong dong dong by Joyside/Miumiuおっちょこちょい by 羽毛田丈史 焦华静的「创作者清单」 《狗镇》 我很欣赏用最简方式呈现复杂故事,尤其是,主题又那么远远大于拍摄形式本身。怎么说,我很喜欢主题深度和力度远远大于(极端大于)拍摄体量的东西,这是一种高精尖技术展示。如果一个作品主题与制作规模的比例不及1比1,我就觉得是一种内容层面诈骗。 《被掩埋的巨人》 其实道理跟《狗镇》一样。石黑一雄也一贯把一个非常大的视角放在一组简单人物关系的小故事里。不过这本他更俏皮,他把他的永恒的关于广岛、战后的主题放在一个不禁小、而且蒙上了别的类型面纱的故事里。这不是惯常意义上的类型杂糅这么简单,是一种很高雅的淘气。  我非常喜欢这些在表达一个我本身就很喜欢的主题的同时,又展示出精致优美动作、而又看上去非常简洁的作品。很希望我也可以做到。 《维摩诘经》 维摩诘说,不要相信身体,因为身体是容器。这具身体像泡沫、像幻影、像梦、像影、像浮云、像电,它不可捉摸、不可久立、它渴爱、它颠倒、它须臾变灭、念念不住……维摩诘希望大家都能跨过这座身躯。我读的时候,一方面很认同身体是容器这件事,我也认为身体是情感和情绪的载体,有时候身体不是单位,因为有时候两个人或一群人的情绪才组成一个整体。 每次看查理考夫曼的电影,尤其是《纽约提喻法》,都会有共鸣的感觉。但,维摩诘让我们跨过去的,其实又是人间和创作中最美的部分。理智上看得透,但情感上沉溺其中。就是这样强烈的矛盾交汇,曾经很强烈地作用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