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64.我们与妈妈的距离

64.我们与妈妈的距离

2024/5/10
logo of podcast 展开讲讲

展开讲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康迪
洞姐
王老师
Topics
洞姐:与母亲的关系模式是母亲不断扩张边界,子女需要承接并维护自身空间。母亲通过写日记、朋友圈等迂回方式表达关心,子女感受复杂。 康迪:与母亲的互动模式是“只有我可以拯救她”,导致子女心力交瘁、无助,边界被侵犯。苦难母亲形象的文化建构,既绑架了母亲也绑架了女儿,削弱了母亲自身的力量。 王老师:与母亲的关系比较疏离,缺乏沟通,彼此视为“外人”。认为上一代母亲在被要求孝顺、贤惠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缺乏“做自己”的能力,突然要求她们“做自己”是不合理的。 洞姐:探讨了母女关系中边界问题的根源,认为母亲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边界,而子女作为有边界的成年人,会发现这种“无边界”的爱。 康迪:独生子女家庭中,母子关系的边界问题更突出,因为关注度和压力都是“一对一”的。生育和母职本身就意味着打破母亲的边界,在孩子出生后,母亲的时间和空间会被无条件侵犯。 王老师:远行让子女与母亲建立了物理距离上的边界,也促进了心理上的独立。 洞姐:分享了与母亲沟通的经验,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避免被情绪裹挟,要进行理性的互动。 康迪:探讨了新一代妈妈面临的新议题,例如育儿过程中被指责、女性越来越卷、以及对母亲身份的反思。 王老师:分析了上一代母亲和新一代母亲的不同,上一代母亲更内化,将压力自我消化;新一代母亲更清楚自己的边界,并尝试反抗传统的母亲形象。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shownotes第一部分:我们与妈妈的关系,以及所面对的边界拉扯****我们和妈妈之间的边界感是怎么样的03:29 洞:为了让“大女主”妈妈不焦虑,自己需要成为情绪稳定的那个人08:35 康:“只有我可以拯救她”的互动模式,带来无助感以及边界被侵犯14:37 王:比较少去“倾听”妈妈的声音,彼此视为“外人”的疏离感为什么我们和妈妈们会产生“边界”?19:31 妈妈端:上一代的妈妈们被“冒犯”着长大,习得了用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和子女交流,以及在苦难母亲形象的文化建构下,她们习惯用这种方式来求助23:47 子女端:「远行」让我们跟妈妈建立边界26:24 本质上:“生育”和“母职”本身就意味着打破妈妈的边界第二部分:新一代妈妈面临的新议题36:08 议题1:为什么母亲总被指责?45:15 议题2:“妈妈也可以做自己”的口号为何走向了女性“越来越卷”的道路?  47:25 议题3:上一代妈妈们和这一代妈妈们有何不同?56:21 议题4:本意是想帮助被冒犯到妈妈发声,但妈妈总是被功能性地需要和评价?59:49 议题5:妈妈是否可以后悔成为妈妈?第三部分:如何建立妈妈的个人边界和空间呢? ****“倾听她”的必要性1:05:23 洞:“听她说”很重要。妈妈的决定背后并不一定是情绪主导,而是有理性思考的1:09:49 康:和妈妈对“沟通”本身展开一场对话,“听”与“倾听”的不同1:13:41 王:给妈妈发报道,开启交流议题。比如节育环、两癌筛查和产后抑郁的报道1:17:48 朋友:借用职场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育儿,倾听妈妈也是为妈妈赋权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影视剧《挣脱母爱的束缚 : 母女关系中的伤痛与疗愈》《陌生人/外人》《成为母亲的选择》《最好的决定》本期节目由知名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联合展开讲讲共同呈现。在前两年关注到家庭中的责任分工问题,提出“家庭责任不是「仅妈妈可见」,每一份爱都应该在场”和正视家庭无偿劳动提出和“世上不止妈妈好”。今年,珀莱雅提出「妈怎么做,听她的」,品牌注意到当一位女性成为母亲,都会听到关于形形色色的声音告诉她怎么做一位妈妈,这些声音打破了她的边界,束缚了她的选择,也遮蔽了她的声音。珀莱雅希望以「妈怎么做,听她的」主题,和所有妈妈站在一起,让那些教她怎么做的声音,停一停;也让属于她的声音,被听一听。

本期音乐Drifting by Chad CrouchGentle Machine by Chad CrouchStarlight by Chad Cr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