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 正值百花盛开、踏青寻芳之际,出于当前的疫情环境,2022年清明小长假仍旧聚焦本地游市场。 据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广州在今年清明假期周边游热门城市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在这个假期,有更多广州人将携家带口,去享受城市中及近郊“小而美”的旅行。 专家访谈 广州人小长假最爱近郊乡村游及中高端城中游产品 受访人:林青(广东中旅产品研发部副部长) 羊城晚报:对上半年省内出游热点有何预计? 林青:今年上半年预计比较火爆的是小长假及周末的亲子游,尤其是围绕广州地区及周边,以20人内的小团游或家庭游为主。 今年清明出游以自驾、小团及短途亲子游为主,整体出游人数可能为去年的一半左右。广州游将是主流选择,包括周边的从化、增城、花都、番禺等区,一天或两天的赏花踏青、户外摘果、温泉游都是热门主题。 羊城晚报:如何评价广东乡村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如何看待游客心态的变化? 林青:广东乡村旅游近年以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非遗传承、粤剧名伶故乡游以及工业游等元素,打造出了具自身特色的主题系列产品。 近年在省、市文旅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地方政府都在乡村旅游开发及古村落改造方面花费功夫,一些乡村大换新颜,游美丽乡村、品乡村美食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选择。 一些热门乡村如从化的罗洞工匠小镇、拥有古法造纸传承技艺的四会邓村,湛江徐闻的南极村以及网红的“波罗的海”等,都成为省内乡村游的后起之秀。 在广州近郊,从化吕田桂峰村则是一贯的热门选择,一年四季可赏柿子、赏梅、赏梨花……最近是青梅成熟季,当地又成为果园采摘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在感受乡村振兴风貌,体验古村落原始民风的同时,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当地旅游收入。 随着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兴趣渐浓,消费心态也与以往不同。以前最常见的温泉直通车,泡温泉就是游客的主要目的,现在人们则更喜欢走进大自然,去体验亲子游等乡村主题游线路。 为此,旅行社也做出相应调整,加大乡村游产品比例,重点聚焦一些新开发的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景点,增加体验内容,融入更多的乡村美食,让产品更能吸引大众。 羊城晚报:近年小长假文旅消费有无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及规律? 林青:从广州地区来看,疫情以来的小长假旅游,城中度假的比例正逐步扩大。像最受欢迎的三大酒店产品——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以及一些知名老牌中高端酒店如胜利宾馆,新酒店如南沙花园酒店等,都吸引了不少注重情怀的“广州人游广州”人群。 这些城中旅游产品尤其受五十岁以上的广州人的青睐,在预订人群中,有9成以上是广州本地人。 出游看点 文化、小众、云游 看点1:文化体验游 由于今年清明小长假覆盖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两大传统节日加持之下,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备受年轻游客关注,文化体验游与春季热门的赏花生态游,成为小长假出行热门的两大主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旅行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年提升,各类文化体验类的景区成为小长假出行的大热门。 而借助“文化+”“互联网+”等手段,日渐兴盛的文化体验游更是全方位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出游需求。其中,科技的创新又为文化体验游增添了强大动力,成为各地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以广州融创乐园为例,这个假日特地引入流传于我国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绝技——打铁花,请来拥有15年打铁花经验的河南开封打铁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表演传承人,现场呈现夜间艺术盛宴。 景区方面表示,“打花打花,越打越发”,打铁花不仅蕴含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也展现了民间生铁冶炼传统技艺的工匠精神,从清明直到“五一”,游客都可在周末及节假日前往乐园探访来自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 看点2:小众“黑马目的地” 今年清明小长假,“人少景美”的小众目的地成为更多游客的出行选择。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小长假前夕,永州、乐山、衡阳、眉山、宜昌、泸州、黔南、汕头、揭阳和台州的旅游关注度逆势增长,成为国内十大“黑马目的地”——永州的零陵古城和上甘塘村,乐山的桫椤大峡谷和硝洞,是年轻人热衷的打卡点。细看榜单,广东汕头、揭阳两地也光荣上榜。 据了解,在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背景下,近年的汕头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推动潮汕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潮汕美食与旅游业态有机融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小公园开埠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到加快创建南澳岛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盘活红色遗址到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汕头的城市名片得到了年轻游客的实力追捧。 同样作为潮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136.9公里海岸线的揭阳享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等美誉,除“一河两岸”的景观,黄满寨瀑布、揭阳学宫、普宁德安里等名闻遐迩的景点,当地还有普宁英歌等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省内文化游的热门小众目的地。 “远离拥挤人群,去体验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品尝地道美食。“同程旅行负责人表示,以上就是人们选择小众目的地的理由。 看点3:云旅游、追随“云向导” 在过去几年间,如同今年清明节一样,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用户无缘出行,“云旅游”成为替代选项。实际上,除了观看直播来欣赏各地山川好景,云旅游用户更可在相关平台直接下单预售产品,实现“一站式”种草拔草,而后者正是市场生机所在。 据携程数据,近期其“花样踏青季”“住进春日·赏花季”等主题直播间热度环比上一周提升170%,不少主题直播活动汇聚了价格优惠的预售产品,吸引云旅游用户在线“剁手”。 此外,跟随金牌向导“云游四海”也成为疫情下的时兴选择。 据携程当地向导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携程启动宝藏向导图鉴计划,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本来只能在线下体验的历史讲解或特色体验进行线上分享。清明前一周,相关内容的浏览量已超过上月同期的200%。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谢晓青认为,以大众化本地游、云旅游为代表,此次清明假期出游呈现出大众旅游消费需求不会消失,而只会“暂时累积或转化”的规律。 这也反映出,在用户偏好更细分、复杂的形势下,旅游发展模式更应从以往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旅游产业链精耕将迎来更大价值。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