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署名除外) 5月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信息显示,为期5天的“五一”假期,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稳定有序,安全祥和。 截至5月4日16时,全省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未收到重大文化和旅游投诉,未收到涉文旅新冠疫情报告。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老广们在粤度过了一个快乐又有文化味的假期。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红色文旅活动多样 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100周年之际,广东各地纷纷推出系列展览、活动,重温红色记忆。 在珠三角城市,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启航——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展览,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及其在广州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红色文化轻骑兵系列活动”,把沿途革命遗址、工运人物故居变为教学课堂。 江门市台山市组织“踏红色足印 做时代先锋”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东滘口登陆地专场文艺演出、“潮涌东滘口 星火耀九州”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展等系列活动,纪念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追寻历史文化名人的红色足迹。 在粤东粤西粤北,韶关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开展“永远跟党走 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五一黄金周文体活动,邀请青少年志愿讲解员们革命先辈的故事。 湛江市策划推出“湛江人游湛江”红色旅游线路产品,引导游客参观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粤桂边区革命斗争专题展”等,感受湛江的南路革命红色文化特色。 各地促进文旅消费 广东各地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落实《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其中,广州市市区联动纷纷推出发放消费券、优惠打折、公益演出等措施,并针对抗疫工作者、劳动模范和老人、伤残人士推出进一步惠民措施。 佛山市开展“文旅有礼 春暖花开”新春文旅消费季活动,吸引2000多家文旅商家参加,涵盖线上线下,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 惠州市面向消费群体发放300万文旅消费券,惠及全市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和民宿、书店等文旅行业,鼓励市民就近旅游消费。 此外,清远市景区优惠举措释放吸引力,聚龙湾、熹乐谷等均推出“五一”旅游消费惠民活动。梅州市市民凭本人身份证,“五一”假期购买雁南飞、五指石等20家A级旅游景区门票,可享受景区门票挂牌价5折及以下优惠,激发了“梅州人游梅州”的参与热情。 线上线下同享文化 “五一”假期,全省各类公共文化场馆还策划组织历史、美术、音乐、阅读和诗歌等线上线下展演、展播系列活动,让市民过一个文化味浓的假日。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五一”假期开放历史、艺术、自然等常设展览外,新增了《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等3个临时展览;线上还同步向观众开放27个虚拟展览。 广东省文化馆再启节庆“叹”非遗活动,连续五天开展粤绣(广绣)等5场非遗体验课。 广东美术馆除推出《变像——薛松艺术展》等在展展览的虚拟展厅,经典展览线上展厅也持续开放,观众可随时随地回顾、欣赏、品读优秀展览和作品。广东省星海音乐厅携手广州交响乐团与观众隔空互动,演绎经典,打卡文旅地标。 在东莞市,市博物馆在线推出“古代东莞”“馆藏历代碑刻展 ”等,以馆藏文物和文献史料讲述古代东莞的故事,展示弥足珍贵的石质史书和文化珍宝。 云浮市图书馆、博物馆举办“涓涓故事会”——2022年“五一”劳动节专场活动、“线上+线下”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专题活动等。 潮州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等单位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相结合,推出潮州音乐和潮州剪纸线上展播、红色文博展览等活动。 短途旅游备受青睐 受省内外疫情形势和假日天气影响,广东游客的“五一”假期游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 汕头市“海韵乡村”南澳县示范片、“潮汕水乡田园风光”潮阳示范片等独具“潮汕风情”的乡村风貌带,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中山市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展“行走香山 触摸历史”活动,组织读者前往南区曹边村和三乡镇雍陌村,品味乡村人文历史。 阳江豆豉展览馆通过青砖灶台、旧式陶埕、簸箕晒豆豉等六大复古场景形象生动地还原了传统手工酿制豆豉的工艺流程,让游客感受阳江百年传统豆豉文化。 云浮市新兴县禅泉酒店、龙山温泉酒店等温泉酒店深受市民热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