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大象的“粑粑”还可以当肥料、造纸、制茶? 5月27日,“让山看见海”之“长隆动物粑粑宝藏总动员”公益活动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正式启动。游客通过参与科普课堂、植物盲盒种植、造纸创作等形式,亲身体验动物粪便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共同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据了解,“让山看见海”是长隆集团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出的公益品牌,“长隆动物粑粑宝藏总动员”公益活动将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持续开展到6月9日,后续还将陆续在长隆其他度假区落地。 在当日的科普课堂上,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科普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动物粪便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到,动物粪便不是废弃物,而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长隆科普老师李萌表示。 据介绍,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一直利用动物粪便为园区内树林、园区种植基地、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源潭镇陈皮柑种植基地、长隆·龙塘“百千万工程”番薯产业项目施肥,反哺食草动物草饲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实现粪便绿色处理和生态循环。 现场的动物粑粑“万物生”成果展上,依次陈列着科普墙、知识问答墙、粑粑种子墙等,让游客们通过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科学知识。 27日当天,不少游客领取内含动物粪便的植物种子盲盒、大象粪便再生纸等趣味活动周边。这些创意设计诠释了长隆“从粑粑到宝藏”的创新理念,是以动物粪便为原料,转换成再生资源,最后形成生态产品的完整闭环。 记者注意到,为助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长隆首创“动物+农业+文旅”联动模式,联动长隆·源潭万亩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有机肥,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提供可持续支撑,拓展丝苗米的市场价值。 从“熊猫青团”到万亩稻田,在活动的生态展示区,金灿灿的稻穗与动物粪便转化流程图谱相映成趣,见证着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跨越式转化。 同时,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内还设置了六大“黄金粑粑”科普站,邀请了游客共同加入这场别开生面的“自然宝藏”探秘热潮,在欢笑中一一解锁不同动物粪便的生态价值。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邓泳怡 图 | 记者 邓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