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诗人郑愁予去世:达达马蹄声远去,留下一个世纪的美丽诗篇

诗人郑愁予去世:达达马蹄声远去,留下一个世纪的美丽诗篇

2025/6/15
logo of podcast 羊晚·花地·文化

羊晚·花地·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据中国诗歌网消息,著名诗人郑愁予因心脏衰竭,6月13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传诵半世纪的诗句,如今成为诗人郑愁予留给世间的最后回响。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台湾著名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1933年出生在山东济南的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大陆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6岁时,他随父母离开北京,去往台湾。 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上少经战乱流徙、半生漂泊海外的身世际遇,使郑愁予心里牵缠着难以开释的家国情结。 表现在诗中,便是贯穿其创作历程的“浪子”的“家国记忆”。据《郑愁予年表》自述,1937年至1945年,“父亲参加抗战”,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目睹颠沛流离,殆成日后诗作主要精神内涵。” 在台湾和海外华人诗坛上,郑愁予素有边塞诗人、山水诗人、婉约派等称谓。边塞诗、山水诗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类别,婉约派则是与豪放派相对的二分宋词的两大流派之一。 这样的称谓所指陈的,乃是现代诗人郑愁予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方面联系。台湾诗人杨牧则将“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的郑愁予,与那些用翻译体的“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作的现代诗人加以比较,而称赏他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从诗学理念、审美趣味与创作实绩的层面来看,郑愁予可以视作现代诗社最为重要的代表诗人之一,其笔下现代性题材内容与古典审美意境的异质混成及有机融合,使得他创造的大量诗歌文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含蓄、细腻、优美、抒情,又凝重、深沉、朦胧、玄奥,散发出强烈的阅读感染力与艺术魅力。 在整个华语社会文化圈,郑愁予的代表性诗作《错误》《水手刀》等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诗歌赏析】 错 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赋 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的梦境了…… 文|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