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29.活在“分辨率”更高的世界

029.活在“分辨率”更高的世界

2024/10/10
logo of podcast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希希
Topics
希希:我最近几年对自我认知有了新的理解,我将这种提升比作从近视到清晰视力的转变,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的提升。这源于我完成博士学业,以及近视手术的经历。完成学业让我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手术则让我切身体会到清晰世界和模糊世界之间的巨大差异。 我总结了提升认知分辨率的三种方法论:第一,时刻关注自身状态,并进行颗粒度拆分,深入挖掘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做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例如,将笼统的“开心”分解成具体的“激动、兴奋、期待、憧憬”等情绪,并追溯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减少内耗。 第二,以终为始,明确自己最终的渴望,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取舍,舍弃那些不重要的目标。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并以此为导向,舍弃那些看似不错但并非真正需要的目标。这就像清理家里堆积的杂物,腾出空间去追求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三,在面对他人声音时,要透过其表达去看清其背后的原因,判断其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符,再决定是否采纳。他人的建议和经验只是其价值观的投射,并非绝对真理。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选择性地吸收他人的意见,而不是盲目跟从。 “难得糊涂”并非指被动模糊,而是指在看清世界后,可以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只有在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00:16 从“在读博士”到“已读博士”的心路历程

01:25  世界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

03:14 小学三年级,近视300度

05:37 反向治愈:内心和头脑中的一双眼睛 

07:00 1080 or 4k?你看到的世界,“分辨率”是多少?

09:22 活在分辨率更高的世界,内耗会大大减少

12:02 方法论一:看清当下的状态,进行颗粒度拆分

15:23 方法论二:以终为始,挖掘底层渴望

20:37 方法论三:不看“说了什么”,要看“为什么这么说”

22:29 “难得糊涂”:主动选择雾里看花,而非被动模糊

  • “情绪颗粒度”:最早由神经科学家丽萨·费尔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提出,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描述上的差异,以及把相似的情感体验区分得更加细致的能力。情绪颗粒度越细,辨别情绪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一个人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决定了ta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 bgm: Keep it chill - Physis / re:plus

微博:@生龙活虎的七七)公众号:77的不时尚生活)小红书:生龙活虎的七七)b站:77的不时尚生活) 【听友群】

欢迎加入听友群(添加slhhd77,注明脑袋空空),成为77的互联网好友👯一起来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