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29.活在“分辨率”更高的世界

029.活在“分辨率”更高的世界

2024/10/10
logo of podcast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脑袋空空 empty mind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希希
Topics
希希:我最近几年对自我认知有了新的理解,我将这种提升比作从近视到清晰视力的转变,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的提升。这源于我完成博士学业,以及近视手术的经历。完成学业让我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手术则让我切身体会到清晰世界和模糊世界之间的巨大差异。 我总结了提升认知分辨率的三种方法论:第一,时刻关注自身状态,并进行颗粒度拆分,深入挖掘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做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例如,将笼统的“开心”分解成具体的“激动、兴奋、期待、憧憬”等情绪,并追溯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减少内耗。 第二,以终为始,明确自己最终的渴望,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取舍,舍弃那些不重要的目标。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并以此为导向,舍弃那些看似不错但并非真正需要的目标。这就像清理家里堆积的杂物,腾出空间去追求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三,在面对他人声音时,要透过其表达去看清其背后的原因,判断其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符,再决定是否采纳。他人的建议和经验只是其价值观的投射,并非绝对真理。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选择性地吸收他人的意见,而不是盲目跟从。 “难得糊涂”并非指被动模糊,而是指在看清世界后,可以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只有在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嗨,大家好,欢迎来到 Empty Mind 脑袋空空,我是希希,一个目前生活在上海的刚刚结婚不久的普通女性。

那我现在呢仍然是坐在我的书房里面我国庆之前刚刚回武汉完成了我博士阶段的毕业答辩所以我今天的口播从再读博士就变成了已读博士终于终于答辩通过了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吧

然后呢因为打完病之后我就回了上海然后整个国庆假期的这几天我基本上是处于一个这几年以来比较放松的状态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一种毫无愧疚感的放松就不会有一个东西悬在你的脑门上所以这两天呢我特意给自己的身心都放了一个假吧

然后呢在这个假期的末尾又有点坐不住今天正好外面在下雨所以我干脆灵机一动想要录这期播客虽然这期播客我没有写一个很详细的提纲但是我还是想大概给它一个主题

我有一个很具象的感受就假如说我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电视机是一个电脑屏幕我觉得它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了就因为我是近视眼嘛我大概二三年级的时候就三百多度近视我

我还记得我三年级配了我人生中第一副眼镜是一个金丝边的一个镜框然后那个镜框当时的度数就已经 300 多度了当时检查眼镜的时候把我妈吓了一跳感觉才二三年级这么小一个小孩就居然已经近视 300 多度了然后之前家里人也没怎么发现

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三年级的时候当我第一次戴上那个金丝边金丝框架的眼镜的那一刻我透过这个镜片去看这个世界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哦原来这才是正常的世界我

我在知道自己近视佩戴眼镜之前我压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个世界的分辨率应该就是这样的就是比较模糊的可能比如说我比较清晰的能够看到离我大概一米之内的这个东西但是远一点我就看不清楚就糊成一片了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是这样

但是呢当我戴上眼镜的那一刻小学三年级戴上眼镜那一刻我才发现哦原来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视力

人的眼睛看到的应该是这个样子现在想起来可能是二三年级小孩嘛认的字也不那么多并不觉得我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是我记忆里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分辨率当我小学三年级配了眼镜之后我基本上就是一直戴框架眼镜的一个状态

后来到我高中的阶段那个时候就是比较爱捯饬自己比较爱美不愿意戴眼镜虽然那时候我已经 500 多度了但是我就为了好看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每天在学校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就戴眼镜

然后只要一下课一休息一到课间我就把眼睛取下来然后揣在兜里在外面走大家知道就 500 多度的近视眼然后完全不戴眼镜你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分辨率所有东西只能看到一个比较模糊的轮廓但是那个时候为了爱美嘛我就无暇顾及

然后我记得我那时候就穿着那个宽大的校服然后我就把那个眼镜放在我的大的袖子宽大的袖子里面然后或者是揣在那个兜里面课间就在那个走廊上挽着我的好朋友我们俩就在那走所以那时候很多时候其实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同学啊朋友跟我打招呼我是真的看不见我又一次习惯了一个下课下课时间的一个模糊的世界

后来我记得我第一次戴隐形眼镜是在我高三成人礼的活动,大家都会穿自己的衣服,穿一些小裙子啊,小礼服,然后上了大学之后呢,我就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的跟隐形眼镜相依为命的日子。

后来呢前两年应该是 22 年的那年春节吧我终于去做了那个近视眼的激光手术全非妙彻底摘下了眼镜如果

如果做过全非苗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就是做完手术它有一个恢复期比如说一周之内七天之内最好不要怎么用眼然后在一周之后呢这个视力的恢复其实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可能每个人做这个手术的体验都不太一样但对我来讲我不是那种就是一做完手术

立马就超级清晰然后先开始是会有一点点重影的就看东西是有点重影有点花的然后呢慢慢慢慢不知不觉你你眼前的世界就越来越清晰还原了一个高分辨率的世界

我现在想起来我感觉打个比方就如果说我的眼睛我的眼球这个实体的视力物理意义上的看见是在我做了手术之后慢慢地看得越来越清晰那其实类比我最近这几年的感受我感觉我的眼睛

内心或者说我的头脑里有这么一个眼睛原来它是有点近视的它可能有一点点度数的或者说它的分辨率它的清晰度是不那么高的但是呢我原来会觉得这样也可以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就像我原来小时候三年级之前明明已经近视到了两三百度但是我自己毫无察觉

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呢我最近就觉得我心里我内心我头脑里的那个眼睛的近视被慢慢地治愈了我慢慢发现原来我看到我内心的这只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模糊的原来它的分辨率这么低可能有的人他看待这个世界它的分辨率是 4K 的

超高清蓝光 4K 有的人可能是 1080P 的我就觉得可能原来的我就连 720 480 都没有但是我丝毫察觉不到它可以更加清晰

所以呢,我感觉我内心的这只眼睛慢慢地从一个可能 720 的世界进化到 1080 的世界,再慢慢朝着 4K 或者分辨率更高的这个世界进化,可能不能叫进化吧,我觉得它是一个反向治愈的过程。

为什么我觉得用这个眼睛近视的这个比喻特别恰当呢是因为其实这个世界是固定的世界是不变的变的是你自己看他的那只眼睛你的视力是好的是正常的是纯净的那你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

所以它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进化的过程反而它是一个你去通过手术或者通过别的方式去治愈它恢复它最初始的一个状态

我们眼前看到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他人的经验和言语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是基于经验主义基于道听途说基于身边周遭的这些环境啊这些语言啊根据这些东西去做很多人生的选择跟判断我觉得人是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第一步是你意识不到你看到的是一个低分辨率的世界

你默认知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进一步呢就是你意识到了或许这个世界其实是可以更清晰的但是你非常想找一个突破口去借助一个什么工具去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就甚至是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清晰的世界你只需要看到你比较在意的你想看到的那小块

你把那些小块像一个擦窗户一样擦干净擦明亮让你看得更清楚你意识到了但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擦这个窗

然后呢,到了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你可以找到一些类似眼镜这样的工具,或者做手术这样的一些工具,你知道有这么一些途径跟手段可以让你看到这个分辨率更高的世界。最后直到有一天,你意识到自己自然而然的好像已经活在了一个跟原来这个视力不一样的世界里面。

当你意识到自己好像活在一个分辨率更高的世界里面会有一种什么感受呢一个就是你做选择的时候会更容易

你不会过于徘徊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在每一个选择上你在每一个行动上的内耗程度大大减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你会觉得每天睡觉之前会有一种我好困我好想饱饱地睡一觉

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很期待第二天到来会很期待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又可以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了尽管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情能不能达成它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有那个去做的这个动力了

然后第三个呢就是我有耐心去做一些生活中非常繁琐和重复的看似无意义的那些小事情了比如说叠被子比如说整理床铺就是这些比较稀稀不丝的这种行为

我会觉得我对这些常规 routine 的这些事情更有耐心了在做这些事情的那一刻当下好像就是意义本身我在想我是怎么样从一个比较不清晰比较混沌的一个过程过渡到或者说转变到现在这样的一个状态

我现在回忆起来读博的这个阶段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可能我刚开始决定去读博的时候当时是出于一种想要去通过一个更高的学位找一份工作

但是这几年的结果就是它让我在我人生中最成长和转变比较大的阶段里面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我想明白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需要什么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阻碍跟挫折都让我撞上这个制度墙反弹回来去思考我自己到底是谁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几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姑且叫它方法论吧你可以理解成这个方法论就是帮你去配了一个适合你的眼镜或者说它是一个给你做激光手术的过程你借助这个手术借助这个方法去把你眼前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晰

第一个维度我觉得可以叫做时刻关注自己的状态然后对自己的这个状态进行进一步颗粒度的拆分就有点像我前两期播客讲到的找到你的位置感看到此时此刻的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位置包括你这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

那什么叫做进行颗粒度拆分呢比如说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现在比较热门的概念叫做情绪颗粒度就是说当你感受到一个情绪来袭的时候用一些更具象的词汇去描述你的这个情绪

比如说你可以从我现在觉得很开心变成我现在觉得内心好像很激动,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这种感觉呢就像是有一点点期待和有一点点对未知的一种憧憬。

这个描述就把开心这两个字进一步地进行了一种颗粒度的拆分那比如说你会觉得说我现在有一点烦躁那烦躁这个词把它进一步地拆分可能就可以是我现在觉得心神不宁有一种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完不成的一种焦虑感那这句话的描述呢就把

烦躁这两个字又进一步的具象化了

这就是对情绪颗粒度的一个拆分那什么叫做对自己状态进行拆分呢我觉得就是不仅要具象化地描述这个情绪你需要再往深去挖掘一步就是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觉得此时此刻心情很不好很难过的时候尝试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一下自己到底难过的是什么试图反向地往前面再推一步

当你习惯性的去挖掘一下背后的原因你会觉得你了解自己这件事情又更深了一步又更近了一步那它带来的一个好的结果就是当你之后每每遇到同类的事情类似的情境的时候

你会有一个前意识和下意识的反应你会产生一种预判就是我知道我接下来大概率会开心还是会难过你有这个预判之后这会带动你在当下做出一个对你有利的选择

当它成为你后台一个自动运转的一个惯性程序之后很多时候你的这个选择它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你不用去陷在一种混沌的状态当中去纠结比如说我该不该和这个人见面我该不该答应这件事情

在什么样的场景里面对什么样的人你是要拒绝还是要接受这其实就是基于你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触发的一个更自然而然的一个 loop 当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它就像计算机的程序一样它就会自动运行去辅助你做出一个你不太用耗费心神去选择的一个选择

那刚刚讲的是观察你每一个当下的状态第二点是看清那个终局有一个词叫以终为始就是你想清楚自己想要的那个终局是什么这个终局往往代表着你内心最深处的那个渴望这一点我也在上上期播客就是找到你的未知感应期播客里有聊过

有一个辅助你找到你最终极渴望的方法这个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果没有听过的朋友可以返回到那一期那一期播客里去听一听就是这个方法在最近非常有效地帮我梳理了我自己的那个底层的那个渴望就是我真正需要我真正想要的

当你把这个优先级排出来之后你就会顿时明白你一旦知道了那一两个大的目标那么促成那个大的目标的东西就非常对你来说其实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排在你优先级最前面的如果是那些不重要的目标它不是那个终局这个目标本身就可以被舍弃那更不用说这个目标下面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些小的类目

这个道理虽然大家都懂,但我也是最近这两年才真正的意识到,必须得舍掉那些看似还不错,模棱两可,但实际上不是你真实的渴望的那些东西,你必须得舍弃掉这个部分,你才有可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人的惯性,所有人的惯性都是既要又要嘛,

都是想尽可能得到最多到一个阶段以后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目光都专注在怎么得怎么得的更多忽略了怎么去舍所以当你排除了这个优先级找到了这个终局才有可能去做舍的这个行为

所有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都应该先弃掉这些东西就像你家里囤积的包装纸盒啊那些有备无患但是很积累的东西它占满了你家里的空间天天怼在你的眼前让你看不到你真正拥有的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些东西

我就突然想到我跟我妈在这个家务囤积上有一点点不同就是她会比较喜欢囤着一些备用的东西就是一个功能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囤好几个比如说单位发的呀然后银行里才送的这些什么锅碗瓢盆啊然后可能一个功能的东西会有好多种

比如说我记得去年我们有次在家里想要自己在家煮火锅吃然后我们在那个超市里买好了那个海底捞的料包然后还买了那个火锅的食材配料但是我妈就说家里有好几个那种火锅有的是银行送的有的是什么积分队的当天恰好就很诡异

就是我妈拿出来的好几个火锅都不大能用要么就是坏了要么就是接触不良要么就是她的这个锅的设计不太合理然后特别浅根本就煮不了什么东西

总而言之就是好像有两三个锅最后都不能用后来我就说干脆我们就自己买一个新锅吧比如说在面临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妈就会觉得那干嘛要买一个新的呢这几个我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我先放着放在那我过段时间去再去修一下吧你先别买新的

然后呢我当时我记得我就跟我老公聊这个事情觉得说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就是你可能囤积了很多同类的产品但是到了一些关键的时刻你会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衬手的

就是十之五位七之可惜你还是决定先放在那我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但是我突然就想我就想到生活中类似这个电子火锅这种大大小小的事情背后都是一个相似的逻辑在一个长的人生的维度上当你太多备用太多后路十之五位七之可惜的选择让它留在你的生活中留在你的人生轨道里

所有的这些东西就会堆在你的眼前挡住你往前走的这个道路消磨你往前走的冲劲和精力

所以要以中为始看到自己最渴望最需要的那一两样把精力时间空间都留给他把其他的东西从你人生的这个场域这个轨道中给清理掉很多事情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复杂那么艰难所以其实就是看清楚你的现状拥有什么站在哪里

第二个就是刚刚说的看到你想达到的那个终局力投意为把它拆分在里面取舍然后第三点其实就是基于以上两点我把它总结成

在面对你周遭所有别人传来的声音的时候这些声音包括别人对你的建议或者说别人的经验等等等等当你听到看到的时候透过这个话透过这个表达去看清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总结来讲就是周遭环境里面传来的来自他人的声音都只是这个人他自己价值观的投射你

你要不要听从要不要做参考的点在于这个人在刚刚讲的这个第一第二点上跟你是不是相同或者类似的比如说他跟你所处的环境是类似的他跟你当下的生活状态是类似的

那他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那个终局他的底层渴望跟你是不是类似的如果这一头一尾这两个东西你们都是接近的都是差不多的那我觉得在很多情况下你可以听一听去参考一下他人的声音和意见但是我觉得绝大多数时候是很少很少会存在这样一个他者

它的这个起点跟想要达到的这个终点跟你是完全吻合完全一致的

所以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你家人的声音,你包括你父母的声音,亲人朋友同学等等所有人的声音,它本质上和你无关,它只代表其他人的欲求,其他人的价值观投射在了你的世界里。当有一天你越来越能够感觉到所有这些声音对你来讲,好像真的就是耳旁吹过了一阵风。

从你的头发丝飘过去跟你本来是谁完全不相关你就会看到你眼前的这个世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这个分辨率越来越高

我突然想到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叫做难得糊涂它其实很有哲理但是呢它也就像所有的话术一样它都是非常有误导性的就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把它理解成我不需要活在一个很清晰的世界里

比如说很多人会说哎呀活到某个岁数有的事情就这么糊弄着就得了或者说有的事情不需要看得那么清楚差不多就可以了可能这样的人活得更加快乐啊更加幸福哎看什么都看透了就真的很累等等等等吧但我觉得起码在我看来吧

我觉得所谓的难得糊涂大多数时候都指的是当你把这个世界看得很清晰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去以一种物理看花的心态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模糊不是一种被糊住的状态因为可能很多时候困住你的就是那些含混的模糊的被你放掉的那些算了吧的那些点

那以上就是本期播客的全部内容希望这期略带抽象的比较随意想到哪说哪的真情实感的内容能够给到你一点点的启发那我是七七你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平台找到我我们下期见吧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