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聊 3K 热点 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安马好 我们先聊第一个话题除了雷军 最近还有啥车圈大事这次我们很开心请到依然聊聊最近的车圈大事包括雷军 周鸿一 马斯克 FSD 来中国还有前段时间的北京车展而且我知道依然你前段时间还去了欧洲调研了一大圈所以我想先问问你看完欧洲车市场之后再看咱们的北京车展有什么感受
完全不同的话题大家在发生完全不同的事情大家有完全不同的玩家大家面对完全不同的用户所以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两种完全需要独立来谈论的话题这是我的感受对我绝对不会像很多人很容易坦身的那个看法就是中国车非常领先欧洲车都过时了都落后了他们不行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在这个话题的比较中是完全不存在的这不是事实
對 正好前段時間我們在車展前還見了雷諾的 CEO 及高管團隊其實跟我們預想的還挺不同的艾瑪大衛 你們是什麼感覺首先跟雷諾這個高管團隊我覺得他們很 humble 樂意傾聽然後也能瞭解到中國的整個發展和他們之間的差距
其次咱们也讲了中国的电动车 中国的自动驾驶 中国的包括国内这些新势力甚至做的这个 APP 都非常的惊艳 然后 APP 里面还有这些生态 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比较新的但是我觉得其实人家倾听并不代表不自信 对吧毕竟雷诺还是全球第五大主机厂 一年如果没记错的数据 去年的全球销售额是 530 亿欧元啊那你把国内所有的新势力加起来也不如这么多
所以其实跟他们聊起来我觉得人家倾听是可能是个人素质乐意了解中国市场方方面面但是是不是接下来能有些改变我觉得也不一定我的感受跟你们很像第一个感觉他们很谦虚然后人很 nice 因为我没记错的话雷诺的总部应该就在巴黎吧我感觉是不是巴黎的好人全到雷诺里了因为
在我的印象里巴黎的人都是很光彼的一副臭脸的这个是我第一个没想到的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其实雷诺在跟我们对话里面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对智能化的关注是远远超过电动化的是他们关注的点其实也跟很多其他的国外车企咨询我们的点很像第一个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车的智能化这两年能够突然发展的那么快第二个呢就是想知道你们中国车企到底是准备怎么盈利
就像小米速汽这样的车才卖 20 万出头你怎么挣钱那如果这个车是卖反而是赔钱的不挣钱的你们到底是图个啥这个是他们没想明白的然后因为他们对这个智能化的关注其实会让我有另一个隐忧就是中国这个电动化发展很快
快到如果是说欧美日韩集体都觉得干不过我们的时候那会不会就有一个这种大国意识形态的斗争你玩啥玩的料人家就不走这个路线了当年因为日本作为混动第一的时候就被中美耍过一次嘛所以我也担心会不会有第二次的这种能源变道
對 在跟他們的聊天中記得那個法布里奇也講他們的收入構成歐盟佔 6 成然後像新興市場比如說土耳其 拉丁美洲的巴西都給他們貢獻了很多收入其實這些部分我覺得都是中國車企可能一下子沒有去想過的中國車企首先想到怎麽先去歐洲怎麽先去歐盟的市場實際上歐盟以外的市場給雷諾貢獻了接近 4 成的銷售而且這些市場其實我覺得對於智能化和電動化需求不像咱們中國市場的消費者這麽渴求
我记得我们见完了雷诺团队的时候然后有那个粉丝评论说雷诺在中国都已经完全不行了他这个销量是不是还不如你们大小马粉丝说的零头还真有可能不过我就说还是要眼光更放开一些人家在欧洲在全世界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这次见完他们以后确实让我对法国人的印象也是很改观 Emma 其实在
我们去之前是非常的严肃的提醒我说法国人其实是不是说法国人 巴黎人巴黎人其实是不太好交往的会有他自己的那种小傲慢但其实呢我们聊下来就完全没有觉得人家有什么傲慢反而是觉得他们是一帮很开心快乐的中老年嘛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然后我不知道依然你在欧洲的时候调研一圈我看你也去意大利了对吧对也去了巴黎也去了意大利荷兰还德国这次因为待了快一个月所以时间比较充分那你看到的那些中国车在欧洲感觉怎么样因为我看你也好像去了蓝图啊还包括开未来的 ES6 转了一大圈对这次去接触了蓝图进入意大利市场的官方活动然后我碰巧在当天
偶遇了小鹏在法兰克福的德国首次媒体试驾和次日的进入德国市场的市场活动然后我开 ES6 3000 公里我开小鹏 G9 开了三天开 MG 的油车 MG ZS 一款在欧洲卖的非常好的车在中国人心中是小型 SUV 开了有个三四天
跟王浩一起应该说有非常全面的感受我其实去之前我觉得可能是不是不应该再去欧洲了因为我已经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去过两次了这是第三回你总会相信一个地方如果你去了两个月你应该搞明白了但我这次去我还是有非常多新的发现每一次去欧洲我都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相比于你上次去
我说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去吧因为隔的时间比较近两次我都看到欧洲车在电动化领域有很大的问题他们的车架很高他们的车显然在很多的新技术上比起中国车有节奏上的落后
而且他们还遇到了供应链的紊乱问题这些紊乱有战争的因素芯片门的因素有口罩事件的遗留的影响等等总之他们的车不太造得出来一些比较红的大众 ID 系列的车当时要等 12 个月到 18 个月那是我一年多前打听到的情况结果一年多过去以后一切都变了现在你再去买大众的 ID 系列就跟你买一台常天和别 ID 一样都挺快能交付
他们的 ID 系列由于加班生产玩命生产甚至造成了库存以至于德雷斯顿的工厂要停产一段时间来缓解这个库存的压力然后他们的车辆也从一年多前完全不促销销售顾问对你爱搭不理变成了现在积极促销打几千欧元的折扣积极的参与价格战这里说的只是大众但大众只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去看雷诺你去看标准雪铁龙你去看斯特兰提斯奇亚那些品牌基本都这样
所以攻守之势其实有点变化了一年多前有两个受益者一个是韩国人一个是中国人中国的 MG 能交上车韩国的现代奇亚也能交上车所以他们的电动车都啪啪啪往上现在你这次去大家都能交上车你给促销你定低价那我们也促销我们也把价格贴的跟你比较近所以你很明显发现非常多的份额流到了欧洲的这些传统大牌厂商
一年多前特斯拉在欧洲还是销量第一名他们是电动车销量第一在欧洲持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现在德国的大众品牌是销量第一名特斯拉屈居第二我说的只是一个品牌不是大众集团所以光这一个标志性的事实我们就会发现欧洲市场正在跟之前发生非常不同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多的我觉得我们这边的朋友呢受这个媒体报道的影响受这些过去的新闻影响其实我们很容易有个印象就是欧洲电动车不堪一击
这次去了以后我发现事实好像真的不是如此他们在迅速的弥补一些他们过去制造供应商的问题包括市场反应上的不敏捷包括软件他们也在迎头赶上你像 Sylentic 集团就非常明智的导向了谷歌全系的新车现在都甭管油车电车都搭载谷歌的车载系统里面要导航有导航要音乐有音乐提供了
一个人在一个车内两大最核心的智能 APP 智能应用然后综合的体验其实比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话那也比大多数中国车在欧洲的智能体验要更好我们很多中国车挂着那些激光雷达挂着那些很多的传感器站在那边由于本土化的软件还没有深化好还没有做好当地的研发所以它不能发挥出真的跟在中国一样的竞争力就可能你有豪华的硬件
但最后给到用户的体验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普通的 L2 自动驾驶辅助的体验对方花比较少的物料成本对方的这种便宜车都能够有实际上我去了以后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就是欧洲就是欧洲中国就是中国美国就是美国非洲就是非洲这个世界是完全不平衡的我们现在在主场拥有优势不代表我们去了客场这优势还依然存在
而且这个事情好像跟我们的主场做的有多好没有太大关系比如说你再给余生东跟何小鹏 12 个月时间他们把软件再迭代几个版本你在中国建立了更拉开差距的优势但是这跟欧洲有什么关系呢欧洲人民又用不了你在中国的软件体验
前几年大家还流行说全球
但好像全球化正在失去它的魔力这个其实也在车展和发布会上有体现比如说在这次北京车展我们听到大众 BMW 的高管都反复地说要 in China for China 就是在中国设计生产为中国设计生产然后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我们会看到比如说像比亚迪他在欧洲的发布会就会说 In Europe for Europe 所以这个就像刚才依然说的他不同的地区他现在是分隔开的他有他不同的需求和审美然后呢我是觉得是不是以后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分工会非常的明确如果车企想做大可能你的技术和品牌要尽可能的全球化但是你在设计制造很多层面都要坚定的本土
就跟以前就一个大帽子一个这种全球化就已经不太一样了这个我必须要补充一下我有一点点继承但同时也表达一点不同的看法就是汽车行业其实从来都是区域化的从来都是过去很多年来最成功的丰田公司如果我们去看它旗下的产品线你会觉得其实很长他们在美国有美国的产品线在欧洲有欧洲的在中国有中国的在巴西有巴西的在日本有日本的
他们是有一些车型全球都售卖售卖的地区覆盖比较大但他们大多数的车型其实是区域化的美国人开那些 SUV 很多在中国不卖中国开的在欧洲不卖就是中国你看卖最多的不就是卡罗拉吗和卡罗拉的兄弟雷灵欧洲我先没看见这车欧洲卖最多的叫 AURIS 它是一个两厢车当然我们有一些类似的产品就其实
我觉得去欧洲去的越多跟海外的朋友交流越多我越来越作为一个汽车人其实反过来会尊敬丰田这个公司就实际上人家那几十年的饭没白吃人家难道不知道我少干几个车薪能少好多亚法费吗人家难道几十年的时间日本人反应再慢日本人再老他们没想过整合这回事吗他为什么没整合是因为你知道整合不了
你反过来看特斯拉咱别看特斯拉爆款策略这个又是 Model 3 又是 Model Y 两个明星车型好像几乎就把全球给覆盖了但你仔细去看一看 Model 3 的车的轮廓是不是跟卡罗拉速腾这种车是不是差不多它的这个 Model Y 的轮廓是不是就跟无关 CRV 这些车差不多是它进入的时候由于它是个创业公司它可以先选择两个市场的甜点区这两个车就是放眼全球大部分市场人都需要的
但是一旦你超越了点点区你最终就得去捧区域化的硬骨头今天的中国车去欧洲一个很大的难点是中国车辆在全球不是一个典型的需求对吧咱喜欢大的咱喜欢精美的内饰咱喜欢丰富的装备我们可以接受操控性不好因为在中国呢平均车速啊包括基础设施啊等等的因素导致了我们开车就比较慢
一停二看三通过大家也比较谨慎这也跟我们的道路交通法规都有关系总体来讲我们是有特点的当我们这种有特点的产品去欧洲你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导入到欧洲的车型你能说他们是欧洲人就特别喜欢的吗你光从尺寸这一点上他们就不是
对吧你在从动力总成的第二点上欧洲现在的市场结构整个欧洲加权平均之后纯电就 10 个点左右的份额它的插电混动可能就 5 6 个点的份额剩下 80 多个点都是油车和燃油混合动力我们现在引进去的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那十几个点里边的那你搞来搞去你其实
也就是在一个小市场里做文章所以现在欧洲的那些中国汽车威胁论那些要加关税也好 赚那也好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们的一个策略以及他们对中国汽车崛起这个现象的不适应并没有反映在他们的市场上我们总共才拿下多少市场份额算一算没几个点对吧我很认同这一点包括你看北美市场和日本市场它很大的不同在于美国人喜欢大车然后当然它的燃油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便宜的美国人选开大皮卡
日本人喜欢开 Keycard 你就看 Keycard 和大皮卡这两件事情它其实很难全球化对吧因为美国人很多在城乡结合部家里还有点土地它皮卡是最适合他的但皮卡这个东西假设到日本他连那条道都过不去而且日本人不可能付这么高的邮费这个东西其实到欧洲我觉得也是一样的
我記得以前看過 Emma 做的一些視頻特別有意思就是講豐田的 Alpha 就是中國人俗稱的保姆車然後我有一次在美國招待一個國內來的團他們就說當地要配車要配保姆車多少錢他們給我是真找不到就是在美國就沒有豐田保姆車美國沒有這個車就沒有這個車型我可以回答你然後這個車型我後來查了一下首先是日本是它最大的市場就日本的一部分是家用一部分出租車就是這個
其次就是香港香港我感觉应该是除了日本以外全球有保姆车最多的地方然后就是深圳就大陆地区可能也是跟着香港这个风其他地区几乎见不到这个 Alpha 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就是个很本土化的产物对 Alpha 是完全匹配东亚的然后你像我这次在欧洲亲手开的三个车 MG ZS 在国内我估计你们三位是不是都第一次听说
第一次听说对吧第一次听说然后你看小鹏 G9 好像有名吧蔚来 ES6 那就更有名了但是在欧洲谁卖的好你把 G9 加 ES6 加在一起可能再乘以个十倍都估计不到 ZSZS 去年在欧洲卖多少台你们能猜吗我让你们猜一猜就这么个小 SUV 燃油车它有纯电动版有燃油版都有它一共在欧洲卖多少台这纯电动还是个有改变不先进
反正你说的这个车确实在欧洲是很常见对啊这个车去年在欧洲应该是卖了七八万台我那天在酒店里在米兰米兰我把这个车不小心停在另一个车身边那个车是标志 2008 我给他们俩立刻拍一个合影敏锐的新闻的这种眼光我就捕捉到了标志 2008 在欧洲拿奖拿到手软
销量霸榜就是畅销车中的畅销车一年能卖 20 万台我们中国的 MGZS 一年能卖 8 万台就是超级 SUV 销量冠军和我们中国 SUV 销量冠军我摆一起了拍一照然后这俩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车长都 4 米 3 几特克制
然后价格都不高可能都 2 万多欧元放在当地也是属于比较不贵的车然后有标准的两排座椅然后有轮子有个翻盘又有行李箱又有安全气囊应有尽有然后又有自动挡有轮子笑死我了又有手动挡这个很重要我们找经销商租的就是手动挡的
我这多年不开了都非常生疏了我们中国现在还有谁买手动挡的车欧洲那边有人在非常有市场所以当我们在中国可能容易以中国的市场为准神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得意识到就是人家有完全不同的需求对 by the way 标志 208 在中国因为销量过于差好像都也停产了对吧所以欧洲冠军销量车型在中国是停产的
中國這邊基本停產的 ZS 或者半停產的 ZS 在歐洲是中國車的銷量 SUV 中的冠軍對 是的 我也補充依然觀點就是我覺得現在的新能源的它的聲量和它的銷量確實不太匹配包括我前段時間去美國調研我也感覺到其實也類似剛才依然說的歐洲是 80%多都是現在還是要不就是燃油要不就是有點偏向燃油的那種不插電的混動不插電混合動力 對
但其实美国也类似我正好最近也做了一集视频分析的就是差不多都是 7%到 8%左右也是不插电的混动绝大多数都是日本的车企本田和丰田就比如说普瑞斯然后还有就是 7%到 8%是这种纯电
其中超过 50%以上都是特斯拉所以基本上大家一说到美国的电动车大家还是只能想到特斯拉其他的都还是很小众然后像在中国大麦的这种插电的混动其实都只有 2%的市场份额三者加起来也就不超过 20%的整体的美国的新能源的份额
但是现在在中国虽然它已经销量已经破 50%了但是其实在美国你能看到的这些中国的不说纯电车了就整个新能源车都是极其少见的比如说沃尔沃有一些中国相关对吧那个极星有一些
其他的都是非常少见的这种中国车我其实在上个月在哈佛的时候也跟他们分享了一个观点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它的轻型车有两大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做那种高压或者是换电的这种纯电车第二个趋势就是做这种大电池的混动车对吧就比如说增程或者是那种比亚迪那种插电的混动车
但刚才依然说到一点我还是挺有感触就是说中国车在自己的这个主场其实是优势很大就比如说这个纯电车充电补能都是非常便捷的到目前这个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但是就是这种纯电车其实是非常考验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比如说换电你一定要建很充足的换电站高压
那这其实就对于出海来说步调就缓慢了很多这也是对应了依然刚才说的就是其实也是给了这些欧洲的车企一个时间的空档吧那我觉得目前像现在还是混动来说或者是增程来说对于中国车出海还是比较能快速的铺量的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也在重点研究混动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吧
然后我也顺便补充一下中东的情况其实在北京车展期间阿布也有一个车展不少中国车企也去参展了我之前在微博也发过就大部分人的印象还是觉得中国的纯电车很牛然后在海外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也觉得燃油车依然是欧美日韩的传统领地但其实我们在中东的这种长期调研和观察就发现其实中国车在中东真正赢得当地口碑和销量的反而是什么车是中国的智能燃油车因为
因为呢奇瑞那种对因为呢它一方面中东的这种充电桩还不普及所以你要那些中东土豪选电动车作为家庭用车它始终有这个充电焦虑但是同时呢这个欧美日韩燃油车在内饰和智能化方面又比不过中国车所以这就造成在中东市场一方面智能化电车和另一方面传统车之间其实就形成了一个空档
那這個時候呢就有一些中國車企比如說像奇瑞、捷途、廣汽傳奇這樣的一批中國智能燃油車的代表就脫穎而出在中東就搶佔了這個空檔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之後能在中國上輛的新能源車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增長的混動這也是為什麼就是最近在阿布扎比的車展最受當地人歡迎最吸引當地人的一款車其實是理想的 L9
不是 Mega 不是 Mega 之前还说其实理想在阿布的这个车展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他只展出了两辆车一个是 L9 一个是 Mega 而且呢他们我觉得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把 Mega 定义为 MPV 其实刚才这个大卫也有说到就是说在有一些地方 MPV 是非常不受欢迎的比如说在这种中东 GCC 国家海湾国家
他們這樣子展出這個 Mega 其實就是對當地市場我覺得還是不夠了解因為其實阿聯酋的 MPV 基本上都是商務車都是由硬巴司機來開的所以當地人是絕對不會買 MPV 來自己用的中東人都死要面子嘛就拒絕被認為是開硬巴兄弟同款車我補充個信息就是他們那邊 10%是本地人 90%都是這種外來人口
打工的来这边比较多的就是印巴兄弟们所以呢其实他们无论是在做这种广告啊然后宣传啊其实都是比较爱用那种本地人的这种照片这样其实有点代表自己的这种很尊贵这也对应刚才 Emma 说的为什么她不想把这个车就都搞成这种印巴兄弟经常开的那种 MPV 还有补充一点就是说她那边其实现代的那个 MPV 挺多的这样就是跟理想的 MAGA
的那个车头比较撞脸了吗对吧哎呦
对对对所以这个其实也是对于理想卖 50 万以上甚至在阿联酋可能定价更贵的 Mega 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还有就是它全世界大雨了对吧对我先补充那个韩国现代的问题其实韩国现代的 MPV 在那儿算卖的好但是呢韩国的整体销量在那边其实是不高的就是因为这些土豪他很注重这个品牌形象相比日产的 SUV 就卖的特别好然后他
就是为了要保住自己在中东的销量是放弃买 MPV 的他甚至能够放弃卖轿车来保住自己高端专业 SUV 的形象在中东这些 GCC 国家 SUV 是他们最畅销的车型特别是最近阿联酋有连续的极端天气就下暴雨
把整个城市都淹没了这就更加坚定这些中东土豪对高底盘 SUV 的信仰吧然后我们的同事在这个阿布车展听到有讲解员讲解 Mega 的时候还反复强调他们这个底盘低容易出入这个卖点其实就是非常的对当地热点不敏感主要那个理想它不是最近刚 OTA 升级的那个可以调节空气悬架嘛然后方便出入嘛这个其实放到中东就不太适合了
然后我也补充个信息就是其实从另外一方面你能看出就是理想它这家企业反馈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就是非常及时响应 Emma 一发完那条微博了之后就是说感觉理想 Mega 在中东展出的时候会有一个失误结果就各个条件很多理想相关的人士甚至连理想的投资人都加 Emma 赶紧就想询问到底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什么失误
Emma 这边都回应不过来了对吧就从侧面也看出就是理想它其实这种纠错能力反应速度其实是非常快的那我们说说前段时间的北京车展吧比较火的我觉得不是车而是人对吧一个是雷军一个是周鸿祎你们怎么看他俩呀要不先说说周鸿祎这哥们真的好
我一提他我都没有什么好话他算个 X 的你懂车吗你从 3721 到杀毒软件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没干过几个 X 我自己是这么觉得当然我不知道其他听众朋友怎么理解的我对这个人其实是相当的主业不精副业不兴我这次的感受一好一坏其实我去年就开始呼吁因为我自己也有几年的营销从业的经验除了做电车博主之外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一个市场营销的顾问
我去年一块呼吁就是高管也好老板也好这些知名人士应该积极的使用视频这个媒介来推广自己你看过去的所谓的企业家自媒体比如马斯克的推特比如雷军的微博他们其实都是读文为 99%的
但是这次的北京车展它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频营销的这个逻辑那么多的高管也好老板也好包括其中最火的两个一个是雷军一个是周老板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个时间不到啦在视频上亮相了我觉得这个是传播生产力的进步我去年其实这么讲的时候我还私下里跟几个比较熟的高管颁发了这个建议而那个时候呢就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会觉得我拍视频
对
对我就这么说吧三位啊我们我们这个回顾这次车展那么多的视频音效那么多的老板的 solo 的单人表演和这种双簧你们现在还能记得起啥我就记得那哥们在车顶上不知道是发癫呢还是发抑郁症还是怎么样你记得是发癫另外两位记得住啥吗就是有没有点有营养的东西能记住哎
我記得一個有營養的就是也不是說有營養的就我很覺得寧德時代的老大曾益群曾益群他英文能力還有跟外國友商互動的能力那麼強在他這個年齡我是覺得很驚艷的嗯嗯嗯好 Emma 有講話小的你有嗎
我就记得雷军跟各家车企除了吉利系的不怎么互动其他的基本上拜访了一圈然后呢被理想锁车了那是误会还有就是小鹏跟理想没有互动但是其他的都是互相关联你看到的是恩怨但他们的关联产生了什么呢他们有什么有意义的对吧曝光有了那种的
对人的真正的观点对吧你看热闹了一大圈最后大家没记住太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斌跟李响两个人在车里聊天李斌就笑谈你现在知道我们高端出品卖的不容易吧李响说这以前不知道现在发现真难卖这是我看到的高管互动里最真实也最有启发性的观点
其他的我感觉就是大家就在串门跟你过年到我家拜年我到我二姑你到我二舅子家互相串门就没什么两样就相当于什么呢晚上八点钟 CATV 黄金时间多你给人的那个屏幕都给铺上了万达月线全给铺上了最后你让我们看什么呢我们本来想看让子弹飞
结果你进给我们看了几个乡村爱情路人刘能到本来的份上看的最多就是历见口香糖广告大概这种感觉就是看了跟没看也没有太大区别但历见的牌子在你眼中刷了刷存在感就这是我觉得遗憾的地方
依然说的这个让我想到了挺多点的第一个点就你说的以前都是发文字现在变成这种更加视频化的东西是一个进步但这个我反而想到之前在欧洲旅游然后呢看到那些教堂里面不都特别多壁画吗嗯
跟我们讲解的人就说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说那个年代的人没文化沉不下心读东西本来识字率可能就低一些而且更沉不下心读东西就导致图片式的东西会更加火那所以返回到我们这个年代越来越多的东西以前是以字后来以图然后再这个都不知道是进化还是退化成这个视频所以它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其实我觉得不好说
第二个就是周鸿祎我想到了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段子他不是老穿那个红衣服然后之前很火的就卖车吗网上那个段子说为啥这个货车司机买车那么多人伺候他确实是其实在他卷入车圈流量之前
不關注科技圈的人真的不認識他嗯嗯是後來就這一波流量確實把他給帶旺了我也私底下問過丹尼就說你覺得周鴻一他要這種內容比較膚淺的這個流量來做什麼你一個也是這麼高這麼大的人嗯
他自己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是说他以前聊安全聊 AI 其实受众比较垂直没啥人关注但是一进入这个车圈来说的话什么人都能关注评论几句所以其实也是他的一个流量的大入口吧
我在哈佛的时候跟他接触的还挺多的因为正好作为演讲嘉宾嘛然后跟他是挨个坐大家一起这么挨着坐了两三个小时然后李斌也是坐在周鸿祎的旁边然后我就观察他们俩我是感觉周鸿祎他是一个就很机灵但与此同时呢是一个戒备心很强比较复杂的人我跟他
还有一些小的摩擦我就不方便公开说了我是发到小丹尼智星球与此同时呢我就对比李斌跟李斌聊了几句我就感觉他是一个比较不是那么让人觉得攻击性那么强相对来说不用跟他想太多琢磨太多这种的感觉其实我整体来说就觉得跟李斌接触感觉还是更好一些说实话丹尼你这个观点我觉得很认同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你越懂
其实你身上 G 点就越少因为你懂了别人不会说点到你哪点到你盲区了点到你敏感地带了然后你就跳起来反而就是像我跟那些教授朋友们他们不会觉得我无知他们每一个问题他都可以回答你怎么反问他他是可以用逻辑给你去解释这就是水平不一样
那你一个外行如果在这种高级别论坛他的戒备心当然是很强他怕别人点他死穴对反正我觉得周鸿祎进车圈这个事情我觉得有一好一坏那一好就是对应刚才阿玛说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可能以前不怎么关心车的也都过来一起去聊车包括他之后一系列的那种操作拍卖麦巴赫 990 万就这种其实就是很热闹
但与此同时我赞同依然说的其实能让大家记住的这些东西留下来的东西还是非常少的我唯一记住有一个印象还比较深刻的就是周鸿祎和理想也互动了给 Mega 出主意说
你们这个麦克怎么能卖得好吗就是你像极客 009 学习出个四座的光辉版比较偏商务老板座那种然后理想反正就直接给它否决了理由就是说四座版的它这个二排座椅会在后轮上这样的话就不太稳噪音会比较大一些
周鸿祎就连连称赞就说还是理想造车很专业结果过了一阵周鸿祎就订了一辆极客 009 光辉版反正这种也还算是有价值的一些讨论与此同时我还是更期待一些更懂车的车企的人能进车圈能有影响力毕竟周鸿祎他自己连驾照都没有
对
我觉得不是所有的流量都值得关注的或者说不能把所有的流量甚至叫做流量我记得原来在老东家上班后来我们有一个产品总监跟我说小常啊你要接地气啊后来我就呛他我说什么叫地气啊是乌烟瘴气啊还是一身正气啊这哥们看着我觉得哼
這個小孩怎麼這麼喘然後他就跟我看整個這個當時在搜索部門啊到底中國人的需求是什麽他說你看啊我不是說不好聽的你看看日常大家搜索的是什麽中國人關注的是什麽你別老給我整那些高大上的東西現實就是這樣當然我一部分是接受了他的觀點但我另一半也覺得就即使現實是這樣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現代化和文明化的表述方式去呈現它呢
不是说所有的流量要求那按照马斯洛夫的需求你当然是底层需求那你不能只停留在底层需求这里面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在中国买车的人到底是不是底层我觉得很多在网上点个赞关个注评个论那是什么人都有但买车的人在中国是不是底层我们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能够评价这次周总插科打魂满地打滚式的营销到底是成功没有这个怎么行满地打滚式是
有问题的营销对吧你看一些古装剧动不动有人天桥下人流旁满地打滚
吸引一堆人来最后你说客官客官给我个十两铜钱人都跑就是你这事能挣流量最后能商业化吗哪吒那车是便宜怎么着也八万十万吧八万十万买车的人他是更愿意买一个这企业家看上去跟兵哥一样千千君子或者跟理想一样特别懂车的产品经理或者跟何小鹏一样一看这高材神超级马龙
还是你买这个老周这种一会上车顶一会自己家投资的这个品牌上来先把 CEO 说一顿说完之后呢自己开启了我本以为是精彩绝伦但其实不是的这种演讲就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我称之为南地打滚式营销
它其实不会有任何任何的作用都是副作用所以我是极客我绝不拿老周这案例来宣传 09 光辉 09 光辉多么体面一车多么贵一车超 80 万买 009 光辉的人什么人呢这种四座高档 MPV 我还真有一面之缘因为我以前有一个我的客户是南方人
非常成功非常有钱那个一辈子的创业者他就有一台奉田 Alpha 四座版全球限量的他那台车办下来交完税之后大概 300 万雷尔发他就是疯的他就是疯家的但他那个就是限量各种贵第二排也是一个电视墙跟前面这个隔着人家成功吗我觉得他买东西可能不太考虑性价比可能也不做这种比较我反正总体的感觉就是真买这种车的那很多都是成功人士我们真别以为成功人士没龙
我们真别以为成功人是没品位成功人是有可能学历不高那是年代决定的但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品位自己的智商自己的鉴别能力谁愿意把自己的形象跟那个一会儿上车顶一会儿那个就套在一起你不是说长很帅对吧你长得也没有马云老师那么有个性你看那马云出口就成章要是马云买了《灵九光辉》我觉得肯定是大事特殊我也是觉得马老师买了那绝对大事特殊李延宏买了书特书李延宏美男子
就不管百度干的好还是不好人家长得帅着呢对 一展说这个很有意思这其实也让我想到了就是
之前理想做汽车之家的时候他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当时就不把汽车之家的那些首页推那些流量很大的比如说美女车模 F1 赛事他的解释就是说汽车之家就是服务买车的用户所以要促进的交易决策而不是纯粹吸引流量现在的汽车之家不一定是这样了但是至少在理想那个阶段的时候还是这样
这也有助于后来汽车之家它上市而且是在没有什么融资的情况下是盈利情况特别好确实是吹车的看车的和买车的人是不一样的群体我们经常在网上会聊接地气啊流量啊
银河这些东西但实际上你看看现实中北京有个商场是叫 K 什么呀 K11 好像就在东二环还是东三环那边那个商场高端里边都卖各种可能 LV Coochie Prada 之类的它客流大还是三里屯步行街那客流大
他的商业价值高还是那街边你开个小酒吧开个小卖部价值高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想拿这个客流论英雄实际上是今天在线上营销的时候大家被那些数字给绑架了用那些数字来欺骗自己欺骗领导欺骗各方的人士吧可能方便了大家采购部去监管方便了营销部门汇报我这次干个什么事我又百万千万月读量拿到了但是他
不是事实江文一年才出来蹭几次流量啊你心中的江文不还是江文吗人家那美国的高官过来了去买唱片买的到底是流量型歌手的唱片还是另一位不流量的歌手的唱片嗯我还看到那个视频了布林肯专门去听了听哦买了几个唱片
对 逗围的嘛那我们要不再聊聊小米雷军吧我先说说我的观点我觉得小米雷军就是绝大部分的这些操作都是非常牛而且是非常高情商有格局的就比如说他做了一个很聪明的事情就是前段时间不是车展的时候大家网友都说理想把雷军锁到车里头了吗但其实是误会然后雷军主动的后来就直播的购买理想的 L6
哪怕李响说送他一辆他也说还是自己买比较好其实就是帮李响澄清了一把这个既给观众有好感也是给李响拉来了好感我觉得格局还是满满的其实雷军都做了一系列操作都是很厉害的但是呢我想提醒一点雷军有一个操作还是需要警惕的他在中关村论坛上其实
评价了一把友商你别看他在车展的时候逛的都跟各个车企有点像拜年一样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吹但是他后来就在中关村论坛上评价友商就是说你去很多车企去看的时候都做了一系列的车他觉得这个好的车就有几辆就行干嘛需要做那么多的同质化的车呢他就说自己感到很绝望他觉得车圈的卷都是同质化的卷
其他车企很多都是这哪是做产品啊这不都是靠蒙了其实我觉得这个操作我就先不评价但是你能看到他的评论区热评都不太好就比如说有说小米雷军你不是也就是抄的保时捷吗脸皮真厚还有说你自家的小米手机不也是一样吗这很多款式是不是也靠蒙了还有就阴阳怪气的就说雷总说一看就没有我仿的好
反正就这一系列的这种热评你都能感觉到小米汽车走高端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前段时间还有一些比较强烈的米粉比如金剪刀老师虽然感觉是在维护小米但是给路人的这些观感都不太好
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车圈大 V 他评价小米苏 7 比如有一点不好的话大家能看到很多的小米粉丝的冲锋队一下就开始有点冲各种评论区弹幕区什么的其实也是给大家观感不太好那你们觉得最近小米雷军他这些操作怎么样呢
首先还是回到小米汽车到底是卖给谁的我们可能在之前的节目中也聊到我觉得真正的米粉不是这台车真正的受众就是如果你在手机当中会选择小米的手机那你在车上毕竟这个价差是差了蛮多的它可能是 50 宏光的受众
当然我这么说没有什么贬损的意思我觉得首先我会怀疑米粉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去继续支持交个朋友其次就是这台车说实话我是个很在乎设计很在乎知识产权这方面的人我觉得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就是取巧其次就会让这个车在全世界继续对 made in China 产生质疑到底是 made in China 还是 copy to China 对吧还是怎么样那你很多企业家做了非常优秀的这方面的努力比如说像深圳的大江像我很喜欢一个公司叫 EcoFlow 做这个
巨型充电宝的还有很多这样的公司他们都是靠原创产品力去攻占欧美市场这个时候当你有一些产品它又是流量热点你在 YouTube 上一搜这些小米就满天飞的你会让这些高附加值的国家的客户会对你怎么想
就是你到底这个产品力你们国家在怎么做会影响到别的企业家我觉得这是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其次会给下一代包括要创业的人就觉得 OK 那我在这个环境下我只要去取巧大概率加上我的营销是能成的而不是说再做一些原盐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那我想问你们一个比较灵魂拷问的问题吧就是其实我们中国的车企也有一些是非常原创的车企比如说我之前觉得像阿北塔呀然后像智己呀像蔚来呀像吉岳他在车展也是做了一款非常漂亮的轿车吉岳 07 我看那个依然你最近视频也是采访他的那个总设计师了嘛那我
我想问大家比如说如果小米汽车的总设计师还有比较原创的车企比如说极越的汽车的总设计师 Frank 他们跳出来找工作如果你是老板的话
二选一你会选择小米汽车的总设计师还是极越汽车的总设计师我觉得其实这个事已经上升到跟设计师关系不大了因为这折子递上去他怎么看这个折子他是打回去按照自己的意志还是说他尊重设计团队因为最后拍摆的人很重要
所以其实我相信小米的团队肯定也不差因为他们的工业设计各方面你无论是借鉴还是致敬它还是在线的所以功底还是在的但是就是在这个决策层面到底是用 A 的设计还是 B 的设计这个我觉得跟设计师关系不大但 Frank 我知道他确实是很牛的
就是项目立项的时候方向往哪指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一半以上然后最后选行的时候那是另外一半那很多时候那时候就已经有指向性了也不存在最后再选这个我的看法是这样子的你说我刚刚白天跟一个影帝级别的人小小的不能说是搭档只能说是配合了一下人家
人家身高一八几我这身高呢就比较有限你们说我为什么就长得比较矮呢因为你爸妈矮吗你看你一下就说重点我更期待你说的是不是肉吃少了呀牛奶喝少了呀阳光晒少了呀小时候篮球打少了呀都不是核心原因就是我爸妈就不是很高大的人当然了营养条件 80 后也比不上现在 90 后 00 后对吧没赶上最好的时候
我现在就是那个诱因他不能往上拔 20 公分吗对身材就有限了对不对所以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极越也好阿维塔也好小米也好是他们的现在的车的销量不一样小米开门就红了这红是因为他跟别人心有灵犀还是因为他是小米
他有雷军他有一亿以上的用户他有十几年的生意他有全球的知名度他有全国数千也许上万的网点和销售触角他有几百个合作密切的媒体几千个不合作也密切的媒体上赶着要利用他的流量来创作内容哪个是主因哪个是爸妈的身高哪个是少吃两馒头
依然我觉得你成熟了做媒体现在已经学会天经相声的精髓要不就找自己爸妈要不就鱼圈他大爷反正就是拿自己开涮这是非常成熟的一个表现我既成熟我又好像没有做结论结论留给大家呀
我这两天集院那个视频发出来了我也很得意因为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视频之一 Frank 他很年轻他很有才他这个产品也亲近了他的真正的心血和他团队的心血所以他的表态很真诚对吧但是老有一些人在评论区说这什么破设计你比得上人家小米吗您证明了小米的设计是好设计你这都是瞎搞毫无才华就是大家非常不善于把一个多因素的东西的原因真的给拆开
问问自己的身高量一下自己为什么今天挣这薪水主因是什么次因是什么听完你俩的回答我猜错了就是我跟 Emma 私下里聊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我猜大卫要不依然可能会回答既不选择小米也不选择极越而是选择保时捷的设计师我看我做一什么车如果是我创业造车假设我要搞一个八万十万的跟五菱这种品牌竞争
那我肯定不选极越和阿维塔的设计师小米的纳入考察如果我要做一个高端车我当然从阿维塔和极越招人
小米的那只能做备选因为可能他们都有才华但阿维塔和极乐证明了他们能够原创他们能够独立的做而且最终都做出了好的作品但阿维塔的品牌只有几年的历史极乐这个品牌才几个月的历史我指的是真正跟消费者接触他们原来有这种如果你这么算的话确实几个月对吧就几个月你开一商场你这商场刚建了 10 个平方米
然后你那边是一大商场已经整了十层楼一万平方米然后你说我比销售额这有什么意义呢这能说明商场的设计师的水准吗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它确实能说明前面那个搞商场的人他的生意做得很好他的品牌做大了他的老板很可能很厉害才把商场做这么大
这是绝对能说明的是之前听依然说的一点我印象还挺深的就是要区分什么是主因什么是次因这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自从小米汽车一火了之后销量又很给力了之后
好像也没人说品牌名字里头带个小字就不高端了对吧之前很多人都说不买小鹏汽车就是因为小鹏的名字里头带个小字感觉不够大气但是怎么小米汽车一出来了之后就好像就没人吐槽这个品牌名字里头带小这个事了呢人就是这样子的其实小米苏奇真正成功之前网上有很多人有非议
当时甚至有人说这车的结局会跟 Mega 一样那我当时就批驳这种观点我虽然没有预测到小米能卖的这么好但是它跟 Mega 就不是一回事它们的成绩最终销量上一定是差数量级的对吧这 Mega 是 MPVMPV 在中国占市场份额多少啊 10 个点左右轿车占多少轿车占接近 50 个点 Mega 是 50 万以上的车 50 万以上的车占中国市场的比例是多少啊 20 多万的是多少啊
对吧都是纯电这两个因素底评了但是我们在看品牌我们在看渠道我们在看知名度你从任何维度来分析你都不可能说出 Mega 是小米苏 7 的市场表现的参照物对所以我觉得要分清这个主次原因然后还有就是最近还有一个比较火的就是马斯克不是前段时间来中国吗所以很多人都在传 FSD 可能要马上落地中国了对于这个消息你们有什么看法
來就是把這事定了 不定也不會來畢竟雙方大佬都見面了 這個事肯定是提前敲定而且其實我蠻早就知道相關的一些合規性的新聞比如說地圖的合規性 數據合規性這些其實也不是什麽內幕消息這些在像百度這些公司其實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從這個 FSD 落中國這件事情我能看到兩點
一点就是还是给外企打个样就是我们持续拥抱我们有敞开的怀抱来欢迎这些跨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做投入做投资销售产品第二个我觉得是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它是一个强心剂为什么这么说你让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如果可以合情合法合理的落户 FSD 那相应其他的公司无论大小其实这就像蜘蛛博弈就是说小猪跟着大猪跑
那你不能说这个事情特别偏袒特别偏袒你也说不过去其实是利好整个中国的制假行业的是的 其实我们大小马辽科技在两年前就做过一集特斯拉 FSD 的科普的播客家视频然后在视频频道 B 站什么的表现也还是很不错
因为大卫当时讲的确实特别好之后的话有机会我们也会把一些最新的特撒 FSD 的播客解读去再做一期请大卫再详细聊一聊对 当时还是讲 BEV 时隔两年 BEV 已经老套了我们现在都是占用网络加大模型端到端 对吧从感知到规划这个如果观众感兴趣其实我也可以给大家再讲一讲因为毕竟是一个趋势虽然不说国内到底哪些主机厂采用了这个方案但这个方案我相信一定是趋势
而且只有这个方案才具备真正的泛化性包括特斯拉接下来的 Optimus 人型机器人其实都是延续着大模型这套端到端的理论去做的其实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是的包括我们下一个话题也准备给大家聊一聊机器人也是请我们这个人工智能的之前请过的坎爷跟大家一起聊聊最近我其实也看到木头姐二
他们的一个会议里头讲到关于特斯拉的情况他们其实是重仓特斯拉嘛然后有一个图表观点还挺有意思到时候我们也贴到视频吧他的结论呢其实就是说像目前特斯拉它的价位是在 4 万到 5 万美金之间嘛
它其实潜在的市场在收入方面有 5%到 10%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对应我们之前说的它确实像这个价位的电动车目前哪怕在美国特斯拉已经是占纯电里头绝对的领先地位来说的话它的潜在的市场还是比较有限但是随着特斯拉的
车价降低就比如说之后也会推出更便宜版本的特斯拉嘛比如说降到了两万五千美金的时候那它可触达的潜在市场就会
提升到 50%这个观点也供大家参考吧但是我觉得前提也是就是说车市场里头还是特斯拉一家独大这个是在美国有可能出现但是在中国方面我觉得还是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一些因为我在美国的电动车市场调研发现确实就比如说除了特斯拉以外其他的美国的电动车竞争力非常有限
在美国特斯拉的价位基本上是跟中国差不多比如说 Moto Y 都是差不多 27 万人民币起步但是除特斯拉以外的其他的美国的电动车比如说 Lucid 它其实都是要降价之后便宜版本也要差不多人民币 50 万起步我试驾的感受就是它的这个车其实就相当于国内的二三十万的车的产品力的水准
那这其实也对应了就是它的销量为什么在美国确实不太行的一个比较重要原因吧它确实有自己的亮点比如说前备箱啊比如说技术宣传都还挺高端的嘛但是呢它的这个确实是相比于特斯拉相比于中国车来说它性价比不高我也做了一集大小马试驾节目发在我们的另外的一个频道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吧那
那你们还有对特斯拉的什么信息补充吗就回到你刚才那个问题我觉得特斯拉的 FSD 能够在中国落地对于中国纯电车也是非常利好的因为我们一直在给国外一些政府做交通顾问其实能够看到国外对于这个能源选择其实是在摇摆的
比如说像我们服务的阿联酋在阿联酋的迪拜他们政府层面的那个电动化转型就始终不愿意购入中国车而且整个他们国家的减排计划也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是给到交通氢能化那我们再看欧洲的那个燃油车的禁令也在不断推迟包括像奔驰这种超级车企也减少了对电动化的投入所以呢如果是特斯拉发展好
对中国纯电车企是特别重要的因为特斯拉是一家美国车企如果它表现很好在全球范围都表现好那纯电车会继续有它的赛道如果是连特斯拉都不行了中国这些纯电车就有更加大的被能源换赛道的这个风险所以如果是说特斯拉能够在中国电动化智能化两条头一起走然后能发展的好对我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其實這個 FSD 來中國我覺得更多的會正偉一些事情就是之前也是跟行業那幾個做得不錯的公司的 CEO 一聊有些人是特別期待 FSD 落地中國的這樣就是說誰是真無圖誰是大模型咱倆掰掰手腕子對吧因為中國車很難運到美國
美國在中國之前的 FSD 也不能落地所以實際上在國內你無論說自己是遙遙領先還是純無圖端到端其實你很難做一個 benchmark 就是你很難有一個比較的東西說你到底是多牛它還不像手機手機你買個 iPhone 回來跑分對吧跟華為跟小米你跑個分其實大家也是知道的然後我就想起來有一個原來看的也不是段子就是說袁世凱然後派他去天津剿滅這個義和團然後義和團這幫大兄弟練了義和拳刀槍不入
后来这袁世凯一听是不是刀枪不入啊让他旁边那哥们拿了把枪过来拍一拍 砰砰砰砰打了 8 枪把 8 个人都给崩了说什么刀枪不入其实就有点特别像这个就是你说这个产品力多么能打每一个车开成了多少个城其实特斯拉之前来不了中国你相当于说你把它拴在笼子里然后你到底多能打那不是
完全上下两片嘴吗那现在 OK 把它放出来了大家都是在一个相当于说重新开始一个基准线上去测那这个时候其实是高下立判对 是的我自己作为特斯拉车主还是很期待 FSD 赶紧落地作为这个多年的期货用户期货用户
对吧这个 64000 交了那么多年了就是用不上这个其实还是挺遗憾的我特别期待吉越的车跟特斯拉去做一个 benchmark 的比较因为毕竟特斯拉其实在中国它的底层的图也会用百度的服务那么吉越就更不用说了我想看看在本土作战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对吧到时候录一个比较的视频
都是不带激光雷达的我家里有个特色但我不见兔子不撒硬如果它 FSD 来了再有一个明显比现在合理的多的收费方式我可能考虑整一整体验体验这能省掉我一对美国机票的钱我不用去美国体验这个 L 我是听说最近 FSD 的大版本就是在美国提升很快可用性变强了我也想如果它迟迟不来的话得去美国亲自的感受一次还是眼见为实这些年自动驾驶雷达
雷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可用性有没有那么大的提升反正我自己开了很多车我觉得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讲我觉得还没有那么那么大的提升我们很多时候这种新技术我自己开玩笑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一群很懂技术的人
做了一个很有技术的含量的产品卖给了一些对技术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懂技术了解技术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上网写了一些充满着技术特质的这种内容获得了挺多的赞和关注这些内容最后被前面那群工程师被那群搞技术又看到了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是我认为很多长远来讲极具意义但是短期来讲它有所制约的这种新技术经常遇到的过程说不定哪天就突破了我也对这个事情非常的好奇
作为 FSD 老期货购买者我也建议大家现在别着急购买就哪怕听说这个 FSD 落地中国或者有些人说这个可能要涨价什么什么的我觉得先不要太心怎么可能涨价呢我估计它是降价或者是下午谁的一个月多少多少
就美国现在特斯拉已经你可以订阅购买了所以中国如果落地的话我相信也会推订阅制中国就你一个韭菜放心不止我韭菜们都可以给我们留个言就一起抱团取暖一下最后我想再问问你们就是你们看完这个北京车展啊或者是近期的这些车圈大事啊你们有什么期待或者是感觉有什么遗憾吗我先说一下我的吧首先期待呢我还挺期待看到小鹏的自品牌莫娜
还有未来的子品牌乐道具体表现怎么样尤其是比如说乐道我觉得很好把我之前吐槽过未来的这些点全都改了比如说中控横屏比如说加回了交流口比如说把他前面那个仪表屏取消了然后加了这个 HUD 我觉得都是特别好的这种改变之前虽然有一些极端 KOC 吧
就是说我曾经吐槽过未来就是未来黑但是呢你看未来的子品牌的乐道的这个改进的方式我觉得就还是很好的就说明这个未来还是听劝的也听大家反馈意见的那我觉得这个就是非常好的那
有一点遗憾呢就是我也写过极客感觉像极越无论是 01 还有车展发的这个 07 推荐大家看看依然的那个视频啊其实感觉都是这么漂亮的车但是很遗憾品牌没有打响那我参加了他的线下活动我其实还出了一集吐槽极越的小的播客音频我也发现了
我也觉得
我自己都觉得他们的发布会应该让我去起码 hold 住 20 分钟去讲讲这个车从我跟我最好的朋友调制的体验到我做一个自动驾驶的专业开发人员这东西我怎么理解他的包括其实我也跟很多朋友推荐了你知道光咱们大小马给极越至少带了 100 台的车至少对因为我经常收到有人跟我说或者说在某些场合碰到了说大卫老师我买了极越然后我就说天哪早知道我们这个能力这么强应该找极越要一笔公关费
不过 100 辆虽然听上去不多但是你看这个极越的销量每周就几十辆的这个水准的目前不少了这还是个 large proportion 我对这个车展我看完之后我对它最大的期待是两款车一款是叫极客 MIX
就是俗称宝宝巴士因为这个车在当时还没有发布的时候因为最早 Google 的 Vemo 是它的 Vemo 1 应该是下一代的 Robotaxi 用的平台就是这个叫 M-Vision 就这个平台然后极客自己也发了一个概念车所以其实这个 MIX 应该是这款车真正的量产版我就特别特别期待
然后另外一个很期待的车就是极越的 07 我觉得它的颜值设计真的是非常在线包括我作为一个新晋的老车主对这个车我觉得说实话没有什么尿点除了快充接口让我有点不太舒服以外其他的没什么毛病我也说一下
我看完北京车展的一个感受吧我就觉得其实这种车展呢肯定是车企一个秀肌肉也好宣传也好一个挺好的机会但我在想这种车展的形式肯定是吸引男人比女人要多得多嘛但是呢我最近其实也是看了一个女性汽车用户洞察报告他提到一个数据就是说中国
75%的家庭总销量都是女人说了算而且在最近的五年女性对于汽车决策的影响是越来越大所以我就在想有没有一些其他的展出方式能够更加降低女性对车的这个兴趣门槛其实之前你看越来越多的那些车企把店开在商场的一楼跟那些大牌服装店啊化妆品啊这些在一个楼层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我觉得车企可以做的更多
这里我也想说一些他们可以借鉴的案例吧其实现在很多的服装品牌和化妆品牌都在干一件什么样我觉得很有用的营销呢就是在城市当中不是在这种比较娇的地方办展而是他就在城市当中去找人流大的那种艺术馆美术馆去合作然后跟这些新生代的流量艺术家去策划一些在城市中现象级的展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说你要一个女生在商场里面对你这个车感兴趣甚至去拍你的车在 PO 上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呢如果你跟一个跟艺术相关的东西吧就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然后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都很强的这样的一个展中你去跟车有互动的话那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会去跟这个产品去自拍 PO 上网这种自来水的流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回到刚才依然说到的一点这些买车的人都是较高消费的人群那其实关注文化文艺的人也是这种高消费的人群而现在已经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说这些文艺的东西它不是在
高高在上在一个很隔离的这样的一个展里面而是它就已经回落到了人群当中现在的奢侈品牌这种大牌都在这么做了所以其实我今年下半年的一个重点我就是想跟车企一起去推广这个事情就是用文艺去赋能车企做更多更潮的有创意的推广能够拓展在女性群体的吸引力然后我觉得这样的更加城市化的创意类的车展其实
不只对女生有吸引力对直男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现在也不流行就是在车展里面搞这种擦边车模了嘛与其看周老板这种还不如就是阳春白雪一点整一些更有创意的更上档次的对带着女朋友去逛展顺便看看车
我其实前段时间还写了一条微博就是我们最近也想重点推进比如说理想的 MAGA 去做这件事情就因为我感觉之前的很多这些车企的这个营销都太直男了包括比如说理想它其实 L 系列大麦我觉得很重要原因就是说它
更适合那种越野呀跑得比较远的嘛毕竟这个可加油可加电然后所以理想 L 系列赞助很多那种出国呀或者是越野呀就这些博主比如说急速拍档我看就跑到北极然后之前也是跑到非洲还有包括期末期期去拍那些穿葬什么的我觉得
这些都是理想做的特别成功的就是赞助这些比较有意思的出国和越野的这种博主但是呢就你能明显感觉到 MAGA 的这些受众群体包括理想需要做的这些营销方案是需要跟
摇系列完全不一样的明显 Mega 更适合这种一二线城市的舒适的出游那我觉得理想它不只是在它这个门店它之后摆车会把这个摇系列和 Mega 都会有所区分试驾的方案有所区分那与此同时呢像营销的这种方案我觉得也很适合像刚才 Emma 说的像学习这些欧洲的大
大牌奢侈品去搞那种艺术馆或者是现象级的博物馆的这种联名或者是大家共同创作一些因为现在 MAGA 我感觉整个的这个宣传的策略还是更偏向那种很酷的极客风就是比较银色呀或者是黑色这种单色调为主的这种比较极客直男风但是呢其实大家都知道之前的 MAGA 的这些舆论
对于极客风来说都并不太友好所以我觉得需要增加更多的色彩的元素这个其实就是这些奢侈品大牌搞联名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我们之后也会跟理想去推进这件事情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那我想问问依然吧你对之后有什么期待近期我自己会做的事情是
除了欧洲我自己去了三次我马上会去东南亚应该也会把东南亚的洞察的结果分享给大家东南亚是我早就想去的但种种原因一直没去成在我心中中国车出海两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往前看两年再往后看两年我觉得就是欧洲和东南亚所以我终于有机会去了却这一桩心愿然后作为专注于车的频道我 90%的内容都跟车相关我最近会把在欧洲这一轮洞察和北京车展的一些东西更详细的端给大家还在制作当中也推荐大家关注一下伊然的频道伊然一刻以后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想听我们一起聊的话题也欢迎给我们多多评论留言
大小马聊科技用独立视角聊科技热点好 我们继续聊第二个话题 AI 大模型家人形机器人是下一风口前段时间机器人圈里有个大新闻波士顿动力的液压版 Atlus 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动版的 Atlus 之前我们说过很多车它都电动化
但是其实现在机器人也电动化了而且不只是电动化还有人形机器人结合 AI 的大模型也有很多机会所以大卫就强烈推荐我们一定要和坎爷再聊一集机器人结合 AI 大模型大卫你能不能先讲讲你为啥特别想请坎爷来聊这个话题呢
首先 坎爺本身博士念的就是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嘛這個在權威領域我覺得坎爺是有很多發言權的其次坎爺最近在搞的關於人型機器人還有大模型方向包括我們做的一些合作都是還頂著前沿在做的所以我覺得坎爺是最有發言權的
那坎爷怎么看波士顿动力液压板的 Atlas 推移这件事呢这个地方有三个点第一个点很简单说液压被电动替代从技术角度来讲的话液压它的特点是扭矩大可以做很重的事典型的就是这种三一重工的各种建筑业的启动机这种都是液压装置这是第一个点扭矩大能够搞很重的活同时它不能做非常快的运动
那现在呢你把液压改成电动了之后呢它的能耗比啊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高了但是呢至少目前不能指望说电动的来去做非常重的活你比如说启动机啊挖土机啊可能就做不了这是第一个点技术上的各自的优势啊第二个点来讲的话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可能发生了变化
才导致了技术选型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说的机器人其实说的更严格来讲是工业机械币典型的就是汽车工业里面焊接的这种机器人因为焊接比较危险比较有害所以我们一般都用机械币来焊接吊装等等这都是以前的事现在你会发现大家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关注到所谓叫巨声机器人
讲出来就是说巨生的 embodying 像动物一样猫啊狗啊人所以就人形加上动物形我们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叫做巨生机器人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机器人的形态实际上是发生了变化我们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巨生机器人以至于说我们对它下面的技术方案的选型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问题是说为什么我们从以前的工业流水线上的单一工位的单一任务的机械币越来越多的转移到了巨声机器人上面其实是反映着说因为人工智能的加持以至于说我们以前呆板的机械现在有了智能有了智能我们就有可能让这种机械装置具备像保姆这样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两个点一个点是多任务我既可以插桌子也可以刷马桶还可以烧菜
不像以前的工业流水现场机器人单一工位单一任务我们是多任务的第二个是说我可以在现场学习的不需要返厂比如说我家里面来了一个保姆机器人我现在让他去学一下做奶茶那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新款奶茶我不需要把这机器人返厂到厂里面再训练再拿到奶茶店而是说当场我示范几下
他就學會了這個新技能所以第二個是說不再反常的小樣本學習的學習能力所以兩個點一個多任務一個是可學習所以三個點表面上來看是一個技術方案的問題第二個是說技術方案的背後是產品形態的問題第三個是產品形態背後實際上是說機器人的使命的定位不一樣
对 是的我觉得波士顿动力这家公司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的视频传播就比如说机器人在那翻跟斗然后在那边跨越各种复杂的地形的这种展示片经常是这种病毒的传播的但与此同时呢
它这家公司的命运又非常的多揣命运多揣对吧卖了三次最早 Google 收了后来软银后来是韩国现代而且它的这个市值也是波动很大卖给现代也都是缩水了就只剩三分之一了相当于是打鼓折卖的你们看好它这次转成电动化的 Atlas 吗它会对这家公司的本质有很大的改变吗
我谈一下我浅显的理解因为 Boston Dynamics 这家公司最早它其实是做什么呢它孵化于 DARPA 这个也肯定更熟悉就是国防部经常会给一些先进的项目它其实来源于 DARPA 最早它其实是为了 War Machine 就是战争机器去生产的比如说一个骡子如何在阿富汗战区帮着特战队员去扛这些枪支弹药其实它本质上并不是为了一个民用的生产的
这个其实是跟日本的这些机器人套路是很不同的就美国刚开始做这些机器人很多都是为了满足国防部的一些订单需求然后波士顿动力这回看到的原型机器人我觉得就是完全转向民用化了包括它的股东结构的调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从军用品变成了真正能走到寻常百姓家或者能走到咱们日常的工业领域的转型
我补充两点啊 Boston Dynamics 创始人老大呢早年是 CMU 的教授名气大了点呢就觉得 CMU 有点池子有点小啊咱们要一新换代所以就去了 MIT 他在 MIT 的 Lab 的名字我很喜欢叫 Lag Lab 我还去过他就专门是研究腿的动作的
然后呢又大了点的就独立公司了就变成 Boston Dynamics 他们老大这个人呢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非常理想主义的所以他呢好像对钱没有太大的兴趣赚够了吗还是好像我也没觉得赚够了我不觉得他很有钱我见过很有钱的人啊至少我没觉得他有那种 part 啊但是他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喜欢很有意思他说他呢搞点钱满足他的好奇心哈哈哈哈
对这个人呢他的整个的人生定位就是他有很多好奇心所以他的兴趣可能不是作为公司赚钱而是说这公司能够运行能够满足他对世界的好奇可能他就够了所以我补充一下他可能跟他个人也有一点点关系回头说啊他从液压转到了电动啊实际上来讲呢刚才 David 说的非常通透啊代表的说他实际上是从军品到民品的一个转变
军品这个事情不太好持续它不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盈利模式名品是一个比较容易持久盈利的而且不断升级盈利的这种一个比较好的盈利模式所以自从它被卖了三次之后我觉得它可能是迫于股东的压力 Boston Dynamics 终于从纯粹想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可能真的是被逼的要去赚钱了
刚才你们说就是从军品变成民品的这个改变我也想补充几个我能想到的无论是从它产品策略还是从定价方面都会有的区别其实这个液压版的 Alice 我没记错的话呢它是要 15 万美金过百万人民币的
就像你们刚才说的 Boston Dynamic 很长时间它的重心都是在不停地打磨优化它已有的那些机器人它就没太想上量没太想大规模量产因为它的最大的金主从一开始就是军方所以这个客群的区别我觉得也会让 Boston Dynamic 在机器人的形象包括说它的静谧性这些方面都没那么重要
如果拿特斯拉的 Optimus 来比的话这个 Atlas 的液压机器人是非常吵的它运转起来的声音很大而且这种液压的机器人它的维护成本也更高然后呢其实也是会延伸出更多的安全隐患这样子就非常不适合家用你要把这个机器人来硬把它转型成家用其实是非常难的所以它必须推出一个新版的
还有一点就是特斯拉它从 design 刚开始的设计其实就要比 Atlas 要更加亲民 Optimus 它是一个 1 米 78 左右的人形机器人体重是 72 公顷整个形象就给我们感觉就是标准嘛这是标准的身高和体重没错就是一个北美的标准男性的身高体重
而且刚才其实坎爷也说了 Boston Dynamic 它创始人其实是对那个机器人腿部的运动是比较擅长的嘛这个也是 Atlas 和 Optimus 一个很不一样的区别特斯拉的机器人的腿部力量和稳定性灵活性就跟我这个摔伤的腿很像其实是比较弱的但是呢
Boston Dynamic 的腿部是很强的反过来特斯拉机器人的手指灵活度或者说他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要比 Atlas 要强这也是因为他们刚开始要服务的这个目标用户就不一样而导致的
然后还有一点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就是他们这个底层的逻辑用技术的底层的逻辑也应该不太一样就是 Atlas 年代的机器人还是说你是一个 pre-program 就是提前编程好的一个机器人然后你去做不同的功能项目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是需要机器人去自主学习就像大卫公司自动驾驶车一样你要去采集周围环境然后不断升级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所以我觉得 Atlas 如果是从运动能力和完成度来说网友也说嘛 Boston Dynamics 的机器人简直就是奥运冠军特萨机器人就是个退休老头但是连这种奥运冠军都得光荣退役其实也证明了这个商业化机器人的重要性对其实从感官上来说 Boston Dynamics 的这个机器人这 Atlas
真的看上去就像一个 terminator 你说这东西你放在家里这老人孩子他害不害怕他肯定害怕他长得实在是有点恐怖是吧对 是的你看他们的宣传片的重点就不太一样刚才 Emma 说了波士顿动力的它的机器人其实大部分的宣传都是在于平衡性这也是它的优势比如说穿越复杂的地面
蹦蹦跳跳搞跑酷那确实是他在腿部是更擅长的包括我看了 Lex 博客其实采访过他们创始人一集其实也是在重点强调他们的平衡性而且他之前在 MIT 是研究怎么让机器人做体操的
所以在这个机械方面腿部它是更领先的但是像特撒机器人你看它展示的这种宣传片其实主要都是比如说在工厂里去摆放电池什么的这个其实也是用到了 FSD 的这些技术一会儿大卫也可以跟大家讲一下整个 FSD 这个端到端的无论是在自动驾驶还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然后我再补充一个信息刚才我觉得有一个说法可能会让观众有一点小误会就是大卫说波士顿动力它是从军用转到了民用这个民用我理解的意思应该是它其实还是会分成工业用途还有消费者的用途但目前为止的话对于消费者买一个这么大的机器人我觉得还要过挺多年才有这个应用目前最直接的应用还是在
包括波顺动力的官网上其实也专门强调了这次的 Atlas 的电动化其实最主要是要解决那些工业上的问题之前主要是另外的两款机器人 Spot 和 Strange 现在 Atlas 也要重点去解决这些 industry 的这些工业的问题尤其是他还专门强调了自己的投资人现代对吧他觉得可以把这个现代成为他们的第一批的试验场
还是要在他们的车的工厂里头去直接应用他们的这个机器人这个其实相比于特斯拉来说的话就是虽然他们波顺动力在腿部方面是领先搬东西刚才侃爷也说了嘛它确实是更复杂一些相比于特斯拉但是呢特斯拉它直接就是会用在它的生产线工厂上不过我代表吹牛大王马斯克
挑战一下你一个说法你说就是这种家用的民用的这种机器人还要过很多年才会实现但是马斯克在上一个财报电话会中他说 2025 年特斯拉的这种家用机器人和 2 万 5 美金的经济型特斯拉小车都会量产交付
那你要看看它是不是按照它说 FSD 的应用的时间然后也是同步换到机器人对 我赞同丹尼的说法就是 2025 年的话我觉得是应用到家务机器人要看家务机器人包含哪些东西了如果是像 Figure One 这种我觉得还是有点显早所以实际上来讲的话我们退后来讲说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一 它的能力够了没有
你比如说能不能跑酷对吧这就是一种能力那绝大多数机器人都不如 Boston Dynamics 做的好对不对所以这是第一个点他的能力够到什么地步了第二个点来讲的话呢是说他的性价比因为你机器人最终的价值是取代人你取代人的话呢那他的商业价值就完全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说我是请一个保姆更何算呢
还是买你一个特斯拉机器人更合算对不对这是第二个点啊就是它的性价比经济性的问题第三个呢还有一个法律风险的问题比如说啊你们家请了一个保姆然后呢你们家的老人或者小孩突然摔倒了骨折了一般情况下你不会觉得说这是人类保姆的问题但是啊如果人家请的是机器人保姆这事会不会阻人家会不会赖账赖到机器人上面这事就难讲了哈
所以第三个来讲的话是说立法的边界也是需要考虑的立法的边界就意味着说特斯拉的这种制造商提供商他面临的风险的边界在哪里所以三个点第一个是技术能力的问题第二是性价比的问题第三是法务风险的问题 2025 年能不能进入家庭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第一我坚决相信是有某一种东西能进入家庭的但不一定是现在的人型机器可能是一个局部
刚才坎爷说到性价比的重要性我就想起以前有一个论坛就是说一个做家务的人型机器人你觉得你能够接受它价格的极限是什么然后最高赞的一个评论是说它不能比我娶老婆的彩礼还高这不是物化女性吗太惨了我赶紧给它点个彩对刚才坎爷其实还提到了一个机器人叫 Figure One 我也补充一些信息
前段时间 Figure One 也是美国的一家明星的初创公司叫 Figure AI 它其实是跟这个 OpenAI 大模型一起发布了一个机器人的 demo 我也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它这个 demo 的视频大概的
意思就是这个机器人虽然就不像不顺动力那样去展示他的很多跑酷的动作但是他其实就是把这个 Figure One 的机器人结合 OpenAI 信息处理的能力一个人就要求他一会儿拿一个苹果一会儿摆
这个也是我们看到了人型机器人结合 AI 大模型可能出现的机会吧那你们觉得这个会不会是下一代人型机器人的重点发展方向呢
我先谈一下我浅的理解在科学这个词诞生之前其实这个世界上普遍对于自然的理解叫自然哲学那自然哲学里面比如说你研究的是海洋陆地那你可能是一个品类研究炼金术是一个品类研究医学是一个品类好了终于到了牛顿之后
我们用数学的方式将自然科学当中林林总总研究天空海洋大地包括其他相关的用数学的方式把它总结了起来所以科学就变成了所有的学科的一个统称或者说一套范式的方法论那我就大
大膽的猜測當然這裏也問一下坎爺是不是大模型會成為機械甚至是汽車包括其他工業領域的這麽一個範式就大家再也不用去找相關的方法論了不用在每一個 vertical 一個垂淚去做一套模型而是我們用這種大模型的方式將它統一起來無論是對自然的這種 perception 這種感知還是說從感知到決策規劃
都能统一起来我是非常支持这个学派的就是大模型就是未来的统一的范式我的理由可以分这么几点来看首先第一个我们说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仿人类智能对吧我们没有去说错猴子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本质上来讲实际上是仿人类智能人类智能它实际上是分三个方面就是人体分三个方面
第一个呢我们称之为感知啊 perception 在眼睛啊视觉啊耳朵啊听觉啊舌苔啊可能是味觉啊等等啊皮肤还有触觉所以呢第一个事情呢是说我们的 perception 感知第二个呢是脑子的知识及推理我们称之为叫做 cognition 啊认知
第三个呢是四肢的操作啊我们称之为叫做 manipulation 你比如说刚才我们最先一个话题啊丹尼问到说液压的事情液压变电动的事情实际上他问的是 manipulation 里面的一个问题我用什么装置来做那这里面我们稍微延伸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哈因为 MIT 他们在研究一个啥呢是说我们现在所有的动力装置啊都是机械的嗯
那有没有可能像生物一样我做一个肌肉的发动机所以这个发动机以后不是锻造出来的是在培养民里面生长出来的有没有可能当然是有可能啊因为你的肌肉它实际上里面就内嵌了那我们话说堕肌啊死二娄还是有的只是说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说它的生物的发动机是怎么个过程
我能不能在培养名里面把它培养出来所以我说这个插曲呢无非是说想跟大家讲说 manipulation 它的包含的范畴是什么那这个时候大模型是哪个范畴呢大模型肯定 cognition 肯定是的那 cognition 里面的话呢它有输入和输出的问题那输入来讲呢就涉及到了我们的多模态这个多模态来讲的话呢目前我们说大模型呢实际上它的输入呢有三种
一种呢是文字你比如说最早期的这个切 GPD 啊 GPD3.5 那就是纯粹的是文字这是第一种输入形态第二种呢就是图像啊比如说是照片啊还是一段视频啊所谓视频嘛就是一连串的一连串的文字
那第三种呢是声音声音又分两种啊一个是有人说话的有语意内涵的声音还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甚至于说噪音或者叫音响比如说爆炸声呢风声雨声呢读书声呢等等哈所以声音又分两种一个是有语意内涵的还是一个没有语意内涵的
所以不管怎么着吧就是目前来讲多模态的三种输入啊就是这三种文字图像和声音那么还缺了一个东西你想想人是什么东西啊人实际上来讲的话呢他的大脑啊除了感知以外他实际上是要指挥他的四肢的所以四肢的时候呢他就不是一个静态我们叫 static 的一个状态他是一连串动作是根据前面的动作决定后面的动作
所以说我们为了支持机器人而做的大脑事实上它就是一个多模态大模型但是要在多模态大模型要加一个模态就是动作也作为输入当然它一定是输出输出里面的话你像那个 Figure One 它就很有意思它能够听得懂你人给它发指令
那说明它有声音的处理的能力声音转化为文字然后它有处理文字的能力同时它还能做图像的识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多模态的输入然后它的输出中间就除了说话以外这就是语言的输出同时它更重要的一个输出是它手臂的动作
所以回到刚才的话题未来机器人的大脑部分我是非常相信是会逐渐就统一到多模态大模型只不过未来的多模态大模型要加了一个模态就是输入和输出中间都有它的四肢的运动的轨迹
理解刚才坎爷也说到其实 Figure One 它是具有图像的处理能力其实我之前看那个 Google 对于它的产品 Google Lens 的一个宣传片里头提到一点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其实在人类的大脑皮层里头有 30%的神经元都是负责视觉的
人类其实是通过视觉来去处理世界的大部分的内容但是以前我们无论是搜索或者是给机器人下指令要不就是直接通过代码要不就是通过语音但其实像 Figure One 展示出来的能力就是它可以识别前方的这些物体然后再去做执行判断
其实像特斯拉的那个 Tesla Bolt 机器人也是这种通过图像的识别然后去做计算机或者是机器人的处理我觉得这个也是最近机器人的一个挺大的变化吧
我们现在在聊这个人型机器人结合大模型是不是下一个风口我们刚才聊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我也想聊聊这一个风口的应用方面比如说我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理工男有不少都在搞这种人型机器人加大模型这样的方式但是呢我知道的一些理工女她在这一波多模态大模型的创业思路就挺不一样的
他们呢是要搞有大模型加持的洋娃娃就是开玩笑的说我觉得你们男人搞机器人呢就是来做粗活累活的做家务的满足马斯洛底层需求的哈哈
我们女人呢就已经想到要用科技去满足更上层的需求比如陪伴啊心灵抚慰啊其实都是在给这些技术找场景然后我认识的这些理工女创业家呢他们就觉得现在年轻人不是都很宅吗而且都觉得很孤独寂寞那原来娃娃或者是手办可能只是一个好玩的东西一个陪伴但是有了这些新的技术的加持是不是能造出一个能跟你对
对前两天坎爷不是还在我们群里发了个图片吗就说 AI 的方向可能搞错了本来我们希望机器人帮人类扫地洗碗是因为人类要去写实画画但现在 AI 都去写实画画去了我们还在扫地洗碗
事实上来讲的话这里面反映了对于机器人的定位的问题这非常有趣先说 Emma 的问题说机器人能够不能够提供情感价值其实大概是在 90 年代末 2000 年前后索尼做了一次成本很高的尝试他搞了一个电子狗当时还挺出名的还挺厉害的现在好像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其实那个机器狗里面它就有它的生长计划关于生长计划呢我就想到另外一个点啊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个游戏啊一个什么什么生长的一个鸡蛋啊啥我没玩过对对对对对你们玩过吧暴露年龄了对那个好像还挺火的啊就是吃个蛋还是个什么玩意对那就是要喂它吃饭每天要陪它
对对对就是那东西所以来讲的话这个 2000 年前后索尼机器狗的失败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顾虑说两个点第一个点大家没有什么意义都是共识就是这个机器狗太傻了就是智能不够这个没有什么争议争议的是第二个点那现在是说大家觉得说我的智能够了听得懂人话说得出人话我还能学猫叫狗叫的等等等等做各种呆萌的动作
第二个点是说人类对于情感价值的提供方的期待是什么比如说说一个很糟糕的话题说你像日本我听说他们有很多充气娃娃 归交娃娃对对吧 那这个问题我们先撇开一些伦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就 very scientifically 非常科学的看待这个问题说归交娃娃加上智能能不能替代你的女朋友看财力多少
太正直不正确了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啊那就是李公南的想法是什么东西呢李公南想法呢是说第一个我们让机器人去打扫卫生去刷马桶这绝对没有争议啊因为人不想干但是这个后面又透露出一个问题就李公南你和当年西方殖民者跑到了美洲去种棉花因为那个地方很适合种棉花啊
但是呢种棉花采摘啊啥啥的非常的累以至于说他们从非洲贩卖了很多奴隶来种棉花
好这个时候呢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血腥残忍的一幕啊西方殖民者根本就没有把非洲的奴隶当人他只是一个高级的牲口那接下去来的问题了啊按照李公兰的思路说我找了一个机器保姆本质上来讲你只不过是找了一个机器奴隶是不是这逻辑是那机器奴隶大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呢当我们的大模型越来越具有智能的时候
总有一天他会有意识而且是自我意识这个已经是从科学上看得出来了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他总有一天他的大模型中间我们不知道他的脑回路是怎么涨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你会发现有些什么 hallucination 叫妄语妄语背后的恐怖事实在于说我们不知道机器人在想什么
假如说有一天啊他突然有了自我意识他觉得他需要独立人格那么这个机器奴隶会不会造反会不会搞民权运动那
那如果来了机器人的人权运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是支持还是反对所以问题把白左问死了可是这个问题就不用机器人身上啊女人也有啊一样啊因为女人去夫的时候社会地位是是的没有投票权那后来有了人权运动时候说女人说我为什么没有投票权我是不是人嗯
那机器人将来也会脑回路万一哪天任督二脉打通了也会问说我为什么没有投票权这事情有点说不下去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所以第二个问题来讲的话我认为说女性关怀是很重要的因为女性和女工男的这种功能主义
他关注的价值点他在这个思路的成绩理论上面他可能是进化的更高级的生物要比那个男生可能要高级一点他会考虑到情感啊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第二个问题引出来的问题是啥呢说机器人在人文领域里面他应该具有哪些特质他应该在哪些场景发挥作用
你比如说我们去迪士尼乐园去玩迪士尼乐园去玩的时候它那里面有很多人类的演员你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但是对于那个演员来讲其实非常枯燥他一天要演好几场重复的动作重复的语言重复的表情烦得烦死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说如果我的那个硅胶娃娃加上人工智能他是不是可以到迪士尼乐园去做那个演员
应该是可以的对吧那好了第二个问题呢接着往前延伸既然你可以当迪斯尼的演员那我是不是可以把线上游戏比如说米哈游的什么星穹铁道啊原神啊我把它放到线下来那这样会有一种更沉静更交互的感觉那我对打的对象就不是拿了手机戳屏幕而是眼前有一个看上去活生生的人
那是不是更有沉浸感和体验感所以能不能做呢技术上肯定是能做的好我们接着再往下讲说那如果说你在游戏里面非常痴迷的一个女神现在你在线下能够跟她互动相差只有两米那你有没有可能把游戏宫里面的或者是环球影城里面的人物买回家呢这就回到了刚才回到的问题我能不能做一个情感陪伴机器人所以
所以這個事情就不像 2000 年前後大家說這肯定是個註定失敗的嘗試又輪回了說或許有可能
但是这里面就面临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伦理问题说你把你的原神里面的女神带回家了你对她做了什么所以这个事情啊就当他跟人们结合的时候他的困难点在于对人类既有伦理的边界发生了挑战嗯对我觉得凯因你刚才说了一个思路我觉得还很有意思就是以前我们拿这些人形机器人比较的主要是就是他的这个类人性跟
跟真实的人差别的到底大不大但是呢刚才您的这个思路其实是说把这些游戏里的虚拟的场景里的人物能搬到线下来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挺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本来大家可能对于这种虚拟人物就是没有像类人性的那么高嘛那大家
那大家就把游戏里能给我搬到线下,然后不用那么像真实的人,那他这个机器人的表现说白了没有期待值那么高,那他其实就可能能做的事情也更多吧。那你们觉得人型机器人会不会是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呢?因为现在有做狗的,做小车的,也有像今天我们聊的波士顿动力的人的机器人,你们觉得有必要做成人型的机器人吗?
两个点如果是说以往以这种功能为导向的我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做成人形的甚至于说连个 body 都不用就比如说以前的焊接机器人我真的是只是需要一个手臂加上焊枪就可以了所谓有手手是用来干嘛的手是用来拿各种工具的甚至于说手本身就是工具对吧它可以做各种抠砍劈各种动作
所以手它实际上是一个用来支撑多任务的这么一个载体所以这是人形机器人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只有当我们面临的多任务且需要在现场在学习的这两个点的场景之下我们才需要人形机器人这是第一个事第二是说你这个多任务及在学习的能力它为什么一定是人形而不是小狗呢
对不对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自然界的进化我们发现说人行对于多任务的适应性是最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说在单一任务上面他比别人做得好你比如说跑人就不如马跑得好对不对跟豹子都没得比但是人好在什么地方呢他是一个多任务的
总集合的一个最佳的性价比回到第二个点就是说人行是不是终极状态呢我觉得说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或者说我们的参照的体系是自然界的整个的进化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出发人形机器人是所有各种机器人的最高级形态我有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的左右又有点互相矛盾左边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说人双腿直立四肢两个手搭拉着有一个大脑袋顶着它是不是在自然界当中一个比较省力或者说一个能源消耗比比较低的一个形态其实并不是就是说我们脊椎顶在那里它站着就费劲儿
但是像坎爺說的它又是可以形成多任務的就是如果你在水裏比賽游泳那肯定不如魚的形態那你在叢林裏面去吊高去跑肯定不如猴子那在陸地上又不如豹子和馬但是人確實是可以執行各種多任務但是反過來還有一套理論是說我們目前的人類社會當中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電梯還是我們日常走的路還是我們的樓梯
進大樓去歌劇院等等包括有椅子都是為了人這個形態而修建的那麼當你這個形態過分的不同比如說我在北京街邊走路我就發現這個盲道包括給殘疾人用的輪椅的道路它就不是很友好那這樣來說假設我這個機器人的形態是四個輪子
雖然我上面可能有個機械臂但是它還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不能夠充分的游刃有餘的去走動或者執行任務所以這兩個左和右有點矛盾我也想聽聽坎爺對這個事情的觀點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被爭議了很長時間就是說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間因為當時還沒有平整的路
所以当年的人类面临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各种双足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办法这是我们从自然界的进化来讲那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有了很多的道路我们有了比较平整的道路如果我能够发明一种可以上下台阶的轮子
他的运动的效率应该是比双足要高那现在的问题来了就是说大家觉得说我们将来是做一个智能的文艺以来代替人的双足呢还是坚持用双足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我们回到刚才谈到一个问题啊说 Boston Dynamics 他的腿非常灵巧啊滚翻啊跳跃啊都可以但是呢 Optimus 他基本上就是颤颤巍巍一直往前走嘿
原因在于什么呢 Edmask 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回报的这么一个企业家所以他选定的第一个能赚钱的场景呢就是他自己能够控制住的工厂的场景他虽然吹牛吹的是什么加入机器人什么的但是你看他现在 Optimus 所有的视频来看他已经为 Optimus 选定了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他自己家的工厂这样来的话呢他第一桶金就可以赚得出来
有了低桶金他才能够支撑他以后的技术的进阶以后的市场的拓展所以我认为 Elon Musk 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家他和 Boston Dynamics 的那个 Founder 完全两种不同的人那个 Founder 只是说我不管是从哪里搞来的钱只要这个钱能够满足我的对科技的好奇心就足够了 Elon Musk 不是这么想的这是说这个 Optimus
他不需要特别强大的双足那么问题来了你都不需要强大的双足你只是需要上下楼梯那我还为什么一定要双足呢嗯
对这也是我想问你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这些车企工厂里头有必要用这个人形机器人吗就是现在是不是有一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我是支持你这个观点的所有的人类的四肢一定要和他使用的场景相关你比如说刷马桶的做奶茶的自动给商铺里面用的机器人
我认为说最简单的方式下面搞个吸尘器上面戳一根杆杆上面顶一个摄像头然后摄像头两边挂两个双臂就 OK 啊它为什么一定要人形的呢这里我也说一个马斯克的观点这是他两三年前的一个访谈了他里面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他对人形机器人的这个执念很重要就是也跟大卫刚才说的有点像这个世界是为人而设计的那随着这些机器人现在我们赋能他的技术都是需要他自主学习那你
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自主学习一个人的世界会最好呢这是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就是最后这些机器人他还是想回到能够家用能够 to see 那怎样的一个物品一个产品是容易被人接受的他也认为是一个人形的然后背后是一个多模态技术支撑的机器人会最容易普及吧
他这里面其实他讲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丹林出来说就是说我们需要赋能给机器人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他喂养很多的训练数据比如说我们的双腿和足足腿会有什么跪蹲趴
滚踢跳等等等等标准动作手也一样握这个劈啊勾啊挖啊等等这都是手部的动作那么现在来讲呢它的整个训练数据集啊是非常难搞的需要史代夫尔洛卡去搞啊这种都是成本非常高如果我们将来的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是人形的它会带来一个极大的方便的训练数据的来源就是我们去看大量的视频中
人的工作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دي 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蔣
那这里面有切菜啊有什么拎锅这个就是颠勺啊这种事情啊一堆一堆的那这个时候呢我从画面中间我首先做视觉的处理就可以把里面的那个像骨架子一样骨骼一样把它从视频的真中间啊那个骨片中间把它提取出来就变成一个骷髅头在里面颠勺啊啥啥啥切菜
好了我從骷髏頭從谷歌的動作中間我就可以學到它的動作的規劃然後我用多模態的大模型來教機器人怎麼去電勺怎麼去切割這也是 FSD 的原理就是大量的視頻語調信息喂過去
它的新版的 FSD12.3 这个版本是通过看大量的视频去学习比如说环岛怎么绕复杂的十字路口怎么绕越来越趋近于人的驾驶行为不过这里有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因为我们最近也在帮一些公司做仿生数据相关的用视频合成这个数据后来我就开玩笑我说你这个人型机器人看的这个语料他是看唐国强还是看成龙对吧
你要看唐国强你就站着就好的反正你当皇帝嘛对吧你要看成龙我的天一会儿巴车一会儿跳悬崖你说的很对所以实际上来讲呢艾德马斯做这个人性机器人背后还有一个考虑的问题
就是说如果这个机器人的形态和人很像很像那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便利条件就是我们的训练数据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如果你是个异型机器人和人体不一样那么它的训练数据来源就很是一个问题了当然我们还会有一些想法比如说 simulation 呢有点像 alpha go 一样我自己学习啊也没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哈
但是至少人行的话它有一个天然的与之俱来的一个辨定条件就是训练数据的问题甚至是不是给每个人的关节上放一个小的传感器每天在大街上走就可以收集一个数据比如说找这么一万个 volunteer 资源者每个人身上关节点挂着侦测器
我这样在街上走在日常家务干那我就可以收集了你这个点呢实际上说的没有问题啊因为最后来讲我们就叫绿幕技术啊绿幕这个中间搞这个训练数据那绿幕中间我就可能会放几个标准的传感器告诉他说我膝关节在哪儿肘关节在哪等等啊
事实上来讲的话呢这是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说未来的世界是 computer aided 什么 human task 是机器人辅助人类做事情还是人类辅助机器人做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在表明说趋势风向在发生变化我们人成了辅助机器人完成任务的辅助工具
类似那个骇客帝国里的电池人在那开始发电了差不多就这个意思我们人在给机器人生成训练数据这只是第一步然后你会发现说人的大脑只是多模态大模型一个比较省电的一个模块
太吵了机器人有意识觉醒之后发现人充电 8 小时干活 5 分钟就喊累太累了这个形态不行我要把你颠覆了后面比如说我们说的稍微扯开一点讲最近做大模型中间有个技术叫 mixture of expertMOE
MOE 是把多个我们叫做异构的黑特尔基尼尔式的大模型的模块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蚂蚁军团然后来完成一个大模型的任务这是 MOE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畅想一下假如说现在这个 MOE 都是电脑电脑现在的问题在于耗电量太大嗯
你会发现完成同样一件事情人脑消耗的能量要比电脑消耗的电能要差好几个数量级好像我上次看了好像不止 100 倍啊人脑是一个能量使用效率很高你啃一个馒头你脑子就能动了嘛
化学能嘛化学能这个糖原它是非常高效的所以呢你比如说啊将来是不是有可能是说当我们做多模态大模型尤其是做多模态大模型的 MOE 啊这个 mixture of expert 的时候某一部分的 expert 有可能是人脑啊
所以这是很有意思就是回到刚才说人类机器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挑战了人类伦理的界限的问题了是的而且我觉得就人型机器人不只像你们说的它其实是有很多人类的形态的数据可以去收集到
还有就是它甚至在某一些方面它虽然是人形的结构但是它甚至有一些都会超越人的执行的动作就比如说你看波士顿动力的它的电动版的 Atlas 的宣传片里头其实它就是展示一个还挺惊悚的动作就是一个机器人在那躺着腿是反过来把它人给一下就支撑起来的
那这些动作其实已经超越一个正常的人类的一些动作包括他那个头可以 180 度的旋转对吧他其实是用的那种全旋转的执行器比那种特斯拉的各种推杆要更复杂多的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说以后比如说机器人的大规模的部署之后
很多超越人的机械的能力在结合多个机器人的部署的话其实它能做到的事情其实可能是指数性的增长就不只是像人类现在只是简单的搬东西推东西这么简单说得很清楚当我们人制造了一个人形的机械装置之后你会发现自然而然的很多事情人做不到的
但是那个机器人能做到比如说人类的一个能力不仅仅是转脖子啊转 180 度 360 度啊这转脖子啊小事情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叫心灵感应嗯你说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机器做这个事情那分分钟啊对不对你不就是把两个东西两个大脑做了一个连线吗搞了一个网络吗对不对连接一下所以这事就变得非常的容易那好了你既然是说能够做这种心灵沟通啊那很多时候你连语言都不需要了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首先是语言的沟通有了语言的沟通才会有后面的动作的协作但如果是说机器人之间的协作那我就是来呀相互连接一下我跟侃爷都很喜欢那个电影《沙丘》里面吃香料吃多了就进化出来那个门泰特计算能力超强然后还可以用手语对吧这里面这个女性姐妹会的这些成员可以用心灵沟通加手语就是在不产生物理接触的情况下还可以沟通这个让我想到了赫拉
发力的那个人类简史说人类相较于动物最有特点而且让我们很强大的一个能力就是你们刚才说的协作能力讲故事是为了很多人能合作其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很多人能合作起来能为一个共同的信仰信念去发力
那这个以前我们是要靠很多故事的嘛你如果是说看动物的话可能蚂蚁吧它作为一个很单一的就是很本能的东西能够很多蚂蚁一起合作但是你稍微复杂一些的生物其实是很难像人这样那么多人为了国家或者为了一个
公司就是共同的信仰去付出大量的努力那现在机器人我们这个引以为豪的能力机器人轻轻松松就可以我看动物世界里面就是海洋里面最聪明的动物其实是这个虎精就叫杀人精虎精他说他对自然的认知能力相当于一个 15 岁的小朋友
那么为什么虎鲸又没有成为主宰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呢是因为虎鲸在海里它没有留下文字没有任何的知识累积所以靠虎鲸的这个老奶奶就说这个虎鲸这一群里面活得最久的是这个母鲸这个母鲸可以活到大几十岁所以它教一些小鲸怎么去猎海豹怎么去躲避风暴什么的但是它没有一个知识库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
他假设连到这个 wikipedia 连到任何一个数据库邦当一下子这几十万年人类的积累全都进去了所以这就是讲到知识的问题那这个地方呢我稍微多说两句啊接着 David 和 Emma 的话来讲一讲说这个人类简史里面讲到一个问题啊说是人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物种那所以我们的所有的宗教也好主义也好其实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故事
那这里面呢我们稍微细说一点呢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一些底线这个底线不可逾越一些红线啊但是呢它不是一个牵引力它是一个红线所以你不能逾越但是它不是一个牵引力人是需要有牵引力的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就会有宗教呀哲学呀然后主义呀等等那反映在多模态大模型里面这个时候呢大家会发现有一个问题
说我们确实可以用大模型 CHPT 来写作文写的语言吧很流畅但是呢没魂不好看所以这个时候呢大家说写文章这个魂呢在哪里呢怎么才能让 CHPT 写文章写的有一点精神气所以这就来了说好如果我们给他灌输了某种宗教理念主义哲学哒哒哒哒哒
那么他是不是他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具有某种更崇高的使命感以至于说他具有某种感召力又回到我们刚才说法当他有了宗教习习的这种使命感呢
从而获得某种感召力的时候他是不是就有了他的自我觉醒刚才坎爷说写作怎么样提高写作能力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提高写作能力需要三点第一要多读第二要多写第三失恋
Taylor Swift 不是说吗她说我谈恋爱一次就能写好一首歌我失恋一次能写好一张专辑所以看来机器人现在是缺了第三步这个男人在失恋的时候都是诗人嘛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也可以展开来讲一讲就是我们说大模型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物化的能够写说明书的一个大模型了这已经解决了大家现在还开始触及到说我怎么才能让他写文章写的有意思这个有意思我们再往下讲实际上是讲了两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是说他有没有一些给你这个
智商带来启发的理性的光芒这是一个点第二个点是说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情绪价值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好刚才我们谈到第一个点我们说这个赫拉利讲的人类简史讲的是主义那我们接着这个 Emma 的问题讲我怎么才能让机器人具有一些情感
那这里面呢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啊第一种是说情感实际上是可以用很多伎俩小花招套路算法对接在一起比如说啊女生呢她会有很多纪念日
520 对生日肯定是啊 520 肯定是啊然后各种情人节我觉得好像有好几种不同版本的情人节对白色情人节中国的七夕好像也是情人节对不中国的欧洲的日本的好像还有一个什么白色情人节对的所以呢好还包括我们第一次认识的那一天第一次认识的第十天第五十天第一次第一次相互表白的日子等等等等啊所以呢像这种我们称之为叫技巧派呢他会认为说这事好办
我只要在我的日历上记一下当那个时间到了我确认一下我给他发一个微信啊这事很简单对吧写个小程序
那这样一来的话呢对方接收到之后他就会觉得说你看他那么记得我那么在意我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只不过写了一个 agent 写了几个成员你这个渣机器人那他可以同时给七个姑娘发嘛没有任何问题我可以跟成千上万的女生谈恋爱因为这事对机器人来讲实在太简单了对不对好了这个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啊这第二学派说这个你除了搞这些花招这种算法以外所有
大家总觉得说你这好像不太对吧这没有情感的那第二个问题是说怎么才能让他有情感什么是真真真真情感而不是一堆花招 slash 算法的叠加所以第二个问题来讲的话呢是说你心中要有我
这个英文老婆的话说就是不走心呢你不走心那怎么才走心不买花了吗已经还不走心买花走心回到你刚才计量派嘛对吧那个技巧派嘛算法派嘛对不对那你就标志一下你连买花都不需要那个机器人那个 agent 到点他就会给你买外卖那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对不对
走心是机器人的走心那实际上来讲的话我们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说人类那个情感就是你经受到了那个失恋带来的生不如死的那种感觉它是生理上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我用算法我用电脑怎么才能模仿这东西我们没有完全想清楚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有意思这个点其实不只是人工智能了但是人工智能我觉得往上层就是哲学伦理学这些事情说的对了
刚才我不是说了我有一个理工女生朋友她在用这种大模型加娃娃来创业她说她的一个 idea 就是她想 fee 给那些娃娃的数据有一本两性关系的书叫做爱的五种语言很多男生都没读过人接受爱的时候它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是觉得你要服务于我是爱的表达有一种人是说觉得陪伴是爱的表达
所以它有不同的语言到时候别机器人都学会了你们还没学会我们直男一般就会一种语言它是这样啊它真是有一个企业我就不说什么名字啊和我们这个比较严肃的谈过这个问题啊嗯说实际上来讲的话呢在这个社会上面人与人沟通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所以就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商机就是如何教这些情商比较低的这种东西就谈恋爱那这个时候企业的创始人就给我看了一下微信里面小程序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程序是在专门教你怎么跟女生发微信
恋爱教练那这是一个不小的生意他就跟我探讨一个问题说你有没有可能让大模型来做恋爱教练我的问题来了我就问他我说这个教练他的知识储备在我们看来就是训练数据
我的問題在於說我從哪裡搞來這麼多訓練數據就是怎麼去哄女孩的這種話術你不能講一百個羅志祥所以接下去談
做这个企业的人呢他说你看啊你分析一下说这些恋爱教练教这些学员呢实际上都是通过一个方法叫举一反三我给你举个例子举了几个少数例子你应该就会学会比如说晚上 11 点了女生问你在干嘛他给你举了几个成功例子举了几个反例少数反例然后拿我们的话说就是怎么做小样本学习而不是大量的数据的堆积
所以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是目前大模型还没有完全掌握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怎么教你几个少数的案例你就从中间找出它的规律其实让我想到了人型机器人就是在教你谈恋爱方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遥远你为他 100 个罗志祥我觉得也是比较难去教人恋爱的但是呢我觉得有一个应用还是很靠谱的就是知道吧
巴菲特他其实不只是投资厉害他演讲表达也是很厉害但他之前其实并不擅长表达所以他还专门报了卡奈基的演讲培训的班其实是教你怎么去公众表达演讲的甚至他还专门把他的证书画在他办公室里头就说明教演讲其实对他整个的人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人型机器人其实我觉得在教人做这种特定的培训方面比如说演讲我觉得还是有望成为替代人类的吧
所以简单讲就是你想让机器人教人如何做人机器人教人如何做人谈恋爱演讲对对对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会说到底谁更是人是不是对 是的还有一个我想问你们的就是其实现在中国的这些人型的机器人行业发展也是很快的嘛
我觉得也是因为就是像车的相关配套比如说三电系统就这些供应链发展的是非常快嘛所以你看很多这些车企也在造它的无论是狗机器人啊马机器人啊人机器人啊对吧其实还有这种论调就是说中国之后很有望成为世界的人形机器人的领先者那你们怎么看就是中国机器人在整个的这个领域的发展的前景呢
我前嫌的理解是如果我們還想複製新能源汽車的成功我覺得這個是很簡單的但是更多是停留在我們的供應鏈層和應用層我一直在想就是說從原始的積累這個是來自於哪裡比如說頂級的論文包括這些方法論的提出是不是還是依託於先進國家還是說我們自己能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在中國得以應用這個可能坎爺更有發言權我說幾個點就一個點來講的話為什麼說
大家突然发现机器人企业突然就像雨后春水一样涌现出来很多事实上是得益于我们的技术突破就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那具体来讲呢它在机器人里面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是说以前我们只有那个很傻的那个机械臂完全不具有智能你告诉他每个关节的运动的轨迹他就去按照这个轨迹不断的重复你现在有了多模态大模型它可以规划机器人的动作的时候突然之间
我们大家都意识到说这个机械币加上了多摩泰这个大脑以后它就可以做很多任务了多任务有了且具备了在学习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上突破技术的突破意味着说它的商业应用场景的大大的拓展商机来了这是各种企业以后春水一般红博发展的背后的逻辑那第二个你会发现说
为什么老牌机器人公司或者叫机械币公司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出现这种人形机器人狂热的现象那这个里面来讲的话事实上是问题在于说人工智能多摩太大模型的发展中美是两家独大
日本和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远远落后的就逻辑之在于说我们对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是走在了全球的老二的位置老三差得很远
所以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现象说虽然老三老四德国日本在机械币曾经很辉煌但是进入到智能的机器人的时候他装不上那个大脑以至于说他和中美之间就比较落后差距就比较大这是第二个点所以差距的根源在于多模特弹模型的差距第三个问题我们接着问了说多模态或者人工智能为什么会形成
中国和美国两家独大反而欧洲和日本相对落后呢这个问题呢其实在我看来主要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那互联网发展之后发展的最好的就是中国和美国不仅发展的质量高而且规模大比日本啊欧盟啊发展的更大那有了这个互联网有什么用呢这互联网意味着大量的数据
而训练这种 AI 多模特大模型靠的不仅仅是算法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互联网的数据我们中国在发展互联网的时候培养了像这位也包括像我这种大量的互联网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是掌握着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所以这些人转场
升级到人工智能就变得好像是无缝接轨但是我们觉得丝滑的东西在欧洲和日本他们想接触这个转场升级就显得非常的吃力了那你们觉得未来的无论是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这个发展有没有什么需要大家重点担心的呢
我平時看歷史書比較多這個例子未必舉得很恰當當時納粹德國發動二戰之後它其實在滅亡的前夕它已經接近於搞出來兩個事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超音速的戰鬥機但是還沒搞出來最後下場大家都知道後來蘇聯這個老大哥他其實並沒有掌握這些真正的人工智能技術然後也是自己內部的經濟崩潰但這個東西如果將來它掌握在一個
企业或者某个权力机构手下他并没有做善事他做了恶事那岂不是这帮老百姓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了或者说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往美好的方向发展就变成人是机器的奴隶人被打成了分子化人被奴役这个是我比较担心的事情我说说看我的看法有点相关但出发点不太一样首先我是技术流派
先从这个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开始的那咱们刚才讲了说大模型里面会有 hallucination 妄语啊等等说写文章不好看等等那这里面呢实际上就是讲到说我们人工智能下面一个需要解决的大的问题怎么才能让他有信仰
有一种牵引力怎么才能让他有情感让他有情绪价值安慰别人或者是自我激励或者是感受哀伤所以人工智能下面一个发展的重点就是要解决理性和情感这两大思维的本质的问题用计算机算法来模仿或者仿生人类的理智与情感这是肯定要发生的这个事情发生完之后它就会有风险
這個風險就是我剛才再三提到的它會不會產生了自我意識它會不會反抗人類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和 David 是差不多 David 是擔心機器人在控制人類其實一回事我也來說說我的看法我覺得如果大家都多提問我們最應該擔憂人工智能的什麼其實可能我們就不必太擔憂就像說的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我其實現在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
很多 AI 的大佬对于技术都是过分乐观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最终能做什么其实是过分乐观的这个也是我们如果看那个 OpenAI 的创始人 Sam Altman 他有一个访谈在斯坦福然后斯坦福那个主持人呢就问他说我们都知道你有很多优点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个你觉得你自己的最危险的缺点他想了很久
他就是说我和很多的推动技术的这些从业者其实都是因为吃了技术的红利嘛都是非常的乐观的我们都是很少去过度的思考吧我们应该担忧啥所以如果我们能多问自己 AI 到底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就能够避免他的道
对 是的 我觉得这点很好今天我们聊到的一些威胁其实可能还有一些观众可以做一些补充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然后我也补充一下黄仁勋他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今天其实我们主要聊到就是人工智能在机器人还有包括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这两个领域其实是非常类似的你就从特斯拉做人工智能的思路就能看出来但其实还在另外两个领域
会有这种革命性的影响那黄仁勋他就认为一个是在数据中心还有另外一个是在生命科学比如说医药方面也是会带来
革命性的影响那是更可怕的事情就看机和龟机融合了刚才我们谈到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到这个发动机到底是液压的还是说电动的那我刚才当时作为一个加料作为一个插话说的能不能可能说肌肉发动机这个生物发动机那实际上来讲的话你最近这个 AlphaFold 对这个蛋白质的研究越来越透彻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基本上能看到我们可以完全用人工的方式把无生命的这种无机物把它合成为有机物甚至于把它合成为生物体在我们这个前景应该是问题不太大了那好了那接下去来讲我都可以通过人造的方式来生成肌肉纤维那我还能不能说我就直接搞出一个肌肉再发动装置的肌肉
所以刚才讲到说机器人将来以后到底是纯电动从机械的还是说有肉有机械的这个东西非常好的一个话题大卫毕了到时候对 是的我觉得坎爷给我们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启发而且坎爷本身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这个领域也是非常的
专家那之后我们也很期待以后有机会再邀请坎爷来在这个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两者结合方面跟我们再详细聊聊其实前段时间那个 Emma 提到了一个案例我也印象挺深刻的就是现在很多硅谷的大佬都是 gay 嘛那其实呢他们也在做比如说人造的这种卵子就是你可以从人身上取得纤维组织然后再去培养这个卵子的话你就不需要
女性的卵子就直接就可以男男之间就可以生出来那我觉得这些也都是可以想到的生命科学方面一个比较重大的影响吧那今天特别感谢侃爷再次做客我们大小马聊科技的节目侃爷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的一些比如说做机器人的一些心得包括之后还有什么计划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最近的时间机器人处于一个爆发性的成长就是上个星期
出现了一个新的公司叫 LaRobot 一听就是法国人干的是智能生态机会它这个公司和一般的不太一样它是直接嫁接在 Hugging Face 上面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大手笔虽然看起来是个小动作小动作大手笔原因在于什么呢是 Hugging Face 它有很多价值其中有一个价值是统一了 API 苏同文因为在 Hugging Face 出现之前我们做这种大模型当时还叫深度学习各种各样的 API 你写一个我写一个
那有了 HackingFace 之后呢我们基本上讲到 Transformer 事实上我们讲的狭义来说是 HackingFace 定义的那个 Transformers 当我们讲到 Diffusion 我们讲的事实上是 HackingFace 定义的 Diffusers 它统一了 API 这就大大促进了大模型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因为苏同文嘛对不对
所以回到刚才我说这个 Larrogan 他就直接主动的投降主动的加入 Hagen-Fest 的阵营
他干嘛呢他说我在 Hackenface 这个平台上面我做机器人的标准化的 API 他现在已经把三个做的比较有名的 Stanford Aloha Stanford UMI 还有其他的一个三个做的比较有名的机器人项目的 API 做了一次梳理目的是为了完成 API 的统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点它的统一背后的逻辑是干嘛呢
我们说苏通文苏通文干嘛呢事实上他是在给机器人行业制定软件的标准人家一出手这就是一个大手笔我们说一句有点自我惭愧的话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公司我没看到哪个公司去做了这么一个小动作没有我觉得很奇怪这个动作不复杂为什么我们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去抢夺标准化制定的话语权所以这是第一个点哈这个 Larrow 本那我在干嘛呢就前段时间呢我这个一比一的买了一套 Stanford Aloha 的机械币那接下去呢我很快就会把 Larrow 这些软件系统呢把它和 Stanford Aloha 的这个硬件对接起来嗯
那这件事情目前来讲 LaRobot 还没有做它只是做了一些软件的仿生它还没有真真正正的和硬件相结合我们马上就这个星期就要干这活那接下去呢你会发现在这个里面我们会发展出很多细节上的一些改进比如说你要用硬件去握个杯子你会发现它前面都对最后一公分的时候它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因为做机械动作的时候它总会会有一些累积误差校准的问题
所有这些东西表面上看都是一些细节但事实上它背后的逻辑是涉及到多模态大模型里面的一些技术细节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大模型的源代码进行再次修改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虽然我们做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解决最后一公分的校准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在对多模态大模型进行内部的改造
所以我最近就在忙的这事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我们中国走在全球的机器人的第一线我对此充满信心侃爷遥遥领先半步之遥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好事遥遥领先我不喜欢我喜欢半步之遥大家你追我赶这才是一个业绩蓬勃发展的一个表现对希望于成东在听我们节目啊
对刚才侃爷提到了制定软件的一个标准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包括我也注意到了波士顿动力它其实也发布了自己的软件的平台叫 Orbit 其实我觉得也是之后我们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人工智能或机器人发展的领域之后有机会我们再邀请侃爷做客来给我们详细解读一下这个领域好嘞大小马聊科技用独立视角聊科技热点 Oh my life
好我们继续聊第三个话题花百万读商学院 MBA 到底值不值上个月我在哈佛演讲顺便还旁听了两节哈佛商学院的 MBA 课其实呢我对 MBA 是一直特别好奇的啊花那么多的钱来读这个 MBA 到底是值不值呢我知道像很多大佬也都经常吐槽这个 MBA 没什么用嘛尤其是马斯克
就比如说哈佛的这个 MBA 我知道他们每年差不多要花费人民币 100 万了两年的项目要花差不多 200 万了购买两辆保时捷 Taycan 或者十辆小米素 7 了我先问问 Emma 和大卫吧就是你们周围肯定也有不少读过 MBA 的朋友那他们认为值不值呢分两类人我觉得就首先从我的朋友圈子当中因为本科研究生或博士都读技术的
就是读技术的这一类人尤其是研究生和博士继续读技术好像很少有读 MBA 的因为大家在这个技术路线上无论是在技术公司做管理还是说做创业还是说在技术公司做一个 tech lead 好像对于这种 MBA 的需求并不大
然后另外一部分人呢就是比如说本科研究生读的是商学或文科的可能会有一些读 NBA 的需求而且我觉得更明显的一点啊就是凡是希望在打工这条路径上往上奔的一般都会选择读 NBA 可能如果要创业或者说回家接班或者说在企业走这个 tech lead 就是走技术管理的这条好像读 NBA 的真的是不多嗯
我是有三个特别好的朋友读了蛮有名的 MBA 一个是读了哈佛的 MBA 一个是中欧商学院的还有一个是北大的 MBA 那结果呢就是那个哈佛的 MBA 他读到半途就觉得没啥用不读了直接创业了现在也融到了第一轮资然后那个中欧商学院的朋友呢读完了他是觉得收获没他预期的大
但对他的职业重新选择有帮助所以他倒是不后悔读了这个 MBA 他当时是辞职去做全职学生读的 MBA 这个中欧 MBA 的课程是要你停产读 16 个月也就是说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是不能挣钱的而且还要倒贴 43 万的学费我这个朋友他就觉得很多读 MBA 的像他这样的人其实本来的学历和工作也都挺好的
都不差所以呢停這 16 個月少掙多花的這筆錢其實對於他後面的工作回報來說其實是不太值得比較難回本那對這個 MBA 課程評價最低的就是我到北大去讀 MBA 的這個朋友
他是觉得读完了感觉很多课程就是学了个皮毛然后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能力比较强也有钻研精神的人所以他觉得 MBA 其实是北大这种含金量应该是比较高而且偏学术的 MBA 对他来说都不够深入然后他说如果重新来一次去读他肯定不会读而且他也不推荐身边的朋友读更搞笑的是他说只要有已婚人士问他读不读 MBA 他都会说如果你心力稍微有一点不定
NBA 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 NBA 的另一个全称是 Married but still available 就是我结婚了但仍然可以了哈哈哈哈
我原来干过一个什么活就是最早在老东家的时候有好多女同学跟我说大卫我能不能在百度百科上你给我冠一个什么名弄一个什么名头我说干嘛他说我们这个 MBA 班里面每个人都是老板我这个一点名气都没有混不进去那个圈子后来我就明白了就是这个圈子里面当然我没有贬损的意思我觉得存在很多找对象的这么一个需求我觉得甚至是找对象的需求大过了他们去学习
你们会不会觉得 NBA 有一点点像打高尔夫它要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玩然后呢也可以通过它来拓展一些人脉进一个圈子就像一个俱乐部一样但是呢就像打高尔夫一样如果你是纯以做运动为目的的你应该不会选高尔夫吧如果你是真想学习钻研的可能也不会选 NBA 会有其他选择所以我感觉这个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那种学习为主导目的的
对其实我在分享我对这个 MBA 的观点之前呢我其实想先分享一些就是我旁听哈佛 MBA 的课的现象吧或者一些发现我总结了有三个没有想到的那第一个没有想到呢就是说实话我知道 MBA 学费贵但是没想到学费那么贵贫穷限制了想象对而且哈佛商学院它在它这个官网上其实也给大家列出来了要花多少钱
列的是非常详细的分成单身花多少钱如果你结婚两个人来一起是花多少钱当然你的伴侣是作为陪读的并不是正式学生的然后还有就是说你结婚带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带两个孩子花多少钱它是分这四种都给你列出来了最便宜的就是单身自己一个人来就要花 86 万人民币一年比较多的是结婚就一个人来陪读
需要每年花一百零四万人民币那结婚呢带一个孩子就是一百一十五万人民币一年两年花平均差不多两百万这个确实是一个均值的数据我确实没想到花那么多钱当然国内的一些 MBA 会
比这个便宜不少对吧差不多可能五六十万一年这个是一个经常的操作但是哈佛的这个确实是非常贵而且这个是 NBA 的价格 EMBA 就要更贵了对对对这个是第一个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我没有想到的就是我旁听的这两节课其实是属于那种案例的分析课一节是讲沙特另外一节是讲谷歌
那其实跟我想象中的这个课程上法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他会给一个非常详细的这个预习资料我也是特别认真的做这个准备工作但是呢我没想到的是就整个课程期间其实那个教授基本上没有怎么用他的这个课程的准备资料更没有像国内或者是我在英国读硕士的那种上课的时候 IER 讲 PPT 那种感觉
整个的课程其实有 90%甚至更多的发言都是由学生来去讨论组成的那
那教授呢他主要的工作其实是作为发问然后作为这个话题的引导最后再去做一个总结那整个的这个教室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小联合国一样是一个圆形的有点像罗马兜售厂的一个 V 型版的一个小教室然后挂了几十面国旗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有自己的名牌这样的话其实就方便教授跟你课堂上对话发言
整个的讨论的氛围是特别的激烈的,而且你能感觉到大家的关系是特别好的,而且学生可以带自己的家长或者是朋友,你带来的人也都不是说完全坐旁边打酱油的,每次上课前都会热情的欢迎你,而且邀请你来那个人还会特别详细的介绍你,整个的欢迎的氛围凝聚力是特别强的,所以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
而且呢就是他的这个上课的主题其实还是很新的就比如说我旁听的两节课沙特是讲他的这个 Vision 2030 这个其实是在中东特别火的话题嘛对吧谷歌呢就是要讲这个谷歌能不能跟上 AI 时代能不能打败
微软 OpenAI 什么的都是特别这种 up to date 的新的话题还有呢他不是只讲那种超级大型的企业还有一些课程的话题比如说生命科学减肥药或者是那种什么 Fintunes 什么 Teamworks 就这种还是比较创新的中小型的企业还有甚至讲台湾的半导体是不是下一场冷战
一方面是话题比较新另外一方面他的这个话题是非常广的这个是我发现第二个特点第三个没有想到的就是他的课程有三类我旁听的这类是叫案例的讨论那其实之前应该还是有那种传统的 lecture 就是像这个老师在上面讲然后主要学生是作为听课的这个角色
那这个是传统第二种那第三种呢就是实战其实我最近跟那些哈佛 NBA 的朋友聊的时候他们还是在读生而且是分散到全球的各个国家有在印度实习的有在哥伦比亚实习的有在阿根廷实习的这个就是一个相当于不只是在课堂上去讲还是挺那种实战的那种
就是相当于把课堂和你的在公司里头去做事我觉得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三个方面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不知道你们听完这三个没想到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启发呢
有一个你刚才说那个可以带家人朋友来上课这个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就证明这个课其实上的是比较浅显的因为我很难想象比如说一个就是很高深的物理课或者一个很复杂的这种化学的实验它会让你带你的亲属进来
所以呢他更多的在这个领域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敲门砖可能上一两节课就像听大小马一样可能也是为什么最近比较多 MBA 请我们去给他们讲课这个是我的第一个感觉还有一个就是你刚才说他的主题都很新这个确实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很大的特色但是呢我不是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在哈佛商学院读到一半就退出了嘛
他其实呢本来是哈佛学生然后他就想搞一个创业但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商业的知识所以他就读了这个哈佛商学院但他读完了之后他就发现其实很多来读商学院的都不是太知道自己想干嘛
是想去那找答案的但是他其實是知道自己想幹嘛的然後呢同時他就覺得這些案例吧你在新讀完兩年都已經是 out 了特別是在這個科技發展這麼迅速的時候所以就是說我反而是覺得是不是哈佛商學院他帶給你更多的不是說一些新的案例而是說通過這些案例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學到怎麼去學這個可能更有價值
然后我也补充一些我能想到的读 MBA 的好处吧第一个其实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蛮好的了解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很好的落脚点比如说我知道有挺多读哈佛商学院或者在欧洲读商学院或者是来我们中国读商学院的比如说在中欧商学院就有很多海归回来因为他们在国外待了很久嘛就已经不太熟悉中国的这个商业环境了那这样子呢就是相当于是一个桥
让你了解比较快的了解当地的一些文化还有一个呢就是有一些 MBA 它会有一个蛮好的机制它不只是有这种大咖老师当你的导师它还会有一个叫 mentor 的机制就是比你大好几届的那些学姐师兄来相当于是你的职业导师或者人生导师它
从业的那个方向跟你是比较接近的换到我身上我就可以想如果我当年也有一个蹚过浑水的前辈能够告诉我一个文科的女生怎么样才能比较轻松地进入科技行业那我觉得会对我很有效所以这些也是 NBA 的比较特有的系统吧
然后还有一个可能 NBA 比较强的东西就是如果就是那个 NBA 刚好能补你的一个短板那就非常好比如说我在中欧商学院的那个 NBA 的朋友他原来是在投行然后呢干了八九年也迷茫了想转行就报了这个他人在上海嘛就报了这个中欧商学院他是说他当时是不太了解中欧商学院它的强项在哪但进去了就发现其实他在跨境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强的
就 cross border 所以我这位朋友也受了这个影响毕业后呢就也开始做跨境类的工作帮一个中国挺大的医药公司去开拓欧美市场那正是这个中欧商学院给到他这个灵感说我可以用我的原有的这些知识储备加上这个跨境我学到的这些东西去从事一个新的行业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他是很有价值的
我当年没有想过读 MBA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在剑桥的那个 course 其实全名叫做 Micro and Nanotechnology with Entrepreneurship 那这个 Entrepreneurship 其实很多的课程是在那个 Jarge Business School 上的比如说如何去做 Innovation 然后 Innovation Management 是什么样的然后关于专利呀关于 HR 的资源我们也多多少少学了一些然后就像 Emma 你说的更多的是给你一套方法论包括如何分析一个科技企业
我记得有一节课特别逗老师上来问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天才然后你知道我这个人脸皮特别厚我就坐前面 我说我觉得那老师看了一眼 no 他看了我一眼 no 然后他就有一个小哥那老师觉得他特别天才他那个气质表现出来就是比较放荡不羁而且那个哥们是物理系的就一看就特别聪明卷卷的头发的一个北欧人就那种样子
若干年之后我在回想当时这个课程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受用的点比如说当时讲了诺基亚为什么在智能手机领域落后了讲了很经典的案例科达为什么是自己最早发明了这套体系但是胶卷后来又落后了就是做了很多这些方面的分析我觉得是对后面做产品经理和做公司很有帮助的
然后另外我想说呢就是我见过很多读 MBA 的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更多是去用这种学校的品牌给自己就是说再加一个 branding 我觉得我只能说是加一个 branding 然后更搞笑的是我有一个姐们儿跟我挺好的她读了四个 MBA 哇塞哈哈哈哈
他读了四个 MBA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老公然后他还没有找老公因为他跟我很好我就从他身上我就感觉 MBA 在我心里有点被污名化了刚才那个 Emma 提到了一点 MBA 其实是作为一个落脚点比如说你要想去美国可能先读个 MBA 然后再找机会我觉得这个是挺好的对的对的然后我补充一个观点就是它不只是一个落脚点其实也还是一个就是你可以
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的一个观点的聚集地我还专门研究了一下哈佛商学院的官网它其实有一个数据就是说哈佛商学院的录取的人数里头有 61%是美国人剩下 39%都是国际的学生 45%是女性所以相对来说男女比例还算比较平衡
然后还有一点我没有想到的就是它的录取率比我想象的要高有差不多 8149 人去申请其中有 938 人会被录取所以它这个录取率是超过十分之一的可能敢去申请的人本来就是很厉害但还是比我想象的这个录取率要高其实不是说很多人考不上而是觉得这个学费的性价比并没有那么高
当然美国的大部分 MBA 其实并不分本国人学费和外国人学费老美和外国人都是一样贵的你想想他这个哈佛加上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招生比例更夸张就是这个 Course 一年要招 1000 多人学费又这么贵实际上是商学院创收的一个非常好的课程就是你说你招 PhD 才能赚几个钱 PhD 还是赔钱的买对吧你 MBA 真的是疯狂点才
对而且还有你刚才说的不同国家的人的比例我觉得也是哈佛商学院会这么多元其实有一些比如说我知道英国一些差一点那些商学院很多就是中国和印度人为主对英国最好的是那个 LBS 伦敦商学院差不多学费也是 10 万镑吧至少我记得我当年就差不多 10 万镑左右而且都是投行的人投行的人比较多真正的科技企业的人其实是比较少的
当然我也去不同的商学院旁听过我就很难一下子 get involved 到他们那种 vibe 当中就是那种气氛当中你说学术吧又不是很学术但是又多了很多浮躁然后会给人每天的压力很大就是我得请客吃饭跟他们去 social 这个占了我很大的一个我想到我就脑子疼
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就是说专注于工作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真的说要是疯狂的 social 我反过来自己也算了笔账就是我 200 多万的学费如果我买一个奔驰麦巴赫再雇一个司机再买 80 万的茅台这事能不能谈咱这生意能不能谈我觉得是比上那个学好多了
那丹尼如果我问你你要一个哈佛的商学院录取读这个商学院呢还是你想要刚才大卫说的这些不值得东西我觉得看我处在什么阶段吧如果比如说刚毕业三年左右吧我觉得我会要哈佛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那如果像现在就有点混的这种小老油条了吧我觉得整辆麦巴赫来个茅台也挺好当年还是太年轻了其实当年丹尼你完全可以去申请哈佛和沃顿或者 Stanford MBA 比如说你让陈龙给你写封信基本上加上你的履历就去了
你高看我了对还是看着这个 200 万腿软了其实我为什么说看什么阶段了就是我也看了哈佛商学院的官网它其实有一个数据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在读这个 MBA 的之前平均大家的工作年限是 4.9 年就差不多你工作 5 年然后读一个 MBA 这个是平均的数据对
对我觉得可能在这个阶段赌一个 NBA 从好的角度出发就是说你去可以开拓一下视野但是不好的角度就是说你可能遇到这种职场危机中年危机了对吧差不多都是可能二三十岁这种年龄的人然后他
还有一个数据就是说在 MBA 毕业了之后平均的年薪是 17.5 万美金那换算下来人民币的话就是 126 万人民币的这个年薪但是呢我觉得它这个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反映出来它这个 MBA 的价值
其实更好的展现方式应该是你读 MBA 之前和读 MBA 之后你的工资差值是多少基本上可能在美国而且你能申请到哈佛 MBA 的人的话他本身的年薪就不低对吧所以他展示出来这个年薪 17.5 万美金我觉得也并不是说一个特别高不可攀的一个数字他们这个还挺逗的这些 MBA 他都很喜欢给一个数据就是你读完了之后这些
畢業生他掙多少錢像中歐商學院他給的數據就是 46 萬人民幣但是他都不告訴你說這個其實跟你讀錢的差別就相當於告訴你這個減肥藥你吃完了這些女生都是 100 斤但不告訴你是從多少斤開始吃的有可能讀之前掙的更多是吧對我知道一個讀 NBA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通過讀 NBA 最後也實現了美國夢這人就是桑德皮柴
Uncle CEO 这哥们以前不是在印度吗印度的应该是印度理工吧 IIT 后来先去了 Stanford 然后去读了这个如果没记错他是沃顿商学院的 MBA 听完了我们这些对 MBA 的观点我其实想分享一些就是我采访哈佛商学院在读 MBA 的这些朋友他们的一些观点首先我先说一些好的吧
第一个好的就是虽然他的学费是很贵的但是如果你带着伴侣的话那你的伴侣其实是跟整个的班级的氛围是非常的融合在一起的相当于你交的是一人份的钱但是两个人都
融在其中不只是你可以用这些学校的健身房与此同时呢大家一起玩啊就相当于你的伴侣也是和你的同学们形成一个集体吧我觉得这个也是有好有坏或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考虑那好的呢就是确实可能你交一个人的钱两个人读但是呢就换一个角度就是也对应刚才 Emma 说的是不是因为 MBA 里头它的中年危机啊或者是 Married but
stillavailable 的人对吧太多了呢所以就让你的这个伴侣融入进来好好看着你要平时上课老实点不然就成妻离子三克了对对对是的我觉得这个是他们说的第一个好的然后
第二个好呢就是哈佛的这个牌子确实还是很能打得出去的这样的话你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尤其是联系那些像亚洲啊或者是非洲啊或者是拉丁美洲啊就这些地区的这些机会的时候其实就
很容易就得到回复甚至有一些创业机会其实也是你的学长他的公司所以呢你想要去通过哈佛的牌子再去找其他的机会其实相对来说就会更容易一些这个是第二个优势嗯
第三个优势这个也是我发现的确实如此就是在哈佛商学院读的时候有很多的能接触大佬的活动或者机会比如我参加的哈佛中国论坛其实就是确实有很多中国的很头部的创业者或者是教授都参加其中就比如说周鸿祎 李斌虽然大卫吐槽了一下周鸿祎但是其实也算是在中国特别
一线的创业者还有刘永好什么的就是这种然后我也发现在我们活动了之后其实也还有那种经济的论坛什么李道奎包括他们去那种实习的时候其实也能和像阿根廷的哥伦比亚的这种前总统去聊然后跟这些很一线的这些创业者去聊所以就是说你其实通过哈佛就把你自己和这些大
这个其实就接触大佬的机会更多了这个是第三个优点
当然呢他们其实也提出了一些觉得问题就比如说呢确实像 Emma 所说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有很明确的目标的时候那其实对于上 MBA 的时候他就会容易感觉一是没有像创业者的那种激情或者是那种死盯着一个目标一定要往上冲的那种感觉哈佛 MBA 他其实是让你感觉他整个的研究的方向或者是你想要从事领域其实是很分散
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开拓你未知领域的一个项目而不是让你在某一个领域是专精的这种感觉其实我自己也听了一些国内的一些很头部的 MBA 的课程老师他所讲
我是有一个明显感觉就是说如果是在我不熟悉的领域我觉得它确实是可以开拓我的视野还是有收获的但是如果是我很熟悉的领域就比如说我以前是做站头还是做咨询的我听一个他们商学院是一个最受欢迎的老师而且是很头部商学院的我就不点名了听他讲创业课我是明显感觉首先案例太牢了
还是在讲大卫那会儿听过的什么诺基亚什么科达的这些案例我觉得太老了案例还有呢就是这些理论的话其实也并没有说特别的更新比如说还在讲 Chris Tencent 的那些颠覆式创新对吧给这个英特尔的老板去讲怎么用颠覆式创新理论然后做低端芯片什么的就这些案例其实在我四五年前就做咨询的时候当时的那些研究的案例啊
商学院的这些哈佛商业评论的这些书里头其实都是讲过了所以我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我也没有说听到特别有收获的点所以我就比较赞同你们之前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他们对于理论方面或者是想要专精的一方面其实还是
比較欠缺的 他只是能讓你入門吧我這裡想補充一點 其實原來我也跟這些教授聊過尤其是 Jash Business School 的這些教授其實他們主營時間幹什麽事呢 除了發一些論文以外他們會給很多大公司做項目就比如說當年我在那的時候我們有個教授承包了一個必合必拓應該是一個大的礦業公司的一個項目就是他們給他做 然後可能是幾十萬磅的這麽一個項目然後再跟 PhD 做 所以我就一直在想
就是在剑桥诸多的学科当中是先有的这些教授和科研人员才有的这个产品和行业呢还是说先有的行业才有的这些教授你看自然科学领域很简单就是这些教授和科学家他们去研究提出的理论把这个人对自然的认知又推荐了一些边界然后我们对自然的认知多了一点但是最逗的是就是 MBA 的这些老师他其实是帮助
企業家去分析他們的案例或者說反過來講是合理化理論化他為何如此成功那也就是說這些成功的理論或者成功的實踐經驗本身是由企業家創造的而不是由教授創造的教授只是把企業家的這些實操層面把它理論化給你一些比較 fancy 的 name 對吧 為什麼是這樣做那這件事情就本末倒置了反過來講我們想在這樣的學校畢業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们是想去理论化这些成功人的经验还是说我们想作为创业人员作为一个企业家去开拓一个新的市场这个是我一直觉得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答案的或者说我自己内心答案是应该是先有的企业家才有的这些 MBA 的老师那么我并不想成为那些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所以我更应该是在实战中去磨练说实话从百度到现在我们
创业也蛮多年的我觉得这种代入感是完全胜过读任何的什么 MBA 的因为就好像以前我跟人家说你不在牌桌上这个筹码不是你的你总给人家指怎么打那张牌等你坐在那你手里握着几十万那你跟人家赌的时候你就会思考我每一步要怎么做我要为他承担风险那这个是最好的锻炼这也为什么很多真正的大佬
他不会让他的小孩去读什么 MBA 他会把他的小孩送给别的大佬去锤一锤比如说我把我儿子将来送给弹总弹总你去管你看对吧怎么管成什么样就在你们单位你去管他们很多时候是采取这样的方案因为你跟着这样的创业家跟着这样的企业家让你的孩子去学他比听这些学究去把企业家的经验理论化是要更直接一点的然后刚才丹妮讲到有第二点其实我也感触很深我有一次回剑桥参加一个 reunion
后来呢就是有一个教授讲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请不要把剑桥当做你们人生最高的高光就是你们要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淡化这个头衔而更多的聚焦在你们做的事情上聚焦在你们的就是 the single love 而不是说每一次带一个头衔
你是誰你是誰其實我有時候在社交場合別人也會介紹我說大衛是什麼什麼我其實是內心是比較抵觸的因為我覺得難道我這點小成就還比不上劍橋的小頭銜嗎當然有人覺得 no 你比不上對吧但是這個也是一種激勵
我有的时候觉得很多人毕业了 20 年了甚至可能他人生的高光就是他当年的学校甚至是在一个大企业短暂的干了那么几年或者在大企业当了一个中高层领导他真正在实战当中在创业当中没有什么成就
反而是我见过很多基础学历虽然一般但是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自己真的摸索了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说在游戏领域摸索出一个商业模式在自动驾驶领域在这种电动车领域他摸索出商业模式这些人是我最想认识最想交朋友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实战派就相当于说自己扛着枪上战场打了一个胜仗回来的而不是说在指挥所学这个对吧前方是如何打仗的
纸上谈兵嘛大卫你刚才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说你到底想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在读 MBA 之前要想清楚还有一个就是跟这个相关联的其实就是怎样的人会去想读 MBA 我觉得呢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是有挺重的社交属性的所以想来读的应该都是社交能力比较强的
還有就是很多的 MBA 包括哈佛的 MBA 它一些課程的一半的學分都來源於你上課發言所以應該就是說比較鼓勵那些愛表達的
那比如说大卫你跟马斯克一起读一个 MBA 可能你分数还比马斯克高所以马斯克喷 MBA 没用对 而且我最近看到了马斯克一个访谈我觉得他那个话让我鸡皮疙瘩都起了他说我想和那些性格内向小的时候总是受伤的孩子说内向不善谈不是一种毛病我就是这么长大的
它是一种性格作为内向者很可能意味着你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思考喜欢以先胆显那种慢热的感觉这些恰恰是你迷人的地方总有一天你会在对的轨道越来越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天赋点在哪里然后用温和的方式撼动这个世界
所以我觉得对于像这样的人来说可能 MBA 既不会选他他也不会选 MBA 吧那这个也让我想到其实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有感觉这个大学这一个系的招生的环节其实就限制了很多人才
反過來呢也限制了你這個系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比如說像劍橋的這些文學系他們呢很重的一個比分就是面試嘛那面試這麼短的時間你要 impress 那個教授你一定是一個很會整花活很善談人也很 nice 的人
最后因为是他辅导你的嘛他到时候要一对一跟你聊天就是我们有一种课就是一对一对着你你们两个像亚里士多德当年带着跟一个学生那样去讨论的所以他一定会选这样的学生我在剑桥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都是跟我一款的就是共情能力强人比较 nice 也爱说话爱社交但是往往我们这样的人我最后就发现其实我们是很好的文学鉴赏人
但是我们并不能成为文学大咖因为你会发现文学大咖很多都是更 twisted 性格更奇怪更内向更偏执他不是像我们这种一个个像向日葵似的所以这个从招生的整个环节来看也是会限制你最后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
对你说这个剑桥的面试让我想到最近看那些嘻哈的综艺都把大家聚到一个体育馆里头然后导师在那考核让他在一分钟在那耍几句这个说唱对吧然后各种花活都来的什么戴着钉耙子戴着笛子戴着猪八戒面具的什么我看这个感觉很尴尬你让真的这些绕舌歌手比如说 M&M 过来 What the fuck is this motherfucker doing 你们
在干啥我的 heck 这肯定崩了对 是的就包括欧阳靖他其实本来也是参加海选就把他放到体育馆里头其实就是并没有说那么突出要不是他也是整那个花火之前是戴着个面具那种嘻哈侠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确实这种是
像 Emma 所说的就是会整花活它不一定是本身最有实力的大卫刚才说的一点让我还挺有感触的就是就像我们这种毕业还挺多年了如果还在老提当年勇就比如说本科学校是什么的话那我觉得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职场的经历没有什么成就
这让我想到的就是我在差不多三四年前刚创业的时候那会儿也是做了视频的媒体嘛做了几集其实就有一些观众想扒你的黑料然后都扒到我本科是什么学校的了嘛就想以此就是说你到底硬不硬核到底有没有料然后我当时还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回应文章就是说我学业也就那么回事吧肯定跟这些学霸是没法比的
但是呢我是希望大家也没有必要那么在意你的学校是什么了如果你到现在像我们这种毕业好多年了还在提学校是什么的话我觉得确实就说明你的职场没什么成就更好的展现方式应该是你的下一个作品永远都是你的下一个成就而不是当我拿司机把麦巴赫开来把茅台端上来哈哈哈哈
是这个道理对 200 万往那 100 可能大家就闭嘴了是吗就是啊我这里也想推荐一个节目它这个标题还挺有意思的就是用 500 元读 NBA 最好投资就是投资自己那其实是我最近经常听的一档节目叫成为巴菲特
他说的这个 500 元读 MBA 其实就是说花 500 元去买伯克希尔哈萨维的那些就巴菲特写的制股东信他们觉得读 MBA 最好的方式其实就要仔细把巴菲特制股东信好好读完反正这个观点大家不一定赞同但是这档节目还是让我很有启发的就是我自己自认为还是比较了解价值投资和巴菲特的但是
我听他们这档节目我就感觉还是非常有收获的而且我觉得很难得的就是聚集了一批还算比较小众主题然后大家一起在那定期去读巴菲特每年的智股东西我觉得这确实也是了解商业的一种挺好的方式吧
那我想问你们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吧刚才其实我们总结了不少 MBA 的优缺点啊那你们觉得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 MBA 那什么样的人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呢
我觉得首先是什么样的企业认可这样的 MBA 就如果你是一个 Harvard MBA 回来你要考公务员那完全就浪费钱对吧或者说你回来要去一个大国企这也是浪费钱你肯定是要在认可这个学历的公司那无非是三类国际的顶级咨询公司
大量的投行和顶级的科技企业当中的某一个部门因为比如说你是一个 MBA 毕业的你现在去 OpenAI 他未必要你因为他觉得我们这种特别前沿的领域还在探索商业模式当中我们自己都未必能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你来管什么呀你给我出什么主意啊你给我讲什么可达的故事啊不需要我们就是下一个颠覆别人的但如何颠覆别人 I don't know
但是我们要干这个事所以无非就是这三类因为我在跟我太太聊或者说跟其他我的朋友在聊我们也在讲这个问题就是我太太她是一个在这种国际顶级公司她是做中上层管理她可能我觉得是需要的但你说像我这种初创公司的老板那我需不需要 MBA 的人我觉得不需要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瑞士军刀一样能打的人哪怕今天有什么脏活累活你也得干你不要跟我坐在那里拿一套什么样的理论跟我做分析
不知道的 所以还是要看什么样的企业能接受你我们先不说钱不钱的问题啊 你就算这 200 万你毕业之后能赚很多钱你贷款也可以 这个都是小问题而是说你这两年的时间花出去了 你这个头衔拿到了你在什么样的领域能最大的放大化其实最好的就是投行和咨询公司因为咨询公司其实说一句比较损的话就是你写这个 PPT 出一片人对吧 PPT 帮你骗人 你自己的头衔也得帮你骗人
你两条腿不能有一条也是瘸的你在出去 present 的时候别人为什么相信你为什么相信 BCG McKinsey 对吧 Oliver Wayman 这些公司一方面是相信这些公司确实有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就觉得你招的这些人都是盖过戳的就是盖过合格证的这些人还是 OK 的你的那个 MBA 就是这个合格证
感觉有被冒犯到我也是在咨询公司干过的人你是哪个咨询公司干过瘸了腿的如果单总当年是哈佛 MBA 再去卖 PPT 估计就起飞了对 不过大卫刚才你说的一个观点还是很对应哈佛商学院他招的这些人的背景的就是绝大多数读这个 MBA 在之前的职业其实就是两类第一类是咨询公司的 consulting 的
第二类的就是投行的 Venture Capital 或者是 Private Equity 的就这种排名第三的就是 Technology 就是这些技术的人我是因为自己也没读过 MBA 也没特别去了解所以我对 MBA 的了解都来源于我这些读过的朋友
我从他们那儿听来我的感受就是说如果你原来自己的那个教育背景就挺不错然后呢你有一个自己已经很舒服满意的社交圈也清晰知道自己想干啥那完全没有必要去读 MBA 所以我觉得读 MBA 的人应该就是有几种想获取的吧比如说就是像大卫刚才说的更好的学历上的背书或者就是说这种人也挺多的就是你工作腻了
觉得到了一个天花板其实之前我就听说有人是大公司他很想留住这个人才但是也知道留不住了因为这个人在这干腻了那就把你送到这些名校的商学院帮你付全款然后之后你再回来公司效力个几年这样来留住这个人才所以这种工作做腻了想留住人才的或者是说你自己觉得工作腻了
想换个赛道的那我觉得 NBA 可能也是能帮到你想清楚自己下一步想干啥的还有一种呢就是江湖上传说的不是说现在有一些捞女也去上 NBA 找金闺旭的吗实际上这个里面我觉得我当年做了一个决策是比较见走偏锋的就我到了深圳呢去深圳清华研究院读了一个非学历制的班实际上他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我们班里有非常多的深圳企业家
甚至他们做的很多行业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比如说如何把垃圾拿去焚烧炼金子还有就是我们班另外一个企业家大哥他可能以前是从养猪行业脱颖而出的还有专门做废料回收的还有做房地产的还有做旅游的甚至有人在澳门帮人家洗马的都有
各種行行夜夜出狀元然後我就屬於這個班裡面學歷比較高然後又是見識比較廣的所以我跟這些大哥大姐在一起跟他們成為朋友實際上對我在深圳做經營企業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他們後面很多人都是我們公司的投資人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方式就是你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再去哈佛或沃頓或史丹佛讀一個 MBA 我覺得我身邊的人都跟我差不多誰也不比誰更聰明誰也不比誰傻
誰想從誰的口袋裏再拿點錢出來非常的難非常非常的難我初中畢業的老姨跟我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是最難的一個是把你的思想放到別人的腦子裏第二件事是把別人的錢放到你的錢包裏
虽然话糙但是你想假设我们几个在去哈佛斯坦福去读书大家其实年龄很相仿资质差不多互相给对方讲聊斋谁也不信都是狐狸精对吧谁给谁讲聊斋咱们都是老狐狸但是如果你见走偏锋你去一些下沉市场
他们是有些企业家是有非常丰富的赚钱经验但是对于新兴领域不了解或者对于国外发生什么他不了解你就是这里面最亮的仔你们两个一拍即合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大卫你说的这个很有意思因为你说的那个班不是也推荐我去读了吗
西方哲学史嘛我觉得最让我意想不到的就是下课的时候这些已经读这么阳春白雪课程的同学其实都在聊怎么搞钱或者怎么鸡娃然后我就感觉深圳它这个城市就是一个超级 NBA 对
真的深圳无论是在路边喝星巴克还是在会所里面喝酒都在讲大家怎么凑一起弄点生意跟北京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北京你给我介绍个局长呗你给我介绍个关系呗然后深圳就是说咱俩弄个项目呗我们广州就你给我介绍个喝早茶的地方呗
所以其实很多商业概念都是在这样当中碰撞出来的很简单你看我上了这个班我们的同学都比我是要平均至少大个七八岁当我拿这些想法跟他们去聊的时候人家首先问的问题都特别好你钱从哪来对吧你招什么样的人地方
租什麽樣的房地什麽時候能回本甚至講到說你如何納稅合理避稅你外國的貨傳感器進入到中國你用什麽方式哇塞你就跟他們聊完比去讀什麽陽春白雪的 MBA 跟一幫我們這種喝咖啡的瞧不起吃大蒜的一樣完全不是一個 level 的人家吃大蒜的能賺幾個億那大蒜真沒白吃
大卫听你这么说感觉你是新一代捞男只不过是捞的是投资人对我觉得其实这也是运气甚至是我们班很多同学问我说大卫你为什么会来读我们这个班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这个班又没有什么硬性的学历要求你怎么会来读我第一想法就是那我要扎根在深圳无论你是收租的还是开场的咱们都是朋友你都是前辈对吧我要来向你学习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做的很对的一点你想我这种鼻孔朝天的人能做这件事情其实是不容易的
对不过有一点我想补充就是我也旁听了你们那个课确实还是能碰到一些很厉害的教授的比如说李公真老师对吧包括我在哈佛旁听的那个教授他其实被俄罗斯的政府拉到黑名单的那种人他在美国的政府机构知道的太多了那种还是资历很深的我觉得能有机会听到他们的课我觉得也是一种幸福吧
是的我其实我妈妈那边就是三代都是老师所以我妈妈本来是非常想我当大学老师的但是我没有走这条路我原来呢也没觉得这个多么吸引我但是就是看到这些大学老师就听他们的课特别是在现场你是能感觉到他们那种人格魅力
他们会让你觉得你都想当老师这个我觉得是在你上网课你刷网上的视频是没有办法能够感受到的真的就像那种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线下见过那种女明星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
在廣州一個什麼發布會上反正就見到了張敏哇 那個時候給我的震撼她是白的 那個頭小的就是美的你在幾百米之外你都只能看到她你在電影裡面你也覺得她是個美人但是那種感染力是不一樣的聽這些老師的課也是一樣
我这里想多讲一句就是当然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聊 MBA 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是想要那个结果这里的结果分两种啊一个是你想被盖一个戳你是 certified person 你有个 MBA 那你去读无可厚非然后进咨询公司进投行但如果你的终极目标其实是 run a business 你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这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而反过来我觉得你应该去到下沉市场甚至是跟那些
开蜜雪冰城的店长你聊一下你到底一个月进多少货你这租金是多少你什么时候回本你就是想做生意就要多跟做生意的人去聊这个反而是比去读一个书因为你作为一个小辈假设你在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你去问人家
我觉得你得到的经验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比你大十几岁的人是会教你的但是你如果在一个班里面你们都是同龄人我觉得那种 peer pressure 和能从互相当中学习的其实是没有好的
我自己感觉读 MBA 其实像一个圆它其实是可以把周长扩得更大就是把你这个圆扩得更大这样的话你其实可以圈进来的东西就是你接触到的面是很多的但与此同时呢它的负面效应就是容易迷失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擅长或者是想做什么
那所以我是觉得像有钱有闲的这种或者是像 Emma 刚才说的可能遇到中年危机或者是职场那种平静的人他其实我觉得还是挺适合读个 MBA 的尤其是像那种如果你的公司又帮你报销学费那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一个机会而且还有就是在哈佛的校园里头整个的
感受还有你见那些教授的气场还能见到很一线的无论是企业家政府官员什么的我觉得还是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我觉得适合的人去读那不适合人的就是那种本来有一个很明确的就像一个箭头一样的目标
然后你本来就是知道你要在这个领域去扎根那我觉得其实就不太适合去读 MBA 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不是学费最主要的是你其实要花费你两年的时光尤其是一些创业的项目这两年很可能你这个风口就过了所以如果你看到的很明显的或者你想要扎根深入的创业的机会我觉得 MBA 其实就不太适合去读
我想再问你们一个观点你们赞不赞同啊就是我在采访这个哈佛 MBA 的时候他们说到 MBA 其实是一个越老越香的事情就是短期来看的话学费很可能是挣不回本的但是呢因为大家认识了一批非常志同道合然后呢又感觉背景很不错的这些人你年龄越大时间越长那他这个 MBA 的长期的效应会
越来越明显我不知道你这个观点你赞同吗我觉得说这个话的人应该本科学校很差对因为对我来说我本科的同学都非常优秀而且也是越老越吃香我研究生的同学其实也都挺优秀的在各个领域你加入一个好的集体当然你是这个集体一份子你在这个集体当中大家一起享受过做同窗的时光而且那时候比较没有功利心都是同学都是小孩那这份情谊往后说 10 年 20 年 30 年都是在
我是觉得跟我玩的好的各种都有哦
我觉得我是那种比较容易在很多不同的人身上找到很闪光点的这种人所以我倒不觉得需要一个 MBA 我觉得在社会上你就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让我有启发的人
对 说实话我不太赞同大卫刚才说的他这个本格很差才能感受到 MBA 越老越吃香我的观点是它确实是一种方式可以结交到很关系好的朋友然后越老越吃香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方式你不只是可以读 MBA 你也可以比如说进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对吧或者是一个大公司或者是兴趣圈对吧大小马线下活动
对可以来参加大小马线下活动对吧对以后我们会在大卫的公司里去举办一次感觉这个坑挖了很久了今年要办必须要办咱们回头立一个 flag 是 7 月份还是 8 月份还是什么时候对吧我们要办一场对是的
与此同时呢就是刚才我提到不少 MBA 的优点但是呢我觉得解决中年危机的方式不只是读 MBA 这一种嘛我其实也推荐大家看一部美剧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叫我们这一天 This is us 这部美剧其实也算是有点帮你解决中年危机而且是那种很感人的我看每集都会有点热泪盈眶的
所以你可以选择 MBA 解决中年危机对吧或者是找到你的终身伴侣但与此同时呢也可以就是看看别的方式对吧确实它这个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还是特别贵的所以我也劝在听的各位读 MBA 之前还是要先听听大小马吧至少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你还想听我们大小马聊什么科技主题呢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顺便点个关注我们下集再见
It's changing ever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