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0万一台的人形机器人进厂,搬运效率连工人一半都不到

50万一台的人形机器人进厂,搬运效率连工人一半都不到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国内供应商创始人
接近小米机器人的供应商
机器人企业
李峰
焦继超
职严
自动驾驶技术大佬
谭明
财富杂志
隋伟
随伟
高盛
Topics
职严:目前整个机器人行业都在夸大宣传,实际进展远未达到预期。很多企业半年前计划在汽车工厂部署上万台机器人,但现实是,机器人进厂的计划大多停留在PPT阶段,离跟上工人的操作效率还差很远。 李峰:汽车已经高度定型,但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的定型和标准化程度还很低,只有20%左右。机器人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简单地与汽车行业类比。 随伟:机器人硬件的限制会影响其动作能力,不能简单地通过购买组装来实现技术突破。特斯拉在灵巧手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定制,值得借鉴。 国内供应商创始人:特斯拉对灵巧手指尖传感器的精度和面积有具体的需求,并且需要定制开发。这表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需要深入定制化,不能一蹴而就。 接近小米机器人的供应商:小米在灵巧手的数据采集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在做数据采集的手套。这反映了数据采集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自动驾驶技术大佬: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技术难题比自动驾驶更复杂,需要在三维世界主动与物体碰撞。因此,对传感器的要求也更高。 焦继超:每家车企的工厂产线都不一样,这增加了机器人进入工厂工作的难度。机器人去到工厂场景里,不能靠遥控器操作,需要自主感知和决策。 谭明:汽车工厂对生产节拍要求高,对错误的容忍性极低,机器人出错的代价很高。因此,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高盛:人形机器人目前的能力尚不足以处理多种通用任务,技术拐点仍不明朗。AI赋能的机器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 财富杂志:有报道称,某些公司声称已在宝马工厂部署机器人,但实际上机器人只在工人下班后进行训练,并未真正上岗。这反映了机器人进厂的实际情况与宣传之间存在差距。

Deep Dive

Chapters
文章开篇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车企中的兴起,以及资本市场对其估值的推动作用。许多车企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研发,看重其硬件复用性、软件迁移和资源共享等优势,认为这是一个比汽车市场更有增长潜力的领域。
  • 许多车企加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 硬件复用性、软件迁移和资源共享是主要优势
  • 人形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Shownotes Transcript

半年前,机器人还是车企提升估值的特效药。在特斯拉发布机器人视频后,十多家车企都蹭上机器人概念,而且也有足够多的理由:硬件复用性、软件层迁移、资源共享……这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矿,也是比汽车更具增长空间的好生意。 但如今看来,“整个行业都在放卫星”。包括特斯拉在内,让机器人进工厂的计划目前都只是PPT。大部分机器人在汽车工厂都只是“实习”,他们离跟上工人的操作效率还差得远。那么,机器人实际参与生产,到底还有哪些难点?技术的拐点,何时才能到来? 【时间轴】 02:44 “如果汽车已经定型80%,那机器人的标准化还不到20%” 05:48 “即使是特斯拉,也没有足够的数据去训练机器人模型” 07:14 想进一步取代工人的机器人,连搬箱子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