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游戏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游戏

2025/6/11
logo of podcast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庚
王霞
Topics
李庚:我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预期,价格战已经常态化。比亚迪通过降价和技术创新引发了市场冲击,其他车企被迫跟进,导致15万元以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但补贴政策的效果正在减弱,车企面临销量压力,只能继续降价促销。这种无休止的价格战最终演变为口水战,各家车企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行业面临洗牌。 王霞:我站在第三方角度,认为兼并重组是解决当前内卷的重要手段,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整治,包括完善企业退市机制、限制地方保护主义等。兼并重组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的战略整合、新能源车企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国际车企与本土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合作。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分析了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全面价格战的起因,特别是比亚迪凭借油电同价和电比油低的策略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其他车企的跟进策略,例如吉利的心愿车型。
  • 2024年初,比亚迪通过价格调整和产品策略冲击乘用车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 比亚迪不同价位段的标杆车型为友商探明了市场需求。
  • 吉利心愿为模仿比亚迪的成功案例。

Shownotes Transcript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游戏本文来自虎秀汽车组作者李庚中国汽车行业的火药味最近悄然达到新高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前几年贡献了海量热点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再次召开论坛上众多汽车行业大佬不遗余力的展开了唇枪舌战其中最有热度的争论当属比亚迪和吉利的突然过招

谁对谁错暂且不说这场争端无疑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正在以远超所有人预计的速度上升之前大家预计汽车行业的最残酷竞争阶段将在 2026 年到 2027 年到来

如今再看这一阶段的来临很可能比预期更早近期各家车企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如何解决此次行业危机在行业厮杀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些平缓过度的共存之道接下来让我们逐一聊聊这些问题

首先回归重庆论坛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吉利和比亚迪其他车企也发表了不少意见内容结构基本都是以反对价格战开头结尾落到我们坚守底线上主打一个我不是我没有但细究起来在 2025 年 5 月底这个时间节点之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早已大范围展开而这次价格战的导火索是在去年就已经埋下的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 2024 年年初当时比亚迪通过整体性的价格调整结合产品动力技术尤其是油耗表现对乘用车市场形成了两波大的冲击一波是油电同价另一波则是电比油低靠着这套打法短短两年间比亚迪不仅获得了巨量的销量增长同时还打造出一批不同价位段的标杆车型

如海鸥、海豚、秦 Plus、宋 Plus、元 UP、秦 L、海豹 6 等站在众多友商的视角比亚迪亮出这样的成绩反而简化了他们的任务作为排头兵比亚迪不同车型的市场表现为友商探明了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与选择只需了解用户对比亚迪产品的反馈就能精准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当然这也会使其他车企的产品与比亚迪狭路相逢于是乎从 2024 年中下旬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贴身肉薄的场景开始集中上演尤其是 15 万元以下的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个坑几个萝卜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吉利的心愿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研究机构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吉利心愿就是一款摸着比亚迪过河的产品

它以海鸥的价格海豚的配置海狮的空间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吉利的贴脸开大从 2024 年年底逐步展开但起初受各类补贴影响其并未显著冲击到比亚迪的销量表现

但到 2025 年影响开始显现星院的销量不受季节波动规律的限制实现持续增长吞噬了不少原本属于海鸥和海豚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市场份额被友商蚕食的根源除了精准针对另一个关键原因也在于补贴和降价对于国内汽车市场的边际效益正在快速削减

以成年会统计数据为例今年 1 月到 4 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为 1012 万台同比增长 11.6%全行业收入 3.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但利润率仅为 4.1%

同比下降 5.1%可以说汽车产业完全是在靠大幅降价降利润支撑着销量的小幅增长虎秀汽车曾向多家自主车企销售了解情况分析发现 2025 年以来各种补贴对于消费者下单的促销效果持续下滑

毕竟着急用车的客户在去年补贴政策刚出台时就火速下单了今年以来还停留在观望阶段的客户都特别理性和谨慎他们还在等待补贴和车企价格战的进一步升级前段时间启动的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因为只是个推广活动而非补贴真金白银的政策令很多农村户口的用户空欢喜一场

大多数用户无紧口袋就是不掏钱的态度让车企的销售压力陡然增大

比亚迪本年度销量目标为 550 万辆但今年 1 月到 5 月的实际批发量为 173.6 万辆只完成了 31.6%吉利 1 月到 5 月的批发销量为 60.3 万辆仅达到年度销量目标的 22.3%而长安汽车 1 到 5 月的批发销量更是只完成了 10.1%的年度 KPI

带入众多车企的视角面对自己手头上那些已经造出来被放在展厅的产品眼下最紧迫的事情自然是卖出去要想在综合性价比竞赛中跑到前面还要顺利出货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价

为应对竞争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先是在 4 月对各项优惠进行加码当然这也是某种变相降价紧接着又在 5 月补上了全面降价的宣传 5 月 23 日比亚迪开启一口价促销动作 5 月 3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在这中间的短短的一周内,领跑、上汽、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闻风而动,纷纷跟进降价步伐。众多车企用自己的举动展示了他们的真实态度,降价是不想的,但如果别人降了,自己绝对会跟进。在这一套基础逻辑的指引下,在迭加目前国内众多车企、众多品牌、海量产品组成的超饱和市场竞争格局,

用户争夺战根本就没有停歇的可能性因为总有车企会动手抢夺市场其他车企也只能加码最终变成一个无限加码的游戏在此之下车企们的火气也在不断累积最终以口水仗的形式呈现出来

许多关注汽车产业的朋友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汽车难道真的没有平缓过渡的可能既然现有的汽车行业格局无法阻挡价格战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行业格局这是一张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名牌

但从具体操作上看又该如何从合资加自主加新势力合计近 100 个品牌的当代市场格局过渡到只有数个汽车大集团每个大集团统筹多个品牌的成熟市场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即将要面对的挑战

在重庆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霞就站在第三方视角分享了一个众多车企都没提到的观点兼并重组是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

他还补充道治理内卷也好兼并重组也好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强化整车企业的退市机制清理僵尸企业限制地方政府出于政绩需要对本地企业开展过度扶持治理市场环境建设汽车消费服务体系等他还提到了兼并重组的四种路线

第一条是大型汽车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其次是传统燃油车企与新能源车企的战略整合第三条是新能源车企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还可以是国际车企与本土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合作

其中已经有一些车企实践了前两条和最后一条例如吉利旗下的极客与领克的整合广汽上汽等集团的研发体系重构这些资源整合都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效率提升而在燃油车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方面合资车企如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也走在了前列但与兼并整合所强调的收缩不同

除了极少数在中国早已没有竞争力只能退出国内的合资品牌其余众多车企寻求的都不是所谓的行业健康发展而是不顾一切留在牌桌上的机会他们的挣扎与不断加码造就了当今的汽车产业一片血雨腥风的竞争格局

今年重庆论坛举办期间坊间还疯传着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说多家头部车企的一把手在 6 月 7 号接受了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发改委的密集约谈在 5 月份价格战中表现活跃的品牌将成为首轮被重点关照的对象官方要求其不得参与无底线的价格厮杀

大有山雨以来风满楼的趋势但在虎秀汽车看来官方的影响终究有限众多车企之间并不是没有默契但经历了多年拼杀现在还留在牌桌上的自主车企们都尚有一搏之力更不用说那些落后但不服输的合资车企此外不同车企在资本品牌技术体系上的差异也成了兼并重组的障碍

可以预见即便未来的价格战有所收敛只要没有企业选择退出竞争这场较量依旧会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