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想念雷军本文来自虎秀汽车组作者肖曼李庚 2021 年是特斯拉最后一次在中国参加车展那年整个上海车展的眼球都聚焦在一位身穿刹车失灵上衣站在车顶的维权女士之后的三年这件事让特斯拉被迫花费精力反复告诉消费者他的刹车没问题而当时的造车新势力还没有太多车型市场竞争力有待考验
2023 年的上海车展是欧洲人在疫情后第一次有机会来中国欧洲车企的高管围在比亚迪的展台前开始相信他们在油管上看到的中国汽车的视频是真的没有人在质疑汽车正在走向电动化智能化今年的上海车展备受期待的主角之一雷军没来来了的新势力车企们端出的产品也不在心更不用说曾一度在历届车展上建起过水花的哪吒高和和几月已经消失在主流视野
车展就像一个温度计新势力的温度从喧腾的沸点回落产业和技术趋向成熟智能电动汽车从当初的小众生意变成当今的主流甚至有点过剩了
没有闹剧 没有话题人物 也没有疯狂的技术心词新势力在车展上失去了流量密码 回归到纯粹卖车的属性小米苏 7 的事故风波还未完全平息 上海车展上也没有出现小米预期的身影这是小米官宣造车以来罕见的产品宣发真空期不过雷军还是向各家车企示范了如何在车没展出人没来的情况下刷流量
为了吸引注意小米展台每天免费发放 5000 个售价 129 元的棒球帽雷军在微博隔空喊话称谢谢大家到访小米展台现场领到礼物的朋友在留言区贴张图
李斌带着未来的三个品牌一起亮相这是其子品牌乐道的首次独立参展展台就在小米隔壁本次车展乐道亮相了其将于今年二季度上市的第二款车 L90 在发布会上李斌坐在乐道 L90 的前备舱上一边甩鱼竿一边演示这款车的独特使用场景他还说等乐道卖得更好一点就去钓鱼
上周蔚来旗下另一品牌萤火虫发布首款新车定价符合车圈常理订单量也超出预期据虎秀汽车了解近期蔚来的周新增订单已爬升至接近 8000 辆暂时走出了销量危机今年年初小鹏发布了换代车型 G6 和 G9 车展前夕还在香港上市了 2025 年款的小鹏 X9 进行过一轮制驾技术沟通因此本次的上海车展小鹏并不发布新车
不过小鹏这次把自研的人形机器人 Iron 带上了展台从外观上看该机器人比目前绝大部分的机器人结构都更像人类现场走路不太稳定除了机器人小鹏还展出了一台陆地航母将于 2026 年正式上市并启动大规模交付理想展台的主角则是许久未以产品精密身份出现的理想和家庭版 Mega 至于新车型理想 I8 还要等车展结束后再发布
家庭版 Mega 的核心卖点是全新的车内布局二排配备零重力座椅转过来就能把车变成一个对座会客厅此次车展上最吸睛的桥段之一就发生在理想的展台理想当场让同事摔车门理想说他们发现了一个对家庭而言特别重要的需求就是摔车门解压为了创造幸福的家家庭版 Mega 的车门配备了防摔功能重摔之后车门也会轻轻合上
新增的配置让家庭版 Mega 的售价达到 55.98 万元比 Mega 智能换新版贵出了 3 万元新势力里只有极客和领跑把重磅新车留给了车展
其中 领跑在车产上亮相的 B01 可能是小鹏 Mona03 今年最大的对手二者尺寸相当 同为 B 级车领跑 B01 预计 7 月上市 还未公布售价但按照 CEO 朱江明的惯常做法 B01 的性价比会可能高于小鹏 Mona03
极客亮相的重要车型则是被称为杭州湾库里南的极客 9X 极客给这辆车列了八个全球之最包括加速最快急速最高续航最高等不过这款车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会正式上市
综上多数新势力都没有在车展上发布重要车型而是把牌留到后手在现阶段竞争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出牌的节奏对车企来说至关重要领跑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接下来就是三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是新势力一个是传统的中国车企一个是海外的车企
他认为还要经过三年的时间格局才能基本确定未来三年的销量对每一家车企都至关重要回顾中国汽车行业的 2025 年截至目前短短几个月里已经发生了许多事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质架平权和新一波超级快充的普及这两个标签在 2023 年到 2024 年间还一直是新势力的专属标签
早在今年 2 月比亚迪发动质架平权公示之初虎秀汽车就曾在文章中做出过两个明确的预测
首先自主车企在比亚迪的刺激下必然会在今明两年将 L2 家里成熟的高阶制驾能力提取出来投向主流市场再者新势力如果想要继续保持强烈的制驾领先标签很可能在 2025 年内就要开始冲刺 L3 商用标签目前来看第一点已经演变为一众自主车企相继跟进的制驾平权大浪潮
其实很多传统车企本来在 2024 年就已经开始落地制驾能力和标签而平权的到来则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例如已经将制驾平权下放到 6 万元价位的奇瑞小蚂蚁其搭载了包括自动泊车遥控泊车高速 NOA 领航等在内的 23 项制驾功能另外几家销量靠前的自主传统车企如广汽上汽等也和吉利一样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制驾体系并亮出了今年下半年将全力推动上市汽车制驾成型的计划可以看到在本届车展上这股风潮已经进一步刮到了海外传统车企身上
4 月 21 日 Momenta 宣布与上汽通用别克启动战略合作后其在车展期间再度联手凯迪拉克共同推出全场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制驾供应商的能力和生态正在迎头赶上这些都不断侵袭着过去新势力全战自研的强跑优势后者曾经在产品中展现出的那些非常明显的功能优势在一瞬间几乎被抹平
如果说传统车企是在靠制驾平权加制驾头部供应商崛起抬升自己的下限那么新势力对制驾上限的追求目前正在遭遇极大的挑战从去年开始新势力已经将自身的制驾能力宣传转向无限接近于或已经达到了 L3 级制驾能力年内落地 L3 明年量产 L3 产品等更前沿更领先的口径但最终的结果正如此前所担心的一样风险转变为了现实
最近一段时间监管侧对于质架传播的收紧声音愈加明确在上海车展现场虎修汽车观察到绝大部分车企虽然没有明说但明显对质架的宣传口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比如将质架等宣传字眼改为某某辅助驾驶宣传侧重也从凸显质架技术的强大转向更强调安全
一家头部制甲供应商向虎秀透露各家在开展之前几乎都对展台物料进行了更改改动场面堪称未为壮观为预防制甲标签的潜在风险除了宣传口的变动目前很多车企也已经开始在销售端做出改变
具体做法很多比如预约试驾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在展厅介绍产品时销售人员对智能驾驶操作的指导被严格收缩到不能脱手不能脱管或顶多脱手 15 秒相比于质驾方面的全面撞墙快充也是如今新势力领先优势被削弱的另一维度
过去两年间一众造车新势力曾主动发起 800 副战衣通过提升新能源车整体架构的电压水平在快充能力上新势力出品的汽车一度遥遥领先于传统车企带头进入了 5C 时代但在本届车展现场虎秀汽车注意到部分国内充电厂商已经在快速跟进最新水平的充电速率也相应推出了兆瓦级的单枪充电解决方案
部分方案的性能参数甚至比此前的比亚迪方案更加激进放眼看去从制驾到快充再到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技术体系都呈现出一个相似的趋势当这些核心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此前作为新能源汽车创新先驱的新势力们正在面临传统车企和供应链厂商的合力追击新势力车企曾在过去多年里主动或被动地贴上了有关技术领先的标签并依靠惯性一路走到了今天
但时至今日他们需要面对的则是在技术层面难以进一步拉开差距的现实而这正在削弱他们原本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前段时间腾讯汽车旗下一档直播栏目曾邀请到几位嘉宾集中聊了聊以魏小李为代表的新势力接下来会怎么走其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熹产教授给出了一个略显惊悚的结论
魏小李等车企最后一家都剩不下他们能够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因此要尽快坚定重组合作年产量干不到 200 万辆的估计都活不下去因为体量太小研发费用过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合作合资
一旦研发投入小了技术进步就停止了这么高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这么小的产量最后就只能等死在虎秀汽车看来这个结论不会是唯一的终局走向但至少清晰地指出了目前新势力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就像一群玩抛球的杂技运动员需要坚固的球正在不断变多更容不得出错掉下任何一个球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近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就像杂技运动员抛在空中的球而且他们还在越变越多越来越复杂技术研发要高效产能的利用和扩充要合理产品的研发周期要敏捷产品力要有独特性和竞争力综合性价比还要出色
营销端既要有亮点又要评估风险市场销量表现还要有提升最终自身的内部运营管理还要高效且不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维持增长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过程将在新势力中发起新一轮生与死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