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在大城市逐渐消失的原因包括外卖时代的冲击,粉类食物不适合外卖配送,导致口感和体验下降;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桂林米粉的口味特色在更刺激的食物面前显得温和清淡;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人更倾向于健康饮食,桂林米粉在健康与重口味之间处于尴尬地位。
桂林米粉在90年代到千禧年成为打工人的首选,因为它具备吃饱、吃好、不贵的特点,出餐速度快,搭配合理,口味更符合中国味觉,且价格亲民,是快餐界的“六边形战士”。
北京桂林米粉与正宗桂林米粉的不同在于,北京的版本将干拌粉变成了汤粉,且使用的是干粉而非鲜榨米粉,配料和口味也根据当地人的喜好进行了改良,如增加了红烧排骨、香菇滑鸡等创新吃法。
桂林米粉在北京的扩张主要由广西天等人推动,他们通过改良口味和模式,塑造了全国人民对桂林米粉的全新印象。2012年数据显示,天等人在京开设的桂林米粉店数量接近400家。
外卖平台对桂林米粉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粉类食物不适合外卖配送,导致口感和体验下降,消费者试错成本高,评分不佳,使得北京米粉市场从2012年的400家店缩水到2023年的不到100家。
兰州拉面在外卖时代仍能存活,因为它更早完成了运营模式的标准化,汤面分离保持了口感,且面的外卖适应力比粉更强,即使放坨了也能被汤泡开。
桂林米粉的口味特色在现代市场中失效,因为消费者见过世面后不再对桂林米粉充满好奇,且随着更多新口味和刺激食物的出现,桂林米粉的口味显得温和清淡,失去了吸引力。
桂林米粉在北京的数量从2012年的400家店缩水到2023年的不到100家,这一现象反映了全国范围内桂林米粉市场的退潮。
午餐吃什么?是困扰当代打工人的难题。但对于上一代打工人来说,尤其是对北京打工人来说,吃什么压根儿就不是个问题,无非是三种饮食的抉择:西北的兰州拉面、西南的四川小吃和南国的桂林米粉。 相比较前两者在当今生活中的存在感,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如今近乎绝迹的桂林米粉,曾是统治打工人午饭的一代雄主。 可以说,千禧年的午餐市场,是属于桂林米粉的年代。 为何如今桂林米粉在大城市越来越少了? 【时间轴】 00:07 90年代快餐霸主 03:40 外卖改变传统餐饮模式 05:13 饮食文化变迁影响米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