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本文来自虎秀庙头 APP 作者段明珠 2024 年广发银行出现近 17 年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营收同比减少 0.63%净利润同比减少 4.58%细差来看占据近一半营收的广发信用卡业务是拖累业绩表现的主因
去年广发的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营收为 313.5 亿元同比下降 61.2 亿元广发是国内银行中最早发行信用卡的也是首家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的银行在 2003 年至 2012 年的第一个信用卡黄金十年里广发卡凭借创新与市场化经营与招行卡并列成为信用卡界的双子星一度有信用卡之王的美誉
但如今广发信用卡的表现已经远比不上招行信用卡废卡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 2024 年广发卡的持卡用户数为 1.18 亿首次出现零增长累计发卡量 1.23 亿招行从 2021 年起已不再看累计发卡量转而更重视有效卡量 2024 年招行的有效卡量就达到了 0.97 亿
在信用卡透支规模上 2024 年招行卡为 9478.43 亿元广发卡为 3928.46 亿元在所有银行中大致排在第十位 2024 年招行的刷卡消费额达到 4.4 万亿元而广发银行干脆不披露这一项
诞生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黄金时期坐落于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已经吃到了行业发展期的红利作用如此王炸开局广发信用卡为何会不断滑落王牌业务失守后广发银行又将何去何从广发卡的衰落是从近三年开始的
首先来看发卡量 2021 年广发卡累计发卡过亿但此后增长明显放缓持卡客户数量也不再增长发卡量看上去不少但刷卡额已经暴露出了广发卡面临的困境 2021 年广发卡的刷卡额为 2.42 万亿元到 2023 年发卡量仍在增长但刷卡额已经降至 2.22 万亿元到今年广发卡的刷卡额
广发银行甚至选择不再披露该数据合理的推测是表现不佳因此广发卡刷卡额的下降拐点早于发卡量用户可以在各种福利的激励下冲动办卡广发银行却难以让他们真正把卡用起来更不要说透支了
此外广发卡的透支贷款余额也确实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从 22.37%降至 18.44%
而根据已披露的数据进行计算广发卡的额度使用率在近三年来持续下降要知道透支业务会为银行带来利息滞纳金 曲线手续费等收入算是信用卡重要的利润来源这一点在广发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
在财政部等部门要求下,银行需要从 2020 年年报开始将信用卡分期收入算为利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利息收入和之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数据的变化,大致推测出分期收入的规模。
据此测算 2019 年广发卡的信用卡分期收入超 250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 30%以上即便近几年来业务表现不佳到 2023 年广发卡透支余额依然占据其个人贷款与电款余额的 48.09%这在所有银行中都很少见在这项数据背后我们发现
这可能来自广发对办卡消费分期等业务的强推因此招致了不少投诉例如在广发 2024 年接到的 15531 件监管转办投诉中信用卡类占比高达 86.4%
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不良率则在攀升 2021 年至 2023 年广发卡的不良率从 1.54%上升至 1.59%2024 年更是超过了警戒位达到 2.19%这正在加重广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指标同样显示出广发信用卡的衰落比如 APP 用户量不少银行卡中心很早就开始布局移动端比如招行推出的行业首款信用卡 APP 涨上升活其 2023 年的总用户约为 1.44 亿平均月活为 4197.55 万相比之下广发卡的发现精彩 APP2023 年的平均月活仅为 1800 万
总结来看广发信用卡的发行数量交易额使用率业内排名都在下滑上升的只有不良率再这样下去废卡的称号恐怕真要坐实了在信用卡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别的银行或许还能容忍该业务的收缩但考虑到广发对信用卡业务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核心业务出了问题
他也很难有好日子过如果说此前用户将广发卡称为废卡还带有一种中文语境下的调侃意味那么他真正变废的开端大概是 2023 年 2023 年广发南航明珠卡一纸公告将积分兑换里程的比例由 14 比 1 变成 18 比 1 还取消了多项里程赠送和商城优惠券赠送权益
2024 年广发系列商旅卡的权益更是大幅缩水当年 5 月广发冠名机场贵宾厅高铁贵宾厅设定了每日预约上线且需提前至少一天预约此次调整涉及十余种信用卡包括顶级白金卡 Visa 无线卡等市场公认的神卡商旅权益本来一直是广发卡引以为傲的特色和强项至此这项优势开始逐渐丢失
接下来权益缩水逐步波及更多广发信用卡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在产品设计方面广发卡也陷入了创新困境曾经的广发卡创新如呼吸般自然在母婴女性商旅网络等领域均有亮眼产品如国内首张女性专属信用卡广发真情卡以及曾被认为是最值得办理的行私卡广发真相白等
但这些信用卡产品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今广发卡为吸引高净值客户希望通过推出高端信用卡产品以此打通零售业务中的私营财富管理等业务但实际来看年费标准确实提高了权益却在后续大幅缩水如此不体面的模式很难不让持卡人大呼上当
信誉下降不提广发卡的吸引力也被削弱了产品表现乏力的背后是广发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负责人变动的时间线来看广发卡中心的首任领导是吕师峰其通过产品创新风控体系重构和战略定位调整成功塑造了广发信用卡的市场竞争力
但吕时锋在 2010 年被调职 2015 年离开广发银行这引发了公司内部震动随后接任的是林德明其从广发总行营业部总经理调任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任职期间林德明延续了吕时锋时代质与量并重的策略
直到 2022 年离开信用卡中心当前广发信用卡中心的实际负责人是金茜他曾担任广发银行首席信贷官具有信贷审批与科技行业的复合背景在结合广发银行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不难看出其对自身的行业定位认知一直与实际业务之间存在偏差 2006 年花旗银行与广发签署技术合作与协助协议欲将广发打造成一个零售银行
二者在合作期间矛盾不断但彼时信用卡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这套战略在客观上依然助力了广发银行信用卡的零售业务发展 2016 年花旗退出中国人寿入主广发这段时间内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面临人事动荡银行自身战略也发生了调整 2015 年广发银行在年报中将打造中国零售银行排在战略布局首位
2016 年银保协同则被提至零售金融业务之前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了当年的业绩上 2015 年广发银行的零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4.5%2016 年该业务的同比增速就迅速跌落至 3.92%
几乎是前一年的十分之一诸多因素干扰下广发银行错过了信用卡业务的关键爆发期进而不断被后来者超越 2024 年广发银行提出推动信用卡从注重新增发卡向强化存量经营模式转变虽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其在行业上升期已经将先发优势拱手让人如今到了下降期想再追赶已是难上加难最后的最后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信用卡业务难以翻身广发银行又会如何发展呢
前述提到 2024 年是广发银行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事实上如果细看 2023 年的利润表现和结构我们会发现那其实来自所得税减少和集体减值准备减少这些更多是通过财务手段控制利润释放
因此广发银行的盈利能力或许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下降了核心信用卡业务压力山大之时广发银行的净息差也在持续走低信贷成本高盈利能力弱于同行营收表现不佳的同时广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却在不断加重
近二十几年来全国不少知名房企在广东诞生这成就了广发却也使其产生了某种路径依赖资产结构调整之后房贷不良率居高不下由此在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困境最为突出时广发银行已经走到了危险的悬崖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