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增加竞争者数量和取消50%降幅可入选条款,导致降价失去防护网,使得降价幅度超出预期。
抗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免疾病等多个领域的62种共385个药品,最高降幅达到99%以上。
跨国药企的进口原研药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市场主导地位,部分本土龙头企业也丧失了优势。
集采促成435种药品降价,为新药和技术腾挪出近5000亿元空间,使更多患者用得起药,医保基金有更多资金鼓励创新。
国产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需早布局并挑战专利,否则可能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价格过低可能导致利润太薄,增加企业风险,如华北制药曾因供货问题被通报,尽管规则成熟,但断供对企业和患者仍有切身影响。
最终目的是铲除代金销售,引导产业结构改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创新,部分企业和产品势必被淘汰。
药品的疗效和质量将成为新的赛点,企业需提升突破专利壁垒的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以站稳脚跟。
赶在“双十二”,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又刷新降价纪录了。从公开出来的拟中选结果看,来自抗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免疾病等多个领域的62种共385个药品杀出重围,这些产品来自234家企业,最高降幅达到99%以上。而且,降价90%以上,已经从前些年的最大降幅,变成了如今的普遍现象。 尽管仿制药成本很低是业界共识,但是这样的低价,特别是需要无菌生产的输液产品报出如此低价,还是令业界内外感到担忧。那些注定会被淘汰的国产仿制药,已经再没有退路了。 本期,一同聊聊药品价格大跳水背后的商业真相。 【时间轴】 01:46 又一批财富梦碎了? 03:31 仿制药已没有退路 05:51 药企急需找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