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仍在围猎大学生本文来自虎秀庙头 APP 作者丁平一位绝望的母亲不久前给一位大学老师发了一封邮件信中写道这名母亲的孩子在大学时受虚荣心驱使偷偷借了大量网贷直到无力偿还时才向家里求助
然而这个家庭本就经济拮据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亲每月 3000 多元的退休金这并非个案一位山东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向妙头反映近年来在他每年接待的数百名大学生中至少有十几位会因网贷问题出现心理困扰目前
目前接诊的来访者中有三名学生甚至已发展为重度抑郁需要接受长期治疗近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大学生因网贷发起维权的案例超过 5000 条维权对象包括分期乐拍拍贷杜小满京东金融等知名平台这很不正常
网贷的初衷本是解决短期资金需求但现在它开始为消费者创造本来不该存在的需求许多大学生在陷入网贷陷阱后都会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我会上这个当
起初他们只是在刷抖音或浏览京东美团等平台接着却会被诱导点开贷款界面一旦出于好奇心想要尝试就可能欠下难以偿还的债务有尝到苦果的大学生像虎秀描述了他最初陷落的过程放贷那么容易只要在屏幕上清点几下银行账户就会凭空多出一笔巨款
直到收到催角通知才发觉自己早在无意间铸成了大错除了学生家长也对此表达了不解为什么能在手机上借钱怎么就不能像银行一样必须在柜台办理贷款要求审核和担保贷款难度上来了无法轻易借到钱也许就不会让类似的事反复上演
事实上网贷平台正是利用了用户注意力有限和信息不对称的弱点故意模糊或隐藏关键信息诱导用户一步步点击一步步陷入平台常以免息或低息的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的年化利率却鲜有人知
有些平台更是会把利息拆解包装为每日几元的微小支出这会让消费者低估贷款的负担有些大学生在借款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笔贷款的利率高得吓人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江树广指出消费者在了解贷款的真实年利率后对这类贷款的接受意愿会显著下降
网贷平台的追求显然正好相反很多网贷机构会聘请深谙消费者心理和人性阴暗面的专家设计出一些极易让用户掉入陷阱的产品在用户界面上贷款非常易得但相应的风险提示却格外隐蔽
更有甚者某些平台只会为极少数高信用用户真正开放相对低息的小额贷业务申请失败的提示却极为隐蔽未通过的申请者则会被导流至非平台自营的贷款产品 2010 年美国用户界面设计专家哈里布里·格努尔提出了一个名为黑暗模式的概念指的是在线平台经营者会通过刻意的界面设计来误导操纵欺骗消费者
使其做出有利于平台经营利益却不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交互决策黑暗模式给大学生们挖了陷阱过高的网贷利率则让他们爬也爬不出来
多数网贷机构披露的年化利率在 7%至 24%之间这在表面上符合监管方对贷款利率上限的要求但实际上平台往往还会通过收取明目繁杂的服务费咨询费等将借款人的综合借贷成本进一步推高至 15%至 36%而且一旦出现逾期还会叠加高额逾期费用和利滚利
部分借款的实际年化综合利率甚至超过了司法部门规定的 36%的高利贷标准在网贷业务中资金流量风控三者缺一不可资金方一般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
互联网平台则负责为金融机构导流或在联合放贷模式下与银行等资金方共同出资按比例分担风险和收益担保方一般为持牌融资性担保公司或住贷机构他们会向借款人收取担保费在借款人违约时承担贷偿责任
在这一链条中资金方通常依赖流量方进行线上货客并借助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分担风险互联网贷款模式的形成既源于资金方线上货客和风险控制能力的短板也反映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风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深层问题
因此在这种分工合作的利益链条中一旦某一环节失效比如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风控机制失效等风险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变大
资本为主力会层层加码高额风险成本最终还是落在了借贷方的身上此等套路带背后网贷机构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2024 年奇富科技实现规模净利润为 62.48 亿元销售净利率高达 36.4%信也科技全年规模净利润 23.88 亿元销售净利率为 18.27%
理论上看大学生不应该是往代的理想客户但在现实中他们却成了最理想的猎物他们年满 18 岁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独立行为能力但大多数人既缺乏社会经验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越来越多的国民级互联网平台开始涉足网贷业务并在自家应用的显眼处为借贷入口引流高强度冲浪的大学生们首当其冲成功被网贷捕获当然这也并非平台的无心之师金融体系中有两大顾忌分别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即在借贷交易开始前金融机构便知道借贷者的资质良有不齐因此他们会通过信用资质对用户进行层层筛选只为高信用客户提供较低利息的贷款而为规避低信用客户的违约风险他们会选择提高其他产品的整体利率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金融机构只能逐级提高利率加剧逆向选择效应
高息贷款平台对信用资质要求不高吸引到的往往是那些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更低息的贷款的人这些借贷人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因此在网贷产品设计中贷款利率通常与违约风险挂钩高利率的背后是较高的违约风险
这种产品已经设定了有些人可能不还钱的前提迫使按时还款的客户为其他人的违约买单那些原本有还款能力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被误导的人反而被迫承担了更多刚成年社会经验尚浅的大学生由此成了这场博弈中的最大受害者首先大学生们还有相对清晰的未来由于不想早早就成为老赖他们通常有较为强烈的还款动机
为了保住未来还款的压力往往会被转嫁到父母身上形成家庭无限连带责任再者大学生的信息非常好溯源一旦发生逾期平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催收要么以个人信息要挟本人要么直接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展开催收他们几乎无处可逃
监管机构自然发现了这个漏洞自 2017 年起就多次出台禁令明确禁止各类网贷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到 2021 年 3 月银保监会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再次重拳出击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款
一时间校园贷销声匿迹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校园贷变身为网贷继续在大学校园中钱资暗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网贷行业一直以来都缺乏明确的直接主管机构其次正当消费超前消费和过度借贷等用于明确网贷责任的关键概念尚未得到厘清在司法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
难以界定和查处违规行为这就给了违规平台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在明知监管禁令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可以通过隐性收费模糊身份审核等手段绕开政策甚至故意将学生群体淡化为年轻人以规避监管海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写道通往地狱之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
2007 年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层面开始鼓励普惠金融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让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中小微企业农户和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融资机会然而到 2014 年这个行业开始野蛮生长在狂飙之下背离了普惠的初衷
达里欧在《原则》一书中写道拥有大量储蓄低债务和强大储备货币的国家能更好地抵御经济和信贷崩溃储蓄少大量负债没有强大储备货币的国家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则较弱积累财富的根本在于储蓄而非负债消费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一向以高储蓄的金融文化著称在中国家庭储蓄率常年高达 30%到 40%远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这也是东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然而我们社会的消费和储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当前一代年轻人大多未曾亲身经历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缺乏对高储蓄文化的深刻认同更容易受到高消费观念的影响大量网贷平台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通过低门槛快速放款和多样化营销手段鼓励年轻人花明天的钱想今天的乐
有数据显示中国年轻群体信贷产品渗透率已高达 86.6%近一半年轻人存在实际负债许多人甚至陷入了以待养待的恶性循环这一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美国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例子
近期全球再度触发贸易大战根源正是美国的债务危机依靠全球对美元的信任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最终陷入严重的债务困境截至目前美国国债规模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120%美国的信用已被严重透支美债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视为风险资产
美国的负债文化不仅深植于其政治体系也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世纪 90 年代北美开始兴起一种为期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名为发薪日贷款借款人承诺会在自己发薪水后立即偿还贷款如果到期无法还清则可继续延期与传统接贷产品不同这种贷款对申请人的资信要求很低且无需繁复流程或担保要求
看似轻易的贷款行为是陷阱掩盖了发薪日贷款的超高年化利率
早在 20 多年前就有数据指出美国的家庭破产率约为 1/10 截至 2024 年 7 月美国总人口约为 3.4 亿人对应约 1.2 亿个家庭也即约 1200 万个美国家庭正深陷发薪日贷款困境甚至有约 44%的美国家庭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甚至拿不出 400 美元应急这些都仅是我们不能重蹈美国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