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张小泉的麻烦,剪不断

张小泉的麻烦,剪不断

2025/4/11
logo of podcast 虎嗅·商业有味道

虎嗅·商业有味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小泉公司投关部门相关负责人
胡威
Topics
胡威:张小泉集团深陷数十亿债务危机,这并非简单的财务问题,而是激进扩张、关联担保等多种因素交织的资本困局。注册资本仅1681.7万元却背负数十亿债务,这种小马拉大车的财务结构暴露了其经营治理的深层风险。富春控股收购张小泉后,将品牌作为资本运作的工具,大量资金投入到与主业无关的领域,导致重资产运营模式下现金流吃紧,最终形成担保违约再担保式的债务螺旋。 预重整程序被解读为“弃车保帅”,试图将风险隔离在上市公司之外,但风险传导渠道依然存在。张小泉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已被全部质押或冻结,控制权面临极大风险。 张小泉的困境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品牌在资本化、多元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挑战,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是所有老字号都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 "拍蒜刀断"事件对品牌形象造成持久伤害,而财报数据显示张小泉研发投入不足,依赖营销拉动而非产品创新,这些都加剧了其困境。 张小泉公司投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张小泉集团与张小泉股份在财务、业务、人员方面独立经营,上市公司经营一切正常。针对控股股东的债务问题或其涉及的冻结事项,投资者可以关注公司公告,公司一直都有对外披露相关事项。

Deep Dive

Chapters
张小泉集团及法定代表人被执行31.3亿,这起事件将拥有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推向风口浪尖。其注册资本仅1681.7万元,却背负数十亿债务,暴露出其经营治理的深层风险。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债务危机集中爆发,张小泉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也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
  • 张小泉集团被执行31.3亿
  • 注册资本仅1681.7万元,负债数十亿
  • 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深陷债务泥潭
  • 上市公司股份被质押或冻结

Shownotes Transcript

张小泉的麻烦剪不断本文来自虎秀 ESG 组作者胡威在拍算断刀风波过去两年多后中国刀剪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张小泉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这一次的危机并非来自产品质量而是其控股股东深陷数十亿债务泥潭 2025 年 4 月 2 日张小泉集团及法定代表人等被执行 31.3 亿的话题冲上百度热搜将这个拥有近 400 年历史的老字号推向风口浪尖一个由激进扩张关联担保交织而成的资本困局逐渐浮出水面

不仅威胁着张小泉的控制权稳定也折射出中国传统品牌在资本浪潮中的转型振脱 2025 年 4 月 2 日上午开始有媒体报道这条新闻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富春投资有限公司张张生张国标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 31.3 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这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迅速在财经圈引发关注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此次执行案件涉及 40 家企业及个人除张小泉集团外还包括其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等关联方

截至本文刊发张小泉集团现存 8 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 39 亿元其法定代表人张昌生已被限制高消费这绝非孤立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债务危机集中爆发就在执行信息公布的三天前即 3 月 28 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对相关方立案执行

4 月 1 日张小泉集团又新增两宗被执行案件上海靖安区法院对其执行标的合计 4723.68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张小泉集团注册资本仅 1681.7 万元却背负数十亿债务

这种小马拉大车的财务结构暴露了其经营治理的深层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的直接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持有的 7600 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 48.72%已全部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追溯这场危机的源头必须将目光投向张小泉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张国标张张生兄弟构建的富春资本系公开资料显示张国标张张生兄弟早年通过建材贸易起家后创立富春控股集团义务版图逐渐扩展至物流房地产等领域

2007 年富春控股以 1.2 亿元收购杭州张小泉集团 70%股权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上海张小泉与杭州张小泉的品牌之争也开启了这家老字号与现代资本融合的新篇章然而这种融合很快显露出异化迹象

有业内人士指出张小泉品牌逐渐沦为富春系资本运作的工具而非核心发展主业张国标掌舵的富春控股集团将张小泉品牌积累的资本大量投入物流园区商业地产等与刀具主业无关的多元领域 2022 年该集团通过旗下网营物联平台在全国布局智慧物流园区仅陕西杨陵供应链运营中心一个项目投资极超 15 亿元

同年其与陕西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合作建设的陕西玉制菜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约 3.5 亿元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很快遭遇现金流考验比如 2023 年 3 月该集团以上海惠泽实业应收账款为标的向上海城邦保理融资 2 亿元并由张小泉集团质押 2875.63 万股上市公司股票做担保

一旦债务未能按期兑付担保链条就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截至 2025 年 3 月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方涉及的融资业务预期 9 笔债务预期本金合计 8.03 亿元而作为担保方的债务预期金额更为惊人未贷偿本金高达 51.21 亿元两者相加傅春系与张小泉集团相关的预期债务总额逼近 60 亿元大关这形成了担保违约再担保式螺旋

实业品牌沦为资本腾挪的质押物而地产等非核心业务的崩塌最终反噬了根基这种风险传导机制在股权结构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张小泉 3 月 25 日晚间的一则公告显示张小泉集团 99.9981%股权由杭州富泉投资持有而后者系富春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

富春控股通过这一复杂架构实际控制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但如今这一链条的多个环节岌岌可危 2025 年 3 月 25 日杭州市富阳区法院一纸决定书将富春控股集团推入预重整程序法院认定该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指定了预重整临时管理人

这一司法介入被广泛解读为弃居保帅之举通过欲宠者建一道债务风险的隔火墙避免危机蔓延至上市公司层面面对控股股东的债务风波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迅速作出回应 4 月 2 日公司投关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小泉集团是张小泉股份的控股股东双方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均是独立经营

上市公司目前的经营一切正常针对控股股东的债务问题或其涉及的冻结事项投资者可以关注公司公告公司一直都有对外披露相关事项这一表态试图划清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风险界限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公告发布当日张小泉股价下跌 1.34%报收 16.25 元与 2021 年 9 月上市首日的 38.16 元相比股价已腰斩表面独立的背后风险传导的渠道依然存在

根据张小泉 2025 年 4 月 2 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持有的 320 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05%将于同年 5 月 8 日至 9 日进行司法拍卖这批股份的处置源于 2023 年 10 月的一笔质押担保

张小泉集团以其持股为实控人张昌生与张晓之间的金融借款业务提供担保后因债务违约遭强制执行更严峻的是截至公告日张晓泉集团持有的全部 7600 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已被司法冻结另累计有约 1.44 亿股被轮候冻结后者数字达到其实际持股量的 189.7%

这种超额冻结现象意味着一旦进入执行阶段张小泉的控制权或将面临多次分割富春控股的育虫整程序为事态发展增添了新变数根据公告本次育虫整仅针对富春控股单一法人主体刻意将张小泉等下属企业排除在外

这种安排理论上为上市公司筑起了防火墙但实践中难以完全隔离风险若富春控股重整失败质押权人或债权人可通过司法拍卖取得股权张小泉实控权或将落入外部资本手中张小泉集团自身也在 3 月 26 日新增 5073.7 万元被执行信息法人张昌生已被限制高消费显示危机正在多层传导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 1628 年以梁钢经做的剪刀工艺文明曾是最早一批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但如今这家历经近 400 年风雨的企业正面临其现代史上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2023 年商务部首次将 55 个长期经营不善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 73 个经营不加业绩下滑的品牌要求限期整改

因拍算刀断事件深陷舆论风波的张小泉被列入予以整改名单这场风波中客服菜刀不能拍算以及总经理夏前良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等不当言论对品牌形象造成了持久伤害

财报数据显示张小泉的研发投入体量一般当同行十八子作和王马子持续加码智能制造时张小泉的研发占比低于前二者甚至不如一些传统不锈钢剪刀企业与此同时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2024 年前三季度达 1.2 亿元反映其依赖营销拉动而非产品创新的发展模式

张小泉的历史本就是一部资本一主史从明末张氏家族创立到 2006 年被张国标收购完成去家族化再到如今可能因债务处置二次一主业内有声音指出当张小泉三个字从匠人烙印沦为资本筹码断掉的或许不只是刀更是一个民族品牌的价值脊梁随着五月股份拍卖日临近和复春控股育虫整推进张小泉面临三种可能出现的情景

情景一重整成功维持现状若富春控股通过预重整达成债务重组方案张氏家族可能保留对张小泉的控制权但考虑到高达 59 亿元的逾期债务这种结果需要债权人做出重大让步情景二引入站头部分一主金融机构或产业资本可能通过债转股等方式部分接盘形成混合所有制结构这种方案有利于稳定经营但多方博弈可能延长决策过程

情景三彻底一主品牌重生外部投资者通过司法拍卖取得控股权实现完全接盘这对张小泉品牌或许是双刃剑既可能带来新生也可能因控制权分散导致战略混乱无论哪种情景这家老四号都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其困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危机更折射出中国传统品牌在资本化多元化过程中的普遍挑战

当降薪遭遇资本当传承碰撞扩张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将成为所有老字号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