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收听
谢谢方老师关于模型的一些介绍然后我们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歧视还有一些平权运动的问题就方老师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包括 2006 年 AER 那篇关于 troop search 的 paper
然后还有关于 mismatch 的研究以及非常非常多相关的一些研究所以我们想请问方老师就是您在这一类研究当中有一些怎么样的心得和体会尤其是现在包括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兴起 AI 其实现在算法上我们有时候也觉得会有一些歧视在里面就想知道方老师对于这些最新的一些现象一些分析和看法是的这个问题也非常好这个
我最近的确也又开始对这个歧视和那个算法的应用对歧视的影响这个也开始又感兴趣我们我去年还跟现在也在做一些项目吧就是跟算法和歧视有关的但是回到那个先回到那个 2006 年那个 AER 那边关于区分种族
歧视偏见和统计歧视这两个来这个 Racial Prejudice 和 Statistic Discrimination 这两个那篇文章呢也很有意思这个研究市场市场需要有一个 community 这个很有意思我们当时在 PEN 的时候
这篇文章就是我最早那个感兴趣这个问题呢是我当时还在 Penn 博士的最后一年的时候这边有三个老师 John KnowlesPatrick Todd 和那个 Nicola Borsigal 他们写了一篇文章也是关于这个 Ratio Profiling in Motor Vehicle Searches 这个发表在 JPE 上面当时呢他们让我做了一个
就是说在他们在投稿之前让我做了一个 proofread 来就读一遍看看有什么 comment 接着我的那个博士论文就跟歧视有关了但是他们这个让我那个 proofread 一遍我读下来以后呢我觉得那文章挺喜欢的但是呢也有一些 critic 就是说是呃
有一个最大的 critique 就是说他们把那篇文章里面假设就说这个警察不管黑人警察白人警察或者西班牙裔的警察他们的整个 racial prejudice 对黑人白人和那个西班牙裔的 driver 这个开车的人这其实呢都是都是无他别的所以我当时这个问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把这个 comment 给他们三位作者他们说这个呃
他们数据里面没有这个 police 的那个 race information 如果有的话会怎么弄所以我当时就读完他们的文章以后我就开始想这个问题如果我知道他们的数据里面没有这个 police 的 race information 所以就算我给他们的 comment 他们也没法做
但是我想如果有这个 race informationof the policeas well asrace informationof the driver 那能够怎么做接着我实际上就一直在想那个问题但是到 200 大概 2004 年左右我在网上找哪个那个州有这种数据发现哎
佛罗里达他那个 highway patrol 网站上面说他们有这个 vehicle stop and search data 同时也有就是说是他们一个所有的那个 state trooper 这个警察他们那个 race information 什么都有那我想着就他们这两个能不能应该能够 match 我就问他们写了个邮件说你们有没有这个数据可以给我
那个人他给我回个电话说有没问题你给寄个 CD 空白的 CD 过来就行那我立刻寄过去就把数据他就寄过来这是我唯一的一个就是说自己要数据成功的这么一个案例就是说真的是我当时还就寄个空白 CD 过去他就寄过来数据寄过来所以我们就开始做数据分析后来没想到呢
原来以为就是说你把那个 police 的这个 race information 原来是 police 有不同的 racepolice 有不同的 racial prejudice 可能会 make it harder to distinguish 这个 racial prejudicefrom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没想到最后我们理论模型这个也是利用一个就是说一个理论模型最后给了一些 unexpecte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导致了我们可以用这个 unexpecte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来做一个 test 这个关于跟你开始会的问题有关就是说我们写这模型的时候一开始写下来也不知道就是说最后能不能帮助我们
但是我对那个问题呢就是说整个这个平权那个歧视问题呢我是觉得我
我个人呢就是觉得是个美国的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问题这个我们在这个歧视的研究当中的一些分析方法事实上在别的地方也都很运用比如说在美国的话这个 racial prejudice 是个大问题在中国 racial prejudice 不是大问题但是有 gender bias 可以吧
没有 female gender bias 也是个中国问题不光是美国问题也是个中国问题确信的 bias 这个你机关 bias 这个中国的 labor market 也是有这个问题这个 bias 事实上是可以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这个研究方法事实上在中国也是有应用但我这个东西还是主要是在美国应用在美国我是觉得
所有的关于歧视研究也好关于那个 affirmed action 叫平权那个法案那个也好我就觉得归根到底这个有可能就会叫平权法案尤其是我是作为一个学者来说是这么考虑的这个 policy goal 很好 you want to make surethat everyone is treated the same wayyou want to remedythe past discriminations 初中都很好
初衷好的一个法案并不代表它最后执行结果也一样完美所以我本人觉得 Affirmative Action 是有必要但是 Affirmative ActionThe way it's implementedmay not be perfectmay be improved 所以我做的 Mismatch 那篇文章也好关于后来参与的哈佛大学于美籍亚裔学生的诉讼当中也好我们想说的研究想说 Let's evaluate Affirmative Action
用一个平常心来不要带一个政治色彩不要说就没办法不应该去我们作为一个实证研究的学者的角度就是所以我们就想说什么呢你想帮助一个少数族裔的那种学生让他们更加容易进入一个
比如说好的学校,比如说以前坐在了 Stanford Law School,他们的 law school,有 affirmed action,they make it easier for minority students to join Stanford Law School。其实当时的确,那文献里面有一个 UCLA 的 law school professor,Rick Sanders,他们就用了那个 Stanford Law School 的数据的分析,就说,嘿,你说黑人学生进了 Stanford Law School 以后,
到底是不是对他们好啊有好处吗这个是个问题啊是个问题啊 rightgetting into stanford law schoolis greatbut if you cannot passright by examrightyou may be better offgoing to a second tier law schoolwhich specializes in training
就是那个律师资格考试所以他们就想说他们的确在书记里面说黑人学生去了 Stanford Law School 以后
他们这个毕业五年以后通过这个律师资格考试的那个比率不如黑人去了这个 secondary law school 的黑人通过那个律师资格考试的比率高所以他们就说 there is mismatchaffirmation is badfor the minority studentgood intentionbut actually hurt the minority student 想说这个问题但我们当时想的 affirmation
谁说已经说是那个 Buy Exam 是黑人学生想进那个 Stanford Law School 的唯一目标了他们也许想着说我去了 Stanford Law SchoolThere is a better chancehigher chance for them toto clerk for Supreme Court Justice 可能有更加 Postigious Law firm 他们可能不满足于进行通过那个律师资格考试所以真的就
我们当时想做的一个 critique 就是说那个 Rick Sander 他们有文章 assume passing the bar examis the only goalof a studentgoing to law school 那 that's assuming too muchmaybe the studentsmay have otherpreferences 所以我们就想说从一个 review preference 的角度来说这个 giving the studentsadmission into Stanford Law Schoolexpands their choicesoverall in general 我们的经济学家就知道说 you have larger choicesif you are rational
You will be better off in utility sense, right?所以就说什么情况下面 Having a larger choice set 可能会 make you worse off 呢
有些 necessary condition 也许我这个有就是说是有这个 incomplete information 我不知道自己去了那个 Stanford Law School 对我是好还是坏一旦接受以后那个 Stanford Law School 以后我是会觉得 on average 那个黑人去我作为一个 Mannoy student 去 Stanford Law SchoolI'm better off than going to second tier law school 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是 average 还是 marginal
所以我后来在 Duke 写的那篇文章就是想研究这个问题就是说这个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ismatch to happenmismatch in the utility sense to happen 需要有一个 information asymmetry 所以我们就去 test 跟 information asymmetry 发现了就是在 Duke 数据里面我们发现就是说至少是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是满足了这个 Duke 知道
他们读课以后是会学得很好还是学得不好读课他们有自己的 private information 学生不知道这个 information 但是我们另外一个回头看就是说这个学生如果说他们是 taken off the wait list 的话他们事实上知道自己是 marginal 的
一般你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那个学校都会很 excited 说 congratulationsyou are admitted toDuke 或者 to Stanford 他们不会告诉你说你是我们最后一个录取的学生了他们不会告诉你但是 marginal 的 waiting list 上面的学生他们是要知道的他们原来没被录取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说 hey you got off the wait listright 所以他这个 wait list 学生他们知道自己原来没进是 marginal 的后来进了完全是 marginal student 我们发现 marginal student 这个 people got off the wait list 这些学生他们是知道自己是 marginal 的因为
informati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不应该有的这些学生他们也照样他们都是基本上都是接受杜克的那个 offerwhen they are taken off the waitlist 所以我们最后说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ismatch 是满足的但是我们从那个 waitlist information 来说并没有说有这个 mismatch 所以这篇文章呢
也是有点 controversial 我们最后 come out to actually saythere is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ismatchbut doesn't seem to actually lead to mismatch 这个跟 Rick Sander 那个 conclusion 又挺不一样的但是因为我们这文章比较 technical 呢
我们也没有 get into controversy actuallyreporter 他们也想来采访我们我们也比较 careful 我们一般就是说是 qualify our statement 因为做歧视方面研究现在变得非常 controversial 你稍微不对就得罪人了但是我觉得作为学者反正这个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了我们经济学的 training 也正好能够给大家
提供一些新的 insights 来这个我还是觉得应该应该是积极参与这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关于那个哈佛和美籍亚裔学生的诉讼当中我们也是觉得这个因为这个我的一个 co-authorPeter Asadikono 的 Duke 的教授来他他是代表美籍亚裔学生作为这个 expert witnessas economist 来这个哈佛
大学另外一面是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教授 David Carr 所以我们在那边对谈这个互相分析数据我觉得挺好当然我是一直觉得就是说这个哈佛他做的分析里面有一个用了一个 personal rating 来这个非常主观的评价来这个 encode potential racial bias ethnic bias 这个我是觉得
不应该在他们的回归里面出现但是这两个不管是哈佛大学的那个 Expert Witness David Carr 还是 Peter Asadikono 那个美籍亚裔学生的那个 Expert Witness 他们俩都没有用到我们所说的 Outcome Test 的 idea
其实刚刚我想问一个问题您已经回答了就是面对这种比较 controversial 的这个议题是不是要去做感觉您的回答是就是如果我们以比较细致的经济学的分析然后有一定的这个技术性的保护因为做的比较 technical 可能可能一般人读不太懂所以也是一种保护
然后当然从结论上来说就比较 nuance 也比较 solid 能够长期站得住脚关于亚裔在美国处境这个问题现在最近是受到很多的关注吧您的一篇研究里面发现最近的一篇研究里面发现在美国政府关于经济间谍的诉讼当中
涉及到华裔的 case 法官被驳回的概率更高被陪审团判定为无罪的概率更高但是如果一旦定罪的话 conditional 定罪华裔面临更高的刑期我们想问一下您在设想做研究的时候的初衷是什么然后过程是什么然后之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
谢谢你问这个问题最初我对这个研究的兴趣是来自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 report 大家可能听说过叫 Committee of 100 是一个华人的这么一个协会
他那个 Committee of 100 呢他出了一个 report 是一个韩国裔的美籍学者 Andy Kim 写的他呢也是用这个数据他呢是个律师确定的是律师他那里面呢就提供了几个两个图吧就是基本上结果也是讲的就是说从 20 这个美国的那个经济间谍法案叫 Economic Espionage Act 是 1996 年通过的
通过这个法案的时候主要目标是针对法国的
法国因为当时这个这个他们很明显的就说因为你看啊就说是有很多法国公司被美国人长臂管辖的确是 1996 年当时那个 Economic Espionage Act 是针对法国的所以 1996 年到年一直到 2008 年啊这个华裔的民智的那个被那个 Economic Espionage Act 里面的两个两个那个条款起诉的呢占的比例很不多大概 20%不到 20 不到点啊
到 2009 年以后,华人的被起诉的比例升到了 51%所以 Andy Kim 的文章里面已经有这两个数据,就是说这个 Chinese names are now accounting for 51% of all the EEA economic espionage act prosecutions
但是他也提到了一个说那个对华人起诉的这些他们最后的叫做 dismissal ratedismissal rate 就是说是法官就是说把这个案子就 dismiss 掉了都觉得你证据不足不值得去审判或者被最后判 non-guilty 的概率呢那个华人会被那个判无罪的概率更高他这里面就有
但是呢他没有跟我们经济学里面那个歧视经济学里面一个很有名的一个就是 outcome test idea 没有结合在一起他就把这两个图放在那边说你看华人被起诉了很多被 found non-guilty 的或者判为无罪的这个概率要比白人高很多他就写在那边他也是 suggest 这里面有这个 ethnic prejudice
against Chinese, right?为什么这个很难呢?就说是因为那个美国司法部总是可以说我们起诉很多那个华人是因为你们华人犯罪的多
他们说我们到底是为什么 51%是华人 别起说是华人并不表明他们是有 prejudice 的他说你们就是华人犯罪的多所以我们经济学里面就是说是要跟那个 racial profiling 就结合在一起了就我们 racial profiling 怎么去区分这个是 prejudice 还是那个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呢就是看说就看它最后的 outcome
这 idea 非常简单,如果你是那个做决定的人,在这现在这个是 DO 界,这个起诉方他们司法部,如果司法部没有这个 prejudice 的话,他会对华人的那个 suspect 和那个白人的 suspect 都会定一样的标准就是你证据收集到差不多有一定的那种 level of confidence 的时候,他才会起诉
但如果说对华人他是轮袖 prejudice, ethnic prejudice,他就说你是华人,我是要针对华人,就算我证据还非常 flimsy,非常 weak,因为你是华人我就要起诉你了。那如果是真的有 prejudice 的话,他就会 charge Chinese with much weaker evidence,那体现在什么呢?
提现他最后你的 case 到了那个陪审团那边到交易局那边的话假设说你这种的意思假设陪审团或者法官他们是没有 prejudice 是 DOJ 有 prejudice 那么到这样的 weak casesbrought by DOJagainst Chinese 那个 suspect 的话他们就会到那个法官那边就通不过了
或者北京南那边都会被 dismiss 或者被 declare non-guiltyfound non-guilty 这叫 outcome test 不要看起诉率要看被起诉的案件当中它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有 prejudice 的话那么就是说你 prejudice against Chinese 的话那么给起诉华人的那些案件最后会很多会失败失败意思就是说 found non-guilty 或者 dismiss 所以我们就把这个理论框架
用到了那个 Andy Kim 那个数据我们就加了很多其他的新的 case 接着呢就是控制了一些其他的那个 Andy Kim 他当时啥都没控制 Andy Kim 就两张表这个做了这些分析做了很多 robustness check 还做了一些 stock market reaction 我们这个比较有意思一个就是说如果说假设的 stock market 比较
是理性的因为这个 Economic Espionage Act 它是针对的是 Trade Secret 都是有一个 Victim Firm 某个企业某个美国公司的一个什么什么那个 Trade Secret 被偷了那这个很多这种那个 Victim Firm 他们都是上市公司
那如果说 stock market 是一个 rational 的话他们一看说你这个起诉那个 Tony 的 Trade Secrets 如果是一个华人的话他们会觉得你这
那个证据可能不是特别稳定的他们的股市就会反应少一点我们真的发现这样如果说是一个 Vector firm 它的股市起诉那天反应就会更稳定如果被告知的骗子是中国人
所以就说我们从 stock market reaction 方面也是 support some of the prosecutions against Chinese spies were so called spies were probably tainted by ethnic prejudice 所以我们这个文章呢实际上也是我们有点担心作为华人写这样的文章但是我觉得
我们也想说就是说你想真的是首先作为华人我觉得 we deserve to be treated equallyin front of the law 另外一个就是说从美国来说你这个 racial prejudice 是 against a certain groupis harmful to American interest 因为他们这个 DOJ 的 resource 也是非常有限的
当他把资源去 chase like some non-spies because they are just they are prejudiced against Chinese 去找去把资源投入到那个不应该去投入的这些案子当中的时候他们也是等于说是一些更值得去去那个去调查的一些真正的 spy 也就漏掉了所以
这个有什么反馈呢事实上也是有很多有的时候我也不愿意接受这些邀请因为很多地方要邀请我谈一谈这个案子啊这个研究啊我会跟他们分享一些这个主要的结果啊就说是还是希望能够把那个
背后的那个 test 这个检验的背后的理论什么的讲一讲有的时候也真的是需要用那个 technical 的 details 来 protect yourself 因为这个太容易太容易被有些 reporter 就用一个标题
来 summarizelike very subtle findings 我们最后这些研究最后都不是 smoking gun 都是 statistical evidence 包括那个美籍亚裔学生和哈勃的诉讼最后 statistical evidence 在美国的法庭 statistical evidence 是可以接受的我听说这个反正我们的那个那篇文章这个 Stanford 的
那个一清理赛的那个 Scott 和那个洪斌老师他们那个中心也写了一个 policy brief 据说也是有不少人读的两千多个人吧读了有没有影响我正还不知道大家还挺感兴趣的因为这个美国至少是他还是觉得
因为这个 China Initiative 现在也撤掉了 DOJ 也是意识到这个有些 prosecution 肯定是 overzealous 他们当然不会承认错误这个 DOJ 从来不承认错误但是他们也许有的时候会 behind the scenes 会 do some adjustment 我也希望就是我们的研究虽然是个学术研究就希望如果说能够在 on the marginmake it make it
make some small difference 这个 DOJ 也许他们考虑的的确这些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也许真的是有点有点问题就是说有点那个歧视的话他们也许更愿意做一下 adjustment 但是我做这些研究本身的目的就是我也特别没有跟 Andy Kim 合作因为我跟 Andy 也是说了一下我就说我们可以合作因为我的文章的确是 inspired by his research 但是他当时的文章是 commissioned by committee of 100
所以我最后跟安迪说我是希望能做一个 independent research 完全跟没有任何 funding agents 有关的 research 就是说反而是 you know if our resultsreinforces or is consistent with hisit makes his
所以 Annie 也是我最近也是跟 Annie 正好有个机会交流他说非常好就说是他也因为我们之前交流过一次但是我后来跟他说我跟我一个学生做我就不帮你引入了因为我觉得一旦引入以后他加入合作的话他也是他原来的 research committee100 commission 所以就说可能反而会
让读者觉得我们的文章也是跟 Comedy of OneHand 有关来 事实上没有关系
谢谢方老师刚才的分享接下来想问一个其实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在您读您的文章里面有两份文章我特别感兴趣其实一篇是和我的博士导师周立安老师合作的是用微观的数据来刻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房价的演进另一篇是和我的本科同学本科驾研就升 6 年的同学邱新成合作的描述中美两国的
劳动力市场的我感觉这两个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除了它关注中国问题之外其实是用数据和统计的方法来刻画中国经济里面最基本面的重要问题然后为大家来提供这个方面的特征事实这恰恰是我们研究中国经济的时候很多人面临的短
就比如说一些最底层的因素房价失业收入等等反而没有那么精确的数据或者得到很良好的刻画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以及比如说在未来来看还有哪些是这种比较重要刻画它的特征事实和描述它的演进变迁本身就会有价值的这种研究议题吗
好的谢谢你这个问题就是我开始提到就是我对中国经济的研究的兴趣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就是原来就一直是一个
读者吧我也是读别人写的关于中国经济文章但是第一篇开始提到跟蔡洪斌老师和徐立行老师合作的关于那个 Eaten Drink 那篇文章后来我回国的也多了我每次回去我都是把它作为一个跟国内的学者交流把自己等于说添补一些这个国内发生的很多 exciting 的这种事情的这个等于说 update 一下
这个也是了解到很多 unique 数据首先我觉得以前我们总是说哎呀你这研究中国问题这个 does it have broader implications 总是好像需要 apologize 这个 you knowI'm doing research on Chinanot about US 我现在觉得慢慢慢慢这个问题应该
会有所改变经常大家可能还会在 referral report 的时候得到一个 comment 就说 oh what'syou know it's about chinait's very unique to china 这个 what's the implication formore broad implication 我现在觉得就是说你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用 PPB 的话第一大经济体这个 i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merging countries 涉及到世界那个四分之一的人口 Chinese economy actually is interesting in itself
中国是过去 20 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的 contributor,right?We don't need to apologize that we are doing research about China,right?Understanding Chinese economy actually is a big component of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economy,可以这么说,right?
所以前两天正好是我们那个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这个期刊我跟主编有一个交流他说他们的 publicity 这个 IER 的 publicity 他今年在网站上最常 search 的那个 itemChinaChinese economy 是第二条
所以就说你看整个这个 Value 的网站上涉及的不光是中国学者在涉及所以等于说是 Global search 的那个 frequency 那个第二大的就是 China 第一大是 supply chain 大家也能理解就是现在可能有很多那个对 supply chain 的这个研究很多人都在涉及 China 是很重要所以就 IER 现在也开始刚刚搞了一个 virtual issue about Chinese economy
但我是回过头来就是说这是一个就是说中国经济的确是有很多 unique features 咱们中国的体制是 unique 中国很多研究问题这个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questionin China you havebig sources of variation 比如说大家研究这个 pollution 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对人的 productivity 的影响在美国的话你的 variation 很小
这个是的有些地方这个更加 polluted 一点这个比如说 highway 的出口住的人他们可能那个空气质量没有这个离 highway 远点的地方那个空气质量好但是 variation 很小中国有别的 variation 是 air quality 如果说你要研究这个 sex ratio imbalance 的影响中国有不同的 county 之间有很大的 sex balance ratio 这个不同在其他国家没有这样子的 variation 所以中国有很多 unique variation 提到这个房地产
房价指数在美国的话这个叫 quality constant 这个 housing price index 最著名的就是 case shiller index 这个 shiller 还拿了诺贝尔奖就说是用那个 repeated sales 同一个房子
第一次卖第二次卖第三次卖它的价格的变动因为是同一个房子那么以价格的变动 accounting for depreciation 以后就是那个 housing price index 就可以这样 construct 出来那中国的 repeat sale 呢首先 repeat sale 不多第二个 repeat sale 是价格不可靠这个二手房吧它这个有大家做很多那种营养合同这东西所以就说是价格不可靠所以我们中国没法用 repeat sale
所以我们当时就利用了一个中国的 unique feature 中国的房子不是个 single family house 绝大多数都是小区里面的公寓小区经常有 17 27 37 但是同一个小区里面的房子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市的 17 27 37 有的时候会可能有两三年的时间同一个小区的房子它的品质都差不多了虽然不是同一个房子但是同一个小区里面的
第一期的 apartment 和二期的 apartment 和三期的 apartment 可以想象着可以 very analogous to the piece right 所以我们就用这个中国的 unique features 这个不光中国了你想新加坡也好这个 emerging country 绝大多数的老师绝大多数的那个那个那个那个 housing market 像中国一样是是主要是那个 housing project right
所以我们就用这个来扣价扣化了一个中国的房价指数跟国家统计局的方法呢又很不一样国家统计局是按照那个每个月的这个平均售价
平均售价的话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你这个像北京它的早期的那房子平均售那个那个那个住房还离市中心挺近的慢慢到三环四环五环越走越远这个平均售价的话是没有考虑到这个房子卖的不同时期卖的房子的品质的地段什么都不一样可以做些调整但是你可以把
你可以把我们做的那个我跟周立安老师和熊伟老师和顾全林一起做的那个指数呢想象成是一个这个 quality control 这个 Housing Price Index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你说你提到了我跟那个邱新成同学他是在 Penn 读博士的那个博士生做的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美劳动力市场比较这个呢
也很有意思这个文章的 motivation 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问题 motivation 事实上来自于一个关于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的问题有关的国内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提很久了
中国的退休年龄大家都知道蓝领的女性 50 白领的女性 55 男的是 60 相对国际来说都很年纪很青而且这个退休年龄是建国初期大概 55 年时候就定下来一直没变了这个 life expectancy 增加了很多但是退休年龄都一直没变但是提高退休年龄很难很难这个国内市场已经想提高退休年龄已经十多年了
大概 2012 年开始提出说要提高退休年龄一直推行不下去我呢在国内有一次做了一个在复旦做了一个在一个叫谁来养活中国老人这么一个研讨会上面给就说是介绍一下国内外的不同的退休年龄就讲了一个就是说你看中国的退休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应该可以提高退休年龄
接着当时有不同报社的记者光明日报 解放日报记者在那边写写了以后接着有些评论出来以后有评论评论就说挺负面的这个读者就说提高退休年龄说说容易我想找工作谁会给我工作这问题我觉得挺好他就说你说提高退休年龄
提高退休年龄这个政策能够实行的一个条件就是说那些 55 岁的女性或者是 60 岁以后的男性他们想继续工作的话有这个企业能够继续雇佣他
但读者的意思就是说 哎 太难了现在 35 岁 40 岁的找工作都很难你叫 55 岁的再去找工作很难那我们经济学来说你找工作很难是因为你自己想要的工资够如果你真的是工资降下来你总有人愿意雇你嘛
那这为什么接着我们就我跟那个上台的一个张一老师在做的一个研究说就想研究为什么中国老人年纪大的人他们找工作那么难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资预期降不下来他们在他们预期的工资下面
没有雇主愿意雇他们 OK 没有足够的雇主愿意雇他们那我们接着就要问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国老人的那个年纪大的那个老人的那个工资预期那么高接着我们就想说中国年轻人的 productivity 上升太快了我们知道那篇文章叫 Growing Pains 成长的烦恼的这篇文章那个跟张一老师的那篇文章是 Growing Pains 因为中国的这个 co-ho to co-ho 这个年轻人的 productivity 增加太高他们年轻人的工资涨得很快
老年人他们的 products 没有增长那么快但是他们呢有一个 fairness concern 就觉得年轻人工资在涨我们也想涨一点虽然他们的 products 没增长他们也想工资跟着年轻人一样涨但是企业呢
不愿意给老年人找工资所以就出现了这个老年人找工作难这个问题所以这里面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就是说需要有一个就是说是去描述就是说中国年轻人的增加到底有多快
怎么样去说中国年轻人的那个 product 会增加很快呢我们就我就跟陈修修云城一起做这个研究就是说把中国的从这个劳动力劳动力那个市场的数据呢去刻画就是说中国过去 35 年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里面有多少是
在毕业的时候这个 productivity 增长有多少是因为工资这个 skillprice ofhuman capital 在增长有多少是这个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because of experience 所以我们发现的确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差别很大中国 year to yearco-ho to co-ho 的 productivity19902020 年的那个本科毕业生比起 20
2019 年的本科毕业生他这个 productivity 增加大概在 1.6%左右美国的话基本上是 0 没有增加所以就是我们发现把这个 1.6%的增长率放到跟张毅老师那篇文章里面就会发现最优的退休年龄是很低的就是 55 岁左右如果中国增长慢慢慢下来
把这个退休年龄可以提高了这个是拍了大死狗来所以现在中国经济真的慢慢慢下来了
Growth rate 从慢下来以后反而就说是推动那个提高退休年龄是可以执行了所以我们那篇文章还没有完成这个跟那个张英老师的文章实际上是 motivates 这个跟邱新成的文章但是跟张英老师的文章还没有完成跟新成的文章现在出来了现在有 working paper 了所以总的来说我就觉得
中国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挺关注的我觉得我们做些那种描述性的研究也好做些基本的那种 data construction 也好都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来研究中国经济
所以我们有一件事情就是这个 Housing Price Index 我们弄好以后谁想要我们就提供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做更多的关于房地产的研究所以这个问题我就可能回答到这里了
我插句广告就是一个是刚刚方老师和周梁老师还有孙老师顾佳林老师那篇研究他们的数据是公开的所以如果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同学应该可以去用那个房价的指数另外就是方老师和邱新成合作的那篇文章呃
不带任何吹捧的色彩说那个文章的图真的非常漂亮就是文贤歌而知雅意的这种感觉因为我听方老师讲过一次徐云诚在我们内部赛文上讲过一次就如果没看过这个 paper 的同学是非常建议去看看就是哪怕你不读后面的部分你看看他怎么样 motivate 这个 paper 用图来刻画特征事实真的是我读过文章理财这方面
做得非常好很多人都反馈说这个文章讲得很清楚这个怎么样把那个 cohort effectexperience effect 和 time effect 三者怎么区分开来讲得很清楚星辰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是一个非常仔细非常刻苦的学者这个我给他也这边打个广告他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我把这篇文章的图还发给过这个
我们做基因经理的同学他们特别喜欢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也有转给我的你发的那个图还有转给我的我也看到了谢谢谢谢
谢谢方老师的分享收获非常大然后我现在就站在就是一个博士生或者是其他年轻学者的角度问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就是关于 training 二就是关于选题这两个问题我相信年轻学者都非常的感兴趣评论区也有观众提到这两个问题我先说 training 吧就是如果比如说我们想做一些 structural
我们也知道需要理论也需要计量然后也需要大量的抠底像 Michael King 教授就提过有时候 debug 都三个月过去了然后所以我们想知道方老师您觉得年轻学者需要具备哪些 training 或者 portfolio 就是一个 tour kit 是比较好的对于以后的研究可以走得比较远这是第一个问题但我们
就是说选题就是现在博士生肯定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怎样选到好的题目呢如果题目有时候太大或者 too ambitious 就是我们会面临一个 tractability 的问题但是如果选的太小了似乎我们也觉得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怎样去把握一个 tractability 和 feasibility 这样一个 trade 想听方老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怎样更好的走一条学术道路有什么建议
好的我先回答第二个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可能博士生二年级三年级每个人都要经历过的这么一个痛苦的阶段这个上完一年级的博士生的基础课两年级的一些专业课以后这个开始要做研究了
怎么办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些我们博士生他在国内读过硕士原来在来参读博士之前他们觉得自己是知道怎么做研究的读了两年以后觉得
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研究了他们觉得我总是跟他们说不是因为你倒退的而是因为你自己的标准高了你自己开始觉得哎呀原来做的有些研究这个没有想就说是现在觉得不够基点不够高了是你自己标准提高以后你才觉得自己不会做研究了所以你你发现就是说哎呀这个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入手这是完全正常的每个人都经历过我自己也经历过 OK
很多我知道的现在做得很成功的老师他们跟我私下交流的时候都说曾经经历过如果再找不到一个题目就准备去越界的这样子这样子的一个痛苦阶段那选怎么提呢你开始提的也是非常普及的这个问题你选题目呢就说
如果太简单了你这个东西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做理论的话你说哎呀这个结果都已经基本上都能看到了那这个题目就不值得做你如果说那个题目又太大一点都没有一个就是说能够
一个 concrete step 这个能够一点都想不出就这个很大很难很虚的问题的话那你又不够扎实还不够实在不够 concrete 所以最好的研究问题就是说是那种你能够跟你的导师或跟你的同学所以我任何做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我都建议你跟你的同学
比你高一年的同一年的这个愿意听你谈研究的人都讲讲就是我再有这个考虑这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大家 brainstorm 就是 economics is social science 你一定要就是就把它叫做就是 community with others 不要一个人自己在那边想或者只读文章要跟人家交流别人就算不跟你做同一个研究的话
首先就是说你要知道题目的就是说是要至少是有人觉得你跟他讲了以后觉得但是又没有就是说是好像结果就一目了然
那这个怎么去弄呢就是说一般就是说是你就觉得就是说你一定要就是说这个题目就是说 you don't know really what's the answer 但是你又写你就是答案可能是这个可能是那个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have done the research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the answer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 cannot be preordained 你就真的一开始做研究之前是不知道的
第二个呢你要能看到就是说 my first concrete step 也许就是说哎呀这个我先看看这一方面看看 reduce form 或者 data 里面有没有这些 basic pattern 有没有 interesting pattern 接下来就是说 just go from there 慢慢一步一步的就这样子第二个就是说我这里可能想要跟大家提到就是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对我来说一个
最最最最重要的 advice 事实上是来自于 George Maloff 当时是我们的 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 我们当时博二博三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顾虑就是说非要把世界上所有有关的文章读完了才能自己写就怕漏掉一篇文章没读到就说正好做了你想要做的东西大家就是读了读了读了读了天昏地暗就是不敢自己写
就怕漏掉漏掉漏掉没篇文章这个你如果一直读你读到最后你就一直不写的话就 you never make progress 所以就我们当时 Joyce Maynard 她那个教授她就说了一句说一个就说 you have to stop readingat some point 就我现在要求我的学生来跟我谈的时候就说她要有一个 research project 我就说 ok
你肯定读了很多文章别的你也不用告诉我两篇我也不要多两篇到三篇不要多
接着告诉我你要做的问题跟你说最有相关的那两三篇文章有啥区别?What's your innovation?Whether it's a model innovation?Wha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question you asked?What's the data difference?Right?就你要把你的你这两三篇文章是代表你所做的你对你你想做的问题的前沿 You need to tell me, right?Your research will push the frontier a little better, a little further.
这是第一个就是说你不能你不必要告诉我所有的文献这文献最后读不完的我当时就是有一阵子我读博爱的时候大概花了一千美元当时复印文章当时也没有这个打印的就是到图书馆去复印我的沙发上堆满了文章我最后都没地方坐了我都读得天昏天黑我都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我最后去问老师 You have to stop reading 你是读的够多了
start writing your own 这是第一个 start writing your own 你不是怕那个漏掉那个文献吗我后来那老师说了 if you didn't read the paper 你如果说真的已经读了很多了你知道你的 top two or three paperthat you know your paperis different from these two or three paper 就算你漏掉了一些文章有的时候会的他说你这个真的漏掉了一篇文章
你如果说没看到文章你真的你的律师去真的是跟那篇文章是 independent 的话你撞车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撞了你也可以 find some difference 因为你没有看你不是 plagiarist 没看到人家文章吗你这个那个那个那个最后有有有漏掉那篇文章也是个 honest mistake 你总会最后总能找到一些不同我目前经历就是说你自己读了很多文章以后真的跟别人撞车的可能性并不大
真有了你也只能说 OK take it as unfortunate fact 这个整个研究科学当中有可能有这样子会发生的你就 honestly 就说 OK the paper somebody have done itwhat I wanted to do 这个就放弃了但是这样子概率真的不大第二个就是说要建议就是说大家这是没人说的这句话非常重要他说你千万不要把你第一篇文章想象成是你这辈子最好的文章
不要拿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讲了一句话 If your very first paper is your best paperyour career is downhill from this point onthat's quite depressing 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听了以后我觉得太受鼓舞了他在意思说你第一篇文章就是应该差不多一般这样子的这样才以后有上升空间嘛你一旦是第一篇文章是你最后的文章那你以后不是最后一直都加不入吗哎呀那句话太鼓舞人心了所以我就听了那句话以后我就开始觉得哎呀不管了我也不读了真的就不读再多的文章了我已经多了花了一千美元这个复印费
我就开始写第一篇文章写了写了洋洋洒洒写了五六十页最后也没发出来这个文章就是我的 30 页 paper 但是从那个文章这份文章最后就说我出现的问题就是我的文章实际上是有一个 nice idea30 页 papernice idea 但是
是 build on 一个两年当年的一个 job my paperSteve Tadalis job my paperTadalis 他自己写了一个跟我那个文章 idea 挺接近的我当时不知道但他做的比我好他 execute 的比我好我后来跟他也交流了他这个
看了某一篇文章以后我估计他我也投了一次他估计是一个 referee 他也说一些那个 Incology 的话但是呢我是觉得他看了他的后来他的后那篇文章后来发在 JPE 上面我觉得他做的比我好 idea 有点像是过这一个 name trading market 这么一个文章
但是我从那篇文章以后最后虽然没发出来但是我觉得学到了整个做研究的怎么样定题目怎么样写模型怎么样写 introduction 怎么样写 conclusion 来整个一套这个过了一遍我觉得也是挺有等于说是演习了一遍来我觉得挺有价值的对我以后的研究也是挺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一旦这样子以后呢就是说你在选题方面选题方面首先要有一个起点要高一点
这个就跟导师很重要跟导师谈跟 committee member 谈在系里面 present 这很重要来整个这个系里面的 community 这个 senior facultyjunior faculty 反正愿意听你讲讲你的研究的那些人的一个 community 能够基本上给你一个 pretty accurate feedback 这个 research question is big enoughis itsubstantial
这个就是导师的功能了我觉得你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回到你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到底去要做哪些训练这个计量课和很多做实证研究的学生都会去上计量课但是上理论课的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他们觉得可能做实证我就不上理论了我觉得这个是错误事实上就是说
首先就说大家不要太早的定方向我打个比方就比如说是我开始做奥巴马一改那篇文章里面用到的是一个 Bodette-Modensen1992 年的 IER 那篇文章的模型
我当时在读博士的时候上了无数的课这个 Botet 是社区理论方面的专家他当时教那个社区理论这个 labor market search 这个课我上过他的课他当时 92 年的那篇文章就在他的那个课上讲我听了他的课以后那么多年我也没有做社区模型
没用到但是一旦要研究奥巴马的一改的时候那篇文章立刻就在我的脑子里面出现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模型我说了能够解释那个 labor market 现在所有的既存的这个 pre-Obama care 那里面的 labor market 那些 basic facts 我立刻就想到 Bertan's Motel 这篇文章可以
我们就立刻就说我告诉 Niaki 做这个研究的时候立刻就说 Extension of Bodent Models 会是我们的理论模型所以当时上了很多听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课去听讲座呢也是大家有些同学他们可能觉得我只去听跟我的研究直接相关的那个领域的研究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听所有的研究
我觉得大家兴趣广一点如果说你是做 Empirical Micro 的去听所有的 Religious 的我教授我的学生就说 Religious attending all the empirical micro seminars 不管是那文章是跟你的现在做的研究相关还是不相关因为这是一个首先是对来这个来做演讲的这些那种 speaker 的一个尊重你人家跑到日本来做你没几个人来听这算什么呀 Everyone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of the department 第二个就是说
You learn to think along the speaker 每一篇文章你听的时候你都在思考你要训练就是说自己在那个听 Seminar 的时候跟着 SeminarAnd the speaker 的思路去理解这篇文章去同时啊在这个听的时候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就说哎呀为什么这个作者会这么做会有什么其他的有没有问题没有等你博三博四的时候就开始需要 feel comfortable
因为你最后上 job market 的时候
包括训练学生包括让在学生会上积极提问这些技巧在你博士期间就要慢慢训练了所以你博好的时候去听
那种 Seminar 可能听得懂个 10% 15%前 5 分钟前 15 分钟 Motivation 能听懂接着就听不懂了没关系坚持下来到博士上的时候可能听懂 40%了到博士博物的时候你是 Among the seniors in the departmentYou actually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most of the seminars
有一个文章你特别感兴趣的事先读一读有的你不是一般的你事先进去天生文化之后不一定读过但是你到快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应该能够 follow 所有的 seminar 所以这就是一 part of the training 所以说我觉得整个读博士阶段就是说除了研究以外还是要学会怎么样做一个 mature economist
who can make valuable comments to anyoneanyone who is will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ir research 你这样上 market 的时候就格局完全不一样了你就说会修
有些学生他只能讲自己的 paper 除了自己的 paper 以外
不能够 communicate,不能够 make a good comment,不能够有一个 productive conversation,那这样的学生在 market 上面就会吃亏啊。所以我就建议大家就说,try to be a good citizen, be a good citizen, be a good helper to your fellow students。
谢谢方老师我相信我们三个人都听得入神了非常痛快的听见
也感到非常羡慕您的学生在言传身教我相信在座的听众也学到很多那么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我再次谢谢方老师谢谢光宇和邓欢参与我们今天的活动好的非常感谢各位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