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3. 自行车

33. 自行车

2022/2/20
logo of podcast  不时尚

不时尚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J
Joe
面临上水汽车贷款,寻求多种解决方案以减轻财务负担。
大黄
小红
恢恢
辉辉
Topics
Joe作为死飞爱好者,分享了死飞的骑行体验、文化以及其在城市通勤中的角色。他详细解释了死飞的机械结构、骑行技巧(skid)以及死飞文化兴衰的原因。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小布在国内被赋予过高社会阶层含义的看法。 恢恢从小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现在骑行改装后的老凤凰自行车和小布,分享了他对不同自行车类型的使用感受和选择理由。 小红从山地车、死飞到公路车,分享了她不同阶段的骑行经历,以及对自行车选择的个人偏好。她还分享了自己在骑行中遇到的交通事故以及对上海骑行环境的看法。 大黄从童年学车经历到成年后选择小布作为通勤工具,分享了他对不同自行车类型的使用感受,以及在德国使用自行车的经验。他特别提到了在德国火车上携带自行车的便捷性,以及在德国的自行车文化和基础设施。 辉辉从初中开始接触自行车,经历了山地车、公路车和死飞,并分享了他对死飞的骑行体验和看法,以及他骑行中遇到的危险和事故。他还分享了他对小布在国内被标签化的看法,以及他对不同自行车类型的个人选择和使用感受。 Joe详细描述了死飞的机械结构、骑行技巧以及文化背景,并分析了死飞在国内逐渐式微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危险性和对骑行技术的要求。他还分享了自己多年骑行死飞的经验,以及对小布在国内被赋予的社会阶级含义的看法。 恢恢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了从小到大使用自行车的经历,以及对不同自行车类型(老凤凰和小布)的使用感受和选择理由,体现了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的实用性。 小红分享了她不同阶段的骑行经历,从山地车到死飞再到公路车,展现了她对不同自行车类型的尝试和个人偏好。她还分享了自己在骑行中遇到的交通事故,以及对上海骑行环境的看法,突出了骑行安全的重要性。 大黄分享了他从童年到成年的骑行经历,以及在德国使用自行车的经验,展现了不同国家自行车文化的差异。他特别提到了在德国火车上携带自行车的便捷性,以及德国完善的自行车基础设施。 辉辉分享了他对死飞的骑行体验和看法,以及他骑行中遇到的危险和事故,并分析了死飞在国内逐渐式微的原因。他还分享了他对小布在国内被标签化的看法,以及他对不同自行车类型的个人选择和使用感受,展现了他对自行车文化的独特见解。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嘉宾们与自行车的渊源,从儿时学车到成年后的交通工具选择,以及共享单车对自行车骑行习惯的影响。嘉宾们分享了各自不同的自行车经历,从老凤凰到死飞、小布、公路车,以及对共享单车和电动车的看法。
  • 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自行车使用经历,从交通工具到运动休闲工具。
  • 共享单车对自行车骑行习惯造成了显著影响,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老式自行车在某些地区成为被盗目标。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不时尚不时尚是小黄鱼播客网络旗下一档关于老百姓出行的节目小黄鱼播客网络的其他节目还有博物志,蒙台,沙利,哈利播客另外不时尚已经开通了微信听众群

想进群的朋友请添加微信账号 not 时尚 not 的 not 加上中文时尚的拼音回答通关问题后即可加入哦

原来加入的这个条件其实感觉还蛮复杂的我感觉听了一下其实没听太懂不不一点都不复杂它主要是验证一下你是不是不智商的听众只要你是听众听过我们一些节目你就能回答对这个问题小红说的太邪门了哦哦

我是之前没听过我待会可以去找找看那等于我是刚刚我的这个回答就是属于在大家加入到那个听众群的时候就不过关的那种对但是我们的客服个性非常的古怪就你这样的也有可能过关 Yeah

我们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啊大家好我是小红我是辉辉我是大黄我是 Joe 我们今天呢有一个请到了一个嘉宾就是我们的 Joe 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准备聊一期关于自行车的节目然后 Joe 他是一个死飞爱好者就跟我们大黄跟我跟辉辉其实对自行车的一些关联都不太一样 Joe 你要不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Hello 大家好我是 Joe 就像刚刚小红说的我其实是

日常起死飞会比较多是服装从业者自行车是我一个挺大的爱好 OK 然后我们今天可以开始之前大家都先说一下自己跟自行车的关系那我来先说就是我呢是从小就是一直是把自行车当做一个日常的交通工具来的从小骑车骑到大的

那现在平时一方面会骑一个老凤凰改装的老凤凰然后同时也拥有一辆小步作为日常通行的一个工具之前可能短暂的接触过一点山地车初级的尝试过一些 mountain biking 的体验这样

小红你不是应该说我和小猪我们两个人拥有两辆小布吗好的你帮我补充了还有两辆老凤凰是不是改装的老凤凰就只剩了一个老凤凰的车架是不是其他的都是改装的车标吧对

车架车表什么车把什么胎啊这些都换了对吧车把我留着了我有见过他们两位的那个车他们两位那个车其实改的还挺不错的就是

用的所有的件其实都是那个就我们在正常 28 车上会看到的那种没有很现代的轮子还是用的 28 寸没有用 700c 这样没有用叠砂没有用叠砂没有油砂我第一辆自行车应该是就是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应该是高中的时候

然后是都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想起来是一个山地车就那时候挺流行山地车然后呢这辆车大概骑到高中毕业然后后来有一段时间没骑到工作之后开始买了一辆死飞就死飞有一阵子我忘了是什么时候了反正也蛮多年了有一阵子挺流行的

然后死飞但是我只很惭愧我只骑了大概两个月的死飞因为太吓人了我就又装了一个刹车还是太吓人了然后我就把它轮子换了一个边就变成活飞了就变成一个单速车那个车骑到了一直骑到了应该有膜拜了之后

就是开始有共享单车了因为那个车一开始觉得帅后来只是把它当交通工具了然后后来有摩拜之后就实在是太方便了然后就开始骑摩拜就不骑自行车了然后摩拜骑了一段时间共享单车是一个死非中文

后来还因为那个我为什么后来会骑公路车就今天我们聊正好我们几个车都不一样嘛就现在我是有一辆公路车我骑公路车是因为我那阵子跑步时候受伤然后就想换一个锻炼方法就买了一辆公路车然后就现在其实骑的也很少因为这可以后面展开说就我现在是有一辆公路车接下来大黄说说吧我

我学自行车是在十岁以前我记得那时候就在家里楼下面玩然后骑一个大人的自行车我记得我爸爸在我骑在上面他在推我推我我就在那试着骑大概溜了两圈之后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松手了然后我那直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然后我的第一辆车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我是有了第一辆赛车但也不是很好的赛车就是那种很普通的赛车我家在哈尔滨嘛冰天雪地的所以每一年大概只有一半的时间能骑那个车冬天我有的时候也骑但是路况实在是太差就是都是冰面的时候就骑不了了

所以是那个时候有一辆每年会骑半年的赛车在第二辆车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买过一辆山地车那时候就去北京了大学期间一直骑那辆山地车当时就买这车弄回来之后我觉得那个就觉得不够酷还把它都骑上了纯黑色然后在学校里面骑来骑去

然后去各处玩的时候也会骑我的第三辆车就是我现在仍然在骑的一辆车是我 2014 年买的一辆小布就一直骑到现在我小时候骑车感觉其实学的蛮晚的比大家都晚我学车的时候是在初中才学会自行车初中那时候比较胖小胖子感觉学车比别人都稍微慢一点点

后来大黄刚刚有提到说小时候那个学车是从一个大车开始学起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家长的那种 28 或者 26 啊之类的我记得当时应该是我妈的那辆自行车就是是一个女士的车所以我可以直接跨上去骑

就是正常的骑是的还是现在条件比较好一点但小时候都没有那种然后我刚才想到小时候骑家长的 28 学车的时候那时候腿不够长嘛然后大家基本都是要坐在大梁上或者钻到那个大梁下边就这样站着骑所以刚开始学就是学的时候马上就学会摇车这件事了是

对后来骑车有经历过一个山地车也有公路车大概是在我是在一年的时候开始接触的死飞也是死飞在国内最流行刚刚辉辉说的那个时间就是死飞最流行大概是从 09 年到

11 12 年吧最流行的那一段时间我开始接触的因为那个时候有因为身体原因做了一个手术嘛做完手术所以工作也辞了其实也没有一些什么事干所以就把自行车当成一个最刚开始当成一个复健的运动所以那时候大家起死飞啊什么的都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但是我们后来管这种车叫彩虹车嘛

然后就彩虹车就觉得还挺好看的就去装了一个确实这个东西上手的时候是蛮危险的反正基本上都是需要摔一摔摔一摔后来又继续再骑等到此飞不那么火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吧

就现在还坚持下来的人大家要不然就是有转公路了然后有的就还在坚持死飞的人其实车子就比当时的彩虹车就越来越贵上一些很贵的零件之类的死飞有自己后来就比较烧的一段时间有经历过手里经历过六七个车然后到现在

还有在不断不断的收一些零件啊一些组啊什么的所以就相对于自行车爱好者来说感觉更像是个乐高爱好者更喜欢拼大概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手里边有两台死飞就是有时候会通勤然后有的时候会自己

晚上的时候比如说去机场附近看看飞机去缓解一下压力俊老师生活在上海是吗是的在上海那两个机场都很远还好离那个虹桥机场大概起个半小时就能过去那样稍微近一点点对大概是

这个样子那它又是你的锻炼工具又是通勤的工具还是乐高玩具我觉得车对它功能还挺多对就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你给自己比较工作之外你通勤的时候会把它锁在外面吗一般不感觉并不是说因为是什么特别贵的车啊但是就是自己装起来的车就挺在意的就有点哎

不太愿意就其实车子在上海我觉得不容易丢我有在外边锁过几次但没有对肯定是没有没有丢过但是就特别怕有那种比如说你这个车停的地方爱别人事了人给你就踢一脚给你挪到什么别处去特别怕这种然后就划个划痕可能卖咸鱼就卖的稍微便宜一点了就

这几年可能好了是不是因为共享单车就偷车的人是不是这个市场都消失了我觉得偷车的人应该是因为共享单车肯定是变少了但如果你是特别贵的车还是有人偷的对的对的你得值得他的付出吗也不锁外面我就不答我前面问 Joe 他通勤的时候会不会锁在外面

我就想到我刚开始那个时候因为有了共享单车放弃死飞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我去很多地方一开始我也是不舍得锁外面然后就很不方便有很多地方我拿着道交通工具就我不能扛进那个我要去的地方所以慢慢的嫌烦就共享单车又太方便我就慢慢的不骑车了哦

这个是我当时买那个凤凰的原因之一我觉得就是放在外边不太没那么奇眼对就是没那么奇眼然后没人就会特别在意你这个车就很容易被盯上什么要识货的才能看得出来改装过的但最近其实有专门有一拨人是专门偷 28 的在上海

这种车很少了现在对我前一段时间刚刚听说的就有一帮人专门溜达到那个老的小区里边去找那种特别老的二发车就看起来就很老的二发车然后他们给骑走或者是什么金杯拉走之类的偷走之后呢这些车子他们卖剧组现在剧组对于这个需求很大的有道理有意思对因为我

我怎么说呢我自己有一个亲身经历就是我在上海的 R8 被偷了前两天前两天被偷的对前两天被偷的因为我这个车子就是像 Sephia 之类的这种车稍微贵一点点而且轻一点点我平常会扛上楼嘛

但 28 的话平常可能就作为一个纯代步工具它就会基本上被我丢楼下的那种然后有一天出来的时候就突然就不见了我还问楼下的一些什么大爷大妈就是这些上海的邻居有没有看到我这个车子大家都说没看到 OK 那就是被偷了因为我那个车子其实

也不算贵很便宜的那种老的一个二八车但就没了我觉得有可能是被这个这种团伙盯上了吧现在去横店影视成了你注意看一下最近这两年新出的年代剧可能在那个电视里面或者电影里面能找到你的车

你也没有在你的车上拴一个苹果新出的那个追踪设备对好像叫什么 AppleTag 是那个根本没来得及所以那个车子丢了还蛮可惜的因为不是一个 28 车的那个现行版就他们是真的是一个老车但是我确实给那车子的爱也不是特别多因为就雨季的时候一直领着就感觉是个大秀哥的那种呵呵

说到偷车我去年观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我住在斯多加特的火车站附近嘛

这些年斯里亚特的火车站在改造,所以它整个周围一片是一个大工地,工地的最外沿有一个围栏嘛,火车站你们想都是那种交通非常发达,四通八达的地方,所以人就很多,你把它围栏围起来之后,大家就只能绕着围栏走,其实那个围栏是个人流量,围栏外面是个人流量顶大的街道,

德国这种地方就是工程会给你搞得特别细致比如说我们做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画那种各个时间进度的工地的配置的图纸目的是让你即使在施工期间周围的这些所有的空间和功能也是好用的那在这个非常繁忙的街道就围栏外面呢就有一个混凝土做的栓自行车的这么一个石墩

大概一排能锁七八辆车的样子但是呢其实这条路是个交通要道靠着工地嘛所以周围其实没有什么建筑物也没有什么居民楼这个自行车墩基本上没有人用但是有一天这个自行车墩上面突然锁了一辆小步

它是怎么锁的呢它就是把小布的后轮卷到前面去然后把前轮锁在了这个混凝土石堆上面的那个锁自行车用的钢管上面由于我差不多每天最多也就每隔两天就要路过一下这个路

所以我能够观察到他的情况他每天都在那个地方姿势不变位置也不变角度也不变应该是被他的主人遗留在那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就每天都在那个地方待着就风车日晒雨淋总之就是一辆没有人管的无主车但是锁在那里你确定他不是那个每天都拿走然后早上又锁过去的吗

我确定因为它每天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上面的灰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个车以这种状态在那停了大概至少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没有任何变化由于它实在是停了太长时间了而且明显是无主的我都起心动念在想要不要哪天半夜来把它的零件拆走后来终于有一天

他身上的我印象中第一个被拆走的零件是座椅然后这个破窗效应就开始了自从座椅被拆走之后过两天就又少一件东西过两天后面支架也被拆走过两天又一个东西没有了过两天闸被拆了

慢慢慢慢的这个车上的零件就越来越少直到就有一天大概我在路过的时候发现这个车上面大概只剩下一半的零件了轮子可能还有一个就是前轮锁在那个钢管上那个轮子还在天

天哪 为什么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没有人想过直接把整台车拎走呢因为小布非常方便拿走啊为什么没人整车拿走我不知道但是最后终于有一天这辆车就整体就消失了就是那剩下一半那个车也不见了哦 它是把车锁在一个东西上面对不对我有一次就是在我公司楼下

遇到有一个人把小车这样就是只折一下折一下之后他的那个后轮不就是在那个车的那个横杠下边吗差不多那个位置对吧然后就把那个车的横杠跟后轮锁在一起就那样放在那那就拎走呀那还客气啥就是一拎就走了呀我觉得小布因为他是折来折去的嘛

其实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就是你锁了半天其实没锁我有见过那种把小布锁在一个电线杆上但是那个锁的其实是他用的是一个 U 锁嘛用的是 U 锁但是锁的其实是小布的那个坐杆的那个位置然后我当时就想过大哥这是那不是一掰就走吗对就直接就给掰下来把车掰下来就可以走

经常有这种路边这种锁小步那个座位又能转又好拆嘛你找个角度就下来了你说把那个座位对就是它其实这个锁是就是锁大车的路子嘛然后就是这就脑袋可能根本没想好这个东西到底该怎么锁锁在什么地方然后就随便锁一下就走了

我们说到专业性的知识就来介绍一下四飞吧是的是的四飞就因为大概是在十年前就这个流行的这个趋势就已经退了嘛退了之后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的朋友应该不太了解这种车其实四飞很简单它首先是一个单速车它没有办法变速

另外就是说它的后花鼓的那个飞轮的那个位置它的飞轮是一个固定的就是死的所谓死的就是说我们在骑车骑到一半我们可能腿稍微有点累了我们想溜个车啊这种的时候此飞没有这种机制就是你的轮子在动你的腿就必须跟着一直要蹬

它在我们城市通勤里面呢这个车子后来就大家起名字叫 SFEMAFixed Gear 这种但它其实是源于我们

我不知道大家看奥运会的时候会不会会看那种场地车比赛就是绕圈的那种对对对这个死飞其实是源于场地车比赛里边的那个场地车就是因为在场地里边绕圈它也没有什么交通状况嘛呃就不会涉及到一些什么刹车啊之类的这种东西所以这个车子是没有刹车机制的就是没有闸嗯

外加他那个飞轮如果是死的话对于这些运动员的一些传动啊发力啊会更舒服一些后来最早这个车子就这种场地车就所谓的 trackback 嗯

到民间是从美国的旧金山开始就是西岸那边的三藩三藩他们有其实是和我们现在的城市里边常用的闪送是一个东西就当时他们有一些那种自行车信使 back messenger 他们会去选用这种车去送信啊送包裹啊就是可能什么

30 分钟必达之类什么的这种东西他们会用这个因为车子怎么说呢如果飞轮是死的各种各样的零件也比较少因为死飞看起来很简单这种比较少的零件它相对于要需要的花销就比那些山地车啊还有

公路车要小很多最刚开始大家用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它便宜但是后来可能这个文化流行起来了之后刚开始大家觉得简单好看然后后来又会在简单好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国家队的一些场地车用的一些零件就慢慢的就会越来越贵起来了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总结就是首先死飞没有刹车第二死飞的脚灯的那个轴和他后轮的轴两个的转速是绑定的就是两个必须一起动或者一起停两个快就都快两个慢就都慢是的是的死飞没有刹车其实我觉得后来死飞慢慢的淡出人的视线可能就因为跟没有刹车也有关系

当时我记得 11 年 1011 年骑这个车子的时候那时候社会上有关于死飞的各种各样的负面的报道其实非常多

因为小孩子嘛毕竟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年轻然后外加还有一些初高中的学生都来参加到这个现象里边去然后每个人都有一台死飞但是这种死飞轮的车子其实我自己作为一个死飞的使用者

我也一定要说他在路上其实确实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他不安全就是因为没有闸假如有一些什么突发事故然后你的技术又不过关的情况下他就很容易他就杀不住就是杀不住那你就是撞撞的话那就轻一点你擦破个皮然后重一点的我之前还听过有那种死人的事情啊什么的那时候然后家长普遍

社会上边家长都比较反对这个东西然后慢慢的因为门槛比较高需要你大概入门之后花两三个月三四个月时间去练习怎么样把这个车及时的杀住各种各样的所以就大家慢慢的就把这个车子这种车型就放弃了所以现在还在有的可能外形接近的就是

他在那个死飞轮上面装一个活飞轮就是可以溜车那就我骑的那种对对对是个活飞然后活飞装个刹车这样车子其实也多两个刹车也不会多一些什么东西看起来依然很简单很好看大家现在我在上海看到这种的会比较多一些

所以就是是活飞但是还是没有刹车的是吗活飞有刹车活飞没刹车的话那就是必死活飞没刹车就完全没有刹车机制啊它轮子的就是一侧是死飞一侧是活飞就是你想骑死飞的时候可以把它换一侧就可以这样就所以你死飞是一个刹车都没装是吗因为我最早骑的时候就装了一个前刹后刹没装嗯

我是没有装过刹车就是刚开始起死飞的时候就为了练那个 skid 嘛就是他们那个其中一个刹车刹车技术所以所谓 skid 其实就是因为飞轮是死的所以你在骑的过程中你用你的双腿

把脚踏别住就是一瞬间让后轮爆死用那个胎去磨地面我们一般都是用这种方式去刹车然后我刚开始就很想练这个技术所以就强迫自己没有去装那个刹车这样所以这么多年了也都是没装过闸

那这个倒是这个是车子省事但是费裤子和鞋是的我一开始和周一样我也想练那个 Skid 但太吓人了就差点出事

就真的非常吓人然后你刹的时候其实你不光吓自己还会吓到别人就你在路上这样刹车而且我一开始不想装刹车练那个其实纯粹是为了帅就是因为死飞像 Joe 说的它特别简单嘛它的零件少到极致了连刹车都可以去掉然后我就觉得这样子特别帅然后就开始骑然后后来我想到

其实死飞我小时候的那种小的小孩那种三轮车其实也是死飞就是小孩玩的那种车婴儿骑的那种车它最简单的结构对吧它其实也是死飞你脚也是一直在往上动的然后我想到我这么危险但是人类的技术已经前进了现在可以有活飞可以溜车可以刹车我干嘛要去冒这个险

然后我就给他装了刹车装了刹车之后还前危险然后我就又换成活飞了我在这条路上就走了两个月你这么说的话我回忆一下小黄特别小的时候骑的那种

小三轮车三个轮子的确实是死飞因为它速度没有那么快吧小朋友也不用刹车吗它可以脚刹往地上就刹住了但是我觉得对小朋友来说死飞可能反而是一种更好控制的车尤其是在下坡的有坡的时候就是它的车不会就那样溜走了反而对小朋友来说

这个死飞这个控制的方式对他来讲是更安全的就是他的速度又慢然后又完全能够用身体控制这个车的前进对哦就是这么着一说的话其实对于什么上下坡的这种来说他这个原理其实是很合理的嗯

对说到这个突然想起来我们当时好像就就跟大家开玩笑嘛就说你们这个这个刹车一般都是怎么刹我们说我们就基本上就是两个方式就是人说人说用脚刹我说对对我就基本上是脚刹或者要另外就是脸刹我我自己是那个

下巴上有一个疤也是在十年前那时候起死飞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事情在路上大家都有原因一个车子它在路旁停的时候它倒车往外倒出来它没有看到后边的我其实我当时车速是过快的如果要是个山地或者公路之类的我按一下刹车我捏扎我可以停下来但是当时死飞我停不下来我就直接就转过去了

撞过去我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脸纱的状态我那个下巴着地然后下巴又各开一个很大的一个口子缝隙会摔过车吗我也摔过我是公路车之后摔的小红呢小红摔过车吗我摔过啊我就今年还摔过你骑什么车摔的你骑小布摔车吗我的老凤凰

我骑老凤凰也摔车我还想说是不是人年龄大了以后骑车比较稳重就摔的比较少了小龙你说说你怎么摔的车其实这样是我吗真了不起我就是今年有一天早上上班

后来突然右手边冲出来一个电瓶车然后他想这样穿过马路往我背后走然后我就直接撞在那个电瓶上电瓶车上整个人摔出去了摔出之后呢就是结果就是我当时以为那个电瓶车骑电瓶车的人肯定就是撒腿就跑是不是这是我对人的期待我觉得他肯定不会管我然后结果

人家好像是叮咚好像是叮咚买菜的送货员然后他就结果非常紧张就过来扶我然后把我扶起来之后我就说我说我没事我走了我身上肯定是就是到处都蹭破皮了什么的但是就不是很严重然后他就说别别别你别走你坐下歇会儿确定一下有没有事有的时候就是当时觉得没事后来就有事了他不让我走哦

对他不让我走然后我就坚持说我没事没事对对对把我们这菜买一下单什么之类的然后他还说要不你把我电话留一下有什么事你给我打电话是不是很感动是非常的感动像他应该经验很丰富他本来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他就也对你这样也许也有的人他出车的时候也对他这样

有的时候就觉得可能因为他这样去跟我沟通其实我不会跟他计较的是的所以你受伤严重吗小黄我就是好多地方都对好多地方都蹭破皮了但是蹭破皮这个事就是你想跟他计较你也是可以跟他计较的但他这样去跟我沟通我就不太会再去跟他计较可能也是一种沟通策略会不会说一下你的摔车经历

我是公路车摔了嘛就上海其实适合骑公路车就让你就锻炼这种骑法就骑到 35 公里啊以上那种地方其实很少就普西就是以前一直在苗疆路那里骑

就我还没骑到机场我就在苗江路那绕圈嘛就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普希骑自行车的地方在滨江还没有开通的时候就那次骑呢就正好下点小雨然后在过弯的时候在那个横道线的油漆上就滑了一下就那个摔的就是就整个骑行库都就碎成一丝一丝的那个屁股都是露出半个

就挺惨的摔的然后这就也很大的创伤但是也没办法就都打不到车然后我再这样子就露着半个屁股再骑回家那很严重啊现在那里都有很大一块疤有伤筋动骨吗是

是就骨头没伤到但是表皮擦破很大很大一块其实有好几次挺危险的就在那骑车因为你骑得快的时候你那次我是没违反交通规则但有时候还是会穿红灯因为那里还是有几个路口虽然车很少就穿红灯也后面想起来也是有点危险当然也不应该了你知道我骑车的时候在想什么那时候不是

看到过尼采说什么从存在中收获最大快乐的秘诀就是危险的生活我想我的生活当中一切都平平淡淡就这个东西是让我

好像可以在我的想象中可以面对生死的那种考验就是我一直在这么想想着骑的车这是我可能我生活中做的唯一的危险的事情当然我觉得只有骑死飞笔还是要安全很多

但我其他的时候我都是过了一个特别保守的安全的生活我觉得我有两段摔车经历可以讲第一段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我骑一辆赛车这就是公路车那是哪一年呢就是张宇唱《雨一直下》的那一年

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我记得这种事情我回家需要经过一个大概 50 米长的大下坡那个坡度没有 20 度也有 15 度当然下着雪然后地面也很滑我骑的不快了就是慢慢的往坡下溜

溜到坡底再往前骑一个大概顺着那个劲儿又骑了大概 50 米左右之前我的那个应该是右边的闸一直比较松我也没有注意没有管的但是那天那个闸突然就掉下来了它掉下来之后就直接卷进我的前轮里让我前轮爆死了然后我整个人就往前和车子一起摔出去大概两三米吧好

好在冬天就下雪下得也挺大的就地面有一层刚刚落下的挺厚的积雪我整个人摔下去之后我印象中是并没有受什么伤

然后另一段摔车经历就是不是我骑车是我妈骑车驮着我我坐在后座上那个时候我大概刚记事吧就是可能是上小学肯定没上小学上幼儿园五六岁左右我能想起来的画面就是我妈骑车驮着我周围是一大堆骑车的人大概有十来个我们一起上一个上坡

突然间就不知道谁撞谁大概四五个人的车就卷到了一起我一个小孩整个就从后座上摔到了地上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眼冒金星就真的是眼前一片漆黑然后无数的小星星在闪你不知道上海的骑车环境真的是非常差上下班时间那个车上的那些送外卖的人真的超可怕

国内送外卖现在基本上大家还是骑电瓶车没有人骑自行车是吗来不及送呀速度也不够快骑自行车平台对它是有时效的要求的

因为德国我德国这边我观察他们所有的外卖骑手都是骑差不多是骑公路车然后后面背一个大的保温箱这样送外卖可能也是因为城市里就面积比较小骑自行车就够足够快能够到达各处那这个就很和我刚刚说那个那个那个三三番的那那种就很像国外电瓶车就很少

我在英国的时候送外卖的也是像你描述的那样就是骑自行车然后他们都是把外卖背在身上的就送个披萨什么的都背在身上的但是我觉得国外因为他那个外卖平台对他的时效跟时效要求和惩罚机制跟就是在中国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国内还是太着急了吧他们电动车也很少他们就没有什么像我们这里的那么多电瓶车

是很贵吗还是不允许骑电瓶车电瓶车我印象中没有但是好多人比如我同事就有一个不进摩红色的那个意大利的产的那个复古款的那个小摩托车他叫什么名字样子特复古的那个名字是 V 大头的一个牌子 VespaVespa

如此之外骑摩托车的人也挺多的经常是那种全副武装的去上班然后到我公司全脱下来骑摩托车的时候穿的跟盔甲似的一脱下来就是西装比铁为什么呢你仔细一想确实是但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外不禁摩呀国外对于这种排放标准它其实没有一个很严苛的标准其实还是中国人太多了

然后一进摩之后大家 OK 那就都骑电动车骑电动车就比自行车要快然后外加各个平台他们对时效的要求又特别高你如果送不到的话赔钱啊罚钱啊之类各种的就随乎其就刚刚就小红遇到的那种交通状况其实就经常会发生我觉得在这边

就现在骑自行车的就像周说的偷 28 寸老自行车现在这种车因为太少了就像很少人骑这种车了要不电瓶车要不就是共享单车现在骑自己自行车的人除了那种就是稀有的 28 寸老自行车要不就是很好的车像小波很好的死飞什么的就喜欢自行车的人像我这种拿自行车当交通工具的就出门都是骑共享单车

速度上也有限制就它你现在买的电瓶车合法的就是它限速只是 25 公里但是很多人就去改它的软件把它像外卖那种车那肯定不止 25 公里嘛对他们把那个软件里边的那个限制都给它去刷掉嘛刷掉之后然后电动车其实很快的它们能拧到

五六十的这种大街上跑的那种都全都是把这个改了然后还有一些改喇叭呀之类的我就想到说到这个我就想起当时当时大概十年前起死飞的时候那个时候现在那个外卖平台还不发达吗好像是有没有我都不太清楚没有没有我记得没有我骑的时候

对对那个时候大家骑车就其实是说起来挺难为情的就是我们这些骑死飞的本来在路上那个时候都是属于就是比较 unlaw 的就比较我们骑的是最随意最招人骂的那种然后现在十年之后又重新开始骑死飞发现自己在大街上其实是最守规矩的所有的电瓶车都比我们要骑的更野一些

我有一个印象我不知道是正不正确就是我印象中骑电瓶车的主要是南方比较多是吗就是我感觉即使是像现在北方尤其是像哈尔滨这种地方骑电瓶车还是比较少的没有南方那样感觉乌泱乌泱的

应该是吧因为天气的关系吧像台湾就都是这种他们叫机车嘛就北方你冬天不可能骑太冷了对好来我们进入正题吧我们聊一聊那个骑紫飞的

人民群众是怎么样看不上骑小步的人民群众的比试练顶端的小步怎么看别人的因为那天呢那天周末的时候周末的时候然后我跟那个小猪俩人都骑着小步出去然后我就让 Joe 给咱俩拍张照你知道吧然后 Joe 看着我说嗯

你为啥买小布啊他说你可知道在死飞圈我们是最看不上小布的人的我没有说看不上没有说看不上你来复述一下这个是我为什么要录这期节目就是因为那天跟他有这样一个对话

本节目是一期非常主观的节目万一发出也不会被关系我们是非常爱自嘲的节目你不用担心这个好的好的就是小布其实是这样我因为自己是一个挺自行车爱好者所以跟周围的一些朋友们玩的时候我的这些自行车的朋友们大家在看待小布的时候其实嗯

嗯怎么说呢也会有一些我们比较主观的东西另外就是别的城市其实我不太清楚在尤其是以上海为主的一些我们这些大陆的城市里边现在小布的一个大家普遍共有的是一个什么现象就是我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布的车主

去发一些他们的网络媒体也好啊所有的这种社交平台的时候呢小步车主其实是有一个很明显的一个阶级划分在里边的就是骑小步的你一定要穿戴跟大家是不一样然后另外就是一个你必须是一个中产以上的

才可以去对才可以去拥有这台车子的这么一个感觉因为所有的小步的聚会的那些照片啊这种东西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中产以上的大家一个酒会的这样的他其实那些所谓的骑行活动并没有真正的去去重视骑行这个字而是更多的是在于社交层面上边的一些事情然后这些社交又是

又是一个看起来就大家就穿得非常得体啊然后就对这种感觉所以我自己其实对于社交工具是吧对它是一个社交工具吧可以是这么说就是也可以说是一个你迈入到一个

跟中产一起社交的圈子里边的一个必要的工具对于我的我对小布的理解是这样的但是我和我的这些自行车爱好者的这些朋友们啊我们对于小布这个车子对于 Brompton 这个牌子然后以及它的产品我们是没有意见的就是你国内售价你

卖一万块 OK 我们其实如果单论一些零件啊之类的其实可能它溢价稍微是有一点点但小布主要是卖的是一些设计嘛然后另外它的便携性然后就是就比如说我还可以提到地铁里边或者说我的车子我可以丢到办公室里不容易丢这些都是它的一些优点但是这些

本质上面没有错的东西其实我想到这个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就很像我们国内就是大陆去玩 rolex 一样就跟玩手表就是这个手表本身没有错但是被这些玩手表的这些人把这些东西给玩坏了他就在一个本来的物上边去附加了另外一层社会价值在上面就

我们其实很烦的是这种社会现象所以就可能相对于这种感情就会转嫁到这个物体本身上面一点点是这个样子的但我想因为就我跟小红也蛮熟的嘛小红和老朱他们两个人去起小步的时候我跟他们的接触他们是真的把这个东西作为一个便捷的交通工具去

使用的大黄我相信其实在德国就像刚刚大黄有提到的把它去作为一个通勤的工具然后还可以放在办公室也是以一个这个出发点去使用的这种对于这样的小步车

这样的小步车主在国内是不伤的小步车主我笑了不好意思对我笑了不好意思小步也对这样这样的这样的很 real 的小步车主在国内实在太少了不好意思小步也是我的社交工具没有太

好了不要商业胡吹来小红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买小布小红是我就是穿搭造型的一部分对就是我觉得帅啊哈哈哈哈

就其实这样说的那个现象我也有观察到就我偶尔会翻到一些也会翻就是朋友圈里可能比较少但是像微博什么的也会翻到一些小布习行的聚会啊也是会看到一些这样的照片我对其中有那么一两张的印象比较深就是我记得有有很多是小布的车主

从一个很高级的车的后备箱里面拿出一个小布或者这个小布放在后备箱里面的照片我看到这个照片我第一反应就是你有车那你用小布来干嘛然后

然后再想可能是那你有车你还带着小步你是要开车到一个适合骑小步的地方去骑小步吗就是你这两个东西在我看来是矛盾的你如果开一个车然后你车顶拴着两个山地车我觉得这个是合理的就是你骑到一个专门适合骑山地车的野外去骑一下山地车这个逻辑是对的

但是小布做一个代步工具放在另外一个代步工具里一起代步这逻辑我觉得有问题有了

有啦我跟小猪我跟小猪就是我买了两辆一模一样的就是最早的那个清晰版清晰版呢是比较早的那个哑光的清油铜汉的那个对对对清油铜汉就是没有那个颜色的现在都是那个亮的了就不是很好看我一开始只是觉得那个东西好看当时买回来之后我也享受了它的很多便利的方便对吧

比如说今天如果早上可能要下雨我就会骑小扑上因为晚上如果说下雨的话我就很方便带回家我不用就是担心说今天有可能下雨我就来回都不起车了我那个老凤凰因为放在外边淋雨之后就很容易生锈

太容易生锈了刚才 Joe 说的那个点是什么呢就大家可能可能起小步的人跟起小步的人之间有一种优越感是吗然后通过起小步去交朋友我可能不是起小步去交朋友但是我自己觉得就这个是我个人的造型跟风格的一种起小步原来你是这样的小风哈哈哈哈

就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刚刚夸过我那小红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 Joe 说的现在这种现象就小步那么风靡然后就骑小步的人被某种程度上标签化

他对你现在在其他有影响吗你会担心自己变成一个很典型的骑小步的人的样子吗在别人眼里还好比如说你背个 free tag 骑个小步看上去就是一个标准的小步拥有者中产阶级的样子会害羞吗我觉得是应该是有吧是有荣誉感的吧那也没有就是

就我可能也不是很在意这个事情那很好但是霍哥倒是说那个点很好就是如果说就是这个是有一套公式的我今天起脚步的时候可能如果说再背个 fretag 再就是穿一个什么什么东西会被别人认为一个固定的公式我可能会刻意避开一下对但是其实平时还好就没有特别在想这件事情等会儿我补充一句

我买小布的时候因为我是前两我买了有三年了好像我三年前买小布的时候因为因为小布价格比较贵嘛然后我就不想让同事知道我这个车很贵什么不想人家问问题然后我买的时候我就把那个 Grompton 的那个 logo 撕掉了所以我的车是一个没有 logo 的车嗯嗯然后撕的时候当时然后我撕的时候当时店员问了我好多遍你确定吗哦

哈哈哈哈

他真的他问了我好几遍你确定要把它撕掉吗我说撕掉没关系啊因为就是就不符合大家的逻辑吧因为很多人买小布肯定还是希望别人知道说你买了一台挺好的车什么的我就是因为怕因为同事因为同事看到了之后就那个时候小布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人骑那时候骑的人没有那么多吧然后同事如果看到了觉得你每天上楼之后还要叠车啊什么的别人肯定都觉得很好奇

好奇之后有的人可能不好意思问你但是会看一下你上面的 logo 可能就会去查一下什么的然后我就觉得把他 logo 撕掉之后就避免了很多对话然后那时候骑在路上就会有很多人过来就会问你就说小姑娘这车不错呀这车你买多少钱我说不知道单位发的再贴个大行的 logo 上去

竟然是 logo 可以撕掉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大多数自行车里边就是车的车标之类的这些东西它其实不是贴纸它是印上去的然后有可能有的是贴纸贴完了之后再去刷一层清漆总之它不是那种可以撕的这种就是

怎么说呢就小布可能在处理这件事上就跟正常的自行车的一些品牌也不太一样而且我买的那个不是青旗版的嘛青旗版的就是汉街的地方是铜色的然后本身的那个 logo 贴纸是黑色的然后我在淘宝上看见还有专门卖那种铜

同色的 logo 可以换的这样配色不是更好看吗所以撕了之后是换那个了是吧我没换了我就是直接剥掉了小布的车上有几个 logo 我印象中支架上有一个是屁股上还有一个吗我现在的车应该也是看不见 logo 的我做了一件跟小红有点类似的事情但思路不一样就是我脚步还有点沉的嘛平时拎的时候然后我是觉得它那个

你把它折叠起来之后拎的那个大梁那个位置还是有点滑手所以我买回来之后我就用那个牛仔布给它做了一个套把那个地方就变成了一个你握住那个大梁的时候握住的其实是一个牛仔布它是固定在上面的

他就刚好把原来胶带的 logo 遮住了所以我觉得我的车现在是看不到牌子的车然后我说一下我买小布的经历和原因吧我这个车是 2014 年的时候在法兰克福路过一家车店的时候就进去就买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那时候我恰好需要一辆我能够带上火车

在去往另外一个城市的时候下车直接就能够把它带下火车骑走的自行车而且普通的那种正常尺寸的自行车你也是可以带上火车的因为德国的火车有一个很长的火车它有那么一节或者半节车厢是专门提供给自行车的这个我们可以一会儿再说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这个自行车你要给自行车买一张票但是小布呢就是你折叠完之后带上火车它就跟一个行李的尺寸一样它在德国的境内坐快车还是慢车都是不用买票的这个就特别符合我当时的这个功能需求就是纯粹的功能导向去买的这个车子对我当时是呃

其实一直到现在都是但是现在我出门的次数稍微有点少了我几乎每周都要坐我车每周都要带着小步子我车甚至我去出门旅行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也带着它比如有一天冬天我就去波兰

我就带着他坐火车去的波兰然后在波兰的一个城市里面就骑着他到处走骑了大概八九天差不多十天的时间吧这个车骑到最后就是所有的零件除了那个除了车座和车架之外的其他零件我差不多应该都换过一次什么车胎闸线

把手后面的车车架我都弄坏了车架我都换过一回就不是那个主的车架是那个后面可以放东西放包的那个后面那个小支架轮子上面那个小支架那个也被我弄坏过我也换过

伊拉克橙色对这样这样骑这样骑就是我觉得像大黄的这种不管是他的刚开始买他的出发点然后已经用他的所有的这种其实就是倾向于就是很 real 就是骑小步的话我觉得需要大家都是这种感觉其实对于一个折叠自行车来说就发挥了他真正应该有的作用嘛

然后但是现在我在国内见到的现象就是这个折叠自行车在发挥着它其实本来没有的一个另外的一层作用我发的照片你们看见了吧就是我带着折叠好的小布一起坐火车的照片我在群里面发了两张你发的这个是我发的这张照片是在

我发的这张是刚刚我在群里看着的在火车站然后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台车放在一块然后每台车都有一个黑车照

然后我刚刚发的应该好像就是大家集体出行上火车的时候然后把它照起来这样对我刚刚在那个小红下边我接的一张照片是我在另外一个小步群里边然后看到大家出行的就是描述一下就大家每个人推着一辆小步然后小步基本上这些小步里边呢在前边或者后边都会有一个

看起来做得很好的一个皮的置物包然后以及大家穿的都是比较西装革履然后又有复古的然后也有比较都市的 urban 的然后就同时看起来就是跟大街上的别的人群是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明显划分阶级的这么一种感觉的照片哈哈

你发的这个我猜应该是他们做活动的时候所以很多人一起就是精心打扮过来然后一起去骑行的照片对这个好像是今年的那个上海的那个 Twitter run 的其中一个小分队就是卓迪车小分队吧哦

复古奇迹那人家这个整件事就是为了 making salmon 就是为了去表达一种也不叫阶级差异吧就是表达一种态度跟喜好吧是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为了干这个的我稍微详细说一点在德国乘自行车和坐火车的这样一个情况吧

因为德国面积比较小城市和城市间也比较近所以它很多铁路都是那种城际间的短途的铁路就平时人们上下班可能就是住在一个小镇上或者一个小村子里面然后到稍微大一点的城市上班它每天早上就需要一个半个小时左右的乘火车的交通的时间所以很多火车站外面都有那种巨型的好几层的

自行车停车场我说的好几层不是那种像汽车停车场一样的好几层楼它是能停好几层自行车就是有那种机械结构好多人就是上班的时候从家里面骑到火车站

然后把自行车存在火车站门口的停车场就坐火车去上班了下班回来再到火车站门口的停车场把车提走骑回家坐长途火车它分几种一种是像我们国家那种高铁那种特别快的车那个车上是不能上正常自行车的

但是折叠自行车就可以随意拎上去也不用为这个自行车买票但是那种比高铁的速度稍微慢一点的城际之间的特快列车它是会专门给自行车设置一两个车厢的我找到了图片我发到群里面了你们可以看一下

就是那个车厢里面如果不装自行车的话是空的它在两侧有那种装自行车的架子你可以把你正常尺寸的自行车都挂在上面会挂得很稳也有那种安全带能把车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给自行车买票给它单独买个车票然后你把自行车挂在上面

固定在这个地方之后你要把那个自行车的车票夹在某个地方一般是夹在后面的那个就可以夹东西放包的那个地方夹上就好了检票员路过这的时候会给每个自行车检票但是你如果是一个小步用户或者是你有其他的折叠自行车

就特别方便你就可以上任何一个火车就把这个折叠自行车当一个行李拎上去就可以了他不用买票不用捡票就非常的方便呃就已经说了吗他带我说了哎

其实我老早也想过买这个小布的但后来因为我知道它有的地铁是不能上的就上海的地铁就有的它可能会让你进去有的是就不能让你带自行车所以我就觉得这还是没有共享单车好用我就放弃了然后现在更不会买就是你们说的这些现象嘛

感觉就骑这个车的符号意义太强了因为它又太容易辨认了就你们把 logo 遮起来就更容易辨认就这车一看就是小布嘛它那么流行的原因是不是有一个原因我之前就刚开始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设计它可以折叠起来可以推就跟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折叠车不一样我觉得特别棒

然后现在其实其他品牌像大航也有这种设计了但骑大航的和骑小步的完全是两种人就我周末有时候会在试博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时候

就会看到一些起脚步的人就真的是跟其他折叠车的人是两种人就虽然他们可能不像周前面发的那个照片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就是有一种你不能说中产阶级吧就是有一种很健康的衣食无忧的那种自在的感觉哈哈哈哈

那没办法因为它价格放在这里嘛对就是你想它价格放在这里你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辆自行车的人本身我觉得它就是他们一个配饰它的价值观就不一样是的价值观就不一样今天你花这样的钱不管是买小步还是买一台其他的你不是说的公路车也好死飞也好其实这个都是一种不同的价值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自行车花这么多钱的是

跟他是不是小布没关系是的是的然后刚刚那个辉辉有提到大航这个事情也是我们一些怎么说呢我们一些朋友们我们聚在一起会提到一个事就是最刚开始我们在

琢磨小步的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有说过其实大航作为一个就是我们这么一个品牌出的一个折叠自行车它其实如果大家有了解的话大航做的折叠自行车是非常非常好的

然后它的价格可能也就是小布的一半这个样子所以为什么这个车子没有火起来而是小布火起来我们其实也很纳闷然后另外就是说你如果在选择一个方便的折叠自行车的时候你如果不考虑到一些别的因素你是完全可以去选这个叫大航的这个自行车的但是另外一点如果你买了大航在

尤其可能国内的这个环境里边你骑着一个大航去参加一些折叠车的一些骑行活动或者是俱乐部的时候你真的没有办法跟人家去开口去聊天的你会直接就掉到那个鄙视链里边去这就是我所体会到的这么一个现象但是我再说一件事就是我觉得

像我因为买东西不仅仅是有功能性的需求因为 Brompton 本身它的一个设计我是很喜欢的就是我会很愿意去花钱拥有一个这样的好设计这个跟你花钱买设计师家具是一样的嗯

虽然它的价格完全超出了它的价值但是对我觉得这个是这一点我说一下就是我当时买这辆小布之前我其实是试过五六款不同的折叠自行车的但我没试过大行的因为欧洲大行的车比较少实话实说就是小布是所有的里面我试过的那几款折叠自行车里面

当然每个折叠的方式都不一样它是最顺手骑起来最舒服就是最没有在骑一个小车感觉的一辆车你明白我意思吧就是折叠自行车都是小车嘛一般你其他就会觉得是在骑个小车但是骑小步就会感觉比较顺然后就是我当时买的时候 2014 年的时候

如果你买一个最简版的最低配置单速的一个小部的话应该是 900 欧多一点不到 1000 欧其他的折叠自行车呢基本上价位就是 500 欧 600 欧 700 欧大概这样子它也确实是最贵的但是相较之下它也没有贵出太多给我的感觉

而且我的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我需要带他去坐火车坐火车就需要在比如换车的时候我就需要从一个站台迅速的转移到另外一个站台

其他的自行车很少有像小布这样就是你在你不是骑它你就是把它变到一个中间状态你推着它拉着它再换成拎着它这几个几个那个状态的转变都会非常的顺手就是让让你在换站台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之后

紧急的事情的情况下都能挺方便的把这个车移来移去的这个也是我说的设计的一部分就不仅仅是它视觉上的设计它的工业设计我觉得也很值得就是收藏也好或者是很值得去拥有去获得这种体验就我想起来一个事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在家里看以前的老的那个 TOPGear 不是最新的

因为有时候小猪喜欢在家看看汽车啊什么相关的这种节目中间就是有一段那个主持人在开那个劳斯莱斯的库里南那个车当时他就说了句很好的话就说 This is not the best of British engineering 然后他突然就打开那个车后备箱拎出一辆小步说 This is the best of British engineering

就我印象很深记得这个事所以我说它是有自己的所以我就说它其实在工业设计上它是有自己的设计的价值的对这个是肯定的这个是绝对是有的对

大黄它在国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意义吧它只是一个稍微贵一点的折叠车而已我觉得还有一个造成国内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可能是因为比如说小布是一个历史还挺久的牌子

但是它是刚刚引入国内不久的或者说可能就近十年吧才渐渐开始在国内出现但是这种东西就相对来讲欧洲的自动车文化是比较悠久的就是

就小布也有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其他各种形式的各种牌子的车也都存在了很多年路上你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自行车的包括在火车上我也见过各种旅行的人拿着各种奇形怪状我都不知道是我都没有见过那种车的自行车他们都有会拿到火车上去旅行的时候带着的

而且他们有那种骑行的传统就是像德国境内有好多专门的骑行路线他那骑行路线是几十公里几十公里的骑行路线是专门有那种自行车道绵延的自行车道给骑行的人用的

总体来看大家的自行车保有联合还是挺多的就像我们公司大概虽然说斯德加特这个山城很不适合骑自行车但平均下来应该有一半的人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因为你们没有共享单车对不对我们有共享车但不是那种单车不是自行车

是那种就是我不知道它中文叫什么就是像个滑板一样前面有一根杆子你可以踩在那个滑板上扶着前面支起来那个杆子操纵那个用手操纵前进后退的那个东西叫什么车啊我知道就是那种站上去有扶手的那种电动滑板好像是对就大概是叫电动滑板车这样嗯

应该是中国的共享单车这个事情已经降温了之后德国这边开始出现那么几家品牌的共享的这种电动滑板车而且跟国内一样也是有红色的是一个牌子黄色的是一个牌子绿色的是一个牌子这样模式差不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能看到在街上还是挺多人在用就大家都存活下来的感觉

我也是觉得因为小步在刚开始设计之初我在像油管之类的这种地方 YouTube 的这种地方我也看到过大家对那时候的一些自行车频道就比如说什么 CNC 这种他们对于小步的一个测评所以测评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是在说小步的对于这种

欧洲或者是一些地方其实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城市之间穿梭的这么一种便携性就是它因为在欧洲大家就像大黄的生活环境里边它有一些城市之间的城市特快然后在城市特快上面这个小步对于那些大一点的自行车来说它是非常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方便的

但是在我们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是在大陆我们其实没有这种这种需求就是在没有这种需求的情况下然后这个车子居然一下就变得这么火了就是我最刚开始对于这种自行车就是小布所带来的这种文化上边的一个疑问的开始

然后小布现在还是在英国产的是吗好像是难道是国产的因为国产的应该是不是不会那么缺货也会便宜很多吧

因为我之前我记得之前那个 Tokyo Bike 好像是台湾产的对 Tokyo Bike 是台湾的对吧所以也不一定小布是所以小布是英国产的小布应该全都是英国产的我觉得考虑到什么原材料各种各样的东西的话很有可能这个东西是个

就跟现在大多数的就比如说最后这一步就是组装的这个步骤丢到英国去然后就变成了英产也有可能但是我其实我对这件事也不是很清楚是来卡一样是的他上面说了我搜了一下他说是 handmade in London 那这也是他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啊

我是从摩拜开始骑嘛后来现在变成美团了我一直是它的那个包月的用户就我几乎我去地铁站啊什么的只要我稍微赶一下时间我都会骑我可能一天要骑个三四次多的时候也非常的方便就你

随便停随便哪里有车就可以骑嘛就国外像大黄泥欧洲这里发展的那么好的这种停车设施地铁上可以带车是因为你们可能人口啊城市

密集度啊什么的原因不能发展共享单车但在中国的大城市共享单车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非常便宜如果从方便角度来说的话共享单车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就像周说的就小步在上海尤其在上海这种地方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使用场景除非是你是真的对

美啊对设计啊对那些感受特别敏感的人就是受不了共享单车脏啊就丑啊骑起来不顺啊这种人强迫症可能会必须要选这个

那另外就是就是你想把它作为一个配饰或者你真的想把它作为一个其他的什么工具了就功能性角度来说我觉得如果不换交通工具的话然后距离又是汽车能到的话还是有人会买一台自己的车就你有一个很固定的需求因为我就是那种上下班我是非常固定的需求我必须要换其他的交通工具了所以我就会买自己的车对对

那你们觉得你们的印象中国内骑自行车的人这几年是变多了呢还是变少了呢在可能其实在变相的变多因为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大家可能对于这种

小的比如说从自己的住处到一些地铁之间的这个距离大家那个时候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我觉得绝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一个另外一种公共交通比如说类似于什么公交车之类的去代替自行车的这一段路现在自行车就是共享单车这么方便了之后呢就是

尤其是在上海其实小红刚刚有提到说上海是一个对于骑自行车很不友好的一个城市我这一点我到

不算是很认同因为我本来我是一个北京人嗯北京其实骑自行车自行车道虽然很宽但是去什么地方都属于很远的这种自行车其实在生活里边出现的会越来越少上海的话嗯

对于我现在在上海生活两年的经验我是觉得骑自行车去各个地方都是一个很方便的这么一个选择但是我同时又想到另外一个事情就是现在共享单车在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它其实相对于整个城市带来的一些怎么说呢一些负担也是蛮重的因为我有看过几次那种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垃圾场还是说什么就是停放这些自行车尸体的地方我就是很可怕这些就是一些车子比如说一些零件还蛮不错的比如说拆一拆啊或者装一装啊还可以继续用的情况下但是这些资本他们可能对于各种各样的一些效率上面的考量或者是什么的他们这些车子就直接就丢了报废了报废了之后就变成那种

很大的很多的这种金属垃圾山其实共享单车是有利有弊我跟辉辉一样我虽然我自己有死飞但我平常比如说出去的时候我依然就如果没有起死飞的情况下我也是依然

一样会去扫一个共享单车我去骑到这个地方骑到那个地方它其实是很方便的然后我刚刚大黄友丢了一张照片在群里边就是德国的那个自行车停放我也想到一个就我之前是在

东京有住过很多年然后我日本它其实每一个地铁站门口也都是有这样一个这种自行车的一个停放装置就大家属于每家的自行车比如说骑到地铁站然后再去换乘地铁的时候在这个地铁站周围也是很井然有序的是可以停着的这个样子

我们现在可能也是因为人口的问题吧我们暂时这个停放的问题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我个人的感觉是但我觉得基本上如果是不是那种非常固定的或者你很熟悉的人流量比较少或者是人流量比较少的地方你在外面其实不太敢随便停车的

因为就有的时候比如说那边有很多很多的共享单车然后挤的根本就没有地方停了你根本不敢在那个附近停车对对很容易他就就是把你车然后就挤一下弄倒了或者搬到什么地方嗯嗯是的我问一个事情就是国内有没有那种就是出去旅行把自行车

安到固定在自己的私家车的车顶上然后到一个地方他可能就把车自行车这么说吧就是他的有一段旅程是用汽车的但是另外一段旅程是用自行车的可能从自行车骑出去几天之后回来再开着这辆汽车再带着自行车回家

就比如说我一个同事去年夏天的时候他就是和他家里面几个人一起先是开车到罗马然后几个家里车员就一直从罗马骑车一直骑到往意大利北部骑骑到米兰那个地方大概骑了八九天的时间然后到了米兰他们家有另外的人是因为做其他事情所以一直开着另外的车

就也后来就到米兰跟他们汇合就是有很多人这样的旅行和度过假期还是挺普遍的国内这种情况现在多吗有的有的只有小步只有小步会这样有

有也有就是但这种情况其实我个人对于就是带着车顶上对于带着大车的这种我对小和看小步的这种感觉我是一样的因为这些人群我也有接触过他们一般都是比如说会

拿着这个大车去大家比如说参加一个所谓的骑行聚会然后骑行聚会的距离稍微有一点点远所以就为了减去那个去聚会的那个距离的这种麻烦程度所以会费劲的把这个车先用汽车先去拉过去之后再换这个大家在聚会最后再开汽车回家这种感觉也有

还有很多那种户外骑行爱好者就会这样我之前在捷克住的那个地方也是山城就是整个城市里面你是看不到任何的城市车或者是公路车的所有人骑的跟所有自行车店售卖的全部都是山地车因为他们那个山城就是很多人是就是经常会到那个森林里森林里面去骑车的或者在城市间有很多就是 mountain biking 这种

会有经常去做一些运动的然后呢也有同事就是家可能离公司很远但他就选择骑车上班他们只要开始骑车一定要换骑行服所以路上是看不到那种不穿骑行服不戴头盔的人穿着正常的衣服骑自行车的只有一个就是我哈哈哈哈

他们就是上班的时候就穿着骑行服然后到了公司之后会把骑行服换掉换一身上班的衣服然后下班的时候又会换回骑行服然后再回家能看见另外一个穿正常衣服的就是我你俩都是自行车大国出来的吗我一开始也不带然后被同事说的就是实在是不行了然后没办法就买了一个

但是因为我不是不换骑行服吗就我带那个就是运动头盔很奇怪的我就就是没办法买了一个那种城市头盔是这样看起来稍微协调一点上海有些老外骑共享单车都带头盔你这么说到德国其实还好

街上不戴头盔就是不穿戴整齐和穿戴整齐的骑车的人的比例我印象中大概还是一比一左右对好像是大黄那边如果要不戴头盔会被罚钱吗我不太清楚不戴头盔会不会罚钱

我不知道但是我以绅士法这么多年不戴头盔骑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我真没看过骑小步戴头盔穿骑行服的人对这是完全感觉不是一样的雄场景我刚想说在欧洲那种人口密度应该不太会有就是交警去关心你有没有戴头盔这件事的

它那个人口密度你街上看不见什么交警的我想起来挺有意思的事就是斯加特不是山城吗它有一两趟轨道交通就是有时候在地上面开有些地下面开的那种地铁车

他是往山上走的他往山上走呢有一些人骑自行车他早上就骑自行车下山去比如去工作去学校但是他住在山上他在回去的时候呢要骑一个特别特别长的路上坡路回家嘛就特别不方便于是就这些地铁的轻轨前面有一个自行车平台

你可以把自己的自行车在上车之前固定在那个平台上然后再乘车因为这个平台就在司机前面那个车头部分所以司机能够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把车固定好了他才发车然后经常使用这个平台的人他都会很熟练地做这件事所以几乎是不会耽误轻轨的停车和开车的

我找了那个之前拍的照片发在群里你们看一下这张照片是我有一个清晨在一个车站第一次看到这种车就开过去的时候吓了我一跳就轻轨前面还有个平台平台还竖着几辆自行车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我就在那个特别冷的一个冬天的上午我就在那地方又等

就等了差不多十分钟又来了一辆然后拍的这个照片哦酷酷酷酷酷酷这这照照片照片也很好看他只用一次成像和 iphone 哦很好看很好看嗯这前面这个这个这个东西也很酷就是他感觉是一个哎那这个平台上边车子在动的时候人是不可以上去的吧就比如说我我我

对就比如说我把自行车丢在上边的时候 OK 我现在我想出去风我不去车子里边我和我的自行车站在外边哈哈哈哈

车开的时候人是不可以上去的开车的时候轻轨运行的时候上面就只能有自行车你跟你的自行车待在外面一起待在那个平台上是不行的 OK 这个很酷而且看到这个东西的同时就能说明就能看到这个城市对于这种

自行车出行这个事是有多重视了我们现在说的这些照片我们现在说的这些照片稍后我都会把它发到不时尚的社交平台上就是我们会在 Instagram

好谢谢几位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