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38 那些年我们拿足球开的玩笑 ft.马军

Vol.138 那些年我们拿足球开的玩笑 ft.马军

2024/10/24
logo of podcast 不懂球

不懂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马军
无足够信息构建详细个人简介。
Topics
马军从自身脱口秀专场的成功经验出发,探讨了中国足球成为全民调侃对象的现象,并分析了其脱口秀专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地域性调侃而非专业足球知识,引发了广泛的观众共鸣。他还坦然面对球迷的批评和谩骂,认为这是中国足球从业者需要承受的。 主持人则从中国足球在公共舆论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出发,探讨了中国足球如何成为喜剧创作素材,以及喜剧创作的边界问题。并梳理了中国足球题材的影视作品从严肃到喜剧的转变过程,分析了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体育电影成为主流,但中国足球题材的严肃作品却越来越少的原因。 此外,主持人还回顾了80年代以来春晚小品和相声中对中国足球的调侃,从善意调侃到负面调侃的转变,以及近年来中国足球在主流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下降,调侃也逐渐减少,转向恶意的谩骂。 最后,主持人还探讨了退役球员在综艺界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马军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创作足球脱口秀的经验,以及如何平衡对中国足球的热爱与调侃。他认为,虽然中国足球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批评,但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为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强调了在创作中把握好尺度,避免恶意攻击,并通过对球迷文化的观察,创作出更具共鸣的作品。他认为,通过对地域文化和球迷行为的细致观察,可以创作出更具趣味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足球,甚至让一些非球迷也对足球产生兴趣。

Deep Dive

Chapters
从春晚舞台上拍卖施拉普纳的头发,到如今中国足球成为全民调侃的对象,这期节目将探讨中国足球与喜剧的渊源,以及这种调侃背后的复杂情绪。
  • 中国足球逐渐成为全民调侃和恶搞的对象
  • 80年代是中国传媒行业和足球业的重要拐点
  • 早期足球电影如《京都球侠》带有民族情绪
  • 喜剧作品如春晚小品、相声等也参与了对中国足球的调侃

Shownotes Transcript

-嘉宾- 马军,脱口秀演员 从春晚舞台拍卖施拉普纳头发,到足球与中国足球被调侃为两种运动。从《京都球侠》《壮志雄心》等严肃正剧,到《西虹市首富》的厂州恒太,中国足球在三十年中逐渐成为全民调侃和恶搞的对象。 【会员计划】 -声音- 陈婉彤——童声 海鹏森——草莓 Robbie Williams——Better Man -视觉设计- 高岳恒&王程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