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 我以前过年会被骂、挨打,心情很糟糕。即使成年后独立生活多年,过年回家与家人相处仍会产生强烈的冲突感。过年生气是因为观点不同,对方没有理解自己;也可能是因为家人不尊重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生育问题上。以前容易被"自私"和"不听话"激怒。现在生气的点在于家人不够了解自己,导致委屈感大于愤怒。
2020年过年取消酒店年夜饭的事件,是与家人关系发生改变的关键时刻。2020年之后,家人开始尊重我的想法。父亲生病后,母亲对我的依赖加深,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需要被父母照顾的人。为父母买房后,家庭权力关系彻底转变。经济因素是家庭权力关系转变的重要因素。即使有社会地位,在老家也难以完全改变与家人的权力关系。原生家庭关系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但现实因素很重要。如果自己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回家后与家人的冲突会减少。
避免过年生气需要智慧和技巧,避免激烈冲突。与家人吵架时,可以尝试说"你说的都对"。面对家人的指责,可以一耳进一耳出,选择性接收信息。要学会筛选信息,抓住重点,避免被负面情绪影响。在职场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一耳进一耳出"。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享受生活,承担责任。"新年战袍"的概念容易导致期待值过高,带来压力。过年穿新衣打扮得体是好事,但不要以战斗的姿态回家。报喜不报忧没有太大的意义,沟通效率不高。期待值过高容易导致压力过大,引发冲突。做好表面工作,嘘寒问暖即可,不必过度分享个人生活。与父母关系好,可以随时随地报喜吐槽;如果关系疏远,则不必强求融入彼此生活。不要强求家人理解自己,这是对家人的一种绑架。在快要被激怒时,要记住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家人说的对,那就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不要强求父母改变,要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和局限性。与其强求父母改变,不如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不要试图改变家人,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与家人保持平衡。过年生气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保持平和心态。如果选择战斗,也要相信自己,并得到支持。
别笑: 过年虽然不愉快,但也有好的一面,重点在于如何做好自己。家人过年唠叨,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得不好,想从你这里获得优越感,或者只是习惯性唠叨,没有边界感。父母不欠孩子什么,孩子也不欠父母什么。孩子对于被生下来这件事没有选择权,是长大后才逐渐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是时好时坏,难以言说。家人对孩子的关心方式可能不正确,将关爱与权力混为一谈。家人会因为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而生气,觉得孩子不听话、自私、叛逆。用暴力方式对抗家人,只会导致更激烈的冲突。与家人持续冲突会消耗自身情绪,造成更大的伤害。
Deep Dive